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臨期食品從哪裡進貨
大型商超、廠家、經銷商。
很多大型商超會將部分臨期食品退還給供應商,以調換新貨;一些廠家產品同質化嚴重,銷路不暢,庫存積壓;個別經銷商放棄某一品牌的代理,選擇清倉。
過去,臨近過期的食品在商超、便利店會被降價促銷,吸引的多是中老年人。如今,隨著消費觀念的轉變,年輕人開始追求價格打折而美味不打折的消費體驗,購買臨期食品逐漸成為一種新風尚。
臨期食品注意事項:
1、查看食品包裝
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盡量選擇正規超市或商店,不要選擇無證經營店鋪或攤點。應檢查食品包裝,確保無破損、無漲袋、漏氣等現象。注意查看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關鍵信息,確保產品在保質期內。如發現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應舉報此類違法行為。
2、留意貯存條件
注意臨期食品須放在標簽要求的條件下貯存。若發現需要冷藏或冷凍的臨期食品置於常溫下,則不要購買。
3、按需適量購買
消費者要科學理性消費,不要因為折扣和低價大量購買臨期食品,以免食品過期、變質造成浪費。購買後應在保質期內盡快食用。食用時發現食品超過保質期,或出現異味、口感異常時,切勿食用。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臨期食品
❷ 臨期食品去哪裡進貨
臨時食品沒有穩定的供貨渠道,只有超市才專設臨期食品櫃。
任何渠道的管理目標都會期望盡快銷售,只有在管理不善時才會產生滯銷品,如果一款產品經常會產生臨期品,經營者就會減少生產或采購,使其逐漸適應需求。所以有時工廠、批發商會出現一兩批次滯銷品,但肯定不是常態。
臨界定標准
2012年1月27日,國家工商總局發文明確要求,食品經營者對即將過期的食品應向消費者作出醒目提示,也就是說,到了保質期臨界期限的食品需要告之顧客並單獨出售。北京市工商局隨之向外界公布了「食品保質期臨界」的6級標准:
標注保質期1年或更長的,臨界期為到期前45天;(比如罐頭、糖果、餅乾等)。
標注保質期6個月-不足1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20天;(比如方便麵、無菌包裝的牛奶果汁之類)。
標注保質期90天到不足半年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5天;(比如一些真空包裝並冷藏的熟食品,速食米飯之類)。
標注保質期30天到不足9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0天;(比如一些滅菌包裝的肉食品,鮮雞蛋等)。
標注保質期16天到不足30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5天;(比如酸奶、一些點心等)。
標注保質期少於15天的,臨界期為到期前1-4天。(比如牛奶、活菌乳飲料、主食品、未滅菌熟食、未滅菌盒裝豆製品等)。
❸ 如何找臨期食品貨源
大型商超(國產)超過三分之一保質期還沒有賣出去的食品,基本上大型商超都會下架,而進口食品是到一半保質期也都會被大型商超下架,電商平台的退換貨。用臨期食品貨源平台查倉庫、找貨源、預約貨源等,經銷商手裡真正進入臨期的食品等。
為了不影響市場,一般二次銷售經銷商大多選擇特通渠道客戶,如高中以上學校,大學超市,網吧,舞廳,工廠超市,食堂,工地超市,菜場,連鎖餐飲等等,這是主要來源,還有一些經銷商倒閉,供應鏈倒閉等等特殊來源。
臨期食品注意事項
消費者購買臨期食品,盡量選擇正規超市或商店,不要選擇無證經營店鋪或攤點。應檢查食品包裝,確保無破損、無漲袋、漏氣等現象。
注意查看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等關鍵信息,確保產品在保質期內。如發現標注虛假生產日期、保質期或者銷售超過保質期的食品,應舉報此類違法行為。
❹ 臨期食品進貨的渠道有哪些
臨期食品進貨渠道有以下2個:
1、網路渠道
大家可以去網路貼吧、58同城、公眾號、QQ群等渠道,搜索【臨期吧、臨期商品、臨期批發、臨期貨源】等相關的關鍵詞。
比如在網路臨期吧中,雖然活躍度不高,但是都有人會同步個人的微信號、微信群,包括相關商品的信息。你可以找本地的臨期商品群,也可以定向找飲料、牛奶等臨期產品的貨源。
2、當地供貨商
你可以去到本地的超市、賣場,裡面有許多商品都有官方的聯系方式,直接打電話說自己想拿點貨,一般會給你推薦本地的經銷商。
要麼就是在本地搜索一下食品批發部/商行,他們都代理了各大品牌的貨,負責給各個小超市供貨。
你可以和他們去談談臨期的商品,當然這個過程中肯定是有談判技巧的。但本質上,他們是樂意這么做的。
臨期商品需要注意的問題
每個行業都有各自的門道,村長也並非從業者,所以純屬和大家開拓眼界而已。
想要做好,還需要專業人士的指導,對於想了解這行的,在這里提以下四個意見。
1.資金安全
但凡是在線上做交易,涉及到款項,都要慎重。尤其是一些臨期的商品,都要求吃大貨,500件或者1000件以上,就更要格外慎重了。
要防止出現不同批次的貨,或者貨不對版的情況。
2.食品安全
雖然臨期商品的成本極低,大貨可能就是1折,許多商品也在20元以內一件。
但還是要注意商品的臨期期限和品牌,越是沒聽過的小眾品牌,越要格外謹慎。
3.庫存安全
賣貨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就是選品,賣臨期商品依然要面臨這個問題。
所以在選擇臨期商品的時候,好賣的品不是任何時候都會有貨的,反而還要靠搶。
而一般的普通商品,件數弄多了,依然面臨過期的風險。
所以建議想做的可以在本地招募幾個代理或者合夥人,大家一份分攤降低風險。
❺ 臨期食品的貨源是從哪裡來的
臨期食品的貨一般從這三個地方來。
1、大型商超上架之後國產食品超過三分之一保質期還沒有賣出去的以及進口食品在超過一半的保質期還沒賣出去的。一般都會下架進入臨期。
2、電商平台的退換貨,好多電商平台的退換貨只要包裝損毀,都不會再重新銷售,也會進入到臨清。
3、經銷商。
但基本上這些一手貨源普通消費者是接觸不到的,即便就是接觸到了也沒啥用,因為他們一般都是一批貨你一次性購買後拿走,大多數都是幾萬件左右,所以一般的消費者根本就吃不下來。這么大體量的貨也就只有那些臨期食品倉庫能吃下去。所以這就在全國各地衍生出很多的臨期食品倉庫。而我最近發現有個叫超級供貨倉的平台,它整合了全國一千多家臨期食品倉庫,所以如果要找臨期食品貨源的話可以去看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