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產品成貨 » 鉛鋅礦是哪個國家出口的礦產品
擴展閱讀
工具如何交接管理 2024-11-23 09:57:08
成都數碼產品哪個最好 2024-11-23 09:10:20
一隻產品需要多少基金 2024-11-23 09:05:04

鉛鋅礦是哪個國家出口的礦產品

發布時間: 2024-11-04 07:29:21

❶ 寮國礦產品研究

寮國的大地構造位置處於歐亞板塊與印度板塊縫合線東側。在地質歷史中,構造—岩漿活動強烈。寮國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並且有著很高的潛在經濟價值,然而這些礦產資源至今還沒有變為穩定、繁榮的礦山工業。由於歷史的原因,僅僅只有少數幾個礦床,例如Nam Pothene錫礦和一些很有遠景的礦區作過地質勘查工作。寮國與其他國家比較,具有發現新礦床的較大潛力和礦山開發利用獲得成功的較大可能性。

在寮國大約有85%的地區作過1:250,000踏勘性粗略地質測量。根據有限地面跟蹤衛星圖像解釋,在寮國有大量現代沉積物的覆蓋區。因此本文對這些地區和其他有基岩出露地區的礦產資源評價可以說是非常保守的。據寮國政府目前可利用的零星礦產勘查資料很難對寮國的礦產資源作出全面的評價。

據現有資料,寮國的主要礦產有金、銅、鉛鋅、錫、鎢、銻、鉑、鐵、鋁、寶石和其他非金屬礦產等。其中錫礦和金礦規模較大,現已進入勘查和開發。在寮國,廉價勞動力使得許多小型手工業礦山有利可圖,加強這類小型礦山的開發(例如金礦)已列為國家重要的礦產勘查和開發計劃。

1、金礦

沖積型金礦在寮國許多地區都有發現,而多數為小型沖積型金礦,只能小規模生產,僅有短期效益。這類礦床對一些小公司和小型手工業生產者仍有吸引力,它可以在短期獲利,但不能長期維持生產。沖積型礦床多位於河谷底部,對於這類礦床的開采會影響該區的農業生產。Bakoulin和其他學者(1986)介紹了寮國的許多沖積型金礦床,詳細描述了若干金礦床的規模、厚度和含金量。在寮國只有在最大的河流——湄公河谷的砂金礦床才有可能進行機械化生產和開采。採用地球化學找礦對於尋找原生岩金礦床是非常成功的,最重要的岩金礦床有如下地區。

1.1沙納壩—巴萊(Sanakham-Paklay)火山岩帶

這是一個比較熟悉的地質帶,它與泰國的黎府(loei)金礦帶相連,在這個金礦帶近來已作過少數幾個礦區的風險勘探。三疊紀安山質火山岩可能是金礦的礦源層.金主要富集於石英脈和鄰近的同生花崗閃長岩或斑岩侵入體的蝕變帶中。在南森——南利(Nam Seng—Nam Lik)地帶也發現了類似的火山岩,並通過航空地球物理測量探測出這類侵入體,該區水系重砂中存在一組賤金屬、辰砂和自然金異常區。從這兩個火山岩地區到伴有金異常的西部和北部可能同屬於一個金礦帶,它們都與沙納壩地區有著類似的重礦物組合,辰砂的出現,可以認為它們屬於淺成低溫熱液成因。

1.2 川壙(XiangKhong)火山岩帶

川壙火山岩帶是具有找礦遠景的成礦帶,它包括二疊紀流紋岩類火山岩和同生侵入的花崗閃長岩體,並在蝕變圍岩中發育有交代黃鐵礦蝕變帶。在此蝕變帶已發現富銅礦體。並在南岸河(Nam Ngun)及其流域有金的高異常出現。以上資料表明在流紋岩或蝕變帶存在岩金資源。在該區30×20km斷層結合帶,經詳細地質勘查,認為屬於與斑岩有關的銅——金礦床模式。在川壙省南部少數地區的下伏岩石主要為安山岩,這些岩石可能是一些金異常的源區,該地區沿泥盆紀沉積物的走向出現賤金屬和汞的礦物組合,可能仍屬低溫熱液成因。在伴有銅礦化出現的兩個類似火山岩之間為理想的成礦遠景區,並顯示金礦化作用。川壙大山岩帶往西止於琅勃拉邦(Louang Prabang)南北向褶皺帶。Phalek出現鉛鋅礦化的含金矽卡岩型鐵礦床,屬外圍金礦區,它們可能屬於同一成礦事件的產物。

1.3占巴塞省(Champassak)三疊紀流紋岩中的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

在緊靠柬埔寨邊界的占巴塞省廣泛出露流紋岩,這些流紋岩出現顯示淺成低溫熱液蝕變的高嶺土和葉臘石。該區出現賤金屬異常表明具有淺成低溫熱液型金礦的找礦遠景。對於該類型礦床的勘查不宜採用重砂測量方法。在該區不能因為缺乏沖積型金礦而對尋找金礦喪失信心,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可見特徵的蝕變帶,它比含貴金屬帶更為發育,更接近地表,易於發現。根據印支地區葉臘石化的普遍出現,暗示該地區淺成低溫熱液金礦化作用是很廣泛的。

1.4 琅勃拉邦—南烏江(Louangprabang—Nam Ou)金礦帶

該金礦帶主要是沖積型礦床,其次石英脈中常有銅、鋅礦化顯示。在本區低級變質岩中的區域性石英脈群對大型礦山提供了有吸引力的靶區,某些單一石英脈對於小規模開采也是經濟的。琅勃拉邦—南烏江金礦帶沿南烏江河谷向北延伸至豐沙里省的南烏和南法。在北部可能出現一個無金賤金屬礦化帶,往南沿琅勃拉西部的湄公河延入沙耶武里省的芒塔杜阿。

