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vcd的出現導致哪個產品消失
擴展閱讀
吳中人力資源如何投簡歷 2025-02-08 11:46:10
百萬醫療產品哪個好 2025-02-08 11:26:24

vcd的出現導致哪個產品消失

發布時間: 2023-06-13 13:19:28

1. 電視、VCD等家電技術質量越來越好,可為什麼市場價越來越低

因為隨著技術的發展,生產這些家電的材料由以前用的貴金屬,改為現在又經濟又實惠的材料,而且現在的電路板都採用高度集成的晶元組,節約了很多材料。

2. VCD有著怎樣的歷史

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公司展出的一項不起眼的MPEG(圖像解壓縮)技術引起了時為安徽現代集團總經理姜萬勐的興趣。姜萬勐憑直覺立刻想到,用這一技術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同時存儲在一張小光碟上。此後,姜萬勐先後出資57萬美元,於1993年9月,將MPEG技術成功地應用到音像視聽產品上,研製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VCD。

在1993年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的VCD可行性報告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這是本世紀末消費類電子領域里,中國可能領先的惟一機會。」

3. 歷史上有什麼「雞肋產品」出現一下就消失了

歷史 上出現的「雞肋產品」有很多,他們的出現是為了解決一些人類遇到的問題,但是這些產品被發明出來一段時間後,又慢慢從人們的視線消失了。下面就來簡單介紹幾個已成為 歷史 的產品。

1.手機萬能充電器

隨著手機越來越普及,生產廠商也越來越多,所帶來的是各大廠商生產的充電器規格不一致。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在一次青少年 科技 創新大賽上,一名初二學生設計出了一種可以兼容大部分手機的充電器,一時間成為各種手機用戶的必備充電器。

這種充電器出現了一段時間後,就出現了致命的缺點, 由於設計結構簡單,缺乏保護電路,不僅對電池的壽命影響很大,還會因為充電時電池發熱、膨脹,甚至暴炸的危險。

後來,由於智能機的出現,可拆卸電池手機逐漸被不可拆卸電池的智能機取代,同時又出現了一種利用USB介面的直充充電寶。至此,這種簡陋的萬能充電器很快就退出了 歷史 舞台

2.mp3播放器

這種mp3音樂播放器因為體積小,價格便宜,攜帶非常方便,曾經在各大校園風摩一時,一度成為年輕人和學生們的標配。

後來,因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各大廠商將mp3功能兼容在了智能手機上, 因此,只有單一功能的mp3播放器進入了窮途末路的難堪境地。 到了現在,除了極少數高端蘋果產品還有以外,基本上從人們的視線中消失了。

3.錄像機和DVD播放器

錄像機和DVD播放器在20年前銷量非常大,當時有點經濟實力的家庭都會買一台DVD播放器或者錄像機。

隨著 科技 越來越進步,伴隨著電腦和智能電視的出現,以及電影行業的發展,這兩種機器已經落後,沒有了市場發展空間,因此,慢慢的消失了。

結語

人類發展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每一件被發明出來的東西也會因為時代的變遷而被淘汰掉。一些看起來能解決問題的東西,很快又被另外一種更為先進效率更高的東西取代,成為了 「雞肋產品」。

看了看其他答案,有BP機、錄像機、MP3等!其實以上這些產品存續的時間比較長,並不能說是雞肋產品。

我來說幾個!

1、小靈通

小靈通也叫無線市話,是用固定電話的技術實現小范圍區域內的移動通話。

自從中國移動分離出來之後,電信局(後來的中國電信)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窮則思變,於是引進了小靈通業務。

小靈通看起來與手機差不多,但不能出市。比如在廣州電信局開辦的小靈通只能在廣州市內使用,去外地出差就用不了。

小靈通的優點就是便宜,月租20,每分鍾0.2元,並且單向收費!而手機月租100,每分鍾0.5,雙向收費。憑借著廉價的優勢,小靈通全國用戶量一度接近1億!

2008年中國電信獲得了移動業務經營權,也能開辦手機業務了,自然開始冷落小靈通!加上移動自費不斷下降,廉價的優勢也沒了。

到了2014年,已經式微的小靈通正式退網!

