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三生國健產品多少錢
擴展閱讀
為什麼不能享用公共資源 2025-01-23 17:23:52
隔離費用如何交 2025-01-23 17:14:45
現在最豐富的資源是什麼 2025-01-23 17:11:28

三生國健產品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3-12-15 08:10:34

① 一般的維生素A,C,E多少錢

維生素A,2元;維生素C2元;維生素E1.5元。但各種保健的就貴啦。幾十到幾百。

1. 42%

從行銷的角度來講,保健品的定價要考慮到諸多經銷商的利益。且產品本身特質也決定了需要很多廣告資源進行推廣。

多年前我還不在該行業時,曾在某朋友處看到一份當年片區營銷方案(某國內知名蛋白粉類產品),記得最清楚的數字是42%的年銷售額用於該片區的營銷支持,包括片區營銷人員的工資和獎金,賣場的各種費用和促銷人員工資等等。這一個片區是個什麼概念呢,相當於一二線城市的一個行政區。僅僅是一個公司直營網路的最小基點,其營銷費用居然要佔到42%之多!這還沒有包括市級和省級營銷部門的相關運營費用,以及在全國媒體和省級媒體投放的廣告費用等等。如果沒有高的產品品牌溢價,這樣的營銷體系必然無法運轉。

2. <10%

現在試通過維生素C片的成本分析來回答題主的部分問題。

葯品類VC片:具體成本無法分析。但是作為一種片型迷你的非包衣片(沒有包衣所以你一吃進嘴裡就酸得掉牙,極差的體驗),省去了很多輔料和費錢的包衣粉,加上醫葯企業的低廉包裝成本,賣個幾塊錢是極其正常的。至於VC的含量,不管你是60mg還是100mg,那成本都不是個事。

喜大普奔,答主無意中點了一張成本核算表,發現居然是VC100mg(葯用)的,哼哼~~但上面辛苦碼了不少字也就不刪了。

VC100mg(葯用)成分:VC,糊精,澱粉,硬脂酸鎂,酒石酸。算上各項成本以及20%的利潤,1瓶100片的VC100mg片的成本是1.7元!

保健品類VC片:這里暫且分析兩種類型,即合成類VC咀嚼片(取VC60mg片為例,此為主流含量)和天然類VC咀嚼片(以養X堂為例)。

合成類VC咀嚼片成分:VC,山梨醇,天然香精,阿斯巴甜,硬脂酸鎂等。

原諒我沒找到成本核算表,但我曾有心算過,大致記得1瓶60片的VC60mg的成本大概在3.6元左右,其中包裝成本就要佔掉一半。

而到了終端,這樣一瓶成本在3.6附近的VC片,被賣到了約40元。僅就成本而言,製造成本與終端價格之比,低於10%!

八完了合成VC咀嚼片,再讓我們看看天然VC咀嚼片是不是更對得起我們的鈔票。

天然類VC咀嚼片成分:針葉櫻桃濃縮物,山梨糖醇,預膠化澱粉,硬脂酸鎂,櫻桃香精。

答主沒在養生堂待過,沒法知道詳細成本。但窺一斑見全豹,讓我們來看看廣告中高大上的針葉櫻桃,在一瓶80片的VC咀嚼片里佔到多少成本。

針葉櫻桃提取物,多產自巴西,一般VC含量為17%。至於價格,原諒弱爆了的答主沒找到相關報價表。隨手網路了下,感覺正常的價格基本在180~260元/KG,暫取200元/KG計。事實上養X堂新廣告里告訴大家我們在巴西很豪氣的包了一大片土地專供針葉櫻桃,但這也意味著其原料價格會遠低於200元/KG。

根據標簽:每100g含6.21g維生素C,每粒0.85g,每瓶80粒總計68g,可算出一瓶天然VC咀嚼片中針葉櫻桃濃縮物的成本為:[6.21g/(100g*0.17)]*68g*0.2元/g=4.968元。

這就是說每一瓶養X堂天然VC咀嚼片的主料成本是5元,算上製造及包裝等成本,預計1瓶的成本不會超過8元。而終端定價呢,89元!依然沒有高過10%。

看過以上三類VC片的成本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品牌保健品公司都是在攫取暴利么?很顯然我們不能給出這樣的結論,因為保健品超過90%的溢價並非全為廠家獲得,甚至大頭也不為廠家所得。中間商,渠道,終端,媒體等都從中獲利豐厚。這頗類似於制衣行業,一件出場成本不過四五十的衣服輾轉出現在商場時標價過千。

