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發揮原料資源優勢
擴展閱讀
中國石油什麼時候降價了 2025-01-12 06:13:33
廢舊資源指哪些 2025-01-12 05:54:34
什麼叫計入成本費用 2025-01-12 05:47:35

如何發揮原料資源優勢

發布時間: 2022-02-09 23:17:02

❶ 如何利用生物質能源具有突出的資源優勢

生物質能源的「至美」之處在於其既是保障能源安全的重要途徑之一,又兼具減輕環境污染的特點。在這一點上,作為生物質能源家族一員的能源作物更是表現得淋漓盡致。如甜高粱,不僅可以通過能量轉換替代化石液體燃料,保障能源安全,同時還能保障糧食安全,而且還能吸收二氧化碳,加工過程中無污染,原料得以物盡其用。

生物質能源的「美」還在於它是可再生能源領域唯一可以轉化為液體燃料的能源。它不僅具有資源再生、技術可靠的特點,而且還具有對環境無害、經濟可行、利國利農的發展優勢。
生物質能源的「美」還在於它可以有效促進能源農業的發展,能夠助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發展。能源作物的大面積種植可以開發利用閑置的荒漠地、鹽鹼地,有利於這些質地差的土壤逐漸改良,更有利於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還可以培育出致力於可再生能源利用領域的新型農民。不僅如此,它還可以吸納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農民的收入來源也變得更加多元化。
綠色能源
生物能源又稱綠色能源,是指從生物質得到的能源,它是人類最早利用的能源.古人鑽木取火,伐薪燒炭,實際上就是在使用生物能源。「萬物生長靠太陽」,生物能源是從太陽能轉化而來的,只要太陽不熄滅,生物能源就取之不盡。其轉化的過程是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將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生物質,生物能的使用過程又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形成一個物質的循環,理論上二氧化碳的凈排放為零。生物能源是一種可再生的清潔能源,開發和使用生物能源,符合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和循環經濟的理念。因此,利用高新技術手段開發生物能源,已成為當今世界發達國家能源戰略的重要內容。

但是通過生物質直接燃燒獲得的能量是低效而不經濟的.隨著工業革命的進程,化石能源的大規模使用,使生物能源逐步被煤和石油天然氣為代表的化石能源所替代.但是,工業化的飛速發展,化石能源也被大規模利用,產生了大量的污染物,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為了進行可持續發展,以及化石能源的弊端日益顯現,生物能源的開發和利用又被人們所側重。

❷ 如何依託資源優勢

在各地紛紛積極謀劃和踐行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之時,作為湖南省有色金屬管理局的直屬國有控股企業——湖南寶山有色金屬礦業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寶山有色礦業公司」)推出的「五大板塊」項目建設多元發展戰略框架,就是立足行業特色,適應形勢加快發展方式轉換的主攻方向和目標要求。本著「做大主體產業,做好優勢產業、做活循環產業、做優生態產業、做強特色產業」的原則,搞好項目的定位和提升,走專業化、差異化之路,力爭在轉變發展方式上實現突破。
突出鉛鋅主業,狠抓主體經濟。寶山有色礦業公司是我省株冶、水口山鉛鋅冶煉廠的重要原料供應基地。鉛鋅精礦產品是主導產業。近幾年來,通過危機礦山接替資源風險找礦,在寶山礦區中深部發現了大量的鉛、鋅、銅、鉬、金、銀等資源,經省地質勘探局評估論證,潛在價值達580億元以上,鉛鋅銀礦石量在800萬噸以上。為此,公司決定擴大規模和產能,初期規劃實現年產鉛鋅金屬4萬噸,銅金屬5千噸以上的產能規模。通過鉛鋅提質擴能增加主導產業經濟效益,為寶山有色礦業公司可持續發展打基礎、壯實力、添後勁。
填補銅產業空白,狠抓優勢經濟。湖南是享譽世界的「有色金屬之鄉」,但大品種銅、鋁資源短缺,在發展中產業結構極不平衡,銅、鋁、產業的短板,制約了相關製造產業的發展。寶山有大量的銅資源,在湖南有色產業中獨享銅資源優勢。公司通過立足自身,積極整合湖南省境內乃至省外、境外銅資源,規劃3至5年內建成30萬噸規模銅的探、采、選、冶和深加工及精加工產業,加快資源優勢向發展優勢轉化,填補湖南省和中部省份無銅產業的空白,以此為契機,也為中西部省份的礦業經濟發展提供一種新的產業模式。
尾礦綜合利用,狠抓循環經濟。以低消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經濟是黨中央、國務院對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產業結構調整做出的重大部署。寶山尾礦庫經過40多年的開采,尾礦容量已達500萬立方米,庫中殘存銅、鉬、鉛、鋅、鎢、鉍、錸、金、銀、硫等各種金屬,公司擬定開發計劃,積極開發循環經濟,科技工作者們取樣、檢測、化驗、並與湖南省有色金屬研究院合作開展了《尾礦庫尾礦綜合利用》項目研究,2008年11月份完成了初步方案,寶山尾礦庫總潛在價值在34億元,是一個節能減排,循環經濟開發的增長點。

