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子產品生產過程有哪些工序
電子產品的生產過程一般是這樣的: 1、元器件進廠檢驗,PCB板進廠檢驗 2、元器件成型處理,成型以便於插裝。 3、SMT貼片,經過迴流焊接,將貼片器件貼裝在PCB上。 4、從SMT出來的電路板進行手工插裝。主要為不能表貼的過孔器件。 5、手工插裝後經過波峰焊,然後需要進行焊接的整形,一般稱為二次插裝。 6、經過二插後就可以進行測試了。 7、測試一般有三個步驟:初測,(裝配),老化,復測。 8、最後進行檢驗和包裝。
拓展資料
電子產品是以電能為工作基礎的相關產品,主要包括:手錶、智能手機、電話、電視機、影碟機(VCD、 SVCD、DVD)、錄像機、攝錄機、收音機、收錄機、組合音箱、激光唱機(CD)、電腦、移動通信產品等。因早期產品主要以電子管為基礎原件故名電子產品。
電子技術是歐洲美國等西方國家在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開始發展起來的新興技術,最早由美國人莫爾斯1837年發明電報開始,1875年美國人亞歷山大貝爾發明電話,1902年英國物理學家弗萊明發明電子管。電子產品在二十世紀發展最迅速,應用最廣泛,成為近代科學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標志。
第一代電子產品以電子管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誕生了第一隻半導體三極體,它以小巧、輕便、省電、壽命長等特點,很快地被各國應用起來,在很大范圍內取代了電子管。五十年代末期,世界上出現了第一塊集成電路,它把許多晶體管等電子元件集成在一塊硅晶元上,使電子產品向更小型化發展。集成電路從小規模集成電路迅速發展到大規模集成電路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從而使電子產品向著高效能低消耗、高精度、高穩定、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參考資料
網路-電子車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