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進口電子產品多少錢
擴展閱讀
醫保費用去哪個部門報銷 2025-02-06 04:22:04
吹牛要交哪些費用 2025-02-06 04:11:03

進口電子產品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07-18 02:00:35

㈠ 日本寄手機到中國關稅多少錢

海關規定個人郵寄進口物品以自用合理數量為限,價值1000元人民幣免稅放行。電子產品的關稅是貨值的10%,另外還有增值稅17%。

出境個人郵遞物品管理措施
一、個人郵寄進境物品,海關依法徵收進口稅,但應征進口稅稅額在人民幣50元(含50元)以下的,海關予以免徵。
二、個人寄自或寄往港、澳、台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800元人民幣;寄自或寄往其它國家和地區的物品,每次限值為1000元人民幣。

三、個人郵寄進出境物品超出規定限值的,應辦理退運手續或者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但郵包內僅有一件物品且不可分割的,雖超出規定限值,經海關審核確屬個人自用的,可以按照個人物品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四、郵運進出口的商業性郵件,應按照貨物規定辦理通關手續。

㈡ 美國電子產品到中國關稅多少

中國海關規定電子產品低於5000元的是不需要交稅的,超出5000元的,需要徵收產品價值的關稅;家用電器-數碼產品-手機進口關稅是20-35%。
公式就是:電子產品小於等於5000元,關稅為0;電子產品大於5000的,關稅是電子產品*20-35%

中國海關關於攜帶物品出入境的規定
凡攜帶任何物品入中國均要申報及接受海關人員的檢查。旅遊不可以為他人攜帶任何物品過關。
1、香煙/雪茄/煙草 入境 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四百支香煙; 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攜帶 四百支香煙; 出境 四匣煙草物品;
2、含酒精飲料入境停留少於六個月者可攜帶二瓶酒精飲料(0.75公斤);停留多於六個月者可 攜帶四瓶酒精飲料(0.75公斤);
3、中葯及成葯出境每人最多可攜帶三百元的葯物到外國; 每人最多可攜帶一百五十元的葯物到 香港和澳門; 嚴禁攜帶超過限量的葯物入境;
4、禮物 入境 適量香水(自用);
5、黃金、銀器及裝飾品;入境不可超過五十克;出境凡未經中華人民共和國許可,所有黃金, 銀器及裝飾品一律不準出口;
6、文物出境 凡出口的文物均要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許可才能出境;
7、電子器材 入境 下列任何一件器材:相機,手提錄音機,手提電影攝影機,手提攝錄機,手 提電腦;
8、嚴禁物品 入境 任何槍械,軍火及爆炸易燃物品;偽鈔/股票;
任何對於中國的政治、經濟、文化及道德有影響的印刷品、膠卷、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其他 物品;任何有毒物品;鴉片、嗎啡、海洛因、大麻、其他毒品;任何可能傳染疾病的動物、植物和物品;出境 任何禁止入口物品;任何可能泄漏國家秘密的印刷品、膠卷、相片、錄音帶、錄影帶及其他物品 ;任何文物;瀕臨絕種的動物,植物(包括標本、種子)。

㈢ 從國外買的電子產品入關時要交稅嗎交多少是自用的。

電子產品的進口稅是20%,電腦統一按照5000元基數征稅,征稅1000元

㈣ 國外帶進來的電子產品怎麼收海關稅

關稅的問題,看你具體是哪個產品,電子產品0關稅的較多,但部分也有3%-10%的關稅;另外所有產品17%的增值稅都是要繳納的
知識拓展
進口食品海關關稅大概是:烹煮的果子均化食品(包括果醬、果凍、果泥、果膏):進口關稅最惠國是30%,普惠國是80%。其他巧克力及含可可的食品(每件凈重不超過2千克):進口關稅最惠國是8%,普惠國是50%。

㈤ 從美國買的Iphone寄回中國要交多少關稅,稅率是多少

如果您從美國購買iPhone寄回中國,需要繳納進口關頌戚宏稅。具體的關稅費用和稅率根據商品的稅則編碼和商野冊品價值而定。以在美國購買的iPhone XS Max 512GB為例,當前的稅則編碼為8517121011,稅率為1.3%。如該產品價值為999美元,摺合人民幣大約為6870元,則需要額外繳納約89元的進口關稅。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美國購買的iPhone贈送耳仔虛機、保護套、充電器等隨機附件,也應該進行關稅徵收。如果您不確定具體的關稅費用和稅率,可以向所在國家的_

㈥ 中國電子產品進口關稅

法律分析:中國海關規定電子產品低於5000元的是不需要交稅的,超出5000元的,需要徵收產品價值的關稅。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徵收管理法》

第一條 為了加強稅收徵收管理,規范稅收徵收和繳納行為,保障國家稅收收入,保護納稅人的合法權益,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制定本法。

第二條 凡依法由稅務機關徵收的各種稅收的徵收管理,均適用本法。

第三條 稅收的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依照法律的規定執行;法律授權國務院規定的,依照國務院制定的行政法規的規定執行。

任何機關、單位和個人不得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擅自作出稅收開征、停徵以及減稅、免稅、退稅、補稅和其他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相抵觸的決定。

第四條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納稅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納稅人。

法律、行政法規規定負有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義務的單位和個人為扣繳義務人。納稅人、扣繳義務人必須依照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繳納稅款、代扣代繳、代收代繳稅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