2、掌上電腦

掌上電腦,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是2000前後興起的一種電子產品!按照英文直譯應該叫做個人數據助手,離電腦的功能相差十萬八千里。

電子名片,手機就能儲存電話號碼。

記事本+行程表,還不如寫在紙上!就算智能手機時代,很多人還是不習慣用這些功能。

電子翻譯機,實際上就是外語詞典,也是個華而不實的功能。

在非移動互聯時代,不能聯網的掌上電腦基本上只是個裝逼的工具!

當時最出名的就是恆基偉業的商務通,請了濮存昕做代言人,連續不斷地電視廣告轟炸!廣告詞至今還歷歷在目:呼機、手機、商務通,一個都不能少!

這玩意就是收智商稅的,毫無技術含量,居然賣到3800一部,堪比高檔手機。許多人買了也沒什麼用,就是個擺設。

由於一開始的暴利,吸引了許多許多廠家跟進,市面上出現了幾百塊一部的同類產品。

由於以上種種因素,掌上電腦的生命期非常段,很快就悄無聲息了!

不過掌上電腦在特定的領域還發揮著作用,例如收發快遞、掃描條形碼等。

3、MP4播放器

播放音頻的MP3確實火過一段時間!

只要花上小幾百買一隻,就能從網上下載海量音樂,省下了購買CD或磁帶的費用。

然而播放視頻的MP4就比較尷尬了!當時可沒什麼短視頻的概念,要麼是MV,要麼是影視劇。

如果看電影,屏幕太小;而且看電影不可能利用碎片化時間,還不如在大屏幕的電腦上觀看;此外容量也太小。

看MV呢?好像沒多少人願意在走路、跑步的時候看,要不然很容易撞牆!這和可以一心二用的聽音樂有著天壤之別!

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產物,有些產品可以說是 科技 進步的墊腳石,很快被時代淘汰,而有些則是順應時代潮流 ,越來越完善,就比如我們日常使用的手機,你能想到幾十年會變成什麼樣嗎? 歷史 上有很多被稱為是「雞肋產品」出現沒多久就被時代淘汰,而有些雖然被淘汰了,但在人們心中被稱為經典。


大家好,我是小白。 作為一個80後,可以說是見證了這個時代的進步和發展。 童年時代物資匱乏,但那時的快樂依舊記憶猶新。 科技 時代的進步,讓我們的生活越發豐富多彩。 不同於許多的95後和00後也許無法想像,我們那個時候連手機、電腦都沒有,平時的 娛樂 生活是怎麼過的。


但是我覺得我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看到了從無到有,再到如此精彩的人生,我覺得這是許多現在的年輕人無法體會的。



那麼下面我就和大家一塊分享下,我認為的幾個 歷史 上出現的比較「雞肋產品」,或者說是生命周期過短的產品都有哪些?




BB機的出現,確實方便了人們之間快速地取得聯系,以現在看來, 操作步驟過於繁瑣,而且非常耽誤事,效率很低。 但那是在手機出現前最佳的聯系方式了,BB機也就成了是 科技 通信發展過程中的「過渡產品」。


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家喻戶曉,Windows系統在PC上的佔有率達到了90%以上,幾乎壟斷了PC操作系統市場。


Windows操作系統的誕生可以追溯到90年代初期,真正開始商用普及是從Windows95這個版本開始的,升級版Windows98成為一代經典。再到現在微軟最新的windows 10系統,微軟每一代的操作系統都投入巨大的人力物力和資金,但是微軟發布的操作系統中,有兩款產品可以說是非常的「雞肋」。


先說windows ME,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在windows98和windows2000之間,其實微軟還發布了一個版本就是windows ME, 這個操作系統的界面做了全新的升級,看上去更加美觀, 但其實用內核還是和windows98一樣Windows 9X內核,9x不穩定的內核在windows ME系統上同樣存在,經常藍屏死機,雖然界面煥然一新,但終究逃不過被很快淘汰的命運。


windows vista的生命周期同樣非常短暫,如果說windows XP是微軟史上最成功的產品,那麼winsows vista就是最失敗的產品。


Windows Vista發布於2005年7月22日,採用了升級後的Windows NT 6.0內核,是微軟研發時間最久也是投入最大的系統之一,vista被微軟給予厚望 ,由於XP太過成功,vista除了需要在功能上有所突破,還需要在界面外觀上更上一層樓。我當時花了兩個小時安裝,第一時間體驗後,確實被vista絢麗的視窗界面給震撼到了。


