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水資源管理有哪些方面
擴展閱讀
石磨麵粉價格怎麼樣 2025-01-15 20:28:47
瑞士留學如何做節約成本 2025-01-15 20:23:05

水資源管理有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2-02-14 16:21:39

❶ 水資源管理基本制度

水資源管理標准,《水資源管理條例》第十二條 「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管理體制。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負責全國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在國家確定的重要江河、湖泊設立的流域管理機構(以下簡稱流域管理機構),在所管轄的范圍內行使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和國務院水行政主管部門授予的水資源管理和監督職責。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按照規定的許可權,負責本行政區域內水資源的統一管理和監督工作。 」本條是對中國水資源管理體制的規定。

❷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有哪些方面入手

水資源可持續利用(sustainable water resources utilization) 為保證人類社會、經濟和生存環境可持續發展對水資源實行永續利用的原則。可持續發展的觀點是20世紀80年代在尋求解決環境與發展矛盾的出路中提出的,並在可再生的自然資源領域相應提出可持續利用問題。其基本思路是在自然資源的開發中,注意因開發所致的不利於環境的副作用和預期取得的社會效益相平衡。在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中,為保持這種平衡就應遵守供飲用的水源和土地生產力得到保護的原則,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受干擾或生態系統平衡發展的原則,對可更新的淡水資源不可過量開發使用和污染的原則。因此,在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活動中,絕對不能損害地球上的生命支持系統和生態系統,必須保證為社會和經濟可持續發展合理供應所需的水資源,滿足各行各業用水要求並持續供水。此外,水在自然界循環過程中會受到干擾,應注意研究對策,使這種干擾不致影響水資源可持續利用。

為適應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原則,在進行水資源規劃和水工程設計時應使建立的工程系統體現如下特點:天然水源不因其被開發利用而造成水源逐漸衰竭;水工程系統能較持久地保持其設計功能,因自然老化導致的功能減退能有後續的補救措施;對某范圍內水供需問題能隨工程供水能力的增加及合理用水、需水管理、節水措施的配合,使其能較長期保持相互協調的狀態;因供水及相應水量的增加而致廢污水排放量的增加,而需相應增加處理廢污水能力的工程措施,以維持水源的可持續利用效能。

❸ 我國水資源管理存在哪些主要問題

我國水資源管理要分析現狀和問題,有利於解決水資源管理:

一、我國水資源的現狀
1、分布不均、地區水資源總量差異大;
2、水資源總量豐富,但人均佔有量偏少;
3、水資源年內、年際變化大。
二、我國水資源利用中的突出問題
1、水資源短缺
2、水質污染
3、水資源浪費
4、水土流失嚴重
5、不合理的開采利用

希望幫到你,望採納,謝謝~

❹ 水資源保護包括哪些方面

(1)水資源數量質量狀況調查
(2)水資源保護目標(水質)
(3)水污染控制(污水處理、生態修復)
(4)工程保護措施
(5)非工程措施(法律、管理、教育、宣傳)

❺ 水資源有哪些方面的用途

水是生命之源,提供了人們日常生活用水和工農業生產用水,在地勢階梯交界處,落差大,水能豐富,可修渠灌溉,且有些河流,有豐富的水運網,許多優良港口,和交通運輸能力,如長江,就素有黃金水道之稱。

❻ 水資源管理模式

根據加拿大的憲法,省政府要對絕大多數自然資源包括水資源擁有所有權,因此,省政府對其邊界內的水資源擁有管理權。各省擁有對於各種水事務的立法權,包括在民用和工業供水、污染防治、非核熱電和水電開發、灌溉和娛樂等涉水領域有立法權。他們代表了某些地方政府機構的職責。