開發旅遊產業,狠抓生態經濟。結合國內露天罕見的采空區,寶山有色礦業公司以工礦文化體驗為主題,以井下古代中國礦冶歷史,現代採掘流程觀光和互動體閑娛樂為主要內容,開發了極富時尚特色的工礦旅遊,在產業轉移上探索出了一條建設環境友好型礦山企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的新路子。2008年12月,該項目已被授牌「湖南省工礦旅遊示範點」。2010年5月,寶山有色礦業礦山公園被列為「國家礦山公園」,是一個極具發展潛力,在湖南富有特色的「綠色產業」,真正做到礦區資源的綠色開發。
做好機加工產業,狠抓特色經濟。寶山機加工能力多年來享譽周邊,輻射半徑大,有較為完整的機加工及電器維修設備。由於礦山設備製造能力強,在滿足自身及周邊機加工能力情況下,可以積極對接市場,在承接沿海和中西部製造產業轉移的機遇中尋找合作夥伴,通過盤活閑置資產,釋放機加工優勢,成為又一個經濟增長點。

❸ 如何發揮我縣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文化優勢.加快項目建設和招商引資力度,不

摘要 你好,招商引資有效盤活國有資產,擴大社會就業,增加財政收入,轉變招商工作方式。開展產業招商、專業招商、小分隊招商、以商引商,精細組織好小型招商推介會,突出小型「圓桌式」招商,提高招商項目的「對接率」和「成功率」。實現從全民招商轉變為專業招商、從粗放招商轉變為精細招商、從盲目招商轉變為目標招商、從政策招商轉變為環境招商,提高項目成功率。

❹ 如何發揮區域資源優勢,實現采購資源共享,實現統招分采

咨詢記錄 · 回答於2021-10-20

❺ 如何發揮廣西的自然資源優勢論文

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亦稱天然資源。自然資源:凡是自然物質經過人類的發現,被輸入生產過程,或直接進入消耗過程,變成有用途的,或能給人以舒適感,從而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與能量的總稱。
《辭海》對自然資源的定義為: [3]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類加工製造的原材料)並有利用價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礦藏、水利、生物、氣候、海洋等資源,是生產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和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
於光遠的定義
於光遠的定義為:自然資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經人類加工的資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礦物等。
狹義的自然資源
狹義的自然資源只包括實物性資源,即在一定社會經濟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生態價值或經濟價值,從而提高人類當前或可預見未來生存質量的天然物質和自然能量的總和。廣義 森林資源的自然資源則包括實物性自然資源和舒適性自然資源的總和。 [4]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對自然資源的定義
在一定時間和一定條件下,能產生經濟效益,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因素和條件。
自然資源屬性
自然環境中與人類社會發展有關的、能被利用來產生使用價值並影響勞動生產率的自然諸要素,通常稱為自然資源,可分為有形自然資源(如土地、水體、動植物、礦產等)和無形的自然資源(如光資源、熱資源等)。自然資源具有可用性、整體性、變化性、空間分布不均勻性和區域性等特點,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社會物質財富的源泉,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依據之一。對自然資源,可分類如下:生物資源,農業資源,森林資源,國土資源,礦產資源,海洋資源,氣候氣象,水資源等。

