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我國海產品多分布於哪個海
擴展閱讀
中石油市值有多少 2025-04-05 12:41:45

我國海產品多分布於哪個海

發布時間: 2023-07-17 14:30:53

㈠ 我國魚種最多的海域是哪個海區

我國魚種最多的海區是:南海海區

㈡ 中國四個海哪個海里的海鮮好吃,為什麼

我國資源豐富,海洋資源也十分豐富。中國有四個大的海域,分別是:渤海,黃海,東海和南海。由於地理位置和氣候的不同,每個海域都有不同的海鮮特徵。

那麼海中哪一種海鮮好吃呢?首先讓我們了解每個海域的不同特徵。

渤海市海鮮

渤海位於四個海的最北端,是黃河和遼河的入海口。冷熱之間的溫差很大。水肥沃,含鹽量為30%。大量的有機物從內陸河流入蝦,蟹和黃花魚。天然漁場。

㈢ 我國的海水產品商品基地都有哪些

①海洋商品魚基地

a渤海——傳統的經濟魚類有小黃魚、帶魚、鰳魚、鮐魚,以及甲殼類毛蝦等,也是我國海參、鮑魚、扇貝、對蝦等海珍品的主要產區,歷史上最高年產量為35萬噸。20世紀60年代以來,原有的經濟魚類已幾乎不復存在。

b黃海——有「天然魚倉」之稱,歷史上經濟魚蝦類的最高年產量達40萬噸,但現已成為海洋漁業資源的貧區,底層魚類已經嚴重衰退,如大黃魚、小黃魚、帶魚等已不成汛,鮐魚、鮁魚、鯧魚、烏賊、叫姑魚等已成為主要的捕獲對象。漁獲量中,主要是小雜魚,幼魚一般佔一半以上。

c東海——我國最大的漁業基地,產量占我國海洋水產品產量的一半以上。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墨魚等最為豐富,其中,帶魚、大黃魚的產量都佔全國產量的90%以上,烏賊超過80%,小黃魚、海蜇佔40~50%。舟山漁場是最大的漁場,盛產帶魚、大黃魚、小黃魚、烏賊、馬面鮐魚、鯧魚和鰳魚等。

d南海——我國海洋水產第二大產區,主產熱帶、亞熱帶魚類,如藍圓摻、金線、馬面純、帶魚,以及馬鮫魚、青魚、烏賊、竹夾、小黃魚、大黃魚、鯧魚、石斑魚、海蜇等,另處,蝦、蟹的產量也比較高。

②淺海灘塗養殖基地

a渤、黃海海帶養殖基地——產量佔全國海帶產量的4/5以上。

b黃、東海貽貝養殖基地——主要品種有紫貽貝、厚殼貽貝和翡翠貽貝。

c渤、黃海對蝦養殖基地。d南海海岸珍珠養殖基地。e海水魚養殖基地。

f以遼東半島、山東半島海岸為主的海珍品養殖基地。海珍品主要包括鮑魚、扇貝和海參。

㈣ 我國著名的四大海產是什麼

我國四大著名海產為小黃魚、大黃魚、帶魚、烏賊也叫墨魚。小黃魚肉質鮮嫩,營養豐富,是優質的食用魚,富含蛋白質、糖、脂肪、礦物質、維生素A等多種人體所需的營養成分,是嬰幼兒及病後體虛者的滋補和食療佳品。中醫認為,黃魚有健脾升胃、安神止痢、益氣填精的功效,對貧血、失眠、頭暈、食慾不振有良好療效。
近些年,海鮮類的食物也逐漸變得平民了。沿海地區的海鮮市場每天都是很熱鬧的,當地的居民的餐桌上時常都能看到各種海鮮的身影,不過內地地區就會差一些的,雖然見到鮮活海鮮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冷凍海鮮還有海鮮店都是可以解饞的好去處。
拓展資料:
1、小黃魚,又叫小黃花魚、梅雨、小先等。小黃魚體形似大黃魚,呈柳葉形,但是頭、眼都較小,尾柄短而寬,鱗片較大;小黃魚背部呈灰褐色、腹兩側呈金黃色。小黃魚為暖溫性近海底層集群洄遊魚類,主要分布在我國的渤海、黃海和東海。小黃魚主要棲息在泥質或泥沙底質的海區,冬季會在深海越冬,春季向沿岸洄遊,秋末返回深海,在3~6月會向沿岸洄遊,產卵後分散在近海索餌,主要以糠蝦、毛蝦、小型魚類等為食。
2、大黃魚,硬骨魚綱,鱸形目,石首魚科(Sciaeni-dae),黃魚屬,又名黃魚、大王魚、大鮮、大黃花魚、紅瓜、金龍、黃金龍、桂花黃魚、大仲、紅口、石首魚、石頭魚、黃瓜魚,為傳統「四大海產」之一,是我國近海主要經濟魚類。中國沿海的大黃魚可分為3個種群:東海黃魚一東海地理種群(第一地理種群)。分布於黃海南部至台灣海峽北部,包括呂泗洋、岱衢洋、嵊山漁場、貓頭洋、洞頭洋、福建的官井洋直至閩江口海域,是中國大黃魚的主要群體。台灣海峽南部—粵東地理種群(第二地理種群)。粵西地理群(第三地理種群)。主要分布於珠江口以西至瓊州海峽的南海區。
3、帶魚,又叫刀魚、牙帶魚、肥帶、油帶等。帶魚體型側扁如帶、頭尖口大、體表無鱗;帶魚呈銀灰色、背鰭及胸鰭呈淺灰色、尾巴呈暗黑色。帶魚白天群棲息於海洋中層或是下水層,晚上活動於海水底層,有結群排隊的特性。當春天回暖、水溫上升時,會成群游向近岸;冬天水溫降低時則會游向水深處避寒。帶魚產卵期很長,一般為4~6月,其次是9~11月,主要以毛蝦、烏賊和小型魚類為食。
4、烏賊亦稱墨魚、墨斗魚,烏賊目(Sepioidea)海產頭足類軟體動物,與章魚和槍烏賊近緣。現代的烏賊出現於2,100萬年前的中新世,祖先為箭石類。特徵為有一厚的石灰質內殼-烏賊骨。烏賊約有350種,體長2.5~90公分(1~35_),最大大王烏賊體長逾20米。烏賊分布於世界各大洋,主要生活在熱帶和溫帶沿岸淺水中,冬季常遷至較深海域。常見的烏賊在春、夏季繁殖,約產100~300粒卵。

