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內蒙古都有哪些自然資源
內蒙古是我國跨占經、緯度最多的省區,南自北緯37°24'起,北達北緯53°23',南北跨占緯度15°59',南北直線距離約1700多公里。東起東經126°04',西抵東經97°12',東西跨占經度28°52',東西直線距離達2400公里以上。
內蒙古毗鄰省區最多,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8個省區接壤。
內蒙古的稀土、鈮、鈹礦、硫鐵礦、冰洲石、蛭石、瑪瑙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之首。
內蒙古草場居全國「四大草場」之首。從大興安嶺至居延海,綿亘2000多公里,面積達13.2億畝,占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2/3,超過全國總草場面積的1/5。
內蒙古林木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共有2.4億畝。其中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的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林區和優良木材供應基地。
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均耕地3.6畝,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水面總面積為1300萬畝,人均水面佔有量0.64畝,居全國之首。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達賚湖,是我國最大的草原淡水湖,面積達2200多平方公里。
內蒙古風力資源佔全國風能總量的1/3,達五點四億千瓦/年,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是我國最大的煤田。
㈡ 通遼最豐富的自然資源是什麼啊煤、稀有金屬還是天然氣……
恩...是稀土,稀土資源是最豐富的,因為有科爾沁沙地
㈢ 通遼市地理位置,人口與民族分布,自然環境以及自然資源等資料
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屬中國東北地區。通遼市位於內蒙古自治區東部,是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東北地區西部最大的交通樞紐城市,被自治區政府定位為省域副中心城市。。地處北緯42°15′-45°41′、東經119°15′-123°43′之間,總面積59535平方公里,南北長約418公里,東西寬約370公里。東靠吉林省、西接赤峰市、南依遼寧省、西北和北邊分別與錫林郭勒盟、興安盟為鄰,屬中國東北地區。動物資源通遼市野生動物繁多,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丹頂鶴、白鸛、鴇、梅花鹿、紫貂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灰鶴、蓑羽鶴、鴛鴦、天鵝、猞猁、馬鹿、黃羊等近30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大清溝還有環頸雉、斑翹山鶉、野兔、狐狸、斑鳩。一般經濟動物,遍布通遼各地。鳥類有18目,49科,212種。野生植物麻黃、甘草、山杏、沙棘等資源品種獨特,質地優良。[6] 植物資源通遼市地處森林和草原的過渡地帶,原始景觀為榆樹疏林草原,以草原植被為主,森林植被居其次。植被類型主要由乾旱草原類型及旱生草本植物構成。天然的喬灌木樹種有榆、蒙古櫟、黑樺、葉底珠、胡枝子、錦雞兒、山杏、沙柳等;天然草地植物有112科、446屬、1169種。在1169種植物中,有飼用價值的578種,主要飼用植物185種,包括羊草、針茅、隱子草、野穀草、鹼草、花苜蓿和差巴嘎篙等;山地和沙地適宜楊、柳、榆、樟子松、山杏、錦雞兒和黃柳等喬灌木生長。