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張店與壽光比,哪裡更好些
山東淄博市張店區
[編輯本段]
張店區位於山東省中部,歷史悠久,屬於龍山文化、大汶口文化的蔓延地帶,戰國時燕將樂毅分封在此,建立"昌國"。金末元初,又以"黃桑店"聞名海外,有"商賈雲集,日進萬金"之說。"張店"這一稱謂已有800多年歷史,是經歷元、明、清三代而不朽的重鎮。張店是淄博市的中心城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金融、科技、信息流通中心,魯中地區的重要商品集散地,先後被國家列入山東半島對外開放區、黃淮海農業開發區、環渤海灣經濟開發區等,齊魯石化、山東鋁廠、山東新華葯廠等70多家中央、省、市屬企業坐落於此。現轄8個鎮、8個城區街道辦事處,140個行政村,57個居委會,總面積349平方公里,總人口71.23萬人。
張店是山東省重要的交通樞紐,膠濟鐵路橫貫東西, 205 與 309 國道、濟青高速公路與濱萊高速公路均在此交匯。濟南國際機場、青島國際機場和青島港相距較近,空海交通也極為方便。
近年來,該區大力實施都市農業、科技工業、新興三產和標志性城區四大戰略,全區政治、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都取得了新的成績,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全面推進,順利實現了 .".九五 " 任務目標。
壽光市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渤海萊州灣南畔。跨東經118°32′~119°10′,北緯36°41′~37°19′。東鄰濰坊市寒亭區,西界廣饒縣,南接青州市和昌樂縣,北瀕渤海。縱長60公里,橫寬48公里,海岸線長56公里,耕地141萬畝,總面積218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1.43%。
城區位於境西南部,處北緯36°52′,東經118°44′。有公路、鐵路通全國各地,交通便利。直線距離:至北京市400公里,至濟南市165公里,至濰坊市37.5公里,至青州市區31公里,至廣饒縣城35.5公里,至昌樂縣城20.5公里。正東達寒亭區界24.4公里,正西達青州市界9.2公里,正南達昌樂和青州市交界處16.8公里,正北達廣饒縣界42.48公里,東北達寒亭區界40公里,西北達廣饒縣界20.8公里,西南達青州市界12.4公里,東南達昌樂縣界16公里。
【行政區劃】
[編輯本段]
壽光市轄5個街道,9個鎮,975個行政村(居委會),人口108萬:聖城街道、文家街道、古城街道、洛城街道、孫家集街道、化龍鎮、營里鎮、台頭鎮、田柳鎮、上口鎮、侯鎮、紀台鎮、稻田鎮、羊口鎮。
【歷史沿革】
[編輯本段]
壽光因閭邱先生向齊宣王乞壽的故事而得名。
公元前148年(漢景帝中元二年),置壽光縣,屬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轄,自此,史書始見壽光縣之名。
壽光開發甚早,歷史悠久。境內現已發現北辛、大汶口、龍山等古文化遺跡150多處。史傳漢字鼻祖倉頡在此始創了象形文字。世界第一部農學專著《齊民要術》在這里字句成章。