聯邦政府對於聯邦所屬的土地、領地,包括國家公園及印第安保留地中的水資源擁有主權。

國會在商業航行領域具有至高無上的立法權力,該權力覆蓋了絕大多數的大型河流。國會對於內陸河流的漁業,包括對於各流域漁業的保護,都有至高無上的立法權。

聯邦政府對與其他國家的關系負責,對於水資源來說,這是一個及其重要的權力,因為加拿大的許多水資源都是跨邊界水域。

加拿大聯邦政府涉及淡水資源管理的部門主要有環境部、漁業與海洋部以及農業部。省級政府中都建有相應的水管理機構。

聯邦和省政府在水管理方面已經建立了合作關系。加拿大環境部長理事會由聯邦、各省和各領地政府中的環境部長組成。該理事會定期舉行會議,討論國家在環境方面(包括水資源)的優先項目。然而,要協調好聯邦和省在水資源管理方面各自的作用和職責,還需要在預算削減和重新安排各自的職能方面重建合作機制。

聯邦和各省的環境和居民健康委員會下屬的飲用水分委會20多年來在保護飲用水的質量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為保持加拿大的飲用水的水質,由聯邦衛生部、各省或地區衛生和環境方面的管理部門的代表組成的飲用水分委會制定了國家准則。聯邦、省和領地政府根據該准則來制定他們自己的飲用水水質標准,如水中微生物、化學葯品和放射性污染物質的最大允許含量的標准。

為更好地管理加拿大的水資源,加拿大成立有一些協會組織。

1.加拿大水資源協會

加拿大水資源協會由對參與加拿大水管理感興趣的個人和組織組成。該協會通過為各方提供討論各種水問題的論壇,諸如洪水和滯洪區的管理、流域恢復和水出口等國家和地區的各種水問題,來促進可持續地開發和利用水資源。

2.水委會

加拿大全國有若干個管理淡水的委員會。如加拿大西部Prairie區域的省際水委會根據水控制分配協議來保證艾伯塔、薩斯喀徹溫和馬尼托巴各省平等分享省際之間的水資源。該水委會鼓勵採用生態系統的方式來管理淡水。Mackenzie河流域委員會負責監督1997年Mackenzie河流域的跨邊界水控制分配協議執行情況,該協議確立了採用保護水生生態系統、共同合作管理流域水資源的原則。該流域(為加拿大最大的流域)位於不列顛哥倫比亞、艾伯塔、薩斯喀徹溫各省和育空、西北地區之間。水控制分配協議強調要重視與公眾磋商,要求盡早以有效的方式向公眾公示水量分配信息,以及分享對其他管轄區內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有影響的各種開發活動的信息。

3.加拿大地下水/井水管理協會

加拿大地下水/井水管理協會是遵循聯邦憲章規定成立的一個國家產業協會。該協會在1978年剛開始成立時稱為加拿大水井協會。為了更好地反映和代表其成員更廣泛的意願,1994年更名為加拿大地下水/井水管理協會。

各省也成立有地下水/井水產業管理協會,省協會是國家協會會員,每一個成員省在加拿大地下水/井水管理協會的董事會中都有一票表決權。

各省協會負責與省政策法規部門就水井建設的標准、地下水和井水的一般規定等進行溝通。協會成員一般由水井施工的承包商、鑽井隊、水泵安裝商、水文專家、工程師、製造商以及水井鑽探設備的供貨商等人員和部門組成。

許多協會積極參與制定水井建設標准,在很多情況下,省政府把該標准作為制定規章制度的依據。

這些協會還積極參與產業教育。加拿大有四個省的水井鑽探業被認定為商業貿易。改善水井鑽探工藝、提高水井施工技術和保護地下水是行業教育的主要內容。

❼ 簡述水資源管理中的基本原則

主要有:①從全局出發,分清主次,統籌兼顧,相互協調。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涉及到有關地區和許多經濟部門的權益,必須從整體最優著眼,全盤考慮開發、治理各類項目之間的主次,協調興利與除害之間、各用水部門之間的矛盾。通過統一規劃,兼顧或滿足各方面要求,保障社會經濟與生態環境協調發展。②綜合開發,持續利用。根據規劃地區的自然和社會特點,力求除害與興利相結合,採用綜合措施,取得綜合效果。規劃措施盡可能做到地表水與地下水的聯合調度,一水多用,一物多能,綜合多效。③因時制宜,因地制宜。按照規劃區域的自然、經濟規律,從多方面研究選擇有效的規劃措施,既要研究水利措施,也要研究農業、林業等非水利措施;既要研究工程措施,也要研究管理、政策等非工程措施。