那麼保健品高定價的問題出現在哪?買的人太少所以賣得貴!有人說賣那麼貴當然買的人少。WTF,看起來是一回事啊,總之就是貴和買的人少。然而我們來看看世界上最大的保健品市場美國是個什麼狀況,仍然以VC咀嚼片為例(原諒答主找了很久也找不到純天然VC咀嚼片,奔放的美國銀吃的都是VC500mg或者VC1000mg。這樣高含量的VC片是絕對不可能全部用針葉櫻桃的,試想500mg/17%=2941mg,也就是說一粒片劑需要2.941g針葉櫻桃之多,然而咀嚼片還需要好多輔料啊,最後如果做出來。。。
答主默默的想了想,當年某3.4g用來泡澡的VC片也是小巫見大巫).

中國:VC60mg, 60粒, 40元

美國:VC500mg, 180粒,$14.2*6.1=86.82元

各位知友算出了其中的巨大差價么?如果以含量計,同樣價格,中國VC片只有美國VC片的8.682%,差距是11.518倍。。。 喪心病狂啊有木有!

再來看另一組數據:中國2014年膳食補充劑市場剛突破1000億,消費滲透率約20%。美國2013年膳食補充劑市場突破300億美元,消費滲透率約80%。

美國普通家庭每天早上常見的一景,就是仰口吞下一把五顏六色的片兒丸兒。巨大的市場需求,加上充分的商業競爭環境,成就了如此低廉的VC咀嚼片。這么大的消費市場,並不是一下子就出現。而是經年累月市場教育的結果。

市場教育就是答主想說的答案,良好的市場教育會催生巨大的消費需求,巨大的消費需求會極大促進行業的發展和競爭,最終消費者能獲得優質優價的產品。

PS:要分辨號稱是天然營養補充劑的是不是純天然,請看標簽里的成分表。成分表上的排序是有玄機的,越是靠前的成分含量就越多,也就是說各種成分在該產品中的含量是按降序排列來的。

仍以養X堂天然VC咀嚼片為例:針葉櫻桃濃縮物,山梨糖醇,預膠化澱粉,硬脂酸鎂,櫻桃香精。這裡面除了針葉櫻桃提取物外,其他都是輔料,沒有含VC的了,這就說明該片劑中所有VC確實是來自於針葉櫻桃濃縮物,是純天然的。如果你在成分表裡看到針葉櫻桃濃縮物,維生素C等等,那這裡面絕對有合成VC,但針葉櫻桃排在第一,說明針葉櫻桃的含量大於合成VC,至少是天然VC更多還是合成VC更多,這取決於針葉櫻桃的投料量。如果成分表裡是維生素C,針葉櫻桃濃縮物等等,那妥妥的說明裡面大部分都是合成VC,針葉櫻桃就是個點綴而已。

3. 2~4年,30~50萬

上面兩個數字就是
@安雲 提到的評論里 @李巨格
說的門檻。國內企業上市的保健品,都是需要藍帽子的,也就是國健字型大小。這個是要國家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來審批的,每季度最後一個月審批一次。要申請到一個藍帽子,對企業而言是極其費力費時費錢的。行業內比較大規模的公司一般也就三四十個,超過五十個的要麼就是業務開展的很早的大公司或者肯砸錢的土豪(比如姚明代言的那家)。大家如有興趣可以去SFDA的官網查查你想知道的企業有多少藍帽子。



很多中小型公司,是沒那個實力去申請藍帽子了,不然藍帽子還沒到手都已經關門了。但市面上我們還是能看到非常多的藍帽子產品,這是為什麼呢?答案是代工,也就是貼牌。一張圖說明一切:

圖中最主要位置是百合康牌,但右上角有民生健康的LOGO,圖案的最下方標注有經銷商:浙江民生健康科技有限公司。這說明該產品是浙江民生健康委託百合康進行貼牌生產的,而提供藍帽子的就是百合康。這種擦邊球行為養活了一大票中小品牌。但大家不必擔心產品品質,產品不會因為是貼牌而有所降低,事實上因為是藍帽子,所以無論是不是貼牌,工廠都必須嚴格按照當時申請藍帽子時所提供的產品標准進行生產。