[6] 礦產資源通遼市礦產資源豐富,初步探明的礦藏41種,礦床和礦點190多處。通遼煤炭保有量121億噸;石油遠景儲量為8億噸左右;鐵、鋅、鎢、銅等金屬礦藏10多處,礦點30多個,為世人矚目的"801"礦富含鈮、鉭、鈹、鋯等稀有金屬和重稀土,總儲量680萬噸;天然硅砂的儲量居全國之首,被稱為"冶煉之寶"的石墨儲量也很可觀,功能神奇的中華麥飯石蜚聲海內外。[6] 土地資源通遼市耕地面積91.4萬公傾[6] ,沙地面積4086萬畝,分別占總土地面積和科爾沁沙地面積的45.4%和52.7%,是科爾沁沙地的主體地區。在沙地面積中,流動沙地面積295萬畝,固定、半固定沙地面積3211萬畝,潛在沙漠化土地面積580萬畝。通遼草原總面積5129萬畝,可利用面積4682萬畝。其中退化、沙化、鹽漬化草原面積4217萬畝,占草原總面積的82%,占草原可利用面積的90%。通遼森林總面積2051萬畝,活立木總蓄積2602萬立方米,森林覆被率23.7%。2010年,通遼總人口310萬,其中蒙古族138萬,佔中國蒙古族人口的1/4,是中國、內蒙古自治區蒙古族人口最集中的地區。[7] [6]
㈣ 內蒙古擁有哪些豐富的自然資源
內蒙古是我國跨占經、緯度最多的省區,南自北緯37°4'起,北達北緯53°3',南北跨占緯度15°9',南北直線距離約1700多公里。東起東經126°4',西抵東經97°2',東西跨占經度28°2',東西直線距離達2400公里以上。
內蒙古毗鄰省區最多,與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8個省區接壤。
內蒙古的稀土、鈮、鈹礦、硫鐵礦、冰洲石、蛭石、瑪瑙等7種礦產儲量居全國之首。
內蒙古草場居全國「四大草場」之首。從大興安嶺至居延海,綿亘2000多公里,面積達13.2億畝,占自治區總土地面積的2/3,超過全國總草場面積的1/5。
內蒙古林木面積居全國第一位,共有2.4億畝。其中以興安落葉松為主的大興安嶺原始林區是我國北方最大的天然林區和優良木材供應基地。
內蒙古地域遼闊,人均耕地3.6畝,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水面總面積為1300萬畝,人均水面佔有量0.64畝,居全國之首。
位於內蒙古呼倫貝爾草原的達賚湖,是我國最大的草原淡水湖,面積達2200多平方公里。
內蒙古風力資源佔全國風能總量的1/3,達五點四億千瓦/年,居全國第一位。
內蒙古鄂爾多斯煤田,已探明儲量約佔全國總儲量的1/10,是我國最大的煤田。
㈤ 自然資源有哪些
礦物當然算了,算礦產資源一類~看看下面的材料吧~
半詳細:
①可再生自然資源。這類資源可反復利用,如氣候資源(太陽輻射、風)、水資源、地熱資源(地熱與溫泉)、水力、海潮。
②可更新自然資源。這類資源可生長繁殖,其更新速度受自身繁殖能力和自然環境條件的制約,如生物資源,為能生長繁殖的有生命的有機體,其更新速度取決於自身繁殖能力和外界環境條件,應有計劃、有限制地加以開發利用。
③不可再生資源。包括地質資源和半地質資源。前者如礦產資源中的金屬礦、非金屬礦、核燃料、化石燃料等,其成礦周期往往以數百萬年計;後者如土壤資源,其形成周期雖較礦產資源短,但與消費速度相比,也是十分緩慢的。對這類自然資源,應盡可能綜合利用,注意節約,避免浪費和破壞。這類資源形式周期漫長。
<<辭海>>對自然資源的定義為: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類加工製造的原材料)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水利資源、生物資源、氣候資源等,使生產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
更詳細:
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凡是自然物質見過人類的發現,被輸入生產過程,或直接進入消耗過程,變成有用途的,或能給人以舒適感,從而產生有價值的東西。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分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自然資源具有兩重性,既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又是環境要素。
