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發揮教學資源
擴展閱讀
金融定向工具有哪些 2025-01-09 10:18:09
香港開車成本多少錢 2025-01-09 10:17:34
怎麼給中石油供貨 2025-01-09 10:11:51

如何發揮教學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2-05 22:05:27

㈠ 如何發揮教學資源的最大效益

學資源是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物質保證。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教學資源,實現其最大效益?本文結合作者多年的實踐探索,介紹了其在綜合利用、動態補充和創新開發、資源傳輸和使用服務三個方面的具體做法,給出了問題的答案。
【關鍵詞】 整合利用;教學資源;教學設計;資源開發
教學資源是電大遠程開放教育的物質保證。近年來,文字教材、視聽教材、CAI課件、網路課程等四類教學資源空前豐富,如何最大限度地整合利用這些資源和實現其整體最大效益成為教學模式改革的瓶頸問題。我們在教學實踐中對整合應用教學資源進行了以下三方面的探索:
一、綜合利用
目標明確地將以上四類教學資源進行「一體化」教學設計,在教學過程和形成性考核中始終貫穿資源的有效應用。主要形式是:在面授中「選擇使用」和「配合使用」教學資源,一方面引導學生學會使用教學資源,習慣信息技術的使用;另一方面發揮系統優勢,避免重復勞動。
1. 選擇使用。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將相關的教學資源按知識點、難點、爭鳴點進行篩選後整合。例如對學時較長的錄像,可按知識點選用;對市縣電大教師感到有難度的教學內容,依靠系統力量解決(如會計本科《國民經濟核算》利用中央電大網路IP課件);對起到擴大學生視野、培養創新意識的爭鳴點積極利用(如會計本科的《會計案例研究》、《審計案例研究》)。同時引導學生在面授之外通過各種途徑使用教學資源,其學習筆記作為形成性考核內容之一。
供選擇使用的教學資源不僅是現行資源,對以往中央、各省電大開發製作的部分由於文字教材變更而棄用的教學資源也應包含其中,這些資源里還有許多可利用的「零件」,如果將其進行選擇、分解、整理成相對獨立的小課件,無疑為現有教學資源增添一大筆財富。
2. 配合使用。對完整和相對成熟的教學資源,應根據教學實際情況進行必要的輔助配套後全盤利用。我們在這方面的實踐探索可追溯到1990年。當時出現以大量面授課取代中央電大電視主講課的傾向,教學質量、效益都受到影響。我們針對電視課在製作和使用上存在

wk_ad_begin({pid : 21});wk_ad_after(21, function(){$('.ad-hidden').hide();}, function(){$('.ad-hidden').show();});

..
..
的某些不足,進行以「提高電視課播講、視聽質量」為目標的媒體配套優化組合教學設計的實踐,配套設計了《聽課指南》和《課後三言兩語》兩個電視欄目。前者對各次電視課起承前啟後的作用以及提示內容提綱和難點,使學生較快進入良好聽課狀態,提高學習效率;後者講解難點,補充電視課無板書示範之缺陷以及章節小結,引導學生理清學習思路。這兩個配套電視欄目密切了主講教師、輔導教師和學生的聯系,顯著增強了電視主講課的效果。在目前的整合應用教學資源實踐探索中,一方面要更好地利用先進技術,另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地發揮適用的傳統技術的效益。
二、動態補充和創新開發
在充分應用中央電大和各省電大教學資源的同時,要注意根據實際變化進行動態補充,不斷完善原有資源;在開發匱乏資源時,注意揚長避短,突出創新。
1. 動態補充。教學資源必須「與時俱進」,動態補充不斷完善原有資源,才能保證「生命之樹」常青。例如對於財經類課程,由於國民經濟的高速發展,經濟體制的深入改革,導致與之相適應的財經法規不斷地發布和修訂。因此,我們在使用中央電大主資源的同時,不斷補充製作最新財經法規、新概念、新術語的背景及說明的網頁和小課件,以提高資源的利用質量。
2. 創新開發。隨著計算機多媒體和網路技術的發展,電大的遠程開放教育對CAI課件和網路教學資源的需求日益擴大。在開發匱乏教學資源時,我們分析了以往教學資源的局限:
(1)「固化性」。部分課件緊扣教材內容和章節順序,在經濟不斷發展、信息飛速更新導致電大教材頻繁更新的情況下,這種固化的課件生命周期大大縮短,甚至「曇花一現」;又因課件是「集團作戰」成果,要進行適時修改更新實非易事,課件滯後於變化了的實際,可用性大大降低。
(2)「封閉性」。部分課件按為數不多的幾個教師的教學思想設計,不可能完全適應擁有44所省級電大、上萬個教學班(點)、上百萬學生、數萬專兼職教師的龐大電大系統以及開放性遠程教育千變萬化的教學實際。教無定法,學無定法,多數課件無法在其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重新整合,阻礙了教師使用課件的積極性,使廣泛「共享」受到限制。如根據教學需要,某課程擬引用另一課程課件的某片斷,但因為無法「斷章取義」單獨利用而只能放棄。在財經類教學中,課程間知識的交叉比比皆是,但由於會計學的課件不能為其他課程移植引用,結果導致一方面現有資源共享利用不夠,另一方面因資源不足重復投入,造成很大的浪費。

..
..

(3)「大而全」。部分課件均以一門課為單位,集課程專家、教學設計、科研、心理學、美術、音樂、攝影、軟體設計等人員的智慧於一體,基層電大教師參與製作受到諸多條件限制,不利於教師提高教學資源應用水平。
上述局限性促使我們借鑒「積件思想」[1]開發教學資源:IP課件、視頻點播、直播課堂、CAI課件應該向「積件」的方向發展,即資源製作的著眼點是教學內容的一個個知識點,是一個個獨立的小課件,具有「微單元性」、「可積重組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更適應電大遠程開放教育及提高電大教師隊伍教學資源整合應用水平的要求。
①「微單元性」。即資源製作以知識點為基礎,與教材版本和章節順序無關。這樣,在教材頻繁變動的情況下,由於大部分原理性的知識點是相對不變的,因此,其資源仍可繼續使用;若知識點過時,其資源可作為歷史線索供參考;針對新增知識點可快速製作出相應資源來,通過網路傳輸及時地助教助學。再者,「小而精」使教師的參與面和積極性顯著提高。
②「可積性、重組性」。它使同一知識點隨著其不斷發展、教學內容、方式、教育理論、模式不斷變化而得以有縱向和橫向的積累。如同樣一個「會計平衡公式」隨著會計理論的發展(縱向),由不同教師從不同視角、以不同的教學設計思想(橫向)製作或重組出各種創意的教學資源,適應形勢發展需要和電大教育對象多元化的特點,使師生有了更多的選擇餘地。又如《會計模擬實驗》與《會計學原理》、《財務會計》、《成本會計》等課程的相關知識點相聯系,只要把相關的單元資源調用重組,就能很好地達到以往課件達不到的教學效果。
③「開放性」。我們努力使製作的資源能讓使用者採用相應軟體修改。如用Flash所做的小動畫,PowerPoint所做的演示片,FrontPage所做的網頁,Excel所做的表格,Photoshop所做的圖片等等。這就使人人動手參與製作、二次開發創新成為可能,從而有效地促進和提高教師資源整合應用水平。開放性亦為學科間的移植引用提供了便利,避免重復勞動,為「資源共享」賦予了真正的意義。
此外,在技術上我們採用屏幕捕捉錄制教學講解演示過程畫面和攝影教師形象同步的方法製作網路直播課,改變了以往「人頭+文稿」且文稿常常不清晰的呆板模式,使學生最為關心的教學講解畫面生動活潑起來,取得了較好效果。
三、資源傳輸和使用服務
教學資源暢通的傳輸和周到的使用服務是提高資源應用效率的關鍵。我們認為應該著力

..
..
抓好「產品介紹」、「使用服務」兩個環節:
1. 產品介紹。主要解決「有何資源」、「如何取得資源」的問題。在課程教學設計中,將資源產品介紹列為首要內容:該課程有哪些文字教材、視聽教材、CAI課件、網路資源,分別從哪些渠道獲得等等,將其製作成演示小課件,供隨時講解使用

㈡ 如何選擇最有用的課程資源為教學服務

課程資源只有作用於教學中才能發揮其實效性,而教學中學生又是體現教學實效的主體,因此有用的資源首先應該做到關注學生的學。

一、關注學生的學,選擇最需要的資源。

學生的需要才是我們選擇教學資源要遵循的原則,那學生都需要哪些資源,或者說是哪種類型的資源最適合學生呢?

