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目前地球資源哪些在減少
擴展閱讀
盜竊物品法律怎麼算價格 2025-01-13 07:26:15

目前地球資源哪些在減少

發布時間: 2022-02-11 21:37:57

『壹』 地球現在資源是在增加還是減少

地球現在資源是在減少。

『貳』 目前地球的資源被消耗了哪些

人是自然的產物,但人類的發展卻是在毀滅自然中進行的.地球誕生大約45億年,地球生命發生大約35億年.人類的出現不過300萬年歷史.人類有文字記載的文明不過6000年.在300年以前的人類發展歷史長河中,人類與自然基本上能夠和諧相處.但在工業革命以來的300年,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和破壞已經接近自然對人類生命的支撐極限.照目前的開采規模,石油天然氣最多夠耗50年,煤炭最多夠耗100年;到2020年,地球上的大多數礦產資源包括銅、鋁、錫、鋅、金、銀等都將被開采完畢.今天,環境和生態危機已經充分顯現:南極臭氧層空洞在不斷擴大;全球氣候變曖,溫室效應在使海平面不斷上升;工業生產帶來的大氣污染、海洋與淡水污染、土壤污染、化學污染相當嚴重;森林覆蓋率大幅銳減、土地沙化荒漠化日益嚴重;人類疾病發病率在上升,物種滅絕在加速,等等.總之,地球資源在驟減、生態環境在惡化,人類在以物質為中心的飛速發展中,再發展、持續發展的條件卻在不斷喪失. 例如:一、人類不斷向大氣中排放二氧化碳等廢氣,把大氣弄臟了、使地球像在大熱天穿了一件臟棉襖,體溫不斷地升高;二、地球大氣中的臭氧層能吸收陽光中對生物有害的紫外線,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的保護傘.大氣污染破壞了這層重要的保護傘,使地球的臭氧層產生了「空洞」;三、人類毀林開荒,不合理利用木材等,都給森林帶來了災難.年百年來,全球森林面積急劇減少,最近十多年來,每年都有上千萬公傾的森林在地球上消失了.今天,非洲的熱帶雨林只剩下原先的三分之一,亞洲的木材蓄積量只能維持不到40年……;四、全世界的荒漠化土地正以每年5萬至7萬平方千米的速度擴展.目前,全球的沙漠化地區已經佔到了地球陸地面積的35%;五、全球的城市裡,約有一半人口(16億)生活在有害健康的惡劣空氣中.嚴重的空氣污染,使生活在城市的人們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比例大大高於鄉村;六、20世紀以來,由於世界全國工農業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的劇增,缺水已是當今世界許多國家面臨的重大問題,尤其是城市缺水狀況越來越加劇;七、無節制的捕撈,使世界上許多重要的海洋漁場,捕到的魚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小,這就是海洋漁業資源枯竭的表現.在地球上,天南地北的環保問題不計其數,這只不過是一小部分而已. 但另一部分環境問題是因為人類過度開發、不合理利用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且不及時採取對資源的保護措施而導致了資源流失造成的,所以,地球環境的破壞,歸根到底是由於人類對大自然的過度的開發,說確切一點,應該是人類的掠奪,濫用自然資源和大自然的力量的惡果.把地球形成以來幾十億年積累下來和各種天然寶貴資源,在幾百年間揮霍過度,面臨枯竭,如此下來,很可能在一兩百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內就毀於自己手中. 在此,我希望人類學會尊重自然,保護自然,認識人類是大自然之子,樹立「天人合一」、「天人和諧」的新環境,共同建設一個和平、發展、進步的美好世界.保護環境需要知識,更需要決心和恆心,要用科學態度認真對待環境. 但願地球的明天會更好.

