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日本石油和礦產品有多少
擴展閱讀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日本石油和礦產品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3-08-17 05:57:37

㈠ 石油資源儲備量:美國9100萬噸,日本8000萬噸,中國有多少

就目前來看,美國的石油儲備毫無疑問是相當龐大的。地理面積並不大的島國日本,也有著8,000萬噸的石油儲備。那麼,中國又有多少石油儲備呢?

中國的石油儲備量:8500萬噸

相比較於美國和日本而言,中國在這一方面其實比較少。一方面,我們本土並沒有多少石油資源。即使有,也是一些品質不太好的油田。再加上我們沒有足夠成熟的開采技術,最終獲得的石油資源質量遠遠比不上進口的。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之所以遲遲不肯在國內開發石油資源,除了硬體條件跟不上之外,另一方面就是不想打擾廣大老百姓的生活。開採石油資源,必然會影響到周邊的老百姓,對他們的生活造成極大的困擾。

結語

為了能夠更好的保障這些老百姓的切實利益,政府部門寧願進口石油,也不願輕易進行石油資源的開發。不過相信未來伴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我國的石油資源問題也能夠得到更好的保障,且讓我們一起拭目以待吧!

㈡ 二戰日本佔領了印尼油田及東南亞豐富的礦藏資源,為何還是缺油

在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前,日本軍方曾計劃在兩年以內從東印度——被稱為「南方戰區」——取得足夠的石油,以彌補缺額。因為日本是在其石油儲備足以維持兩年的情況下投入戰爭的——或者說日本的決策者是這樣設想的,所以兩年之後,日本就必須依賴東印度的石油。其實這一目標已超額完成。戰前的1940年,南方戰區的石油產量為六千五百一十萬桶。1942年,日本人只能生產二千五百九十萬桶,但至1943年,他們使產量回升到四千九百六十萬桶——1940年產量的75%。正如他們所計劃的那樣,日本人能夠利用被佔領的東印度來增加石油儲備。
但這個計劃有一個明確的弱點,日本的石油航運易受潛艇攻擊。令人奇怪的是,日本的軍事決策者幾乎沒有考慮到那種危險。他們低估了美國的潛艇及艇上的官兵。日本人認為美國人吃不起苦,貪圖享受,無法忍受海底生活和作戰的艱辛。事實上,美國潛艇在戰爭中表現得最為出色。一旦配備著改良的魚雷,它們就是一種致命的武器,能夠削弱乃至切斷日本南方戰區與本土各島之間的重要航線。按照日本人對所有商船的稱呼,這次時間拉得很長的沖突,被稱為「丸之戰」。但直至1943年末,日本人才開始認真注意保護其航運免受潛艇的攻擊,包括建立護航隊。他們的努力既不充分又不全面。
總的說來,其結果是毀滅性的。在日本戰時的所有貨運輪船中,大約有86%在交戰中被擊沉,另有9 %則受重創,直到戰爭結束時仍未能投入運行。這一戰役——實際上是一種不斷加劇的禁運和消耗戰——的成功,被一批日本經濟學家稱之為「對日本戰時經濟的致命打擊」。而且油船是潛艇特別喜愛攻擊的目標。從1943年起,被擊沉的油船數目驟增。到1944年,被擊沉的油船遠遠超過新造的油船。到1945年第一季度,南方戰區向日本本土的石油已完全停止。

㈢ 全球已探明的石油、金礦、鐵礦、銅礦、天然氣及可燃冰的儲量各多少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海洋中幾乎有陸地上有的各種資源,而且還有陸地上沒有的一些資源。目前人們已經發現的有以下六大類:
1、石油、天然氣。據估計,世界石油極限儲量1萬億噸,可采儲量3000億噸,其中海底石油1350億噸;世界天然氣儲量255~280億立方米,海洋儲量佔140億立方米。上世紀末,海洋石油年產量達30億噸,佔世界石油總產量的50%。我國在臨近各海域油氣儲藏量約40~50億噸。由於發現豐富的海洋油氣資源,我國有可能成為世界五大石油生產國之一。

2、煤、鐵等固體礦產。世界許多近岸海底已開採煤鐵礦藏。日本海底煤礦開采量占其總產量的30%;智利、英國、加拿大、土耳其也有開采。日本九州附近海底發現了世界上最大的鐵礦之一。亞洲一些國家還發現許多海底錫礦。已發現的海底固體礦產有20多種。我國大陸架淺海區廣泛分布有銅、煤、硫、磷、石灰石等礦。

3、海濱砂礦。海濱沉積物中有許多貴重礦物,如:含有發射火箭用的固體燃料鈦的金紅石;含有火箭、飛機外殼用的鈮和反應堆及微電路用的鉭的獨居石;含有核潛艇和核反應堆用的耐高溫和耐腐蝕的鋯鐵礦、鋯英石;某些海區還有黃金、白金和銀等。我國近海海域也分布有金、鋯英石、鈦鐵礦、獨居石、鉻尖晶石等經濟價值極高的砂礦。