㈤ 在我國的版圖上,哪些地方的海鮮是比較豐富的

眾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海產品出口國,遠超美國、挪威等國家。那麼你知道中國哪些區域最盛產海鮮嗎?那個地方的海鮮又最受歡迎?

地理上說,寒暖流交匯處最容易形成優良的漁場,也最容易出產最美的海鮮。在此基礎上,渤海、黃海、東海、南海四個區域,就成了中國最重要的海鮮出數衫產之地。

南海篇

浩溯的南海,通過巴士海峽、蘇祿海和馬六甲海峽等,與太平洋和印度洋相連。南海是我國最深、最大的海,水交換量也大,有利於海洋生物的生長。南海海鮮以三亞、湛江和北海為主,特點是塌畢敗種類豐富,生長周期短,產量大。

3.沙蟲

沙蟲這樣東西,有人愛,驚艷於它的美味;有人厭,驚恐於它的樣貌。沙蟲又叫海人參,學名方格星蟲,又稱為光裸星蟲,俗稱「沙蟲」。它的形狀呈長筒形,體長約10-20厘米,體表一般呈亮肉粉色,渾身光裸無毛,體壁縱肌成束,每環肌交錯排列,形成網格狀花紋,這也正是其名字的由來。沙蟲生長在沿海灘塗,對生長環境質量十分敏感,一旦污染就不能成活,因此也被稱為「環境標志生物」。

㈥ 我國著名海洋水產品分布的海區有哪些

(一)海洋水產業

海洋水產業就是對海洋中的魚類、蝦蟹類、貝類、藻類和海獸類等水產資源進行人工繁殖、合理捕撈和加工利用的生產事業。它包括了海洋捕撈業和海洋養殖業。目前我國以海洋捕撈業為主。我國海洋水產品中,魚類產量最大,約佔四分之三。

1.渤海海區漁場

渤海位於我國北部,南北西三面被陸地環抱,是個內海。東南以渤海海峽與黃海相連,總面積7.7萬多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8米,有遼東灣、渤海灣和萊州灣三個大海灣,有遼河、灤河、海河和黃河流入,帶來大量泥沙和有機物質,使沿海浮游生物豐富,天然餌料多,成為魚類的天然產卵場所和重要漁場。有常見魚類70多種,加上蝦、蟹、貝、藻類,共計170多種。主要水產有小黃魚、帶魚、鰳魚、對蝦、毛蝦及海蟹等。渤海水淺坡度緩,發展養殖業潛力很大,但因捕撈過於集中及污染等原因,資源日見衰退。

2.黃海海區漁場

黃海位於長江口北角至濟州島西角一線以北,渤海以東海域,面積為渤海的5倍,平均水深44米,全部屬淺海大陸架。有各種魚類200多種,是我國唯一有冷水性鱈魚分布的海區。主要經濟魚類有大小黃魚、帶魚、烏賊、鱈魚、魷、鰳等。黃海水產資源也有衰退趨勢,現已採取措施,禁止濫捕,保護資源。

3.東海海區漁場

東海包括廣東省南澳島至台南鵝鑾鼻一線以北、黃海以南的廣大海域。面積相當於黃海的2倍。地處亞熱帶,為熱帶、溫帶過渡地區,因而南北魚類兼而有之,以溫帶性種類為主,有各類魚種700多種,東海海區是我國最大的海洋漁業產區,主產全國四大經濟魚類即帶魚、大黃魚、小黃魚、墨魚,已建有上海、舟山、寧波、鎮江、溫州、鎮海、馬尾和廈門等重要漁港。其中浙江的舟山漁場是全國最大的海洋漁業基地,商品魚數量約佔全國1/2。

4.南海海區漁場

南海面積為東海的3倍多,南海四周較淺,中間深陷,是一個深海盆地,海域十分遼闊,是我國海洋水產的第二大產區。魚類種類眾多,經濟價值較高的有蘭園參、沙丁魚、海蛇等,還盛產金槍魚、鯊魚等大洋性魚類,海龜、海參、玳瑁等是南海的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