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新興縣水產品加工廠有多少家
擴展閱讀
小產品成本多少錢 2025-02-03 20:53:11
同類產品哪個好用 2025-02-02 09:34:05

新興縣水產品加工廠有多少家

發布時間: 2023-08-17 07:24:50

Ⅰ 石島的經濟發展

石島早在隋唐時期,就與韓日有貿易往來,被新羅人稱為黃金口岸。孫中山曾在《建國方略》中兩次提到石島,將石島與上海、廣州並列為中國東方三大港口,稱為「小香港」。石島擁有國家一類開放口岸——石島港、北方最大的漁港——石島漁港、北方最大的漁貨散地——北方漁市。石島經濟發達,實力雄厚:已形造船、食品加工、機械製造、塑料製品、化工、電子、建材、建築等22個門類為主的綜合工業產業體系。2012年完成區內生產總值273億元,同比增長18.5%,財政總收入20.7億元,地方財政收入13.1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07.7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274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636元。 石島漁業生產歷史悠久,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編修的《榮成縣志》中曾有記載。民國初年,石島漁業在榮成乃至全省佔有重要地位,所產海米、海參、干貝等海產品全國聞名。1944年全鎮僅有小船60餘只,舢板100餘只,水產品產量僅300多噸。1948年3月,大魚島村原所福帶領5戶漁民成立了榮成第一個漁業生產互助組。建國後,1952年成立初級漁業合作社;1956年成立高級漁業合作社;1958年設立漁業經濟區;1962年重組為漁業生產大隊。1970年大魚島村宋立芬等18名女青年組成「三八婦女船」 出海作業,開辟了婦女參加捕撈作業的先河。是年2月,黃海造船廠成功地製造了135馬力鋼質漁船。1976國家投資908.6萬元的石島漁港主港建成。因地處煙威、石島、連青石(連雲港、青島、石臼所)三大漁場中心,每年接待粵、台、浙、蘇、滬、魯、 冀、津、遼等省市和朝鮮、日本漁船1.5萬余次,卸魚量超過10萬噸。如今全區擁有各類漁船3089艘、約42萬馬力,其中遠洋作業船隻77艘。擁有水產品加工廠374處,年加工能力約270萬噸。2012年完成漁業收入約219億元,水產品產量35.8萬噸。
重點漁業公司:山東大魚島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屬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2000年有2300戶, 6606人,固定資產3億元;有捕撈、養殖、加工、運輸、貿易、造船、繩網製造、特種動物養殖、建築、飲食等30餘處下屬單位,其中捕撈船隊有大洋魷釣船3艘,5000餘馬力,其它遠洋捕撈船隻40餘艘,2萬余馬力;2000年公司共完成總收入5.6億元,利稅1.2億元。山東蚧口漁業集團有限公司,屬國家級鄉鎮企業集團,2000年有職工1500人,固定資產2.2億元。有下屬企業20餘處,其中遠洋船隊有350馬力以上的大馬力拖網漁船26艘, 近洋船隊有40馬力捕撈船14艘,海外貿易船隊有550馬力大型魷釣船2艘,有冷藏加工廠5處,總儲量3000噸,有製冰廠1處,總容量500噸;2000年公司完成總收入3.5億元,利稅9200萬元,出口創匯389.2萬美元。山東斥山水產集團有限公司,2000年有職工5000人;有捕撈船隊、漁港碼頭、冷藏廠、漁網繩廠、製冰廠、塑料彩印廠、海產品加工廠等經濟實體25處,合資企業3處,總資產6億元。其中捕撈船隊是榮成市最大的海上作業船隊,有大馬力鋼殼漁輪48艘,有直航日本、韓國、香港的國際銷鮮船4艘,有遠洋魷釣船2艘;冷藏廠是全省最大冷藏加工群體,總庫容量2萬噸, 年可加工各類水產品10萬噸。是國家大型鄉鎮企業集團,中國行業最大經營規模百家鄉鎮企業之一。2000年共完成總收入5億元,實現利稅8000萬元,被中國農業部評為「全國最佳經濟效益鄉鎮企業」「全國出口創匯先進企業」。威海石島捕撈公司,是石島鎮鎮辦企業,屬省大二型企業。2000年有職工1300人,下屬企業13個。有各類船隻27艘,7700馬力。全年水產品總產量3.3萬噸,總收入2.2億元,純收入2800萬元。 榮成市明泰漁業有限公司, 股份制企業。2000年公司佔地總面積48000平方米, 有職工1000餘人。有300馬力以上拖網船30艘,國際直銷運輸船5艘,現代化冷藏加工廠2處, 低值魚綜合加工廠1處,製冰廠1處,400米深水碼頭1處,固定資產8000萬元。2000年公司銷售收入2億元,利稅4000萬元。
