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永昌縣農產品多少錢
擴展閱讀
零資源如何找渠道 2024-11-25 12:49:15
鑽石星辰拳怎麼讀 2024-11-25 12:37:56
一年哪些時間免高速費用 2024-11-25 12:37:20

永昌縣農產品多少錢

發布時間: 2024-08-20 19:01:53

⑴ 永昌縣農作物的變化情況

有增,產品產量的品味不斷提升,到2004年種植業面積已達到69.9萬畝,農業總產值達83767.84萬元,糧食總產量達到228571.74噸。從整體情況看,農產品的結構調整力度加大,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步伐加快。目前,縣域內種植業已成為永昌縣農林牧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生產潛在的優勢

一、農村政策落實到位,農民得到實惠,種糧積極性普遍提高,種植業面積增加。

隨著中央1號文件精神,糧食、農機具補貼、農業稅減免等一系列惠農政策深入農村,落實到位,農民真正感覺得到了實惠,廣大農民生產積極性顯著提高,渴望致富、增加收入的意願明顯增強,有力地促進了農業生產的進一步發展。據對永昌縣農業生產情況調查:2005年,預計種植面積達68.41萬畝(不包括復種)比2004年增加5.03萬畝,增長7.9%。

二、農產品價格大幅上揚,出售農產品收入增加,有力地激發了農民種糧的積極性,促進了各類農作物種植面積的進一步擴大。據調查,永昌縣2005年預計糧食麵積達到53.21萬畝,比2004年增加5.03萬畝,增長10.4%,占總播種面積的77.8%。小麥面積達20.02萬畝,比2004年增加2.2萬畝,增長12.3%;啤酒大麥面積達22.86萬畝,比2004年增加2.7萬畝,增長13.4%。

三、新品種技術應用面積進一步擴大。調查表明,今年農民購買良種的積極性較往年高,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90%以上,比去年提高了6個百分點,地膜玉米的種植面積比上年增長了5個百分點,啤酒大麥良種達95%以上,同時機耕及增施農家肥、有機肥的面積也有較大幅度的增長。種種現象透露出農民學用新技術的熱情普遍高漲,農產品供求格局發生變化,優質高效緊跟市場,農業產業化基地已現端倪。

四、依靠科學,著力培植有規模、上檔次、成氣候的特色種植基地數目不斷增加。實踐證明,依靠科技提高農民素質,是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在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過程中,按照"因地制宜,優質高效"、"擴大規模,爭創品牌"的原則和發展思路,推廣新品種,應用新技術,引進新品種、種苗,採取多種形式廣泛宣傳培訓、培育和推廣,著力培植若干有規模、成氣候的特色種植基地,形成各具特色,形式多樣的產業帶、產業區。由於價格因素影響,永昌縣蔬菜生產緊跟市場,不斷調整布局,優化結構,豐富品種,提高質量。近年來胡蘿卜、西芹、美國干紅辣椒、食用菌等有特色、有市場、見效快的蔬菜基地逐年凸現,規模不斷擴大,同時啤酒大麥已成為永昌縣一大支柱產業,生產基地已形成規模,發展潛力越來越大。2005年預計蔬菜面積達7.2萬畝,比2004年增加0.6萬畝,增長9.1%;啤酒大麥產量預計可達105156噸。

農業生產中存在的問題

一、農業生產資料價格起伏仍然較大,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農民生產投入成本,沖蝕了農產品價格上揚和國家一系列惠民政策本應帶給農民的既得利益。雖然政府出台了控制農資價格上漲的政策,對抑制農資價格起到了積極作用,但目前農資價格仍在高位運行。生產資料價格的上漲,導致部分農民只好採取減少對農業的投入手段來降低生產費用支出。生產成本高的表現:首先是農葯、化肥價格的大幅上漲;其次,由於在同一片土地長期掠奪式經營,土地墒情差,對農葯和化肥產生了抗葯性,農民只有增加用葯量和增加打葯次數,才能達到以前同樣的效果,從而導致生產成本增加。據調查,永昌縣尿素、碳銨、磷肥和復合肥價格分別比上年同期上漲26.0%、27.0%、17.9%和23.4%。據測算,因農資價格上漲每畝增加生產成本65元左右。

二、市場需求有限,農產品供求格局變化無常。永昌縣農村經濟結構以種植業為主,糧食所佔比重偏大,地區間農業結構趨同嚴重,缺乏具有比較優勢的主導產業,影響農民收入水平下降,種植面積將自然調減。

三、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低,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和農業科研技術推廣不夠,不能滿足市場農業發展的要求。一是"農字型大小"企業發展緩慢,帶動力及輻射面較窄,尚未形成與農民發展利益緊密結合的聯合機制,產業鏈還不完善,無法實現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二是社會中介組織發育不夠,各類專業經濟組織不僅數量極少,且大多沒有按市場機制規范運作,沒有真正發揮專業組織在社會化服務方面的作用。

四、農民整體文化素質偏低,與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不相適應。近年來,永昌縣各鄉鎮以增加農民收入為目的,對農民進行基礎知識、技術等方面培訓,農民素質有所提高,但遠遠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基礎素質低下,加上落後的"小農"思想觀念束縛,導致農民科技知識普遍缺乏,嚴重製約了農村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民增收,一是不懂科學生產,提高農產品競爭力難。二是不懂市場規律,實現農產品增值難。三是基礎知識缺乏,創造就業機會難。

建議及對策

1、引導和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處理好糧食安全生產與結構調整的關系。抓點帶面,因地制宜的發揮比較優勢,對整村整社推進,選擇項目有特色、有效益者,在政策上傾斜,資金上扶持,以此來突出當地主導產品,實施品牌戰略,形成"人無我有、人有我優"的適應市場需求變化的特色產品,為農民增收創造有利條件。

2、加大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的投入,盡快改善農田水利設施,提高農業防災能力,繼續加強對農民工的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技能。組織好糧食收購資金供應,積極開拓銷售渠道,減少中間環節對農民的盤剝,確保農產品"購得進、銷得出、有效益"真正為農民排憂解難,實現從"提價增收"向"降本增收"轉變,切實減少種糧成本,努力提高大宗農產品的變現率,使農民在農產品購銷主渠道中受益增收。

3、立足農業,樹立大農業觀念,確立挖掘糧食產業對農民增收的潛力。大力發展優質農產品生產及其精深加工,推動農業的產業化、規模化進程。採取各種政策扶持重點或龍頭企業發展,通過"公司+農戶"及興建產業化基地方式推動農產品的規模化,專業化經營,實行原料、加工、貿易、科研的一體化;並在產業化基礎上盡一切努力挖掘農業的新功能、延長產業鏈,為大宗農產品找到穩定的銷售與增收渠道。

4、加快農產品市場建設。加強以產地批發市場為重點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建設;加強以市場信息網路為重點的配套設施和軟體建設,提高市場管理水平;培育市場主體,提高市場主體組織化程度;採取多種融資方式,建設農產品市場,使市場帶動產業發展,以產業促進市場的完善與發展,為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創造良好的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