『叄』 地球有哪些資源,現狀如何

地球有哪些資源,現狀如何::
全球使用的90%能源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80%以上工業原料取自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但這些資源都屬於用一點少一點的耗竭性資源,是無法再生的。目前在地球上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僅還可使用45~50年,而探明的天然氣儲量總計還有180億立方米,估計只能使用50~60年,煤炭可使用200~300年。至於一些主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大概還可使用幾十年至百餘年。如果按照目前的開采規模而不加以控制的話,到2020年,地球上的大多數礦產資源包括銅、鋁、錫、鋅、金、銀等都將被開采完畢。 再來說說我們人類生存無法離開的水資源。地球表面的72%被水覆蓋,儲水量是很豐富的,共有14.5億立方千米之多。地球上的水,盡管數量巨大,而能直接被人們生產和生活利用的,卻少得可憐。地球上的水資源有97%被鹽化,僅有3%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資源,而且大部分是主要分布在南北兩極地區的固體冰川,但在目前技術條件下還無法大規模利用。人類目前比較容易利用的淡水資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以及淺層地下水。這些淡水儲量只佔全部淡水的0.3%,佔全球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七,即全球真正有效利用的淡水資源每年約有9 000立方千米。目前,全球80多個國家的約15億人口面臨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的3億人口完全生活在缺水狀態。預計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30億人口缺水,涉及的國家和地區達40多個。 全世界現有的可用耕地約佔地球陸地總面積的10%,其中以美國、加拿大、印度和中國等國的耕地面積占的比例比較大。但由於我們人類的原因,世界土地資源的數量和質量正在不斷下降,主要表現在:土壤的肥力下降,就全世界而言,產量高的耕地面積大大小於產量低的耕地面積;土壤嚴重退化,主要是土壤鹽鹼化、沙化、沼澤化和受農葯化肥污染的情況日益嚴重;土壤遭受侵蝕,在世界上每年因為森林被我們人類砍伐而引起侵蝕的土地面積高達數億畝;農田被侵佔,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每年約有數千萬畝農地被工業及交通運輸業等侵佔。據統計,世界上的大部分地區適合耕種的土地都已經被利用了。在亞洲,83%的可耕種土地被利用, 在歐洲這個比例是88%,前蘇聯的比例是61%,在北美洲也有一半以上的可耕種土地已經被開發利用了。世界還可一利用的土地資源正在迅速銳減,我們在土地資源方面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肆』 地球資源近年來資源減少數據

世界的石油存量剩下約一萬億桶!地球上的水總體積約有13億8600萬立方千米!地球上的森林面積約為30-60億公頃!地球上有多少生物品種,卻知之不清。據估計在500萬至5000萬之間或更多!

『伍』 現在地球缺少那些資源呢

主要缺礦產資源和氣候資源

礦產資源 全球使用的90%能源取自化石燃料,即煤炭、石油和天然氣,80%以上工業原料取自金屬和非金屬礦產資源,這些資源都屬於用一點少一點的耗竭性資源。目前地球上探明的可採石油儲量僅可使用45~50年,天然氣儲量總計為180億立方米可使用50~60年,煤炭可使用200~300年,主要金屬和非金屬礦產可使用幾十年至百餘年。按照目前的開采規模,到2020年,地球上的大多數礦產資源包括銅、鋁、錫、鋅、金、銀等都將被開采完畢

氣候資源 空氣污染嚴重,氣候變化明顯。工業革命以後,大量化石燃料燃燒、大幅度變化的土地利用、水泥生產和生物燃燒所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導致了地球的臭氧層破壞,形成溫室效應,導致全球變暖。到本世紀末,溫室氣體排放的增長將使這些氣體在大氣中的濃度增加一倍,最終將導致全球的平均溫度上升6℃。

『陸』 地球的資源是不斷在減少了嗎

是的,地球的很多資源都在減少,但有的資源是可以再生的,另外,將來科技的發展,人們可能會發現新的資源,所以不用擔心,但這不意味著可以隨便開發,隨便浪費

『柒』 地球目前這些資源現在如何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個自然的星球。地震、火山地震是地球上的自然現象,那麼經常發生這樣的破壞現象又是為了什麼呢?傳統的地震理論認為:絕大多數的地震是由於地殼運動引起的,是地球內部產生一種推動地殼深處岩層運動的力量,使岩層慢慢地變形,一旦達到極限,地殼構造比較脆弱的地方就會發生嚴重的斷裂和錯位,引起局部地區的強烈震動,同時地球內部的溶融赤熱的岩漿也會跑出來,這就是地震或火山地震。

