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治理水資源
擴展閱讀
閨蜜惠產品多少錢一盒 2024-11-15 06:46:32

如何治理水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2-13 04:37:01

Ⅰ 怎樣保護水資源

1、要有惜水意識,只有意識到「節約水光榮,浪費水可恥」,才能時時處處注意節水,從身邊的小事做起。

2、養成好習慣,比如說關上滴水的龍頭等等。

3、使用節水器具。

4、查漏塞流, 就生產而言,特別對一些高消耗水的行業,我們要圍繞如何優化水系統的運行,如何提高循環水的濃縮倍數,如何提高水資源的循環利用等作為節水工作的重點,積極組織技術攻關,提高水的綜合利用率;同時制定切實可行的操作制度,對產品水消耗實行定額管理。

(1)如何治理水資源擴展閱讀

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乾枯。

雖然地球71%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34%。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

Ⅱ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

一、積極推進節約用水,提高用水效益。
1、是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發布了用水定額,實行計劃用水。
2、是加強農業節水。1998年以來,各級財政投入資金200多億元,社會和農民投入600多億元,重點開展灌區節水改造,發展節水農業。全國建設600個節水增產重點縣和1000多個節水示範項目,節水灌溉面積已達到3.2億畝,形成300多億立方米的年節水能力,新增糧食綜合生產能力400多億公斤。建立了近300個旱作節水農業示範基地,在近3億畝農田中推廣非工程節水技術措施。全國農田灌溉面積畝均用水量從1993年的529立方米降至2003年的430立方米。
3、是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原國家經貿委、水利部等六部委於2000年10月聯合印發了《關於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意見》,明確提出了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先後發布了兩批《當前國家鼓勵發展的節水技術、設備(產品)目錄》,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由1998年的55%提高到2002年的62%。全國各城市加快了城鎮供水管網改造,積極推廣使用節水器具,開展了各類節水示範區建設,城市年節水量約38億立方米。
4、是深化水價改革。國務院下發了《關於推進水價改革促進節約用水保護水資源的通知》。發展改革委和水利部聯合頒布了《水利工程供水價格管理辦法》,完善了水價的形成機制和管理手段。2003年全國水利工程供水價格達到每立方米3.3分,比1991年提高2.3倍,促進了節約用水,供水成本得到一定補償。城市供水初步實現由福利型向商品型轉變。目前全國已有2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開征水資源費,60多個城市實行階梯式水價,300多個城市開征污水處理費。
5、是開展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水利部在甘肅張掖、四川綿陽、遼寧大連、陝西西安開展了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共開展了94個省級節水型社會建設試點。張掖市通過積極探索,形成了「總量控制、定額管理、以水定產(地)、配水到戶、公眾參與、水量交易、水票流轉、城鄉一體」的節水型社會建設運行機制和體制,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和推廣各項節水技術,提高了水資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度削減了用水量,完成了黑河分水任務,實現了當地經濟增長和促進下游生態修復的雙贏。


