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田地里種什麼農作物最賺錢
對於農民朋友來說土地就是自己耐以生存的根基,如何在已有的土地面積上獲得更多收益?相信這是很多農民朋友一直關注的問題。小編今天給大家分享幾個一畝地收入上萬元的種植案例,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一點新思路。
不過盆栽和普通種植也不太一樣,做盆栽的韭菜從春天種下去得維持整年不割,吸收一年的日月之精華把根養粗養壯,這樣才能確保到消費者手中的黃韭能跟大田裡的黃韭一樣,可以割四到五茬。(小編建議想模仿的農戶先測試幾盆再批量做盆栽栽培)
四、賺10萬
要想獲得「超額」收益,不僅要選對產品也要選對盈利方式。這個周大叔他一畝地的收益在10萬元,就是因為他把農產品玩出了新花樣。
當農產品遇上盆栽,它的價格也是翻著番上漲。
㈡ 小麥現在多少錢一斤
根據國家價格網,中國小麥最低保護價,分別在1.18、1.38/1.55元一市斤。希望能夠幫到你
㈢ 玉米多少錢一斤
一塊零一分
㈣ 一斤大米多少錢
大米賣多少錢一斤最好?
這個問題很簡單,問這話的人百分百是個SB。聰明人肯定會這樣說的。是啊,到農貿市場一問不就清楚了嗎?到物價局一看不就明白了嗎?
真的這樣簡單么?
我不知道各種生產生活物資的價格到底是根據什麼來確定的。但是我學過的知識告訴我,價格是依據商品的勞動生產率來確定的。
這不是我說的,好象是那位叫馬克思的外國佬說的。大家都說他的話是真理。那我們來算算,大米的勞動生產率有多快。一般來說,農民生產一斤大米,從制種、購種、育苗、下秧、插秧、打蟲、收割、曬干、加工,全程最少要四個月。時間跨度是一年中的春夏秋三季。如果這樣計算還覺太長的話,那就以水稻的生長期來算吧,最少也要九十天。
九十天,九十天可以做些什麼?一個中等汽車工廠可以生產近千台汽車,房地產商可以建起幾座大樓,燈廠工人可以生產一萬只燈炮……而且,大米是沒辦法象工業品那樣生產的,農民不但要承擔糧食生產資料市場價格波動的風險,還要承擔天災人禍所帶來的風險。如此看來,大米的勞動生產率低,按照馬克思的理論,商品的價格與商品的勞動生產率成反比,那麼,一隻燈炮賣一元的話,一斤大米至少應賣一百元才對。
如果按人平收入來算,1980年某地的幹部月平工資為40元,年均480元;當時大米是0.2元一斤。到現在,幹部的工資漲到了1200元/月,年均14400元,還不算其它灰色收入,漲了30倍;大米呢,現在是1.20元/斤,漲了6倍。這種演算法說明什麼呢?說明城鎮人口收入漲了30倍時,農民收入只漲了6倍。以平衡城鄉差距來計算,此時大米至少應該是6元/斤才算合理。
前不久,公務員的工資又漲了.據說人均增加300元/月。其它行業也乘勢而上,不同程度地都有所表示了。這是什麼意思呢?這實際上是意味著,城鎮人口每人每月的收入和農民相比,猛然拉開了三百元的差距。現在有個流行詞,叫做剪刀差。這哪裡是剪刀差啊,這是人為製造出來的太空差——咱農民還沒有從地上爬起來,你們就飛到太空里去了,還要抱怨說農民爬得太快!
這也沒啥,漲就漲吧,也沒聽到哪個農民站出來說不讓漲的。可是,大米、豬肉等農產品稍稍漲了一點價,就有人出來說話了。記者們到處采訪,話里話外宣揚農產品漲價的影響;經濟學家出來說話了,世界末日就要到來,通貨膨脹指日可待;國家領導人出來了,要控制住農產品市場,穩定農產品價格,事關國家安全……
所有東西都在漲,農民們只是默默地承受著;農產品漲一小點就有那麼多人出來說話。這一現象歸根到底,是因為農民壓根沒有話語權的緣故。
農民只是不說話而已,忍受到一定程度,全體農民只要做一件事,就可以造成天下大亂你信不?我們農民只要三個月不賣糧食(包括所有農產品),或者兩億農民工集體回到農村去——哈哈,咱不幹啦,看你們還有什麼好鬧的。
㈤ 一畝地要多少斤姜種,產多少斤姜.成本多少
需姜種700斤-800斤,20-30cmX50cm,種姜回收率95%以上,一年一茬,新姜產量3000-8000斤/畝,霜降收獲。
其一畝生薑的種植利潤也很大,一般需投入1000元姜種和水肥以及人工等費用,共計7000元左右,但是收獲後則可獲得純利潤17000~25000元,種植風險較小。平常種植時要選好土地,然後將姜種播撒下去,做好水肥管理等使其生長即可。
(5)農產品生長周期多少錢一斤擴展閱讀:
用戶種植姜種注意事項:
姜種在播種前,建議使用250-500毫克/升乙烯利溶液浸種15分鍾,有助於促進種姜發芽早、出苗齊。
由於姜種發芽出苗較慢,若土壤水分不足還會影響幼芽出土,為促進幼芽順利出土,在播種前1-2小時,應對姜田澆透一次底水,既保證土壤充分濕潤,又不能使姜田有積水。
出苗快慢、姜苗生長旺弱,與姜塊的大小有關系。一般姜塊越大,其養分儲藏相對越多,有利於早出苗,以及幼苗生長健壯,產量相對較高些。因此建議種植戶在掰姜種時,根據姜塊大小進行分類,小姜塊集中播種在一個區域,以便後期著重管理,促使姜田產量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