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地質學中所稱的油氣資源的可開采資源量 探明儲量的含義分別是什麼這兩個概念各有有什麼實際意義
探明儲量在中國通常是指經過一定的地質勘探工作而了解、掌握的礦產儲量,以區別於未經任何調查或僅依據一般地質條件預測的,其質和量、賦存狀態及開采利用條件均不明的礦產資源。
一般而言凡是探明的煤炭和石油都是可以開採的,只是對於某些埋藏特別深的,由於技術條件還不太成熟。將來技術條件成熟了,都是可以開採的。
㈡ 世界海洋油氣儲量多少
如圖2-2所示,海底可劃分為大陸架、大陸坡和大陸基,海洋油氣資源主要分布在大陸架,約佔全球海洋油氣資源的60%,其面積僅占整個海底面積的7.49%。大陸坡的深水、超深水域的油氣資源潛力可觀,約佔30%。在全球海洋油氣探明儲量中,目前淺海仍佔主導地位,但隨著石油勘探技術的進步,將逐漸進軍深海。水深小於500米為淺海,大於500米為深海,1500米以上為超深海。2000—2005年,全球新增油氣探明儲量164億噸油當量,其中深海佔41%,淺海佔31%,陸上佔28%。
圖2-2海洋水深分類示意圖及比例圖
從區域看,海上石油勘探開發形成「三灣、兩海、兩湖」的格局。「三灣」即波斯灣、墨西哥灣和幾內亞灣;「兩海」即北海和南海;「兩湖」即裏海和馬拉開波湖。其中,波斯灣的沙烏地阿拉伯、卡達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裏海沿岸的哈薩克、亞塞拜然和伊朗,北海沿岸的英國和挪威,還有美國、墨西哥、委內瑞拉、奈及利亞等,都是世界重要的海上油氣勘探開發國。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海上產油區有波斯灣、委內瑞拉的馬拉開波湖、歐洲的北海和美洲的墨西哥灣,稱為四大海洋石油區;海上天然氣的儲量以波斯灣為第一,北海第二,墨西哥灣第三。
地球上海洋油氣資源總量極其豐富。海洋的石油資源量大概佔了全球石油總量的34%,但還處於勘探開發的早期階段。據統計,全球石油探明儲量為1757億噸,天然氣的探明儲量為173萬億立方米。全球海洋石油資源量約1350億噸,探明約380億噸;海洋天然氣資源約140萬億立方米,探明儲量約40萬億立方米。
巴西近海、美國墨西哥灣、安哥拉和奈及利亞近海是備受關注的世界四大深海油區,幾乎集中了世界全部深海探井和新發現儲量。據2003年底的統計,在已發現的深海儲量中巴西有146億桶,其中的5大發現就超過100億桶;墨西哥灣有140個發現,儲量達115億桶;安哥拉近海有41個發現,儲量95億桶;奈及利亞的25個近海油田,儲量達83億桶。
2004年深水石油產量約佔全球5%,2010年佔世界的9%。在「金三角」區深水石油累計產量達6億噸,其中巴西佔57%,墨西哥灣佔39%,西非佔4%。按已發現的油氣田估計,金三角深水石油的產量可望達到3億噸左右。
2010年,全球深水油氣儲量達到40億噸左右,其中墨西哥灣約10億噸,西非海域22億噸,巴西海域8億噸。
與大西洋盆地相比,東南亞的深海油氣活動規模較小,對大型跨國公司的誘惑力不及西非、巴西和墨西哥灣,但東南亞未來的潛在利益為尋找深海區塊的石油公司提供了機遇。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未來將成為亞洲深海油氣活動的主要地區。
㈢ 世界油氣資源狀況
1.1.1 石油資源總量豐富,分布極不均衡
截至2007年,全球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686.3億噸(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排名前10位國家的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368.1億噸,佔世界的81.1%。主要分布在中東、歐洲和前蘇聯地區、非洲、中南美洲、北美洲及亞太地區(表1.1、表1.2)。其中,中東佔61.0%,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佔11.5%,北美洲佔5.6%,非洲佔9.2%,中南美洲佔9.4%,亞太地區佔3.3%。
表1.1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及2007年產量
續表
表1.2 截至2007年年底按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
在全世界目前剩餘探明石油可采儲量當中,中東佔了1028.6億噸,即61.0%,僅沙烏地阿拉伯就達21.5%,佔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儲量的1/5以上,其次是伊朗(11.3%)、伊拉克(9.2%)、科威特(8.2%)和阿拉伯聯合大公國(7.7%)。中南美地區,委內瑞拉探明儲量最多(7.4%)。在歐洲及前蘇聯地區,俄羅斯佔6.4%,其次哈薩克佔3.2%,亞塞拜然(0.6%)和挪威(0.6%)。在非洲,利比亞佔3.3%,奈及利亞佔2.9%,阿爾及利亞佔0.9%,蘇丹佔1.0%。在北美地區,美國、加拿大(不包括油砂油)和墨西哥所佔份額分別為2.4%、2.2%和1.0%。在亞太地區,我國探明儲量佔世界的1.2%,印度佔0.4%,印度尼西亞佔0.3%,馬來西亞佔0.2%。
1.1.2 世界石油資源潛力大,中東石油供應占優勢
目前,世界現有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1686.3億噸(不包括加拿大油砂油),另外,全球待探明的石油可采資源量超過1660.0億噸,只要有足夠的投資和勘探工作量,加上科技進步,石油可采資源量、探明儲量和生產量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消費需求的增長而增長。國際能源機構預測,世界石油儲量在未來30年左右有翻番的可能。全世界的石油產量高峰,將在2030年前後到來,屆時年產量將達到50.0億噸左右。
預計到2020年,中東地區石油的出口量將佔世界的一半以上。目前美國、歐洲、亞太地區是全世界3大石油消費區,石油消費總量佔世界的75.0%左右,石油凈進口量佔世界石油總進口量的84.0%,而原油年產量僅佔世界總產量的30.0%左右。最近海灣石油專家預測,到2030年中東地區石油出口量將佔全球總出口量70.0%,從目前的每天2000萬桶逐漸增長到4600萬桶。
1.1.3 石油資源儲量產量緩慢增長,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增大
