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野外採集有多少資源
擴展閱讀
人力資成本報表有哪些 2025-01-17 01:28:03
蓋樓一平米成本多少錢 2025-01-17 01:22:36
運輸費轉成本怎麼算 2025-01-17 01:09:44

野外採集有多少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2-17 07:36:44

Ⅰ 野外數據採集

按項目年度工作計劃,重磁專題組與電法專題組,2005~2006年完成的野外數據採集工作量見表2-9。

表2-9 地球物理野外數據採集數據

同時完成的實物工作量有:

(1)建立碎屑岩、火山岩以及火山碎屑岩的測井解釋模型與解釋方法研究;

(2)新方法的研究、測井數據處理軟體設計與開發;

(3)各個盆地收集到的測井資料整理、綜合測井曲線繪制共計73口井;

(4)7個盆地儲層物性、岩石薄片和化學分析資料的統計與作圖,選擇出重點井20口;

(5)20口井測井資料與預處理(環境校正、侵入校正);

(6)20口井地層劃分與岩性識別,5口井測井資料的處理與綜合解釋;

(7)5口井用測井資料綜合評價烴源岩;

(8)解釋了多個盆地典型地震剖面18條;

(9)用新技術、新方法重新處理了研究區的1∶100萬和1∶250萬的重力資料,以及1∶250萬的航磁資料。

Ⅱ 水滸Q傳採集一小時一般能掙多少萬

你好,
這個問題實在不好回答,我不要分,只給你些建議
由於採集分很多種,每種製造的裝備也有所不同,各種裝備又分藍綠,屬性又可能爆
所以沒人能夠回答你採集每小時能傳多少錢,這個跟運氣有關。
打個比方,比如你做了個好戒指,藍的,爆屬性,能賣50萬,擺攤2小時賣出,請問這50萬算在採集的一個小時?還是算在賣出這一個小時?還是把時間平均開?
所以請你補充寫出你學的採集和製造技能是什麼並註明等級,我們好大體幫你估計一下
祝你玩的開心~

Ⅲ 王者亂世 野外資源只有在採集完才會消失嗎

野外資源是採集完消失,堡壘里可以金幣清

Ⅳ 二戰風雲怎麼採集野外資源

要資源,兵多去
要珠寶,2偵查

Ⅳ 列王的紛爭野外採集.什麼地方資源豐富

8級資源區,就是地圖中間,

Ⅵ 亂世王者野外資源怎麼採集

亂世王者中我們的城池要想發展,是建立在豐厚的資源和道具之上,除了城池內的各種資源生產點,野外還有海量的資源點可以採集,不過這也不是很容易的喔。那麼,亂世王者野外資源怎麼採集?下面就由鐵骨網為大家帶來亂世王者野外資源採集技巧分享。

海量資源,遍布地圖

在野外的地圖中分布最為密集的就是各類的資源點了,糧草、木材、鐵礦和寶石四種資源隨機且密集的分布在整個地圖上。我們可以再自己的城池周邊非常容易的發現各類資源點,資源點有著不同的等級,等級越高資源點內儲藏的資源數量也就越多,四種資源分開計算資源量的體系。並且資源的分布在整個世界中有著一定的分布帶區別,大體來說距離皇城越近資源點等級越高。

佔領資源,採集多多

佔領資源點是最為基礎的玩法,也是我們對於資源點最為基礎的處理方式。派遣部隊前往資源進行採集資源,部隊的構成和一般出兵基本一致,只是更加傾向於負重上,可以選擇一些負重比較高的兵種出征,這樣才能夠盡可能多的收獲資源,當然這還要收資源點本身的儲量影響。採集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完成,這取決於採集的效率,受科技、武將等因素影響,採集完成之後部隊會自動攜帶資源返回我們的城池中。

