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貝類有多少種說出他們的名字
●全世界的貝類有12萬種,它是自然界生物中僅次於昆蟲類的第二大族類
●2000餘種貝生活在南中國海,為海南的海文化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僅從餐桌上去了解貝類,是遠遠不夠的
初到海南,最常吃到一種清香鮮淡的"冬瓜海螺湯"。 在島上呆得時間長了,才知道這湯是被稱為"海南第一湯"的。積食上火、疲憊勞頓,便煮一鍋這樣的湯,吃下去立馬覺著舒適很多。很多人便是從餐桌上開始認識這種海洋生物---貝類的。 不過,僅僅從餐桌上認識貝類,不免太粗淺。 貝類,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極寶貴的資源。全世界貝類約12萬種之多,河川、溪流、湖泊、海洋,到處都有貝類的蹤跡,它是自然界生物中僅次於昆蟲的第二大族類。那奇特無比的造形、賞心悅目的色彩、絕妙精美的花紋,展示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饋賜,讓人嘆為觀止。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貝類無不以它獨具的魅力折射出人類社會的演化與進程。貝的種類 全世界的貝類大體可分為陸生和水生兩種,其中水生的海洋貝類佔了總量的80%以上。 海洋貝類實質是軟體動物,其特點是體軟不分節,由頭、足、內臟囊、外套膜和殼5部分組成。根據其外殼形體特點和結構,貝又可分為5類。 腹足類:包括蝸牛、海螺和玉黍螺等,形狀呈螺旋形扭轉; 雙殼類:有蛤蜊、牡蠣和扇貝等,它們一般有兩扇貝殼組成,呈瓣狀; 頭足類:包括烏賊、鸚鵡螺和章魚等; 多板類:這類貝殼多達8塊殼板,組成一幅奇特的形狀; 掘足類:殼頂向前,膜面彎曲,呈淺帽狀。5種類別的貝,腹足類、雙殼類最多,占現有貝類總量的80-90%以上。貝的結構 典型的貝殼有3層結構,外層為有質層,稱為殼素,是一種硬蛋白;中層較厚稱稜柱層或殼層;內層為葉狀的霰石結構,極富光彩,稱珍珠層。外層和中層由外膜的背部邊緣分泌而成,內層則由外套膜全部表面所分泌。有些貝殼卻並不具備這3層結構,如江珧貝殼和烏賊等。 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佔了總成分的95%,其它成分有鎂、鐵、磷酸鈣、硫酸鈣和硅酸鹽等無機物,還有少量貝殼素等有機物。 貝的稱呼 在漢語中,貝類的稱呼有多種,通常使用最多的是貝殼、海螺、牡蠣、蛤蜊等;還有的叫石鱉、鮑魚、硨磲、章魚、墨魚、海牛、蚌、蝸牛、蛞蝓、蟲豪、蚶、蟶、烏賊、田螺等,可謂五花八門。 貝類,就形狀而言,多達10多萬種,有的狀如斗笠或帽子,有的呈陀螺狀、圓錐狀、寶塔狀,還有的則似一圓盤或球體。形狀各異的貝類,大小也相差懸殊,虹蛹螺小到身體僅0.03毫米長,硨磲最大的殼長達1.8米,重量可達500斤左右。貝類的顏色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天然色彩,其斑紋更是百姿千態,令人稱奇。海南的貝類 擁有多種多樣的遼闊海洋環境的海南島,水質優良,鹽度穩定,水溫適度,為各類軟體動物棲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形成了海南特有的種類豐富的貝類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海南海域海洋貝類近二千餘種,有些種類更是獨有。