可能是微軟用力過猛,太過追求系統的美觀,vista一經上市就被業界各種吐槽,吃內存,運行速度慢。 但除了這些,vista系統本身的優化也做得很不好,即使在更大內存的支撐下,系統的運行效率依然不佳。windows vista給人們的印象就是除了漂亮,就是漂亮,其他沒了。


VCD播放器的出現,是為了替代傳統的老式錄像機,在那之前家用的影音播放機都是採用磁帶、卡帶式播放載體, 缺點是顯而易見的,笨重不方便攜帶,存放時間久後畫面和音質都會大打折扣。


VCD播放器採用光碟作為影音載體,在剛上市時非常受歡迎,銷量市場異常火爆。在2000年初,家庭影院開始流行,我家當時就買了一台,價格還不便宜,1000多在當時的物價,差不多需要一個多月的工資了。


在使用了一段時間我發現,VCD播放的電影畫面模糊,而且音質效果也不理想。 而且那時,大屏幕彩電已經開始普及,家家戶戶都開始升級29英寸以及更大尺寸屏幕的電視。畫質效果差在大屏幕上體現得更加明顯。


VCD畫面質量差的原因就是,一張光碟的容量只有600mb,在有限的空間需要存儲一整部電影,想做到出色的畫面和高品質的環繞聲場是完全不夠的。 所以在VDC出現沒多久,很快DVD就被研發出來並發布,一張DVD光碟的容量可以達到4.3GB,是普通VCD的6-8倍。可以存儲更高的畫質和高保真環繞立體聲。所以VCD過短的生命周期,只能算是影音播放領域的過渡產品。

MP4相比MP3在聽歌的基礎上,升級了影音播放的功能 ,除了聽歌還能還可以看電影。那時晶元集成技術還不發達,播放電影需要單獨的解碼晶元和處理器,需要對操作邏輯進行全新的編碼,雖然只升級了播放電影的功能,但底層需要做很多的努力才能實現。


電池技術不成熟,不能保證MP4的續航,攜帶便利性得不到很好的體現。


內存和存儲容量的大小,限制了MP4播放功能的發揮 ,一部MP4中放不了幾部電影,且 對播放的媒體格式有限,有些電影需要通過轉碼後才能播放 ,所以那個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MP4始終無法取代MP3的地位。




作者:文武雙全的小白

出現一下就消失的雞肋產品還真不少,隨著時間的推移和 科技 的發展,這些產品也從此成為 歷史 ,在世上很少再見到,而這些產品在那些年代裡,可謂是被當成寶,一起來看看有哪些雞肋產品吧!

一、功放機

我相信很多人對功放機都很熟,在90年代非常的受歡迎,可以說是家家戶戶都會有,特別是喜歡唱歌、聽音樂的人,一台電視、一台DVD/VCD,一台功放機、一對音響,這些就是完整的一套。

而功放機的功能就是把來自音源的信號放大,或者是控制音響的音量大小,因為音響的音量線必須接到功放機才有效果。

隨著 科技 的發展,功放機慢慢的被市場淘汰,功放機當然沒有被淘汰,淘汰的是單獨的功放機,現在的都是功放機和音響連體。

二、黑白電視機

黑白電視機是一種只能顯示黑白兩色的電視機,這是一種完全一體化的產品,它只需要接上一根用來接受信號的天線,從而顯示圖像,這種電視機自身可以完成選台和復位,因為他不需要機頂盒做輔助接收。

20世紀60年代開始就出現了彩色電視機,慢慢的黑白電視機被市場淘汰。

三、DVD/VCD機和碟片

這是用來什麼用的大家都知道,DVD比VCD更高級,而比這兩種更高級的是EVD,為什麼這么比較呢!

