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資源是什麼意思
「資源」是指一國或一定地區內擁有的物力、財力、人力等各種物質要素的總稱。
分為自然資源和社會資源兩大類。前者如陽光、空氣、水、土地、森林、草原、動物、礦藏等;後者包括人力資源、信息資源以及經過勞動創造的各種物質財富等。
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1)資源簡介什麼意思擴展閱讀
人類早期的資源以自然資源和生活資源為主,如土地、森林、獵物等。隨著生產的發展和社會生活的復雜化,人類自身創造的資源越來越重要,其的構成也越來越復雜、多樣。
符號化知識、經驗型技能、創新型能力、通訊手段、社會組織系統等等,都成為了生產的要素即生產的資源。不僅有經濟生產方面的資源,而且有社會生活方面的資源,如政治資源、文化資源等。
因此,人類積累的一切創造發明成果,都成了人類政治、經濟、文化、科技活動進一步發展的資源。
總之,資源是指「資財的來源」,即包括自然資源如土地、森林、礦藏、水域等,也包括各類社會資源。其中,文化就是一種社會資源,它也同時體現為有形的物質載體和無形的精神資產。
㈡ 企業的資源的簡介
企業的資源可以分為外部資源和內部資源。企業的內部資源可分為:人力資源、財物力資源、信息資源、技術資源、管理資源、可控市場資源、內部環境資源;而企業的外部資源可分為:行業資源、產業資源、市場資源、外部環境資源。
㈢ 自然資源概況
俄羅斯自然資源總量居世界首位,各種資源儲量幾乎都位於世界前列,特別是在其他國家非常短缺的礦產、森林、土地、水等資源方面,俄羅斯的優勢非常明顯。
首先,俄羅斯礦產資源豐富,自給程度高。煤、天然氣、石油、泥炭、鐵礦、磷灰石、鉀鹽、有色和稀有金屬等礦產的儲量位居世界前列。據俄羅斯科學院經濟研究所測算,從探明儲量來看,俄羅斯各類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都相當高:石油為35年,天然氣為81年,煤為60~180年,鐵礦石為42年,銅、鎳、鉬為40年,鎢為37年,鋅為18年,鉛為15年,黃金為37年,磷酸鹽為52年,鉀鹽為112年。
其次,俄羅斯森林覆蓋率約為50%,擁有世界1/5的木材儲量。俄羅斯森林資源超過整個北美的森林資源。俄羅斯已成為世界木材第三大出口國,位於美國和加拿大之後。
第三,俄羅斯農業用地為2.1億公頃,其中耕地1.25億公頃,人均耕地為0.85公頃。而全世界耕地面積不過14.57億公頃,人均只有0.32公頃。值得注意的是,俄羅斯的土壤非常肥沃,正如俄羅斯土壤學奠基人多庫恰耶夫指出的那樣,黑土地帶是俄羅斯的主要財富,俄羅斯的黑土地曾丟失了20%~50%的腐殖質,但仍是世界上最肥沃的土壤。
第四,俄羅斯擁有豐富的水資源,僅貝加爾湖容納的淡水就佔全球地表淡水總量的1/5。俄羅斯擁有500多條通航的河流,總長度為30萬公里,實際通航里程為8萬公里。俄羅斯全部水力資源如果被利用的話,每年可發電2萬億千瓦時。俄羅斯的地下水資源也很豐富,預測資源為10.98億立方米/晝夜,經國家審批的地下水可開發儲量(截至2002年1月1日)為893.788億立方米。
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曾在一篇名為《俄羅斯值多少錢》的文章中指出,俄羅斯所有自然資源的總價值約為300萬億美元,其中,俄羅斯已經探明的資源儲量價值約為30萬億美元,居世界首位。俄羅斯著名學者奧·切爾科維奇在題為《世界經濟背景下的俄羅斯》的論文中援引權威數據稱,與俄羅斯相比,其他國家已經探明的自然資源儲量價值要少得多,美國為10萬億美元,中國為5萬億美元,西歐為2.5萬億美元。
㈣ 信息資源的簡介
控制論的創始人維納認為: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質也不是能量。也就是說,信息與物質、能量是有區別的。同時,信息與物質、能量之間也存在著密切的關系。物質、能量、信息是構成現實世界的三大要素。
只要事物之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作用的存在,就有信息發生。人類社會的一切活動都離不開信息,信息早就存在於客觀世界,只不過人們首先認識了物質,然後認識了能量,最後才認識了信息。
信息具有使用價值,能夠滿足人們的特殊需要,可以用來為社會服務。但是,認識到信息是一種獨立的資源還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事情。
美國哈佛大學的研究小組給出了著名的資源三角形。他們指出:沒有物質,什麼都不存在;沒有能量,什麼都不會發生;沒有信息,任何事物都沒有意義。
作為資源,物質為人們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材料;能量提供各種各樣的動力;信息提供各種各樣的知識。
