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什麼是定額比例法 還有定額成本法 做什麼用的
1、定額比例法是指企業分配成本項目,按照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定額耗用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費用的一種方法。
定額比例法是產品的生產費用按照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費用的比例,分配計算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方法
。其中,原材料費用按照原材料定額消耗量或原材料定額費用比例分配;工資和福利費、製造費用等各項加工費,可以按定額工時的比例分配,也可以按定額費用比例分配。
這種分配方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項消耗定額或費用定額比較准確、穩定,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2、應用
用定額比例法分配產品費用,計算區別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
以定額資料為標准,將應由產品負擔的費用按照完工產品與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的比例進行劃分。它適用於各項消耗定額比較健全、穩定,定額管理基礎比較好的,各月末在產品數量變動較大的產品。
「採用定額比例劃分完工產品成本與月末在產品成本時,實際成本的分配率,可以根據月初在產品和本月投產產品的定額資料計算,也可以根據本月完工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資料計算。不論按哪種定額為標准進行劃分,都必須分別成本項目進行」。直接材料成本可以按材料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進行劃分。直接人工和間接製造費用可以按照工時和定額消耗量(即定額工時)進行劃分。
各成本項目費用分配率和分配額的計算公式如下:
(1)分配率公式:
費用分配率=(當月初在產品費用+當月生產費用「)/(當月初在產品定額耗用量或定額成本+當月投產產品定額耗用量或定額成本)
(2)分配額公式:完工產品某項目實際成本=該項目費用分配率×完工產品該項目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月末在產品某項實際成本=該項目費用分配率×月末在產品該項目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
定額比例法分配費用與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的區別在於,在產品按定額成本計價,其實際成本與定額成本的差異全部由完工產品成本負擔;而採用定額比例法分配的情況下,產品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的差異,則按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定額消耗量或定額成本的比例分攤。因此,按定額比例法劃分完工產品與在產品的總成本,它可以減少由於月初、月末在產品數量波動對完工產品成本准確性的影響。
3、定額比例法計算公式如下:
1消耗量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本月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
2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完工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3完工產品費用=完工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
4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月末在產品定額消耗量×消耗量分配率
5月末在產品費用=月末在產品實際消耗量×原材料單價(或單位工時的工資、費用)
材料成本和工資、費用都可按此步驟分配;
⑵ 完工產品成本是怎麼進行核算的
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1、生產成本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的分配
期初生產成本和本期發生的生產成本應在完工產品和在產品之間進行分配,這是成本計算工作中一項重要而又復雜的工作。企業應當根據生產特點、組織特點及管理要求,選擇既合理又簡便的分配方法,對完工產品成本和在產品成本進行分配。
常用的分配方法有以下六種:
(1)不計算在產品成本。
(2)在產品成本按年初數固定計算。
(3)在產品成本按其所耗用的原材料費用計算。
(4)約當產量法。
所謂「約當產量法」,是指將在產品按其完工程度摺合成完工產品產量,生產成本按完工產品數量和在產品約當產量的比例進行分配的一種方法。
約當產量法的計算公式如下:
在產品約當產量=在產品數量×完工程度
產成品成本一單位成本×產成品數量
月末在產品成本=單位成本×產成品成本
在計算在產品約當產量時,原材料成本項目和其他成本項目是有區別的。在計算原材料成本項目的約當產量時,應注意原材料的投料方式。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不論產品完工與否,每一在產品數量應負擔的原材料費用與完工產品完全相同,因此,不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陸續投入的,則需要計算在產品的約當產量。換言之,如果原材料是隨著生產過程逐步投料的,那麼,各成本項目都按完工程度計算出相同的約當產量;如果原材料是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的,則原材料項目不需要計算約當產量(或約當產量就等於在產品數量),其他成本項目要按完工程度計算約當產量。