4. 10萬潔凈度

現在保健品行業,尤其是營養補充劑這塊,實在是發展到了相當的一個高度,各種世界最大的XXX。比如軟膠囊,不管你什麼魚油亞麻籽油維生素E等等,在歐美市場上,極高的概率都姓中!還有許多片劑是以大包裝形式出口的,在當地被分裝成本土品牌進行銷售。大家旅遊或者海淘買來的保健品,真心有好多是自己家裡出去的。

國內規模較大的保健品工廠,因為建設的普遍偏晚,上的設備普遍都是高標準的,經常把國外的一些認證人士看的目瞪口呆,說這是我目前為止看過的最棒的生產車間blabla。我原來所在的公司,所有車間都是10萬潔凈度的,一般制葯車間也就這個標准了。從硬體角度講,和制葯企業無異。有此生產條件的國內工廠並不在少數。

有同事去腐國參觀過當地某老牌保健品工廠,回來吐槽說這工廠生產條件跟小作坊一樣,生產出來的東西沒人吃出問題來真是萬幸。而即使在美國這樣的保健品行業強國,在FDA提出保健品工廠一定期限內需符合新GMP標准時,中小型生產商都哀鴻遍野,後來FDA不得不把期限推遲數年。西方的保健品工廠普遍建設於七八十年代,到如今設備已陳舊,許多資金實力不雄厚的工廠無力更新生產設備和車間。一些中小品牌的產品質量,真的好不到哪裡去。

而在國內,規模企業無論是在原料,生產,檢測等方面的把控都是比較規范的。尤其是像營養補充劑這類保健品,品質都是過硬的。近年來我國出口保健品逐年遞增,像美國歐洲等發達國家就進口了大量來自中國的保健品。據我所知FDA(美國葯監局)也因為中國保健品進口激增而對一些中國保健品工廠發出過檢查通知,已有數家通過了FDA的飛行檢查。最近食葯監總局發布的2015年第10期食品安全監督抽查情況中,被抽檢的38家保健食品生產企業的72批次保健食品樣品,均未發現不合格樣品 食葯監總局公布2015年第10期保健食品安全監督抽檢情況


1. 成本
僅就成本而言,絕大多數國產膳食補充劑(即維生素,礦物質等)的成本只有國內市場價的10%-15%,極少數產品超過20%。
維生素類葯品的成本同樣很低,但低價不是因為葯廠做慈善,而是國家對葯品定價及補貼等相關因素造成的。

2. 為什麼賣的貴
國內膳食補充劑的高價主要是因為營銷成本過高以及市場教育缺位。關於國內商業環境的討論已太多,暫且不提。這里說說市場教育。

國人缺乏營養學基礎理念和知識,很容易被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或商家誤導。加上多年來保健品行業的各種亂象,使得人們幾乎下意識認為保健品就是騙錢的,沒效果。這樣悲催的行業負面光環導致大家沒有需要根本就不會想到去消費膳食補充劑。沒有消費需求啊,朋友們!!!薄利多銷在這里無效啊!!!換成你是廠商你會賣的便宜么?


在我看來,國內膳食補充劑要賣的平價,只有不斷的加強市場教育,釋放消費需求,才是正途。未來隨著大家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意識的增強,在國內買到合理價格膳食補充劑也不是不可能。


建議:如果要長期服用膳食補充劑,請海淘或去各大電商購買,線下價格太坑。

3. 有沒有效果
就維生素及礦物質這類膳食補充劑來說,各類維生素和礦物質的理化特性及生理功能已經被研究的比較清楚了。缺什麼就補什麼,自然會有效果。在同等含量的前提下,葯品類維生素和膳食補充劑類維生素效果一樣。


請不要把膳食補充劑當成葯品來看待,它們就是另一類食品而已。請仔細體會下膳食補充劑這幾個字的字面含義:日常進食飯菜的補充品。可以說膳食補充劑是錦上添花,但你要把它們當成葯品來江湖救急,這就勉為其難了。


然而膳食補充劑還是有一定特殊性的。因為單位含量大(例如10個桔子的VC含量還沒有一粒VC500mg咀嚼片多),人體服用後相關營養素迅速被身體吸收,可能對特定人群(三高患者,孕婦等)會產生不良影響。若長期服用,相關的服用禁忌事先更應了解清楚(以前但凡有人問我補鈣吃什麼保健品,我都建議對方先去咨詢醫生)。