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並非所有的信息都是資源。只有滿足一定條件的信息才能構成資源。對於信息資源,有狹義和廣義之分:
狹義的信息資源,指的是信息本身或信息內容,即經過加工處理,對決策有用的數據。開發利用信息資源的目的就是為了充分發揮信息的效用,實現信息的價值。
廣義的信息資源,指的是信息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要素」包括信息、信息技術以及相應的設備、資金和人等。
狹義的觀點突出了信息是信息資源的核心要素,但忽略了「系統」。事實上,如果只有核心要素,而沒有「支持」部分(技術、設備等),就不能進行有機的配置,不能發揮信息作為資源的最大效用。
歸納起來,可以認為,信息資源由信息生產者、信息、信息技術三大要素組成。
(1)信息生產者是為了某種目的的生產信息的勞動者,包括原始信息生產者、信息加工者或信息再生產者。
(2)信息既是信息生產的原料,也是產品。它是信息生產者的勞動成果,對社會各種活動直接產生效用,是信息資源的目標要素。
(3)信息技術是能夠延長或擴展人的信息能力的各種技術的總稱,是對聲音、圖像、文字等數據和各種感測信號的信息進行收集、加工、存儲、傳遞和利用的技術。信息技術作為生產工具,對信息收集、加工、存儲和傳遞提供支持與保障。 信息資源與自然資源、物質資源相比,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能夠重復使用,其價值在使用中得到體現;
(2)信息資源的利用具有很強的目標導向,不同的信息在不同的用戶中體現不同的價值;
(3)具有整合性.人們對其檢索和利用,不受時間、空間、語言、地域和行業的制約;
(4)它是社會財富,任何人無權全部或永久買下信息的使用權;它是商品,可以被銷售、貿易和交換;
(5)具有流動性。
信息資源作為經濟資源的一般特徵:
(1)作為生產要素的人類需求性。
(2)稀缺性:稀缺性是經濟資源最基本的經濟學特徵。
(3)使用方向的可選擇性:關於信息資源的有效配置問題,這是由於信息資源具有很強的滲透性。
與物質資源、能源資源相比,獨有特徵:
(1)共享性。
(2)時效性:只有時機適宜,才能發揮效益。
(3)動態性:信息資源是一種動態資源,呈現不斷豐富、不斷增長的趨勢。
(4)不可分性:信息的不可分性表現在它在生產過程中的不可分。
(5)不同一性:作為資源的信息必是完全不同一的。
(6)支配性(即駕馭性):支配性是指信息資源具有開發和支配其他資源的能力。
㈤ 資源整合是什麼意思。
資源整合是系統論的思維方式。就是要通過組織和協調,把企業內部彼此相關但卻彼此分離的職能,把企業外部既參與共同的使命又擁有獨立經濟利益的合作夥伴整合成一個為客戶服務的系統,取得1+1大於2的效果。
資源整合,是企業戰略調整的手段,也是企業經營管理的日常工作。整合就是要優化資源配置,就是要有進有退、有取有舍,就是要獲得整體的最優。 簡介資源整合是指企業對不同來源、不同層次、不同結構、不同內容的資源進行識別與選擇、汲取與配置、激活和有機融合,使其具有較強的柔性、條理性、系統性和價值性,並創造出新的資源的一個復雜的動態過程。在介紹資源整合內涵的基礎上, 提出了企業資源整合過程模型,分析了企業資源整合能力,旨在為企業提供如何提升資源整合能力,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優勢提供建設性建議。
很高興為你解答,請順手點擊採納滿意答案哈~~~~~
㈥ 生態資源的簡介
生態環境資源可以分解為2個方面:一是什麼是「生態環境」;二是什麼是「資源」。
生態環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組成的各種生態系統所構成的整體,主要或完全由自然因素形成,並間接地、潛在地、長遠地對人類的生存和發展產生影響。生態環境的破壞,最終會導致人類生活環境的惡化。
生態環境與自然環境是兩個在含義上十分相近的概念,有時人們將其混用,但嚴格說來,生態環境並不等同於自然環境。自然環境的外延比較廣,各種天然因素的總體都可以說是自然環境,但只有具有一定生態關系構成的系統整體才能稱為生態環境。僅有非生物因素組成的整體,雖然可以稱為自然環境,但並不能叫做生態環境。從這個意義上說,生態環境僅是自然環境的一種,二者具有包含關系。
資源則是指一切對人類有用的事和物。
從上述2方面的定義看,生態環境資源似乎可以理解為是自然資源的組成之一。
㈦ 資源的簡介