因為碟片分VCD和DVD,VCD的播放機不能讀取和播放DVD的碟片,而EVD是萬能播放器。

四、火柴

以摩擦生熱的原理,利用強氧化劑和還原劑的化學活性,從而製造出一種能摩擦生火的工具。

隨著打火機的出現,火柴被淘汰。

這些雞肋產品的消失,也說明了比它更現代化的產品替代了它,所以說這些產品之所以會消失,就是因為它被時代拋棄,也標志著 科技 的大發展。

駁殼槍(毛瑟槍)

駁殼槍也就是毛瑟槍,這把槍是德國兵工廠的一把失敗之作。

這把槍從在德國面世以來就得到軍方的嘲諷以及抵制,因此毛瑟槍基本都沒在德國人的戰場露過面。

為什麼說他是一把「失敗制之作」呢?

因為毛瑟槍因為其自身鏟平的設計有很大的問題,因此使得這把槍極度的不穩定,老是會向上飄,而且在連續射擊的時候,壓都壓不住,所以德國人就沒有使用過。

但是肯定會有朋友懷疑,毛瑟槍在我國抗戰時期可是十分出明的,很有地位的。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毛瑟槍因為自身的缺陷,所以德國的軍方並不買單,於是生產的毛瑟槍都給便宜賣給了我們國家,而我們國家克服這個缺陷就是通過橫排射擊來實現的,所以我們看一些老的游擊電影就會發現,游擊隊員都是橫排射擊的。一甩一甩的,還是別有一番風味的。

隨著近代武器設備的快速發展,手槍也是做的越來越實用了,也越來越精細,於是毛瑟這種老掉牙的產品就慢慢的被淘汰了,現在也只有一些抗戰紀念館裡面還有他的身影。

仿人聲機器人。

這個機器人是在十九世紀的中期,被一個名叫約瑟夫·法伯爾工程師發明出來的。

這個機器人能夠發聲,但是不同於人類是用聲帶發聲的,這個機器人是通過舌頭來發聲的,通過一系列的機械構造,最終得已發出聲音。

約瑟夫通過研究人體發聲部位的結構,製造出了一種仿聲裝置,潔者他又把風箱、踏板、人造聲門組裝在一起製造除了一個人造的能夠發聲的舌頭。 通過操控十六個杠桿就可以使機器發出歐洲語言中的福音、母音等音素,操作熟練的話甚至可以聽到一首完整的歌曲。

說實話,在十九世紀的中期,如果在你的身邊如果突然出現一個能夠發聲一堆機械,絕對能夠給當時大多數的人足夠的驚嚇。

大連華錄的錄像機,剛剛投產,VCD就出來了。

美國的銥星電話,剛剛開始全球放號,GSM就小型化了,價格也大幅度降低,然後就沒然後了。

日本的APS照相機,號稱「先進攝影系統」的膠片相機,剛剛被人們接受,數碼相機就出世了,記載的攝影數據更豐富,使用更方便,APS只殘留了一個尺寸標准。

荷蘭菲利普的DCC數碼磁帶錄音機,擁有可以兼容磁帶的機械繫統,CD的音質,還可以進行數字和模擬錄音,預計500億美元的市場,幾乎沒有上市就被索尼的MD全面打敗。

說一個好玩的

「擠牙膏器」

就是牙膏快用完的時候擠不出來,這個時候有人想辦法整了一個擠牙膏器!

它能在牙膏剩餘不多時把他擠干凈!

你說這東西雞肋不雞肋!

你花十塊錢買一個擠牙膏的神器,而且這個神器兩個月用一次,請問這得多久才能把你這個神器的本錢給省出來?

     歷史 上的「雞肋產品」有很多,下面我就列舉幾個特別「雞肋」而且還很「奇葩」的產品。


諾基亞不像 游戲 機的「雞肋」手機


    這款手機就是諾基亞N-Gage 游戲 手機,發布與2003年,想從任天堂 游戲 機市場分一杯羹。最後也就是草草收場的命。


你有見過這樣用手機嗎?


《V字仇殺隊》的面具——Rejuvenique面膜


我們看看帶上後的效果圖。這個產品,你敢用嗎?