❻ 如何發揮廣西的自然資源優勢的一篇400字論文

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亦稱天然資源。自然資源:凡是自然物質經過人類的發現,被輸入生產過程,或直接進入消耗過程,變成有用途的,或能給人以舒適感,從而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物質與能量的總稱。
自然資源,亦稱 天然資源, [1]是指在其原始狀態下就有價值的貨物。一般來說假如獲取這個貨物的主要工程是收集和純化,而不是生產的話,那麼這個貨物是一種自然資源。采礦、採油、漁業和林業因此一般被看作獲取自然資源的工業,而農業則不是。自然資源是成為貨物的自然財富。
《辭海》對自然資源的定義為: [3]指天然存在的自然物(不包括人類加工製造的原材料)並有利用價值的自然物,如土地、礦藏、水利、生物、氣候、海洋等資源,是生產的原料來源和布局場所。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的定義為:在一定的時間和技術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的總稱。

❼ 如何發揮當地資源優勢開展對外宣傳報道

新聞宣傳工作首先必須服務於企業的中心工作。面對紛繁復雜、千頭萬緒的工作局面,新聞宣傳工作只有把中心當做目標,把大局當做舞台,堅持把鏡頭對准企業改革發展和生產經營的主戰場,工作聚焦不散光,力量集中不分散,才能真正發揮優勢,使新聞宣傳工作始終成為推動企業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所以,我們要緊緊圍繞企業「組織轉型、科學發展」這條主線,加大正面宣傳和主動引導力度,從不同層面、不同角度宣傳企業戰略發展、管理創新、機制建設以及企業涌現出的模範人物、典型事例等等,對內,凝聚思想、鼓舞士氣、構建和諧,有效地形成推進企業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強大合力;對外,弘揚文化,展示風采,提升形象,充分發揮輿論引導和助推作用,為企業發展提供強有力的輿論支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二、掌握「要點」,提高輿論引導力

新聞稿件寫得好未必會被採用,因為現在的報紙、雜志和網路,不只看新聞寫作水平如何,還有很多因素,如:稿件內容是否符合黨的路線、方針、政策?是否符合當前的宣傳重點?發表有何積極作用?有無負面影響?等等……因此,我們要把正確輿論導向放在新聞宣傳工作的最核心的位置。每年國家局、省局和行業各類報刊都會下發年度新聞宣傳工作「要點」,我們要堅持正確輿論導向,突出新聞宣傳重點,轉變新聞宣傳方式,提高新聞宣傳質量,認真做好各類宣傳報道工作。我們必須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責任意識,不斷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鑒別力,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的方針,嚴格宣傳紀律,在重大問題、敏感問題、熱點問題上把好關、把好度,為建設更加規范、更富效率的成長型企業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三、挖掘「亮點」,提高新聞洞察力

善於觀察和挖掘是作好新聞宣傳工作的有效途徑。世界著名的雕刻大師羅丹曾經說過:世界並不缺少美,缺少的是發現。我們大多數人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身邊不可能經常發生那麼多轟轟烈烈的大事情讓我們去報道,我們只能通過平常細心的觀察和了解,才能在平凡的小事中找出它的與眾不同,並且通過挖掘使它產生被報道的價值。另外,我們不能只在辦公室里寫材料,而是要親自參與一些重要的活動,只有這樣,才能煥發出高昂的寫作熱情,才能寫出真實細膩動人的好文章。因此,我們要貫徹「三貼近」原則,要貼近實際、貼近工作、貼近群眾,要把所在企業內部的一切具有價值、有創意,值得學習推廣借鑒新的科技信息、企業文化、好的管理方法、好的工作經驗、企業好的發展前景、身邊的好人好事等及時挖掘出來。要特別注意推出體現時代精神、鼓舞人心、催人奮進的企業先進模範人物,注重報道重大改革舉措、重大科技進步、重大生產經營成果等,以此增強內鼓士氣的感召力、外樹形象的輻射力。