採用約當產量法,要求科學地確定在產品的完工程度,而這又是一項復雜的工作。企業可以根據月末在產品數量,採用技術或其他方法測算出完工程度。產品工時定額工作做得好的企業,可按每道工序累計單位工時定額除以單位產品工時定額計算得出。其中,每道工序中的在產品,其完工程度一般等於所在工序的50%(如果原材料在生產開始時一次投入,則原材料項目視為全部完工)。
[例]甲產品的單位工時定額為100工時,經過兩道工序製成。各工序的單位工時定額是:第一道工序30工時,第二道工序70工時。則每道工序的完工程度可計算如下:
第一道工序=(30×50%)/100=15%
第二道工序=(30+70×50%)/100=65%
(5)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
在產品成本按定額成本計算是指先對在產品確定一個定額單位成本,月末根據在產品數量乘以各項定額單位成本,計算出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並進而計算完工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月初在產品成本加上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減去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即為本月完工產品成本。其計算公式如下:
月末在產品成本=月末在產品數量×在產品定額單位成本
本月完工產品成本=月初在產品成本+本月發生的生產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法適用於定額管理基礎較好、各月在產品數量變動不大,實際成本脫離定額成本的差異可以相互抵銷的企業。
(6)定額比例法。
定額比例法是指按定額(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比例分配完工產品成本和月末在產品成本的一種方法。
與定額成本法相比,定額比例法要求為完工產品和在產品制定比較准確的消耗定額,因此,完工產品和月末在產品的實際成本可以根據定額消耗量、定額費用或定額工時作比例分配。通常情況下,材料項目按定額消耗量比例分配,而其他成本項目則按定額工時比例分配。
在定額比例法下,相關的計算公式如下:
材料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材料成本+本月投入的實際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100%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完工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工資(或其他費用)分配率=(月初在產品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本月投入的實際工資(或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材料成本=月末在產品定額材料成本×材料分配率
完工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完工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月末在產品應分配的工資(其他費用)=月末在產品定額工時×工資(其他費用)分配率
2、完工產品成本的核算
企業的完工產品包括產成品、自製材料及自製工具、模型等低值易耗品,以及為在建工程生產的專用設備和提供修理勞務等。本月完工產品的成本,應從「生產成本」科目轉出。其中,產成品轉入「產成品」科目;自製材料、工具、模型等轉入「原材料」、「低值易耗品」等科目;為在建工程提供的勞務,不論其完工與否,均應結轉至「在建工程」科目。「生產成本」科目的借方余額表示月末在產品成本。
⑶ 什麼是定額成本 定額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區別
定額成本:把一定時期的定額成本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便可以揭示實際脫離定額的差異,指出生產和成本管理中成績和存在的問題。以定額法計算產品成本時,定額成本是計算產品實際成本的基礎。
定額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區別:
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成本,而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計算的成本。二者雖然都是以技術經濟定額為基礎制訂的目標成本,但前者依據當月現行定額制訂,對單位產品的現行的物資消耗定額、勞動定額和費用定額以貨幣形式進行綜合則形成產品的定額成本。
表示當月應達到的成本水平,各月的現行定額可能隨著生產技術水平的提高而進行修訂,因而成本水平表現為不斷降低;後者則依據計劃期(通常是一年)內各月的平均定額制訂,反映計劃期內預計應達到的平均成本水平。
定額成本法適用范圍:
定額成本法需要事先制定定額成本,才能進行成本的核算和差異的核算。因此,定額成本法主要適用於定額管理制度比較健全,定額管理基礎工作比較好,產品生產已經定型,各項消耗定額比較准確、穩定的企業。
計劃成本法適用范圍:
存貨的核算有計劃成本法、毛利率法、零售價法,其中計劃成本法適用於存貨品種繁多、收發頻繁的企業。
以上內容參考網路—定額成本、網路—定額成本法、網路—計劃成本法
⑷ 為了正確計算產品成本,應該做好哪些基礎工作
1、建立健全定額管理制度。
2、建立健全原始記錄制度。
3、建立健全材料物資的計量、驗收和領退制度。
4、建立健全企業內部價格制度。
拓展資料:
產品成本(proct cost)
是指企業為了生產產品而發生的各種耗費。可以指一定時期為生產一定數量產品而發生的成本總額,也可以指一定時期生產產品單位成本。
產品成本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產品成本是企業在生產單位(車間、分廠)內為生產和管理而支出的各種耗費,主要有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生產工人工資和各項製造費用。
廣義的產品成本包括生產發生的各項管理費用和銷售費用等。可以作為產品成本列示的具體內容必須要符合國家的有關規定,企業不得隨意亂擠和亂攤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