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黃南熱貢坐落在何方有哪些特產有什麼風土人情的有哪些名人歷史
「熱貢藝術」是藏傳佛教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頗具廣泛影響的流派,從十五世紀開始,
發祥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同仁縣境內隆務河流域。數百年來,這里有大批藝人從事民間佛教繪塑藝術,從藝人員之眾多,群體技藝之精妙,都為其它藏區所少見,故被譽為「藏族畫家之鄉」,而同仁地區在藏語中稱為「熱貢」,因此這一藝術便統稱為「熱貢藝術」。勤勞的熱貢藝人數百年來足跡遍及西藏、青海、四川、甘肅、內蒙古等國內各地和印度、尼泊爾、泰國、蒙古等國,給這些地方留下了眾多精美藝術品。這門獨具一格的古老藏族文化藝術,其作品造型准確生動,工筆精細絕美,色彩艷亮,富於裝飾性。其質朴的畫風、勻凈協調的設色、惟妙惟肖的神態刻畫,充分體現了藏族人民勤勞的智慧和燦爛的文化。熱貢藝術是我國文化寶庫中一枝瑰麗的奇葩,也是藏族不同地區之間、藏漢民族文化之間交相輝映的產物。
近期的代表人物有更藏、尖木措、夏吾才郎(上世紀四十年代曾隨師受聘協助張大千赴敦煌臨摹壁畫),
② 青海省黃南州有幾個縣
截至2017年,黃南藏族自治州下轄同仁縣、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共4個縣。
黃南藏族自治州,屬青海省轄自治州,位於青海省東南部,因地處黃河之南而得名,地勢南高北低,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全州總面積1.82萬平方千米,下轄4個縣:
同仁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是黃南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所在地。距省會西寧市約181公里。縣轄2鎮9鄉(其中,3個純牧業鄉)、72個行政村、6個社區,截止2011年,全縣8.9萬人,面積3275平方公里。
尖扎縣位於青海省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北部。縣境南北長約87千米,東西寬約48千米,總面積1714平方千米。截止2011年,總人口5.43萬人,全縣轄3個鎮、6個鄉。
澤庫縣,隸屬於青海省黃南藏族自治州,位於青海省的東南部,黃南藏族自治州中南部。總面積6494平方千米,總人口5.39萬人(2000年)。
河南蒙古族自治縣是青海省唯一的蒙古族自治縣,俗稱「河南蒙旗」,是中國蒙古族人口比例最高的縣。全縣總面積6997.45平方公里,海拔3600米,截止2011年,總人口4萬人,蒙古族佔93.21%。
(2)黃南有哪些民族文化資源擴展閱讀:
黃南藏族自治州特點:
1、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澤庫、河南兩縣屬於青南牧區,海拔在3500米以上,氣候高寒,是自治州發展畜牧業的主要基地,北部為尖扎,同仁兩縣,海拔在1900-4118米之間。
2、黃南州氣候屬高原大陸性氣候。其氣候特點為雨熱同季,干濕季差別明顯,熱量不足,無霜期短,降水變率大,時空分布不均。光照時間長,太陽輻射強。冷季漫長乾冷,暖季短促潤涼,多災害天氣。
3、主要農作物品種有小麥、青稞、豌豆、玉米、洋芋、油菜籽、胡麻等。
4、野生動物主要有藏羚 羊、白唇鹿、麝、水獺、雪雞等;野生葯用植物主要有冬蟲夏草、大黃、雪蓮、馬勃等。
5、全州葯材資源豐富,分植物、動物、礦物三大類共710種,其中植物葯82科579種,動物葯52科105種,礦物葯26種。
③ 黃南州澤庫縣級非遺有哪些
黃南是青海省藏文化和旅遊資源最為富集的地區之一,是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熱貢藝術的故鄉,也是青海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最豐富的地區。
黃南州共有701項各級非遺項目,其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2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8項,省級24項,州級219項,縣級448項。
④ 黃南藏族自治州的人口民族
2010年,全州常住人口為256716人,同第五次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零時的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31254人,增長13.86%。
男性人口為130194人,佔50.72%;女性人口為126522人,佔49.28%。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男性對女性的比例)由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101.88上升為102.9。