那麼,推動地殼發生運動的力量到底是從那裡來的呢?很多人認為可能是由地幔中的放射性物質導致而成。還有人認為,絕大多數的地震發生是地下的岩石產生了新的斷裂、錯位或是原來就有的裂縫再次發生錯動。許多強烈的地震都發生在地下存在這樣斷裂的地方。當地下的岩石受力的作用接近破裂時,加上太陽和月亮的引力作用,以及大氣和水對地面的壓力變化,都可能促成地殼斷裂的發生,釀成地震。

火山地震是由於火山爆發時,大量熾熱的岩漿從地下噴出,體積迅速膨脹,沖擊地殼,使地殼斷裂或錯位,造成局部地區的震動,因此引起地震。

全世界每年大約發生約有500萬次地震,平均每天發生一萬多次,幾乎每分每秒都沒有停止過。但是我們人類能夠感覺到的地震只有1%次,99%的都是微震,對人類不能構成危害,這樣小的微震,只有十分靈敏的儀器才能探測出來。

有關地震的解釋,還有很多,但大體的理論依據沒有脫離這樣的框架,也是當今有關地球科學研究主流派學家的共識,也是最權威的理論。那麼,地震到底是怎樣產生的呢?截止目前,還無法最後得出正確的答案,有關地震的種種解釋又似乎讓人感到有些勉強和難以理解。我們是否能夠從自然的方面、用較為科學的方法找出能夠令人信服的理論依據呢?地震的孕育產生,應當是因果關系的產物,既有內部因素的作用,也必須存在外部因素的條件,即內因是基礎,外因才是產生地震的必然條件。也就是說,根據地震產生的種種跡象判定,地震必須具備這樣兩個條件:一是,地球內部要具備極高的溫度使內部的物質具備流動性,能夠不斷地進行運動這樣的基礎,地球內部確確實實具備這樣的基礎條件;二是,地殼的部位上必須具備儲存大量的高熱值的能量物質或放射性物質這樣的外部條件,地球也同樣具備這樣的條件。簡單地說,地核(地球核心)具備巨大的熱能條件後,這個巨大的熱能條件也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停地運動(移動),這是內因基礎;外因的條件就是在地殼或地綿中必須具備足夠數量的能量物質,具有流動性能特徵的地球內核邊緣是地幔,在運動的過程中,不斷地與外部的能量物質接觸,內外結合,產生變化關系,只有這兩者能夠相互聯系,相互作用,地震才能產生。

如果地球如同彗星或巨大的隕石一樣,內部沒有巨大的熱源動力,即使外部有足夠的能量物質,也不會產生相互間的作用;內部有熱源的動力,而外部沒有能量物質的接濟,也不會產生相互間的作用,內部的熱能來源就會中斷。

從地震的震源上講,絕大多數的地震是發生在地球的地殼和地幔上部邊緣70千米以內,特別是集中在6-20千米深處。如果地震發生在海拔很高的陸地上,震源距離地面可能很遠,如果地震發生在海洋,其震源距離海平面也只有幾千米。也有科學數據資料表明,有的地震深達200-300公里處,而且威力巨大。如果說地震是地球內部產生的一種推動地殼深處岩層運動的力量導致地殼的斷裂和錯位,那就不一定只是發生在地球的某一個點上,而應當是在相當大的長度,就如同雞蛋的外殼破裂一樣,應在地表上表現得相當突出;也不能發生像火山爆發一樣的火山地震。因為從火山地震噴發出來的大量火山灰塵物質的現象上分析,它是地球內部儲存的大量能量物質燃燒爆炸所產生的碎屑等物質。 1、氣候變暖
2、臭氧層破壞
3、生物多樣性減少
4、酸雨蔓延
5、森林銳減
6、土地荒漠化
7、大氣污染
8、水體污染
9、海洋污染
10、固體廢物污染