搶占資源,僧多肉少

亂世從未有過真正的安穩,面對資源這么一個對君主發展至關重要的東西,戰爭總是一觸即發。尤其是面對高級的資源點,由於後期發展對於資源的需求量非常大,常規方式獲取的資源量太少,野外採集成為主要的獲取方式。這也就延伸出搶占資源的玩法,已經被佔領的資源點可以被其他人進攻,可以偵查。成功攻佔之後就可以進行資源的採集了,所一高等級資源點的競爭是非常激烈的。

Ⅶ 過山楓的野外採集植物數據

中文種名 過山楓 拉丁學名 Celastrus aculeatus 科名 衛矛科 採集時間 2010年12月13日 採集地點 廣西省三江市獨侗鄉 採集人 張兵、谷志容 採集樣品類型 種子、果實、 引種材料類型 種子、 生活型 木質藤木、常綠、陽性、 生態環境 溪邊、灌叢、 土壤 棕壤 地形 山地、 群落及主要伴生植物 烏毛蕨、芒、蕨、鹽膚木 果實顏色 桔黃 種子顏色 褐色 莖顏色 褐色 葉子顏色 綠色 果期 12月 平均鮮重(kg/m2) 0.5kg 分布 少見

Ⅷ 三維地震資料的野外採集

(一)三維野外工作設計的特點及注意的問題

三維地震數據的採集是面積採集,即所有的震源點與檢波點的中心點M在一定面積內呈有規律分布,而不是像多次覆蓋測量時中心點沿一條測線分布。

為了達到以均勻密集的網路拾取反射波資料的目的,測線的敷設、檢波點與炮點相對位置的確定,應遵守以下准則:反射波資料的拾取間隔大約為最短有意義波長的一半,並均勻分布;利用炮點線及檢波點線排列,使地下反射波點的網格形成條帶或面積分布,並使其能控制測區內的主要勘探對象;利用不同的炮點線距及檢波點線距以及炮點距,形成不同的覆蓋次數的觀測系統,並使覆蓋次數最多的部分位於測區內的主要勘探對象;應避免因炮檢距太大而造成淺層的反射波的遺漏。

(二)三維地震觀測系統

三維地震觀測系統,歸納起來基本上有路線型(線型)和面積型兩種。

1.線型三維觀測系統

主要特點是沿著一定的路線在其兩旁狹窄條帶上拾取反射波資料,其中包括寬線剖面和彎曲測線。

(1)彎曲測線觀測系統。如圖7-5-4所示,由於地形的限制,測線只能沿河谷、山溝或公路布置成彎曲形狀,這種觀測系統稱為彎曲測線觀測系統。其特點是激發點和排列上的各檢測點不在一直線上,它們的平面坐標x、y都是變化的。

(2)寬線剖面。當構造復雜時,需要連續地確定界面的空間位置。為此,要以相當精確的精度測定橫向傾角,在野外可採用寬線剖面法進行工作,即把一條單一的測線擴展至一個窄帶內的幾條測線。如圖7-5-5所示,沿測線方向布設多條平行的檢波器線。每次激發時,這些檢波器線同時接收,獲得縱、橫向上的多次覆蓋信息,處理結果除可通過橫向疊加得出單一的測線的地震剖面外,還可精確地測定反射層的橫向傾角。

圖7-5-4 彎曲測線觀測系統

圖7-5-5 寬線剖面

對寬線剖面的資料主要處理技術是寬線疊加。根據野外幾條平行的共深度點測線,經過橫向和縱向傾角的推斷和疊加,可提供寬線剖面和反映地層傾向、傾角的資料,並在已知界面傾角、傾向和速度的條件下,有可能正確給出反射面的實際位置。此外,在測線少的情況下,也有可能根據傾角、傾向構制等值線圖。

2.面積型觀測系統

面積三維觀測系統有多種形式,靈活性很大,采樣密度大,疊加次數高,可在各種復雜地表條件進行觀測,可獲得地下界面的面積資料。它不僅能解決復雜構造問題,而且能勘探非構造圈閉,進行儲層評價等。圖7-5-6、圖7-5-7、圖7-5-8、圖7-5-9,給出了幾種典型的面積三維觀測系統。