四、提煉「特點」,提高宣感測染力

有人說,新聞工作者是歷史事件的記錄者,新聞報道只要求新聞工作者按照事實的面貌進行描述,用事實說話,給讀者、觀眾提供充分的信息。但是,僅僅做到這一點是遠遠不夠的。新聞工作者還需在真實、客觀的報道中對新聞的資源進行深度、廣度、厚度的開拓和挖掘,充分發揮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

那麼如何提煉「特點」呢?筆者有三點體會:一是吃透「上情」和「下情」。「上情」就是一個時期市局(公司)的方針、政策,「下情」是指對實際情況的了解。吃透「上情」才能對全局有準確的判斷和把握,吃透「下情」才能反映紛繁復雜的生活。所以我們要經常學習市局(公司)的方針、政策。上級布置開展某項工作,我們及時反映該項工作的典型經驗和做法,在面上具有指導意義,肯定有採用價值。或是通過調查研究,反映出該項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便於解決執行中的問題,同樣具有價值。二是要多觀察、多思考,善於從日常工作、生活中提煉總結。要透過現象去思考它蘊含的思想內容,發現「閃光點」,提煉出「特點」。因此,要求我們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從「身邊事、平常事」入題,從「手頭事」做起,從「喜聞樂見」著手,以不同視角來發表不同觀點和看法,增強新聞報道的親和力、感染力。三是「溫故而知新」,在新與舊的對比中提煉「特點」。從研究原有的事實開始,並以此為基礎,頭腦里形成一條由原有事實組成的「地平線」。這條線越清晰,新聞敏感性越強,因為任何一個新事實、新信息一旦冒出這條「地平線」,我們就有可能發現它。我們要不斷利用這種方法把企業的好做法、好經驗、好典型提煉出來、宣傳出去。

五、打造「精點」,提高新聞品質力

作為一名通訊員,我們要樹立精品意識,講求精益求精,千錘百煉,要認真研究新形勢下新聞宣傳工作的特點和規律,積極開辟新途徑,探索新辦法,避免稿件寫出來流於形式,缺少內涵。通過打造宣傳精品,提高傳播力影響力。

勤奮學習,多練多寫是寫新聞宣傳報道的基礎。作為通訊員,我們一般都是兼職,新聞寫作基本上是利用業余時間,加之信息源有限,不勤奮是很難寫出好作品的,所以,我們要做到三勤:人勤、手勤、腦勤。同時,新聞又是一個實踐性、操作性很強的工作,它不是純理論性的工作,因此平時還要多寫多練,筆耕不輟。我們只有勤奮學習,才能逐步培養自己的新聞敏感性的洞察力,掌握新聞寫作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從而提高新聞作品的思想性、生動性、可讀性,不斷豐富宣傳內容,打造宣傳精品。

❽ 如何發揮企業資源優勢,有效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企業志願服務決定要在哪個本質及范圍上投注心力,要視情況而定。需要衡量企業文化、優先順序、企業資源、公司業務、員工本質,以及公司經營業務的社區實際情況——「做事總比不做好;不過想要什麼事都做,未必就好。」

「企業志願服務是一種瞬息萬變的全球力量,由企業推動,目的是在全球和地區的重要議題上帶來改變。」這是全球企業志願研究計劃得出的「基本」結論。

我們得知:

V 企業更加投入志願服務,將其視為企業社會責任與可持續發展策略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V 企業傾向於將注意力投注在特定優先事項上,利用包括志願服務在內的多樣化企業資源,以期對人類、社會與環境等廣泛問題發揮最大影響。

V 企業日益認同企業志願服務是協助企業達成目標的一項戰略性資產。

V 「活躍樂觀」的重新思考、設計和創新志願服務活動,以符合社會、企業以及員工生活的實際情況。

V 人們開始注意到全球跨地區文化差異對於志願服務有不同的解讀與做法。

V 以技能為導向和跨國界海外志願服務的新投資,成為企業運用資源、增加影響力的重要方法。

這一切究竟代表什麼?