二、加大水污染防治和水資源保護工作力度,修復生態環境。
1、是加強水污染防治。「九五」以來,國家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僅淮河流域1994年以來就先後關停了近5000家污染嚴重的小企業和生產線。組織開展了「三河三湖」、三峽庫區、南水北調中線水源區及東線工程沿線、北京市、環渤海等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全國共設置了760多個監測斷面,組成了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了117個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到2003年底,重點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五」計劃安排的工程項目已完成32%,全國污水處理總能力達到6626萬立方米/日,城鎮污水處理率為42.3%。在經濟快速增長、人口不斷增加的情況下,重點流域水質急劇惡化的勢頭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
2、是強化水資源保護。全國有17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按《水法》規定批准實施了水功能區管理制度,七大流域和部分省份按照水功能區定期公布水資源質量狀況報告。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了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了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3、是採取積極措施,修復生態環境。從1999年起,對黃河流域實施水資源統一調度,在連續5年來水偏枯的情況下,實現幹流不斷流。國務院批復了《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規劃》、《塔里木河流域近期綜合治理規劃》,這兩個規劃實施以來取得顯著成效。黑河連續幾年向下游輸水,乾涸多年的終端湖泊東居延海出現了36平方公里的水面。我國最大的內陸河塔里木河,斷流20多年的下遊河道,從2001年起恢復過流,尾閭台特瑪湖水域面積最大達200多平方公里,兩岸大片胡楊林復甦,兩大沙漠中間的綠色走廊重現生機。實施引江(長江)濟太(太湖)工程,緩解了太湖流域生態環境急劇惡化的趨勢。組織實施了南四湖應急生態補水、扎龍濕地補水、引察(察爾森水庫)濟向(向海濕地)、引岳(岳城水庫)濟淀(白洋淀)等水資源調配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生態和社會效益。組織開展了全國牧區水利、小水電代燃料、黃土高原淤地壩等工程建設,加強了水土保持工作,鞏固了退耕還林成果。啟動了全國地下水保護行動計劃,強化了對地下水的保護和超采區的治理。濟南市停涌多年的趵突泉實現復涌。蘇錫常等超采區實現全面禁采,地下水位開始止降回升,地面沉降速率顯著降低。


三、優化配置水資源,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1、是農村飲水解困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農村飲水困難問題,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2000年,國家啟動了全國農村飲水解困項目。5年來,中央安排國債資金98億元,地方各級政府配套和農民自籌資金90多億元,累計解決了5700多萬人的飲水困難,提前完成「十五」計劃中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的任務。人民群眾把這項工程稱為「德政工程」和「民心工程」。
2、是加強了水資源配置和防洪減災工程建設。國務院批准實施了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南水北調東線、中線一期工程已開工建設。國家「十五」計劃重點水資源配置工程相繼開工建設。完成了甘肅引大入秦、青海黑泉水庫、四川大橋水庫、寧夏扶貧揚黃等一大批西部地區重點水利工程,新增供水能力500億立方米。全國年供水能力達到近6000億立方米。1998年以來,加強了以大江大河堤防為重點的防洪體系建設,長江干堤加固基本實現預定目標,全面加快了淮河災後重建工作和治淮骨幹工程建設,黃河和其他大江大河大湖重要堤防、重點海堤、清淤疏浚等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病險水庫除險加固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目前已基本完成了第一批1191座病險水庫的除險加固。
3、是加強流域、區域水資源統一管理和調度。依據《水法》,進一步明確了流域管理機構的法律地位和行政職能。各地根據當地水資源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要求,深化水管理體制改革,北京、上海、黑龍江、海南實現了涉水事務的統一管理。先後9次實施引黃濟津,2次實施從山西、河北向北京集中輸水等應急措施,保障了連續5年乾旱的京、津地區供水安全。針對近年來乾旱缺水的嚴峻形勢,各地加強了水資源統一調配和抗旱工作,保證了群眾生活和工農業生產的正常用水,維護了社會穩定。
4、是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2003年全國工業循環冷卻海水利用量達330億立方米,海水淡化年產量1130萬立方米。城市污水集中處理回用量每年達6億立方米。北方和西北缺水地區普遍加強了雨水集蓄利用。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拓展資料:

全球淡水資源不僅短缺而且地區分布極不平衡。按地區分布,巴西、俄羅斯、加拿大、中國、美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哥倫比亞和剛果9個國家的淡水資源佔了世界淡水資源的60%。約佔世界人口總數40%的80個國家和地區約15億人口淡水不足,其中26個國家約3億人極度缺水。更可怕的是,預計到2025年,世界上缺水人口將增長一倍,40個國家和地區將面臨淡水匱乏。我國人口眾多,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雖然我國也是水資源大國,但人均淡水資源只佔世界人均淡水資源的四分之一。