夏朝,屬斟灌國。商朝,壽光地是逄伯陵的封域。西周,屬紀國。春秋戰國時期,屬齊國。秦朝,廢封建,置郡縣,壽光地為劇縣、益縣,屬齊郡。西漢,公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壽光縣,屬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轄,自此史書始見壽光縣之名。
西漢初置壽光時,縣治在今縣城東北洛城鎮牟城村(王莽曾改名「翼平亭」)。東漢時,壽光縣屬青州樂安國。三國魏時,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郡。 西晉,壽光縣隸屬青州樂安國。南北朝時,無壽光縣名,在今縣境內有隸屬青州北海郡的劇縣、隸屬青州齊郡的益都縣、隸屬青州樂安郡的博昌縣以及南朝宋僑立的隸屬冀州河間郡的南皮縣、樂城縣。隋代,公元586年(文帝開皇六年),在南朝宋博昌故城復置壽光縣,隸屬青州北海郡。公元596年(隋開皇十六年),於壽光縣南置閭邱縣。到大業初年,撤閭邱縣,並入壽光。此後,壽光縣境域基本趨向固定。唐、宋、元、明、清各代,壽光縣治均在今縣城。唐代隸屬河南道青州北海郡,宋代隸屬京東路青州北海郡,金時屬山東東路益都府,元代隸屬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明代隸屬山東布政司青州府,清代隸屬山東青州府。
中華民國前期,壽光縣先屬山東省膠東道。民國14年改屬山東省淄青道,民國17年後,直屬山東省政府。抗日戰爭時期,壽光縣有兩個縣級政權。一個是共產黨領導下的抗日民主政權,隸屬山東省清河區清東專員公署,縣府在今台頭鎮一帶。一個是國民黨張景月部的縣政府,隸屬國民黨山東省第十四行政督察專員公署,縣府在北洛鎮尚家莊。另外,日本侵略軍也扶植汪偽建立傀儡縣政權,駐壽光縣城,隸屬日偽山東省公署青州道尹 公署。在此期間,今壽光境還劃出益、壽、臨、廣四邊縣地、壽濰縣地和昌濰縣地。解放戰爭時期及建國初期,今壽光縣境分為壽光縣、壽南縣,還有益壽縣的一部分。
1953年8月,壽南縣並於壽光縣。縣級機關移至今縣城,隸屬山東省昌濰專區,1967年昌濰專區改為昌濰地區,1981年7月改稱濰坊地區,1983年10月改稱濰坊市,壽光縣均隸屬之。1993年壽光縣撤縣設市。
2006年,壽光市轄6個街道、11個鎮:聖城街道、文家街道、古城街道、洛城街道、孫家集街道、大家窪街道、化龍鎮、營里鎮、台頭鎮、田柳鎮、上口鎮、侯鎮、紀台鎮、稻田鎮、田馬鎮、留呂鎮、羊口鎮。其中,大家窪街道由濰坊濱海經濟開發區管理。
2007年8月30日,山東省人民政府作出關於同意壽光市行政區劃調整的批復:同意撤銷田馬鎮,將原田馬鎮的行政區域並入稻田鎮,鎮政府駐地不變;撤銷留呂鎮,將原留呂鎮的行政區域劃歸洛城街道辦事處管轄,辦事處機關駐地不變。同時,將大家窪街道劃歸寒亭區管轄。合並調整後,鎮(街道)平均面積由調整前的124平方千米擴大至145平方千米,平均人口由6.4萬增加到7.2萬。其中,稻田鎮總面積136平方千米,113個行政村、人口9.3萬;洛城街道總面積118平方千米,118個村、人口9.7萬。
註:「 壽光」(355年六月-357年五月)是十六國時期前秦政權前秦厲王苻生的年號,共計3年。壽光三年六月苻堅即位,改元永興元年。
壽光就是禽獸死光
【地質地貌】
[編輯本段]