世界探明石油儲量緩慢增長。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5年)》統計數據,1985~1995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平均每年增長35億噸,為快速增長期。1995~2005年世界石油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平均每年增長24億噸,為較快速增長期。不包括油砂資源,2005年、2006年、2007年剩餘可采儲量分別為1657億噸、1655億噸、1686億噸,為緩慢波動增長。
據《BP世界能源統計(2006年)》統計數據,1985~1995年世界石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0.5億噸;1995~2005年世界石油產量平均每年增長0.6億噸,為較快速增長期。2004年和2005年石油產量分別為38.68億和38.97億噸,年增長僅為0.29億噸,比上年增長0.7%,增長速度十分緩慢。2006年石油產量39.14億噸,年增長僅為0.17億噸,比上年增長0.4%;2007年石油產量39.06億噸,增長速度較上一年下降0.2%,表明油氣勘探開發難度日益增大。2007年,世界石油儲量產量總體呈下降趨勢,中南美地區的石油儲量減幅最大,為3.6%,中東地區減幅為1.8%,亞太和北美地區較2006年變化很小,基本保持平穩;歐洲和前蘇聯遞增1.5%,非洲地區的石油儲量增幅最大,為3.2%。
1.1.4 天然氣資源儲量產量快速增長,待開發資源潛力大
截至2007年,全球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為177.36萬億立方米,主要分布在中東、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亞太地區、非洲、北美洲及中南美洲(表1.3、表1.4),其中,中東佔41.3%,歐洲和前蘇聯地區佔33.5%,非洲佔8.2%,亞太地區佔8.1%,北美洲佔4.5%,中南美洲佔4.4%。
表1.3 截至2007年年底世界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和產量
表1.4 截至2007年年底按天然氣剩餘探明可采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
續表
天然氣儲量排名前10位的國家是俄羅斯、伊朗、卡達、沙烏地阿拉伯、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美國、奈及利亞、委內瑞拉、阿爾及利亞和伊拉克。其中,俄羅斯、伊朗和卡達3國占總儲量的55.3%。
在過去10年中,天然氣的消費增長率較高,但大多數地區的儲采比仍然維持在較高水平。2007年,世界平均儲采比是60.3,中南美地區儲采比為51.2,前蘇聯為67.7,非洲為76.6。中東國家的儲采比超過100。全球天然氣探明程度低,儲采比高,開發程度低,發展潛力大。
由於天然氣供應源充足、成本具有競爭力以及較其他燃料有環保優勢,國際天然氣市場一直保持快速發展趨勢。新的發電廠將成為天然氣需求增長的主體。近年來,世界天然氣集中產地的長輸管線計劃正在醞釀並部分趨於成熟。
預計2025年天然氣在電力生產的能源消費總量中所佔份額將達到30.0%。在發展中國家,天然氣設施還沒有廣泛的建設,因此,天然氣在電力生產中所佔的比重相對較小,2025年可達17.0%。
全球將進入天然氣時代,隨著科技進步、環保的深入發展以及經濟的持續增長,21世紀必將為天然氣開拓更加廣闊的市場。
1.1.5 非常規石油資源潛力大,日益受到廣泛重視
除常規石油資源外,世界上的非常規石油資源(如重油、瀝青、油砂和油頁岩等)也很豐富。據估計,目前全球擁有的7萬億桶非常規石油資源中油砂油佔39.0%、頁岩油佔38.0%、特殊重油佔23.0%,主要分布在加拿大(佔36.0%)、美國(佔32.0%)、委內瑞拉(佔19.0%)和其他地區(佔12.0%)。
統計資料表明:重油、常規原油和天然氣地質儲量占總儲量分別為53.0%、25.0%和22.0%,重油的地質儲量略大於常規油氣儲量之和。
隨著20世紀90年代以來開采技術的發展,以及當前高油價的刺激,過去不能經濟開採的重油、超重油資源也開始具有商業價值。加拿大油砂生產的合成油和委內瑞拉由超稠油生產的奧里諾科乳化油均已成為商品。目前,已知世界油砂技術可采總量約為1035.1億立方米,約為常規石油剩餘可采儲量的68.0%,開發前景相當廣闊。其中加拿大的艾伯塔油砂,佔世界已知油砂可采資源量的81.0%。
油頁岩是一種蘊藏量十分豐富的資源。油頁岩不但可提煉出燃料油類,而且還可煉制出合成煤氣及化工原料,副產品還可用於制磚、水泥等建築材料。全世界蘊藏的頁岩油資源量約3662億噸,比傳統石油資源量至少多50.0%(國際能源機構《世界能源展望(2002年)》)。全球油頁岩產於寒武系至古近—新近系,主要分布於美國、剛果(金)、巴西、義大利、摩洛哥、約旦、澳大利亞、中國和加拿大等9個國家。目前只有美國、澳大利亞、瑞典、愛沙尼亞、約旦、法國、德國、巴西和俄羅斯等國對部分油頁岩礦床做了詳細勘探和評價工作。
目前,全球油頁岩主要用於發電和供暖。預測世界油頁岩的產量由2000年的1600萬噸增加到2020年的1.3億噸。頁岩油曾是我國液體燃料的主要來源,佔全國原油產量的60.0%。全球趨向於對油頁岩的利用已經更趨復合、多元化。20世紀60年代以來,隨著天然石油的開采,油頁岩工業逐步萎縮。我國2001年生產了8萬噸頁岩油,2007年我國油頁岩產量已達35萬噸。
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預測:隨著油價的不斷升高,常規和非常規資源量的成本差距將會縮小。最終由於價格上升和技術發展綜合因素作用將使部分非常規資源量轉化為常規資源量。全球油頁岩資源豐富,用途廣,開發利用時間也較早,但一直沒有得到快速發展,主要是受到油頁岩工業成本以及環境污染兩大因素的制約。技術進步將使油頁岩的大規模開發和利用具有可行性。
煤層氣也是一種清潔高效的能源,加強對煤層氣的開發和利用,不但可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一定程度上還有利於臭氧層的保護、減少安全隱患。世界煤層氣儲量約佔世界天然氣總儲量的30.0%以上,世界上已經發現的26個最大的天然氣田(大於2830億立方米)中,就有16個是煤層氣田,其煤層氣儲量占天然氣總儲量的77.0%,位居世界前5位的特大氣田均為煤層氣田。世界上已有29個國家開展了煤層氣研究、勘探和開發活動,從事煤層氣開發的各國公司約有20多個。美國是迄今為止煤層氣產量最高的國家,其進行了大規模的科研和試驗,取得了總體勘探開發技術的突破,開始成功進行地面開採煤層氣試驗。從1983~1995年的12年間,煤層氣年產量從1.7億立方米猛增至250.0億立方米,迅速形成產業化規模。2003年美國煤層氣產量超過450.0億立方米,2004年則達500.0億立方米左右,占天然氣產量的8%~10%,2006年則達540.0億立方米左右,成為重要的能源資源。美國快速發展煤層氣產業的經驗已引起世界各產煤國家的廣泛關注,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波蘭、印度等國都已經制定了相應的鼓勵政策,積極推動本國煤層氣產業的發展。煤層氣的利用可分為兩類,即作為能源和原料。作為能源,煤層氣可以發電;作為原料,煤層氣可制合成氨,世界合成氨的73.7%來自天然氣原料。煤層氣還可以制乙炔等。
