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產品經理的段位——說說騰訊的產品職級
本文作者梁寧,曾經江湖人稱中關村第一才女。本文首發於她的微信公眾號「閑花照水錄 」(cafeday)。
昨天和李陽、夢雨吃飯,說到產品,我又感慨在騰訊收獲良多。
這篇可以看作我之前寫的兩篇《 騰訊產品的第一堂課 》和《 騰訊的職級系統 》的第三篇。因為想簡單介紹一下騰訊產品的職級概念。
我和夢雨說,一個人覺察自己或他人的天分,不是一下子就發現自己什麼做的還不錯,而是,你發現你自己或者某人,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不厭其煩。
比如廚師切菜擺盤不厭其煩,攝影師尋求光線不厭其煩,碼農抓 bug 不厭其煩,你面對奇葩創業者不厭其煩……只有你不厭其煩,甚至樂此不疲地在這里耗掉了一萬小時,才有可能成為高手。
而我,去年遇到很多達不到騰訊二級產品經理水平的人出來創業,拉團隊找投資,立志打造三到四級的產品。此事頻發讓我極為郁悶,很煩。
然後就順著說下,騰訊產品的職級。幾個大點,可以大致衡量你面前的這位產品經理在哪個段位。
一級產品經理:初級、優化特性、提升數據
產出:優化現有產品特性
其實一級產品經理,應該叫產品助理。一個沒有任何產品經驗的應屆大學畢業生,可以用 1-3年 的時間,成為一個優秀的產品助理。
他需要做的第一個修煉是,鎖定一個自己喜歡的產品,畫出讓它持續運營的完整服務流程,並估算整體服務成本。(參見《 產品經理的第一課 》)。
如果你始終對屬於 UI/UE 的界面細節充滿熱情,而對一個產品 「它是怎麼運作的」「它輸出的服務到底好在哪裡?」 沒有系統求索的耐性。那麼其實,從最初,就應該有自我認知:自己適合從事 UI/UE,而無法成為一個好的產品經理。
當你注意到一個產品,首先關注的是 「它是怎麼運作的。」「它輸出的服務有什麼不同。」 那麼就可以開始進行產品助理的二等、三等修煉。
初級產品經理分三等。核心工作就是優化特性,提升數據。
1-1:建立對產品的完整認知,懂得讓一個產品持續提供服務的顯性特性與隱形特性。而不是總被表面的顯性特性所迷惑糾纏。
1-2:告知需要優化的點,能夠完成優化,實現產品數據表現的提升。
1-3:告知需要提升的產品數據,主動判斷通過優化哪些特性,實現數據提升。
總結,當你達到 1-3,就已經成為了產品特性的專家,可以考慮挑戰中級產品經理的工作。
如果某人不能首先關注產品服務總流程和總成本,其實,他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如果某人總是基於對手特性或者自己的模糊體驗,提出優化需求,但不以數字結果為導向做事前評估和事後總結。那麼此人也不適合做產品經理。
二級產品經理:中級、定義產品並運營產品
產出:一個能在市場中持續運營的產品
初級產品經理是已經有一個產品在這里,通過優化特性,來提升數據。而中級產品經理則是,公司目前沒這個產品,需要定義這個產品的服務內容,及全部特性,並實現它,運營它。
不以數據結果為導向的產品優化,都是耍流氓。
同理,不以服務運營結果為導向的產品定義,都是耍流氓。
或者說,不能清醒評估,在當前的資源限制下,所能夠達到的最高服務品質,憑借這個服務品質所能夠達到的口碑強度,從而撬動市場的可能,就做了產品定義,這就是耍流氓。
為什麼創業只能依賴單點突破?
因為,創業者沒有那麼多的資源。
打比方來說,要想對現有市場產生有效的沖擊,需要的服務品質感,或者口碑強度要達到 130 分。
而按照當前定義的產品范疇,創業者手中的資源能夠完成的服務品質感,或者口碑強度頂多達到 70 分。
最後,他確實實現了完整的產品服務流程,並他用盡了全身的力氣。但是,70 分無效。於是,這只是一次無效的攻擊。
應該怎麼辦?