地質:境內除第四系地層廣布外,主要為新生界下第三系地層,次為分布在壽光凸起區的古生界寒武系地層,縣境東南部有新生界上第三系地層分布。其主要岩性:第四系(Q)頂部為黃土層,黃褐色及灰白色含礫亞粘土層;下部為砂礫層。厚層50~300米不等。 上第三系(N) 為紫灰、黑綠色玄武岩,棕褐色粘土岩及粘土質、砂岩,底部為紅色礫岩,厚度大於200米。寒武系(E)上部為灰綠色細沙岩,下部為磚紅色粘土岩、砂岩,底部為紅色礫岩,厚度大於200米。寒武系(∈)為灰色石灰岩,夾黃綠色泥質條帶灰岩、竹葉狀灰岩。厚度未詳。
在大地構造位置上,壽光市處魯西隆起區的東北部,濟陽坳陷東端,沂沐斷裂帶的北段西側。具體說來,處在濟陽坳陷盆地之中。境內發育有壽光突起。
中生代以前,縣境與魯西隆起區為一體,構造運動與魯西隆起是同步的。從中生代燕山運動起,便與魯西隆起區分化脫節,向斷塊運動發展。濟陽坳陷及濰西凹陷,均是燕山運動的產物,表現在構造形態上以斷裂構造為主,並伴有岩漿活動。境內斷裂構造主要有東西向、北東向和北西向三組,形成網格狀。將濰西凹陷分成許多小斷塊。最大斷裂帶為北北東向展布的彌河隱伏斷裂,斷裂兩側的褶皺構造,大致呈東西方向。西側有西宅科突起,牛頭鎮凹陷;東側有西岔河突起,上口東南凹陷和南韓突起、西稻田凹陷。濰西凹陷呈東西向展布,隨著構造變動,區內廣泛地接受了中新生代地層沉積,其厚度大於7000米。
壽光礦產主要有石油、鹵水等液態礦床和河沙。物探發現壽光有磁異常地帶,異常面積70~80平方公里,其中1000伽。異常中心位於縣城西北1.5公里處。埋深上限800米,下限1900米,一般在1000米左右。據地球物理常識推斷,引起磁異常的磁性體有三,即第三系玄武岩、基性或超基性侵入岩、接觸交代式鐵礦和鞍山式沉積變質鐵礦。具體由哪種物質引起,目前尚無定論。
地貌:壽光大地是一個自南向北緩慢降低的平原區。海拔最高點在孫家集鎮三元朱村東南角埠頂處,高程49.5米;最低點在大家窪鎮的老河口附近,高程1米。南北相對高差48.5米,水平距離70公里,平均坡降萬分之一。河流和地表徑流自西南向東北流動,形成大平小平的微地貌差異。
全市地形總體分為3部分,劃分成7個微地貌單元。壽南緩崗區西起孫家集鎮大李家莊,經東埠鄉張家廟子附近至王望鄉管村以南,為泰沂山區北部洪積扇尾。成土母質多為沖積物,土質較好。全區地形部位高,地面起伏大,地表徑流強,潛水埋深大於5米。土壤類型多為褐土和潮褐土。中部微斜平原區 地勢平緩,坡降很小。布有河灘高地、緩平坡地、河間窪地等微地貌單元。因受河流影響,各個地貌單元呈南北走向間隔條帶狀分布。土壤母質為河流沖積物。河灘高地主要分布在丹河以東,南起田馬北,北至五台鄉南端;彌河沿岸南起胡營、紀台鄉以北,北至道口、南河鄉南部,以及壽光城以北,地形部位較高,海拔多在9米以上,潛水較深,水熱條件好,主要發育著褐土化潮土和潮土。河間窪地與河灘高地呈間隔平行分布。緩平坡地主要分布在豐城、南柴鄉中南部的馬店鄉大部,地形部位低,潛水較淺,多發育濕潮土,部分低窪地區發育著砂姜黑土。濱海淺平窪地 主要包括侯鎮、大家窪鎮和道口、楊庄、卧鋪鄉的全部或大部,南河鄉、台頭的北部。地形部位低,海拔在4~7米之間。成土母質為海相沉積物與河流沖積物迭次相間。地下水埋深1~3米,礦化度較高。土壤為濱海鹽土和濱海潮鹽土。
【自然環境】
[編輯本段]
氣候:壽光地處中緯度帶,北瀕渤海,屬暖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受冷暖氣流的交替影響,形成了「春季乾旱少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爽涼有旱,冬季乾冷少雪」的氣候特點。