資源(Resources)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說:「勞動和土地,是財富兩個原始的形成要素。」恩格斯的定義是:「其實,勞動和自然界在一起它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轉變為財富。」(《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373頁,1995年6月第2版。)馬克思、恩格斯的定義,既指出了自然資源的客觀存在,又把人(包括勞動力和技術)的因素視為財富的另一不可或缺的來源。可見,資源的來源及組成,不僅是自然資源,而且還包括人類勞動的社會、經濟、技術等因素,還包括人力、人才、智力(信息、知識)等資源。據此,所謂資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類開發和利用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總稱,它廣泛地存在於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是一種自然存在物或能夠給人類帶來財富的財富。或者說,資源就是指自然界和人類社會中一種可以用以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具有一定量的積累的客觀存在形態,如土地資源、礦產資源、森林資源、海洋資源、石油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等。
資源一般可分為經濟資源與非經濟資源兩大類。經濟學研究的資源是不同於地理資源(非經濟資源)的經濟資源,它具有使用價值,可以為人類開發和利用。
《經濟學解說》(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將「資源」定義為「生產過程中所使用的投入」,這一定義很好地反映了「資源」一詞的經濟學內涵,資源從本質上講就是生產要素的代名詞。「按照常見的劃分方法,資源被劃分為自然資源、人力資源和加工資源。」(《經濟學解說》,經濟科學出版社,2000)
㈧ 雲南旅遊資源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雲南,是一塊美麗而神奇的土地。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觀都有獨特的優勢,有寒溫熱帶的立體氣候,多數城市四季如春;有雄偉壯麗的山川地貌,山林峰洞江河湖瀑蔚為奇觀;有古老悠久的歷史文化遺存及近現代革命歷史紀念物,是訪古探秘進行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教育的知識寶庫;還有各具文化特色的25個少數民族,民俗風情絢麗多彩。旅遊資源遍布全省各地,大致有:
世界級旅遊資源:三江並流保護區、麗江古城、西雙版納、哀勞山、劍川寺登街、陸良九鄉。
國家級森林公園:昆明金殿、棋盤山、宜良小白龍、尋甸鍾靈山、石林圭山、曲靖富源十八連山、曲靖沾益珠江源、曲靖羅平魯布革、曲靖陸良五峰山、玉溪新平磨盤山、易門龍泉、昭通威信天星、昭通水富銅鑼壩、紅河河口花魚洞、思茅萊陽河、臨滄五老山、德宏隴川章鳳、保山騰;中來鳳山、大理南澗靈寶山、大理彌渡東山、大理祥雲清華洞、大理巍寶山(巍山)、楚雄紫金山、迪慶德欽飛來寺。
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昆明滇池、石林、大理、西雙版納、玉龍雪山、三江並流、建水燕子洞、瀘西阿廬古洞、陸良縣九鄉、瑞麗江-大盈江、騰;中火山地熱。
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昆明、大理、麗江、建水、巍山。
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西雙版納、高黎貢山、白馬雪山、蒼山洱海、哀勞山、南滾河、無量山、版納河流域、澄江冒天山、怒江大峽谷。
國家級濕地保護區騰沖北海。
國家獨龍野牛種源保護基地怒江貢山。
國家地質公園:雲南石林岩溶峰林、雲南澄江動物群古生物、雲南騰沖火山地熱。雲南省火山、土林騰中火山群、屏邊火山、元謀土林。
雲南省主要峰林、石林個舊峰林、路南大小石林、路南乃古石林、邱北普者黑峰林峰叢、廣南八寶峰林峰叢。
雲南主要冰川:明永冰川、乃諾戈汝、森林堡、玉龍雪山冰川、哈巴雪山冰川。
雲南省主要峽谷、河灣怒江大峽谷、虎跳峽江峽谷、裴腳深谷,長江第一灣、怒江第一灣。
雲南省極為重視旅遊業的發展,近10年來,全省集中力量加強旅遊基礎設施建設,旅遊接待設施和其它配套條件有了很大改善,推出了一批豐富多彩的旅遊線路。2006年,到雲南旅遊的國內外遊客7000萬人次。旅遊收入460億人民幣。旅遊業正在成為雲南的一項快速發展的新興產業。
㈨ 地球的資源概況是什麼
全球使用的90%能源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80%以上工業原料取自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但這些資源都屬於用一點少一點的耗竭性資源,是無法再生的。目前在地球上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僅還可使用45~50年,而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總計還有180億立方米,估計只能使用50~60年,煤炭可使用200~300年。