1.有興趣的

我們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不論是孩子還是成人,都會被有趣味的內容吸引,並投入更多的關注。尤其對於小學生來說,趣味性的教學資源更容易讓他們主動參與學習活動。

比如:教師在講《這里是北京》一課,為了讓學生更好的識記16區縣,製作了一份趣味北京地圖,以此引導學生利用特色事物識記各區縣,教師還編寫了一首政區兒歌,並配以形象的地圖,讓學生觀察探究兒歌里藏著的秘密。在《哺育我們的母親河》一課,教師利用半坡人製造的陶器「尖底瓶的用途」引發學生好奇心,在釋疑的過程中不僅感受到了先民的智慧,還進一步認識到了早期文明與大河流域的關系。而在《胡同遍京城》一課,教師又通過播放錄音讓學生聽聽老北京胡同里京腔京韻的吆喝聲,這些資源立刻引起學生模仿吆喝的熱情,同樣對於胡同里老游戲的圖片也吸引著學生七嘴八舌的猜測。

還有一位老師在講《美麗富饒的南國》一課,在引導學生感受蘇杭的絲織技術時,由一件出土的素紗蟬衣,引出了新的教學資源,並組織學生猜測「為什麼科學家復制出的蟬衣要比出土的素紗蟬衣重?」這個問題立刻引起學生的興趣,通過探討,進一步感受到古代絲織技術之精湛,也感受到我國絲織技術有著悠久的歷史。

我們看,這些有趣味的教學資源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能夠使學生維持持久的學習熱情,這樣的資源就是最有用的資源。

2.有困惑的

在我們品德與社會教學中,很多知識不易被學生理解,當學生面對所學內容一籌莫展時,我們就應該適時給學生提供最有用的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惑。

例如教師在講《哺育我們的母親河》一課時,首先讓學生通過觀察,發現了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房屋構造不同,教師利用這種不同引發問題:半坡、河姆渡原始居民都會建造房屋了,但為什麼會有這樣迥然不同的差異呢?接著學生通過兩地的氣候對比,發現了問題的答案,認識到文明的產生與環境的關系。

因此我們說,最有用的資源還應該是在學生疑問之處、困惑之時給學生提供幫助的資源。

3.空白的

社會生活非常廣博,兒童年齡尚小,視野比較狹窄,社會經驗比較薄弱,很多學習內容,是學生從來沒有經歷過的空白點。此時就需要教師要充分發掘有效的資源,選擇最有用的資源及時補充到教學中來。

比如,一位教師在講《中華老字型大小》一課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體驗到老字型大小技術的精湛和產品的不斷創新,教師為學生展示了實物,這就是一種真實的情景。這些實物非常吸引學生的眼球,並使他們在具體的觀察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

比如,一位教師在講《古老的文字》一課時,為了讓學生通過親身體驗感受漢字的奇妙和博大精深。出示了一組由金文、篆書、隸書等不同字體的「馬」字,而後組織學生書寫這個「馬」字,通過書寫感受到古文字的繁瑣、難寫;隨後還是這幾個「馬」字又讓學生動手擺一擺他們的先後順序。僅僅是一個「馬」字的辨析、書寫就讓學生認識到漢字的發展過程,感受到漢字的獨特和有趣。

所以我們說,最有用的資源又應該彌補學生經驗的不足和知識的缺失。

4.必須懂的

在我們品德與社會教學中,有很多價值判斷和道德認知的問題,不容易被學生一下感知到。需要教師提供最有用的資源為學生建構認知基礎。

在《打電話講禮儀》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出示了一張圖片,分析圖片中的同學打電話時存在什麼問題,從而引發了學生的熱烈討論「打電話怎樣講禮儀?」而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探討解疑,採用情景模擬等形式最終使學生認識到講禮儀在打電話時的重要作用,從而也使學生懂得打電話要尊重他人的道理。

5.發揮主體作用的

最有用的資源應該有利於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有利於學生自主參與學習活動,並在活動中獲得能力的提升和情感的升華。

比如一位教師在《海峽兩岸盼統一》一課的教學中,就選擇了這樣的一組資料:首先,教師介紹台灣與大陸的分離狀態以及歷史原因,出示一些台獨分子在當地的台獨言論以及對台灣青少年一代的錯誤影響。在介紹背景之後,教師給學生提供一份地圖、測算台灣與大陸距離的方法、地殼運動的資料,台灣與大陸關系的歷史事件資料、表格,台灣文化習俗等多方面圖片。讓學生通過觀察討論、分析處理這些信息資料,去證明台灣自古就是中國領土,從而反駁台獨分子的言論。在本節課教學中,教師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學生學習的需要,選擇了上述有用資源,有效地引發了學生自主觀察、思考、探究、尋找有力的證據和說服力的方法。可以說最有用的資源還應該是有利於發揮學生主體作用,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的。

二、關注學生生活,選擇學生已有相關經驗的資源。

資源的選擇還要求我們關注現實生活,關注學生生活,用生活中的、用現在進行時的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去思考、發現問題。

學生在汲取知識的同時,也在不斷反饋自身從不同時間、地點所學到的生活經驗。品德與社會作為一門綜合課程,更加需要對話和交流,否則將成為純說教的學科,後果不堪設想。因此教學中教師應為學生搭建交流的平台,使學生那些寶貴的教學資源發揮最大的價值。

教師在《白雪飄飄的北國》一課教學中,在讓學生探究「東北冬季寒冷氣候下人們衣食住的特點」時,教師為學生選擇了以下幾方面資源:一份網友的東北游記,從網友真實的體驗中了解到當地的寒冷以及穿衣特點。一份東北菜譜,從燉菜多和肉食多的特點能夠分析出這正是寒冷氣候下形成的飲食特點。從一組照片中的雙層玻璃、雙層門、火炕、火牆能夠反映出這種民居特點是那裡寒冷氣候下形成的。這些生活化的資源,讓學生覺得既真實,又有說服力。

教師還可以開發和選擇學生自身親歷過的生活資源,如班內有來自東北的學生,還有去過東北旅遊的學生,讓他們介紹東北的氣候特點以及人們的生活,這樣更真實,也更鮮活,更容易讓學生產生認同感。

我們要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受到真切的教育,用生活中資源遷移學生生活經驗,使知識學習變為生活中有意義的學習。

例如:在教學《神奇的中醫葯》一課時,學生對常見的中草葯和基本的中醫治療方法是有一定了解的,所以,根據他們的經驗,能夠說出山楂、桔皮、人參、金銀花等中草葯的名稱及其療效,能夠說出針灸、按摩、刮痧等治療方法,有的學生還能結合自己和家人看中醫的經驗,介紹中醫葯的療效。出生在醫學世家的學生,健康保健知識比較豐富,他們還能夠為大家介紹簡便易行的保健方法……教師只要巧妙發掘、選擇學生已有的相關經驗,在基礎性資源的基礎上加以點撥、引導、提升,才能提升感悟、深化理解。

