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建行理財產品到期後幾天到賬
根據規定,不超過7天,如到期不到,可投訴
㈡ 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幾天會到賬
銀行理財產品到期後幾天會到賬?
銀行工作人員說是有幾天清算期,在清算期間是零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銀行的工作人員不是在忽悠大家吧 ?
雖然關於清算期的期限,每家銀行都會在產品合同里明確說明,但是投資者在購買時,銀行理財經理並不會主動說明。如果投資者不夠細心的話,往往容易忽略了這一隱性的『霸王條款』。
「T+N」在銀行業內早已是一條不成文的「潛規則」。「T」指的是產品到期日,但產品到期後並不意味著投資者的本金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還本清算期,即是「N」,在這個期限里,投資資金沒有任何利息。
事實上,各大銀行普遍都存在著「T+N」的現象,一般清算期1-3個工作日。此外,若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則一般在3-5個工作日。若代銷的理財產品在海外,這個清算期就更長了,至少需要7-9天的工作日。這樣一來,許多號稱高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理財產品,特別是短期的理財產品實際上預期年化預期收益都不高。
銀行理財產品到賬時間按機構劃分:
一般銀行的理財產品按照機構分,大致可分為兩類:一類是總行出售的理財產品;一類則是分行出售的理財產品。一般情況下,產品到期日中午銀行就會開始清算資金,所以分行出售的理財產品一般當天晚上便可到賬。但理財產品若是在總行購買的,就必須先通過總行批量清算數據,在總行清算完畢後再傳給各地支行,而各地支行在收到數據後再進行二次清算。另外,若購買總行的理財產品,一般還會多出1至2個工作日的清算時間。若是代銷其他公司的產品,如保險型理財產品,資金到期後還必須先去到保險公司的財務處再回到銀行,那麼這個過程需要清算的時間就更長。
《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和國內相關法律條款沒有針對商業銀行理財產品到期日和到賬日及計息的強制性規定或指導性意見。各大銀行在發布的每一款理財產品時都有將該事項公告寫入產品協議中。因此,從法律角度來看,銀行的做法並無不妥。但從公平角度來看,即使有事先合同約定,也不能改變理財產品在清算期間,投資資金仍被銀行佔有的事實。
建議投資者在簽訂合同時一定要細心,必須詳細詢問本金和預期年化預期收益的回賬日期,以便合理安排資金的使用計劃。如果產品合同中沒有註明資金回賬的具體日期或者這個日期過長,則需慎重考慮。
㈢ 理財產品到期後幾天到賬
理財產品到期之後一般1-3個工作日內會到賬,具體的到賬時間以產品頁面顯示的時間為准。
拓展資料:一:什麼是產品到期日?
「T」指的是產品到期日,但產品到期後並不意味著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還本清算期,即是「N」,在這個期限里,投資資金沒有任何利息。
若代銷的理財產品在海外,這個清算期就更長了,至少需要7-9天的工作日。
二:什麼是理財產品?
理財產品,即由商業銀行和正規金融機構自行設計並發行的產品,將募集到的資金根據產品合同約定投入相關金融市場及購買相關金融產品,獲取投資收益後,根據合同約定分配給投資人的一類產品。
銀行人民幣理財產品大致可分為債券型、信託型及QDII型。
(1).折疊債券型
投資於貨幣市場中,投資的產品一般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因為央行票據與企業短期融資券個人無法直接投資,這類人民幣理財產品實際上為客戶提供了分享貨幣市場投資收益的機會。
(2).折疊信託型
投資於有商業或其他信用等級較高的金融機構擔保或回購的信託產品,也有投資於商業銀行優良信貸資產受益權信託的產品。
(3).折疊QDII型
所謂QDII,即合格的境內投資機構代客境外理財,是指取得代客境外理財業務資格的商業銀行。
QDII型人民幣理財產品,簡單說,即是客戶將手中的人民幣資金委託給合格商業銀行,由合格商業銀行將人民幣資金兌換成美元,直接在境外投資,到期後將美元收益及本金結匯成人民幣後分配給客戶的理財產品。
(4).折疊電子現貨
三:折疊投資渠道
理財產品一般通過商業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可以購買。
傳統渠道包括:銀行、保險公司、證券公司、期貨公司、基金公司。
新興渠道包括:第三方理財機構、綜合理財服務機構
㈣ 理財產品到期幾天到賬
1、理財產品到期之後一般1-3個工作日內會到賬,具體的到賬時間以產品頁面顯示的時間為准。
2、「T」指的是產品到期日,但產品到期後並不意味著投資者的本金和收益能當天到賬,而是進入還本清算期,即是「N」,在這個期限里,投資資金沒有任何利息。
3、各大銀行普遍都存在著「T+N」的現象,一般清算期1-3個工作日。此外,若是銀行代銷的理財產品,則一般在3-5個工作日。
4、若代銷的理財產品在海外,這個清算期就更長了,至少需要7-9天的工作日。
更多關於理財產品到期幾天到賬,進入:https://m.abcgonglue.com/ask/e56acb1616109105.html?zd查看更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