0-14歲的人口為67071人,佔26.13%;15-64歲的人口為174658人,佔68.04%;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14987人,佔5.83%。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0-14歲人口的比重下降了6.45個百分點,15-64歲人口的比重上升了5.5個百分點,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了0.95個百分點。 年份 合計 同仁縣 尖扎縣 澤庫縣 河南縣 2001 209933 76428 49085 53883 30537 2002 212504 77165 49672 54761 30906 2003 215384 77863 50465 55797 31259 2004 218170 78586 51376 56680 31528 2005 220655 79115 51901 57793 31846 黃南州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15617人,佔6.08%;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41099人,佔93.92%。其中:藏族175978人,佔68.55%;回族16741人,佔6.52%;土族10027人,佔3.91%;撒拉族1696人,佔0.66%;蒙古族35894人,佔13.98%;其它少數民族763人,佔0.3%。
⑤ 青海有什麼文化
1、柳灣文化:柳灣文化早期墓葬中的陶器和裝飾品較多,晚期墓葬中生產工具大量增加,表明當時的原始農業和畜牧業有了進一步的發展。晚期墓葬中,主人往往是男性,多側身直肢;女性緊靠男性,多側身屈肢,這表明柳灣文化晚期已進入父系氏族公社時期。
2、彩陶盆:1973年秋,在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了一件內壁繪有舞蹈圖案的彩陶盆。這件彩陶的舞蹈圖案花紋極其精美,堪稱青海古代文化的珍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盆高12.7厘米,口徑28.5厘米;舞蹈花紋圖案共3組,每組5人。
3、青銅時代的文化:我國在夏朝時進入青銅時代,跨越商朝、西周,截止於春秋,延續了1600年左右。青海發現的青銅時代文化遺址很多,具有代表性的是相當於夏、商時期的卡約文化,和相當於西周時期的諾木洪文化。卡約文化主要分布在青海東部的湟水流域及黃南、海南、海北等地區。迄今為止,已發現遺址1000餘處,出土文物異常豐富,除大量陶器之外,還有石制、骨制的生產工具。諾木洪文化主要分布在海西的柴達木盆地。出土文物除毛織品殘物及銅刀、銅斧等銅器外;還發現了翻地用的骨耜,收割用的石刀,以及定居的房屋和牧畜圈欄。表明當時的人們在冶銅、毛紡織技術方面,已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
⑥ 青海黃南藏戲有哪些特色
藏戲在我國少數民族的戲劇藝術中,是一個很古老的劇種,據說青海省的黃南等地區,早在明未清初時期就有了藏戲。
青海黃南地區的藏族人民,在歡度夏日雪頓節時,就是慶賀豐收的節日,寺廟及各民間業余的藏戲團體即舉行隆重的演出。
青海藏戲最早是由雲游僧侶、朝聖香客自西藏傳到青海。由於歷史長短不同、地區環境各異、語言特點差別,青海藏戲在其發展及形成上雖源於西藏,但與西藏的藏戲又不盡相同。
長時期以來,由於民間藝人的加工,把當地一些民歌曲調運用到藏戲之中,這樣就較大的豐富了青海藏戲的唱腔。
黃南藏戲屬於安多語系藏戲的一個重要支系,它的發展經歷了17世紀中期至18世紀中期的說唱階段;1740年至1794年,夏日倉三世時期三人表演的形成階段;1854年至1946年,吉先甲時期的成熟階段;1910年至1973年,多吉甲時期的興盛發展階段;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提高革新階段。
黃南藏戲具有廣泛的群眾性和民間傳承性。民間和寺院藏戲隊始終與社會民眾保持著密切聯系。音樂方面保留了宗教音樂的成分,也吸收了當地民歌、舞蹈音樂等素材。
歷代黃南藏戲藝人在長期的藝術實踐中,總結出各種行當及成套的表演程式,手勢指法、身段步法和人物造型,吸收黃南寺院壁畫人物形態,融入寺院宗教舞蹈、民間舞蹈及藏族生活素材動作等,形成本劇種獨有的藝術風格。
黃南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劇團,是黃南地區唯一一個專業性的表演團體,在對外宣傳黃南、推廣民族文化方面起到重要的橋梁作用。
這個團建團以來,先後創作上演了《音樂仙女》、《藏王的使者》、《金色的黎明》、《納桑貢瑪的悲歌》等6部大型藏戲。
《藏王的使者》是以吐蕃大相祿東贊,入使長安請婚的歷史與廣為流傳的民間傳說互為經緯編織而成,旨在表現藏、漢人民在共建祖國民族大家庭歷史過程中的血肉淵源。
該劇在保持傳統藏戲固有特色的前提下,著力塑造聰明、機智、善良、勇毅的祿東贊及具有政治遠見的唐太宗的藝術形象,力圖從淺層次的破謎解題升華,到唐太宗與松贊干布兩位雄才大略的政治家,順應歷史發展的要求,共同建構藏漢之間和睦的民族關系的高度。
黃南藏戲的即興表演獨具特色。這些即興表演,既表現了編劇、演員高超的藝術水平,又對抨擊時弊、凈化社會環境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在20世紀40年代,青海黃南隆務寺喇嘛覺讓瑪、木結荷大力開展藏戲活動,致力於青海藏戲的改革,為了創造各種人物的造型,相傳他們借著月光下的身影提煉人物的舞蹈動作。青海藏戲保持了原有的傳統,而且具備了其獨特的藝術風采。
新中國成立後,青海藏戲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得到了新的發展,民間業余藏戲團在伴奏形式上進行了改革,加上簡單的樂器伴奏,專業的藝術團體也開始了對藏戲的研究、挖掘、整理工作。
黃南藏戲演出劇目除8大傳統藏戲外,還有《格薩爾王傳》、《國王官卻幫》等其他藏區沒有的劇目,保留了《公保多吉聽法》這出古老而珍貴的原始戲劇形態的儀式劇。
《公保多吉聽法》故事講述藏傳佛教祖師米拉日巴在深山修行時,見到獵人公保多吉追趕獵物,用道歌勸說獵人莫要傷害生靈。公保多吉聽法後,幡然悔悟。
《公保多吉聽法》借米拉日巴對獵人公保多吉說法的故事,宣傳佛祖教理。此戲的編演完全以宣傳佛旨教義為目的,且與現實寺院教規戒律上的頹風直接聯系起來,為弘揚藏傳佛教服務.