保護水資源網路

Ⅲ 如何解決水資源短缺

1、對於水資源短缺問題的解決,最有前景的應該是開發那些不可用水。比如海水淡化,地下水的開發和採集,以及兩極冰川的利用。變不可用水為可用水是一大方法。

2、號召人們解決用水和重復利用。

3、防止水污染,水污染是導致水資源短缺的重要原因。

(3)如何治理水資源擴展閱讀

中國經濟發展向來是走先污染,再治理的老路子,經濟飛速發展的十年,水資源緊缺和水污染問題已經到了迫在眉睫的關頭。我國水資源面臨先天不足和後天污染的雙重困境。

1、我國的水資源總體偏少。

2、我國水資源空間分布十分不均勻。

3、我們的問題是資源性缺水及水污染嚴重。

4、我們的地下水過度取用。

5、水生態環境破壞嚴重。

Ⅳ 寫出十條如何保護水資源

保護水資源措施:

一、節約用水,建立危機意識

首先要全社會動員起來,改變傳統的用水觀念。要使大家認識到水是寶貴的。要在全社會呼籲節約用水,一水多用,充分循環利用水。人們一定要建立起水資源危機意識,把節約水資源作為我們自覺的行為准則,採取多種形式進行水資源警示教育。

二、發展中水處理

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三、進行水資源污染防治,實現綜合利用。

對生產、生活污水進行有效防治。在城市可採取集中污水處理的途徑;工業企業必須執行環保「三同時」制度;生產污水據其性質不同採用相應的污水處理措施。最終實現水資源綜合利用。

四、慎用清潔劑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 里,會使水質惡化。我國生產的洗衣粉大都含磷。大量的含磷污 水進入水源後,會引起水中藻類瘋長,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水中含氧 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體也由此成為死水、臭水。

五、綠色生產,拒絕污染

任何一個生產企業都在使用水資源,在使用水資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水,有的企業沒有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而惡意排放廢水,對於這樣的企業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立即停止生產,令行禁止。作為企業應該加大科研力量轉變生產模式,走綠色生產道路。

六、保護環境

保護環境和保護水資源是一脈相承的,是不沖突的,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水質的優劣,所以在一些原始植被被破壞的地方,可以有針對性的開展退耕還林活動,真正意義上保護好我們生存的環境。

七、珍惜紙張

紙張需求量的猛增是木材消費增長的原因之一。紙張的大量消費不僅造成森林毀壞,而且因生產紙漿排放 污水使江河湖泊受到嚴重污染(造紙行業所造成的污染占整個水域污染 的30%以上)。

八、多植樹

森林有涵養、吸收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九、實施調水工程

由於地理、氣候特點,地區間水的分配並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辟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

十、嚴格用水管理

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

Ⅳ 如何治理中國水污染

1、減少耗水量:當前我國的水資源的利用,一方面感到水資源緊張,另一方面浪費又很嚴重。同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許多單位產品耗水量要高得多。耗水量大,不僅造成了水資源的浪費,而且是造成水環境污染的重要原因。 通過企業的技術改造,推行清潔生產,降低單位產品用水量,一水多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等,都是在實踐中被證明了是行之有效的。

2、建立城市污水處理系統:為了控制水污染的發展,工業企業還必須積極治理水污染,尤其是有毒污染物的排放必須單獨處理或預處理。隨著工業布局、城市布局的調整和城市下水道管網的建設與完善,可逐步實現城市污水的集中處理,使城市污水處理與工業廢水治理結合起來。

3、產業結構調整:水體的自然凈化能力是有限的,合理的工業布局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環境的自然能力,變惡性循環為良性循環,起到發展經濟,控制污染的作用。關、停、並、轉那些耗水量大、污染重、治污代價高的企業。也要對耗水大的農業結構進行調整,特別是乾旱、半乾旱地區要減少水稻種植面積,走節水農業與可持續發展之路。