1.1.6 天然氣水合物資源豐富,開始受到廣泛關注
隨著世界上石油、天然氣資源的日漸耗盡,各國的科學家正在致力於尋找新的接替能源。天然氣水合物被稱為21世紀具有商業開發前景的戰略資源,正受到各國科學家和各國政府的重視。自20世紀60年代開始,俄羅斯、美國、巴西、德國、英國、加拿大等許多發達國家,甚至一些發展中國家對其也極為重視,開展了大量的工作。俄羅斯先後在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千島海溝、黑海、裏海等開展了天然氣水合物調查,並發現有工業意義的礦體。位於西西伯利亞東北部的Messoyakha天然氣水合物礦田已成功生產了17年。美國地質學會主席莫爾斯於1996年把天然氣水合物的發現作為當今六大成就之一。擬每年投入資金2000萬美元,要求2010年達到計劃目標,2020年將投入商業性開發。亞洲東北亞海域是天然氣水合物又一重要富集區。80年代末在日本周緣海域進行鑽探,獲得了天然氣水合物及BSR異常分布的重要發現。初步評價,日本南海海槽的天然氣水合物甲烷資源量為7.4萬億立方米,可滿足日本100年的能源消耗。
據專家估算:在全世界的邊緣海、深海槽區及大洋盆地中,目前已發現的水深3000米以內沉積物中天然氣水合物中甲烷資源量為2.1萬萬億立方米。水合物中甲烷的碳總量相當於全世界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氣總量的2倍。可滿足人類1000年的需求,是人類未來不可多得的能源。
㈣ 什麼是油氣資源和油氣儲量
「資源」指天然的財富來源。「油氣資源」就好像銀行的大金庫一樣,但是,這個「銀行的大金庫」不是在鬧市中,而是在地下深處,那裡不是現鈔,而是黑色的金子—石油與天然氣。在油氣資源的規范標准中是這樣定義的:「資源」是已經發現及尚未發現,在目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提供商業開采及未來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供商業開採的各類、各級油氣的總稱。
油氣「資源」包括已發現與未發現兩大部分,可分為五個等級。在已發現的資源中分為三級,即探明儲量、控制儲量和預測儲量;在尚未發現的資源中分為二級,即潛在資源量和推測資源量。
探明儲量就好像你已經把銀行取款卡插入提款機,只要輸入「密碼」,錢就可以取出來了。也就是說,地下的油氣儲量已經探清楚了,評價井、開發生產井已經鑽探,生產設施已經基本完成,一開井口閘門油氣就可以由地底下流出來。探明儲量是在油氣田評價鑽探階段完成或基本完成後計算的油氣儲量,是在現代技術和經濟條件下,可供開采並能獲得經濟效益的可靠儲量。它是編制油氣田開發方案、投資決策、開發分析的依據。在我國,又將探明儲量分為已開發的儲量、未開發的儲量及基本探明儲量三類。
控制儲量你已經基本知道在銀行里有多少存款了,取款卡掌握在手,但是你還得走一段路程才能到銀行;或許有些錢還沒到位,提款員只能給你部分的錢,也就是說,地下的油氣儲量規模已經被控制了,但是評價井還沒有鑽完,生產井還未鑽,油田建設還未開始,還不具備全面開發的條件,這時所算出的儲量叫控制儲量。
預測儲量你知道在銀行里有你的錢,但是銀行里有多少存款不太清楚;用什麼方法取出來你也不全知道。因為錢並不在你手中,所以,你也就沒法動身去銀行,想馬上去提款還是不成。也就是說,在一個勘探目標預探井的鑽探中,已經發現了具有商業價值的油氣,經粗略的估算,大致知道有多少油氣,肯定有儲量是沒問題的,但是風險很大,想全面開發還得做許多的工作。
未發現的資源就好像還沒完全進入銀行賬戶的錢一樣。
潛在資源量這時,你去銀行提款是要遭拒付的。但是,你已經通過了投標,中了標,有了「項目」(勘探目標),只要去努力的工作,去奮斗,就會賺到錢,銀行里就會有你的錢,這就是所說的「潛在資源量」。潛在資源量是在有了勘探目標後,經過細致地地質風險評價估算的資源量。
各級儲量示意圖
推測資源量就像是你還沒有把「項目」通過投標拿到手,在理論上是有這筆錢,但是,這筆錢是不是你的,還很難說,你必須經過上述大量的工作,才能變為銀行的存款。在油氣盆地的地質研究中,通過生烴、排烴、運移、聚集等一系列成藏條件的研究,認為目標盆地是有油氣資源的,僅僅是從理論上推斷出了這個盆地應有的遠景資源量。
綜上所述,油氣資源的勘探和開發要一步一步來,就是說,要按照勘探開發程序來進行。
㈤ 世界油氣資源的儲量分布和消費特點
2.2.1.1 世界油氣資源的儲量分布、生產
(1)世界石油資源的儲量及分布
根據BP(2008)統計數據(若未做專門說明,本節數據均源於BP世界能源統計回顧),我們可以看出,在過去20多年間,世界石油資源可采儲量呈上升趨勢。如圖2.1所示,1980年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為6671億桶,2007年增加到12739億桶,27年間增加了6068億桶,增長了90%;其中1980~1988年增長速度較快,1989~2007年,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增長速度相對緩慢,且石油資源儲量及增長量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
圖2.1 1980~2007年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圖2.2 1980~2007年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具體到不同國家和地區,石油資源探明儲量的變化規律又有所不同。
圖2.2表明,1980~2007年,中東地區的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的分布規律和世界石油資源的變化規律是相似的。在1980~1988年,儲量增長較快,1989~2007年,儲量增長速度相對緩慢。1980年中東地區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為3624億桶,2007年增加到7553億桶,27年間增加了3929億桶,可采儲量增長了1倍多;且佔到全球探明可采儲量增長量的64%。可以說在過去20多年,中東地區的資源儲量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全球石油資源量的變化。