生活化是我們品德與社會課程的一大特點。本課程注重學生生活的價值。學生的品德與社會性發展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學生的生活對於本課程的構建有著重要的價值。因此,最有用的課程資源必須貼近學生的生活,反映學生的需要,並且通過我們的教學,提升學生的生活。

也就是說,在選擇課程資源的時候,應該站在學生的角度想問題,要注重貼合學生的生活實際和他們的年齡特點。要能夠幫助和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和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提升學生的價值判斷和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

三、關注學生的社會發展,選擇社會生活中的相關資源。

教材是在一定的環境下,在一定的時間內對教學思想和課程標準的詮釋。教材內容雖幾經推敲和研究,仍有可能存在局限性和滯後性。而這些「正在進行時」的教學資源對學生來說是更熟悉的,更加深刻的,也更有說服力和教育意義的,所以教師就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及時調整課程資源,讓學生在真實的社會生活中受到有意義的教育。

一位教師在四年級品德與社會《當災害來臨時》一課教學中,結合去年暑假北京突然而來的7.21大暴雨(視頻)引出課題,並通過一些具體的逃生和傷亡的例子,組織學生交流探討當水災來臨時如何逃生與自救。因為是學生身邊的資源,更加真實可信,也能更好地遷移學生的已有經驗,學生交流的非常熱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災害常識,而且更加強化了學生的自護自救意識。

我們要讓學生在現實的生活中受到真切的教育,用生活中資源遷移學生生活經驗,使知識學習變為生活中有意義的學習。

還有一位教師在《從烽火台到互聯網》一課教學中,由神州10號升空視頻引課,聯系社會現實,引發學生的關注,並且由指揮中心北京和發射中心酒泉的位置以及互相信息的傳遞引出通信的概念,並進一步引導學生思考,古代沒有現代化通信設施,那時候是怎樣傳遞信息的呢?這樣很自然地引出了本課學習主題——古代通信的方式與特點。

比如在講《祖國的保衛者》時,可補充災難面前解放軍沖在最前面及我國南海海軍保駕護航、維護南海海權等事跡。總之要緊跟時代、反映社會,逐漸引導學生對社會的關注及對社會問題的探討與思考。

四、關注學生的內心體驗,選擇反映學生思想認識、情緒的鮮活資源。

心理體驗主要是通過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去感受別人的需要和處境;或是將自身經歷中值得珍視的東西提取出來進行回味、過濾;或是因構築夢想,希翼未來而引發的美好的、甜蜜的感受。心理體驗說到底,就是要讓學生能體驗到自己的責任、義務以及對過有道德的生活的追求。

一位教師在講《購物時要節省》一課時,組織學生對自己家一周的消費情況做了一個記錄。這也是一種實踐體驗、一種社會生活體驗。在記錄的過程中,學生開始關注了家庭的各種消費、支出,而且還使他們知道了原來家庭的錢財支出來自方方面面這么多。有了這樣的調查體驗和認識,學生就會對合理花錢、對節約有了一種切身的意識。在這節課中,當學生記錄完家庭一周的消費後,學生也許會產生種種的想法和感受,比如有的同學想到了父母掙錢是有數的,而家裡的開銷這么大,積攢不下多少錢,以後自己花錢不要太浪費、太任性。還有的同學會想到父母掙錢不容易,為了維持家庭生活,為了讓我豐衣足食,滿足我的各種需要,而他們自己非常的節儉等等,學生產生的這一系列的想法、感受都是一種心理體驗。

當然,也許有些學生在家庭一周的消費調查中沒有產生太多的感受和想法,這就需要教師引導他們去獲得這種心理體驗。比如,讓學生計算自己家一周共花了多少錢,再計算一下一個月或一年共花多少錢,這樣對學生的觸動就比較大了。他們就會站在家庭的角度、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節約消費的問題了。

再如,有的老師在教學《關愛殘疾人》一課時,組織學生模擬體驗盲人走路、肢殘人單臂穿衣等活動。他們有了切身的感受,體驗到了盲人走路、肢殘人單臂穿衣會遇到的種種困難,感受到他們更需要別人的幫助與理解。

例如《公共場所講文明》一課,教師組織學生觀看一段動畫視頻時,圖中出現一個小男孩不排隊加塞上車的場景。在討論這種不文明行為時,有的學生說這樣加塞容易發生事故,影響交通;有的同學說會引起其他人的不滿。這時候有一名同學說「你想想,假如這個男孩在你的前面加塞,你什麼心情,你能高興嗎?」我們看,這名學生主動用了心理換位體驗的方式,感受到了加塞是一種非常讓人討厭、氣憤的不文明行為。

其實在許多的教學內容中,我們都可以採用心理換位體驗的方法,引導學生進行角色置換,然後將心比心,設身處地地去感受別人的處境與需要。比如在《訪訪社區里服務的人》《做文明的小顧客》《傳遞真情的綠衣使者》等類似的內容中,如何讓學生體會各行各業勞動者的辛苦,尊重他們的勞動成果,我們就可以採用心理換位體驗的方法。

就拿「尊重社區里服務的人」來說吧,在學生調查了解到社區里服務人員比如保潔員、門衛、垃圾清運工等工作情況後,讓學生進行心理換位體驗——如果你是保潔員,你辛辛苦苦把每個樓層樓道打掃干凈之後,卻發現一些人亂扔垃圾,電梯里亂塗亂畫,你心情怎樣呢?如果你是小區門衛,在烈日炎炎下站了一天、哪怕是半天又會是什麼感受呢?這樣的換位體驗,讓學生心裡有了觸動,而這種內心體驗正是學生形成認識、轉化行為能力的原動力。

五、關注學生的學習力,選擇多樣的支撐性資源(多種類、多角度、多層次)。

我們在為學生提供學習資源的時候,本著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去觀察、去思考,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獲得認知及思維的發展。因此我們就要關注,我們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是否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及思維水平,即是否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

例如《哺育母親河》一課,在引導學生觀察先人生活遺址圖並發現早期人類多是沿河而居後,引導學生思考「為什麼我們先人要沿河而居?」時,學生努力地遷移已有的先前經驗進行思考,認識到大河為人類提供飲水之利和灌溉之便。由於學生們的抽象思維能力還較弱,還是以形象思維佔主導,所以這幅圖難以引發學生更多的思考,當學生思維遇到障礙時,這時教師就要為學生提供支持性學習資料。這樣一幅生動、形象的大河流域景觀圖立刻開啟了學生想像的閘門,激活了學生的思維,從而使學生認識到大河流域不僅水資源豐富,而且動植物資源豐富,為遠古先民提供了豐富的食物,這也是先民沿河而居的重要原因。

又如在本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了考古資料,讓學生探究半坡、河姆渡創造的文明,在提供的居住的資料中,不僅提供了一手的、真實的房屋遺址圖,而且還提供了房屋復原圖。因為一手的考古房屋遺址圖不僅學生就連成人也難以想像到這是房屋的遺址。猜不出就難以引發學生繼續思考、深度思維,也難以引發學生去發現半坡、河姆渡房屋構造上的區別。因此教師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了房屋復原圖,能夠支持學生學習、引導學生在不斷的觀察中有不同的發現。

如《北京的胡同》一課,在研究胡同名字中的文化時,出示了這樣的一句話「胡同名字就是老北京的活化石,就是一部書」,把胡同名字比喻成北京的活化石,比喻成一部書,學生非常好奇。利用學生這一好奇心理,我給學生提供了幾組胡同名,讓學生尋找這些名字里藏著的老北京文化,而學生在自主的觀察、發現與思考中,發現了胡同名中的大學問,進而理解了活化石的含義。

其實,對於教學資源的選擇與利用還有許多的問題以及好的方法與技巧需要我們去研究和總結。總之,教師開發的課程資源越是豐富,對課程資源的運用水平越高,加工越是精細,課程的實施效益就越高。

又如《古老的絲綢之路》一課,如何讓學生認識絲路的艱難、漫長和凶險呢?光憑教師的語言介紹,再精彩留給學生的也只是一種想像和虛構,何況這不是學生主動地發現、想像的建構過程,而是一種被動地接受信息的過程。那選擇什麼樣的教學資源可以讓學生自己去觀察、發現或想像絲綢之路的艱難呢?我們對比一下這兩種資源的選擇,從中就能夠發現我們教師最應該關注的是什麼?