唯一的辦法,縮減產品范疇,或者說縮減服務范疇。
所謂的單點突破,不是企業 ALL in 一個產品。每一個產品都包含無窮的范疇,足以吞噬一家創業公司的所有資源。
單點突破:是在可控資源里,控制一個產品的范疇,在有限的范疇中,磨出最有意義的一個特性點,這個點,最少要達到 130 分。如果滿分一百的話。
中級產品經理也分三等:
2-1 定義產品,控制產品范疇與整體服務成本。定義並打磨核心特性點。
2-2 根據渠道特性,優化產品。取得規模用戶。
2-3 優化用戶動線,鞏固用戶黏度。平衡收入與用戶黏度。
什麼是渠道特性?其實之前有篇文章含含糊糊地說過(《 參見改變大河的流向 》)。
比如就內容來說,微信朋友圈、微博、網路搜索,都是強大的渠道,但是這幾個渠道的特性完全不同。
即使都是騰訊自己的用戶流動,QQ、手機 QQ、Qzone、微信、門戶……當他們匯集在不同渠道,反應出的群體特性也非常不同,想從騰訊的不同渠道引出用戶,也需要做不同的優化。
所以看到了吧,在達到 2.3 之前的騰訊產品經理,是不需要考慮錢的問題的。也就是,騰訊培養一個產品經理從 1.1 到達 2.2,其實一直都是在養兵、練兵。
而讓無數創業者痛苦的要死的大量騰訊產品,其實只是騰訊內部的練兵之作。
所以我覺得騰訊很可怕。
三級產品經理:高級、定義並駕馭戰略產品
產出:創業項目,或者公司戰略項目
前天,一個朋友要做一個產品,找我出主意。我聽完,我說感覺你說的是個二級產品。基於你們這個行業正在整體變化,及你們公司的戰略也在轉型。這個二級產品,幫不了你,也幫不了你們公司。只會最後,讓你特別對不起給你加班熬夜幹活的那幫兄弟。
我建議呢,要不做個三級產品,要麼就消停。維持現狀也好過發起特疲勞的無效攻擊。
比如,羅永浩的堅果是個三級產品。
手機市場,蘋果好像三體星人封鎖地球人的科技發展一樣,封死了手機科技變革線。
這樣,手機企業的發展,要麼突破蘋果的技術概念封鎖,向上探索移動科技的奇點。要麼,就在蘋果的技術概念封鎖線下方,做一個科技玩具公司。
羅永浩的堅果,玩具特性做得非常好。他用豐富的癢點取代痛點,直搔他粉絲的癢處。(參見我的《 痛點癢點 》)
他直說:科技以換殼為本,樂死我了。身邊不少人想買一個堅果,是覺得以後可以 99 塊,換一種情懷。
為什麼說堅果是個三級產品,因為它是在移動科技沒有重大突破前的手機消費的另外一種特性趨勢,並可以對錘子科技形成戰略支撐。
所以,三級產品,是能夠符合一個相對長的時間內的行業未來趨勢,或者消費心理的新特性,並對公司的發展形成戰略支撐的產品定義。
二級產品和三級產品的區別是什麼?