南無阿彌陀佛,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說到雞肋產品,故 名思義,就是功能不完善,湊合著用的。說一下本人人生記憶 中感覺雞肋的產品。

隨著 歷史 發展,很多事物隨著歲月消失了,學習機,BP機,電池MP3,大哥大,永遠只存在記憶中了,以及很多人,懷念我的爺爺奶奶,懷念跟爺爺歡聲笑語的日子,懷念童年的小夥伴,懷念曾經的青澀。每當想起這些,心裡就有一種深深的痛,有些東西走了,永遠也回不來了,不知道遠方的您是否跟我一樣心痛,只能珍惜當下。南無阿彌陀佛。

雞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

看了朋友們的回答,提到了萬能充、MP3、VCD等等,那些只是隨著 社會 的發展被淘汰了,在它們流行的那個時代是很實用的,不是雞肋產品。

提起 歷史 兩個字,就會讓人覺得很久遠,今天跑個題說說我們平時覺得應該要買,而且銷量還不低,但買了之後卻發現用不幾次的東西。

一、高景觀嬰兒車

有我兒子的時候,沒專門買嬰兒車,買奶粉的時候送了一個,孩子是真心不願意坐,而且那幾個輪子怎麼也掌握不了。兒子反而對便宜簡單的藤條推車更喜歡,坐在裡面還透氣。

等有女兒的時候,看著高景觀嬰兒車高大上的設計,感覺應該是兒子那時送的質量不好,孩子才不願意坐,於是專門給女兒買了一個,無奈女兒也是不願坐,獨愛藤條小推車,於是新買的高景觀嬰兒車坐了幾次就被束之高閣。

二、兒童益智玩具

抱著讓孩子開發智力的想法,買了很多造型各異的益智類玩具,希望孩子能夠喜歡,無奈又被現實「啪啪」打臉,這些所謂益智玩具顯然不如一個飲料瓶對孩子更有吸引力。

三、酸奶機

看到喝酸奶有各種好處,但是感覺買的酸奶不如自己做的干凈衛生,於是到了孩子可以喝酸奶的年齡,又買了酸奶機。但在做了一次之後,不僅製作麻煩,孩子還不願意喝,還是外面買去,於是用了一次的酸奶機也被束之高閣。

四、光滅蚊燈、電蚊拍

這種據說利用蚊子的趨光性來捕捉蚊子的滅蚊燈,其實並不會捕捉到幾個蚊子,因為蚊子並沒有明顯的趨光性,畢竟不管關燈開關蚊子都會叮人。不過這種滅蚊燈對於一些小飛蟲卻有明顯的效果,用的話,房間里會干凈一些。

再一個就是電蚊拍,畢竟能用電蚊拍打到的蚊子,直接用巴掌拍死有同樣的效果。滅蚊子的話,還是巴掌、蚊香、氣霧劑更有用一些。

再仔細想想有很多東西,看著是家家都有,好像有很大的用處,不買不中,但是真買到手才發現根本用不到幾次,大部分是束之高閣。像嬰兒床、麵包機、手持榨汁機等等,都是屬於這類東西。

不知道你有沒有買過那種感覺必須要有,買到手卻發現用不幾次的產品。

4. VCD--國產專利之痛

世界上第一台家用VCD機,影音光碟(Video Compact Disc;VCD)誕生於中國合肥的"萬燕"之手,"萬燕"讓中國的老百姓認識了VCD,並開創了中國的VCD行業。

VCD在二十世紀末消費類電子領域里,是中國可能領先的唯一機會,而在此之前本領域沒有一個中國人創造並形成產業。但是當時萬燕集團的掌門人、也是VCD機研製者姜萬勐先生犯下令他後悔終生的致命錯誤:他竟然認為在當時的情況,申不申請專利沒有太大的意義,以致萬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對象。
隨後,索尼、松下、飛利浦等國外製造業巨大紛紛加強對VCD機的研究,推出新的專利技術,刷新VCD的技術標准,以致包括萬燕集團在內的國內家電企業生產VCD需要向這些國外巨頭繳納巨額的專利費用,在之後的七八年時間里,這些專利費用在國內市場就累積上百億之多。
僅僅3到4年時間,擁有這項領先技術的萬燕卻最終淹沒於同行業的激烈競爭中。而VCD產業,隨著進入者的增多,產品利潤被不斷攤薄,最後這項沒什麼技術含量的產業,也在低價競爭中日薄西山,被DVD蠶食殆盡。