一些主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大概還可使用幾十年至百餘年。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規模而不加以控制的話,到2020年,地球上的大多數礦產資源包括銅、鋁、錫、鋅、金、銀等都將被開采完畢.
水資源。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蓋,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7%被鹽化,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的固體冰川,但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大規模利用。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這些淡水儲量只佔全部淡水的0.3%,佔全球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 000立方千米。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
全世界現有的可用耕地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0%,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印度和中國等國的耕地面積占的比例比較大。但由於人類的原因,世界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正在不斷下降,主要表現在:土壤的肥力下降,就全世界而言,產量高的耕地面積大大小於產量低的耕地面積;土壤嚴重退化,主要是土壤鹽鹼化、沙化、沼澤化和受農葯化肥污染的情況日益嚴重;土壤遭受侵蝕,在世界上每年因為森林被人類砍伐而引起侵蝕的土地面積高達數億畝;農田被侵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每年約有數千萬畝農地被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等侵佔。據統計,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適合耕種的土地都已經被利用了。在亞洲,83%的可耕種土地被利用, 在歐洲這個比例是88%,前蘇聯的比例是61%,在北美洲也有一半以上的可耕種土地已經被開發利用了。世界還可一利用的土地資源正在迅速銳減,土地資源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㈩ 教育資源的簡介
千萬年來,教育資源伴隨著教育實踐,不斷積累著、擴展著、豐富著自身精神的和物質的內涵,成為我們今天的教育事業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和土壤。教育史家認為,自有人生,便有教育。歷朝歷代的聖賢們,基於對各種各樣的與教育有關的資源的認識、利用和積累,使得教育資源逐步形成了今天這樣內涵豐富、理念紛繁、結構龐雜、產業興盛、自成一體的資源系統,成為源遠流長的人類文明的精華和重要組成部分。從本質上說來,教育本身沒有高低、上下、公私、貴賤和內外之分,有教無類。由於教育的客觀性賦予了教育所具有的公共性和產業性的雙重屬性,在實踐中,教育資源便呈現類型的多樣性。
教育資源隨著信息化的發展與網路平台進行了有機的結合,新興的網路教育社區、教育博客、校園網等平台,已將教育資源在網上進行了共享,這樣打破了傳統意義上的時間與地域的概念。由於教育系統信息化平台的發展應用,尤其是根據教育部的十二五規劃,眾多教育資源將融入整體的教育雲平台當中,以學校教育社區為現有的教育網、校園網升級,為無網站的學校提供新一代教育網、校園網、班級網,同時將大量的教育資源整合一起,變成整體雲平台的一部分,必然成為其升級和新建的最佳選擇,亞洲教育網素質教育雲平台是國內首個實現三網合一 的智慧教育雲平台,實現互聯網、電信網、廣電網跨平台使用並且手機簡訊支持聯通、電信、移動全網覆蓋。而在未來,教育資源將是這一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也將成為這一系統當中重要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