4. 天然還是合成
絕大多數上市的維生素都是合成的,有些是全程化工合成,有些是半發酵半合成。根據含量,純度等指標,會劃分為飼料級,食品級,葯品級。而出口到不同地區,根據各地葯典標准不同,生產出來的原料也會有所區別。

所有膳食補充劑所使用的維生素和礦物質至少是食品級的(一般沒人會用葯品級的,貴很多),如果你擔心膳食補充劑的原料是合成的不安全,那麼基本上現代食品工業生產出來的東西你都要擔心了。

至於純天然來源的維生素,一般認為其生理活性高於合成類維生素。比如天然VE的生理活性就明顯高於合成VE。但對於天然VC來說,其化學結構與合成VC並無不同。正文中提到的針葉櫻桃濃縮物,除了含天然VC外,還含有生物類黃酮等少量活性物質,可與VC產生協同效應。所以理論上來說,如果在合成VC片劑粒加入生物類黃酮,那幾乎就等於人造了天然VC。大家不妨去找找美國市場上的VC片,號稱純天然的VC片是沒有的,但是加了生物類黃酮的就數不勝數了。

我個人的理念就是合成的活性差點怎麼了,吸收率低點怎麼了,多吃點就補回來了啊,簡單粗暴還有效,還省錢,就醬╮(╯▽╰)╭

② 三生國健:重磅新品上市 創新研發管線進入全面推進期

核心產品商業化取得重大進展,研發投入持續加大,創新管線全面成為公司估值增長「動力引擎」,2020年財報透露出的關鍵信息,讓市場目光再次聚焦於三生國健(688336.SH)。

據智通 財經 APP了解,3月31日,三生國健公布了其2020年年報。財報顯示,2020年三生國健實現營收6.55億元,當期研發投入總計3.75億元,同比增加28.48%,占營收比重達57.31%。

強有力的研發投入下,三生國健已在核心產品落地和創新研發的關鍵進度上實現了質的飛躍。身為國內創新抗體葯先行者,三生國健近年來一直持續推進核心產品的商業化進程,並憑借多年積累的研產銷和投資合作體系化優勢,在多項創新研發管線上取得穩健進展,在靶點覆蓋和研發進度上均處於國內前列。

因此在年報出爐的關鍵節點,從體系化競爭優勢角度探尋三生國健持續成長的強大驅動力,並以此作為對其進行價值投資的可靠依據,成為投資者目前最主要的事情。

全面布局創新研發 核心靶點進程位居國內前列

2020年,公司研發投入總計3.75億元,同比增加28.48%,占營收比重達57.31%。強有力的研發投入背後,公司已在靶點覆蓋和研發進度上取得行業領先。

財報顯示,目前三生國健擁有處於不同開發階段的18個主要在研抗體葯物(包括8個處於臨床及臨床後階段的在研葯物、10個處於臨床前階段的在研葯物),涵蓋腫瘤、自身免疫性及眼科等疾病領域,其中大部分在研葯物為治療用生物製品1類或單克隆抗體,部分在研葯物為中美雙報。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公司共擁有專利權65項,較去年同期新增10項。

與國內同行公司相比,三生國健的研發管線不僅對TNF-α、HER2和IL-17A等較熱門靶點進行了全覆蓋,還對當前行業尚未過多涉及的IL-5、IL-4Rα和CD25靶點進行了前沿 探索 ,同時前瞻性地布局了多種雙抗產品,多個在研產品取得階段性成果。

據智通 財經 APP了解,2020年公司共獲得3個臨床批件,還遞交了3個在研產品的Pre-IND和IND申請,分別是HER2新抗體(612),IL-1β(613)和注射用重組抗VEGF單克隆抗體(615)。此外,其他在研管線產品研發進展也均達到預期。

以靶向IL-17A葯物為例,IL-17A屬於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家族的一種。IL-17在1993年首次被科研人員發現,隨後的研究發現IL-17在宿主防禦、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病以及腫瘤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因此IL-17的研究逐漸成為醫學及免疫學研究的熱點。IL-17A在促進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和強直性脊柱炎(AS)等疾病的自身免疫反應中的炎症狀態起重要作用。

智通 財經 APP了解到,目前,全球有2款針對 IL-17A 靶點的葯物上市,但其葯物市場規模已達到 50 億美元左右。其中,諾華Cosentyx(司庫奇尤單抗,secukinumab)於2015年1月21日獲批,是全球首個上市的anti-IL-17A單抗,目前主要獲批用於治療斑塊狀銀屑病,銀屑病關節炎、強直性脊柱炎,2019年銷售額達到35.51億美元,已成是諾華當前年銷售額最高的產品。