4、多金屬結核和富鈷錳結殼。多金屬結核含有錳、鐵、鎳、鈷、銅等幾十種元素。世界海洋3500~6000米深的洋底儲藏的多金屬結核約有3萬億噸。其中錳的產量可供世界用18000年,鎳可用25000年。我國已在太平洋調查200多萬平方公里的面積,其中有30多萬平方公里為有開采價值的遠景礦區,聯合國已批准其中15萬平方公里的區域分配給我國作為開辟區。富鈷錳結殼儲藏在300~4000米深的海底,容易開采。美日等國已設計了一些開采系統。

5、熱液礦藏。是一種含有大量金屬的硫化物,海底裂谷噴出的高溫岩漿冷卻沉積形成,已發現30多處礦床。僅美國在加拉帕戈斯裂谷儲量就達2500萬噸,開采價值39億美元。

6、可燃冰。是一種被稱為天然氣水合物的新型礦物,在低溫、高壓條件下,由碳氫化合物與水分子組成的冰態固體物質。其能量密度高,雜質少,燃燒後幾乎無污染,礦層厚,規模大,分布廣,資源豐富。據估計,全球可燃冰的儲量是現有石油天然氣儲量的兩倍。在上世紀日本、前蘇聯、美國均已發現大面積的可燃冰分布區。我國也在南海和東海發現了可燃冰。據測算,僅我國南海的可燃冰資源量就達700億噸油當量,約相當於我國目前陸上油氣資源量總數的1/2。在世界油氣資源逐漸枯竭的情況下,可燃冰的發現又為人類帶來新的希望。

㈣ 日本的鐵,錳,煤,鋁土等礦產品主要來自

日本的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煤炭主要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東南亞。 日本 (1)自然地理特徵:位於亞洲東部,太平洋西岸的群島國家。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個大島和許多小島組成。面積37萬多平方千米,人口超過1億,是一個地狹人稠的國家。 日本境內多山地丘陵。火山、地震頻繁,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地形崎嶇、平原狹小、礦產資源貧乏是其經濟發展的不利條件。但是日本海岸線曲折、多良港、森林覆蓋率高,林木資源豐富、河流短小湍急、水力資源豐富是突出的優勢條件。 (2)發達的經濟。戰後,日本十發重視教育和科技的發展,經濟發展也很快。日本是工農業生產都很發達的國家。農業中,海洋漁業十分發達。海洋捕撈量居世界前列。日本既十分重視發揮北海道漁場的優勢,也十分重視遠洋捕撈和沿海養殖。種植業中,以水稻為主。根據日本人多地少、地塊較小的特點。日本多重視發展水利和生物技術,農業機械化多向小型農業機械發展、精耕細作、單位面積產量高。 日本工業發達,但所需工業原料和產品銷售多依賴國際市場。例如:日本的鐵礦石主要來自澳大利亞、印度、巴西,煤炭主要來自中國、澳大利亞、美國。石油主要來自中東和東南亞。因此,日本的工業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及瀨戶內海沿岸地區。京濱(東京、橫濱)、坂神(大坂、神戶)、名古屋及北九州及附近地區是日本主要的工業區。這樣的分布既有利於日本充分海運便利的優勢,進口原料、燃料,也便於產品輸往國外市場。

㈤ 日本的礦產資源有那些

日本的礦產資源有露天挖掘的石英、石灰石,以及純度高,有國際競爭力的金、銀、石油、天然氣。

2012年,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費中,日本的消費比例約合3.8%,90%以上的能源礦產依賴進口;在20世紀70年代末,日本本土的礦產品產能已嚴重不足,其中,鐵、銅、鋁、錫、鉛、鋅等主要金屬礦產的對外依存度分別高達99%、96%、100%、98%、82%、69%,礦產資源消費極度依賴進口。

(5)日本石油和礦產品有多少擴展閱讀:

日本在礦產資源方面所採取的舉措有:

1、實施海外礦產勘查補貼計劃,建立境外礦產資源基地

日本作為一個礦產資源極為貧乏的島國,通過積極推行海外礦產勘查補貼計劃,鼓勵境外開礦,獲取全球資源。海外礦產勘查補貼計劃主要通過金屬礦業事業團和海外經濟合作基金等機構實施,對日本公司開展海外地質調查、礦產勘查及礦山基本建設提供資助或貸款擔保。

日本政府還通過財政、稅收、金融、外交等手段,鼓勵國內礦業企業與國際投資機構、跨國礦業公司及資源公司加強合作,廣泛參與全球礦產資源勘查和開發,以謀求建立穩定的礦產資源基地。正是通過海外礦產勘查補貼計劃,在許多資源豐富的國家和地區建設了一批海外礦山,保障了礦產資源的穩定供應。

2、建立戰略資源儲備制度

日本的資源戰略儲備始於1983年,儲備的礦產有石油、煤炭等能源礦產,鎳、鉬、鉻等金屬礦產,稀有金屬和稀土原料礦產等。日本的礦產儲備分為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

已建成國家石油儲備基地10座,石油的儲備目標為5至6個月的國內消費量;稀有金屬的儲備目標為60天的消費量,國家儲備和民間儲備分別佔70%和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