圖2.3表明,中南美和非洲27年間石油探明可采數量持續增加,其中中南美儲量從1980年的267億桶,增加到2007年的1112億桶,27年間增加了2倍多;非洲從1980年的534億桶,增加到2007年的1175億桶,27年間增加了641億桶。
圖2.3 1980~2007年其他地區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而歐洲地區(主要是俄羅斯),在過去20多年間,其石油探明可采儲量呈現在波動中增加的趨勢。1987年,探明儲量達到低點758億桶,一直持續到1995年;1996年後探明儲量明顯增加,2002年後達到1414億桶。
亞太地區石油資源探明儲量變化不大,其探明儲量從1980年的339億桶,經過20多年的勘探,到2007年的448億桶,27年間增加了109億桶。
而北美洲石油探明儲量呈現減少的趨勢,從1980年的925億桶,減少到2007年的683億桶,27年間探明可采儲量減少了242億桶。
以上是從世界和各地區石油探明可采儲量的絕對量變化和增長速度,來分析石油資源儲量的變化規律。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石油資源探明儲量的變化規律有所不同,石油資源儲量和分布在時間和地域分布上呈現不均衡的特點。1988年和1998年是石油資源探明儲量變化規律的分割點。因此,下面我們主要從1980年、1988年、1998年、2007年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在區間的分布及變化進行比較(圖2.4)。
圖2.4表明,世界石油資源在空間和地域上分布極其不均衡。世界石油資源儲量的一半以上都集中在中東地區。1980年底,世界石油探明總儲量為6671億桶,其中中東地區3624億桶,約佔世界總儲量的54%,是世界石油資源儲量最為豐富的地區。其次是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和北美洲,其探明儲量約佔到世界總儲量的15%和14%。亞太地區和中南美石油資源最少,約為339億桶和267億桶,僅佔世界油氣資源的5%和4%。
到了1988年,世界石油資源在區域上的分布更集中於中東地區,其石油資源儲量佔到世界總儲量的65%。中南美地區的石油資源量比例有所增加,從1980年的4%增加到1988年的7%。而北美洲、歐洲、非洲和亞太地區的資源儲量比例都有所減少,其中亞太地區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僅為世界資源量的4%。
1988~1998年10年間,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在區域上的分布是穩中有變。中東地區仍然是世界石油資源儲量最豐富的地區,佔世界比例保持在64%;亞太地區仍然是石油資源儲量最貧乏的區域,佔世界的比例維持在4%。中南美和非洲石油資源探明儲量佔世界比例有所增加,而北美洲石油探明儲量佔世界比例則有所下降。
圖2.4 1980~2007年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及分布圖
1998~2007年間,世界石油資源探明儲量在區域上的差異和不均衡態勢繼續保持。中東地區的探明儲量7553億桶,約佔世界的61%,依然是世界石油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第二豐富地區是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其探明可采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2%。亞太地區石油資源儲量依然處於最貧乏的區域,約為408億桶,僅佔世界總量的3%。
(2)世界天然氣資源的儲量及分布
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增長迅速。如圖2.5所示,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從1980年的85.52億m3,增長到2007年的177.36億m3,27年間增加了91.84億m3,增長了107%;其中1980~2000年增長速度較快,2001~2007年,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增長速度相對緩慢。
雖然整體上世界各個地區的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都呈現出增長的趨勢,但是具體到不同國家和地區,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的變化規律則又有所不同。
圖2.6表明,1980~2007年,中東地區的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的分布規律和世界天然氣資源的變化規律是相似的。在1980~2000年,儲量增長較快。2001~2007年,儲量增長速度相對緩慢。歐洲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處於持續穩定狀態。1980年中東地區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為24.69億m3,2007年增加到73.21億m3,27年間增加了48.52億m3,探明儲量增長了2倍,且佔到全球探明儲量增長量的52%。可以說在過去20多年,中東地區的資源儲量變化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全球天然氣資源量的增加。
圖2.5 1980~2007年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圖2.6 1980~2007年中東地區、歐洲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2007年底,中東地區和歐洲的資源探明儲量高達73.21億m3和59.41億m3,分別佔到世界總量的41%和33%。
圖2.7表明,中南美、非洲和亞太地區27年間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持續增加,其中中南美儲量從1980年的2.69億m3,增加到2007年的7.73億m3,27年間增加了近2倍;非洲從1980年的5.99億m3,增加到2007年的14.58億m3,27年間增加了8.59億m3;亞太地區儲量從1980年的4.47億m3,增加到2007年的14.46億m3。
而北美洲天然氣資源儲量可采儲量呈現減少的趨勢,從1980年的9.95億m3,減少到2007年的7.98億m3,27年間探明可采儲量減少了1.97億m3。