該區所開展的勘查工作主要是通過在這些江河流域進行詳細的地質或地球化學研究,同時也包括一些支流進行水系重砂礦物測量。

1.5 安南(Annamite)遠景金礦帶

從安南山區二疊一三疊紀火山岩金礦遠景區至南東的川壙所出現的一些金礦,是有遠景的淺成低溫熱液型和脈型金礦床。在北東的他曲和沙灣拿吉省的南谷地區也發現了類似礦床。其他金礦化地區是在寮國東南邊境的花崗閃長岩分布區,據俄國(前蘇聯)地質調查資料,還發現金的重砂礦物異常。此外,在阿塔坡(Attapu)平原附近廣泛發育沖積型礦床,河流排泄的地區應為金礦物的來源區。

目前,尚缺乏提供詳細評價該區金礦的地球化學和地質學方面的圖件。

2、銅礦

2.l 川壙省斑岩型銅礦化

前已敘述,該區與金礦有關的一些含銅斑岩型礦床是一些較有前景的銅礦床。該區含銅矽卡岩也是非常重要的勘查靶區,雖然它們具有較多的含鐵交代岩石,屬硫礦資源,但含有富銅礦體。

2.2占巴塞省產出的銅礦

Baniczky(1976)曾描述過占巴塞地區的薄層紅層銅礦,它產於上三疊紀頁岩和砂岩中,礦體在一個地層層位中作不連續分布。日本人曾對該區銅礦作過地質勘查。據阿塔坡省和占巴塞省的俄文資料,記載了銀和金的品位(Bakoulin等,1986)。盡管礦化帶為不厚的透鏡狀,仍有進行詳細地球化學研究的價值,應進一步探索它的側向變化和貴金屬資源。若該區含銅砂岩與德國含銅頁岩(Kupferchiefer)型層控銅礦對比成立的話,那麼亦有可能出現鉑族元素。

2.3 南帕江(Nam pak)銅礦床

據前人工作記載,銅礦為脈狀或作為角礫岩的充填物,銅藍、輝銅礦、黃銅礦和次生銅礦物穿切紅色砂岩和礫岩(Veux,1959;Baniceky,1976)。這些銅礦脈明顯晚於陸相紅色沉積物,該銅礦的形成與沉積盆地中形成的鹵水關系密切。在Ban Na Teuy附近二疊紀石灰岩中發現類似交錯銅礦脈,含鋅、鉛硫化物,具有類似於盆地脫水模式成因特徵。在這樣的遙遠偏僻的省區,除已確定進行勘查的礦區外,一般這類礦體有經濟意義可能不大,Banicky(1976)曾報導了該區的含銅微晶閃長斑岩體,但尚未予以證實,並且野外考察交通困難。

2.4 琅勃拉邦銅礦化帶

Czech和British通過地球化學研究,在注入湄公河的河流沉積物中發現銅異常,引起這些異常的出現,不僅是含少數浸染狀黃銅礦的安山岩,同時還有些與微晶閃長岩這類小岩體有關的銅礦床。

3、鉛、鋅

雖然鉛、鋅價格較低,在國際市場中,它們仍是重要的基礎礦產品。寮國的鉛鋅礦產地較多,有許多含銀的鉛鋅礦已作過專門工作。大量產於泥盆紀至二疊紀碳酸鹽岩中的鉛鋅礦脈有著直接的經濟意義。新的交代成因模式的鉛鋅礦床有增加勘查的可能性,鉛鋅礦床的尋找將擴展到非碳酸鹽地區的沉積蒸發礦床。據車邦礦床資料(Workman,1972),黃鐵礦、方鉛礦、閃鋅礦產於石英脈中,沿走向長100m,表明存在沉積蒸發礦床。

按照現代沉積盆地分析方法,預測該區沉積盆地似乎更象密西西比河谷型碳酸鹽礦床。在寮國這類鉛鋅礦床產於最有遠景的成礦地帶,它們主要分布在琅勃拉邦省南東的石炭一二疊紀石灰岩帶,另外在安南山碳酸鹽岩帶,並向東南的川壙省和沙灣拿吉省延伸。

在占巴塞省南部斑岩中發現含方鉛礦、黃銅礦和重晶石的石英脈,但不太清楚它們的共生關系。如果它們是淺成低溫熱液蝕變系統的一部分,那麼應該出現高嶺石和葉臘石蝕變。

4、錫礦

4.1 Nam Pathene錫礦床

經勘查認為,該礦床覆蓋於伴生有矽卡岩的花崗質侵入體之上的含錫沖積物和殘積物。多數礦床的品位低、規模大,可以作更大規模開采。這是一個典型的大型低品位礦床,礦石含錫0.2%,礦石量可達4000~6000萬噸(PremoIi,1988),將來在Nam pathene地區作地質勘探,宜採用鑽探和地球物理測量調查這些錫礦體。

英國地質調查局赴寮國地質顧問團〔1990〕在Nam pathene地區採集的細粒花崗質岩石的樣品,在薄片中見到明顯發育的兩相結構,即在含鱗片狀紅棕色黑雲母的等粒顯微花崗結構中出現被熔蝕的粗大鉀長石、斜長石和石英晶體。石英—長石在花斑狀結構中交生,這種交生通常出現在基質中,這似乎是所有斑岩都具備的岩石結構。這類二相或次生岩漿結構表明,東南亞錫礦帶在錫的成礦作用中通常伴有岩漿活動晚期的強烈揮發作用(Pitfield,Teoh和Cobbing,1990)。在寮國將來的地質勘查中,系統記錄花崗岩的結構有助於識別成礦靶區。

4.2其他含錫花崗岩

在寮國還有一些地方曾有發現錫石的記錄,雖然安南山花崗岩是錫礦帶或成礦區的一部分,但沒有直接指示具有經濟意義的礦化作用是否存在。在桑怒省花崗岩可能會出現以偉晶岩型為主的小型錫礦床,按現行錫價,其經濟意義不大。該地區的詳細勘查工作對象是沖積型砂錫礦,並且提供產大型低品位錫礦床的充分證據,亦是進行機械化開采經驗的礦區。

4.3 琅南塔省錫—鎢—銻礦帶

該礦帶位於尚泰山地東南邊緣,往北與清邁——清萊錫鎢礦帶相連。金屬礦體賦存在古生代變質火山岩的層控礦床中,並與三疊紀「s」型角閃黑雲母花崗岩相接鄰(Gebern,1988)。該礦帶往北延入中國的三江褶皺帶。錫礦化作用與印支期臨滄花崗岩活動關系密切,並有較多的錫石、石英和電氣石等雲英岩礦物組合(Xin和Zhitai,1988)。該區與中國相鄰,可開展與花崗岩有關的錫礦化和層控錫鎢礦化的調查。