石島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水產品加工基地,良好的港口為水產品加工業的迅猛發展提供了強力引擎。全區從事漁業生產勞力達1.8萬多人,擁有漁業冷庫150多座,總容量6萬多噸,水產品養殖面積達2萬多畝;擁有魚粉加工企業20多處,80多條生產線;擁有水產品深加工企業10多處,主要生產魷魚絲、魷魚片、烤魚片等。 境內私營手工業歷史悠久,尤以木工、鐵業、刺綉、縫紉、紡織較為興盛。1913年石島建德順東紡織廠,有織布機12台。1918年王永元創辦震元鐵廠,日產鐵鍋30口。各類工業產品經常向上海、大連、天津、東北和朝鮮等地輸出。1932年成立了大明電燈公司,有45馬力雙缸柴油機和30千瓦直流發電機各一台。1949年境內手工業戶由個體經營發展為合作社近10個,多為經營紡織、刺綉、鞋業、鐵業等。石島電燈公司以100馬力柴油機帶動60千瓦發電機供照明用電。 1954年石島合眾鞋業生產合作社建成皮革車間。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先後建起鎮辦船廠、大魚島船廠和大魚島繩網廠等企業。至1978年,第二產業從業人員達1500人,實現產值667萬元,實現利稅49萬元。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全鎮工業迅猛發展,形成了機械製造、塑料製品、食品加工、 化工、 電子、建材、建築等22個門類為主的工業產業體系。如今全區擁有工業企業815家,其中限額以上工業企業133家,職工總人數5.1萬人。2012年實現限額以上工業總產值542.1億元,銷售收入527億元,利潤41.4億元。工業用電量2.9億度,占社會總用電量的44.5%。
石島是中國北方最大的造船基地,現有24家大型造船企業集團,均擁有先進的設備和精湛的技術人員,可建造7000DWT以下的各類船舶,並能設計製造漁業機械、舾裝件、鑄鍛件,其產品輻射到全國各地、港澳地區及東南亞和印度洋等沿岸的國家。
石島除了具有得天獨厚的漁業資源並有著中國漁業第一鎮的稱號外,還有其豐富的石材資源,石島也因為其品種多樣的石材而得名,尤其是石島紅享譽國內外。 石島商業貿易的繁盛始於清代。至清末民初,已形成行棧、漁行、土產、腌魚、飯店、細雜貨等20餘個行業,商號達到200多戶,從業人員1500多人。1978年以後,隨著各項經濟政策的不斷落實,個體私營商業、飲食業、服務業日趨繁榮。
90年代以來,政府先後投資3億多元, 建起港口濱海國際貿易區和北方水產品批發市場等。1992年在石島灣畔建立28平方公里的石島灣省級旅遊度假區。境內10餘處名勝古跡進行了修葺,拉開了旅遊業發展的序幕,並成立了由70人組成的石島黃海旅行社。1993年在城區石島港南側成立佔地0.34平方公里的石島國際漁貨貿易區。石島北方漁市是中國北方最大的漁貨交易市場。室內交易場所3.4萬平方米,是具有國際水準並按照國際商業慣例運行的綜合性商貿城,對海產品的生產、加工、倉儲、運輸、出口等重要環節,執行國際標準的安全衛生質量體系和安全衛生質量監控體系,建立了一個通達世界的國際化漁貨交易市場。
2012年完成第三產業增加值102.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6.6億元;港口吞吐量1198.5萬噸,集裝箱達21.4萬標准箱,出入境旅客30.4萬人次。 為進一步優化投資環境,提高內外資項目的承接力,石島管理區管委會規劃了面積20多平方公里的具有國際模擬式及明顯比較優勢的石島工業園。計劃用5-10年的時間,將石島工業園建設成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兼顧發展傳統產業,使其成為產業鏈完善,功能齊備的現代化外向型工業園區。根據石島獨特的區位優勢,石島工業園規劃了韓國工業園、民營工業園、高新技術產業園三個相互支撐又各自獨立的「園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