『捌』 地球資源減少的資料

在追求自身發展的同時開始注意保護環境可以說是人類的重大進步。
在古代,人類和自然是不平等的關系,人類是弱者,處處受到大自然的限制卻無力改變自然。於是人類把大自然視為敵人,戰天斗地成為一項難得的品質,愚公精神千百年來受到不斷頌揚。
隨著工業時代的來臨,人類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人與自然的關系發生了逆轉,人成了強者,而「溫和的自然」卻成了容易受傷的對象。高度提純的化學制劑,如殺蟲劑、油漆、洗滌劑等對自然環境構成了重大威脅;大規模的能源消耗改變了大氣的構成,進而改變了地球氣候;衛生條件的改善使人口急劇增加,人類活動大量破壞了地球的森林和濕地資源。於是,「溫和的自然」變為「凶惡的自然」,人類施加給它的,它最終都要歸還人類。被高度提純的化學制劑污染了水和土壤的地區,畸形兒和絕症的出現比率大大高於正常;石油資源一旦枯竭,人類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正常運轉必定遇到問題;氣候異常必定帶來水災或乾旱,飢荒也將伴隨著種種天災降臨人間。「凶惡的自然」將再一次讓人類成為弱者,人類和自然的關系又將回到起點。
要想改變這種狀況,人類就必須保護「溫和的自然」,不讓它繼續惡化,保護環境就是保護人類自身,這是人類經歷工業化,在自信心極端膨脹之後的可貴共識。
世界各國也都意識到這個問題。10年前,178個國家的領導人在巴西城市裡約熱內盧聚集,共同商討保護環境的問題。與會領導人計劃保護地球環境,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促進人類的福利和發展。1997年,160個國家在日本京都簽訂了旨在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京都議定書》。但由於減少排放阻礙經濟發展,美國這個二氧化碳頭號排放國卻拒絕執行。去年,在南非城市約翰內斯堡舉行的「地球峰會」上,各國領導人和科學家繼續商討改善環境的計劃。
10年過去了,人類在保護環境問題上雖取得了一些進步,但分歧仍然嚴重。地球現在到底處在怎樣的狀態呢?我們又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迎接未來呢?