盤赫銻礦的指示為層控型成礦作用,然而還缺乏地質學方面的了解。

5、鉑族元素

鉑族元素是貴重金屬,也是目前最優先勘查的礦種之一。在寮國涉及鉑族元素礦產的資料很少。在桑邁蛇綠岩帶的超基性岩中具有存在鉑族元素礦產資源的可能性,但這個蛇綠岩帶在寮國的分布范圍有限,因此有可能發現該類礦床產地機會相應較少。沿南——程逸一線亦有超基性岩發現,該帶也具有尋找鉑族元素的遠景。鉻鐵礦碎屑是出現超基性岩碎塊的指示物,在烏多姆塞省的會登和會桑已發現碎屑鉻鐵礦,這個地區將是鉑、鉻鐵礦和金礦的勘查重點。在距寮國邊境不遠的泰國東北部發現了鉑的砂礦床(Workman,1972),因此不能忽視尋找砂鉑礦的可能性,在哈和登,恰好位於萬象東的湄公河礫石中曾發現該金屬的報導(Bakoulin等,1986)。另外,占巴塞省產出的紅層銅礦可能會含有一些鉑族元素。

6、鐵礦

最重要的鐵礦床發現於川壙省的富納諾和法萊。具有經濟價值,較易開採的鐵礦山多位於遙遠、偏僻地區。在這些地方,大量的礦石運輸缺乏必要的鐵路或深水港等交通設施,顯然,這里的交通運輸不便。直到現在為止,通訊設施還沒有明顯改善,所以,該區鐵礦還不能提供進一步勘查。

7、其他金屬礦產

7.1 氧化鋁

寮國南部波羅芬高原具有大量鋁土礦資源,估計有20億噸鋁土礦,但尚未通過詳細的地質研究證實。在寮國有著較豐富的水電資源,這將有利於發展未來的鋁礦冶煉。

7.2 銻礦

寮國僅有少數有價值的銻礦產地。雖然許多礦床規模小,但較易開采,勞動成本也低。有的小礦床儲量僅180t銻金屬(據Cox和Singer,l986),僅僅泰國已對小型銻礦進行開采,在鄰接烏多姆塞省的琅南塔省有銻礦產出。在會霍產出的銻礦品位較低。在琅勃拉幫東部中生代岩石中產出的銻礦是有效益的,應優先勘查。

7.3 鎢礦

白鎢礦的產地是在桑怒省和川壙省,該區重砂測量發現白鎢礦異常,在薄片中還見有白鎢礦。

7.4 鈾和釷

在萬象省的地球化學調查中探測出鈾礦的低度富集,並具有一定找礦意義。若要進一步尋找鈾礦,應適當考慮該金屬的供需狀況而定。

釷發現於川壙省二疊紀流紋岩中,按現行工業要求,所提供的釷礦資料是可以利用的。

7.5 銅

在寮國,曾有一些銅礦產地的報導,所發現的許多銅礦與銅—鉬斑岩礦化有關與花崗質雲英岩關系最為密切。它們多半是具有經濟價值的低品位礦床。

8、磷礦和蒸發岩礦產以及其他非金屬和工業礦物原料礦產

8.1 磷礦

發展中國家使用人工肥料比歐美少,現在發展中國家為了滿足食品的需求,也增加了人工肥料的需要,並開展比肥原料磷酸鹽岩和鉀鹽的勘查。寮國的一個重要磷礦是在沙灣拿吉省北東邊境長山山脈中的中石炭世受溶蝕的塊狀石灰岩中,該礦床可能有潛在價值。據報導,在越南境內的磷礦沿走嚮往北西延至桑怒省古生代石灰岩中(Premo1i 1988)。採用地質填圖和岩石地球化學勘查是最佳的勘查方法。

8.2 蒸發岩礦產

1.岩鹽和鉀鹽 食鹽供應已基本滿足地方消耗,泰國也發現了類似的岩鹽礦床,但還需提高現有小型礦山的生產水平。大型的鉀鹽礦床產於萬象盆地,當前發展鉀鹽工業對寮國有利。鉀鹽與磷酸鹽資源是生產NPK化肥的基礎原料,在寮國還可以利用其豐富的水電生產硝酸鹽,並依靠鄰國良好的運輸系統,有限地開發食鹽和鉀鹽。

2. 石膏 在沙灣拿吉省蒸發岩盆地存在石膏資源,目前石膏已滿足於現有需要,若有大型塗料工業的需要,則可以擴大其生產規模。

8.3 其他非金屬和工業礦物原料礦產

許多地方工業所需的大量原料是工業礦物原料。這類非金屬礦產的價值較低,但對於最終用戶來說,運輸成本是一個重要價格因素。來自本地的工業礦物原料是粗糙和廉價的,但可作為貴重的原料出口,因此還得尋找大量的工業礦物產地。許多工業化國家工業礦物原料的總收入超過全部礦產收入的一半。

1.氧化鋇 氧化鋇往往出現於賤金屬礦床組合中,但也有脈狀礦床和層控礦床發現。在萬象省納朗,一個有經濟意義的脈狀礦床產於已知的酸性火山岩中,寬4.5m,礦石儲量超過24萬噸。在泰國北部的南帕府和黎府的火山沉積帶中報導了新氧化鋇礦床的發現,它已往北延入寮國。含礦岩石的時代從早古生代至三疊紀。泰國最多的礦床為脈狀礦床,梅清的氧化鋇為沉積成因。芒賽和琅勃拉邦帶是有遠景的氧化鋇成礦帶。

假如在寮國發現油田,那麼將需要泥漿級氧化鋇,同時應優先研究已知的國家級資源,並作可能的有效調查。

2.石灰岩 (略)

3.粘土、砂和礫石膏 (略)