想像一下,如果我們一起跳上一張魔毯,快速繞行全世界一天。

不管到哪,我們都可以看到企業志願服務的例子。思考一下,無論飛往哪個方向,最後回到原點,我們會看到什麼?

V 在澳大利亞,澳大利亞國家銀行(National Australia Bank)的企業志願者種植超過6萬棵樹木,相當於該銀行一整年消耗的紙張量。

V 在中國北京,中國移動(China Mobile)的企業志願者帶領孩子們課後活動,與企業高層一同參訪「老人安養中心」,協助全國的救災工作。

V 在印度,塔塔顧問服務公司(Tata Consulting Services)企業志願者通過其工會梅特里(Maitre),主導艾滋病毒與艾滋病倡導計劃,參與農村發展方案,在視障者計算機訓練中心服務以及學校教導青少年。

V 2009 年葉門MTN(MTN Yemen)公司有93%的員工參加企業志願服務計劃,內容包含支持旅遊業的清理古跡行動、倡導道路安全、關懷孤兒、支持體育活動,這些都是「21天關懷計劃」(21Days of Y'ello Care)企業志願服務的一部分,此跨國行動計劃由通訊業MTN 集團(MTN Group)贊助其非洲十四國員工完成。

V 沙烏地阿拉伯的國家商業銀行(National Commercial Bank)企業志願者在學校授課、輔導企業家、組織團隊從事水災救援、到臨時收容所幫助流離失所的難民。

V 波伊納集團(Boyner Group)在土耳其的零售店企業志願者教導在當地孤兒院長大的18歲到24歲年輕女性,協助這些社交、經濟孤立女性的個人發展、提升她們的求職技巧。

V 西班牙電信公司位於南北半球的企業志願者是公司友好學校計劃(Escuelas Amigas)的核心,該計劃為西班牙與拉丁美洲的五、六年級學生配對合作媒體網路,透過網路進行溝通、合作與文化交流。

V 淡水河谷公司(Vale)在巴西各經營終端的企業志願服務委員會籌備七千多名志願者參與年度志願服務日(V-Day)。同時,公司的工程師以及供應商則忙著清查公立學校的基礎設施,幫助他們符合政府補助資格,以獲得需要的改善。

V 美國的輝瑞大葯廠(Pfizer)企業志願者組成團隊,利用專業技能,改善對阿茲海默症病人與家屬的服務質量。

現在想像一下,這些活動一而再地不停復制,從最大規模的跨國企業、區域國際企業及國家級企業到中小企業,幾乎遍布世界各國。

想像一,志願者專注在人類基本需求以及社會正義的議題;

想像二,他們尋找新方法來幫助貧困群眾自給自足;

想像三,他們為拯救環境而努力;

想像四,他們針對全球自然災難和區域人道主義災難做出回應;

想像五,這些技術人才——從「聯合包裹運送服務公司(UPS)的卡車司機、C&A商店零售店員、年利達律師事務所(Linklaters)的律師、卡夫食品(Kraft Foods)的食品科學家到IBM的主管」——運用一己之長為政府、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以及多邊機構服務。

想像六,透過「數天、數周、數月的服務活動」動員人力的盛況,他們有能力組織和執行高質量的工作。這種計劃導向的志願服務,已迅速成為各企業與社區普遍存在的現象——從Camargo Correa卡馬喬科雷亞的善心日(Do Good Day)、Citi花旗的全球社區日(Global Community Day)、GSK的柳橙日(Orange Day)、Motorola Mobility摩托羅拉的全球服務周(Global Week of Service)、AXA的企業社會責任周(CSR Week)、福特的全球關懷周(Global Week of Caring)、UPS的全球志工月(Global Volunteer Month)、Samsung三星的全球分享節(Global Festival of Sharing)、西班牙電信的國際志願服務日(International Volunteering Day),還有Timberland的志願服務嘉年華(Serv-a-palooza)。