已經被利用的自然物質和能量稱為「資源」,將來可能被利用的物質和能量稱為「潛在資源」。
按照自然資源的分布量和被人類利用時間的長短,自然資源可分為有限資源和無限資源兩大類,其中有限資源又可分為可更新資源和不可更新資源。
自然資源泛指存在於自然界、能為人類利用的自然條件(自然環境要素)。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和條件。通常包括礦物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與生物資源等。它同人類社會有著密切聯系;既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基礎,又是社會生產的原、燃料來源和生產布局的必要條件與場所。自然資源僅為相對概念,隨社會生產力水平的提高與科學技術進步,部分自然條件可轉換為自然資源。如隨海水淡化技術的進步,在乾旱地區,部分海水和鹹湖水有可能成為淡水的來源。
㈥ 自然資源都有哪些
(1)自然資源分布的不平衡性和規律性
以淡水資源為例,一些地方十分豐富(如江南水鄉),可以發展淡水養殖(但在一些時段會發生水災),在某些地方就比較缺少(如西北乾旱地帶)。在新疆庫爾勒市,一年的降雨低於200毫米,蒸發量卻達2500~3000毫米;而在江漢平原的四湖流域地帶,地下水位很高,水災是當地需要注意的一個重要問題。在長江三峽大壩建成以前,每到汛期,人們為了不受水災危害,往往要耗去很多人力、財力和物力。
(2)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和無限性
自然資源的有限性說明現實的自然資源是很有限的,但是開發利用及其轉化是無限的,這與科技水平關系很大。比如能源,如果只用石油或者煤炭作為能源,其儲藏量比較有限,消耗一噸就減少一噸,再生的時間很長。如果用水能、風能、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生物能等作能源,不僅來源廣闊,也比較經濟。如太陽能,人們可以用作熱源、發電或作動力等多種用途,也可以借用科技支撐將有限的資源開發出無窮的效益。
(3)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
自然資源的多功能性表現在自然資源可以有多種用途。如玉米的秸稈,既可以作為養殖業的飼料喂養牲口,用做肥田的肥料,還可以用作沼氣的生產原料,也可以用作工業原料。
(4)自然資源的系統性
這里主要指的是各種自然資源彼此相互聯系、相互制約,形成一個整體系統,改變其中一種自然資源或生態系統某種成分,都會形成連鎖反應,從而影響整個自然資源系統的變化。如地表植被破壞→地表徑流增加→水土流失→土地資源損毀→地面蒸發增強→土壤水分減少→地表乾旱→地面空氣乾燥→氣候資源改變。
㈦ 內蒙古通遼市有哪些景點啊
通遼旅遊四條主要路線:
一是大青溝—珠日河—扎、霍草原;
二是孝庄故里生態旅遊區—大樂林寺—莫力廟—古榆園—清王府;
三是努古斯台—阿古拉—博王府—大青溝—興源寺、福緣寺—塔敏查干;
四是阿古拉—珠日河、鮮光民俗村—莫力廟—羊場農家樂、牧家樂
㈧ 內蒙通遼市地區都有哪些縣城
截至2018年6月,通遼市轄1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1個縣、5個旗,即科爾沁區、霍林郭勒市、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扎魯特旗。具體介紹開魯縣:
開魯縣位於內蒙古通遼市西部,介於東經120º25´—121º52´、北緯43º9´ —44º10´ 之間,東與科爾沁區毗鄰,西與翁牛特旗、阿魯科爾沁旗接壤,南與奈曼旗、科左後旗相連,北與扎魯特旗、科左中旗交界。
開魯盆地石油儲量豐富,盆地凹陷面積為33200平方公里,其中陸家堡凹陷預測總儲量達2.1億噸左右。遼河油田已投入開發,最高可達百萬噸。已發現鈾礦資源。全縣鹼地面積約8000畝,全縣各鄉鎮都有零星分布,以清河牧場、良種場、坤都嶺鄉、麥新鎮、東來鎮分布較多。
(8)通遼市有哪些自然資源擴展閱讀
通遼市的歷史沿革:
通遼市的前身哲里木盟建置始於清初,其地域北由索岳爾濟山以南的洮爾河、嫩江流域起,南至烏哈那德山的東西遼河流域和養息牧河,西起烏哈那山,東至松花江、伊敦河。
1946年1月,通遼、開魯歸遼西省管轄。4月,撤銷興安南地區,成立哲里木省。6月,哲里木省改稱哲里木盟,由遼吉省代管。1947年5月,扎魯特旗劃入哲里木盟。1947年6月,遼吉省改為遼北省,哲里木盟隸屬於遼北省。
1948年9月,奈曼旗和庫倫旗劃歸哲里木盟。此時,哲里木盟管轄通遼縣、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科爾沁左翼前旗、扎魯特旗、奈曼旗、庫倫旗。1949年3月,科爾沁左翼前旗建制撤銷,所轄地區劃入科爾沁左翼後旗、庫倫旗、彰武縣。
1949年4月,哲里木盟劃歸內蒙古自治區。1951年7月,析通遼縣城關區設通遼市,為盟政府所在地。1953年3月,哲里木盟建制撤銷,所屬各旗縣市歸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管轄。1954年4月,內蒙古東部區行政公署撤銷,哲里木盟建制恢復,管轄范圍與撤銷前相同。
1958年10月,通遼縣建制撤銷,並入通遼市。1964年12月,通遼縣建制恢復,與原通遼市分開。1965年10月,科爾沁右翼中旗由呼倫貝爾盟劃歸哲里木盟。1969年7月,哲里木盟劃歸吉林省。1979年7月,哲里木盟復歸內蒙古自治區。
1980年7月,科爾沁右翼中旗劃歸興安盟。1985年11月,霍林郭勒市成立。1986年7月,通遼縣建制撤銷,並入通遼市。1998年,哲里木盟轄通遼市、霍林郭勒市、開魯縣、科爾沁左翼中旗、科爾沁左翼後旗、奈曼旗、庫倫旗、扎魯特旗。
1999年1月1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國函〔1999〕5號文件做出《關於同意內蒙古自治區撤銷哲里木盟設立地級通遼市的批復》,撤銷哲里木盟和縣級通遼市,設立地級通遼市。市政府所在地科爾沁區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㈨ 自然資源有哪些
火星表面的土壤中含有大量氧化鐵,由於長期受紫外線的照射,鐵就生成了一層紅色和黃色的氧化物。誇張一點說,火星就像一個生滿了銹的世界。由於火星距離太陽比較遠,所接收到的太陽輻射能只有地球的43%,因而地面平均溫度大約比地球低30多攝氏度,晝夜溫差可達上百攝氏度。在火星赤道附近,最高溫度可達20℃左右。火星上也存在大氣。其主要成份是二氧化碳,約佔95%,還有極少量的一氧化碳和水汽。
火星還發現了有水的痕跡。
㈩ 內蒙古的自然資源
內蒙古截至2010年共有耕地549萬公頃,人均佔有耕地0.24公頃,是中國人均耕地的3倍,實際可利用的耕地面積超過800萬公頃,人均耕地面積居中國首位。
內蒙古農業區和半農半牧區主要分布在大興安嶺和陰山山脈以東和以南。河套、土默川、西遼河、嫩江西岸平原和廣大的丘陵地區,有適於農作物生長的黑土、黑鈣土、栗鈣土等多樣性土壤地帶和可利用的地上地下資源,從而形成自治區乃至中國北方的重要糧倉。 內蒙古天然草場遼闊而寬廣,總面積位居中國五大草原之首,是中國重要的畜牧業生產基地。草原總面積達8666.7萬公頃,其中可利用草場面積達6800萬公頃,佔中國草場總面積的1/4。
內蒙古截至2010年共有呼倫貝爾、錫林郭勒、科爾沁、烏蘭察布、鄂爾多斯和烏拉蓋6個著名大草原,生長有1000多種飼用植物,飼用價值高、適口性強的有100多種,尤其是羊草、羊茅、冰草、披鹼草、野燕麥等禾本和豆科牧草非常適於飼養牲畜。
從類型上看,內蒙古東北部的草甸草原土質肥沃,降水充裕,牧草種類繁多,具有優質高產的特點,適宜於飼養大畜,特別是養牛;中部和南部的乾旱草原降水較為充足,牧草種類、密度和產量雖不如草甸草原,但牧草富有營養,適於飼養馬、牛、羊等各種牲畜,特別宜於養羊;陰山北部和鄂爾多斯高原西部的荒漠草原,氣候乾燥,牧草種類貧乏,產草量低,但牧草的脂肪和蛋白質含量高,是小畜的優良放牧場地;西部的荒漠草場很適合發展駱駝。著名的三河馬、三河牛、草原紅牛、烏珠穆沁肥尾羊、敖漢細毛羊、鄂爾多斯細毛羊、阿爾巴斯絨山羊等優良畜種在區內外聞名遐邇。 內蒙古自治區是國家重要的森林基地之一。全區森林總面積約2080萬公頃,佔中國森林總面積的11%,居中國第1位。森林覆蓋率達17.57%,高於中國13.4%的水平。森林總蓄積量12.9億立方米,居中國第四位。樹木種類繁多,全區喬灌樹種達350多種,既有壽命長、材質堅硬的優良用材林樹種,又有耐旱耐風沙運作防護林的樹種,還有經濟樹種和列入國家保護的珍貴樹種。