4、控制農業面源污染:農業面源污染包括農村生活源、農業面源、畜禽養殖業、水產養殖的污染。要解決面源污染比工業污染和大中城市生活污水難度更大,需要通過綜合防治和開展生態農業示範工程等措施進行控制。

5、開發新水源:我國的工農業和生活用水的節約潛力不小,需要抓好節水工作,減少浪費,達到降低單位國民生產總值的用水量。南水北調工程的實施,對於緩解山東華北地區嚴重缺水有重要作用。修建水庫、開采地下水、凈化海水等可緩解日益緊張的用水壓力,但修建水庫、開采地下水時要充分考慮對生態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影響。

6、加強水資源的規劃管理:水資源規劃是區域規劃、城市規劃、工農業發展規劃的主要組成部分,應與其他規劃同時進行。 合理開發還必須根據水的供需狀況,實行定額用水,並將地表水、地下水和污水資源統一開發利用,防止地表水源枯竭、地下水位下降,切實做到合理開發、綜合利用、積極保護、科學管理。 利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杠桿作用,促進水資源的節約化,促進污水管理及其資源化。為了有效地控制水污染,在管理上應從濃度管理逐步過渡到總量控制管理。

Ⅵ 如何治理水污染

目前,人們已意識到不能以破壞生態環境來發展經濟,這樣的代價太大了。我國已提出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和保護人民的身體健康的戰略,對整治水域污染採取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措施。我們決不能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為了擁有潔凈的水環境,保護水資源,當從現在做起。

污水處理我國水環境的前景令人擔憂。

多年來,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於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我國的七大水系以污染程度大小進行排序,其結果為:遼河、海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綜合考慮我國地表水資源質量現狀,符合《地面水環境質量標准》的Ⅰ、Ⅱ類標準的只佔32.2%(河段統計),符合Ⅲ類標準的佔28.9%,符合Ⅳ、Ⅴ類標準的佔38.9%。如果將Ⅲ類標准也作為污染統計,則我國河流長度有67.8%被污染,約占監測河流長度的2/3,可見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非常嚴重。

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污染也不容樂觀。

我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無論是農村(包括牧區)還是城市,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主要是城市周圍、排污河兩側及污水灌區)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污染呈上升趨勢。

具體而言,根據北方五省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1995年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顯示,按照《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69個城市中,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Ⅱ類水質的城市只有10個,只佔14.5%;Ⅲ類水質的城市有22個,佔31.9%;Ⅳ、Ⅵ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佔53.6%,這說明有1/2以上城市的地下水污染嚴重。至於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符合Ⅰ~Ⅲ類水質標准僅有443眼,占評價總數的22.0%,符合Ⅳ和Ⅵ類水質標准有880和629眼,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總井數中,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准,只佔評價總數的31.2%,另外2/3以上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面對嚴峻的缺水、水污染問題,我們應積極行動起來,珍惜每一滴水,採取節水技術、防治水污染、植樹造林等多種措施,合理利用和保護水資源。

Ⅶ 國家如何管理水資源

水法》第十二條的規定,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水行政主管理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Ⅷ 如何保護水資源

保護環境,清理水源垃圾,不要隨意傾倒生活垃圾,從源頭凈化水源。減少水污染,是水質的關鍵保證節約樹木,不要濫砍伐森林,防止水源的枯竭。提高水的再循環、再利用,使其發揮最大功效。加強保護水資源的宣傳力度。

在使用水資源的同時產生了大量的工業廢水,有的企業沒有對工業廢水進行凈化而惡意排放廢水,對於這樣的企業各級政府必須採取措施立即停止生產,令行禁止。

(8)如何治理水資源擴展閱讀:

隨著科學事業的逐漸發展,廠房高樓的逐漸增多,水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隨著人類的破壞,原來的那個蔚藍色的「水晶球」已經不再明澈,不再蔚藍了,即將乾枯。