4.滑石和石棉 滑石和石棉發現於桑怒附近的超基性岩的蝕變產物中。在川壙還產出白色長纖維石棉,可能適合於工業上作耐火紡織品之用。

5.石墨 石墨在工業上有廣泛用途,寮國有兩個石墨產地,尚不知其經濟意義,但作短期研究也是有價值的。

❷ 中金嶺南是 什麼礦

中金嶺南是一個鉛鋅礦企業


該企業在鉛鋅行業中占據重要地位。以下是關於中金嶺南的詳細解釋:


一、中金嶺南的基本情況


中金嶺南是一家專注於鉛鋅礦開采和加工的企業。它在中國乃至全球范圍內都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響力。該公司擁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致力於鉛鋅礦的勘探、開采、冶煉和銷售。


二、鉛鋅礦的重要性


鉛鋅礦是工業領域中重要的原材料之一。鉛主要用於製造電池、電纜護套等,而鋅則廣泛應用於鍍鋅、塗料、橡膠等領域。中金嶺南的鉛鋅礦產品因其高品質和穩定供應而受到市場的廣泛認可。


三、中金嶺南的業務特點


中金嶺南不僅在鉛鋅礦的開采方面有著豐富的經驗,還注重技術創新和環保生產。該公司通過引進先進技術和設備,提高礦石的開采效率和冶煉質量,同時注重環境保護,努力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中金嶺南的市場地位


在中金嶺南所處的鉛鋅行業中,它憑借自身的優勢和實力,占據了重要的地位。其產品在市場上具有較高的競爭力,同時也為公司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


總的來說,中金嶺南是一家在鉛鋅行業具有重要影響力的企業,通過不斷的努力和創新,為行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❸ 我國金屬礦產資源

中國金屬礦產資源品種齊全,儲量豐富,分布廣泛。已探明儲量的礦產有54種。即;鐵礦、錳礦、鉻礦、鈦礦、釩礦、銅礦、鉛礦、鋅礦、鋁土礦、鎂礦、鎳礦、鈷礦、鎢礦、錫礦、鉍礦、鉬礦、汞礦、銻礦、鉑族金屬(鉑礦、鈀礦、銥礦、銠礦、鋨礦、釕礦)、金礦、銀礦、鈮礦、鉭礦、鈹礦、鋰礦、鋯礦、鍶礦、銣礦、銫礦、稀土元素(釔礦、釓礦、鋱礦、鏑礦、鈰礦、鑭礦、鐠礦、釹礦、釤礦、銪礦)、鍺礦、鎵礦、銦礦、鉈礦、鉿礦、錸礦、鎘礦、鈧礦、硒礦、碲礦。各種礦產的地質工作程度不一,其資源豐度也不盡相同。有的資源比較豐富,如鎢、鉬、錫、銻、汞、釩、鐵、稀土、鉛、鋅、銅、鐵等;有的則明顯不足,如鉻礦。

鐵礦

中國是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礦石含鐵品位較低的一個國家。目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834處,總保有儲量礦石463億噸,居世界第5位。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鐵礦在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東北、華北地區資源為最豐富,西南、中南地區次之。就省(區)而言,探明儲量遼寧位居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雲南、內蒙古次之。中國鐵礦以貧礦為主,富鐵礦較少,富礦石保有儲量在總儲量中佔2.53%,僅見於海南石碌和湖北大冶等地。從鐵礦成因類型來看,根據程裕淇和趙一鳴等的意見,主要有與鐵質基性、超基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岩漿型鐵礦床,如四川攀枝花鐵礦床,與中酸性(包括偏基性與偏鹼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接觸交代-熱液鐵礦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馬坑、內蒙古黃崗等;與中性鈉質或偏鈉質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如江蘇、安徽兩省的寧蕪鐵礦、雲南大紅山鐵礦等;沉積型赤鐵礦和菱鐵礦床如鄂西、贛西、湘東地區的赤鐵礦;變質沉積鐵礦,如鞍山鐵礦、冀東鐵礦等;風化淋濾殘積型鐵礦,如廣東大寶山、貴州觀音山等。鐵礦成因類型以分布於東北、華北地區的變質-沉積磁鐵礦為最重要。該類型鐵礦含鐵量雖低(35%左右),但儲量大,約佔全國總儲量的一半,且可選性能良好,經選礦後可以獲得含鐵65%以上的精礦。從成礦時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鐵礦形成,但以元古宙力量重要。

錳礦

中國錳礦資源較多,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均有產出;有探明儲量的礦區213處,總保有儲量礦石5.66億噸,居世界第3位。中國富錳礦較少,在保有儲量中僅佔6.4%。從地區分布看,以廣西、湖南為最豐富,佔全國總儲量的55%;貴州、雲南、遼寧、四川等地次之。從礦床成因類型來看,以沉積型錳礦為主,如廣西下雷錳礦、貴州遵義錳礦、湖南湘潭錳礦、遼寧瓦房子錳礦、江西樂平錳礦等;其次為火山-沉積礦床,如新疆莫托沙拉鐵錳礦床;受變質礦床,如四川虎牙錳礦等;熱液改造錳礦床,如湖南瑪璃山錳礦;表生錳礦床,如廣西欽州錳礦。從成礦時代來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紀均有錳礦形成,以震旦紀和泥盆組為最重要。

鉻礦

中國鉻礦資源比較貧乏,按可滿足需求的程度看,屬短缺資源。總保有儲量礦石1078萬噸,其中富礦佔53.6%。鉻礦產地有56處,分布於西藏、新疆、內蒙古、甘肅等13個省(區),以西藏為最主要,保有儲量約佔全國的一半。中國鉻礦床是典型的與超基性岩有關的岩漿型礦床,絕大多數屬蛇綠岩型,礦床賦存於蛇綠岩帶中。西藏羅布莎鉻礦和新疆薩爾托海鉻礦等皆屬此類。從成礦時代來看,中國鉻礦形成時代以中、新生代為主。

鈦礦

中國鈦礦分布於10多個省區。鈦礦主要為釩鈦磁鐵礦中的鈦礦、金紅石礦和鈦鐵礦砂礦等。釩鈦磁鐵礦中的鈦主要產於四川攀枝花地區。金紅石礦主要產於湖北、河南、山西等省。鈦鐵礦砂礦主要產於海南、雲南、廣東、廣西等省(區)。鈦鐵礦的TiO2保有儲量為3.57億噸,居世界首位。鈦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型釩鈦磁鐵礦,其次為砂礦。從成礦時代來看,原生鈦礦主要形成於古生代,砂鈦礦則於新生代形成。