如果你的產品占公司總資源不到 10%,或者占市場總份額不到 5%,那麼就是二級產品。
如果你的產品占公司總資源超過 20%,或者占市場份額超過 5%,那麼就是三級產品。
二級產品經理和三級產品經理的關於產品的具體工作是一樣的,但是承受的內部決策壓力,和外部競爭打擊壓力不一樣。需要協調和調動的公司內部資源,和外部產業資源也不一樣。需要的決策力、領導力、跨文化溝通能力都不一樣。
做二級產品和做三級產品的感覺,類似讓一個人走一米高的獨木橋,和走 100 米高的獨木橋。走的動作都一樣,但心理體驗完全不同
四級產品經理:大神、奇點探索者
產出:神級產品,開啟一個時代
四級產品大神,是奇點的探索者(參見《奇點臨近》)。或者說是風口的發現者。
iPhone 是神級產品。特斯拉是神級產品。
特斯拉,不單純是一個新能源車。新能源這個概念,對一般汽車用戶,即不痛也不癢,甚至會擔心因為是新能源而給自己造成不便。
特斯拉,它是一款智能汽車。汽車自發明百餘年,進步一直在物理機械。而特斯拉,將汽車的歷史進入了智能與人腦連接的時代。即使沒有新能源情懷,也足以封神了。
所以,雷軍的風口理論,適用於 2-2 級以上的產品經理。
因為從 1-1 到 2-2 的歷程中,這個人已經熟練掌握了在有限的資源里,控制完整的服務,並且打磨出最有效的特性。
沒有扎實的 2-2 能力,即使有幸被三級風甚至四級神風吹上天,也很快就會摔下來,不用等到風停的時候。
----------
騰訊的產品職級,是非常具體而復雜的一個完整系統。對產品經理的評估點包括基礎素質、關鍵素質、專業能力、市場能力、運營能力、領導力,六大模塊數十個能力點。我這篇,只是概述下不同段位的大特徵。管中窺豹而已。
㈡ 華為產品經理在華為裡面的定位高么
以前定位挺高的,現在不行了,沒什麼實質性的權利。
ps:華為產品經理是指SR,和互聯網的產品經理(pm)不是一個性質,是直接服務於客戶的。
㈢ 華為有多少總裁,多少副總裁,分別管什麼
華為到底有多少總總裁,多少副總裁,分別管什麼其實總華為年報就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華為作為一家世界級的企業,2018營業收入超過7200億,這個體量已經跟一個省級的GDP差不多得了,不過創造這么多營業收入華為只用了18萬左右的員工。而在這18萬員工當中,不同的人所屬的部門是不一樣的,因為華為有很多事業群,不同的事業群都有相關的負責人。
根據2018年華為財務報告數據顯示,目前華為的高管具體如下:
一、集團總裁華為的總裁是任正非,目前任總沒有參與到華為具體的管理工作當中,他的工作更多是戰略上的決策以及精神領袖,在華為擁有絕對話語權。
易翔出生於1975年,畢業於武漢大學,本科。1998年加入 華為,歷任巴基斯坦代表處代表、中東地區部總裁、區 域財經管理部總裁、公司副CFO、區域管理部總裁、美 洲片區總裁等,現任中東非洲片區總裁、ICT基礎設施 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等。
(21)歐洲片區總裁——李健
李健出生於1973年,畢業於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碩士。 2001年加入華為,歷任奈及利亞代表處代表、迦納代 表處代表、西非地區部總裁、銷售與服務體系總裁特別 助理、客戶群及區域業務支持部總裁、東北歐地區部 總裁、人力資源委員會成員、片區聯席會議管理團隊 常務成員、片區聯席會議副總裁、LTC全球流程責任人 (GPO)、美洲片區總裁等,現任歐洲片區總裁、公司干 部管理團隊成員、ICT基礎設施業務管理委員會成員。
五、副總裁N個目前華為包括總裁、董事長、副董事長、各事業群總裁在內總共有27個以上,如果按照每個總裁對應4個副總裁計算,那目前華為的副總裁數量至少在100個以上。
㈣ 產品經理薪資
產品經理的薪資會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手賣例如所在地區、公司規模、行業領域、工作經驗、教育背景等。以下是一些可能的產品經理薪畢明逗資范圍: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薪資范圍只是一些槐族大致的參考,實際薪資還會受到具體情況的影響。
㈤ 產品經理(AR))是什麼職位
1、了解產品經理
入行前,最基本的得要了解產品經理的工作內容、崗位類型、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和職業發展形勢。
工作內容
產品經理的日常工作都有什麼?
整體來說,包括產品梳理、產品設計、產品落地、產品運營、產品迭代五部分,每部分展開又有若干個具體的工作項。
需要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如何能勝任產品經理工作?