❽ 水資源管理的簡要介紹

水資源管理的目的是: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率,保護水資源的持續開發利用,充分發揮水資源工程的經濟效益,在滿足用水戶對水量和水質要求的前提下,使水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環境、經濟效益。
廣義的水資源管理,可以包括:①法律。立法、司法、水事糾紛的調解處理。②行政。機構組織、人事、教育、宣傳。③經濟。籌資、收費。④技術。勘測、規劃、建設、調度運行4方面構成一個以水資源開發(建設)、供水、利用、保護組成的水資源管理系統。這個管理系統的特點是把自然界存在的有限水資源通過開發、供水系統與社會、經濟、環境的需水要求緊密聯系起來的一個復雜的動態系統。社會經濟發展,對水的依賴性增強,對水資源管理要求愈高,各個國家不同時期的水資源管理與其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和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密切相關;同時,世界各國由於政治、社會、宗教、自然地理條件和文化素質水平、生產水平以及歷史習慣等原因,其水資源管理的目標、內容和形式也不可能一致。但是,水資源管理目標的確定都與當地國民經濟發展目標和生態環境控制目標相適應,不僅要考慮自然資源條件以及生態環境改善,而且還應充分考慮經濟承受能力。 在水資源開發利用初期,供需關系單一,管理內容較為簡單。隨著水資源工程的大量興建和用水量的不斷增長,水資源管理需要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多,已逐步形成為專門的技術和學科。主要管理內容有:①水資源的所有權、開發權和使用權。所有權取決於社會制度,開發權和使用權服從於所有權。在生產資料私有制社會中,土地所有者可以要求獲得水權,水資源成為私人專用。在生產資料公有的社會主義國家中,水資源的所有權和開發權屬於全民或集體,使用權則是由管理機構發給用戶使用證。②水資源的政策。為了管好用好水資源,對於如何確定水資源的開發規模、程序和時機,如何進行流域的全面規劃和綜合開發,如何實行水源保護和水體污染防治,如何計劃用水、節約用水和徵收水費等問題,都要根據國民經濟的需要與可能,制定出相應的方針政策。③水量的分配和調度。在一個流域或一個供水系統內,有許多水利工程和用水單位,往往會發生供需矛盾和水利糾紛,因此要按照上下游兼顧和綜合利用的原則,制定水量分配計劃和調度方案,作為正常管理運用的依據。遇到水源不足的乾旱年,還要採取應急的調度方案,限制一部分用水,保證重要用戶的供水。④防洪問題。洪水災害給生命財產造成巨大的損失,甚至會擾亂整個國民經濟的部署。因此研究防洪決策,對於可能發生的大洪水事先做好防禦准備,也是水資源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防洪管理方面,除了維護水庫和堤防的安全以外,還要防止行洪、分洪、滯洪、蓄洪的河灘、窪地、湖泊被侵佔破壞,並實施相應的經濟損失賠償政策,試辦防洪保險事業。⑤水情預報。由於河流的多目標開發,水資源工程越來越多,相應的管理單位也不斷增加,日益顯示出水情預報對搞好管理的重要性。為此必須加強水文觀測,做好水情預報,才能保證工程安全運行和提高經濟效益。
2015年11月,山東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試點工作通過了水利部和山東省政府的驗收,將成為全國首個實施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試點示範省。與試點前相比,全省用水總量由2011年的224億立方米下降到2014年的214.52億立方米;全省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下降20.6%,居全國第二。 分為集中管理和分散管理兩大類型。集中型是由國家設立專門機構對水資源實行統一管理,或者由國家指定某一機構對水資源進行歸口管理,協調各部門的水資源開發利用。分散型是由國家有關各部門按分工職責對水資源進行分別管理,或者將水資源管理權交給地方政府,國家只制定法令和政策。美國從1930年開始強調水資源工程的多目標開發和統一管理,並在1933年成立了全流域統一開發管理的典型田納西河流域管理局(TVA),1965年成立了直屬總統領導、內政部長為首的水利資源委員會,向全國統一管理的方向發展;20世紀80年代初又開始加強各州政府對水資源的管理權,撤銷了水利資源委員會而代之以國家水政策局,趨向於分散型管理體制。英國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改革水資源管理體制,設立水資源局,70年代進一步實行集中管理,把英格蘭和威爾士的29個河流水務局合並為10個,並設立了國家水理事會,在各河流水務局管轄范圍內實行對地表水和地下水、供水和排水、水質和水量的統一管理;1982年撤銷了國家水理事會,加強各河流水務局的獨立工作許可權,但水務局均由政府環境部直接領導,仍屬集中型管理體制。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水資源管理涉及水利電力部、地質礦產部、農牧漁業部、城鄉建設環境保護部、交通部等,各省、直轄市、自治區也都設有相應的機構,基本上屬於分散型管理體制。80年代以後,中國北方水資源供需關系出現緊張情況,有的省市成立了水資源管理委員會,統管該地區的地表水和地下水;1984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指定由水利電力部歸口管理全國水資源的統一規劃、立法、調配和科研,並負責協調各用水部門的矛盾,開始向集中管理的方向發展。
管理原則
現代的水資源管理遵循以下基本原則 :①效益最優。對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各個環節 (規劃、設計、運用),都要擬定最優化准則,以最小投資取得最大效益(見水資源規劃)。②地表水和地下水統一規劃,聯合調度。地表水和地下水是水資源的兩個組成部分,存在互相補給、互相轉化的關系,開發利用任一部分都會引起水資源量的時空再分配。充分利用水的流動性質和儲存條件,聯合調度地表水和地下水,可以提高水資源的利用率。③開發與保護並重。在開發水資源的同時,要重視森林保護、草原保護、水土保持、河道湖泊整治、污染防治等工作,以取得涵養水源、保護水質的效應。④水量和水質統一管理。由於水源的污染日趨嚴重,可用水量逐漸減少,因此在制定供水規劃和用水計劃時,水量和水質應統一考慮,規定污水排放標准和制定切實的水源保護措施。 我國年用水總量已突破6000億立方米,約占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的74%。水資源過度開發,已接近或突破水資源可以支撐的限度。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全國多年平均總缺水量為536億立方米。海河、黃河、遼河、西北和東部沿海城市等地缺水嚴重,缺水范圍正在蔓延。如果不採取強有力的剛性措施,就難以扭轉水資源嚴重短缺和日益加劇的被動局面。