有的教師為學生提供了一些真實的絲綢之路途中的景觀圖片,有山地的圖片、塔克拉瑪干廣漠無垠的圖片、帕米爾雪峰的圖片等等,讓學生觀察絲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這些圖片是真實的景觀圖,但它真的能夠讓學生發現並感受到絲路的艱難嗎?沒有,不僅學生沒有,我作為聽課老師也沒有感覺到。因為這些風光圖並沒有展現出絲路上的地形地貌,就像李白的詩所說「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映入我們眼簾的是雄偉的大山,美麗、壯觀的沙海,聖潔的雪峰……這些都是美麗的自然景觀,在視覺直觀的第一感受下學生很難去想像行走在上面的艱辛。由於對社會歷史的不了解,也許還會有學生認為行走於自然山水、異域風光之中是一件多麼愉快的事情呢。我們看,這種真實直觀的資料對於學生的觀察、學習並沒有起到有效的作用,甚至有了反向干擾。

在另一位教師執教這一課時,為學生提供了一幅我國地形圖截圖的放大圖(從黃土高原的西安、經甘肅河西走廊、到新疆沙漠、再到邊境的帕米爾高原),再為學生提供了一幅西亞地區伊朗高原的地形地貌圖,沿著絲路的線路圖,讓學生觀察絲路是一條什麼樣的路。雖然這些地圖是繪制的,但它形象直觀地展現出絲路經過的地形地貌:途徑崇山峻嶺、要翻越雪域高原、還要經歷大面積的荒漠與流沙……,學生在對地形圖的觀察中不僅認識到了路途的艱難,而且還想像到了在渺無人煙的路途中,商旅們還會受到野獸與疾病的侵襲,還要提防著強盜與劫匪……,我們看,一份是真實的景觀圖,一份是形象的地形圖,而學生觀察學習的效果卻大不相同。這主要源於教師缺乏對學生的分析和了解,沒能站在學生的角度思考問題。因為只有真正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經驗和心理認知特點,才能確定其在認知、情感、能力緯度中的最近發展區。

再如《這里是北京》一課,為了讓學生記住北京的區縣名稱和位置,教師為學生提供了政區兒歌(天安門、中軸線,東城西城兩邊站。長安街、延長線,海陽豐景圍著轉。到郊區、看一看,通過了大房門,你一路 S 轉。前途昌順平,密懷慶終點站),幫助學生識記各區縣。兒歌押韻朗朗上口,對學生識記北京的政區劃分有很大的幫助。而且還能夠引導學生從兒歌中尋找各區縣的名字,以及配以北京城郊分布圖引導學生深度觀察,發現北京城區、郊區的分布以及各區縣的位置特點。

綜上所述,我們看到,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為學生提供能夠啟發思維、引導學生深入學習的支撐性學習資源,也就是說為學生學習搭建適度的梯子。

㈢ 如何發揮好「遠教」設備和教學資源的作用

明確責任,充分發揮資源教師典型示範作用。資源教師經過正規培訓,對遠程教育設備性能比較了解,計算機操作水平較高。因此,充分發揮資源教師典型引路作用,就能夠在短期內提高全體教師操作水平,將遠程教育資源運用於教學之中。我校有一名資源教師負責遠程教育室的管理,定期培訓本校教師,指導教師下載資料,製作課件。為全體教師的教學提供便利。

