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貿易利潤一般放幾個點
太容易等到的東西,是不會珍惜的,搞貿易不是說放幾個點就放幾個點,是需要時間累計經念的,如果你覺得點放少了不劃算,那麼你不適合搞貿易。
Ⅱ 普通外貿公司的利潤一般在多少啊
這個需要根據行業和產品決定,是沒有具體價值。一般外貿公司通過改變訂單來賺取差價。普通公司將利潤控制在20%,這對於傳統產品來說已經是一個很高的比例,而對於傳統製造產品來說,最低利潤將是10-15%;高新技術企業或資源性產品利潤翻番,利潤也正常;也有一些外貿公司不盈利,靠出口退稅賺些錢。畢竟,現在的競爭非常激烈,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是這樣。
拓展資料:一.外貿的特徵及目的
1.目的:對外貿易管制是為了發展國民經濟,保護國民經濟利益。對外貿易管制有時也被用來實現國家的政治或軍事目標。國家實現對外貿易管制,同時也實現國家職能。
2.特徵:貿易管制政策是一個國家對外政策的體現;貿易管制不時會有所改變;對外貿易管制是以實現國內外政策目標為基礎的;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管制;對外貿易管制是國家的一種強制性行政行為;對外貿易管制所涉及的法律制度屬於強制性法律范疇。
二.外貿的競爭模式
1.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是一種依靠低價爭奪銷售、佔領市場、擊敗競爭對手的競爭形式。當一個國家或企業和另一個國家或企業的產品在性能、效用、樣式、裝潢、提供的服務、生產者的信譽、廣告等各個方面都是一樣的,或冷漠,國家或公司只銷售貨物的行為低於競爭對手的價格,為了吸引顧客,要使自己的產品與市場接軌。競爭的影響可以通過產品功能或外觀的差異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事實上,在我國的外貿企業中經常出現抄襲的現象,無疑使企業陷入惡性價格競爭。
2.非價格競爭
非價格競爭是指在產品價格以外或銷售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利用產品、銷售服務、廣告等營銷手段的有形和無形差異,銷售產品並參與市場競爭的非價格形式。由於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商品生命周期的不斷縮短,單靠價格競爭難以獲得超額利潤。同時,生產力的提高,使消費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因此,非價格競爭已成為擴大商品銷售的重要手段。主要方法有:(1)採用新技術,提高管理水平,提高產品質量、性能、包裝和外觀風格等;(2)提供優惠的售後服務。(3)通過廣告、商標、營銷手段造成公眾心理差異。非價格競爭是壟斷競爭的一種重要形式。
Ⅲ 貿易公司利潤率多少合理
貿易公司利潤率一般在10%跟20%之間。利潤率是剩餘價值與全部預付資本的比率,利潤率是剩餘價值率的轉化形式,是同一剩餘價值量不同的方法計算出來的另一種比率。 利潤率反映企業一定時期利潤水平的相對指標。利潤率指標既可考核企業利潤計劃的完成情況,又可比較各企業之間和不同時期的經營管理水平,提高經濟效益。利潤率的計算方式是:利潤÷成本×100%=利潤率,利潤率常用百分比表示。成本利潤率=利潤÷成本×100%,銷售利潤率=利潤÷銷售×100%。
拓展資料:
貿易企業經營難點:
1、中、大型企業稅收優惠政策少,綜合稅負壓力大,占企業利潤的45%以上。
2、企業常常面臨進項不足、隱形開支無法獲取票據情況,企業的真實支出要比能夠記賬的支出高得多。
3、高額的運營成本,企業不僅面臨昂貴的辦公室租金,貨品倉儲費用,還有高端銷售人員的大筆薪資、社保費用就占企業毛利潤的30%-40%,為了打通渠道,常常有大筆的招待費用無法獲取進項,這部分又要佔5%-10%。
4、激烈的行業競爭 。
5、涉及食品、筆記本電腦生產、汽車、航空構件、高溫合金材料、航空內飾、等業務范圍,企業數量越多,競爭就越激烈。
6、面臨各類稅負經營壓力大,貿易企業經營體量都比較大,企業在高額的收益同時還要面對13%的增值稅、25%的企業所得稅、以及20%股東分紅所得稅,按照傳統的納稅方式,企業的利潤近一半都納了稅。
稅務籌劃優點眾多,不僅能夠解決企業高額的稅負壓力,還能拓寬企業經營的渠道,輕松解決企業進項少,沒有抵扣問題。通過個人獨資的方式,股東僅需繳納5%左右個人所得稅即可享受到靈活提取利潤,並且不用再繳納20%股東分紅。
貿易行業最好的節稅方法就是在採用總部經濟模式節稅,國家在重慶、湖北、江西、江蘇、上海等地設立總部經濟園區及產業園,歡迎服務行業、建築行業、文化傳媒、軟體行業、房地產行業、商貿行業、互聯網行業等等企業的入駐,通過享受一定比例的稅收扶持來緩解自身的稅收壓力。
此類園區國家和地方都大力支持,享有多種財政扶持政策,稅收優惠力度大、政策穩定性強。在業務真實的前提下,企業入駐園區後,園區將對企業增值稅按照地方留存的40%~70%進行扶持;企業所得稅按照地方留存的40%~70%給予扶持,無區域限制。個人獨資企業(小規模/一般納稅人)可以申請核定徵收,個人生產經營所得稅核定徵收後為0.5%——3.1%,外省市的企業也可以享受園區稅收優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