水利部、財政部日前聯合印發了《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實施方案(2012~2014年)》和《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管理辦法》,明確將建取用水戶、水功能區、省界斷面共1.4萬個國控監測點和中央、流域、省級共40個監控管理信息平台的建設內容,並組建了國家水資源監控能力建設項目專家委員會。
我國政府提出的水資源管理目標,到2030年全國用水總量控制在7000億立方米以內;用水效率達到或接近世界先進水平,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到40立方米以下(2010年為124立方米),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提高到0.6以上(2011年為0.51)。 解決中國日益復雜的水資源問題,必須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實行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大力推進水資源管理從供水管理向需水管理轉變,從過度開發、無序開發向合理開發、有序開發轉變,從粗放利用向高效利用轉變,從事後治理向事前預防轉變,對水資源進行合理開發、高效利用、綜合治理、優化配置、全面節約、有效保護和科學管理,以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保障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一是實行用水總量控制,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根據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等成果,明確未來一個時期全國、各流域、各省區、各市縣用水總量控制指標,建立流域和區域取水許可總量控制指標,作為需水管理的重要依據,實施流域、區域用水總量控制。各行政區要嚴格年度計劃用水管理,嚴格取水許可審批和水資源論證,強化取水計量監管,對超過取水總量控制指標的,不再審批新增取水。同時,要積極探索水權流轉的實現形式,不斷健全水權制度,充分利用市場機制,優化配置水資源。
二是建設節水型社會,提高用水效率和效益。強化行業用水定額管理,用水效率低於最低要求的,依法核減取水量;用水產品和工藝不符合節水要求的,限制生產取用水。加大重點行業和關鍵環節的節水力度,在農業領域,繼續抓好大中型灌區和井灌區節水改造,大力推廣噴灌、滴灌和管灌等先進適用節水灌溉技術,發展現代旱作節水農業;在工業領域,優化調整區域產業布局,重點抓好鋼鐵、火電、紡織、化工等高耗水行業節水;在城市生活領域,加強供用水管理,提高公眾節水意識,大力推廣節水器具,減少跑冒滴漏。
三是強化水功能區達標管理,有效保護水資源。根據不同水功能區的功能定位和水質現狀,確定未來一個時期各流域、各省區不同功能區的達標率要求,強化水功能區達標監督管理。按照水功能區目標要求,科學核定水域納污能力,依法提出限制排污的意見,加強省界和重要控制斷面水質監測以及入河排污總量監控。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和監測,完善突發性供水安全應急預案,保障飲用水安全。嚴格地下水開發利用總量控制。
四是推進河湖水系連通,增強水資源配置能力。從國家層面看,加快南水北調工程建設,構建中國「四橫三縱、南北調配、東西互濟」的水資源戰略配置格局。從區域層面看,加快跨流域調水工程建設,繼續搞好引江濟太、引黃濟津濟淀、珠江壓咸補淡等應急調水,提高區域水資源承載能力。從相鄰河湖看,綜合採取控源截污、清淤疏浚、生態治理、水系連通、科學調度等措施,恢復河湖生態系統及其功能,構建引得進、蓄得住、排得出、可調控的江河湖庫水網體系。
五是加強工程科學調度,提高水資源保障水平。針對中國高壩大庫日益增多,調蓄功能不斷增強的新情況,加強水庫調度和梯級水庫聯合調度,兼顧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正確處理防洪、供水、航運、生態與發電的關系,正確處理社會效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關系,保障水庫中下游地區生活、生產、生態用水需求。科學確定蓄水時間,向洪水要資源,確保蓄水過程必需的下泄流量,統籌解決蓄水過程與下游用水矛盾。
六是抓好水域岸線管理,促進水生態系統修復。制定流域開發和保護的控制性指標,合理確定主要江河、湖泊的生態用水標准,加強水利水電工程生態影響評估論證,保持河流的合理流量和湖泊、水庫的合理水位。編制河湖岸線利用規劃,劃定水域岸線控制利用分區,落實河道分級管理責任。加強涉河建設項目管理,嚴禁圍墾、擠占水域和河道。嚴厲打擊非法采砂活動,嚴禁亂采濫挖。推進重點江河湖庫綜合整治,促進水生態系統修復。
七是加強水資源統一管理,推進水管理體制改革。繼續完善流域管理與行政區域管理相結合的水資源管理體制,加強流域水資源統一規劃、配置、調度和管理。加快城鄉水務一體化進程,統籌城鄉水資源開發、利用、節約、保護和水源地建設、供水節水、排水治污及中水回用等工作,促進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八是務實行業管理基礎,提高水資源管理水平。搞好水資源調查評價,及時掌握水資源變化及其開發利用狀況。圍繞全球氣候變化、經濟社會發展、水資源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系統保護,開展水資源重大專題研究,加強實用技術研發和先進成果應用。加快水資源監控體系建設,建立與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提高、水功能區管理和水源地保護相適應的監控設施和管理平台,為實施最嚴格的水資源管理制度提供條件。 組成
◆ 監控中心:主要硬體:伺服器、數據專線、路由器等。
主要軟體:操作系統軟體、資料庫軟體、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軟體、防火牆軟體等。◆ 通信網路:中國移動公司GPRS無線網路。
◆ 終端設備:水資源測控終端、微功耗測控終端(電池供電型)。
◆ 測量設備:水表、流量計、水位計、雨量計、水質儀等。
拓撲圖