7個可喜進步
環保意識在增強
經過長期的宣傳,環保意識已經為很多人和政府所接受,人們開始關心人類活動對大自然的影響,並希望這種影響不會惡化自然環境。政府間開始通過合作來處理環境問題,1992年裡約熱內盧峰會、1997年京都氣候會議和去年的約翰內斯堡峰會都體現出了世界環保意識的加強。雖然,美國因為自身利益拒絕執行《京都議定書》,對未來跨國環境合作造成重大損害,但國際環保努力的進程卻是不可逆轉的潮流。
清潔汽車問世
汽油電動混合型汽車已經問世,並且已經在日本、西歐和美國的道路上行駛,這種汽車可以大大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美國克羅拉多州的「超級汽車」公司的發明家們正在研製零排放的汽車。其中一種汽車設計是以氫氣作為燃料,發明者聲稱,開這種汽車外出度假可以不帶飲用水,因為這種汽車排出的就是100%的純凈水。而電動汽車的前景也十分看好,它很有可能成為下一代個人代步工具。
封殺12個「環境殺手」
2001年在瑞典城市斯德哥爾摩舉行的聯合國會議上決定在全球范圍內限制使用12種碳、氯制劑的化學葯品。此舉是為了保護空氣、水和土壤資源不受污染。會議呼籲限制或完全消除頑固的有機污染物如氯氣、DDT農葯和PCB農葯等等。1987年通過的禁止使用氟里昂(CFC)的協議已經發揮作用,地球臭氧層的破壞速度變緩。
生態旅遊的發展
總部設在美國的「國際生態旅遊社會」把生態旅遊描述為「保護環境和支持當地人民福利的負責任的旅遊」。生態旅遊和它所產生的利潤在世界范圍內已經成為支持發展中國家政府財政收入來源的重要渠道,它以每年30%的速度在急速增長。自然環境同文化傳統一樣成為吸引旅遊者的重要動力。但環境主義者仍然擔憂,生態旅遊市場經濟的作用遠遠大於保護環境的意義。
企業的環保運動
大公司日益意識到,環境保護能夠幫助它們吸引更多的客戶。施樂公司的「無廢物計劃」回收了該公司工廠2002年產生的80%的無危害固體廢料。它還把6萬多噸的已填埋電子廢料取出,重新回收利用。施樂公司的這個舉動一年可節約數百萬美元。施樂公司的這種可持續發展的做法受到環保團體的歡迎。很多大公司也都意識到環保回收的巨大作用,殼牌、IBM這些世界知名大公司都紛紛推出自己的「清潔計劃」。
更環保的建築
環保建築物最重要的標准就是減少能量消耗。歐洲一些民宅的屋頂開始安裝吸收太陽光能量的瓷片,而美國加利福尼亞的「壕溝」公司也開始在辦公室的屋頂安裝高性能的隔熱玻璃。而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安納波利斯市的Chesapeake Bay基金會總部的辦公樓的環保設計更是超出一籌,利用特殊貯水裝置,辦公樓的抽水馬桶採用收集的雨水沖洗;使用太陽能電池板來向辦公室提供電力供應。相對普通的同樣面積的建築,這棟辦公樓只消耗了三分之一的電力和十分之一的純凈水。
酸雨危害的減少
美國和歐洲已經證明了減少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排放對地球表面環境有相當大的改善。在上個世紀80年代,發達國家開始控制二氧化硫的排放來減少酸雨對環境的巨大危害。它們開始禁止在工廠中使用炭作為燃料,轉而使用更加清潔的能源例如天然氣和凈化炭來發電。汽車也被改造,所用汽油的標號更高,燃燒後二氧化氮的排量大為減少。酸雨在美國和西歐的危害已經大為減輕,以英國為例,酸雨危害在過去15年裡減輕了一半。
7個值得憂慮的跡象
地球變暖
科學家已經發出警告,日益增加的溫室氣體的排放會使氣候急劇變化,海平面上升。據美國全國氣象局的統計報告,美國2001年11月到2002年1月這3個月的平均氣溫是自1895年以來最高的。同樣,全球范圍內這3個月的平均氣溫也是自1895年以來最高的。氣溫上升的直接威脅是海平面上升,同時會引發其他的極端氣候現象,造成自然災害。
對石油無節制的需求
地球上有很多河流,但還有一條河流是我們沒有意識到的,那就是石油形成的河流。每天石油形成的河流都圍繞在我們身邊,而這條河流的流量是每秒鍾1100立方米。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世界石油的消耗量增加了14%,而且還在不停地增加。在每年向大氣排出的240億噸二氧化碳中,有40%來自石油的燃燒。在人類歷史上,目前大氣中溫室氣體的含量是42萬年來最高的。世界上三分之二的石油儲備聚集在中東地區,這也成為該地區政治和經濟不穩定的最重要因素。有的時候,人們會認為上天太厚愛中東地區,給它如此集中和富裕的液體黃金,但是石油雖好,卻也給該地區帶來永不結束的沖突和紛爭,在這些石油耗盡之前,這種沖突和紛爭似乎沒有結束的時候。
逐步消失的濕地
很多人其實不知道濕地的重要性。濕地為魚類,許多鳥類和兩棲類動物提供了棲息場所,成為生態系統里重要的環節。另外,濕地有很強的消化污染物的能力。但是在世界范圍內,濕地的面積正在高速縮減。從美國的亞馬遜盆地到伊拉克,濕地都逃不過悲劇命運。濕地消失的根源是人類的農業活動、水利活動和其他發展活動。開墾更多的耕地,修建更多的大壩使濕地逐漸消失。科學家們估計,在過去的一個世紀里,濕地面積已經縮減了50%。31年前,132個國家曾在伊朗簽定了《保護濕地條約》。但是實際上條約的約束力和作用是相當有限的。