㈣ 在現有的教學管理資源下如何發揮教學管理的最大效益

1 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內涵
職業教育資源整合的主要思路是一種整體系統觀點,教育資源本身可以視為一個整體的系統,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通過科學的資源搭配,重新梳理各個系統要素之間的關系,不斷進行優化重組,使系統之間彼此聯系、相輔相成,優化整體結構
2 當前高職院校教育資源存在的基本問題分析
通過對當前一些高職院校在教育資源方面存在問題的綜合分析,可以總結出以下幾個方面的突出問題。
第一,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投入不足,整體基礎條件較差。在師資力量儲備、教學軟硬體設施、學生生活後勤保障基礎設施方面,投入的資源依然不是很充足,基礎設施的不完善影響了其他很多資源的正常使用。第二,現存的諸多教育資源分配不科學並且存在很嚴重的浪費現象。具體表現在高職院校的財力、物力資源在分配時,沒有進行科學的需求分析,二級學院、系部之間在基礎教育資源的分配過程中存在相互競爭的問題,這種競爭損害了教育資源分配公平性、效益性。個別二級學院、系部出現內部教育資源的剩餘,閑置,而一些二級學院、系部則存在大量的教育資源缺口。第三,教職工的配置存在很多結構性不合理之處。具體來說高職院校教師教職工在專業結構、年齡結構、性別比例方面存在的不合理問題比較突出。一些專業的教師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在分析一些學校的專業任課教師後發現,很多專業都是女性教師佔多數,而男性教師則很少。一些擔任領導職務的教師,其年齡偏大,在工作上缺乏現代化教育理念,不重視教育教學方法的創新。第四,在專業的設置和人才培養結構上,沒有很好的結合社會需求。現代社會經濟結構轉型升級進程日益加快,社會對人才的需求結構也在發生著快速的變化,經濟結構的調整,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對低層次勞動者的需求,而對掌握高端知識、專業技能的優秀人才需求越來越多。一些學校對社會需求的變化,反應不夠敏感,專業的設置、人才的培養,依然習慣沿襲舊的模式,培養的很多專業領域的人才,並不能真正適合社會的需求,這種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導致了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不得不從事其他行業的工作,對口工作越來越少。第五,高職院校對校園文化資源的建設不夠重視,對校園文化的價值挖掘不夠。當代高職院校是社會知識文化傳播的重要基地,對於很多領域的文化建設都有著領袖模範的作用。文化的熏陶作用、育人作用,是一個學校軟實力的綜合體現,也是高職院校文化底蘊的最直接體現,但是,今天的很多高職院校並沒有對校園文化建設投入應有的資源,對優秀校園文化的價值認識不到位,這種現象亟待改善。
3 教育資源整合的基本要素及整合方式分析
3.1 師資隊伍層面的系統資源整合
①對優秀師資隊伍核心作用的認識觀念的重新整合。優秀的人才是學校最寶貴最具有價值的資源,學校的教師資源是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承載媒介,在如今招生壓力越來越大的情況下,學校要深刻認識到優秀教師的這種價值,學生選擇哪所學校,很重要的一項參考指標是學校的優秀教師人數,大學之大,非大樓也,而在於大師,在新時期,學校要提高對優秀核心教師的招聘比例,建立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打造專業品牌課程,用優秀的師資力量提升學校的競爭力。②管理制度整合。高職院校要完善優化校內人才資源配置機制,要做到用好每一位人,以人為本,提高對教師個性特點、人格特徵的重視程度,認真對待教師的特殊長處,發掘教師的內在價值,激發教師的個人能動性。提高學校自身的人才培養水平,教育教學是個不斷學習不斷創新不斷進步的工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不斷進修,提升個人水平,學校要為教師的深造提供一定的支持,實現優秀崗位人才螺旋式上升流動。優化學校的招聘考核程序,設計科學合理的人才招聘方案,在分析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有計劃、有目標的引進適合教學的高素質人才,以充實學校的人力資源儲備。對於一些應用性、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學校要開拓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嘗試著和相關專業對口企業進行合作,按訂單需求培養人才,提高學生學習的針對性,為學生的順利就業考慮。③內部激勵考核機制的有效整合。學校要充分認識到激勵考核機制的作用價值,設計科學合理、執行有效的激勵考核機制是激發教師職業熱情、鼓勵教師積極上進的重要措施。因此,學校要細化對教師的激勵考核,認真分析不同專業教師的教學情況,借鑒名牌高職院校的激勵考核模式,結合本校的具體情況,設計符合教師教學情況,覆蓋面相對廣泛的激勵考核指標,實現激勵考核公平性、激勵性的作用價值。
3.2 學校內部教學部門組織結構的合理整合
①教學目標整合。現代社會知識、信息、技術的更新日益加快,教育教學目標要以教會學生有效的學習方法為主,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是其以後進入社會、走向工作崗位的基本技巧,也是一個人終生學習的基本工具。高職院校教師在校期間除了要向學生傳授基本的理論知識,更重要的任務是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會學生基本的學習方法,幫助學生建立個人基本知識架構。一個人基本的知識架構是其今後學習的基礎,學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應該著重考慮這一點。②教學知識內容的有效整合。學校教學內容是教學工作開展的基礎,而現階段不少高職院校的基礎教學內容過於繁雜冗長,亟待進行精簡優化。可以從以下幾個層面進行整合,第一,要適度控制教學知識內容的全面性,太過全面的知識會給學生增加負擔,而不利於掌握。教師要在充分掌握全面教學內容的基礎上,深入淺出地將知識傳授給學生,化繁為簡。第二,鼓勵學生拓展課外知識,提升知識的廣博性。廣博的涉獵課外輔助書籍可以極大的拓展學生的視野,開拓學生的思維,充實完善學生的知識架構體系。第三,要嚴格要求做到知識的精當。「精」,即教師對課程內容把握精深透徹,融會貫通,講授過程精闢獨到,不僅內容精要,而且教法精練;「當」,即教師教學角色扮演得當,教學方法使用恰當,理論與實踐結合適當,教師與學生關系處理妥當。③教學方法整合。正確處理「教」與「學」的關系。「教」為主導,「學」為主體,強調「教」和「學」的平等互動,從「學」入手,研究「教」法,做到「教」之得法,「學」之有效。構建教學方法體系。考察各種教學方法作用與效果,並把它整合到教學過程的整體結構中,根據教學活動要求,把各種教學方法按照內在聯系組建成一個嚴密的教學方法體系,要動態調整教學方法體系,使之與教學實踐活動相適應。④學生個體差異性整合。科學地認識和了解學生個體差異性現狀及其本質特徵,對學生個體差異性進行組合。根據學生個體差異特徵進行科學分類,對某些特殊的個體,施以特別的「關注」。開展整合性教學活動。利用學生的學科優勢互補性成立互幫共進小組或結成「一對一」的幫扶。
3.3 實訓基地職業教育資源整合
①整合功能定位。實踐教學中心。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緊密聯系,學生實踐環節的學時數應達到總學時數的50%左右,對實踐教學的要求較高。通過系統、規范、模擬實際崗位群的訓練,完成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畢業生要掌握專業的核心技能、擁有能證明自身過硬本能的技能證書。實訓基地應充分利用學校的智力資源與技術先進的各類儀器設備,成為技術推廣、技術服務、技術應用、技術咨詢的中心。②整合資源配置。集中設置基礎及公共課實訓教學中心,做到職業教育資源共享;依據專業技術應用能力和崗位綜合能力培養要求,設置專業綜合實訓教學中心,對相近課程和實訓內容進行整合。③整合開辦模式。實訓基地建設應採取教學與管理相結合的綜合管理模式,建立與企業、社會市場互為交融的運作機制,積極爭取行業、企業支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
4 結束語
科學整合和調整教育資源,是新時期學校提升競爭力,降低辦學成本的主要措施之一。隨著高職院校招生競爭問題的日益凸顯,有效地發揮教育資源的綜合價值,實現教育教學資源的合理配置,將成為未來學校改革的基本任務。

㈤ 在教學中,數字教育資源發揮了怎樣的作用

對課外努力學習的同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在教學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㈥ 農村中學如何發揮現代教育資源優勢提高教學質量淺見

隨著農村義務教育經費保障體制改革後,我們的義務教育進入了新的歷史發展時期,開始由普九攻堅向鞏固提高轉變,由基礎設施建設向重管理、抓質量的內涵發展轉變。可是由於辦學條件落後、師資配備不足等原因,農村中學教學質量不高已成不爭的事實。如何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成了擺在當前基礎教育工作的核心課題。
造成農村中學教學質量不高的原因分析

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
導致農村中學基礎差、底子薄,政府投入嚴重不夠,缺乏應有的制度保障和經費支持,中央財政用於補助地方基礎教育的經費也僅僅只是用於滿足農村孩子讀得起書的問題。城鄉教育資源配置不合理、辦學條件懸殊等客觀現實,也制約著農村基礎教育的健康發展。

農村中學條件相對較差,又缺乏吸引和挽留優秀教師安心工作的實力和條件,部分年輕教師剛剛被培養成熟,眼看著能夠為農村教育事業挑起重擔了,卻又被那些條件優越、待遇豐厚的城市學校挖走了,農村中學只好乾瞪眼。從而導致教師整體實力不強、教學效率不高的被動局面。

農村家長對子女的教育培養觀念較為落後,對子女學好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缺乏正確的理想教育與行為導向,對孩子們全面發展缺乏必要的信念支持和監督引導,造成大多數農村學生缺乏學習自信心,缺乏克服困難的勇氣和持續學習的決心。由於家長外出打工產生的短期經濟利益,導致很多農村孩子認為讀書沒有什麼用處,從而缺乏學習內動力。沒有形成一種良好的學習風氣,得不到家長、社會的認可和支持,農村中學的教學質量能好起來嗎?

很多家長都外出務工,將孩子丟在年邁的老人身邊。很多祖輩家長是文盲或者半文盲,他們起不了應有的監護和教育作用。家庭教育環境的嚴重缺失,導致了孩子很多心理問題,這樣的留守兒童在思想上得不到應有的幫助,學習上的困難也得不到及時的解決,學校和家庭的溝通也難於實現,久而久之,問題越來越多,成績越來越差,這樣的孩子對學習還有什麼興趣,其學習成績又怎能提高呢?