從國內市場來看,靶向IL-17A的全新氨基酸序列國內已經有5家葯企獲批臨床,但尚無同類產品上市。目前,三生國健的相關研發進度在國內排前二,從最新研發進度來看,608的臨床Ia期 健康 受試者入組完成,臨床II期正在准備中。

考慮到未來10年內,國內斑塊型銀屑病和強直性脊柱炎的治療率分部提升至40%和54%,伴隨著國產品種上市和醫保支付問題的解決,IL-17抑制劑的使用比例有望從2020年的1%增加至2030年28%,根據華泰證券2020年12月的研報, 608的經調整銷售收入有望在2030年攀升至10億元。因此,在持續高效研發推進下,未來608產品有望率先進入國內市場,搶占市場先機,為公司帶來豐厚利潤。

此外,白介素系列靶點抗體中抗IL-5抗體610已完成臨床I期試驗。IL-5是哮喘治療的重要靶點,目前在國內尚無上市產品。抗IL-4Rα抗體611已經獲得FDA、NMPA的臨床批件,目前在美國進行I期臨床患者入組。該靶點在2型炎症(特應性皮炎、哮喘、鼻竇炎等)的發病機制中起關鍵性作用,目前全球僅有一款上市產品Dupixent,2019年其銷售額超過20億歐元。根據這兩款在研產品的研發進度來看,三生國健均處於國產第一梯隊。

公司各重磅靶點在研產品臨床試驗均在有序推進。例如,抗IL-1β人源化單克隆抗體613已完成臨床申報資料撰寫;雙特異性抗體705、706均已完成中試生產。

未來,公司仍將以開發創新抗體葯物為策略方向,繼續聚焦自身免疫性疾病、腫瘤、眼科疾病等抗體葯物的國際重點疾病領域。未來3-5年,公司將布局包括免疫檢查點、巨噬細胞檢查點調節劑、雙特異性抗體以及自身綜合抗體產品線的聯合療法等前沿領域,加速創新葯以及新一代生物療法的進程,提高前沿生物療法的可行性。

不難預見,公司後繼有力的創新產品管線也將進一步擴大公司惠及的患者群體,同時為公司打開更大的變現空間。

在三生國健創新研發格局穩步推進的背後,國際化的質量管理體系和營銷體系建設不可或缺,而這些也能具象化反映出公司擁有的體系化競爭優勢。

在生產和質量體系建設領域,三生國健作為國內少數擁有完整生產線的生物醫葯公司,目前在抗體葯製造領域超過16年的經驗。

在市場營銷領域,三生國健擁有經驗豐富的銷售專業人士組成的營銷團隊,與國內知名醫院及醫療專家已建立並維持著穩固的合作關系。與同行業相比,公司銷售團隊人均創收規模處在國內醫葯行業第一梯隊,體現出公司銷售團隊的高效。

除了促進公司自主研發等內生增長體系外,公司還踐行「外部項目引進來、內部項目走出去」的發展策略,通過引進國際領先、國內稀缺且臨床需求高的葯物,實現技術和產品兩個層面的快速跟進和超越,走出一條獨特的增長路徑。

目前,三生國健與美國Verseau公司在巨噬細胞檢查點調節劑抗體領域開展合作。2019至2020年間先後選取PSGL-1靶點的單克隆抗體VTX-0811、VSIG-4靶點的單克隆抗體作為授權產品,由三生國健負責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和澳門的開發和商業化。

三生國健還與瑞士Numab公司在多特異性抗體領域開展合作,基於Numab的技術平台開發和商業化一系列用於癌症治療的新型多特異性抗體。同時,公司也將大力推動自主研發產品的國際注冊認證,將加快國際合作步伐作為自身重點發展方向之一。

實際上,在推動創新管線全面研發的同時,公司還在不斷利用自身體系化競爭優勢不斷推出重磅產品,並鞏固在終端市場的龍頭地位。

核心產品穩固龍頭地位 新葯上市解鎖「變現」新空間

從益賽普、健尼哌再到賽普汀,三生國健前瞻性布局的多元化、高質量產品管線已相繼順利落地。這充分證明,三生國健多年積累建立的貫穿研發、生產及商業化的全產業鏈運營能力,已成為夯實公司內在實力的「體系化優勢」。隨著這一體系逐漸進入全面收獲期,公司的價值曲線也開始不斷增長。