功能
◆ 水資源實時監控與管理系統由多個子系統組成,可分別並入水資源信息化管理系統。
◆ 系統功能模塊化設計,滿足不同客戶需求。
◆ 中心監控與管理軟體採用B/S結構,支持區域網和INTERNET網上瀏覽、操作。
◆ 操作者級別不同,系統授予的許可權不同。
◆ 被授權用戶可在網路上查詢水量、水質、設備狀態、供電狀態等數據。
◆ 系統支持遠程式控制制禁止/允許用水戶取水。
◆ 系統支持自動控制禁止/允許用水戶取水。
◆ 支持本公司水資源測控終端,兼容其他廠家測控終端。
◆ 系統支持主動問詢和主動上報方式,上報時間間隔可設置。
◆ 系統支持省、市、區縣三級管理模式。
◆ 中心資料庫可存儲所有監測數據、報警數據、操作數據。
◆ 系統支持設備管理、收費管理、設備參數遠程設置。
◆ 系統支持GIS地理信息系統。
◆ 系統支持IC卡售水和遠程充值。
◆ 系統預留與其它系統的數據介面。
◆ 系統支持監測數據、報警數據、操作數據的記錄、統計、分析、對比、輸出、列印。
◆ 系統支持生成歷史數據曲線。
◆ 系統採用GPRS無線通信方式,支持其它通信方式。
◆ 系統支持UDP、TCP/IP通信協議。
◆ 測控終端支持多個監控中心監測。
◆ 測控終端支持不同廠家生產的脈沖水表、流量計、水質計、水位計等計量測量設備。
◆ 測控終端具備現場數據採集、數據存儲、數據顯示、遠程告警等功能。
◆ 測控終端具備自動控制/遠程式控制制用水單位禁止/允許取水功能。
◆ 測控終端支持遠程維護。