如果只會畫原型、寫文檔,我勸你想都不要想。
產品經理崗位可以分為硬性能力和軟性能力兩種。
硬性能力是從事產品工作的通用技能,包括但不限於寫原型、寫文檔、業務建模、數據分析、工作匯報等。
軟性能力是開展產品工作的底層能力,如學習能力、邏輯思維、溝通協調、獨立思考、執行力,這些都是必備的。
往往軟性能力更能體現產品經理崗位的核心競爭力。
了解產品經理能力的方法是去招聘網站,看看產品經理崗位負責什麼工作、有哪些具體要求。
職業發展形勢
說得再直白些就是這個職業有多大前途?市場需求量多不多?職業發展路徑是怎樣的?是否存在足夠的上升空間?
互聯網快速發展了十多年,市場競爭激烈,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的口號影響了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產品經理崗位是否飽和,這事兒你不得想想?
2、找到個人優勢
既要知彼,也要知已。面對一個全新的領域,你需要仔細思考自己具備了哪些優勢。如果沒有,你將很難獲得機會,或是很容易被人代替。
個人優勢可以是行業經驗、專業技能或是某項獨特能力。
比如:
社交、電商、教育、醫療等行業經驗,熟悉行業趨勢、業務模式、產業鏈結構、掌握人脈資源,這些是優勢。
運營人員懂用戶、工程師懂技術、市場人員懂推廣,這些也是優勢。
有過創業、做生意、發明創造經歷,這些既是優勢,又是加分項。
優勢不僅決定了你的競爭力,也決定了未來能走多遠。
3、選擇適合的方向
產品崗位分得那麼細,哪個方向才適合自己?
不用想太多,既然是入門,肯定是選擇自己擅長、有優勢的,這樣成功率才高。
比如:設計師、用戶研究適合用戶產品;運營、市場推廣適合增長產品;工程師適合後台、演算法產品。
只有熟悉、擅長的領域才能讓你具有競爭力、獲得機會。如果非要挑戰全新的領域也不是不行,只不過難度很大、時間成本高,你自己評估是否值得。
友情提示:避免根據興趣選擇產品方向,興趣不代表適合;也不要盲目跟風,風口過後,很可能是一地雞毛。
4、入行前的操作
如果你最終決定入行產品經理,Just Do It!
提前多做准備,先將自己融入到角色中,可以讓你的入行過程更游刃有餘。
系統化學習
讀書是全面、系統地學習知識最好的方式,閱讀產品經理入門書籍,可以由淺入深地去理解產品經理工作內容、流程、以及每項工作的細節與要點。
像《人人都是產品經理》、《產品經理的第一本書》、《產品經理手冊》、《啟示錄:打造用戶喜愛的》都適合新人閱讀學習。
專業技能提升
在線網課、線下培訓班也是高效的學習方式,特點是信息呈現形式豐富、互動性強、有項目練手,適合產品新人的基礎技能提升。
課程將產品經理每個階段工作拆解成獨立技能模塊進行針對性講解,如:需求分析、原型設計、文檔撰寫,讓新人具備可上手工作的基礎能力。
實踐項目演練
清楚了產品經理的工作後,接下來嘗試著設計一款產品找找感覺。可以是培訓班留的項目練習,也可以是自己參照市面已有的產品。
把自己當成產品經理,將整個工作流程演練一遍,產出產品原型和文檔,這些也可以當成面試作品使用。
當然,實踐項目不僅限於畫原型、寫文檔,其它能代表你產品思維的方式也行,比如:運營一個公眾號/抖音號、開一家淘寶店。
准備個人簡歷
萬事俱備的你,只差一份讓人眼前一亮的簡歷了。
運用上產品思維,把自己牛B閃閃的經歷和項目成果講給人聽,記住,產品經理寫簡歷遵循的原則是:簡潔、易理解、數據說話。
5、不是人人都適合做產品經理
其實,有些人的能力短板與產品經理職業天然就是互斥的,就算幸運地進入了這個行業,也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如果你存在以下短板,或者改進,或者到此為止。