很多城市學校憑借著自身優越的辦學條件年年前往農村小學搶收優秀學生,大部分尖子生、特長生均被他們挖走。一些經濟條件好一點的家長也不惜一切代價將孩子送到條件好一點的學校,這樣一來,農村中學的生源質量就一降再降。學生基礎普遍較差的現實為教學質量的提高設置了重重障礙,嚴重製約著農村中學整體教學水平的提高。

提高農村中學教學質量的思路及對策

要想徹底扭轉被動局面、改變農村中學教學質量落後面貌,首先必須引起各級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的高度重視,真正站在「科教興國」的高度,認真貫徹「保證教育優先發展和適度超前」的方針,花大力氣從多方面著手,全方位調動社會、學校、教師、學生、家庭等各方面的積極因素,優化農村中學的資源配置,努力改善辦學條件和優化育人環境,才能為農村中學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證。

其次,農村中學自身必須更新辦學理念,緊緊圍繞教學質量的提高扎實有效地開展好教育教學工作。

教育要發展,提高質量是關鍵,只有逐步革除體制管理諸多弊端,不將工作復雜化,將工作的重心真正回歸到立足學生的成長上來,以教學為中心,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沒有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一切思想都是空談,一切努力均為白乾。教學成績上不去,家長會放心?社會會滿意?誰願意將孩子的希望寄託在一個沒有辦學效益的學校身上?學校修得再漂亮,教學設施搞得再理想,沒有教師們的盡責盡職將教育教學工作做好,這樣的學校還有什麼意思?從上到下必須高度重視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領導要重視,校長要重視,班主任、科任教師均要重視。制度上嚴格要求,管理上嚴格要求,工作上嚴格要求。有什麼樣的管理理念,就會有什麼樣的成效。

(一)轉變教育觀念,樹立質量意識。

結合實際,廣泛深入開展如何提高教育教學質量的大討論,使「教學為中心」、「質量是生命」深入每個教師的靈魂,確立校級領導親自督導制,校級領導蹲點各年級,以身作則,帶動全體教師牢固樹立「質量興校」的觀點。教育的根本就是提高學生的素質,只有教學成績提高了,我們的工作才算到了位。一個學校必須要有質量意識,學校管理和教學工作的開展要在「質量」二字上下功夫。一定要樹立質量就是需要的意識。我們的教育真正讓社會滿意了才算得是有了質量。要樹立教育追求就是將教育教學工作做到讓學生成才,讓社會滿意。抓質量就是要從基礎抓起。沙灘上建不起高樓大廈。低年級教學質量的好壞必然影響著高年級教學質量的高低。因而還得加強對中小學教育教學的銜接的研究,將教學質量的提高工作延展到小學教學工作的開展上。農村中學教師隊伍少有明星,這樣的二流漢隊伍就更要靠科學合理的管理帶動。從校長的管理到學校的辦學制度確立都應該立足在教學質量責任上。在績效工資上對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落實獎懲制和責任制,在教學常規管理上努力作到位,真正調動起教師的積極,辦學成效方可見到成效。

㈦ 如何發揮閑置教育資源的作用

發揮閑置資源的潛在功能
教育資源的閑置對於學校來說是一種極大的損失,也是一種資源的浪費,學校管理者提高辦學效率,發揮教育資源的重大作用就應當摒棄教育資源閑置的現象,從而發揮學校潛在的教育優勢,發揮既有教育資源的實際功用。那麼學校管理者應當如何發揮學校教育資源的潛在功能,實現教育效益的最大化呢?筆者認為應當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充分認識教育資源對於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學校管理者應當充分發現學校潛在的教育教學資源,認識到這些教育教學資源對於學生發展的重要意義,對於教育教學的輔助作用。例如先進的教育教學設備可以促進學生的學習、輔助教師的教育;圖書資料可以拓寬學生的視野,增加學生的知識量,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優秀教師資源是學校的寶貴財富,可以發揮輻射帶動作用,對全校教師產生積極有效的影響等等。充分認識這些教育資源,才能促使管理者高度重視,將這些寶貴的教育資源作為學校的重要財富,從而積極的開發,有效的利用。
●積極開發利用學校寶貴的既有教育教學資源。學校管理者不僅應當重視學校潛在的教育教學資源,而且應當積極的開發利用,將寶貴的教育教學資源作為學生學習的平台與憑借,為教育教學服務,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將閑置的設備使用起來,將閑置的資源利用起來。同時,採取多項措施鼓勵位處管理者的優秀教師除了做好本職工作外,積極參與到學校的教育教學中來,從而保證學校優秀的教師資源能夠真正為學生服務。
●做好相關的培訓工作使軟體建設與硬體建設同步。學校潛在的教育資源之所以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學校的師資水平。一些學校雖然硬體上已經相當完善,然而在軟體上配備上卻沒有緊跟步伐,造成了學校硬體很硬,軟體卻極軟的現狀,學校的師資力量完全沒有適應硬體的需要。因而,對於學校管理者而言,在狠抓學校的硬體設施的同時也應重視學校軟體建設,重視學校教師對於硬體設施使用技能的培訓,從而促使硬體發展與軟體發展同步,以便發揮硬體設施的重要作用。