以上是從世界和各地區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的絕對量變化和增長速度來分析天然氣資源儲量的變化規律,可以看出不同地區的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的變化規律有所不同,天然氣資源儲量和分布在時間與地域分布上呈現出不均衡的特點。1990年、2000年是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變化規律的分割點。因此,我們主要從1980年、1990年、2000年、2007年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在區間的分布及變化進行比較(圖2.8)。
圖2.7 1980~2007年其他地區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
圖2.8 1980~2007年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可采儲量變化及分布圖
圖2.8表明,世界天然氣資源在空間和地域上分布極不均衡。世界天然氣資源儲量的70%都集中在中東地區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1980年底,世界天然氣探明儲量為85.52億m3,其中中東地區24.69億m3,約佔世界總儲量的30%;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天然氣探明儲量為34.72億m3,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3%,歐洲在1980年是世界上天然氣資源最為豐富的地區。其他國家和地區天然氣資源較少,其中北美洲探明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12%,非洲佔7%;而亞太地區和中南美天然氣資源最少,約為4.47億m3和2.69億m3,僅佔世界天然氣資源的5%和3%。
1990年,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增加到128.01億m3。天然氣資源在區域上的分布和1980年相比,變化不大,仍然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這兩個地區的天然氣資源儲量還是維持在世界總儲量的70%左右。其中中東地區約佔世界總儲量的30%;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天然氣探明儲量約佔世界總儲量的44%。北美洲的天然氣資源量比例有所減少,從1980年的12%減少到1990年的7%;亞太地區和中南美的資源儲量都有所增加,分別從1980年的3%,5%,增加到1990年的4%,8%。
1990~2000年的10年間,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在區域上的分布發生明顯變化。雖然天然氣資源仍然集中在中東地區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且這兩個地區的天然氣資源儲量仍然佔到世界資源總儲量的75%;但兩者比例分配產生了較大的變化,其中中東地區天然氣資源儲量從1990年的30%,增加到了2000年的37%;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天然氣資源儲量比例則從1990年的44%,減少到2000年的38%。中東地區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在世界天然氣資源量的位置兩者平分秋色。除此之外,北美洲天然氣資源儲量在世界的位置也較1990年有所降低,僅為世界天然氣資源儲量的5%。
2000~2007年間,世界天然氣資源探明儲量在區域上的分布變化進一步增加。中東地區天然氣資源儲量從世界排名第二,超過歐洲(主要是俄羅斯),以佔世界天然氣資源儲量42%的比例,一躍成為世界排名第一。具體來說,天然氣資源仍然集中在中東地區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且這兩個地區的天然氣資源儲量仍然佔到世界資源總儲量的76%;但中東地區天然氣資源儲量從2000年的37%,增加到了2007年的42%;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天然氣資源儲量比例則從2000年的38%,減少到2007年的34%。在這期間,其他地區天然氣資源儲量在世界排名位置則沒有明顯變化。
(3)世界石油生產量及區域分布
由世界石油生產量變化圖(圖2.9)可以看出,在過去40多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呈上升趨勢。1965年世界石油生產總量為15.66億t;到1980年世界石油生產總量增加了近一倍,達到30.88億t;到2007年石油生產總量為39.05億t。其中,1965~1980年石油生產增長速度較快,15年間石油生產總量增加了15.22億t;而1980~1995年石油生產增長速度很慢,15年間石油生產總量僅增加了1.93億t。
圖2.9表明,40多年來,世界石油生產重心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北美和歐洲。其中,中東地區的石油生產量長期處於一個波動上升的趨勢,而北美洲和歐洲石油的生產量處於長期穩定的態勢。亞太地區和非洲的石油生產量也呈現從無到有,明顯增長的態勢,亞太地區的石油生產總量從1965年的44.9百萬t,增加到2007年的378.7百萬t,42年間石油生產量增加了7.4倍。
綜上分析可以看出,世界石油生產量及其變化趨勢,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時期,其變化規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選取1965年、1980年、1995年、2007年幾個時間段,來分析、比較石油生產在區域間的分布及變化規律。
圖2.9 1965~2007年世界各地區石油生產量的變化
圖2.10 1965~2007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分布圖
圖2.10表明,世界石油生產在空間和地域上分布極不均衡。世界石油生產量主要分布在北美洲、中東地區和歐洲。
