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冷鏈物流和電商物流哪個好
冷鏈物流是指商品在生產、儲存、運輸、銷售過程中,一直處於產品規定的最佳低溫環境,直至消費前,以保證食品質量,減少食品損耗的系統工程。冷鏈物流的對象產品包括農產品、禽肉、水產品、花卉、加工食品、冷凍或速凍食品、冰淇淋和蛋奶製品、快餐原料、酒精飲料等一般產品,以及葯品(疫苗、血液)、化學品等特殊產品。在冷鏈物流的下游需求中,食品冷鏈佔比約九成,其中食品主要分為農產品、家禽和乳製品。數據顯示,食品冷鏈占冷鏈物流總重量的近90%,是冷鏈物流最重要的應用。醫葯冷鏈物流范疇包括疫苗、注射劑、酊劑、口服葯品、外用葯品、血液製品等需要在低溫儲存運輸的葯品的流通,監管嚴格,門檻高,與食品冷鏈有很大的區別。
水果蔬菜類農產品需求量最高,根據六大類食品年產量統計,2019年食品冷鏈物流需求總量約為2.33億噸,較2018年增加4439萬噸,增長23.52%。其中,水果冷鏈物流總需求5480.17萬噸,蔬菜冷鏈物流6489.23萬噸,肉類冷鏈物流4577.68萬噸,水產品冷鏈物流3823.32萬噸,乳製品冷鏈物流1658.83萬噸,冷凍食品冷鏈物流1279.42萬噸。我國冷鏈物流行業持續保持較快增長,城鎮化進程加快,中等收入群體擴大,消費者食品安全意識不斷提高,京津冀地區與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合作步伐加快。生鮮電商帶動的國內農產品、冷鏈食品的產地、加工地和消費市場重塑,冷鏈需求正在快速增加。我國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日益完善,2019年全國冷庫總量約6053萬噸,新增庫容814.5萬噸,同比增長15.6%。
生鮮電商是冷鏈物流持續發展的重要推手,生鮮品具有市場規模大、需求剛性且高頻的特點。生鮮品經營難度高,電商滲透率較低,上游生產分散,中游冷鏈配送滲透率低、流通層級多,區域屬性強,導致「兩高一低」特點,即高加價率、高損耗率、低毛利率。生鮮品類電商滲透率低,2019年生鮮電商滲透率只有5.8%,2020年疫情催化下也僅僅達到9.1%。生鮮電商可分為小時達、次日達和傳統電商,主要生鮮電商業態包括小時達電商、社區團購和網超次日達以及次日以上達的傳統電商。其中小時達到家電商和社區團購生鮮品類佔比40%以上,對冷鏈需求大。疫情推動生鮮線上化,生鮮電商較傳統渠道有一定優勢,以前置倉為代表的高線城市小時達生鮮電商較傳統大賣場更快更便捷,以社區團購為代表的低線城市生鮮電商較傳統渠道價格更便宜,這些優勢預計將推動生鮮電商滲透率進一步提升。
Ⅱ 現在的冷鏈運輸存在什麼問題
就中國而言,相比發達國家的冷鏈運輸產業,有6點問題亟待解決。
一、基礎設施落後
主要體現在兩方面,第一,冷藏運輸方面。目前我國冷鏈運輸車大部分採用國際海運報廢或即將淘汰的海運冷藏集裝箱跑長途,現代化的冷凍冷藏車嚴重不足。製冷技術和工藝落後,缺乏規範式的保鮮冷鏈運輸車廂和溫度控制設施,無法為易腐食品流通系統地提供低溫保障。冷藏運輸率(即易腐貨物採用冷藏運輸所佔的比例)約 10%~20%,而歐、美、日等發
達國家均達到 80%~90%。由於運輸過程中損耗高,整個物流費用佔到易腐物品成本的 70%,而按照國際標准,易腐物品物流成本最高不超過其總成本的 50%。我國每年的冷藏物流損失超過 750