其中可供食用的有鮑魚、馬蹄螺、貽貝、泥蚶、毛蚶、江珧、扇貝、日月貝、文蛤等多種。可供葯用的有鮑魚殼、蠑螺厴(中葯稱為雲母石)、錐螺殼與肉、寶貝殼、紅螺殼及其厴與肉、荔枝螺殼、泥蚶殼、貽貝殼、牡蠣殼、文蛤殼與肉等。生長在海南海域的珍珠貝,是名貴貝類之一,生產海水珍珠的主要珍珠貝有馬氏珠母貝、珠母貝(俗稱黑蝶貝)、大珠母貝(俗稱白蝶貝)等。其中大珠母貝是最大型的種類,殼長30多厘米,殼質堅實厚重,殼表有灰黃褐色放射肋,殼內有豐厚的銀白色珍珠層,常棲息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區,是海南島特有的品種。可供製作裝飾品、工藝品貝雕觀賞用的有珍珠貝的珍珠與殼、夜光螺殼、鸚鵡螺、虎斑寶貝、法螺、冠螺、籬鳳螺、斑鳳螺、芋螺等多種。這些經過精心或簡單雕飾而成的工藝品,把一種別樣的海洋文化氣息傳達。有天然珍貴藝術品之稱的貝類,同樣成為收藏界的瑰寶,世界上許多自然博物館都有專門的貝類館,成為人們觀賞的好去處。 目前我國展館面積最大、貝類品種最多的貝殼館,當屬2001年6月建成的海口熱帶海洋世界貝藝館,其展館面積為700多平方米,原貝藏品種達800餘種,該館並珍藏了一批世界名貝。位於三亞亞龍灣的貝殼館,則是我國第一個專業貝殼展示館,該館貝藝品十分豐富,是貝殼工藝的購物天堂。
㈡ 貝殼種類有多小
全世界貝殼種類有12萬種,如虎斑貝、白玉貝、夜光貝、五爪螺、豬母螺、珍珠貝、貞潔螺、唐冠螺、七角貝、豬耳殼 馬蹄螺 大角螺 寶螺、鳳凰螺、海蝸牛、帽螺、海螄螺、唐冠螺、玉螺、船蛸、鶉螺、蛙螺、彈頭螺、榧螺、穀米螺、假榧螺、法螺、貨貝、冠螺、櫛棘骨螺、紅螺、雙殼綱軟體動物、輻射櫻蛤、紅鮑螺、雞心蛤、鱗硨磲、菊花偏口蛤、日光櫻蛤、太平洋狐蛤、天使之翼海鷗蛤、秀峰文蛤、油畫海扇蛤、純色海菊蛤、紅花寶螺、黃寶螺、拉馬克寶螺、西非櫻蛤、雪山寶螺、眼斑寶螺、白星寶螺、地圖寶螺、百眼寶螺、黑星寶螺、黃金寶螺、狐蛤、鼠寶螺、長鼻螺、大筍螺、紅狐筆螺、紅鑽螺、花點鶉螺、栗色鶉螺、驢耳鮑螺、毛法螺、翼法螺、女王鳳凰螺、泡形榧螺、金棕彈頭螺、金拳鳳凰螺、潤唇鳳凰螺、水晶鳳凰螺、小枇杷螺、膨肚枇杷螺、雄雞鳳凰螺、黑嘴鳳凰螺、金斧鳳凰螺、雲斑穀米螺、網紋長鼻螺、大赤旋螺、鷸頭骨螺、長拳螺、長香螺、刺球骨螺、長旋螺、大千手螺、大皺螺、杜氏長旋螺、洋蔥螺、花斑長旋螺、花邊骨螺、華麗骨螺、金口蛙螺、女巫骨螺、錦鯉筆螺、馬丁長鼻螺、黑齒法螺、扭法螺、橙口榧螺、棕線旋螺、左旋香螺、旋梯螺、贊氏銀杏螺、粗瘤鳳凰螺、花瓶鳳凰螺、火焰唐冠螺、台灣棗螺、錐螺、薄唐冠螺、海兔螺、紫袖鳳凰螺、寶石鍾螺、大輪螺、紫螺、交織鍾螺、馬蹄螺、貓眼蠑螺、夜光蠑螺、赤蛙螺、大白蛙螺、大豎琴螺、南非蠑螺、豎琴螺、西非楊桃螺、紫口蜘蛛螺、水字螺、紅翁戎螺、菱角螺、龍宮翁戎螺、翁戎螺、蜘蛛螺等等。
㈢ 我國在貝類種質資源保護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1)就地保護 在生物的原產地開展對生物及其棲息地的保護工作。如貴州的茂蘭自然保護區,就保護陸生貝類物種多樣性。近年來,山東、江蘇等地已經建立了貝類的原種自然保護區。
(2)遷地保護 為了保護生物多樣性,把因生存條件不復存在,物種數量極少或難以找到配偶等原因,而生存和繁衍受到嚴重威脅的物種遷出原地,移入動物園、植物園、水族館和瀕危動物繁殖中心,進行特殊的保護和管理。目前,在遷地保護方面主要是低溫冷凍保存種質細胞技術。
㈣ 現在可利用的自然資源有幾種