1965年,世界石油生產量為15.66億t,其中北美洲為4.89億t,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1%,是世界石油生產量最大的地區;其次是中東地區,其生產量為4.18億t,約佔世界生產量的27%;歐洲(主要是俄羅斯)生產量為2.82億t,佔世界生產總量的18%;北美洲、中東地區和歐洲約佔世界石油生產總量的76%。亞太地區生產量最小,約為0.45億t,僅佔世界石油生產量的3%。中南美和非洲石油生產量分別為2.25億t和1.06億t,佔世界生產總量的14%和7%。
1980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在區域上的分布有了很大的變化。中東地區、歐洲、非洲和亞太地區石油生產量佔世界的份額都有所增加,而北美洲和中南美則大大減少。其中,中東地區從1965年的石油生產第二大地區,一躍成為最大的石油生產地區,年生產石油9.34億t,佔世界總量的30%;北美洲所佔份額則由1965年的31%下降到1980年的22%。具體來說,1980年各地區佔世界石油生產的份額,分別為中東地區佔30%、歐洲(主要是俄羅斯)佔24%、北美洲佔22%、非洲佔10%、亞太地區佔8%、中南美佔6%。
1980~1995年的15年間,世界石油生產在區域上的分布是穩中有變。中東地區仍然是世界石油生產最主要的地區,佔全球的生產份額保持在30%;北美洲石油生產量份額持續下降,佔世界份額的20%。亞太和中南美地區份額有所增加,分別從8%,6%增加到11%,9%。
1995~2007年,世界石油生產在區域上的差異和變化仍在繼續。中東地區石油生產量為12億t,約佔世界的30%,仍然是世界石油生產最主要的地區之一。北美洲石油生產量份額繼續下降,僅佔世界生產總量的16%。
1965~2007年的40多年間,世界石油生產重心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北美洲、中東地區和歐洲的「三足鼎立」,到2007年的亞太地區、中南美等地區「異軍突起,多區域共同增長」。
2.2.1.2 世界油氣消費量的現狀和特點
從世界各地區石油消費量變化圖(圖2.11)可以看出,在過去40多年間,世界石油消費量呈上升趨勢。從1965年的15.3億t,增加到2007年的39.52億t。世界石油消費的重心主要集中在歐洲、北美洲和亞太地區,這和石油生產的重心區域分布主要集中在中東地區、北美洲和歐洲是有所不同的。其中,1980年前,歐洲、北美洲和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處於持續上升的趨勢,1980~1995年15年間,歐洲和北美洲石油消費量呈現減少的趨勢,而亞太地區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1995年以後,歐洲地區石油消費量呈現穩定的態勢,北美洲消費量略有增加,而亞太地區呈現持續快速增加的趨勢。
圖2.11 1965~2007年世界各地區石油消費量變化
總體來看,1965~2007年,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持續上升,從1965年的1.64億t(全球排位第3),躍升到2007年的11.85億t,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區域;北美洲石油消費量也呈現波動中增加的趨勢,一直保持全球消費第二的地位,從1965年的6.17億t,增加到2007年的11.34億t;而歐洲(主要是俄羅斯)的石油消費,經歷了增加—穩定—減少—穩定變化的過程,從1965年的排名第一,降低到2007年世界排名第3的位置。
可以看出,世界石油無論是消費總量還是變化趨勢,在不同的區域,不同的時期,其變化規律都有所不同。因此,我們選取了1965年、1980年、1995年和2007年幾個時間段,來分析、比較石油消費在區域間的分布及變化規律。
圖2.12 1965~2007年世界石油消費量變化及分布圖
從圖2.12可以看出,世界石油消費在空間和地域上分布極不均衡。世界石油消費量主要分布在歐洲、北美洲和亞太地區。
1965年,世界石油消費量為15.3億t,其中北美洲為6.17億t,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40%,是世界石油消費量最大的地區;其次是歐洲(主要是俄羅斯),其生產量為5.92億t,約佔世界石油消費量的39%;歐洲和北美洲佔到世界石油消費量的79%。非洲和中東地區消費量最小,分別為0.26億t和0.47億t,僅佔世界石油消費量的2%和3%。亞太地區和北美洲石油消費量分別為1.65億t和0.83億t,佔全球石油消費量的11%和5%。
1980年,世界石油消費在區域上的分布有了些許變化。亞太地區石油消費佔世界的份額有了很大的增加,歐洲和中南美地區石油消費份額也有所增加;而北美洲的石油消費量在世界石油消費量中的份額則大大減少。其中,亞太地區石油消費量份額從1965年的11%增加到1980年的17%;北美洲石油消費所佔份額由1965年的40%下降到1980年的31%。具體來說,1980年各地區佔世界石油消費量的份額,分別為歐洲(主要是俄羅斯)佔41%、北美洲佔31%、亞太地區佔17%、中南美佔6%、中東地區佔3%、非洲佔2%。
1980~1995年的15年間,世界石油消費在區域上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亞太地區石油消費佔世界的份額持續擴大,歐洲在世界石油消費中的地位在萎縮,北美洲石油消費佔世界的份額基本維持不變。世界石油消費分布由原來的歐洲和北美洲二者爭雄,發展到1995年的歐洲、北美洲和亞太地區三足鼎立局面;由1980年的歐洲和北美洲兩個地區佔72%,發展到1995年的歐洲佔29%、北美洲佔30%、亞太地區佔26%,3個地區佔85%。
1995~2007年,世界石油消費在區域上的發展趨勢,仍在持續。到2007年,亞太地區成為最大的石油消費地區,年消費石油量11.85億t,佔全球石油消費份額的31%;歐洲佔24%;北美洲佔29%;中東地區石油消費量有所增加,佔7%;中南美石油消費份額佔6%;非洲石油消費份額最小,僅佔3%。
1965~2007年的40多年間,世界石油消費重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從原來的歐洲和北美洲二者爭雄,發展到亞太地區、歐洲、北美洲三足鼎立局面。其中,亞太地區異軍突起,由原來的11%上升至2007年的佔全球份額的31%,成為全球最大的石油消費地區。
2.2.1.3 世界石油生產和消費的區域分布
由以上分析發現,無論是油氣探明儲量、油氣的生產,以及油氣的消費,在全球范圍內都表現出明顯的區域間的不平衡態勢。
那麼,針對同一個地區,其生產能力和消費量之間是否協調一致呢?
通過對1965年和2007年全球7大區域的生產量和消費量空間分布的比較(圖2.13),可以發現,全球油氣消費與生產在空間配置上出現區域交叉不平衡。即全球的油氣資源生產和消費分布極不均衡,油氣生產區和消費區相距甚遠,且這種差距越來越大。