氣溫:年平均氣溫12.7℃,年最高14.2℃,(1998年),年最低11.4℃(1969年)。月平均氣溫7月最高,為26.5℃;1月最低,為-3.1℃。月平均氣溫年較差29.6℃。極端最高氣溫41.0℃,出現在1968年6月11日;極端最低氣溫-22.3℃,出現在1972年1月27日。春季溫度回升較快,平均氣溫12.9℃,月平均氣溫以3、4月份回升最快,4月份升溫7.7℃。夏季天氣炎熱,平均氣溫22.0℃,日最高溫度在35℃以上的時間,平均每年9.8天。秋季氣溫逐漸降低,平均氣溫13.8℃,11月份降溫幅度最大,較10月份降低7.9℃,有寒潮出現。冬季越來越暖,平均氣溫-1.3℃,偏高0.5℃,日氣溫低於-10.0℃的時間平均每年14.6天。
降水:歷年平均降水量593.8毫米。最大1286.7毫米(1964年),最小299.5毫米(1981年)。季節降水高度集中於夏季(6、7、8月 )。全年平均降水日數73.7天(≥0.3毫米為一降水日),7月份最多,平均13.6天;1月份最少,平均2.4天。
日照:全年平均日照總時數2548.8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7%。最多為2827.4小時(1968年),最少為2276.0小時(1964年)。一年中以5月份日照時數最多為270.6小時,日照百分率為62%;12月份最少為173.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8%。大於0℃期間的日照時數為2050.1小時,佔全年總日照時數的80%。大於10℃期間的日照時數為1548.4小時,占總日照時數的61%。
太陽輻射:壽光地處中緯度,太陽輻射能比較豐富。歷年平均太陽總輻射量為124.3千卡/平方厘米,5、6月份最多,為15.1千卡/平方厘米,12月份最少,為5.7千卡/平方厘米。
積溫:指標溫度0℃的積溫年平均4799.9℃,80%保證率積溫為4564.7℃。指標溫度10℃的積溫年平均4303.8℃,80%保證率積溫為4167.7℃。指標溫度15℃的積溫年平均3685.4℃,80%保證率積溫為3487.6℃。指標溫度20℃的積溫年平均2665.9℃,80%保證率積溫為2444.1℃。
蒸發:年平均蒸發量1834.0毫米,最大年2531.8毫米,最少年1453.5毫米。年內蒸發變率較大,3—5月佔全年蒸發總量的30%—35%,6—9月佔45%—50%,10月至次年2月僅佔20%左右。
濕度:年平均相對濕度66%,月平均相對濕度以8月最高,為81%;3、4月最低,為57%。
風向 風速:全年主導風向為南偏東南風,出現頻率為10%。冬春季盛行西偏西北風,夏秋兩季盛行南偏東南風。
年平均風速3.1米/秒。4月最大,平均3.9米/秒;8月最小,平均2.4米/秒。最大風速23.0米/秒,出現在1984年3月20日。
地面溫度:年平均地面溫度為14.9℃。12月至次年2月,月平均地面溫度在0℃以下,以1月份最低,為-2.7℃;7月份最高,為29.9℃。4—10月份各月平均地面溫度都在平均值以上。歷年平均最高地面溫度為30.7℃,最低為6.1℃。地面極端最高溫度為68.5℃(1992年7月18日),極端最低為-29.4℃(1972年1月27日)。