它與每年的寺院跳神驅鬼活動結合在一起,作為宗教祭祀的儀式來進行演出;表演形式既採用了寺院跳神的藝術因素,又吸收了民間世俗藝術比較自由生動的表演手法,收到了宗教和戲劇的雙重效果。
20世紀80年代,黃南地區又掀起了藏戲演出的高潮。青海藏戲團組織了大批的藝術骨幹力量,深入到黃南地區,進行了比較系統的發掘、整理、研究、提高工作,並將藏戲搬上了青海舞台。
⑦ 黃南日輪熱貢民族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怎麼樣
黃南日輪熱貢民族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是2014-11-04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自然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同仁縣隆務鎮德合隆南路。
黃南日輪熱貢民族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6323003108798907,企業法人當周加,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黃南日輪熱貢民族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唐卡、堆綉、刺綉、泥塑製作;佛像、石雕;文化工藝品、法器銷售。
通過愛企查查看黃南日輪熱貢民族文化藝術傳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⑧ 黃南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推薦理由:典型的丹霞地貌,集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於一身
2、隆務寺
3、吾屯下寺
4、熱貢畫院
5、熱貢藝術博物館
6、佛手指天
推薦理由: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7、郭麻日寺
8、南宗溝
推薦理由:兩旁奇峰林立、森林茂密,東側有尼姑寺、南宗寺、桑阿德吉寺三座名剎
9、吾屯上寺
10、年都乎寺
還有167條相關問答,更多黃南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⑨ 青海省33個民族有哪些
青海省全省共有54個民族成份,因為民族眾多,在此不一一列舉,僅列出人口較多的幾大民族。
藏族137.50萬人,佔24.44%;回族83.42萬人,佔14.83%;土族20.44萬人,佔3.63%;撒拉族10.70萬人,佔1.90%;蒙古族9.98萬人,佔1.77%;其它少數民族2.25萬人,佔0.40%。
少數民族中人口超過萬人的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蒙古族等五個民族。
據2011年青海省第六次人口普查統計,全省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64.32萬人,在總人口的562.67萬人的46.98%。
青海省是我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之一,也是我國北方少數民族發祥地之一。
(9)黃南有哪些民族文化資源擴展閱讀:
據2010年第六次青海省人口普查數據統計,青海省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983516人,佔53.02%;各少數民族人口為2643206人,佔46.98%。
藏族137.50萬人,佔24.44%;回族83.42萬人,佔14.83%;土族20.44萬人,佔3.63%;撒拉族10.70萬人,佔1.90%;蒙古族9.98萬人,佔1.77%;其它少數民族2.25萬人,佔0.40%。
同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漢族人口增加了160211人,增長了5.67%;少數民族人口增加了284951人,增長了12.08%。少數民族人口比重由45.51%提高到46.98%。
各地常住人口分布情況是:
西寧市2208708人,佔全省常住人口的39.25%;海東地區1396846人,佔24.82%;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489338人,佔8.70%;海南藏族自治州441689人,佔7.85%;玉樹州378439人,佔6.73%;
海北藏族自治州273304人,佔4.86%;黃南藏族自治州256716人,佔4.56%;果洛藏族自治州181682人,佔3.23%。
與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玉樹州人口增長最快,10年間增長40.78%;其次是海西州,增長32.56%;而後依次是果洛州、黃南州、西寧市、海南州。
⑩ 黃南青海是哪裡
黃南是青海省的一個藏族自治州,全稱為黃南藏族自治州。該州位於青海省東部偏南,東南與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夏河縣、碌曲縣、瑪曲縣和本省果洛藏族自治州瑪沁縣為鄰,西北與本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同德縣、貴德縣和海東市的化隆、循化縣接壤。
黃南州是青海省青南三州之一,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下轄四縣,分別是:同仁縣、尖扎縣、澤庫縣、河南蒙古族自治縣。全州總面積1.88萬平方公里,占青海省面積的2.63%。州府駐地為同仁縣隆務鎮,距省會西寧市182公里。
全州地勢南高北低,南部澤庫、河南兩縣屬於青南牧區,是純牧業縣,海拔在3500米以上,氣候高寒。北部為尖扎、同仁兩縣,海拔在1900-4118米之間。其中尖扎縣地處黃河河谷,海拔較低,景色秀麗,氣候條件良好,為半農半牧區,也是青海省為數不多的可種植冬小麥的地區。同仁縣地處隆務河谷,也有少量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