學習/理解能力差
產品經理工作需要接觸新領域、新問題,對接不同部門,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看問題要有自己的角度與觀點。
學習和理解能力差影響進入工作角色,不能承擔起對應工作職責,跟不上工作節奏,也會影響對公司戰略的理解,甚至聽不懂領導、同事傳遞的信息。對於問題,只能停留在表象,很難看到問題本質。
缺少邏輯思維
邏輯思維能力用於分析市場需求、判斷問題輕重緩急、梳理復雜業務場景等工作場景。
缺少邏輯思維嚴重產品工作,比如:找不到問題頭緒、做事抓不住重點,導致工作過程雜亂無章。
特別是與技術同學溝通時,缺少邏輯思維,會影響產品方案的傳播效果,不容易獲得認可。
溝通協調能力差
產品經理是信息傳遞者、是潤滑劑,承擔各團隊間信息共享、問題協調的職責,保障團隊間緊密協作,工作有序。
如果產品經理在溝通、協調方面存在短板,輕則影響團隊協作效率、項目產出質量,重則可能把方向帶偏,讓團隊陷入混亂,最終演變成一場災難。
惰性思維
產品經理通常作為團隊大腦,不僅要擅於思考,也要勤於思考。在困局中尋找突破口,推動大家高效做事、做正確的事。
惰性思維則會嚴重影響對產品的思考、設計以及變革能力,讓產品失去原本的價值。
為什麼有些產品經理工作多年,卻沒積累多少有價值的經驗,最後競爭力下降,跟不上市場變化?
惰性思維就是主因。
行動力差
產品經理是思考者,更是實踐者。再好的想法,沒有付諸行動,都是空談。
行動力差,產品就只會停留在概念、原型或是文檔階段,無法繼續進行;行動力差,就總會出現各種問題阻礙產品落地。
不要拿追求完美當借口,產品經理的世界裡,沒有「完美」,只有「完善」。不斷打磨完善產品,才是對這個職業最大的尊重。
玻璃心
做產品的人,需要有顆強大的內心。可以獨當一面、經得起質疑與挑戰、就算內心再崩潰也能笑對人生。
玻璃心,容易在重壓下慌亂、面對挑戰時逆來順受、被打擊後失去信心、不但影響個人工作成果,還會影響團隊其它成員的士氣,這......怎麼行?
寫在最後
以上內容,是從我自己的經驗出發,給想做產品經理朋友們的一些分享。希望大家對產品經理以及轉行這件事能有新的理解。
一些人對產品經理這個職業存在誤解,認為入行門檻比較低。其實相反,企業對這個崗位的要求,只會隨著市場發展變得越來越高。
㈥ 華為部長是個什麼職位
華為的主要職責是管理好自己的團隊,完成自己的工作內容和上級要求,與其他相關部門進行協調,注意調動本部門人員。
一個部門可能有幾十人,也可能有上千人,所以部長只代表他是某個團隊Leader
從職業發展通道來看,選擇有代表性的,不是唯一的。
圖為深圳華為實業有限公司的工程部組織框架圖:
(6)華為產品經理多少級擴展閱讀:
華為部門職責:
1、負責主導新產品、新物料試產及ES、CS、PP、MP各階段導入工作。
2、負責量產產品生產過程中異常問題處理、失效分析、對策及改善。
3、負責生產排線及產前的培訓與指導。
4、負責現場改善,效率提升,不良率降低等。
5、負責產品作業指導書、BOM、產品加工工藝、ECN等相關工藝文件製作及管控。
6,負責公司設施設備管理、設備采購、驗收、校準、維護、定期維護等工作。
7,領導OEM產品進口和技術支持。
8,負責公司產品新材料的認定。
9,負責K3系統維護,新料號編碼控制及優化。
10,負責產品製造過程輔助工裝夾具的生產和維護,優化產品試驗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