(a)十字型觀測系統。將等間距的炮點線垂直於等間距的檢波點線,可形成一個地下數據點網格的面積分布,兩者相互可成十字型「L」形或「T」形,或相交成其他的圖形。如圖7-5-6、圖7-5-7所示。

圖7-5-6 十字型觀測系統

圖7-5-7 T型觀測系統

這類觀測系統可將地下網格面積分布在需要勘探的地區,如湖泊、村鎮等。在進行小面積三維觀測時,用多道儀器、多個炮點即可完成野外採集。

(b)環型觀測系統。如圖7-5-8所示的環型觀測系統,能沿著許多封閉的相互連接的線路進行觀測,靈活性較大,但不能保證一定能夠獲得均勻的覆蓋次數和網格密度。

(c)地震線束觀測系統。地震線束觀測系統是目前三維地震大面積施工中最常用的類型(也可作為小面積三維觀測系統)。該系統是由多條平行的接收排列和垂直的炮點排列組成。圖7-5-9給出了其中的一種形式。

圖7-5-8 環型觀測系統

圖7-5-9 六線四炮端點激發地震線束觀測系統

野外觀測時,一排炮點逐點激發後,炮點排列和接收排列同時沿前進方向滾動,再進行下一排炮點的激發,直到完成整條線束面積。然後垂直於原滾動方向整個移動炮點排列及接收排列,重復以上步驟進行第二束線、第三束線……的施工,直至完成整個探區面積的觀測。這種觀測系統的優點是可以獲得從小到大均勻的炮檢距和均勻的覆蓋次數,適應於復雜地質條件的三維地震勘探。此外在多居民點、多農田地區,可改變偏移距和發炮方向進行施工,亦可獲得滿意的資料。

由於在彎曲測線情況下,炮點和檢波點不在同一直線上,實際上已不再是共反射點了。因而各共中心點所對應的反射點的位置是分散的,這時的多次覆蓋也必須代之以新的概念即共反射面元覆蓋的概念。

共反射面元覆蓋,是指在共反射點概念的可容許偏離范圍內,各相鄰反射點道的疊加。在這個偏離范圍內,來自相鄰各反射點的能量疊加,應該像來自一個反射點那樣得到加強。因此這個可容許偏離范圍,就可被看成是相鄰各道的「共反射點」,但它有別於傳統的共反射點概念,故定義為共反射面元。

不論寬線型或彎曲測線,多次覆蓋觀測時有些影響因素是不能忽視的,其中包括共反射面元各道炮檢距中點的離散程度、炮點檢波點連線方向與岩層傾向間的夾角變化、速度隨岩層傾角的變化和界面傾斜引起的地下反射點的分散等。為了保證疊加質量,必須對這些因素作必要的考慮。

總之,三維地震勘探野外觀測系統的形式多樣,影響因素復雜,如使用靈活恰當,可增加數據的拾取密度、覆蓋次數等,從而得到更為精確的同相軸,反映更全面的波動場。

Ⅸ 星際里一般最多造多少個農民採集"有限"資源最合適(普通地圖的,一般8,9個礦)

......礦數的兩倍加二基本比較合理

Ⅹ 野外數據採集方法

野外數據採集圖層共有九個,都是在掌上機上實現的,下面對這九種數據的採集方式進行簡要的介紹。

(1)GPS 信息的採集

GPS 數據是一切地質數據採集的基礎,其他所有數據的採集都以精確的定位為前提。

在數字填圖系統中可以使用兩種類型的 GPS,一種是與掌上機緊密耦合綁定在一起的夾克式 GPS 或者藍牙 GPS,這種情況下需要在 「編輯」菜單下啟動 GPS,並根據機型設置 GPS 參數,如果是夾克式 GPS,設置串口 COM5 波特率 57600; 如果是藍牙 GPS,首先把藍牙 GPS 打開電源,然後再啟動 GPS。時間編輯框的時間在跳動,說明 GPS 已連通,否則,需重新啟動 GPS(啟動前,先關閉 GPS)。當關閉 GPS 重新啟動後,要重點檢查輸入的 GPS 參數是否正確,如有問題,須對 GPS 誤差值進行校正。這種類型 GPS 數據會自動或手動被採集,在這里筆者推薦使用手動採集方式。