釩礦

中國釩礦資源較多,總保有儲量V2O5 2596萬噸,居世界第3位。釩礦主要產於岩漿岩型釩鈦磁鐵礦床之中,作為伴生礦產出。釩礦作為獨立礦床主要為寒武紀的黑色頁岩型釩礦。釩礦分布較廣,在19個省(區)有探明儲量,四川釩儲量居全國之首,占總儲量的49%;湖南、安徽、廣西、湖北、甘肅等省(區)次之。釩鈦磁鐵礦主要分布於四川攀枝花-西昌地區,黑色頁岩型釩礦主要分布於湘、鄂、皖、贛一帶。釩礦成礦時代主要為古生代,其他地質時代也有少量釩礦產出。

銅礦

中國是世界上銅礦較多的國家之一。總保有儲量銅6243萬噸,居世界第7位。探明儲量中富銅礦佔35%。銅礦分布廣泛,除天津、香港外,包括上海、重慶、台灣在內的全國各省(市、區)皆有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910處。江西銅儲量位居全國榜首,佔20.8%,西藏次之,佔15%;再次為雲南、甘肅、安徽、內蒙古、山西、湖北等省,各省銅儲量均在300萬噸以上。從礦床類型看,以斑岩型銅礦為最重要,如江西德興特大型斑岩銅礦和西藏玉龍大型斑岩銅礦;其次為銅鎳硫化物礦床(如甘肅自家嘴子銅鎳礦),夕卡岩型銅礦(如湖北銅綠山銅礦、安徽銅官山銅礦),火山岩型銅礦(如甘肅白銀廠銅礦等);沉積岩中層狀銅礦(如山西中條山銅礦、雲南東川式銅礦),陸相砂岩型銅礦(雲南六直銅礦)以及少量熱液脈狀銅礦等。從銅礦形成時代來看,從太古宙至第三紀皆有銅礦形成。但從儲量規模和礦床數量來看,則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中生代銅礦多與侵位淺的中酸性岩漿活動有關,如德興銅礦;元古宙銅礦多與海相火山岩漿活動有關,如甘肅白銀廠銅礦;兩者相比,又以中生代斑岩型銅礦力量重要。

鉛鋅礦

中國鉛鋅礦資源比較豐富,全國除上海、天津、香港外,均有鉛鋅礦產出。產地有700多處,保有鉛總儲量3572萬噸,居世界第4位;鋅儲量9384萬噸,居世界第4位。從省際比較來看,雲南鉛儲量佔全國總儲量17%,位居全國榜首;廣東、內蒙古、甘肅、江西、湖南、四川次之,探明儲量均在200萬噸以上。全國鋅儲量以雲南為最,佔全國21.8%;內蒙古次之,佔13.5%;其他如甘肅、廣東、廣西、湖南等省(區)的鋅礦資源也較豐富,均在600萬噸以上。鉛鋅礦主要分布在滇西蘭坪地區、滇川地區、南嶺地區、秦嶺-祁連山地區以及內蒙古狼山-渣爾泰地區。從礦床類型來看,有與花崗岩有關的花崗岩型(廣東連平)、夕卡岩型(湖南水口山)、斑岩型(雲南姚安)礦床,有與海相火山有關的礦床(青海錫鐵山),有產於陸相火山岩中的礦床(江西冷水坑和浙江五部鉛鋅礦),有產於海相碳酸鹽(廣東凡口)、泥岩-碎屑岩系中的鉛鋅礦(甘肅西成鉛鋅礦),有產於海相或陸相砂岩和礫岩中的鉛鋅礦(雲南金頂)等。鉛鋅礦成礦時代從太古宙到新生代皆有,以古生代鉛鋅礦資源力量豐富。

鋁土礦

中國鋁土礦資源豐度屬中等水平,產地310處,分布於19個省(區)。總保有儲量礦石22.7億噸,居世界第7位。山西鋁資源最多,保有儲量佔全國儲量41%;貴州、廣西、河南次之,各佔17%左右。鋁土礦的礦床類型主要為古風化殼型礦床和紅土型鋁土礦床,以前者為最重要。古風化殼型鋁土礦又可分貴州修文式、遵義式、廣西平果式和河南新安式4個亞類。從成礦時代來看,古風化殼鋁土礦主要產於石炭紀和二疊紀地層之中,為一水型鋁土礦。福建漳浦式紅土型鋁土礦為由第三繫到第四系玄武岩受近代風化作用形成的殘積紅土型鋁礦床,為三水型鋁土礦。

鎳礦

中國鎳礦資源不能滿足需要。總保有儲量鎳784萬噸,居世界第9位。鎳礦產地有近100處,分布於18個省(區)。其中以甘肅省為最,保有儲量佔全國的61.9%,新疆、吉林、四川等省(區)次之。甘肅金川鎳礦規模僅次於加拿大的薩德伯里鎳礦,為世界第二大鎳礦。鎳礦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熔離礦床和風化殼硅酸鹽鎳礦床兩個大類。後者以雲南墨江鎳礦為代表;前者又分岩漿就地熔離礦床與岩漿深部熔離貫入礦床兩個亞類。甘肅白家嘴子鎳礦即屬深部熔離復式貫入礦床一類。從成礦時代分析,從前寒武紀到新生代皆有鎳礦產出。岩漿型鎳礦主要產於前寒武紀和晚古生代,早古生代、中生代也有鎳礦產出。風化殼型鎳礦則形成於新生代。

鈷礦

中國鈷礦資源不多,獨立鈷礦床尤少,主要作為伴生礦產與鐵、鎳、銅等其他礦產一道產出。已知鈷礦產地150處,分布於24個省(區),以甘肅省儲量最多,約佔全國總儲量的30%。全國總保有儲量鈷47萬噸。礦床類型有岩漿型、熱液型、沉積型、風化殼型4類。以岩漿型硫化銅鎳鈷礦和夕卡岩鐵銅鈷礦為主,占總量65%以上;其次為火山沉積與火山碎屑沉積型鈷礦,約占總儲量17%。鈷礦成礦時代以元古宙和中生代為主,古生代和新生代次之。