超級大壩不斷增加
人們以為修建超級大壩顯示了自己改造自然的能力。的確,大壩改造了自然,提供了電力,但也給環境帶來很多不利影響。大壩改變了河流的自然流向,改變了洪水自然瀉洪的方向。大壩在地面上形成非天然的蓄水庫,這樣影響了魚類的自然分布。在1950年,世界范圍內的大型大壩大約有5000個,但到了2000年,超級大壩的數量激增到45000個,而且規模不斷加大,對自然的改造作用也越來越大。平均來說,每天都有2個高度超過15米的大壩建成,新建大壩基本上都位於發展中國家。有些巨型大壩高度超過180米,寬度超過1500米。修建這樣的大壩的代價是驚人的,要淹沒大面積的土地,無數物種要另擇棲息地。
越來越少的珊瑚礁
在所有的海洋生物中,有四分之一的棲息地是珊瑚礁。但是在過去的50年內,珊瑚礁的數量已經減少了27%。光是在1998年發生的厄爾尼諾現象中,世界珊瑚礁的數量就一下子減少了16%。造成珊瑚礁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海水變暖。當然,海洋中來自太陽的輻射增加和漁民野蠻的捕魚方式也是珊瑚礁消失的重要原因。
過度捕魚
人類科學技術使捕魚速度和數量都超過了海洋的天然補給能力,這樣的結果是很多魚類的數量正在銳減,甚至到了滅絕的邊緣。現在每年海洋中魚類的總量正在以每年1%的速度減少。科學家們提出把特定的海洋區域劃為保護區,停止捕魚,讓大自然有時間和機會重新積蓄。但人類似乎不願意給自然這樣的機會。限制捕魚會直接影響漁民的收入和生活質量。而魚類市場只講究價格和利潤卻從不考慮物種保護。
核廢料的處理
2003年全球超過440個商用核反應堆會產生超過11000噸的核廢料。如何處置這些核廢料給人類提出了難題。首先這些核廢料很可能會有泄漏的危險,其次這些核廢料很可能被恐怖分子獲得,從而用於可怕的目的。美國有超過100個核反應堆,產生的核廢料佔世界總量的25%左右,而處理核廢料的核垃圾場就更多了,共有131個。共有超過一億人生活在核垃圾堆附近100公里以內的范圍內。無論將核廢料運到哪裡,都不可避免地給當地造成污染。利用核能越多,類似的污染就會越多。在享受核能的超級動力時,人類千萬不要忘記核廢料的隱憂。
7個震驚的聲音
「目前人類對保護地球資源的意識空前地提高,但大規模、大范圍破壞野生動植物的棲息地的行為並沒有減緩。我對人類在科技上的成績感到鼓舞,但是,這些科技成果對物種多樣性的破壞又使我絕望。」
――――E.O.威爾遜,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家
「在環境保護方面,對海洋的保護是相對落後的。因為人類一直都認為海洋是這樣的巨大而豐富,難以想像人類的活動會對這樣的巨人產生怎樣的影響。不幸的是,我們已經對海洋造成不可彌補的破壞。」
――――簡?盧布徹科,美國俄勒岡大學海洋生態學家
「我們必須承認在過去10年裡,人類對大氣化學構成的認識進步了很多。現在幾乎所有的人都知道『溫室氣體』這樣的名詞,也知道工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造成地球氣候變暖。但是人們對『溫室氣體』的其他危害還一無所知,就像10年前一樣無知。」
――――雪莉?羅蘭,加州大學埃文分校大氣化學家
「人類種植農作物的同時也破壞了土壤的表土。大量的表土被刨起,然後隨河流被沖到海洋里。在海洋里,農葯和殺蟲劑不斷積聚,對海洋生態造成的危害在逐日增加。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是人類要改變種植的農作物的種類,要多種深根植物,這樣有利於保持水土。」
――――韋斯?傑克森,農作物遺傳學家 「溫室氣體使大氣的溫度升高,同時也使海洋的水溫升高。一旦海洋的水溫升高就是全球性的災難,因為洋流的運動會使全球各地海洋的水溫一樣高。」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學海洋地圖學家
「合成化學制劑給人類的生活帶來方便,但是它們也是干擾荷爾蒙的元兇。合成化學制劑在地球上無處不在,影響了人類和所有野生動物的繁殖和發展。但是沒有一個國家能夠禁止合成化學制劑在商場里出現,我們還要繼續承受它們帶來的副作用。」
――――柯爾朋,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野生動物與污染物部主任
「在人類對待自然的態度問題上,『地球峰會』可以說是一次轉折點。希望人們能意識到,對物種多樣性的保護,對濕地、森林等自然環境的保護將影響未來地球的運作機制。」
――――哈爾?穆尼,斯坦福大學環境生物學家
7個善意的警告
「如果人類持續現在的行為而不做任何改變,那麼到21世紀結束的時候,地球上的物種會減少一半。如果這些數據都不能改變人類的行為,還有什麼會使人類警醒呢?」
―――E.O.威爾遜,哈佛大學社會生物學家
「當被問到『你從自然得到什麼東西?』時,大多數人的回答是食物、纖維、葯物和基因。但是絕大多數人不知道生態系統為我們提供的其他服務。它凈化著空氣和水源,調節著氣候,使貧瘠的土壤肥沃,控制著害蟲和病原體。只有當我們失去這些服務時,才會意識到它們的可貴。」