中國自然資源的特點概括如下。 豐富多樣、潛力巨大中國自然資源種類多,數量豐,向有「地大物博」之說。 ① 土地資源。中國陸地面積960萬平方公里,占亞洲大陸土地面積的22.1%,佔全世界陸地面積的6.4%,是世界上國土面積廣闊的國家之一。中國豐富的土地資源具有兩個顯著的地理特色:一、海拔較高、起伏較大的山地(包括丘陵、山地和高原)所佔的面積超過平地(平原和高平原),成2/3與1/3之比;二、在復雜多樣的生態環境中,形成草原多、耕地少、林地比例小、難利用土地比例大的特點。目前,草原約佔全國土地總面積的37.4%,耕地佔10.4%,林地約佔12.7%,而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冰川和永久積雪等難以利用的土地則合計約佔20.5%。盡管如此,中國土地資源進一步充分合理利用的潛力仍很大,除現有草地、耕地和林地外,估計全國還有約3300萬公頃的宜農荒地、6000多萬公頃的草山草坡和9000多萬公頃的宜林荒山、荒地和疏林地有待開發利用。 ② 能原。中國常規能源的資源品種齊全,是世界主要能源國家之一。煤炭資源豐富,1990年底煤炭保有量達9014.53億噸,居世界前列;水力資源尤為豐富,理論蘊藏量6.76億千瓦,居世界第1位;石油儲量除已探明部分以外,全國陸上和海上遠景儲量都很樂觀。 ③礦產。中國是世界礦產種類多、分布廣、儲量大、大部分礦產資源能夠自給的少數國家之一。截至1990年底,中國已探明有一定儲量的礦種達148種。其中以有色金屬居優勢,鎢、銻、錫、汞、鉬、鋅、銅、鉍、釩、鈦、稀土、鋰等均佔世界前列。如鎢的儲量為世界各國總儲量的3倍多,稀土金屬儲量佔世界總儲量的一半以上,銻的儲量佔世界儲量的44%。鉛、鐵、銀、錳、鎳等的儲量亦具世界意義。鐵和錳的儲量雖均佔世界第3位,但貧礦多,富礦少;此外,還多伴生礦。如攀枝花鐵礦中,有釩、鈦、鎳等伴生。非金屬礦中的硫鐵礦、菱鎂礦亦居世界首位,磷礦居第2位,石棉等居世界前列。 ④水資源。中國水資源初步估算為27115億立方米。中國河川多年平均徑流相當於世界徑流總量的5.8%。 ⑤ 森林資源。中國現有森林面積1.24億公頃,雖佔世界第8位,但森林覆蓋率僅為12.98%,列世界第121位;森林蓄積量91.41億立方米,居世界第5位,其中有多種材質優良、經濟價值較高的樹種。 ⑥生物資源。中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種子植物即達2.45萬種,次於馬來西亞和巴西,居世界第3位。在種類繁多的植物中,經濟植物(按單項用途一次一種計)即達2411種,不僅提供各種食料、葯材、纖維和其他多種工業原料,並可保護和改善自然環境條件。水產資源中有色類約2400多種,其中海洋魚類約佔3/5,其餘為淡水魚類。此外尚有甲殼類、貝類和海藻類等。 人均資源佔有量低從中國各項自然資源的絕對數量看均甚可觀,但人均佔有量都低於世界平均水平。如中國土地總面積居世界第3位,但人均不足1公頃,而世界人均卻達3公頃;耕地面積列世界第4位,人均約0.1公頃,世界人均約0.36公頃;草場資源居世界第3位,人均約0.35公頃,世界人均為0.76公頃;森林面積人均0.107公頃,世界人均為0.65公頃;地表徑流總量人均不足2700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值的1/4;同時,在世界上45種主要礦產資源儲量價值比較中,按礦產總值比計,中國居世界第3位,而人均卻居世界第10位。 主要資源地區分布不平衡中國自然資源地區分布很不平衡,尤以水、能源和礦產三種資源更為突出。中國水資源的分布,南方多,北方少。