想像如果可以得到這一切,那麼你對企業志願服務的現況就會有些概念。

企業志願服務決定要在哪個本質及范圍上投注注意力,要視情況而定。需要衡量企業文化、優先順序、企業資源、公司業務、員工本質,以及公司經營業務的社區實際情況。

舉例來說,我看過最有趣的案例是總部在澳大利亞墨爾本的必和必拓集團(BHP Billiton),這是一間國際采礦、石油、天然氣公司。該公司的企業志願服務計劃,就是公司會根據員工志願服務時數捐贈對等資金。公司不執行志願服務方案,也沒有志願服務日或帶薪志願服務時數制度,而是員工每志願服務一小時,公司就捐出8美元(一年最多480小時),並且員工個人捐募到多少錢,公司就會捐助相同額度。

有些企業與觀察者可能會說,這根本是極簡派作風。

不過這種方法十分符合必和必拓集團的核心價值與實際情況。該公司由許多不同營運單位組成,形形色色的員工在眾多差異化的環境下工作,絕大部分員工營運工作在偏遠地區。公司認為這些員工最能了解所在地的志願服務,對當地社區來說什麼是最重要的。此理念的落實作法,往往是針對原本可能被忽略的小型地方組織提供協助。必和必拓集團十分重視全公司員工志願服務策略的一致性,也覺得適用全公司的簡單單一的方法最為恰當。假使礦工不能夠帶薪從事志願服務,辦公室員工也不行。

這里的重點不在何為「對」或「錯」。那隻不過是企業志願服務的一種做法,而且正好適合必和必拓集團。

案例:花旗的策略性重建工程

花旗銀行是企業志願服務的先驅之一,正式計劃可以追溯到1970年。之後的幾十年間,企業與志願服務計劃都經歷重大轉變。從紐約市發跡的花旗,成長為全球性金融機構。企業志願服務計劃在這些年來則是起起落落,直到花旗集團網站上有此宣布:2003年設立一個正式的企業志願服務計劃。

在2009年,隨著推動「策略性重建工程」,花旗的志願服務邁入了一個新階段,整套程序的設計完善、執行透徹,都是值得學習的絕佳案例。

無庸置疑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最嚴重時期,花旗員工連公司是否能存活都有所懷疑,更別提花旗是否會延續社區參與及志願服務的傳統。

僅僅一年後,花旗就發動重建工程,這傳達了一項清楚信息,志願服務對花旗來說仍然是企業生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員工願意參與這個過程,顯示他們認同志願服務的價值,認為這是維持士氣的方法。

紐約市花旗基金會旗下的花旗志願服務主任羅斯瑪瑞.伯恩斯(Rosemary Byrnes)描述,這個過程同時針對企業內部與外部。企業外部方面,花旗檢驗查看其他企業如何運作志願服務,以其他公司為參考標竿來衡量花旗自身績效。重點不只放在其他公司做得好的部分,還重視其他公司所面對的挑戰以及克服方法。

花旗發現其他公司很願意協助,企業彼此之間有高度的合作性對話。

經過這項運作,花旗決定把發展「志願委員會」(Volunteer Councils)視為花旗的一項核心策略。花旗發現,讓員工來主導可為公司的企業志願服務帶來一種企業家精神跟創新感受。

志願委員會與企業的社區關系部門協同合作,找到方法充分運用既有的社區關系,開發企業志願服務機會。在微觀層面上,志願委員會協助聚焦在邀請志願者參與。

企業內部方面,整個過程的設計,不只是為了取得員工對現況的意見以及對未來的想法,更為了爭取內部認同與計劃所需的投資。

花旗邀請美國六大市場的區域志願領袖以及各國際區域領袖,共同推出「發現過程」(Prcoess of Discovery)活動。參與員工最後有近百名員工分成小組,透過電話會議提供自己的意見。得到的資料經過匯總分析後,形成了初步結論,接著通過第二輪電話會議與參與者分享結論,並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反饋。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非常高興有人會去思考這個問題,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