――――簡?盧布徹科,美國俄勒岡大學海洋生態學家
「厄爾尼諾現象使人們開始警覺,但是誰也說不清下一次厄爾尼諾什麼時候再來。沒有人知道,它的惡果是漸變的還是突變的。如果是突變的,那自然就是不準備給人類任何機會了。」
――――雪莉?羅蘭,加州大學埃文分校大氣化學家
「農業和野生動物的關系已經得到重視,但農業和海洋的關系卻還遠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以前曾經有人警告過,再不控制農業,野生世界就要完蛋。現在我要警告,如果再不控制農業,海洋就要完蛋。」
――――韋斯?傑克森,農作物遺傳學家 「100年前,當颶風襲擊人類時,當時的人們只會問政府:『這到底是怎麼回事。』現在政府已經能夠預報颶風,了解颶風的力度和方向,為人們盡量減少損失。100年以後我們需要的是政府同樣了解其他極端的自然災難。」
――――理查德?巴伯,杜克大學海洋地圖學家
「現在已經有足夠的證據證明化學制劑能夠進入子宮,影響人類的大腦發育、影響免疫系統的形成和發揮作用。人類需要聰明的後代,也需要明智的政策制訂者。」
――――柯爾朋,世界野生動物基金會野生動物與污染物部主任
「歷史證明,少數人的意見可以喚醒公眾的關注,進而改變社會發展的方向。現在科學家們前所未有地團結在一起,我們將提出更多的、更明確的證據使公眾和政策制訂者改變想法。」
―――哈爾?穆尼,斯坦福大學環境生物學家
7個生態天堂
Kruger國家公園
位於南非的Kruger國家公園由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和灌木叢組成,是世界上哺乳動物最集中的地方。Kruger國家公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898年,當時這里是一個狩獵區,為了狩獵的方便放養了147種野生的哺乳動物,包括獵豹、白犀牛。另外還有超過500種鳥類。後來,處於當時一種相當創新的觀念,Kruger被簡稱國家公園。
Tubbataha礁石國家公園
這是位於太平洋偏遠海岸的生態保護區,目的是保護海洋魚類。Tubbataha礁石國家公園於1988年成立,為了限制當地毫無節制的捕魚活動。Tubbataha礁石國家公園的面積為330平方公里,有超過450種海洋魚類安逸地在這里生活。在Tubbataha礁石國家公園中,任何的捕魚活動都是違法的。可遺憾的是,在世界范圍內,這樣的海洋保護區實在很少。
Prespa公園
Prespa公園是一個跨國自然保護區,於2000年成立。2000年,阿爾巴尼亞、希臘和馬其頓簽署協議成立跨三國的自然保護區。Prespa公園保護的主要是區域內的濕地資源,在這里生活著超過160種鳥類,有另外幾百種鳥類路過這里,或者會在這里做短暫停留。現在Prespa公園已經成為很多珍稀鳥類最後的樂園。
Bahuaia Sonene國家公園
在秘魯的Bahuaia Sonene國家公園是世界上最大的森林資源保護區。Bahuaia Sonene國家公園的佔地面積是1萬平方公里,在這里有著茂密的森林。而在保護區里,所有的破壞行為被嚴格禁止。另外Bahuaia Sonene國家公園也保護著流過公園的3條河流的水資源,自2000年開始,在這些河流里捕魚也被禁止。在這個綠色的世界裡,生活著超過200種哺乳動物、900種鳥類和1200種蝴蝶。
Nahanni國家公園
在加拿大的西北部,佔地4760平方公里的Nahanni國家公園保護著加拿大最崎嶇不平、最天然的土地。在Nahanni國家公園里沒有一條道路,沒有任何人類活動的痕跡。這里有很多自然的奇觀,包括天然大峽谷,落差為92米的宏偉大瀑布(這個瀑布的落差比舉世聞名的尼亞加拉大瀑布高一倍)。但是加拿大政府禁止將這里天然的美景開發成旅遊資源,每年只有大約900個探險者進入Nahanni國家公園。成立於1976年的Nahanni國家公園於1978年被聯合國評選為世界自然遺產。這在諸多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中,Nahanni國家公園是惟一的。
皇家Chitwan國家公園
在尼泊爾和印度交界,皇家Chitwan國家公園是南亞地區非常有特色的自然保護區。在這里,鱷魚自由地游在河裡,還有包括孟加拉虎在內的珍稀哺乳動物生活在這里。自1973年成立以來,屬於尼泊爾皇家的皇家Chitwan國家公園已經成為當地的一個旅遊項目,遊客從1973年的每年1000人發展到現在每年超過10萬人。不過這對自然保護區不是一件好事,但幸運的是,在這里的哺乳動物的種類和數量都在逐年增加。
Goualougo三角地帶
Goualougo三角地帶是個商業和自然保護成功結合的保護區。這個非洲著名的森林保護區同樣也是大伐木公司表演的舞台。伐木公司向世界證明,他們並不是在所有時候都扮演破壞者的角色,事實上,在Goualougo三角地帶,伐木公司獲得利益的時候,森林資源的再生也得到了保障。Goualougo三角地帶是民主剛果最大的自然保護區,在這里,大猩猩和黑猩猩的密度是世界最高的。