其中,長江流域水量最大,佔全國總水量的37.7%,次為珠江和廣東、廣西沿海各河流域佔17.2%;反觀淮河以北,黃河雖為大河,但其水量僅佔全國徑流量的2%,海河、灤河為1%。但黃河下游及海、灤河流域的豫、魯、冀3省的耕地面積卻約佔全國耕地面積的21.25%,相互對照,水土資源的失調,灼然可見。能源方面,煤炭探明儲量將近80%分布於中國北方(其中64%集中於華北地區),10%在西南地區,而江南8省只佔2%;石油探明儲量98%在北方;天然氣探明儲量有限,67%在四川;水力資源西南、西北、中南3大地區佔90%,其餘10%分布於東北、華北、華東地區。中國東南部的滇、黔、桂、湘、贛、粵6省區具有世界上第1、2位的鎢、錫、銻、鋅、汞、鉛等儲量,成為中國礦產資源分布上一大特點。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對經濟發展、人民生活以及交通運輸有著重大的影響。
求採納
㈤ 中國擁有多少海洋資源
中國是一個有著遼闊國土的大陸國家,又是一個有著寬廣海疆的海洋大國。全長18000多千米的海岸線,北起中朝交界的鴨綠江口,南到中越邊界的北侖河口,依次分布著渤海(內海)、黃海、東海和南海,它們與太平洋連成一片,統稱中國海,總面積約486萬平方千米。這些海區氣候溫和,南北跨熱帶、亞熱帶、溫帶三個溫度帶。沿海灘塗面積寬廣,島礁林立,其中500平方米以上的島嶼就有6536個,總面積約80000平方千米。中國四大海的水域遼闊,海洋生物資源非常豐富,僅魚類就有20000多種,藻類2000多種,鯨魚類33種,蟹類600多種,還有各種貝類等其它水產,漁場面積居世界之首,約有150萬平方千米,被列為海洋生物資源最富國之一。
㈥ 西沙群島貝類共有幾種
西沙是我國唯一采撈自然生長貝類的地方,廣東省水產廳西南沙水產資源調查隊初步調查了西沙自然生長的海貝,並且進行了試探生產,收集到的貝類有250多種
㈦ 西沙群島貝類共有多少種
西沙群島(又名:寶石島)
領土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
行政管轄:中國海南省西南中沙群島辦事處
地理位置: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東南方,北緯15°40′-17°10′,東經111°-113°,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和文昌市清瀾港都是330公里
西沙群島,是中國南海四大群島之一,由永樂群島和宣德群島組成,共有22個島嶼,7個沙洲,另有10多個暗礁暗灘。主要島嶼有永興島、東島、中建島等。這片大大小小的珊瑚島嶼群漂浮在三萬平方公里的海域上,美麗而純凈。
西沙群島地處熱帶中部,屬熱帶季風氣候,炎熱濕潤,但無酷暑。以永興島為例,極端高溫34.9℃,極端低溫15.3℃,年平均氣溫26.5℃。年降雨量1505毫米。西沙群島是最易受台風侵襲的地區。西沙群駐守西沙群島的中國海軍陸戰隊女兵島是我國著名漁場之一。海域寬闊,島礁星羅棋布,海產十分豐富,珍貴品種較多,每年吸引大批各地漁民來島捕撈作業。
西沙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舊唐書》記載從唐朝起,中國政府開始正式管理海南島以南海域。古代這里被稱為「千里長沙」,是南海航線的必經之路。早在隋代,中國已經派使節經南海到過今天的馬來西亞,唐代高僧義凈亦由此到達印度。古代那些滿載著陶瓷、絲綢、香料的商船在此駛過,這里又被稱為「海上絲綢之路」。
[編輯本段]地理概況