億元人民幣。不過對於基礎設施的研發國內企業也在積極開展中,據悉,CIDI希迪智駕研發了一款智慧多功能冷藏車「智鮮倉」,通過多功能保鮮技術應用(負壓控制技術、氣體調節技術、乙烯控制技術以及內流場分析技術),實現生鮮果蔬運輸的幾乎為零損耗,箱體內貨物溫差控制在±1°,還能由托運方全程監控箱內各項數據(避免一些司機為了節油大部分時間關閉冷氣,造成貨物損腐)。第二,冷庫方面。在冷鏈物流的冷庫設備環節,
我國目前冷庫總容量 700 多萬m³,但冷庫的結構並不合理,重視肉類冷庫建設,輕視果蔬冷庫建設;重視城市經營式冷庫,輕視產地加工冷庫建設;重視大型冷庫,輕視批發零售冷庫建設。
二、尚未形成完整獨立的冷鏈體系
目前,我國的冷鏈還未形成體系,無論是從我
國經濟發展的消費內需來看,還是與發達國家相
比,差距都十分明顯。目前,我國大約 90%的肉類、80%的水產品、大量的牛奶和豆製品還是在沒有冷鏈保證下運銷的。冷凍食品產銷冷鏈雖然稍好,但部分產品在流入集貿市場拆散零賣時,冷鏈存在中斷現象,並非「全程冷鏈」。
三、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後
目前,易腐食品的生產企業或經銷商的自營物流與第三方物流共存,但兩者的總物流量比例是前者約占 80%,第三方物流約占 20%。例如我國知名的雙匯、三全等食品巨頭,大多靠自己的冷鏈物
流來完成服務。冷鏈物流的第三方物流發展滯後,服務網路和信息系統不夠健全,大大影響了冷鏈物流的在途質量及准確性和及時性,造成冷鏈物流的成本和商品損耗率很高。很少有冷鏈物流企業能保證對整個供應鏈環節的溫度控制,使得多數生產廠家不願也無法放心地將冷藏物流業務外包,只能是自行經營,
即使外包,也是區域性部分配送和短途冷藏運送,
這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礙了第三方冷藏物流的發展。
四、冷鏈物流標准化缺失
建立與物流業相關的國家標准,對已進入物流市場和即將進入物流市場的企業進行規范化、標准化管理,是確保物流業穩步發展的需要。到目前為止,國家在冷鏈物流上尚無一個具有一定約束力的標准可供參考與執行,以致冷凍食品的質量參差不齊。細化的系統性的技術標准,如冷鏈能損耗與效率標准、冷鏈最佳作業操作標准、冷運食品衛生安全標准、冷庫環境溫度與冷藏運輸溫度控制標准、
冷鏈物流行業管理要求與規范、冷鏈運輸行業技術標准與設備標准、冷鏈運輸行業運營流程、功能模組標准化等都尚未見出台,這種情況嚴重製約了我國冷鏈物流業的發展。
五、冷藏物流技術和管理水平不高
我國的冷藏保溫技術有待發展,有效的溫度控制設施投入有限,訓練有素的冷藏物流供應鏈管理和操作人員嚴重缺乏,先進的全程冷藏控溫運行管理制度亟待建立,導致各個環節信息阻塞,冷凍類
產品在運輸途中發生無謂耽擱,風險增多,這種情況嚴重製約了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物流業整體管理水平不高,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市場定位不準確、服務產品不合格、內部結構不合理、運作經營不規范等問題,影響了冷鏈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六、信息化水平低、管理人員素質有待提高
冷鏈物流不同於普通物流,其硬體水平和貨物運作要求較之普通貨物具有較強的剛性需求,對於信息化的配置和運營人員的管理水平、應急處理能力都有較高的要求。我國整體物流信息化水平較低,而冷鏈運輸行業的信息化現狀更是不容樂觀。
運營人員大多數是從普通物流轉變而來,不僅對產品特性不熟悉,對於冷鏈物流的運營要求掌握程度更低,冷鏈物流應急預案能力亟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