內蒙古森林資源大部分集中在大興安嶺北部山地,原始森林就佔全區林地面積的50%,林木蓄積量佔全區林地活立木蓄積量的75%以上,被譽為祖國的綠色寶庫。這里盛產的興安落葉松、白樺、黑樺、色木等,均為著名的優質木材。在罕山、陰山、賀蘭山等山地也生長著成片的天然次生林。罕山地區的雲杉、油松、柞木、山楊林,大青山、烏拉山、蠻漢山的山楊、白樺林,賀蘭山的雲杉、松樹林以及大青溝闊葉林等,都是具有較高經濟和科學研究價值的珍貴樹種。
人工林是內蒙古森林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不僅在條件較好的平原區開展造林,而且深入河區、水土流失區及牧區進行造林。防護林、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等林種都得到較快發展。據1988年森林資源清查統計,全區人工林保存面積達237萬公頃,比解放前人工林面積增長52倍。特別是1978年開始進行的被譽為「綠色萬里長城」和「世界生態工程之最」的「三北防護林」工程建設,使自治區平原農區50%左右的農田實現林網化,牧區有35%的草庫倫得到林木保護。2008年末全區森林面積2050.6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17.57%。 內蒙古農作務多達25類10266個品種,主要品種有小麥、玉米、水稻、穀子、莜麥、高粱、大豆、馬鈴薯、甜菜、胡麻、向日葵、蓖麻、蜜瓜、黑白瓜籽等許多獨具內蒙古特色的品種,其中莜麥、蕎麥、華萊士瓜頗具盛名。還有發展蘋果、梨、杏、山楂、海棠、海紅果等耐寒耐旱水果的良好條件。
內蒙古搜集到的種子植物和蕨類植物2351種,其中野生植物2167種,引種栽培的有184種。這些植物分屬於33科,720屬,被列為第一批國家保護的珍稀野生植物有24種。野生植物以山區植物最為豐富。有豐富的森林和草原植物,還有草甸、沼澤與水生植物。草原共有維管束植物1668種,隸屬於121科、504屬,有飼用價值的900餘種,優良牧草200餘種。
內蒙古的野生植物按經濟用途可分為十幾類。纖維植物有樟子松、落葉松、甜楊、蕁麻、大葉草、蘆葦、蒲、沙柳、紅柳等70多種,是造紙、編織、制繩、人造纖維的重要原料。中草葯有人參、天麻、麻黃、肉蓯蓉、柴胡、甘草、黃芪、枸杞、黃苓、赤芍、杏仁等500多種。榛子、山杏、唐松草、金蓮花、松籽、文冠果等幾十種植物的種子是榨油的好原料。越桔、篤斯、懸鉤子、山丁子、紅豆、山櫻桃等果實是釀造的重要原料。沙棘、野山楂、山荊子、秋子梨、薔薇果、草莓等野果含維生素較豐富。幾十種食用植物中尤以猴頭、口蘑、發菜最負盛名。百合類、石蒜類等50多種植物在印染和澱粉工業中有重要用途。檸條、沙蒿、酸刺、馬藺、鹼地膚等在固沙、治鹼和環境保護中有獨特用途。 內蒙古自治區是中國發現新礦物最多的省區。自1958年以來,中國獲得國際上承認的新礦物有50餘種,其中10種發現於內蒙古,包括鋇鐵鈦石、包頭礦、黃河礦、索倫石、汞鉛礦、興安石、大青山礦、錫林郭勒礦、二連石、白雲鄂博礦。包頭白雲鄂博礦山是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礦山。到1997年已探明的稀土氧化物儲量佔世界稀土總量的76%。該礦山含礦物172種,是世界上含礦物種類最多的礦山。至2006年,已發現各類礦種135種,探明儲量的有83種,儲量居中國第一的礦種有5種,居中國前三位礦種約有28種,居中國前十位的礦種有67種。稀土儲量居世界之首,煤炭儲量7016億噸,居中國第一位,天然氣地質儲量7903億立方米。鄂爾多斯盆地蘇里格天然氣田是截至2010年中國發現的為數不多的陸上特大型氣田之一。可利用風能總功率1.01億千瓦,居中國首位。