美麗的西沙群島在距海南島180多海里的東南海面上,有一片島嶼象朵朵星蓮,顆顆珍珠浮於萬頃碧波之中,那就是令人嚮往而又充滿神秘色彩的西沙群島。
西沙群島位於南海的西北部,海南島東南面310km處,主體部分處於北緯15°40′--17°10′,東經111°--113°。海底地形為南海北部大陸坡的西沙台階,是一個水深1500-2000m的高出南海中央深海平原逾的海底高原。西沙群島珊瑚礁林立,有8座環礁,1座台礁,1座暗灘,干出礁礁體面積共有1836.4平方公里,其中礁坪面積221.6平方公里,礁湖面積1614.8平方公里。環礁和台礁上發育的灰沙島共有28座,此外東島環礁還有1座名叫高尖石的早更新世火山角礫岩島嶼。
西沙群島在中國南海諸島中擁有島嶼最多,島嶼面積最大(永興島),海拔最高(石島),為唯一膠結成岩的岩石島(石島為晚更新世沙丘岩)和唯一非生物成因島嶼(高尖石),且陸地總面積最大(8平方公里多)。
大致以東經112度為界,西沙群島分為東、西兩群,西群為永樂群島,東群為宣德群島。西群的永樂群島包括北礁、永樂環礁、玉琢礁、華光礁、盤石嶼等5座環礁和中建島台礁,其中永樂環礁上發育有金銀島、筐仔沙洲、甘泉島、珊瑚島、全富島、鴨公島、銀嶼、銀嶼仔、咸舍嶼、石嶼、晉卿島、琛航島和廣金島等13個小島, 盤石嶼環礁和中建島台礁的礁坪上各有1座小島。東群的宣德群島包括宣德環礁、東島環礁、浪花礁等3座環礁和1座暗礁(篙煮灘),其中宣德環礁有西沙洲、趙述島、北島、中島、南島、北沙洲、中沙洲、南沙洲、東新沙洲、西新沙洲、永興島和石島等12個小島,東島環礁有東島和高尖石2個小島。
宣德群島中的宣德環礁和東島環礁環礁發育不完整,只有少部分礁坪。在西沙礁坪發育較完整的環礁中,永樂環礁是面積最大的一個,且島嶼眾多,礁湖內有大片淺水區域,漁業資源豐富,是西沙重要的漁業基地和漁民居住地。(參考 「西沙群島考察史」,趙煥庭)
西沙群島位於海南島東南方。以永興島為中心,距三亞市榆林港約330多公里,距文昌縣清瀾港也是約330多公里。西沙群島分布在31700平方公里的海域上,共有島礁40多個,在南海四大群島中,西沙群島露出海面的陸地最多,計有22個島嶼,7個沙洲,陸地總面積約10平方公里,這些島嶼和沙洲整理如下:
西沙群島地圖序號 島嶼名稱 漁民俗稱 陸地面積(平方公里)
1 金銀島 尾島 尾峙 0.36
2 珊瑚島 老粗島 0.30
3 甘泉島 圓島 圓峙 0.31
4 全富島 曲手 全富 0.02
5 鴨公島 鴨公峙 0.01
6 銀嶼 龍坑 0.01
7 銀嶼仔 銀嶼峙 2000(平方米)
8 咸舍峙 咸且島 3000(平方米)
9 石嶼 石嶼 2000(平方米)
10 晉卿島 四江門 0.21
11 琛航島 三腳 大三角島 0.28
12 廣金島 三腳峙 0.06
13 盤石嶼 白樹仔 0.40
14 中建島 螺島 1.20
15 永興島 貓注 貓島 吧注 2.10
16 石島 小巴島 0.08
17 南島 三峙 0.17
18 中島 二島 0.13
19 北島 長峙 長島 0.04
20 趙述島 樹島 0.22
21 東島 貓興島 1.60
22 高尖石 雙帆 0.04
23 筐仔沙洲 筐仔峙 0.01
24 東新沙洲 4000(平方米)
25 西新沙洲 2000(平方米)
26 南沙洲 0.06
27 中沙洲 0.05
28 北沙洲 0.02
29 西沙洲 0.04
西沙群島上棲息著鳥類40多種,常見的有鰹鳥、烏燕鷗、黑枕燕鷗、大鳳頭燕鷗和暗緣鄉眼等。在整個樹林的上層及其上空,海鳥成千上萬終日盤旋飛翔,千鳴萬囀,自成奇觀,素稱"鳥的天堂"。更有趣的是鰹鳥,它會在大海中給漁船導航,白天漁民根據鰹鳥集結和尋食方向,駕船揚帆前去撒網捕魚,傍晚跟隨它們飛回的路線,把漁船從茫茫大海駛往附近的海島停泊。漁民們稱鰹鳥為"導航鳥"。