❾ 水資源管理的幾個重要特點

1.強調水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加拿大的水管理經歷了「水開發」、「水管理」和「可持續水管理」三個發展階段:①1970年加拿大水法頒布以前屬「水開發」階段,重點強調開發水資源工程建設;②1970~1987年期間是「水管理」階段,當時的水管理理念是只將水作為一種消費性資源,主要著眼於如何向當代社會提供足夠的水資源,這一階段的主要特點是強調水資源的規劃工作;③1987年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發表了「我們的共同未來」的報告,報告提出了水資源「可持續發展」的概念,從而使加拿大的水務事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可持續水管理」階段,這一階段的特點是圍繞可持續發展主題強調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入「可持續水管理」階段後,水管理理念不僅強調水的消費性價值,也強調水的非消費性價值,著眼於構築支撐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水系統,確保當代人和下代人用水權的平等,即水管理工作不僅為當代人服務,也為後代人服務,體現了加拿大水管理理念的長遠性。

鑒於可持續發展需要社會成員的廣泛參與,水行政管理部門採取了兩方面措施,一是對公眾進行水資源可持續利用意識的教育,另一方面讓社會各階層成員積極參與水管理的決策,大力推動水管理決策信息的社會化,從而使加拿大水管理機構出台的水管理決策更加合理,更加符合國家的實際情況,也更能得到切實有效的執行。經過多年的努力,水管理工作既為當代人服務也為後代人服務的觀念和意識已逐漸成為人們的共識,並為之而努力。

2.採用生態系統管理方法

流域的生態系統管理方法是基於對生態系統所有的組成部分——空氣、水、魚、野生生物和人類——是互相關聯互相影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管理任何一個組成部分,如管水時,必須要考慮會對其他各組成部分產生什麼影響,而其他各部分反過來又會對管水產生何種影響。改善河流和湖泊的環境時,必須要考慮人類其他的各種活動。生態系統管理方法是一體化的綜合管理方法,其重點強調水資源系統的各組成要素及與人、社會、經濟和環境的關系,該方法要求在管理水資源過程中應更多地關注水系統而不是水資源。這一方法被認為是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本方法,加拿大水管理機構已普遍把生態系統方法作為管理區域水資源與水環境的主體方法。生態系統方法在水管理領域的廣泛應用導致了水管理決策信息的多元化。加拿大水管理決策信息的多元化主要體現在水管理決策信息的多學科化和社會化。由於加拿大的可持續水管理將水與社會、經濟等聯在一起,將水管理與土地、森林等環境資源的管理聯在一起,水管理決策部門做出科學的水管理決策將有賴於越來越多學科的信息支持。