1965年,北美洲石油生產量為4.89億t,約佔世界總產量的31%,石油消費量為6.17億t,約佔世界總消費量的40%,北美洲既是世界上石油生產量最大的地區,同時也是世界石油消費量最大的地區;而中東地區,石油生產量為4.18億t,約佔世界生產量的27%,而消費量最小,僅為0.47億t,佔世界石油消費量的3%;亞太地區生產量最小,約為0.45億t,僅佔世界石油生產量的3%,石油消費量分別為1.65億t,佔全球石油消費量的11%。
到2007年,中東地區石油生產量為12億t,約佔世界的30%,仍然是世界石油生產最主要的地區之一;北美洲石油生產的份額持續下降,2007年生產量僅佔世界生產總量的16%。就石油消費量來說,2007年亞太地區成為最大的石油消費地區,年石油消費量11.85億t,佔世界石油消費份額的31%,歐洲佔24%,北美洲佔29%,中東地區佔7%;中南美佔6%,非洲石油消費份額最小,僅佔3%。
石油生產和消費在區域上的差距持續擴大(表2.1,表2.2),北美洲在1965年,生產和消費的差額為-126.4百萬t,2007年差額為-491.3百萬t;中東地區在1965年,生產和消費的差額為371.8百萬t,2007年差額為1063.7百萬t;亞太地區,1965年生產和消費的差額為-119.9百萬t,2007年生產和消費的差額為-806.4百萬t。
圖2.13 1965~2007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和消費量區域分布
表2.1 1965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和消費量區域分布
表2.2 2007年世界石油生產量和消費量區域分布
續表
㈥ 油氣資源概述
油氣資源是指蘊藏在地殼中的石油與天然氣。根據對地殼中油氣賦存狀態的了解程度以及進行開發的經濟技術條件,人們把油氣資源分為油氣儲量和油氣資源量兩大級別。所謂油氣儲量是指已經探明或基本為人們所了解控制的、在現有經濟和技術條件下能夠進行開採的那部分油氣數量; 而油氣資源量則是根據現有地質資料和石油地質理論,推測地下可能存在的、總的油氣數量。
前已述及,油氣藏形成過程實質上是油氣的散失 ( 耗散) 過程,因此,油氣資源量既不是油氣生成量,也不是目前條件下具有工業價值的可采儲量,而是油氣生成量減去殘留量和油氣運移聚集過程中的散失量。同時,油氣儲量是油氣資源量的一部分。油氣資源量與油氣生成量、儲量具有的關系如表 8 -2 。
表 8 -2 油氣資源量與油氣生成量、儲量關系表
油氣資源可以按照不同的標准分為不同的類型和級別。根據我國的石油儲量規范( 2002) ,依據油氣資源發現程度,將我國油氣總原地資源首先分為地質儲量和未發現原地資源量兩大類,並進一步將其劃分為以下 5 個級別 ( 表 8 -3) 。
表 8 -3 中國油氣總原地資源分類表
( 一) 探明地質儲量
是指在油氣藏評價階段,經評價鑽探證實油氣藏 ( 田) 可提供開采並能獲得經濟效益後,估算求得的、確定性很大的地質儲量,其相對誤差不超過 ±20% 。應查明了油氣藏類型、儲集類型、驅動類型、流體性質及分布、產能等; 流體界面或油氣層底界應是鑽井、測井、測試或可靠壓力資料證實的; 應有合理的井控程度 ( 合理井距另行規定) ,或開發方案設計的一次開發井網; 各項參數均具有較高的可靠程度。它是編制油田開發方案和投資建設決策的主要依據。
( 二) 控制地質儲量
是指在圈閉預探階段預探井獲得工業油 ( 氣) 流,並經過初步鑽探認為可提供開采後,估算求得的、確定性較大的地質儲量,其相對誤差不超過 ±50% 。應初步查明了構造形態、儲層變化、油氣層分布、油氣藏類型、流體性質及產能等,具有中等的地質可靠程度,可作為油氣藏評價鑽探、編制開發規劃和開發設計的依據。
( 三) 預測地質儲量
是指在圈閉預探階段預探井獲得了油氣流或綜合解釋有油氣層存在時,對有進一步勘探價值的、可能存在的油 ( 氣) 藏 ( 田) ,估算求得的、確定性很低的地質儲量。應初步查明了構造形態、儲層情況,預探井已獲得油氣流或鑽遇了油氣層,或緊鄰在探明儲量( 或控制儲量) 區並預測有油氣層存在,經綜合分析有進一步評價勘探的價值。
( 四) 潛在原地資源量
在圈閉預探階段前期,對已發現的、有利含油氣的圈閉或油氣田的鄰近區塊 ( 層系) ,根據石油地質條件分析和類比,採用圈閉法估算的原地油氣總量。它是部署預探井的重要依據。
( 五) 推測原地資源量
主要在區域普查階段或其他勘探階段,對有含油氣遠景的盆地、坳陷、凹陷或區帶等推測的油氣儲集體,根據地質、物化探及區域探井等資料所估算的原地油氣總量。它是預探部署的主要依據。推測原地資源量一般可用總原地資源量減去地質儲量和潛在原地資源量的差值來求得。
通過盆地模擬技術或有機地球化學方法計算出的油氣聚集量,相當於推測原地資源量,也可稱為地質資源量; 如果在一個久經勘探已發現油氣藏和已進行油氣開採的盆地中,此時計算出的油氣聚集量相當於盆地的總資源量。它包括了已采出的油氣儲量。如果總資源量乘以採收率即為可采資源量或稱為可采地質資源量。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國內外在應用資源量和儲量的概念上有些混亂。國際上所說的資源量,是指在近、中期 ( 30 年內) 的科技水平和油價下可以被探明采出和具有經濟效益的油氣資源; 而探明的儲量是指能獲得經濟效益的可采儲量。總之,國際上的概念強調其可采性和經濟性。我國的資源量常是總資源量的概念,它可能包含了一部分在近、中期內難以采出、沒有經濟效益的油氣資源。因此,要與國際進行對比和接軌,據張抗等( 2002) 研究,需要乘以校正系數 0. 31 ( 油) 和 0. 33 ( 氣) 得到有效地質資源量,再乘以採收率才能得到可采資源量,這樣大體上才能與國際上的資源量概念相當。
㈦ 油氣資源的分級
主要依據地質把握程度、資源的經濟價值、資源發現與否、可采性等分類(參見表8-1)。技術可行性角度分不可采部分、最終可采部分;經濟可行性角度分經濟的、次經濟的、不經濟的;根據驗證程度分驗證的、待發現的。非經濟部分的礦藏,不管是已驗證的還是待發現的,都不算作資源。
已驗證的資源是根據地質資料做過估計的礦藏的位置、規模、數量和質量,而且相當一部分經過鑽井、測試等技術的直接測定。
經濟資源是在當前技術經濟條件下,可以采出而又值得采出的油氣。次經濟資源是當前由於經濟或(和)技術原因不能開采,而今後可能開採的油氣。 我國的油氣資源分為五級 :推測資源量、潛在資源量、預測儲量、控制儲量和探明儲量。
①推測資源量:在勘探初期,根據區域地質資料,與鄰區同類盆地進行類比,結合盆地或凹陷的初步地面地質調查、物探普查或參數井、地化資料估算出的油氣資源量。
②潛在資源量:區帶勘探階段,根據地質、物探等資料,對具有含油氣遠景的各種圈閉逐項類比統計,按照圈閉法預測所得到的資源量為潛在資源量。
③預測儲量:圈閉經過預探井鑽探獲得工業油氣流、油氣層或油氣顯示以後,根據區域地質條件的分析和類比,對有利區按照容積法估算的儲量,它是評價井鑽探方案部署的依據。