鎢礦

中國是世界上鎢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已探明礦產地有252處,分布於23個省(區)。總保有儲量WO2,529萬噸,居世界第1位。產量也居世界首位,是我國傳統出口的礦產品。就省(區)來看,以湖南(白鎢礦為主)、江西(黑鎢礦為主)為多,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3.8%和20.7%;河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次之。主要鎢礦區有湖南柿竹園鎢礦、江西西華山、大吉山、盤古山、歸美山、漂塘等幾天鎢礦、廣東蓮花山鎢礦、福建行洛坑鎢礦、甘肅塔兒溝鎢礦、河南三道庄鋁鎢礦等。在鎢礦床類型方面以層控疊加礦床和殼源改造花崗岩型礦床為最重要;殼幔源同熔花崗(閃長)岩型礦床、層控再造型礦床和表生型鎢礦床次之。從成礦時代來看,最早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較少,中生代形成鎢礦最多,新生代鎢礦則屬罕見。

錫礦

中國是世界上錫礦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探明礦產地293處,總保有儲量錫407萬噸,居世界第2位。礦產地分布於15個省(區),以廣西、雲南兩省(區)儲量最多,分別佔全國的32.9%和31.4%,湖南、廣東、內蒙古、江西次之,以上6省(區)共佔全國的93%。錫礦礦床類型主要有與花崗岩類有關的礦床、與中、酸性火山-潛火山岩有關的礦床、與沉積再造變質作用有關的礦床和沉積-熱液再造型礦床,以第一類礦床為最重要,雲南個舊和廣西大廠等世界級超大型錫礦皆屬此類。這兩個錫礦儲量佔全國錫總儲量的33%。從成礦時代來看,錫礦成礦時代比較廣泛,以中生代錫礦為最重要,前寒武紀次之。

鉬礦

中國鉬礦資源豐富,總保有儲量鉬840萬噸,居世界第2位。探明儲量的礦區有222處,分布於28個省(區、市)。以河南省鉬礦資源為最豐富,鉬儲量佔全國總儲量的30.1%,陝西、吉林次之,以上3省鉬儲量佔全國56.5%以上。鉬礦大型礦床多,是一個重要特點,如陝西金堆城、河南欒川、遼寧楊家仗子、吉林大黑山鉬礦均屬世界級規模的大礦。礦床類型以斑岩型鉬礦和斑岩-夕卡岩型鉬礦為最重要,前者如陝西金堆城、江西德興,後者如河南南泥湖鉬礦;夕卡岩型、碳酸鹽脈、石英脈型次之;沉積型鉬-鈾-釩-鎳礦床有較大的潛在價值,偉晶岩脈型鉬礦無獨立工業意義。從鉬礦形成時代來看,除少數鉬礦形成於晚古生代和新生代之外,絕大多數鉬礦床均形成於中生代,為燕山期構造岩漿活動的產物。

汞礦

中國是世界上汞礦資源比較豐富的國家之一。總保有儲量汞8.14萬噸,居世界第3位。現已探明儲量的礦區103處,分布於13個省(區),以貴州省為最多,其儲量為全國汞儲量的40%,其次為陝西和四川,以上3省汞儲量佔全國的74%。著名汞礦有貴州萬山汞礦、務川汞礦、丹寨汞礦、銅仁汞礦以及湖南的新晃汞礦等。汞礦礦床類型分為碳酸鹽岩型、碎屑岩型和岩漿型3種。碳酸鹽岩型佔主要地位,擁有汞儲量90%以上,貴州萬山等特大型汞礦皆屬此類型。其次為碎屑岩型。我國已知大多數汞礦床產於中、下寒武紀地層之中(占儲量80%以上)。在前寒武紀、中生代、新生代也有汞礦形成,但不佔重要地位。

銻礦

中國是世界上銻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總保有儲量銻278萬噸,居世界第1位。.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11處,分布於全國18個省(區),以廣西銻儲量為最多,約佔全國的41.3%;其次為湖南、雲南、貴州、甘肅、廣東等省。銻礦礦床類型有碳酸鹽岩型、碎屑岩型、淺變質岩型、海相火山岩型、陸相火山岩型、岩漿期後型和外生堆積型7類,以碳酸鹽岩型銻礦為最重要。世界著名的湖南錫礦山銻礦和廣西大廠錫、銻多金屬礦皆屬此類型。從成礦時代來看,除侏羅紀和白堊紀地層中尚未發現有工業礦床外,目前震旦紀到第四紀都有銻礦分布;但其改造成礦的時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的燕山期。

鉑族元素

中國鉑族金屬礦產資源比較貧乏,總保有儲量鉑族金屬310噸。我國已探明鉑族金屬的礦區有35處,分布於全國10個省(區),其中以甘肅為最多,佔全國總儲量57%;其次為雲南、四川、黑龍江等省。鉑族金屬礦產礦床類型主要為岩漿熔離銅鎳鉑鈀礦床、熱液再造鉑礦床和砂鉑礦床,以前者為最重要,如甘肅白家嘴子礦床即屬此類。鉑族金屬成礦時代主要為古元古代和古生代。

金礦

中國金礦資源比較豐富。總保有儲量金4265噸,居世界第7位。我國金礦分布廣泛,除上海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外,在全國各個省(區、市)都有金礦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1265處。就省區論,以山東獨立金礦床最多,金礦儲量占總儲量14.37%;江西伴生金礦最多,占總儲量12.6%;黑龍江、河南、湖北、陝西、四川等省金礦資源也較豐富。金礦礦床分內生、外生兩大類。內主礦床中以岩漿-熱液破碎帶蝕變岩型和石英脈型為最重要,前者如山東焦家金礦,後者如小秦嶺地區;沉積改造微細粒型金礦具有較大找礦潛力(如貴州黔西南金礦);砂金礦亦佔有重要地位。金礦成礦時代的跨度很大,從距今約28億a左右的太古宙開始,一直到第四紀都有金礦形成。但56%的金礦儲量集中在前寒武紀,其次為中生代和新生代金礦儲量,占總儲量的36%,古生代的金礦相對較少,只佔5.7%。