雖然地球71%表面覆蓋的是水,但是其實淡水資源只佔了地球總水量的2%左右,而可被人類利用的淡水總量只佔地球上總水量的十萬分之三,占淡水總蓄量的0。34%。由此可見,地球上可被利用的水並沒有人類想像的那麼多,如果讓它們繼續遭到人類的摧殘,早晚有一天,它會消失的。

現代水利工程,如防洪、發電、航運、灌溉、養殖供水等在發揮一種或多種經濟效益的同時,對工程所在地、上下游、河口乃至整個流域的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都會產生一定的負面影響,也可能造成一定范圍內水資源破壞。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水資源

Ⅸ 治理水資源

水資源治理就是綜合運用行政、法律、經濟、技術和教育等手段,對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進行調節的各種行為。在水資源日益短缺的今天,水資源治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和利用效率,使其發揮最大的社會、環境、經濟效益。

1 我國農業水資源治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1. 1 缺乏有效的治理機制,導致水資源短缺與水資源浪費共存

現行的水資源治理機制,是一種非高效利用水資源的機制,由此造成水資源短缺與水資源浪費共存尷尬局面。眾所周知,我國的農業水資源嚴重短缺,但與此形成明顯對照的是水資源浪費極其驚人。我國主要灌區的渠系利用系數只有0. 4~0. 6 ,即約有一半的水被浪費。例如,我國北方旱區水資源極其緊張,浪費卻相當嚴重,海河流域渠系利用系數約為0. 45 ,引黃灌區下游輸水損失達30 %~50 % ,河西走廊一些渠道,水量損失竟高達60 %~80 %。

1. 2 現行體制和政策難以形成有效的節水機制

現行的水資源治理體制存在的弊端,導致治理單位失去節水的積極性,如灌區沒有法律地位,缺乏經營治理自主權。灌區處於兩難境地,具有「事業單位,企業治理」的說法,實際上,作為事業單位,沒有人事部門下達的行政編制,財政部門不安排事業經費;同時又要求它實行企業辦法治理,它既沒有法律地位,又受多種限制,不能像企業那樣追求利潤。現行的政策不利於節水。目前的灌區收入主要依靠水費,在固定的價格條件下,水費的多寡取決於供水量的多少。一些灌區為了獲得較多的收益,甚至鼓勵多用水,有些灌區雖然節約了水,但被無償地調給其它部門,無利可圖,嚴重地影響了節水積極性,不利於節水機制的形成。

1. 3 過度超采,生態環境惡化

由於對地下水嚴重超采,導致一系列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甚至惡化。如在井罐區出現大面積地下漏斗區,全國出現56 個漏斗區,總面積達8. 2 ×104km2 ,漏斗的出現,引起地面沉降或裂縫,甚至導致海水入侵。例如,全國已發現地面塌陷700 點多處,秦皇島市已經形成32. 4km2 的海水入侵區;黃河流域由於過量不合理使用,多年來不斷斷流,已經對相關地區產生重大生態環境影響。

1. 4 水利工程治理單位收不抵支,舉步維艱

由於水價太低,全國平均水費為運行成本的50 %左右,導致經營單位虧損嚴重,生存處於困境,甚至難以維持生存。

1. 5 水資源「農轉非」現象嚴重

「農轉非」是指農業水資源通過不同的途徑改作它用。我國水資源「農轉非」現象更加普遍,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趨勢更加明顯,制約農業的發展。1949 年我國農業用水量約為1001 ×108m3 ,佔全國總用水量1031 ×108m3的97. 1 % ,到1998 年,該比例下降到74. 65 % ,與此同時,工業和城市生活用水比例由2. 9 %上升到24. 6 %。

