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龍大正品的產品從哪裡下單
擴展閱讀
曲奇分享資源怎麼下載 2025-02-02 00:23:52

龍大正品的產品從哪裡下單

發布時間: 2023-09-05 22:28:03

『壹』 龍大公司在哪

龍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山東省重點企業集團、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重要的速凍食品生產出口基地。前身為1986年建立的萊陽市果菜保鮮總公司。1993年6月組建國家級企業集團。主體工業園區佔地面積5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萬平方米。現有員工近2萬人,總資產17億元。 十八年來,龍大集團公司不斷優化內外環境,先後與日本、美國、新加坡等國家成功地創辦了11個中外合資、合作企業,並通過自行組建和兼並破產企業等方式,發展了14個內資企業;在全國設立了35個辦事處,在山東省內開設了200多家專賣店和連鎖超市。經營項目涉及食品、種子、包裝、木業及商貿服務等多種行業,生產品種400多個。先後獲得「全國鄉鎮企業出口創匯20強企業」、「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第48位)」、「中國農業產業化經營20大龍頭食品企業」等榮譽。「LONG DA(龍大)」商標被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2003年,完成銷售收入17億元,出口創匯8300萬美元,實現利稅1億元。今年1-4月,完成銷售收入6.3億元,出口創匯2929萬美元,實現利稅3350萬元,分別比上年同期增長29.9%、30.2%和46%。 「大力發展綠色創匯農業,讓綠色升值,讓綠色富民」,是龍大集團始終追求的經營理念。為此,龍大堅持以高起點、高標准、高科技領先國際市場。在學習運用國外先進管理經驗的同時,積極引進先進設備。先後投巨資興建了國內一流的大型全封閉無菌加工工場;建有總容量達4萬多噸的恆溫庫、低溫庫和氣調庫;建立了膠東地區最大的種豬繁育,生豬養殖、屠宰,肉類製品加工基地,引進了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屠宰、分割流水線和肉食加工設備;興建了目前國內規模最大、標准最高的調理食品加工廠和國內最先進的水產品專業加工廠。龍大堅持以人為本,面向社會各界廣招賢士,重金委培自己的專業技術人才。現已薈萃了國內科技人才1900多名,其中有中、高級職稱人才700餘人,外語專業翻譯15人。先進的生產設施和雄厚的技術力量,為集團公司的不斷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目前各種技術含 量高,色、香、味俱佳的食品,暢銷日本、韓國、新加坡、美國、德國等國家。公司被外商指定為速凍芋仔、保鮮蒜薹、雜色蛤肉、紅薯湯粉、純綠豆粉絲等幾十種產品的定點加工廠家;1992年5月,被中華人民共和國煙台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定為首批實施「憑認可檢驗員記錄放行」的產品出口企業;熱處理肉類食品等多個產品在日、韓、美、澳、紐西蘭等十幾個國家注冊。 為進一步開拓國際市場,龍大集團先後從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地引進了牛蒡、黃秋葵、荷蘭豆等30多個蔬菜新品種,並全部成功地進行了繁育推廣,既更新了當地蔬菜品種結構,更為進軍國際市場提供了有力的原料保障。龍大集團的不斷發展,帶來了巨大的社會效益。首先,吸納了大量的農村剩餘勞動力。公司近2萬名員工中,88%以上來自省內外農村,人均年收入都在8000元左右。並且,省內外為公司配套從事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等方面的勞動力,總數達到40萬人以上。其次,幫助農民增加了收入。公司以蔬菜加工出口為鏈條,形成了龍頭帶企業、企業帶基地、基地帶加工、加工帶農戶的「龍型」產業體系。種植基地實施區域化、規模化發展,目前已達到17萬多畝,覆蓋山東、江蘇、河北、河南、安徽等10個省區的70多個縣市。另外,也有力地促進了第三產業的發展,帶動了周邊服務業的迅速興起。 龍大食品集團有限公司,是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全國重要的速凍食品生產出口基地,全國首批「出口食品農產品免驗企業」。下轄32個合資和全資子公司,有總資產25億元。先後躋身「中國企業1000大」、「中國民營企業500強」、「中國製造業企業500強」、「中國食品工業百強、「中國肉類食食品行業 50強」行列。「LONG DA(龍大)」商標為中國馳名商標,龍大牌低溫肉製品、龍大牌鮮凍分割豬肉、龍大牌粉絲為「中國名牌產品」。龍大品牌被認定為「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 企業經營項目涉及食品加工,蔬菜基地種植,種豬繁育、養殖,木器加工,包裝製造等多種產業。其中,食品業為核心產業。主要為系列精加工農產品。包括保 鮮果蔬、冷凍蔬菜、調理食品、FD(真空冷凍乾燥)製品、水產品、油製品、肉類食品、調味品等,共八大類500多個品種,70%以上出口日、韓、美、德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在國內設立了35個辦事處,在山東省內開設了1100多家龍大食品專賣店。已形成年加工食品20萬噸,年完成銷售收入40億多元、出口創匯2.5億美元、利稅3億元的規模。