內蒙古是世界最大的「露天煤礦」之鄉。中國五大露天煤礦內蒙古有四個,分別為伊敏、霍林河、元寶山和准格爾露天煤礦。霍林河煤礦是中國建成最早的現代化露天煤礦。准格爾煤田是中國最大的露天開採煤田(截至2011年)。東勝煤田與陝西神府煤田合稱東勝—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中最大的一個。錫林浩特市北郊的勝利煤田,是中國最大的、煤層最厚的褐煤田。煤層一般厚度200米以上,最厚處400米。含有11個煤層,13個煤組。煤田長45公里,寬15公里,面積675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159.32億噸,保有儲量159.31億噸。阿拉善盟二道嶺煤礦的太西煤,屬低灰、低硫、低磷的優質無煙煤,平均灰分3.96%,揮發分6.83%,含硫0.2%~0.32%。發熱量7645~7711大卡/千克,中國最高。
其他礦產:錫林郭勒盟蘇尼特右旗查干里門諾爾鹼礦,是亞洲天然鹼儲量最大的鹼礦。查干諾爾天然鹼化工總廠是中國最大的天然鹼開采及深加工聯合企業。錫林郭勒盟錫礦儲量居中國第一,保有儲量4.67萬噸以上,主要分布在東烏珠穆沁旗、太僕寺旗、鑲黃旗的五個礦區。錫林郭勒盟鍺儲量中國第一,儲量1600萬噸,佔中國已探明總儲量的30%。內蒙古螢石儲量居亞洲第一,世界第四。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查干敖包螢石礦屬於特大型螢石礦床,原礦氟化鈣平均品位達到熔劑富礦的工業要求。石墨的遠景儲量約為3億~5億噸,居中國首位。在西起阿拉善右旗,東至烏蘭察布市興和縣長1000公里的地帶,成礦面積達3000平方公里。其中興和縣石墨礦的產品,鱗片大,柔韌性好,是中國三大石墨生產基地之一。通遼市是中國最大的鑄造砂和玻璃生產用砂基地,天然硅砂儲量約為550億噸。呼倫貝爾市莫力達瓦達斡爾族自治旗的寶山瑪瑙礦儲量2775噸,居中國第一。鄂爾多斯市達拉特旗埋藏著世界罕見的超大型芒硝礦。 全區地表水資源為406.60億立方米,除黃河過境水外,境內自產水源為371億立方米,佔中國總水量的1.67%。地下水資源為139.35億立方米,佔中國地下水資源的2.9%。扣除重復水量,全區水資源總量為545.95億立方米。年人均佔有水量2370立方米,耕地每公頃平均佔有水量1萬立方米,平均產水模數為4.4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
地表水:內蒙古自治區平均地表年徑流量約291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78%;多年平均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占河川徑流總量的22%。由於河川徑流受大氣降水及下墊面因素的影響,年徑流量地區分布不均,水資源也不平衡,局部地區水量富而有餘,而大部分地區乾旱缺水。同時,河川徑流年內分布不均,年際間變化比較大。年降水集中在6~8月,汛期徑流量佔全區徑流量的60~80%。歷年間徑流量大小不勻,相差很大。年徑流量最大與最小的比值,東部林區各河流為4~12;中部各河流為6~22;西部地區各河流高達26以上。此外,從區外流入自治區境內的河川徑流量有330.6億立方米,其中黃河入境的平均年徑流量315億立方米,額濟納河8.4億立方米。
地下水:內蒙古自治區地下水平均資源量為254億立方米。山丘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13億立方米,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44%。其中河川徑流量為80億立方米,佔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71%。平原區地下水平;均年資源量為172億立方米,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的重復計算後,佔全區地下水資源量的56%。自治區地下水資源的分布受大氣降水、下墊面條件和人類活動的影響,具有平原多、山丘區少和內陸河流域更少的特點。自治區平原區扣除與山丘區地下水資源量間的重復計算後的地下水資源模數,一般在5.9~6.5萬立方米/平方公里,為山丘區地下水平均水資源模數的2.2~2.7倍。內陸河流域地下水資源模數為1.1萬立方米/平方公里,因而地下水資源十分貧乏,只是在內陸閉合盆地的平原或溝谷窪地,地下水才比較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