地中溫度(0—20厘米):土壤淺層地溫變化與氣溫變化大致相似。其特點是:各月地溫均比氣溫高,深度越淺地溫變幅越大,地溫較氣溫有明顯的滯後性。冬季0℃以下開始封凍,3、4月份地溫迅速回升,7、8月份地溫最高,從10月份開始又急劇下降。
壽光4—5月份為春播期,主要利用5厘米和10厘米地溫。
凍土:出現在10月至次年4月。凍土初日平均在11月18日,最早在10月29日,最晚在12月13日。凍土終日平均在3月15日,最早在2月18日,最晚在4月9日。
地中10厘米深土壤凍結初日平均在12月15日,最早在11月8日(1981年),最晚在1月15日(2001年);平均解凍日期在2月24日,最早在2月5日(1978年),最晚在3月14日(1969年)。歷年平均最大凍土深度32厘米,最大凍土深度57厘米(1984年2月10日—11日)。歷年連續最長凍土日數為87天,出現在1967—1968年間。
地中30厘米深土壤凍結初日平均在1月20日,最早在12月24日,最晚在2月5日。平均解凍日期在2月5日,最早在1月5日,最晚在3月11日。歷年連續最長凍土日數為72天。
物候:2月 下旬:小麥返青;地瓜育苗。
3月 上旬:小麥返青結束;梨樹休眠終止,葉芽開綻;蛇復甦。
中旬:梨、桃花芽膨大;柳樹發芽;燕子、斑鳩南來。
下旬:蘋果花芽膨大,葉芽開綻;楊樹、國槐、泡桐萌芽;榆、柳開花。
4月 上旬:小麥拔節;梨樹展葉初花;桃樹初花;刺槐、榆樹發芽;楊樹開花;青蛙出河。
中旬:蘋果初花;梨、桃落花;泡桐開花;柳樹果實成熟;布穀鳥南來
下旬:小麥抽穗;蘋果終花;桃子新梢盛長;榆樹果實成熟;棉花播種;地瓜栽秧;紅下頦南來。
5月 上旬:棉花出苗;蘋果落實;桃子硬核;刺槐開花;楊樹果實成熟;壁虎、蝙蝠出穴。
中旬:小麥成熟;棉花現蕾。
下旬:小麥灌漿;夏玉米、夏高粱播種。
6月 上旬:小麥開始成熟;夏玉米、夏高粱出苗;棉花開始現蕾;紅下廢頦北去。
中旬:小麥成熟;棉花現苗。
下旬:夏玉米為小喇叭口期;夏高粱拔節;桃子果實膨大。
7月 上旬:夏玉米為大喇叭口期;蘋果果實膨大。
中旬:棉花開花;梨樹果實膨大;桃子果實成熟;國槐開花。
下旬:夏玉米為抽雄穗期。
8月 上旬:夏高粱抽穗,斑鳩北去。
中旬:刺槐果實開始成熟。
下旬:棉花成熟;蘋果、梨樹果子繼續膨大;桃樹新梢停長。
9月 上旬:夏玉米開始成熟,燕子南去;布穀鳥南去。
中旬:夏高粱開始成熟。
下旬:小麥播種;夏高粱成熟;蘋果、梨成熟;泡桐果實成熟。
10月 上旬:小麥出苗;雁南飛;地瓜成熟。
中旬:小麥分櫱;蟋蟀終鳴。
11月 上旬:蘋果樹、梨樹、桃樹落葉;刺槐、楊樹、泡桐、榆樹落葉;蛇蟄眠;蛙入河;壁虎、蝙蝠入穴。
中旬:大雁南去。
下旬:國槐、柳樹落葉。
【主要特產】
[編輯本段]
馬蓮韭 韭菜在壽光種植歷史悠久,據清康熙三十七年編修的《壽光縣志》記載:壽光縣「諸蔬中唯韭為絕品」。「春初早韭…寒臘冰雪便已登盤,甘脆鮮碧,遠壓粱肉」,當時的壽光韭菜因上市早,質量好而聞名。馬蓮韭主要分為「獨根紅」和「大青根」兩個品系。「獨根紅」最有推廣價值,自然株高50厘米左右,葉寬1~1.3厘米,色淡綠,分櫱力強,假莖粗,長勢強,基部呈紫紅色;夏季抽苔早,苔粗而質嫩;抗寒性強,適於冬春暖畦栽培。「大青根」植株粗壯,假莖呈青綠色,耐熱抗寒,適應性強。
