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產品,服務,推廣,成本,哪個更重要
產品橋昌最重要。
產品是根本,包括質量,外差胡觀,適用性等。
服務,推廣和成本都依附於產品存在。敏慶扒
2. 產品銷售與品牌推廣的區別
區別在於對象
品牌推廣重點是對企業的宣傳,利用這種方式提高品牌的綜合質量,例如企業文化等.許多知名地產開發公司都有這種推廣的方式和計劃,例如奧林匹克,元一,東海等等,在宣傳上不針對個別樓盤,而突出企業綜合實力以及開發項目的共同特徵優勢等.而產品推廣就是針對項目做宣傳,達到銷售去化的目的.概念基本是這樣,細節方面還是很多的區別.
本身兩者是一個結合體,共辱共榮.
我們通常在操作一個項目做推廣計劃的同時.應該具備基本信息就包括項目資料和背景資料,然後通過對背景資料的渲染,達到對項目形象的提升的目的.背景資料中包括內容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企業形象,這個是可以通過包裝完成的.
3. 產品、營銷和渠道哪個更重要
蘋果手機,產品為王;
小米營銷使得其快速發展;
OPPO和vivo的渠道打造讓它們迅速佔領市場份額。
三個廠家三種不同的選擇,具體體現了什麼商業知識呢?
想像一下,一個人正在推巨石上山。
做產品,就是把這塊千鈞之石推上萬仞之巔,獲得盡可能大的勢能。
然後在最高點一把推下去,用營銷和渠道減小阻力,把勢能轉化為最大的動能,獲得盡可能深遠的用戶覆蓋。
把自己作為一家公司。
有老鐵發問:
如果投入研發的時間很長、成本很高,成長卻不明顯。
那就要反思出現什麼問題了。
是產品線過多,不夠聚焦?還是研發力度不夠?或是合作資源不足?[微笑]
…………………………………………
被老鐵問懵了,畢竟這個問題真的太難了。
說實在的,是自己無法用體系來回答。
我嘗試用劉潤老師提到的企業能量模型,簡單做個回復:
商業的本質是創造價值和傳遞價值。
如果把個人當做一個企業來經營,這個能量模型也是成立的。
首先是產品,必須將自己付出的時間和精力產品化;所謂的產品就是最大程度提升個人認知和綜合能力。
其次,營銷。營銷就是學會表達、展示和賣自己。
最後,渠道。渠道就是個人社交網路,線上線下個人品牌的打造和推廣。
該老鐵的發問,成長不明顯,小弟想,應該更系統的全方位經營自己。
畢竟,貓叔多次講,要找到適合自己細分領域的方向,並成為行家。
單純做好產品,不懂得營銷和渠道,也是不行的。
當然了,僅僅是自己一點點不太成熟的小看法。
理解「企業能量模型」
首先,你要有個不偏不倚的自我認知,理解自己的能量水平,和轉化效率。
接著,思考,產品、營銷和渠道,到底哪一個,對我來說是最重要的。
然後,有目的地加強最重要的部分。
4. 我方的辯題營銷比產品質量更重要
一個產品如果營銷好了之後顧客可能會出於心理因素原因忽略它的質量問題,但一個質量好的產品營銷不當會讓顧客產生誤解,不做營銷顧客可能連有這個產品都不清楚,產品的知名度無法得到提高。就好比千里馬沒有伯樂,無人知道它是千里馬。用現代生活中的例子舉例,李寧的產品質量從來不比耐克、阿迪的差,但是因為其前期營銷不當,產品知名度不高,很多國人不知李寧。又比如oppo、vivo的營銷,不否認OPPO、vivo在產品質量方面是做了一定的努力,但是消費者購買它時想到的更多是營銷人員製造出來賣點而不並完全清楚它質量到底怎樣。而在oppo和vivo盛行的時候,又有幾個消費者注意到了華為和小米?它們兩家是社會上目前公認國產的質量較好的手機,但在OPPO和vivo的營銷下反而顯得默默無聞。而如今國人誰人不知華為?這不僅歸結於華為產品本身的質量,其成功營銷也是占據很大的因素。因此,我認為營銷比產品質量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