世界上第一台VCD視盤機是由國人姜萬勐先生發明的,誕生於安徽萬燕公司。
事情發生在1992年。在美國舉辦的國際廣播電視技術展覽會上。美國C-CUBE(斯高柏)公司曾展出了一項圖像解壓縮技術。時任安徽觀代集團總經理的姜萬勐先生受其啟發, 敏銳地意識到:可以把圖像和聲音存儲在一張比較小的光碟里的MPEG技術,意味著可以創造出一種物美價廉的視聽產品,供老百姓在家中使用。於是在1993年,出資57萬元,研製出了物美價廉的VCD(價格相比同期錄像機很有優勢)。同年12月,他又與美籍華人孫燕生(時任C-CUBE公司董事長)共同投資1700萬美元成立了萬燕公司,各取了姜萬勐、孫燕生名字中的一個字作為公司名稱: 安徽省萬燕電子系統有限公司

但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VCD真正的核心技術:萬燕公司花費巨資委託C-CUBE研發的解碼晶元技術,卻牢牢掌握在C-CUBE斯高柏微系統公司手裡。這為後來國產VCD亂局埋下了崩潰的種子。

在1993年安徽現代電視技術研究所的VCD可行性報告中,有這樣的一段描述:

為此,姜萬勐進行了一系列的市場調查,得到了一系列的數字:1993年中國市場上組合音響的銷售量是142萬台,錄像機的銷售量是170餘萬台,LD影碟機100萬台,CD激光唱機是160餘萬台。當時的LD光碟是四五百元一張,而VCD機的光碟價格卻只有它的10%左右,因此可以預測,VCD機每年的銷售量將會達到200萬台左右。

中國的老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漸認識VCD。在這一年,萬燕生產了幾萬台VCD機。不僅如此,姜萬勐還要開發碟片,總不能讓老百姓買了槍而沒子彈。為此,他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購買了版權,推出了97種卡拉OK碟片。在最初成立不到一年的時間里,「萬燕」傾其所有,開創了一個市場,確立了一個響當當的品牌,並形成了一整套成型的技術,獨霸於VCD天下。
可以說,萬燕的初創是成功的,也是輝煌的。但是,萬燕也給自己釀下一杯苦酒。令姜萬勐感到傷心的是,萬燕推出的第一批1000台VCD機,幾乎都被國內外各家電公司買去做了樣機,成為解剖的對象。
1994年,萬燕開始批量生產VCD,但初期由於片源不配套,使VCD在市場發展上停滯了很長的一段時間。

萬燕所面臨的難題是軟硬體要一齊開發。「萬燕」在前期研究開發的投入是1600萬美元,廣告投入是2000萬元人民幣,中國百姓到了1994年底才逐漸認識VCD,而在這一年,「萬燕」生產了幾萬台VCD,結果只賣出了2萬台。由於前期投入太多,導致早期產品成本高達每台360美元,再加廣告費用,在市場上每台VCD賣四五千元,卻基本無利可賺。 不僅如此,萬燕還要開發碟片,萬燕為此又向11家音像出版社購買版權,推出97種卡拉OK碟片。

投入上億地研發資金,產品研發出來,卻沒有及時申請專利,進行技術壟斷。其他製造商只需要花費極小的代價就能獲得成套的成熟生產技術。
在前期的產品成本上,萬燕公司就吃了大虧;接下來的敗招是九四年就投入2000萬的廣告費用。

一直到九五年。影碟機市場還屬於培育階段,在盜版影碟大量涌現之前,影碟機的市場容量很有限。投入再多地廣告費都不會起到預期地效果。
廣告是需要連續進行投入的商業行為,一旦中斷,廣告就會隨著時間地延長而變得毫無效果。
要是將2000萬廣告預算拖到95下半年再投入,或許能讓萬燕公司起死回生。
萬燕前期投入上億的研究資金、2000萬的廣告費用,迄今為止賣出去地台影碟機還沒超過兩萬台,就算每台影碟機的售價高達四千元,萬燕收回成本都困難,更不要說什麼利潤了。
萬燕資金褳脫節了!
萬燕公司在影碟機市場啟動的前夜就花光了所有錢,陷入生存的危機之中。

萬燕要打翻身仗,唯有繼續籌集資金擴大產能,等到九五、九六年影碟機市場突然暴發的時候,利用先機大舉搶占市場。
萬燕會成功的籌集到資金嗎?顯然不會,不然萬燕就不會是被遺忘的品牌了。
在盜版影碟大量出現之前,影碟機的慘淡市場、萬燕的慘淡經營已經讓投資人失出信心。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引入影碟機整套的生產技術甚至不需要一百萬的資金,然而投資萬燕卻要分攤萬燕公司前期投入研發的上億元成本,哪個投資人會傻到做這折本的買賣?

