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收水鄉簡介
收水鄉位於陝西省白水縣西部,以下是收水鄉的簡介:
地理位置與面積:收水鄉距縣城約20公里,總面積為74.6平方公里。
人口情況:該鄉擁有約7000名居民。
歷史沿革:收水鄉於1956年設立,1961年建公社,1984年恢復為鄉級行政區劃。
交通條件:白水縣至宜君縣的公路途徑此地,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條件。
自然環境:收水鄉地處中低山區,氣候條件適宜蘋果生長,是白水縣優質蘋果的主要產區之一。
經濟發展:
- 農業支柱:農業是該鄉經濟發展的主要支柱,除了種植糧食外,蘋果產業更是其經濟發展的亮點。
- 土特產品:當地還盛產核桃、大棗等土特產品,以及葯材等其他農產品。
- 資源利用:依託豐富的農產品資源,收水鄉在推動當地經濟發展、促進農業結構調整、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2. 陝西咸陽特產:秦都紅薯
秦都紅薯的基本介紹
秦都紅薯是陝西省咸陽市秦都區的特產。秦都區地處關中平原,氣候溫和,境內紅薯種植面積近2萬畝,年產近20萬噸。以無公害、 出粉率高、粉質好的莽塬紅品牌享譽陝西乃至西北。秦都紅薯是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保護產品。
咸陽市秦都區雙照、馬庄鎮一帶因為土層厚、降水少、無污染,種植紅薯早有歷史,為了推廣紅薯競爭力,村支部召集黨員們集思廣益,積極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甘薯課題研究組聯手,引進了「秦薯4號」、「彩色紅薯」等新品種,並通過黨員示範,邀請專家給村民講解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等知識,積極推廣機械化栽種、收獲,注冊「莾塬紅」商標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調動了群眾積極性。
如今咸陽市秦都區莽塬紅紅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的會員已達280多戶,帶動當地群眾發展紅薯種植2萬畝,每年為群眾增收6000餘萬元,秦都紅薯產品以其優良的品質出口韓國、匈牙利等國家和地區。
2013年,咸陽市秦都區莽塬紅紅薯農民專業合作社申報的「秦都紅薯」通過農業部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審查和組織專家評審,實施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
地域范圍
秦都紅薯種植區域位於咸陽北塬的馬庄鎮和雙照街道辦,距咸陽市區15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08o37′-108o45′,北緯34o18′-34o26′。東到三合村,南到下帝王村,西到龍北村,北到將相村,轄57村,總面積2萬畝,年產紅薯6萬噸。
秦都紅薯有什麼營養價值?
1.紅薯含有膳食纖維、胡蘿卜素、維生素A、維生素B、維生素C、維生素E以及鉀、鐵、銅、硒、鈣、等10餘種微量元素。營養價值很高,被營養學家們稱為營養最均衡的保健食品。
2.裡面β-胡蘿卜素、維生素E和維生素C尤多。特別是紅薯含有豐富的賴氨酸,而大米、麵粉恰恰缺乏賴氨酸。紅薯與米面混吃,可以得到更為全面的蛋白質補充。就總體營養而言,紅薯可謂是糧食和蔬菜中的佼佼者。歐美人贊它是「第二麵包」,前蘇聯科學家說它是未來的「宇航食品」,法國人稱它是當之無愧的「高級保健食品」。
3.每100克鮮紅薯僅含0.2克脂肪,產生99千卡熱量,大概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熱能食品。
4.紅薯中含有一種類似雌性激素的物質,對保護人體皮膚,延緩衰老有一定的作用。
秦都紅薯的歷史是怎麼由來的?
秦都紅薯,明清時期已有種植。民國十八年關中大旱,紅薯以其「一季紅薯半年糧」的糧食屬性,解決了成千上萬三秦兒女的飢餓之苦;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糧食供求緊張時期,紅薯在解決群眾溫飽、渡過飢荒上發揮了很大作用。2001年開始,秦都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紅薯產業發展,積極組織農業部門強化技術力量,推廣地膜紅薯栽培技術,經過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馬庄、雙照為主的紅薯產業基地,逐漸成為農民群眾發展家庭經濟的支柱產業。
3. 西安有哪些農產品
西安的農產品
西安地處中國西北地區,其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孕育了豐富的農產品。主要有以下幾類農產品:
一、糧食作物
西安的糧食作物品類豐富,主要包括小麥、玉米等。由於該地區的氣候條件適宜,這些糧食作物在這里生長良好,產量可觀。小麥和玉米都是重要的食品原料,為當地人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質保障。
二、果蔬產品
西安地區的果蔬產品也非常豐富。其中,蘋果、梨、柿子等水果深受歡迎。這些水果在西安的氣候條件下生長出色,口感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此外,西安的蔬菜品種也非常豐富,如西紅柿、黃瓜等常見蔬菜在當地的農業生產中佔有重要地位。
三、特色農產品
除了上述常見的農產品外,西安還有一些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例如,陝北地區的紅棗、花椒等,這些特色農產品不僅豐富了當地的農產品種類,也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這些特色農產品往往具有獨特的風味和品質,是西安地區的重要特色之一。
綜上所述,西安的農產品包括常見的糧食作物、果蔬產品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不僅滿足了當地人民的生活需求,也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