2 我國水資源治理未來將出現的趨勢

2. 1 由供水治理向需水治理轉變

傳統的水資源治理可以統稱為供水治理,其主要的特徵是根據工農業用水需求,建立大中型水利工程來實現水資源供需平衡,它為緩解甚至徹底解決水資源供需矛盾發揮了重要作用,並且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某些地區仍將發揮重要的作用。隨著水利工程不斷興建,工程難度愈來愈大,成本也不斷增加,而且隨著徑流開發加大,帶來了系列的生態環境問題,水資源供需矛盾也不斷加劇,完全依靠增加工程解決水資源問題已經成為不可能,運用綜合手段緩解水資源供需矛盾成為一種必然。供水治理的最大缺陷是忽略了用水者節水的可能性,它將水資源供需矛盾的解決寄託在水源供給上,其結果是水資源浪費的增加和低效。必須改變供水治理為需水治理。所謂的水資源需水治理就是綜合運用行政的、法律的和經濟的手段來規范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人類行為,從而實現對有限水資源優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它強調把水資源作為一種稀缺的經濟資源,對水資源的優化利用應著眼於現存的水資源供給,而不是自發的向新的供水能力投資以滿足未來的水的需求。在今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農業水資源供給量不可能增加,我們必須依靠現在的4000 ×108m3左右水實現農業的可持續發展,需水治理是實現這一目標的要害所在。

2. 2 由單項治理向綜合治理轉變

水資源治理是一個系統工程,涉及到眾多方面,如農業、水利、科技、氣象、城建、環保、宣傳、計劃和行政部門等等。在以往的水資源治理中,各個部門是「鐵路警察,各管一段」,缺乏系統地考慮問題,其最終的結果是有利則爭,無利則推,使水資源開發利用短期化,持續發展思想很難貫穿到實際工作中去。未來的水資源治理,是站在可持續發展的高度治理水資源,是將水資源放在社會經濟環境等大環境中去開發利用,所以,其治理是綜合治理,如地上、地下、降水、污水、中水綜合治理等,並且與經濟結構、社會發展等有機地結合起來。

對於農業而言,為了實現水資源的綜合治理,首先設立綜合協調機構,從組織上為部門的聯合創造條件,如國務院成立全國節水農業工作領導小組,宏觀指導全國節水農業工作開展;其次,制訂多部門參與的可行的節水農業規劃,節水農業發展必須有一個切實可行的節水農業發展規劃,並且將此規劃作為有關部門工作重要組成部分。為此,首先應該下大力氣完善規劃基礎工作,明確節水農業技術體系,制定科學的節水農業規劃,為多部門聯合提供實現的基礎。第三,充分重視發揮地方部門的聯合效益,地方是節水的真正主力,只有充分發揮地方各部門積極性,才能事半功倍。如山東桓台縣是老井灌區,縣委組織水利、農業、氣象、財務和宣傳部門參與,目前成為全國第一個節水噸糧縣。

2. 3 由行政區劃治理向流域治理轉變

按流域(地區、灌區) 統一開發利用和治理水資源,是我國水資源治理的一個方向,其最大的特點是打破單純的行政區劃治理,走向以流域為單元的綜合統一治理軌道。水資源按流域形成自然體系,只有按流域統一治理方可做到保護與合理配置相結合,使上下游依靠水資源的各經濟部門得到均衡發展。對於農業水資源而言,具體內容是以流域為單元,對地表水地下水聯合運用,優化調度,合理利用。灌區應以開發利用淺層地下水為基礎,以地表水作補充,以淺層水的地層空間作為調節大氣降水、土壤水、地下水、地表水的地下水庫,以調控地下水埋深達到適宜動態為指標,最大限度地把天然降雨轉化為可持續利用的水資源,綜合治理旱澇鹽鹼,獲取最好的經濟、社會和生態效益。

2. 4 由計劃模式向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模式轉變

由於我們熟悉上的偏差和制度的制約,水資源治理一直是按照計劃經濟模式設計和運行,其結果是政府管得太多,市場作用沒有得到發揮。隨著市場經濟逐步建立,水資源治理機制必然向市場機制轉變,由於水資源市場的非凡性,決定了不可能完全由市場來調解水資源,所以,未來的水資源治理模式必然向政府與市場相結合的模式轉變。最近水利部部長在中國水利年會上作了「水權與水市場- 水資源優化配置的重要經濟手段」的報告,充分地說明了這一點。