㈧ 如何看待網路資源在信息技術教學

傳統的課堂教學因其固有的弱點而經常遭致批評。然而,在可預見的將來,課堂教學仍然會是學校教學活動的主要方式。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推動了教育從目的、內容、形式、方法到組織的全面變革。站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完全有必要對教學過程重新認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指出:「大力推進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普遍應用,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逐步實現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學生的學**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和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的學**和發展提供豐富多彩的教育環境和有力的學**工具。」由此可見,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發揮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特有功能,來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一條重要思路。為了能夠在教學中合理又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我們首先需要充分理解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
一、信息技術的運用,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
課堂教學中良好的教學效果的取得,有賴於先進的教學媒體,幫助學生做出各種學**的反應。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教學活動僅限於一本教科書、一塊黑板和簡單的幻燈片演示來完成。枯燥無味,缺乏生動性,學生的主動性、創造性不能得到很好的發揮。在多媒體信息技術介入教學後,像一股春風一樣,催促著我們教育觀念以及教育模式的改變,使我們的師生能夠共享到優質的教育資源,享受最前沿的教學資源,給基礎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帶來了機遇。它徹底改變了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讓教師從繁重的重復性勞動中解放出來。
二、信息技術的運用,加強教師的主導作用
信息技術走進課堂後,在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為主體,教師轉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引導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利用學**資料和教師幫助主動獲取知識。信息技術教學手段取代了粉筆在黑板上塗抹,變成了好看的圖片、影視資料在熒屏上展示,學生們在直觀的感受中創設了情境,體會語言就變成了有血有肉的人物進入思維中,參與到學生的理解、欣賞、與主人公的思想感情發生碰撞、產生共鳴、情感交流得到實現。課堂教學的內容更加豐富、生動,創設教學情景,調動學生的生活積累,誘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過程中來。而這一切,都是教師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結果,更加體現出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例如,一位教師在教《稱象》這篇課文時,根據課文內容適時的播放課件,讓學生在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畫面或事理。另外,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為教學提供了更為廣闊的空間,教師通過資源共享,博採眾長,更好的發揮了為學生提供學**資源,幫助學生解決困難的輔導作用。教師備課時,可先輸入關鍵詞,在網上搜索與之有關的資料,在進行分類製成課件,在指導學生學**的過程中,根據需要,一點滑鼠,迅速調出,方便快捷。資料調出學生可根據需要、或興趣去學**。這樣真正實現了學生的主動性,教師真正成為了學生的幫助者、促進者。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引導了學生拓寬視野。學生在積累大量素材的條件下,做到了課堂氣氛真正活躍起來,激發了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自覺性。充分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
三、信息技術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學生的學**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良好的興趣就有良好的學**動機,但不是每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學**興趣。「好奇」是學生的天性,他們對新穎的事物、知道而沒有見過的事物都感興趣,要激發學生的學**積極性,就必須滿足他們這些需求。而傳統的教學和現在的許多教學都是嚴格按照教學大綱,把學生封閉在枯燥的教材和單調的課堂內,使其和豐富的資源、現實完全隔離,致使學生學**的興趣日益衰減。將多媒體信息技術融於教學課堂,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圖文並茂、聲像並舉、能動會變、形象直觀的特點為學生創設各種情境,有效地再現實物的可觀屬性,使學生感知事物的藝術效果,在大腦中形成一幅活生生的畫面,創設了一定的情景,學生產生身臨其境的感受,使學生真正的進入角色,進行情感體驗,從而有效的激起學生的各種感官的參與,調動學生強烈的學**慾望,激發動機和興趣,有利於營造輕松的課堂氣氛,使學生藉助生動形象的畫面理清學**思路,與作者進入同樣的境界,從而領會課文的主旨。如:《林海》是一篇描寫大興安嶺美麗的風景課文。教師在講解段意時,可事先製作出反映大興安嶺嶺、林、花、等風景的課件,讓學生目睹屏幕上浩瀚無邊的綠色的森林,起伏的群山似滾滾的波浪,課文中「目之所及,哪裡都是綠的。」「林海」等內容便可迎刃而解。伴隨悅耳的解說詞,學生再看錄像中嘩嘩流淌的雪水,樹木抽出新枝,長出嫩葉。再看看伐木工人歡聲笑語,植樹工人的辛勤勞作。疾馳的火車把木材源源不斷的運到全國各地。此時,教師只要稍加點撥,學生便能明白這課文的主旨:寫出了大興安嶺與祖國建設密不可分。真正理解「興國安邦」這個詞語的意義。當教師合理的展現其它大興安嶺景色的設計後,學生會由衷感到大興安嶺的確是一個巨大的寶庫。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的學**興趣油然而生,紛紛伸出小手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活躍。又例如,一位教師在上蘇教版古詩兩首《所見》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時,利用課件出示畫面:牧童騎在黃牛背上,快樂地唱著歌兒。
師:(動情地)你們看,你們聽,小牧童坐在黃牛寬厚的背上走來了,他搖呀,晃呀,就像坐在搖籃里,真舒服呀!小樹林里,花兒在笑,風兒在吹,蝴蝶兒在飛,多美呀!多快樂呀!小牧童忍不住放聲歌唱,歌聲飛出了密密的樹林。我們來讀一讀這兩行詩。
(學生自由練讀──點讀──點讀──男生讀——播放讀)
師:你們都是快樂的小牧童,那小牧童是怎樣騎黃牛的?
生:他是這樣騎黃牛的。(動畫演示)
師:做上動作,你再來讀這兩行詩,看看是什麼感覺?
生:(得意的邊做動作邊朗讀。)
師:好神氣呀!小朋友們是不是都想騎一騎黃牛呀?那我們一起做上動作再讀這兩行詩,每個人的動作可不一樣哦!(播放笛子曲:《快樂的小牧童》)
生:(騎黃牛,讀古詩。)
師:小牧童高高地坐在牛背上,他的歌聲那麼嘹亮!(突然停止音樂)「噓!咦?歌聲怎麼停了?你們看,(出示畫面:牧童獃獃地站在樹下。)小牧童怎麼不唱歌了?他為什麼不唱了呀?」
生:因為他可能唱累了,想歇一會兒。
生:他可能怕吵著別人了。
生:小樹林里沒別人,他是看見了樹上有一隻蟬,他想把這只蟬捉回家。
生:還有詩的後面說了,「意欲捕鳴蟬,忽然閉口立。」就是說他想捉住蟬……
於是課文中的語言成了學生內心急於表達的話語,面對教師的提問,他們伸出了讓人激動的小手。這樣,**提高了學生的學**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四、信息技術的運用,可分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促進學生知識內化
小學生遇到知識重難點往往不容易解決。這時運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創設情景,把學生的視覺、聽覺等協同利用起來,促進心理內化,加深學生對重難點的理解,從而達到其它教學手段達不到的效果。例如:遠程教育資源課件蘇教版一年級至五年級語文,每一課幾乎都有識字flsh的動畫製作,生字各種筆畫順序都以動畫的形式展現出來,且讀音規范清楚,這樣既規范了老師的書寫和讀音,又給學生樹立了樣板,在教授過程中,學生注意力集中,學**興趣很濃效果好,且**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當然,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十分熟悉信息技術教學環節,要提前熟悉教學資源或者利用現有的條件,上網查閱資料,充分准備,自己製作多媒體課件,用來分散教學中的難點,突破教學重點。
五、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進行探索和發現
教學過程,事實上就是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對教學問題的解決方法進行研究,探索的過程,繼而對其進行延拓,創新的過程。於是,教師如何設計教學問題,選擇教學問題就成為教學活動的關鍵。而問題又產生於情境,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創設情景就是組織課堂教學的核心。現代多媒體信息技術,如網路信息、多媒體教學軟體等的應用為我們提供了強大的情景資源。例如:一位教師在《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及《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教學中,利用Powerpoint製作動態的平面向量課件,學生通過探索,發現了平面向量的基本概念,深刻的理解了平面向量的坐標表示的意義和作用。在講解與《空間四邊形》有關的問題時,如果只利用模型讓學生觀察,在黑板上作出空間四邊形的平面直觀圖,大部分學生在課後解決相關的問題的時候,總自然而然的認為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是相交的。該教師在教學中利用三維立體幾何畫板導入基本圖形,現場製作旋轉運動的空間四邊形圖形,現場添加線條,在旋轉運動過程中讓學生感受空間立體圖形的形象,培養學生的空間觀察和思維能力,從而使他們在觀察過程中留下空間四邊形兩條對角線不相交的深刻印象,在解決其它有關問題時不致出錯,同時學生在這個過程中發現了異面直線的概念,為後面的《異面直線》的教學奠定了基礎。由此可見,多媒體信息技術創設情景產生的作用是傳統教學手段無法比擬的。
六、運用信息技術,有利於幫助學生獲取技能和經驗
例如:數學是集嚴密性、邏輯性、精確性、創造性與想像力於一身的科學,數學教學則要求學生在教師設計的教學活動或提供的環境中通過積極的思維不斷了解、理解和掌握這門學科,於是揭示思維過程、促進學生思考就成為數學教學的特殊要求。多媒體信息技術在數學教育中存在深藏的潛力,在教學中指導學生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學**,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提高獲取技能和經驗的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思維能力和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學**主動性。例如:一位教師講解《圓周率》這一節內容之前,先要求學生自己利用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極限的資料,通過整理資料,提出與圓周率有關的實際問題,在通過他的動畫課件,學生了解了圓周率,同時揭示了圓周率的內涵。更重要的是學生在通過網路查詢並收集有關圓周率的資料的過程中,深深的體會到網路互動交流式的學**環境,視眼開闊,多彩多資,浩瀚無窮。
七、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使課堂練**方式多樣化
利用電腦多媒體技術編寫的系列有針對性的練**,其練**效果非常之好,傳統練**方法不可比擬。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於化學**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通過帶娛樂性的練**,能輕松鞏固已學知識,從而切實激發學生發自內心學**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素」之目的。比如在練**中編各種形式的選擇題、填空題、是非題等,由電腦來判斷學生解答的正確與否,根據練**的情況,給予必要表揚鼓勵或重復練**等。
八、運用信息技術,可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進行教學,可以增加課堂容量、可以根據學生課上信息反饋,及時給予指導,從而使每個學生的個性都得到發展。教師對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了如指掌,便於個別輔導。對有能力的同學還可以做起其它練**。這樣的課堂練**節省時間,體現了全方位個別化教學,提高了課堂練**的效果。知識的海洋,源遠流長。利用現代化的信息技術還可以使學生有效地掌握難記難學的知識,教會學生積累知識。教師可以把平時散見的知識點,通過計算機積累起來,教到某一知識點時就教取出此知識,進而了解知識間的聯系,增強知識的系統性。這樣有利於學生積累資料,節省了時間加大了容量,面向全體學生,提高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九、運用信息技術,可以製作具有實效性的教學課件
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體現授課靈活多變的方法和特點,利用PowerPoint具有功能強大、簡單易用、修改方便等特點製作多媒體課件。滿足教學的需要,在製作課件過程中,首先,在透徹了解課程內容的基礎上,從實現教學目的、完成教學任務的實際需要出發,突出重點和難點。其次,課件製作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主動學**、培養素質和提高能力方面。在製作過程中,根據課程內容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文檔,力求使每一張幻燈片的內容精練、簡明扼要,使學生一目瞭然,比如可根據授課內容的需要,將每一張幻燈片製作成多個文本框,重點和難點處添加特殊顏色和符號,可根據需要,將文本框的內容製作成動畫效果,同時設置對象出現的時間和順序,還可在使用多媒體課件教學的基礎上,經常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把一些學生感興趣的多媒體音像資料應用到教學中,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這樣做可以突破課堂教學的局限性,在更大的范圍內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體的多媒體學**環境。
十、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減輕教師的教學工作量
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需要查閱大量的相關資料,龐大的書庫也只有有限的資源,況且教師還要一本一本的找,一頁一頁的翻,這個過程耗費了教師大量的時間。網路信息為教師提供了無窮無盡的教學資源,為廣大教師開展教學活動開辟了一條捷徑,只要在地址欄中輸入網址,就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通過下載,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料,
**節省了教師備課的時間. 隨著計算機軟體技術的飛速發展,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
大量的操練練**型軟體和計算機輔助測驗軟體的出現,讓學生在練**和測驗中鞏固、熟練所學的知識,決定下一步學**的方向,實現了個別輔導式教學。在此層次,計算機軟體實現了教師職能的部分代替,如:出題、評定等,減輕了教師的負擔.因此,教學的發生對技術有較強的依賴性,而作為教學輔助工具的多媒體信息技術的功能就體現出來了。
十一、運用信息技術,有助於提高教師的業務水平和計算機使用技能
遠程教育網校的建立,給教育工作者創建了一個龐大的交流空間,各地各級的優秀教師雲集在這個空間中,他們為工作在教育第一線的教師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教學支援。通過網路交流,我們可以學**到他們新的先進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實踐證明,經常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的教師,他的教學思想、教學理念、教學方法總是走在最前列的。另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和計算機輔助教學軟體,就要求教師有相當的計算機使用技能,計算機使用技能的高低是新一代評價個人文化素質的標准。計算機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對每個人提出了新的要求,作為教師,更應該積極的推動計算機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這樣利人又利己。
十二、對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的反思
時代的發展,要求競爭者提高自身素質,也要求學校教育走在發展的最前端,學校教育的發展方向又要求教師更新教學手段,教學手段的更新主要受教育觀念的支配,所以我們首先要轉變教育觀念,真正把信息技術運用到教學中來。把信息技術作為輔助教學的工具,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在學生自主學**、主動探索、合作交流等的優勢,良好的實現教師角色的轉變。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不可低估,它在輔助學生認知的功能要勝過以往的任何技術手段。但它僅僅是課堂教學的一個輔助工具。教學活動過程的核心,是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交流過程,這個過程信息技術教育是無法取代的。在師生互動的教與學過程中,信息技術已經成為產生教學問題、促進學生思維擴散的路標。不過,我們不能盲目的使用信息技術,用它來取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的地位。所以,客觀合理的將多媒體信息技術用於課堂教學,積極探索多媒體信息技術與課堂教學整合方法,才是現代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轉變的觀念。
總之,信息技術是一種適應飛躍式發展的教育教學的手段和工具,它與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新型教學手段,由於其視聽結合、手眼並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故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起到了任何傳統教學手段難以替代的作用。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實踐的深入、認識的提高,信息技術在教學過程中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