壽光大蔥 壽光大蔥是壽光地方蔥的總稱。早在明代壽光就有種植大蔥的習慣,至清代中葉,大蔥已成為壽光的重要農產品。壽光大蔥主要品種有「雞腿蔥」、「八葉齊」和「硬葉蔥」三種。「雞腿蔥」植株高60~70厘米,基部肥大向上漸細,形似雞腿倒置;「八葉齊」植株粗壯,上粗下細,葉片整齊緊密成扇形分布;「硬葉蔥」,假莖套合緊實,上下粗度一致,葉片粗短而硬,株高平均1米,抗風抗病又耐寒。壽光大蔥維生素含量豐富,食用、葯用價值高。此外,它堅實耐凍,即使冰凍化解後仍味美如初,故便於長期儲存和遠道運輸。近年,全市栽培面積達8萬畝左右,畝產2500公斤以上,總產2億公斤。遠銷全國,出口日本等國。
壽光綠實桿芹菜 壽光綠實桿芹菜與韭菜齊名。植株粗壯,高者可達1.5米,葉柄充實,抗倒伏,水分多,質脆嫩,味較淡,不易抽苔,耐貯藏運輸,適於秋種和越冬保護栽培,一般畝產7500公斤,近幾年,全市種植面積在2萬畝左右,總產1.5億公斤左右。
彌河灘銀瓜 產於彌河兩岸沙灘,瓜皮銀白。品種有大銀瓜、小銀瓜、火銀瓜、二性子等,其中以大銀瓜為最佳,是國內稀有白皮甜瓜品種。彌河銀瓜糖分足,含糖量高達12%左右;水分大,特別酥脆;瓜熟香氣撲鼻,沁人心腑,是消暑解渴之佳品。原種植面積在千畝左右,2000年發展到7000畝,畝產提高到4000公斤,總產2800萬公斤。
田馬「王婆」香瓜 田馬鎮從1992年開始種植香瓜,至今有香瓜大棚2萬多個,佔地4萬畝,年產量1.5億公斤,並帶動周邊地區形成了10萬畝的種植規模。種植有伊麗莎白、狀元、台農、豐甜、蜜露等30多個系列,100多個品種。2000年3月份,該鎮被中國農學會特產專業委員會命名為「中國香瓜第一鎮」。2000年被中國果菜大賽組委會授予「中國百姓喜愛的名產名品」稱號,2001年3月,「王婆」香瓜無形資產被上海新世紀投資服務公司評估為3.3億元。現市場射輻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產品出口日本、韓國、俄羅斯以及東南亞等國家,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香瓜集散中心,價格平抑中心。
綠光蘋果 壽光綠光蘋果是1972年發現的印度蘋果短枝型芽變,經過多年選育而成,1984年定名為壽光綠光蘋果,品質優於印度蘋果。單果重220至300克,果面光滑,色澤翠綠,肉質緻密而硬,汁液較少,甜味濃,含可溶性固形物14.7%,硬度為16.7kg/平方厘米,耐貯性強,貯後果品更佳。1986年被評為省優產品。產品多銷往北京、天津、南京、上海、廣州、深圳、徐州等大中城市。
壽光小棗 栽植歷史悠久,據1935年《壽光縣志》記載,小棗列縣內果品之首,「棗逐處皆有,鹼地多植之成行,以小棗、鈴棗為最美…」現營里鎮北岔河村的棗園里仍長著明代的棗樹。近二十年,小棗發展較快,2000年全市小棗產量達609噸。
壽光大雞 壽光大雞為我國優良品種之一,原產於壽光市稻田鎮慈家、倫家一帶,故又名慈倫雞。壽光大雞,個體重大,紅冠巨爪,全身黑羽,腿高,骨骼結實。耐粗飼, 抗瘟疫,適應性強,生長發育快。大型公雞平均體重3.8公斤,母雞平均體重3.1公斤,蛋重70~75克。中型公雞平均體重3.6公斤,母雞平均體重2.5公斤,蛋重65~70克。蛋殼較厚而紅艷,便於運輸。蛋質濃稠,蛋黃色深,特別是蛋質濃稠這一點,在國際市場上一直被認為是一個突出優點。雞的屠宰率也比較高,肌肉豐滿,皮薄肉嫩,味道鮮美。2000年,市慈倫種雞場保種2000套。