『貳』 正品NIKE從哪裡進貨啊,

首先你是要什麼平台的授權,一般的授權都是指定到平台上進行銷售的,授權到你的公司名下。現在能夠能夠拿到授權無非就是兩種情況,一種是你自身的實力非常好,資源這些都非常牛逼,那可以直接找耐克阿迪這些品牌方去談,讓他們給你授權。還有一種的話就只有去找渠道去拿授權了,一般渠道都是和耐克阿迪這些品牌方內部有合作的。這種走渠道拿的耐克阿迪授權可以拿貨可以不拿貨而且對銷量也沒要求,風險大大降低。自己去找品牌方拿授權的話會和品牌方簽擔保拿貨協議的,一般一年都是幾千萬起簽。 現在入駐一些大一點的平台,比如天貓、京東等等這些平台都需要一級授權才能進行入駐。並且像耐克阿迪這種店鋪都已經在平台飽和了,而一些比較小眾的平台,比如現在很火的抖音,淘寶,拼多多這些有二級授權就可以入住了。現在平台審核這些品牌越來越嚴格,不光要求授權的真實性,還要求授權的完整性。 國內目前運動大牌,阿迪達斯、匡威、耐克、彪馬、斯凱奇這些運動品牌都很火 。

現在的授權市場魚龍混雜 在那授權的時候多進行甄別,談的時候最好能打電話溝通,是龍是魚一驗便!找到一些好的平台能簽合同交易最好,避免被騙損失錢財!
2009年,阿迪達斯與中國奧委會的合約到期,耐克、阿迪、李寧等十多個品牌商對下一任贊助虎視眈眈。最終,安踏以刷新奧運贊助商記錄的6個億中標,外界嘩然。

丁世忠態度無比堅決,面對家族強烈反對,他在會上激動得破口大罵:「××,還有沒有比這個資源更好的?沒有?那就做這個!」

事實證明丁世忠又選對了。從此之後,中國健兒在奧運會上像開了掛一樣,金牌拿到手軟,安踏的名聲也越打越響。

三、在國內已無敵手
超越李寧之後,安踏在國產老大的位置上越坐越穩。

創始人丁世忠曾說,過去十年,安踏做對了幾件事:

第一是堅持安踏品牌的大眾定位;

第二是贊助中國奧委會,讓安踏與中國站在一起;

第三是從品牌批發型公司成功轉型為品牌零售型公司;

第四是單聚焦、多品牌的品牌矩陣;

第五是創新。

靠著單聚焦戰略,安踏瞄準中低端市場,在中國一、二、三線城市開了超過1萬家門店。

上市十年,安踏營收、利潤增長5倍以上。2017年,安踏總營收166.93億元,而同年,李寧、361度、特步營收分別為88.74億元、51.58億元和51.13億元,安踏幾乎相當於三家之和。

2018年6月,安踏市值高達1300億港元,相當於李寧+特步+361度之和的三倍,僅次於耐克和阿迪達斯,位列行業全球第三。

直到這時,人們才發現,安踏和追趕者的差距越拉越大,它在國內已經再找不到對手了。

四、不做中國耐克,要做世界安踏

371億拿下Amer Sports,這已不是安踏第一次進軍海外。

早在2009年,安踏就收購了義大利運動潮牌斐樂。彼時,斐樂虧得底褲都找不到了,但安踏接手後,短短幾年就扭虧為盈。

收購前,斐樂僅60家店,收購後門店飆升至1248家,2017年,它的營收逼近50億大關。

嘗到甜頭後,安踏提出「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發展戰略,開始全球買!買!買!

2015年,安踏完成對英國戶外休閑、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的收購;

2016年,安踏斥資1.5億元收購高端滑雪品牌Descente在中國的業務;

2017年,安踏全資收購童裝品牌Kingkow(小笑牛);

同年,安踏成立合資公司,在中國經營戶外品牌KolonSport(可隆)。

目前,安踏已有9大品牌,覆蓋低、中、高端市場,涉及專業、兒童、戶外、休閑運動等每一個領域。

當別人都專注於自身品牌形象的時候,安踏早已將目光放到集團發展,品牌擴張的層面。

正是這種戰略眼光成就了安踏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