智通 財經 APP了解到,一直以來,益賽普都是三生國健的核心重磅產品。目前雖然一定程度上承受壓力,但公司根據市場動態靈活地在葯品生產及銷售全周期階段實行合理的產銷安排和價格調節,在擴大葯品在市場可及性的同時,「以價換量」穩固自身的護城河,使得益賽普2020年在國內TNF-α抑制劑市場的份額依然保持在45.5%。

值得一提的是,益賽普已在國內上市16餘年,其葯物療效與安全性在國內市場得到了廣泛的臨床驗證與認可,而憑借公司多年對益賽普的學術推廣及銷售經驗的積累與沉澱,益賽普有望在未來提高在國內外市場的滲透率,鞏固自身的市場龍頭地位。

在國內市場,2020年益賽普覆蓋了近3700家醫療機構,其中三級醫院覆蓋了接近1700家。因此在市場支付能力趨於一致的情況下,考慮到預計在今年上市的預充針注射劑型,益賽普有望逐步穩定市佔率並進一步鞏固其在國內市場的主導地位,預計銷售峰值將達30億元。

而在國外市場,三生國健將根據自身國際業務布局規劃,繼續積極推動益賽普等在內的產品在海外市場的注冊上市,促進抗體葯物在其他國家的產品滲透率。益賽普目前已先後獲得十幾個國家的上市許可,目前正在東南亞、中東、北非、拉美等地區的近10個國家申報注冊並等待獲批上市。

除了不斷鞏固益賽普的市場龍頭地位,三生國健依託在生物創新葯方面的技術與產能的先發優勢,積極推動新葯上市,解鎖「變現」新空間。

時至2020年,三生國健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推動了賽普汀的獲批上市。

作為三生國健2020年實現成功商業化的重磅產品,賽普汀自去年6月獲批上市,成為公司在國內獲批上市的第三款治療性抗體類葯物,同時也是國內首個自主研發上市的創新抗HER2單抗葯物。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報告,國內抗HER2單抗葯物市場從2014年的14億元增長至2018年的32億元,期間復合年增長率為23.9%。隨著乳腺癌患者的數量增加,抗HER2單抗葯物市場未來將快速發展,預計在2030年達到136億元的市場規模。

從市場競爭情況來看,與其他單抗領域出現國內葯企扎堆研發的情況不同,對創新抗HER2單抗葯物的研發相對較少,且普遍歷時較長。而三生國健是其中少有的,同時具備產能及先發優勢的頭部創新葯企。

除此之外,在2020年12月底,賽普汀通過了醫保談判,隨著賽普汀進入醫保後的持續放量,三生國健有望快速推進抗HER2葯物的市場增長。根據公司在上交所網站上發布的1月20日投資者關系活動記錄表,三生國健在2020年已完成賽普汀在110多家醫院的銷售,掛網以及編碼工作也都在大力推進過程中,今年公司預計完成賽普汀在176家醫院的准入工作。

不難看到,目前公司已憑借多年積累的體系化研發優勢,建立全面的創新研發體系,並鞏固了自身的市場龍頭地位。然而對於這傢具備強勁創新研發實力,並兼具體系化競爭優勢的創新型生物醫葯公司,市場卻尚未合理體現其估值。

據智通 財經 APP了解,截至發稿日,公司股價反映的PS估值僅為16.65倍,遠低於公司近年估值中樞。而參考目前科創板生物醫葯產業數據,當前其板塊PS估值中值約為29.75倍,相比之下三生國健顯然仍處在低估狀態。

實際上,對於三生國健的估值,市場存在一定的滯後性。因為從業務發展的角度來看,當前驅動公司估值增長的不僅僅是現售葯品,公司後續的創新管線即將進入全面收獲期,未來或將帶來強勁的業績動能,也是推動三生國健估值增長的強大引擎。

智通 財經 APP觀察到,在2020年12月,華泰證券的公司研究首次覆蓋了三生國健。在研報中,華泰證券認為,2021年有望成為三生國健新紀元的開端,公司有望在益賽普調價與賽普汀銷售下步入增長軌道。在2021年4月2日的研報中,華泰證券維持公司「增持」評級,公司目標價24.3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