1996年開始到1997年,中國的VCD市場每年以數倍的速度增長。從1995年的60萬台猛增至1996年600多萬台,1997年銷售達到1000萬台。只用了短短5年,VCD影碟機累計銷售已有5000萬台,並催生了愛多、步步高、新科等國內響當當的品牌。但 「萬燕」卻在這個產業中,從「先驅」成為「先烈」,其市場份額從100%跌到2%,也就在這一年,「萬燕」被同省的美菱集團重組,成為美菱萬燕公司。
「萬燕」讓中國百姓認識了VCD,但摘桃子的卻是深諳市場秘訣的廣東人。 此時,深諳市場秘訣的廣東人卻恰到好處地把握了這個良機。由於VCD整機組裝對技術要求不高,沒有生產許可證的限制,再加上市場已經被打開,廣東又是散件水貨的聚集地,幾個因素湊到一起,VCD組裝廠如雨後春筍般出現在了珠江三角洲。「床板工廠」開始遍布大街小巷,一個人一天可以組裝10台、20台,一家老少一天就能裝出幾十台,市場頗為火爆。
在中國家電產品中,沒有一種產品如VCD 般以狂飆突進的方式席捲全國。「萬燕」從市場上衰落後,VCD進入了爆炸式的增長時期,有關統計顯示,中國VCD企業最多的時候達1000多家,整個VCD行業風雲變幻,其鋪天蓋地的廣告攻勢,高開低走的價格走勢,大起大落的市場命運,無不讓人刻骨銘心。

待續...

中國VCD發展歷程

本文綜合以下文章整理:

5. vcd是哪年出來的

vcd是1993年出來的。

1993年9月,留美學者姜萬勐、孫燕生生產出世界上第一台VCD。

1996年至1997年,愛多、新科等新品牌開始大規模進入市場,並占據VCD大部分市場。

1998年9月,發生了全國性的SVCD與CVD標准之爭論。1998年8月,信息產業部制定《超級VCD系統行業規范》,於1998年11月1日生效。

1998年10月至1999年7月,各大影碟機廠家不斷推出附加新技術的VCD產品,如可播放MP3和MID I的超級VCD,掌上型超級VCD和可錄寫的超級VCD。甚至實現了VCD聯網和語音復讀等功能,以實現中小學的VC D輔助教學。

1999年1月,影碟機行業廣告費投入直線下降。在激烈競爭中,不少知名企業陷入困境,如「小霸王」倒閉和「愛多」虧損嚴重。

1999年7月,各主要生產廠家不約而同地開始大規模降價,普通單碟機的價格紛紛跌破800元/台。DVD產品開始取代VCD。

簡介

VCD,影音光碟(Video Compact Disc;VCD),是一種在光碟(Compact Disk)上存儲視頻信息的標准。

VCD可以在個人電腦或VCD播放器以及大部分DVD播放器中播放。VCD標准由索尼、飛利浦、JVC、松下等電器生產廠商聯合於1993年制定,屬於數字光碟的白皮書標准。

6. 你知道有哪些曾經很火現在卻已經消失的產品嗎

時光已逝永不回,時間就是這樣,永遠停不住。社會在不斷的發展,有些東西在一直的進步,而有些東西卻在一直淘汰,現在的家電娛樂場所以及我們的生活用品越來越高檔,這也意味著,一部分曾經用過的東西將會離我們越來越遠。那麼你知道有哪些曾經很火現在卻已經消失的產品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下方留言!

一.用來播放影片的VCD已經消失。

相信80年代的人對VCD都不陌生, 其實VCD是在1994年才進入中國,當時的人們對於VCD是非常喜歡的,而且那個時候價格很高,誰家裡有一台VCD就是了不得的事情?只要把影片放進去就可以播放電影,那個時候誰家裡有一台,晚上必定是圍滿的人坐在一起來看影片,現在早已經沒有在市場上看到VCD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