④控制儲量:圈閉預探發現工業油氣流後,在評價鑽探過程中鑽了少量的評價井後,經過油氣藏描述、評價後,所計算的儲量。它是進一步評價勘探、編制中長期開發規劃的依據。
⑤探明儲量:是指在油氣田評價勘探階段完成或基本完成以後,經過油氣藏描述、評價,計算出的儲量。它是編制油氣田開發方案、進行油氣田開發建設投資決策、進行開發生產管理的重要依據。
油氣資源和儲量是一個與地質認識、技術和經濟條件有關的變數,油氣勘探開發的全過程,是油氣資源量不斷向儲量轉化,儲量精度逐步提高,不斷接近實際的過程。
現場經常提到的地質儲量,是指資源量中已經發現的部分,即在原始地層條件下,已發現儲層有效孔隙中蘊藏的油氣總體積,換算到地面條件下的油氣總量。可采儲量是在現有的經濟技術條件下,從油氣藏中可以采出的油氣總量。
㈧ 世界油氣資源現狀如何
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里,人類對世界油氣資源量的認識經歷了一個不斷深化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世界待發現的油氣資源量和最終可采儲量不斷增加。這主要是因為油氣勘探開發技術的飛速發展,也體現了石油市場不斷擴大的需求。
(1)全球油氣探明儲量仍在不斷增加。
所謂探明儲量通常是指在現有的經濟和作業條件下,目前地質與工程技術條件所確定的油氣藏中的儲量。隨著地質理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地下油氣藏的認識更趨豐富完善,石油探測技術日益發展,地下探明石油資源仍在不斷增加。
世界油氣探明儲量在1980年之後的20多年間里穩定增長。其中,石油探明儲量從1980年的913.44億噸增至2003年的1565.77億噸,增長了71.4%;天然氣探明儲量從1980年的84.43萬億立方米增至2003年的175.78萬億立方米,增長了108%。
1980—2003年世界油氣探明儲量(據BP能源統計,2006)
(2)油氣產量和儲采比同步提高。
儲采比即儲量/產量的比率,通常是指假設將來的產量繼續保持在某年度的水平,那麼,用該年年底的儲量除以該年度的產量,所得出的就是剩餘儲量可供開採的年數。
隨著油氣探明儲量的擴大,全球油氣產量和儲采比也在同步增長。
一個奇怪的現象是,近10年來,在全球油氣產量逐年提高的同時,世界石油儲采比保持穩定,並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這正是由於科學技術的進步,使人們獲得了超越以往的油氣儲量發現,因而看上去好像世界上的油氣資源反而越開采越多了(實際上,世界油氣資源總量並不會增長)。據統計,全球石油資源還可供開采40年以上,天然氣資源可供開采65年以上。可見未來的半個世紀,全球石油和天然氣在資源供應方面是有保障的。
10年來世界石油產量與儲采比(BP能源統計,2006)
(3)世界油氣資源分布極不均衡。
從全球范圍來看,石油資源豐富,但在分布上卻極不均衡。世界上油氣資源最豐富的地區和國家都有哪些呢?根據BP公司提供的能源統計資料顯示,世界石油資源主要集中於中東和中亞—俄羅斯地區。僅中東地區就佔到全球石油儲量的62%和天然氣儲量的40%。亞太地區和北美洲所佔份額極為有限。油氣資源的分布不均,賦予了資源國巨大的石油資本,同時也推動了全球油氣貿易和儲運的迅速發展。
2004年世界石油天然氣儲量地區分布(BP能源統計,2005)左圖為石油,右圖為天然氣
世界石油貿易流向圖(百萬噸)(據BP能源統計)
(4)非常規油氣資源潛力很大,重油、煤層氣等已成為重要的油氣供應來源。
非常規資源是指在現有條件下,不能完全用現有常規方法和技術進行勘探、開發與加工的油氣資源部分,主要包括重油(油砂、瀝青)、深盆氣、煤層甲烷氣、水溶解氣以及天然氣水合物。據第14屆世界石油大會估計,全球擁有非常規資源為4000億~7000億噸,非常規天然氣資源849萬億立方米。非常規資源,特別是油砂和瀝青,主要分布在南北美洲,加拿大的油砂資源非常豐富。
2005年世界石油證實資源儲采比是40.6,如果從常規石油資源的角度來看,世界石油資源十分有限。但如果將現有油田的儲量增加、待發現的油氣資源和非常規油氣資源包括進來,那麼世界油氣資源仍很豐富。隨著新技術在石油行業地運用,降低了非常規油氣資源的開采和生產成本,延長了油田的開采壽命,所謂石油枯竭的威脅在減緩或消退。
㈨ 世界油氣資源儲量格局概況
從東西半球來看,約四分之三的原油資源集中於東半球;從南北半球看,主要集中於北半球;從緯度分布看,在北緯20°—40°(波斯灣及墨西哥灣兩大油區和北非油田均處於該區域)和50°—70°(北海油田、俄羅斯伏爾加及西伯利亞油田和阿拉斯加灣油區)兩個緯度帶內集中了51.3%的世界石油儲量。中東地區是石油探明儲量最為集中之地,歐洲和歐亞大陸的石油探明儲量相對集中,中南美洲和非洲是近年來石油探明儲量增幅最大的兩個地區,北美洲是石油探明儲量減少較快的地區,亞洲太平洋地區石油資源相對貧乏(表2-1)。隨著勘探開發技術的不斷進步,油氣資源的勘查儲量也在不斷增加。如Cathering A.Dunke 在太平洋大陸架地區進行研究時,對該地區現在未被發現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儲量進行了評估,認為該地區約有未被發現的石油107×108桶和天然氣18.9×1012f t3(1ft3≈0.0283m3),只有大約一半的油氣資源可用常規技術進行開采[40]。由於在莫三比克、坦尚尼亞的魯伍馬礦床和伊朗、亞拉克庫爾德斯坦的扎格羅斯礦床等地區獲得了非常豐碩的油氣勘探成果,則有人認為,海底儲量佔到世界油氣資源的10%,深海(1500m以上)的所佔比例將繼續增長[41]。
世界油氣供需在近30年裡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根據BP能源統計2013公布的數據,石油資源探明儲量整體呈現快速上升趨勢。
表2-1 世界石油儲量統計單位:109桶
數據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註:1980、1990的歐亞數據包括蘇聯。
據BP公司2011年和2013年公布的資料(表2-2)都顯示出中國的石油儲量世界排名都僅為第14位,中東、南美洲北部,這兩個地區的石油儲量遠遠高於其他地區。
表2-5 2012年天然氣探明儲量前10國
資料來源:BP Statistical Review of World Energy June 2013。
不過,隨著頁岩氣開發利用技術的不斷成熟,該格局很快將會被打破。表2-4與2-5比較可見,北美地區因美國頁岩氣的開發利用技術的突飛猛進的提高而儲量大增。
㈩ 油氣資源量為什麼要反復計算
因為油氣資源是世界主要的能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但是由於油氣資源是有限的,所以要反復計算,合理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