自1987年加拿大「聯邦水政策」頒布以來,加拿大聯邦和各省相繼出台了一些改革措施,陸續制定和頒布了一系列水政策。在這些水政策中,水被當作是大生態系統中的一個方面,與土地、環境、經濟等要素結合起來加以綜合考慮和對待。

加拿大聯邦、省和地區各級政府、社區和其他的投資者已經合作制定了一系列旨在防止污染和恢復被污染的生態系統的流域規劃。這些地區性的行動計劃包括:Fraser河流行動計劃、加拿大北方河流生態系統計劃(繼北方河流流域研究之後)、2000年大湖計劃、大西洋沿岸行動計劃和2000年聖勞倫斯河計劃。例如,作為聖勞倫斯河計劃中的一部分,社區通過改善和保護沿河各個主要區域的行動計劃來參與該計劃。

加拿大城市聯盟代表加拿大全國的市政府提倡正確的保護並合理地利用水資源。聯邦政策對於人均用水量、改變國家建築法規(要求工業和民用建築中強制採用節水設備)、支持使用通用水表、水費要反應全部的成本、審核地方用水和研製節水政策以及控制雨水對水源的污染等問題均作出建議。

加拿大的社區參加一系列的淡水管理實踐。艾伯塔省發起的道路黃魚工程已經推廣到整個加拿大,該工程通過在雨水排水溝上畫上黃色魚的標記來提醒人們對於城市污水的注意。Annapolis河流清潔工程是大西洋沿岸13個行動計劃中的一個計劃,該計劃在志願的基礎上組織並承擔了Nova Scotia地區的水質檢測工作,所有這些計劃都顯示要通過改善水質來保護和加強淡水生態系統。

3.注重水資源管理中的科學支持

水管理科學正在變得越來越綜合和復雜。除了水量和水質等基本信息外,水管理還需要整個生態系統的知識和專門技術,同時還包括經濟和社會學方面的知識。在此方面加拿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聯邦政府支持全國的一些研究設施,包括國家水研究院、大湖漁業和水生科學實驗室,淡水研究院和聖勞倫斯中心。這些機構與加拿大的其他研究機構和國際上的淡水科學研究機構一起進行了范圍廣泛的水科學合作研究計劃。

通過不斷的努力,加拿大的淡水管理科學在水質檢測、保護和恢復水生生態系統方面贏得了國際聲譽,加拿大的淡水管理專家們在許多生態科學研究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其中包括關於大湖超營養作用回落、北美洲東部酸雨的成因和影響、評估大壩的環境影響,以及減少水生生態系統中的多氯聯二苯、汞和其他的重金屬、一些殺蟲劑和其他不能降解的化學物質、生物累積的毒性物質等。

深入的科學研究幫助管理者正確地制定合理的管理法規。例如20世紀70年代,超營養化引起了許多湖泊(包括伊利湖)破壞性的海藻瘋長。雖然大多數的科學家都同意,磷是引起超營養化的主要物質,但主要的清潔劑製造商卻爭辯說必須控制碳元素。位於加拿大實驗湖區的226號湖被選擇作為惟一的實驗湖,該湖用防水塑料帷幕分割成兩部分,在一部分中加入碳、氮,而在另一部分中加入碳、氮和磷。幾周以後,在加入磷的那一邊,藍綠藻旺盛地生長,與另一邊的景象明顯的不同。這一研究有力地說服了立法者通過了控制大湖區的磷輸入量的法律。