另一種就是使用手持式 GPS,手持式 GPS 沒有與掌上機綁定,所示獲取的 GPS 信息不會自動在屏幕上顯示定位,需要手工輸入 GPS 數據,方法是在 「編輯」菜單下選擇「坐標手工輸入」級聯菜單,可以有兩種坐標輸入方式,一是輸入高斯坐標,二是輸入經緯度坐標,輸入數據後就會在屏幕上以藍色的十字圖元符號自動定位和顯示當前的位置。

其他數據的採集都是通過選擇 「編輯」菜單下的 「新增 PRB 過程」級聯菜單完成的,在該菜單下又對應著各個採集數據的菜單,點擊這些菜單就能完成相應地質數據的採集。

(2)地質點採集

在野外數字採集的 PRB 過程中,地質點的採集是最重要的信息之一,當到達某一地點時,如果確定要在此處定點,可以在掌上機編輯菜單下新增 PRB 地質點。用滑鼠點擊新增加點的位置(根據 GPS 信息指示),屏幕自動會在圖上加入一個地質點的符號,並閃爍該符號,點擊 按鈕,彈出地質點屬性表對話框,錄入地質點屬性,如微地貌、點性、露頭、風化程度等,如果該地質點是岩性界限點,要確定該地質點兩邊的岩性特徵、名稱,接觸關系等信息,在對地質點進行描述時,可以藉助 PRB 字典當中的已有數據進行描述,描述的字數不受限制,這樣可以節省大量時間。

(3)分段路線採集

當到達一個地質點時,根據野外地質填圖的需要,要將剛走過的路線在掌上機上勾畫出來(可選流線、曲線),曲線輸入是按一定間隔,用筆在屏幕點擊,系統自動圓滑成曲線的。按 表示確認畫線結果,按 表示畫線無效。盡量使所畫的路線和真正經過的路線相同,點擊 按鈕編輯分段路線的屬性,可以對剛經過的路線沿途進行描述,並對經過的距離有所記錄。

(4)點和點間界線採集

到達一個地質點時,如果該地質點是岩性界線點,則該地質點應該添加地質界線,根據觀察到的地質界線的走向,在掌上機上勾畫出所能看到的地質界線,並盡量保證所畫岩性界線和真實的岩性界線一致,以便將來可以將該地區各小組所畫同一岩性界線連接起來。如果不能保證所畫地質界線的准確性,那麼就不要畫太長的地質界線,以免將來在連接岩性界限時誤差較大。繪制曲線和流線的方法與分段路線操作相同,在圖上相應位置手動勾勒出界線,注意不要畫斷,畫完後,該線會自動閃爍。然後點擊 按鈕,輸入其屬性及點和點間界線的描述內容。在路線上,應該按照統一的規則確定該地質點的左側和右側,記錄左右地層的岩性,觀察並描述出兩側岩石的接觸關系,測量岩石地層的傾向、傾角、走向,對該地區岩性特徵進行描述。

這里要說明的是對於地質點、地質界線和分段路線的描述內容,應以實際觀察到的內容為主,對字典庫的內容要加以修改後利用,不能生搬硬套。對於所有採集數據,其屬性內容的輸入都是通過點擊 來進行的,以下就不再贅述。

(5)產狀採集

測量某點的產狀,選擇 「編輯」菜單下的產狀,然後在圖上,用滑鼠點擊產狀的位置,產狀符號會自動標注在該圖上並會自動閃爍,輸入屬性,包括岩石產狀、產狀類型、岩石節理發育或粒度大小。

