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你們的電腦多久換一次硬體
個人覺得電腦5年左右更新一次差不多,中間只進行簡單的升級就行了。
現在硬體的發展日新月異,CPU一般頭一年更新製程(就是由65納米升級為45納米),下一年更新架構,也就是兩年徹底換一代。顯卡基本已經發展到半年換一代了。所以如果攢機的時候配置是主流,或者比主流好一些(品牌機就不行了,配置都是比較差的),那5年後CPU換了2代,顯卡換了8、9代左右,配置已經是很差了。
而且現在的軟體和硬體商相互勾結,5年至少出了新一代操作系統,比如Win98到Win2000到WinXP到Win Vista,10年經歷了這幾個,新一代操作系統要求硬體大幅升級,更有游戲這類「硬體殺手」,就是逼著你升級CPU、顯卡和內存。
所以個人覺得5年整機換了差不多。太頻繁了如果經濟條件允許也行,畢竟換一次機器至少要4000元左右。
要從適應不了軟體的要求來申明硬體更換的必要性,比如XP今年底就停止更新了,而不能光說自己玩游戲要如何如何,畢竟家長大都反對孩子過多地玩電腦游戲。
這個需要根據實際需求來定的。一般國外的科研或者依賴電腦性強的企業都是一年半到兩年調配一次。著名的摩爾定律就可以從側面闡釋了這個更換周期的原因。
摩爾定律是由英特爾(Intel)創始人之一戈登·摩爾(Gordon Moore)提出來的。其內容為:當價格不變時,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元器件的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性能也將提升一倍。換言之,每一美元所能買到的電腦性能,將每隔18-24個月翻一倍以上。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術進步的速度。也就是說,2年後,新一代的電子產品就已經降到一個可以接收的采購價格了。
盡管這種趨勢已經持續了超過半個世紀,摩爾定律仍應該被認為是觀測或推測,而不是一個物理或自然法。預計定律將持續到至少2020年 。然而,2010年國際半導體技術發展路線圖的更新增長已經放緩在2013年年底,之後的時間里晶體管數量密度預計只會每三年翻一番。
所以,如果對電腦性能要求很高,建議在3年左右更換一次配置。
❷ 一般筆記本用幾年就要換
筆記本電腦相對於台式機,耐用性較差,一般能用5年左右!
筆記本電腦一般在5年以後,用也是能用,只是5年時間硬體、軟體性能差了很大一截,如果只是上網之類的,也勉強能用,但是時間長了,顯示器會發黃,不那麼亮了,鍵盤也會漸漸失靈,所有部件都會老化,如果要適應新軟體使用,一般3---5年就要換新的筆記本電腦,如果純屬使用到不能用為止,愛護得好的筆記本電腦,可以用8年到10年。
(2)電子產品多少年性能翻一翻擴展閱讀:
筆記本電池使用及維護 從電池的材料說起,目前筆記本電腦使用的電池主要分三種:
1.激活新電池 廠商通用的做法是新筆記本在第一次開機時電池應帶有3%的電量,此時,應該先不使用外接電源,而是把電池裡的余電用盡,直至關機,然後再用外接電源充電。然後還要把電池的電量用盡後再充,充電時間一定要超過12小時,反復做三次,以便激活電池。
2.盡量減少使用電池的次數 電池的充放電次數直接關繫到壽命,每充一次,電池就向退役前進了一步。建議大家盡量使用外接電源,使用外接電源時應將電池取下。如果經常在一天中多次插拔電源,且筆記本電腦裝有電池,對電池的損壞更大。因為每次外接電源接入就相當於給電池充電一次,電池自然就折壽了。
3.電量用盡後再充電和避免充電時間過長 不管筆記本使用鋰電還是鎳氫電,一定要將電量用盡後再充(電量低於1%),這是避免記憶效應的最好方法。鋰電同樣會有記憶效應,只是它的記憶效應比鎳氫小一些罷了,只到電池的電量完全使用完之後才給它充電。部分的充、放電可能導致電池裡面各電芯的化學性能不一致,因而電池性能會退降。
❸ 電子產品使用壽命標准
分產品最低壽命都在5、6年看自己怎樣保養
彩電的使用壽命是10年-15年,這主要是根據目前彩色顯像管的製作工藝水平和所能達到的使用期限決定的。標准中規定不低於1.5萬小時,若以每天看電視時間小時計,正好10年。若彩管的實際使用壽命為2萬小時或更長,則由此決定的整機壽命就可延長至10年以上。
又比如電冰箱,通常其使用壽命也在10年—5年,這是依據其關鍵部件—壓縮機的壽命決定的。由於電冰箱是常年工作的電器,因此對其心臟部件壓縮機的要求就更應嚴格。但由於家電超齡使用導致的家電隱患、火災、爆炸等危險也是屢見不鮮,所以,我們一定要熟知家電的使用壽命,避免危險發生。那麼究竟常見的家電壽命是多少?下面,感興趣的朋友不妨一起來看看吧。
20種家電產品的使用「壽命」標准
彩色電視機:8-10年
野外燒烤爐:6年
煤氣爐:16年
電熱水器:12年
洗衣機:12年
電話錄音系統:5年
電吹風:4年
微波爐:11年
電動剃須刀:4年
電風扇:16年
電熨斗:9年
黑白電視機:10-12年
電子鍾:8年
電暖爐:18年
電熱毯:8年
電飯煲:10年
電冰箱:13-16年
錄像機:7年
空調:8-1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