對飲用水受到的污染進行調查研究是保持加拿大擁有高質量飲用水的關鍵環節。聯邦政府管理並負責對於健康有風險和影響的污染物質的評估,以支持對飲用水準則的研製、技術開發/轉讓計劃,以及對飲用水處理加工過程和分析方法的評估等工作。通常,調查研究飲用水的各種污染物質是與省或地區政府、大學研究人員、制定飲用水標準的各種機構和各種國際機構(如美國環保署和世界衛生組織)合作進行的。

目前對於地球氣候正在逐漸變暖的一個科學共識是氣候變暖是由於溫室氣體的排放而引起的。全球氣候變暖對加拿大的淡水資源所產生的進一步影響將使加拿大內陸河流和湖泊的水位更低,而灌溉需水量更大。加拿大已經開始研究氣候變暖可能產生的種種影響,以便確定適用於若乾地區(包括Mackenzie河流域和大湖/聖勞倫斯地區)的各種可能採取的對策。

4.從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發展

從20世紀末開始,加拿大水資源管理工作一直處在重新定位和結構調整的變革時期。在可持續發展概念指導下,為滿足可持續水管理的需要,加拿大聯邦政府、省政府及地方政府的水管理機構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改革。聯邦政府水管理機構的改革以強化對水資源的綜合管理為目標,主要體現在加拿大環境部、漁業與海洋部及農業部等聯邦政府部門在機構重組中加強了涉及水管理的機構設置。省級政府是承上啟下的機構,因此,圍繞可持續水管理的機構改革力度最大,主要特點是:成立專門水管理機構,將原來分布於政府諸多機構的水管理權集中於一個或少數幾個機構。如艾伯塔(Alberta)省1993年在將省政府的廳級部門由24個減為16個的過程中,將原來的環境廳、公園與森林廳、土地與野生生物廳合並為環境保護廳,使原來的分散於省政府三個部門的水管理權被集中到一個部門。再如,薩斯喀徹溫省專門成立了一個薩斯喀徹溫水公司(Saskatchewan Water Corporation),將省政府擁有所有權的各供水廠和污水處理廠劃歸該公司經營管理,同時把水資源與水環境的行政管理任務也交由該公司負責。各地方政府的水管理機構的調整以適應省政府水管理機構的重組為目的,使集中後的省政府水管理機構的各項水管理政策能被高效地執行。

加拿大的水管理面臨著幾個重要的挑戰。加拿大水資源總量分布是不平衡的,加拿大的部分地區面臨著遭受旱災和洪災侵襲的威脅。雖然加拿大的水資源量比較豐富,但其人均用水量在世界上是很高的,所以各種用水之間也有沖突。雖然其水質總的來說是好的,但一些地方和地區水質也受到污染。加拿大政府正在制定政策和措施以應對這些挑戰。

❿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有哪些

保護水資源的措施有:

1、實行嚴格用水管理。依法推行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制度。對建設項目取水、用水實行水資源論證制度,強化取水許可審批,從源頭上抑制不合理的用水需求。按照國務院批復的分水方案,在黃河流域實行了取水總量控制。

2、加強水污染防治。大力調整產業結構,推進清潔生產,淘汰關閉浪費水資源、污染水環境的小企業。開展重點流域、區域的水污染防治工作。組成國家水環境質量監測網,建成水質自動監測站,實現了監測數據實時傳輸。在重點流域、敏感水域初步建立了環境應急體系,提高了對突發性污染事件的應變能力。

3、強化水資源保護。核定了三峽庫區、黃河幹流、淮河流域、南水北調東線工程沿線及中線水源區等水域納污能力和限制排污總量意見。完成全國入河排污口普查,加強入河排污口的監督管理。組織淮河等流域水污染聯防,開展淮河水質監測預報、閘壩防污調度等工作。

4、加大了非傳統水源開發利用力度。按照人水和諧的理念,積極探索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的轉變,通過完善防洪和抗旱調度方案,科學調度,運用河道、窪淀蓄滯洪水,開發利用洪水資源,回灌地下水。

5、推進工業和城市節水。出台了加強工業節水工作的有關政策,明確提出工業節水的目標和具體政策措施。禁止引進高耗水、高污染工業項目,鼓勵發展節水高效、高新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和產品升級換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