銀礦

中國是銀礦資源中等豐度的國家。總保有儲量銀11.65萬噸,居美國、加拿大、墨西哥、澳大利亞、秘魯等國家之後,約處世界第6位。我國銀礦分布較廣,在全國絕大多數省區均有產出,探明儲量的礦區有569處,以江西銀儲量為最多,佔全國的15.5%;其次為雲南、內蒙古、廣西、湖北、甘肅等省(區)銀資源亦較豐富。銀礦成礦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80%的銀是與其他金屬,特別是與銅、鉛、鋅等有色金屬礦產共生或伴生在一起。我國重要的銀礦區有江西貴溪冷水坑、廣東凡口、湖北竹山、遼寧鳳城、吉林四平、陝西柞水、甘肅白銀、河南桐柏銀礦等。礦床類型有火山-沉積型、沉積型、變質型、侵入岩型、沉積改造型等幾種,以火山-沉積型和變質型為最重要。從成礦時代分析,除太古宙和新生代沒有發現具工業意義的銀礦床外,自元古宙到中生代都有大中型銀礦床產出,其中以中生代形成的銀礦最多。

鈮、鉭、鋰、鈹礦

中國是世界上鈮、鉭、鋰、鈹等稀有金屬礦產資源豐富的一個國家。總保有儲量Nb2O5 388萬噸,僅次於巴西,居世界第2位。我國鈮礦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99處,分布於內蒙古、湖北等16個省(區),以內蒙古最多,佔全國鈮儲量的72%;湖北次之,佔24%。鉭礦分布於13個省(區)的92個礦區,總保有儲量Ta2O5 8.4萬噸,居世界首位。從地區分布看,江西鉭礦最豐富,內蒙古、廣東次之,三省合計佔全國鉭儲量72.5%。鋰礦在九個省(區)有分布。已探明儲量的礦區43處,保有氯化鋰儲量1667萬噸,氧化鋰237萬噸,儲量居世界第3位。從省(區)看,以青海資源為最豐富,湖北、四川等省次之。鈹礦在15個省(區) 有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有77處,總保有儲量BeO 23萬噸,以新疆、內蒙古鈹儲量最多,分別佔全國的29.4%和27.8%;四川、雲南次之,各佔16%左右。以江西宜春鈮鉭礦、內蒙古白雲鄂博鈮鉭礦、新疆阿勒泰鈹、鋰-稀有礦、青海鋰礦為最重要。鈮、鉭、鋰、鈹礦床類型有內主礦床、外生礦床、變質礦床和疊生礦床4類。內主礦床中主要與酸性岩類和鹼性岩-碳酸岩有關,外生礦床中以第四紀鹽湖沉積型為主。鈮、鉭、鋰、鈹礦床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形成,但以中生代和晚古生代為主。

鍶礦

中國鍶礦資源豐富。總保有儲量SrSO4 3290萬噸,居世界第2位。但鍶礦分布不廣,僅六個省(區)有緦礦產出。已探明儲量的礦區13處,以青海為多,佔全國緦儲量48.3%;陝西、湖北、重慶次之。緦礦礦床類型主要有沉積型、沉積改造型和火山熱液型。成礦時代以新生代為主,中生代次之。

稀土元素礦產

稀土是門捷列夫化學元素周期表中鑭系(鑭、鈰、鐠、釹、鉕、釤、銪、釓、鋱、鏑、鈥、鉺、銩、鐿、鑥)15個元素和39號元素釔的總稱。中國是世界上稀土資源最豐富的國家,素有"稀土王國"之稱,總保有儲量TR2O3約9000萬噸,居世界第1位。全國稀土礦探明儲量的礦區有60多處,分布於16個省(區),以內蒙古為最,佔全國的95%,湖北、貴州、江西、廣東等省次之。我國稀土礦產不僅儲量大,而且品種多、質量好,礦床類型獨特,如內蒙古白雲鄂博沉積變質-熱液交代型鈮-稀土礦床和南嶺地區的風化殼型礦床,在世界上均居獨特地位。我國稀土礦產多與其他礦產共生,南方以重稀土為主,北方以輕稀土為主。稀土礦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礦床形成,尤以中生代的燕山期為盛。

❹ 金屬礦產資源

我國金屬礦產品種比較齊全。黑色金屬礦產中,鐵錳礦資源較豐富,但以貧礦為主;鈦、釩探明儲量多,居世界前列;鉻鐵礦嚴重短缺。有色金屬礦中,鋁、鉛、鋅、鉬、鎳礦資源較豐富,銅礦以貧礦為主,鉛鋅礦分布較廣泛,而鎳礦卻十分集中。鎢、錫、鉬、銻、汞等礦是我國傳統出口的優勢礦產,探明儲量居世界前列。貴金屬礦產中,金銀礦探明儲量較多,資源遠景較大,鉑族礦產十分短缺。稀有、稀土和分散金屬品種很多,以稀土金屬資源最為豐富,居世界首位。金屬礦產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區。

(一)鐵礦

鐵礦資源總量豐富,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5位,但貧礦占總儲量的90%以上。鐵礦全國各地均有分布,以東北、華北地區資源為最豐富,西南、中南地區次之。就省(區)而言,遼寧位居探明儲量榜首,河北、四川、山西、安徽、雲南、內蒙古次之。

從鐵礦成因類型來看,主要有與鐵質基性、超基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岩漿型鐵礦床,如四川攀枝花鐵礦床;與中酸性岩漿侵入活動有關的接觸交代—熱液鐵礦床,如湖北大冶、福建馬坑、內蒙古黃崗等;與中性鈉質或偏鈉質火山—侵入活動有關的鐵礦,如江蘇、安徽兩省的寧蕪鐵礦、雲南大紅山鐵礦等;沉積型赤鐵礦和菱鐵礦床如鄂西、贛西、湘東地區的赤鐵礦;火山沉積變質鐵礦,如鞍山鐵礦、冀東鐵礦等;風化淋濾殘積型鐵礦,如廣東大寶山、貴州觀音山等。鐵礦成因類型以分布於東北、華北地區的火山沉積變質磁鐵礦為最重要。該類型鐵礦含鐵量雖低(35%左右),但儲量大,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2,且可選性能良好,經選礦後可以獲得含鐵65%以上的精礦。