㈨ 如何發揮現代教育技術在教學評價中的作

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如何有效地把信息技術整合於教學之中,使得各種資源更加豐富,教育渠道更加多種多樣,教育方式更顯得活潑和有效,真正實現教育思想、教學觀念及教育模式的根本變革,將是眾多教育工作者共同研究和關心的問題。運用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也是我國面向二十一世紀新課程改革的新視點,它的研究與實踐必將徹底改革傳統的教學觀念,為幼兒主體性、創造性的發揮創設了良好的基礎。為此,通過信息技術與課程相整合的研究,探討信息技術如何服務於幼兒園科學、藝術、語言、健康和社會等領域課程。利用信息技術教育手段,激發幼兒學習興趣,使幼兒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促進幼兒保持卓有成效的高效率的學習和體驗,以適應知識量飛速增長和知識更新速度日漸加快的局面,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思維方法和思維素質,養成探索、求新、獨立、求實的個性品質,為他們終身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1、更新觀念,加強硬體和教師現代信息素養建設,使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走入更為廣闊的天地。設備和觀念更新一起抓,硬體和軟體建設同時上,是推進信息技術與幼兒園課程整合之兩翼。因地制宜建設低成本高效益的現代信息技術教學環境是開展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前提。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過程中,我們將光纖引入我園,目前園里擁有教師、幼兒專用的計算機教室及大量的配套軟體,建成了電子備課、課件製作室。園多功能機房的建立,教學設施的網路化,使得學習資源可相互檢索,共同利用,使學習資源的使用超越地域的限制,實現學習資源共享;每班多媒體學習環境的完備,使教師和幼兒學習的信息環境得到很好的改善和完備;教學軟體的建設,使得教學資源庫日漸豐富,使其更好地服務於教學。全園實現了公文上傳下遞、教案論文交流,教育教學課件、軟體資料共享,教學管理網路化。我們注重教師觀念的先導作用,認真組織教師學習教育理論,更新教育觀念,大膽探索和改革教學模式,讓大家了解信息技術不再僅僅是一種技術手段,而是一種學習方式的根本變革,目前我園信息技術教育思想已深入人心。教師是信息技術教育的主導者,教師如果不了解教育信息化的本質、內容、目的,不熟練掌握現代媒體,不充分利用信息化教育環境,再現代化的技術也難以產生好的效果。為此,我們努力培養一支掌握現代化技術,具備現代化教學能力的教師隊伍。我園教師認識到學會駕馭信息技術,實現自我發展、自我超越是自我成長的需要,因此對信息技術的學習積極性和自覺性較高。我們著重考查教師收集、分析、處理、運用信息的能力,要求教師能充分利用網路收集有關提高教育質量的資源。因此,我園採用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讓教師定期學習(請計算機專業人員對全園教師進行信息技術培訓、教師利用休息時間參加培訓)等。聘請瀘師附小計算機專家、獲省級計算機檢測員的周老師利用假期對全園教師進行信息技術、課件製作培訓,提高了全園教師的計算機操作水平和信息理論素養。

㈩ 如何發揮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1、提高的教師信息技術素養

現代化的教育手段給老師提出一個新的要求,那就是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教師的素質也在隨之提高,要與時代同步,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需要。計算機網路教學在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中的應用,促使教師必須掌握和運用電腦技術,一方面提高本身素質,另一方面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想像能力和知識面。

2、充分發揮計算機在教學中的輔助作用

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其作用是輔助教學,起主導作用的還是教師。利用多媒體技術來揭示知識的形成及來龍去脈,讓人感到生動、形象、真實(實況錄像),便於學生接受。但在學校組織的多次聽課中,我發現大部分教師製作的課件的播放時間佔了課堂的大部分時間,課件成了講課的主體,代替教師上課,而教師則成了輔助作用的旁觀者,解說員,或成為電腦的操作者,本末倒置,誇大了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作用。

3、多媒體課件在教學中的動靜結合

利用多媒體課件的目的:是讓同學們更容易領悟知識,並且深入地領會其內含,最後得到升華,也就是所說的創新,但有些課件過分強調課件的修飾,什麼動畫、影像、圖片一起上,重視了它的信息技術含量,而忽視知識的掌握上,過分情境化,喧賓奪主。

4、要在教學過程中發揮多媒體的關鍵作用

多媒體技術把文本、圖形、圖象、動畫、聲音和視頻集成處理,使信息更生動更豐富多彩。多媒體計算機網路應用在學科課堂教學當中,創設了理想的教學環境,取得更高的教學效率與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