西沙群島是我國主要熱帶漁場,那裡有珊瑚魚類和大洋性魚類400餘種,是捕撈金槍魚、馬鮫魚、紅魚、鰹魚、飛魚、鯊魚、石斑魚的重要漁場。海產品主要有海龜、海參、珍珠、貝類、鮑魚、漁藻等幾十種。比較名貴的有海龜之王的棱皮龜,海參之王的梅花參,世界最著名的珍珠--南珠、寶貝、麒麟等十幾種。
隨著海、陸、空交通的不斷發展,人們游覽南海諸島風光的願望不久將會得到實現。
㈧ 貝殼有多少種
●全世界的貝類有12萬種,它是自然界生物中僅次於昆蟲類的第二大族類 ●2000餘種貝生活在南中國海,為海南的海文化增添了豐富的色彩 ●僅從餐桌上去了解貝類,是遠遠不夠的 初到海南,最常吃到一種清香鮮淡的"冬瓜海螺湯"。 在島上呆得時間長了,才知道這湯是被稱為"海南第一湯"的。積食上火、疲憊勞頓,便煮一鍋這樣的湯,吃下去立馬覺著舒適很多。很多人便是從餐桌上開始認識這種海洋生物---貝類的。 不過,僅僅從餐桌上認識貝類,不免太粗淺。 貝類,是大自然賜予人類極寶貴的資源。全世界貝類約12萬種之多,河川、溪流、湖泊、海洋,到處都有貝類的蹤跡,它是自然界生物中僅次於昆蟲的第二大族類。那奇特無比的造形、賞心悅目的色彩、絕妙精美的花紋,展示著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饋賜,讓人嘆為觀止。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貝類無不以它獨具的魅力折射出人類社會的演化與進程。貝的種類 全世界的貝類大體可分為陸生和水生兩種,其中水生的海洋貝類佔了總量的80%以上。 海洋貝類實質是軟體動物,其特點是體軟不分節,由頭、足、內臟囊、外套膜和殼5部分組成。根據其外殼形體特點和結構,貝又可分為5類。 腹足類:包括蝸牛、海螺和玉黍螺等,形狀呈螺旋形扭轉; 雙殼類:有蛤蜊、牡蠣和扇貝等,它們一般有兩扇貝殼組成,呈瓣狀; 頭足類:包括烏賊、鸚鵡螺和章魚等; 多板類:這類貝殼多達8塊殼板,組成一幅奇特的形狀; 掘足類:殼頂向前,膜面彎曲,呈淺帽狀。5種類別的貝,腹足類、雙殼類最多,占現有貝類總量的80-90%以上。貝的結構 典型的貝殼有3層結構,外層為有質層,稱為殼素,是一種硬蛋白;中層較厚稱稜柱層或殼層;內層為葉狀的霰石結構,極富光彩,稱珍珠層。外層和中層由外膜的背部邊緣分泌而成,內層則由外套膜全部表面所分泌。有些貝殼卻並不具備這3層結構,如江珧貝殼和烏賊等。 貝殼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佔了總成分的95%,其它成分有鎂、鐵、磷酸鈣、硫酸鈣和硅酸鹽等無機物,還有少量貝殼素等有機物。 貝的稱呼 在漢語中,貝類的稱呼有多種,通常使用最多的是貝殼、海螺、牡蠣、蛤蜊等;還有的叫石鱉、鮑魚、硨磲、章魚、墨魚、海牛、蚌、蝸牛、蛞蝓、蟲豪、蚶、蟶、烏賊、田螺等,可謂五花八門。 貝類,就形狀而言,多達10多萬種,有的狀如斗笠或帽子,有的呈陀螺狀、圓錐狀、寶塔狀,還有的則似一圓盤或球體。形狀各異的貝類,大小也相差懸殊,虹蛹螺小到身體僅0.03毫米長,硨磲最大的殼長達1.8米,重量可達500斤左右。貝類的顏色幾乎包括了所有的天然色彩,其斑紋更是百姿千態,令人稱奇。海南的貝類 擁有多種多樣的遼闊海洋環境的海南島,水質優良,鹽度穩定,水溫適度,為各類軟體動物棲息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條件,形成了海南特有的種類豐富的貝類資源。