渤海馬 渤海馬是從1953年以來引進蘇高血、蘇純血、奧爾羅夫等輕型和乘挽兼用型父本,對本地土種馬經過20多年的雜交改良而成的挽乘兼用型馬種。主要分布於壽光北部。壽光渤海馬分乘挽兼用和挽乘兼用兩個品系,既具有輕型馬的氣質和靈活性,又具有重挽馬的溫馴和穩重。因此,渤海馬有大而不笨,結構勻稱,緊湊結實的兼用型特點。渤海馬,頭大小適中,耳小而直立,眼大有神,表現聰明氣質,頭頸結合良好,頸脊胳隆起耆甲寬長,胸肋展,胸肌突出,背腰平直,並結合良好;中軀胳顯粗短,尻方正、四肢腿明顯,略乾燥粗壯,後肢球節下部多外向,距毛多少不等,蹄大小適中,較堅實,步幅較快而穩重,力大而持久,並有耐粗飼,抗病力強和較好的適應性能等特點。毛色以粟、騮為主,沙毛、青毛很少。渤海馬生長發育快,繁育性能好,遺傳性較穩定。成熟早,公馬一般兩歲半可配種,並表現出較旺盛的性慾,有悍威。公馬平均體高150厘米,體長157.5厘米,胸圍178厘米,管圍20.5厘米,體重462.05公斤。母馬成熟早,繁殖力高,一般12月齡出現初情期,24月齡參加配種,受胎率達50%以上,繁殖成活率80~90%。
梭子蟹 俗稱大海蟹, 學名三疣梭子蟹,因其甲殼呈織布梭子形,中央有三個疣狀突起而得名。梭子蟹屬渤海區域內大型蟹類。羊角溝附近小清河入海口一帶,灘塗遼闊,餌料豐富,所產蟹個大,肉肥細嫩,蟹黃豐滿,味道鮮美,蛋白含量高,營養豐富。尤以清明時節產卵前質量最佳,被視為海鮮中上品。梭子蟹在深海越冬,清明節後洄遊河口淺海一帶,5月產卵,幼蟹喜於鹹淡水混合處棲息、覓食。到9月份先後脫殼兩次。雌蟹腹部呈半圓型(俗稱團臍),雄蟹腹部呈銳三角型(欲稱長臍)。雌蟹於拋籽前,肉肥黃滿,大者斤余重。產卵後體肉漸瘦,質量下降。待中秋節後,蟹日漸豐腴,至霜降個個都脂膏盈甲,殼滿肉肥,當地謂之「頂蓋肥」,是一年中又一食蟹最佳時節。
小清河銀魚 因渾身純白,閃閃如銀,故名。身長一般在6~9厘米,寬如韭葉,形似面條,所以又稱面魚或面條魚。銀魚,多在海水和河口淡水混合處繁殖,產區狹小,產量不豐。小清河入海處,適宜銀魚生長繁衍。每年清明節前後,銀魚游入小清河下游,五月產卵後,再游回深海域。因此,在小清河入海處捕撈的銀魚(也稱羊口面魚)特別肥美。銀魚鮮食極美,加工成魚干也為魚中上品,在國內市場倍受歡迎。
羊角溝對蝦 也稱羊口大蝦,屬洄遊性節肢大型蝦類,是海產珍品之一。此蝦每年四月中旬游入渤海漁場,八月以後,體長達15~20厘米,漁民開始捕撈。在羊角溝海域捕撈的大蝦,鮮活時體色青中襯碧,玲瓏剔透,熟後通體橙紅,色艷悅目,肉質細嫩,味美異常,譽滿中外,暢銷歐美各國。
柴庄土陶 據有關資料記載:柴庄原有土窯生產青磚瓦,明永樂三年 (公元1405年) 始從村北五里外取紅褐粘土燒制盆罐,行銷鄰縣,迄今已有596年的歷史。柴庄土陶產品,大致分為盆、罐、瓮、缸和古建築裝飾物五大類,其式樣大小型號繁多,歷史上以生產罐盆為主,「柴庄土陶」因以「柴庄罐子盆」為代稱而聞名縣內外。
草碾子草編 草編是五台草碾子村的傳統手工業項目,古墓碑記載,公元1369年(明洪武二年),其始祖從山西遷來即以草編為輔,延傳至今。產品有大中小方耳,深淺沿各種型號鍋蓋、桶囤、車囤、茅囤、壺囤、扣蓋、炮車腳外套等20多種。產品遠銷東北三省、河北以及青島、濟南、煙台、淄博、濰坊等地。另外,花藍、果盒、飯盒、飯箱、紙簍、茶具墊、果盤、茶囤等產品還出口日本、加拿大、菲律賓、葡萄牙、土耳其、印度尼西亞、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
石油 壽光市西北部石油儲量可觀,據清河油田探明的原油儲量為5000萬噸,現在已建油井500多眼。