(6)照片採集

地質點周圍有特殊的地質構造,如斷層、褶皺等,或者有明顯的地質現象,如岩石礦化等對該地區研究有幫助,則要利用數碼相機將該地質構造或現象拍攝下來,以便將來結合各種數據進行研究,在拍攝時最好有參照物,以便可以辨別其大小,照片可以通過選擇「編輯」菜單下的 「照片」,然後在圖上,用滑鼠點擊照片的位置,照片符號會自動標注在該圖上並會自動閃爍,輸入照片屬性,包括照片內容、照片編號、數碼序號、鏡頭方向等,以便回到駐地將野外的各張照片與各個地質點准確匹配。

(7)素描採集

在野外看到不整合接觸等地質現象時,需要在野外記錄本上描繪出來,掌上機同樣可以實現這一點,選擇 「編輯」菜單下的 「素描」,在圖上用滑鼠點擊素描的位置,素描符號會自動標注在該圖上並會自動閃爍,輸入素描屬性。點擊 「進入素描圖工具」,進入繪制素描圖環境,系統給出繪制眾多的點線符號等素描圖工具,利用這些工具可以很輕松地繪制出該處的地質現象。

(8)樣品採集

為了確定研究區的岩石成分、金屬礦物的含量等,在野外進行數據採集時,需要對不同岩性、間隔、類別的岩石進行采樣分析,記錄采樣信息。在 「編輯」菜單下,選擇「采樣」,在底圖上點擊采樣位置,采樣符號會自動標注在該圖上並會自動閃爍,輸入采樣屬性,包括樣品的位置、類別、岩性、塊數、層位等相關信息,以便將來發現有價值的樣品時,可以確定它的來源,找到樣品採集地。

(9)化石採集

在野外採集數據的過程中,很多情況下會在該地區岩石中發現古生物化石,這時就可以在 「編輯」菜單下添加化石,在圖上點擊化石的發現位置,將會出現化石圖標,輸入化石屬性,包括化石的類別、采樣層位、采樣地點、采樣人、日期等(注意: 在對化石的挖掘過程中,要拍攝照片,作為將來化石出露位置的憑證)。

對於這九種野外數據的採集除了使用以上方法外,都還可以使用另一種方式,以地質點的採集為例講解如下: 選擇 「手圖」菜單下的 「圖層管理」菜單,在彈出的對話框當中選擇 Gpoint. WT 作為當前圖層,然後用新增點圖元定點輸入地質點,其他數據採集與此類似,這里不再贅述。

對於已經存在的採集數據可以進行瀏覽和修改,通過選擇 「編輯」菜單下的 「編輯PRB 過程」 級聯菜單,在該菜單下又對應著各個採集數據的菜單,點擊這些菜單就能完成相應地質數據的編輯,其屬性修改的方式與添加採集數據的方式一致,此外也可以通過「圖層管理」菜單進行修改,方法與添加野外採集數據的第二種方法一致。

每一次採集完一種數據或者修改後都要對數據進行保存,方法是選擇 「手圖」菜單下的 「保存文件」菜單進行保存,這樣即使出現死機情況數據也不會丟失。

完成一條路線的調查工作後要進行兩步工作,第一步是進行文件備份,第二步是轉出PC 數據。

文件備份要通過選擇 「手圖」菜單下的 「文件備份」菜單來實現,備份的位置要與路線數據在同一個文件夾下面。

轉出 PC 數據要通過選擇 「手圖」菜單下的 「轉出 PC 數據」菜單來實現,轉出數據的目的是形成屬性文件,以便考入攜帶型計算機進行進一步的數據整理工作,形成的屬性文件的後綴是 PRY。完成一條野外路線轉出 PC 數據後就可退出系統,這可以通過選擇「手圖」菜單下的 「退出系統」菜單來實現。

通過以上方法,可以對所觀察的野外地質路線實現數字化採集,可以通過掌上機記錄全部的野外採集數據,極大地方便了野外記錄過程,也極大地方便了採集結果的室內入庫程序,減少了數據處理的工作量,縮短了工期,提高了野外數據採集的效率和准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