2. 5 用戶參與水資源治理成為一種必然趨勢

公眾參與水資源治理在未來水資源治理中佔有重要地位。農業用水效率,離不開用戶的參與,一切技術和措施最終通過用戶的實踐來實現,用戶是節水提高效率的主體,其行為和素質在某種程度上決定節水效率的提高,所以用戶參與水資源治理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在我國已經出現了用戶參與水資源治理模式,如江蘇、山東、安徽、河南和河北部分地區建立了農戶參與治理的一種新型的經濟自立灌排區。試區成立了由各級地方行政、水行政、節水專管單位負責人和用戶組成節水治理委員會,一切重大決策通過該委員會決定,或者成立用戶自己選舉具有法人地位的自我治理組織用水者協會,有關節水工作由灌區和協會共同協商解決,其效果比較明顯。

Ⅹ 如何保護水資源

1,監護水源

據環境監測,全國每天約有1億噸污水直接排入水體。全國七大水系 中一半以上河段水質受到污染。35個重點湖泊中,有17個被嚴重污染, 全國1/3的水體不適於灌溉。

90%以上的城市水域污染嚴重,50%以上城鎮 的水源不符合飲用水標准,40%的水源已不能飲用,南方城市總缺水量的 60%-70%是由於水源污染造成的。

2,一水多用

可以重復利用水資源,提高利用率,有助於節約用水。

3,慎用清潔劑

大多數洗滌劑都是化學產品,洗滌劑含量大的廢水大量排放到江河裡,會使水質惡化。

大量的含磷污水進入水源後,會引起水中藻類瘋長,使水體發生富營養化,水中含氧 量下降,水中生物因缺氧而死亡。水體也由此成為死水、臭水。

4,增加森林面積涵養水源

森林有涵養、吸收水源、減少無效蒸發及調節小氣候的作用,具有節流意義。林區和林區邊緣有可能增加降水量,具有開源意義。

5,提高水資源的綜合利用

水庫可以蓄洪,也可以養殖水生動植物,大的水面可以通航,有些水體還可開辟旅遊。水力發電用過的水,可以用於灌溉。

渠系和田間滲漏的水,可以地下抽出利用,從地下抽出的水,還可以灌區下游重復抽出,重復利用。

6,調水工程

由於地理、氣候特點,地區間水的分配並不平衡。利用自然因素及人工改造,把豐水區的水調至缺水區,是解決水源不足,開辟新的經濟區的有效手段。

7,發展中水處理

污水回用技術。城市中部分工業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優質雜排水經處理凈化後,可以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做為非飲用水使用在綠化、衛生用水等方面。

8,發展和推廣節水器具

根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便器水箱近4000萬套和大量的其它衛生器具,每年因馬桶水箱漏水損失水量上億立方米。

(10)如何治理水資源擴展閱讀:

我國水資源形勢

我國就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國家。海河、遼河、淮河、黃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7大江河水系,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萬裏海疆形勢也不容樂觀,赤潮年年如期而至。在美麗的渤海灣,濁流迸濺,海面上漂浮的油污像一柄黑色火炬要燒毀海洋里的生命。

大量淡水資源集中在南方,北方淡水資源只有南方水資源的1/4。除了缺水,水污染問題也較突出。根據2001年對我國七大水系斷面監測,達到三類水質可以進入自來水廠的最低要求的僅佔29。5%,而劣五類水質卻高達44%;

另外,我國淺層地下水資源污染比較普遍,全國淺層地下水大約有50%的地區遭到一定程度的污染,約一半城市市區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由於工業廢水的肆意排放,導致80%以上的地表水、地下水被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