鹵水 主要分布於壽北侯鎮重鹽鹼地區,地下波美7度以上的鹵水靜儲量達39.6億立方米,富含鹽、溴、鎂、鉀、碘等幾十種物質,含鹽總量約4億噸。埋深一般在2~3米,年開采量約1620萬噸。
趙廟煙花 趙廟爆竹煙花,始產於清朝初年,距今已有350多年歷史,原系桂河董姓八世祖從河南學得煙花技術,返里自製,技藝世家單傳,即「有長子不傳次子,有子不傳女,外姓不得傳」之祖訓。故長期以來煙花技術發展緩慢,清末時,僅有三家生產,以爆竹為主。建國後發展很快,其品類除爆竹外,還有起花、金盤托月、桿花、瓮花等。1984年,趙廟鄉為充分發揮地方傳統名產優勢,在桂河煙花技藝和聲譽的基礎上,將一些老藝人和青年技術骨幹力量組織起來,成立了趙廟煙花廠,後改為壽光煙花廠,使品類增至11大類,105個品種。
羊鹽牌工業鹽 羊鹽牌工業鹽是山東羊口鹽場生產的優質工業鹽。1958年開始生產,利用海水和地下鹵水,採用先進的「新、深、長」生產工藝精製而成,產品具有晶體大,顆粒均勻,純度高,色澤正等特點。產品質量穩定,符合BG5462-85國家標准。該產品1985年被評為省優產品,1990年又榮獲輕工部優質產品稱號,產品銷往全省各地及安徽、山西、湖南等六個省,是濰坊純鹼廠、齊魯乙烯廠定點供應單位。
『貳』 淄博必買的特產,求助!
淄博必買的特產
沂源蘋果
沂源蘋果是山東省淄博市沂源縣的特產,個頭大、果型正、色澤艷麗、風味醇厚、含糖量高、硬度適中。沂源蘋果以紅富士為主,是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沂源縣土質好,地勢高,光照強,晝夜溫差大,境內無客水流入,發展綠色無公害果品、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沂源蘋果色澤鮮艷、味道獨特,深受消費者的喜愛。
馬踏湖白蓮藕
馬踏湖白蓮藕是淄博市桓台縣的特產,以其潔白如玉、鮮嫩甜脆而聞名。它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以及維生素B和維生素C等多種成分,具有明顯的補益氣血、增強人體免疫力作用。白蓮藕還可以消暑消熱,是良好的祛暑食物。馬踏湖有藕田近4000畝,白蓮藕是春暖後植秧,六七月作藕,這時的藕當地人俗稱「新藕」,它潔白如玉,鮮嫩甜脆。冬季藕完全成熟,這時藕內含澱粉、蛋白質高,還有糖、脂肪以及維生素等多種成分,是上等蔬菜。因其美麗花朵和豐富的文化內涵,馬踏湖白蓮藕被譽為中國傳統的食材和觀賞植物。
周村燒餅
周村燒餅是淄博特產,已有上百年生產歷史。它的特點是圓形黃色,薄如紙片,口感酥、脆、香,有咸、甜兩種口味。燒餅用印花紙包裝,便於攜帶。周村燒餅產於周村區,已有上百年歷史。它的製作工藝考究,採用優質麵粉、脫皮芝麻、精鹽、食糖、水精製而成。周村燒餅的特點是薄、香、酥、脆,入口一嚼即碎,香滿口腹。它的形狀像滿月,薄如秋葉,落地洙散玉碎,回味無窮。周村燒餅以其獨特的口感和美味而聞名,是淄博必買的十大特產之一。
淄博金絲鴨蛋
淄博金絲鴨蛋是臨淄大路家莊一帶的特產,因為臨淄泉水眾多,河汊交錯,所以人們養鴨的多。金絲鴨蛋的卵黃層層,紫赤相間,剖開後如金絲纏繞,味道異常美味。煮熟後切開,黃油順刃流出,入口有奇香。金絲鴨蛋過去雖然少為人所知,但1957年中央衛生檢查團曾品嘗過並稱善。金絲鴨蛋因其獨特的外觀和口感而聞名,具有金黃色的外殼和豐滿的蛋黃,蛋黃味道鮮美,口感豐富,咸鮮適中,香氣四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