地球資源
地球資源指的是:地球能提供給人類衣、食、住、行、醫所需要的物質原料,也稱為"自然資源"(Natural Resources)。

陸地上重要的自然資源有六種,它們是:1)淡水、2)森林、3)土地、4)生物種類、5)礦山、和6)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和天然氣)

地球上的自然資源分為"可再生"與"不可再生"兩大類。

可再生的自然資源指的是在太陽光的作用下,可以不斷自己再生的物質。最典型的可再生資源有植物、生物質能、太陽能、風能等。

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主要有石油、煤炭、天然氣和其它所有礦產資源。它們經過了上億年才得以形成,因此不可再生。這些資源的儲量隨著人類的消耗而越來越少。

地球上的生物物種也是寶貴的不可再生自然資源。任何一種生物的滅絕意味著地球永久性地丟失了一個物種獨特而珍貴的基因庫。因此,如果是由人的活動造成的物種滅絕,其損失將無法估量。

『玖』 地球上哪些資源在枯竭

地球上有許多資源在枯竭,例如森林資源、淡水資源、礦產資源等。

1、森林資源:森林資源(Forestresources),是林地及其所生長的森林有機體的總稱。這里以林木資源為主,還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動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環境因子等資源。林地包括喬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林中空地、採伐跡地、火燒跡地、苗圃地和國家規劃宜林地。

地球上許多的資源都在枯竭,我們只有從自身做起,保護環境,合理地開發利用各種資源,才能使地球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