從成礦時代看,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鐵礦形成,但以元古宙為最重要。

(二)錳礦

我國錳礦資源較多,分布廣泛,在全國21個省(區)有產出。礦石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3位。從地區分布看,以廣西、湖南為最豐富,佔全國總儲量的55%;貴州、雲南、遼寧、四川等地次之。

從礦床成因類型來看,有沉積型、風化型及熱液型,以沉積型錳礦為主,其次為火山—沉積礦床。從成礦時代來看,自元古宙至第四紀均有錳礦形成,以震旦紀和泥盆紀最為重要。

(三)銅礦

我國是世界上銅礦較多的國家之一,礦區幾乎遍布全國各省(區、市),總保有儲量銅居世界第7位。江西銅儲量位居全國榜首,佔20.8%;西藏次之,佔15%;雲南、甘肅、安徽、內蒙古、山西、湖北等省銅儲量均在300萬噸以上。

礦床類型以斑岩型銅礦為最重要,其次為銅鎳硫化物礦床、矽卡岩型、火山岩型、沉積岩中層狀型、陸相砂岩型銅礦以及少量熱液脈狀銅礦等。

從形成時代來看,從太古宙至第三紀皆有銅礦形成。但從儲量規模和礦床數量來看,主要集中在中生代和元古宙。中生代銅礦多與侵位淺的中酸性岩漿活動有關,元古宙銅礦多與海相火山岩漿活動有關。

(四)鉛鋅礦

我國鉛鋅礦資源比較豐富,鉛、鋅保有儲量均居世界第4位。

我國鉛與鋅礦比例為1:2.4,是一個突出的資源優勢。鉛鋅礦產地廣布全國,而探明儲量的76%卻集中於滇、蒙、湘、粵、甘、贛、桂、川等8省(區)。

礦床類型有花崗岩型、矽卡岩型、斑岩型礦床;有與海相火山、陸相火山有關的礦床;有產於海相碳酸鹽、泥岩—碎屑岩系、海相或陸相砂岩和礫岩中的鉛鋅礦等。成礦時代從太古宙到新生代皆有,以古生代鉛鋅礦資源為最豐富。

(五)鋁土礦

我國鋁土礦資源屬中等水平,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7位。山西鋁資源最多,保有儲量佔全國41%;貴州、廣西、河南次之,各佔17%左右。

鋁土礦類型主要是沉積型—水硬鋁石,其儲量佔全國探明儲量的95%以上,其餘為堆積型和風化殼型鋁土礦。

從成礦時代來看,鋁土礦主要產於石炭紀和二疊紀地層之中,鋁土礦的質量和厚度與地層沉積間斷呈正相關關系。

(六)鎢礦

我國是世界上鎢礦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分布於23個省(區),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1位。鎢產量也居世界首位,是我國傳統出口的礦產品。就產地來看,以湖南(白鎢礦為主)、江西(黑鎢礦為主)為多,儲量分別佔全國總儲量的33.8%和20.7%;河南、廣西、福建、廣東等省(區)次之。

礦床類型有熱液型、斑岩型、接觸交代型。熱液型以黑鎢礦為主,接觸交代型以白鎢礦為主,斑岩鎢礦集中分布於河南盧氏—架川一帶。從成礦時代來看,最早為早古生代,晚古生代較少,中生代形成鎢礦最多,新生代鎢礦則罕見。

(七)錫礦

我國是世界上錫礦資源豐富的國家之一,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2位。礦產地分布於15個省(區),以廣西、雲南兩省(區)儲量最多,分別佔全國的32.9%和31.4%,湖南、廣東、內蒙古、江西次之,以上6省(區)共佔全國儲量的93%。

錫礦礦床類型主要有與花崗岩類、中酸性火山—潛火山岩類、沉積再造變質作用有關的礦床。成礦時代比較廣泛,以中生代錫礦最為重要,前寒武紀次之。

(八)銻礦

我國是世界上銻礦資源最為豐富的國家,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1位。礦產地分布於18個省(區),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儲量最多,佔全國的41.3%,其次為湖南、雲南、貴州、甘肅、廣東等省。

礦床類型有層控熱液型及熱液型兩種。層控熱液型銻礦床含礦岩層多為碳酸鹽岩,熱液型銻礦床其含礦圍岩多為碎屑岩,常與汞、金、鎢共生。從成礦時代來看,除侏羅紀和白堊紀地層中尚未發現有工業礦床外,自前震旦紀到第四紀都有銻礦分布,但其改造成礦的時代主要集中在中生代的燕山期。

(九)金礦

我國金礦資源比較豐富,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7位。礦產地幾乎分布於全國各地,以山東獨立金礦床為最多,金礦儲量佔全國的14.37%;江西伴生金礦床最多,占總儲量的12.6%;黑龍江、河南、湖北、陝西、四川等省,金礦資源也比較豐富。

金礦床分內生、外生兩大類,內生礦床中以岩漿—熱液破碎帶蝕變岩型和石英脈型為最重要,沉積改造微細粒型具有較大的找礦潛力,砂金礦亦佔有重要地位。成礦時代的跨度很大,從太古宙到第四紀皆有金礦形成,但56%的金礦集中在前寒武紀,其次為中生代和新生代,占總儲量的36%,古生代金礦相對較少。

(十)稀土礦產

我國素有「稀土王國」之稱,總保有儲量居世界第一位,已探明的儲量相當於世界總儲量的43%。礦產分布於全國16個省(區),以內蒙古最多,儲量佔全國的95%,湖北、貴州、江西、廣東省次之。我國稀土礦產不僅儲量大,而且品種多、質量好,礦床類型獨特。如內蒙古白雲鄂博含鈮—稀土鐵礦,稀土儲量規模巨大,為世界之冠,現已在包頭建成我國最大的稀土原料基地。

稀土礦產多與其他礦產共生,南方以重稀土為主,而北方以輕稀土為主。稀土礦自元古宙至新生代均有礦床形成,尤以中生代的燕山期為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