據不完全統計,海南海域海洋貝類近二千餘種,有些種類更是獨有。其中可供食用的有鮑魚、馬蹄螺、貽貝、泥蚶、毛蚶、江珧、扇貝、日月貝、文蛤等多種。可供葯用的有鮑魚殼、蠑螺厴(中葯稱為雲母石)、錐螺殼與肉、寶貝殼、紅螺殼及其厴與肉、荔枝螺殼、泥蚶殼、貽貝殼、牡蠣殼、文蛤殼與肉等。生長在海南海域的珍珠貝,是名貴貝類之一,生產海水珍珠的主要珍珠貝有馬氏珠母貝、珠母貝(俗稱黑蝶貝)、大珠母貝(俗稱白蝶貝)等。其中大珠母貝是最大型的種類,殼長30多厘米,殼質堅實厚重,殼表有灰黃褐色放射肋,殼內有豐厚的銀白色珍珠層,常棲息在水深20米左右的海區,是海南島特有的品種。可供製作裝飾品、工藝品貝雕觀賞用的有珍珠貝的珍珠與殼、夜光螺殼、鸚鵡螺、虎斑寶貝、法螺、冠螺、籬鳳螺、斑鳳螺、芋螺等多種。
㈨ 貝類海鮮有哪些
1,牡蠣
牡蠣(ostrea gigas tnunb)及其近緣動物的全體,是海產貝殼。
在亞熱帶、熱帶沿海都適宜蚝的養殖,我國分布很廣,北起鴨綠江,南至海南島,沿海皆可產蚝。蚝乃軟體有殼,依附寄生的動物,鹹淡水交界所產尤為肥美。
牡蠣是軟體動物,有兩個貝殼,一個小而平,另一個大而隆起,殼的表面凹凸不平。肉供食用,又能提制蚝油。肉,殼,油都可入葯,也叫蚝或海蠣子。
2,貽貝
貽貝(學名:Mytilus elis)亦稱海虹,也叫青口。
煮熟後加工成干品——淡菜,是一種雙殼類軟體動物,殼黑褐色,生活在海濱岩石上。分布於中國黃海、渤海沿岸。 貽貝殼呈楔形,前端尖細,後端寬廣而圓。
一般殼長6~8厘米,殼長小於殼高的2倍。殼薄。殼頂近殼的最前端。兩殼相等,左右對稱,殼面紫黑色,具有光澤,生長紋細密而明顯,自頂部起呈環形生長。
3,文蛤
文蛤(拼音:wén-gé)又稱為蛤蜊(g嗄-lí),別名華哥,另有稱謂為麗文蛤、蚶仔(hān-zǎi)、粉蟯(fěn-náo),白仔,是屬於雙殼綱簾蛤目簾蛤科的貝類,是重要的食用貝類之一。
殼呈圓形略呈三角形,內面為瓷白色。原產地為日本,朝鮮半島、中國大陸、台灣沿岸也有分布。台灣西南沿海的沙岸有養殖文蛤。
多棲息於淺海的沙泥底,喜歡生活在有淡水注入的河水濕地與潮間帶等地區。購買文蛤宜選殼緊閉者,可將文蛤互敲,有清脆聲音的蛤蜊者較為新鮮。
4,蟶
蟶(chēng)子 razor clam為海產貝類。軟體動物。介殼兩扇,形狀狹而長,外面蛋黃色,裡面白色,生活在近岸的海水裡,也可人工養殖,肉味鮮美。有縊蟶、竹蟶等種類。
chēng ,在閩南語里讀音類似「攤」,在甌語里讀音類似「青」。蟶子常見於潮間帶的泥沙中(尤其在溫帶)。
殼窄長,剃刀狀,長可達20公分(8吋)。斧足大而活躍,能在洞穴中迅速上下移動,受驚時很快縮入洞內。
以短水管攝食海水中食物顆粒。有的種可藉水管噴水而作短距離游泳。北美太平洋沿岸的莢蟶(Siliqua patula)不棲息在固定的洞穴中,而生活在不斷受海浪沖刷的海灘的流沙中 。
5,毛蚶
毛蚶屬海產經濟貝類。分布於西太平洋日本、朝鮮、中國沿岸。在中國,北起鴨綠江,南至廣西都有分布,萊州灣、渤海灣、遼東灣、海州灣等淺水區資源尤為豐富。生素B12含量較高的食用貝類。
常見的殼高 3厘米,殼長 4厘米,寬 3厘米。殼質堅厚,長卵圓形,通常兩殼大小不等,右殼稍小。背側兩端略顯稜角,腹緣前端圓,後端稍延長。殼頂突出,向內捲曲,位置偏向前方,兩殼頂距離不很遠。殼面有放射肋35條左右,肋上有方形小節結,狀似瓦壟。生長紋在腹側極明顯。殼面白色,被有褐色絨毛狀殼皮。殼內白色,殼緣具齒。鉸合處很窄,呈直線形,齒細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