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懂得如何利用資源
擴展閱讀
鑽石畫流水生財掛在哪裡 2025-01-17 07:50:35
加盟披薩需要多少費用 2025-01-17 07:47:46

懂得如何利用資源

發布時間: 2022-02-17 18:08:05

① 怎樣合理利用資源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嚴重緊缺、資源供應不足、環境壓力加大,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人類經濟問題的根源在於資源有限性,如何合理地配置和利用有限的資源是人類社會永恆的問題。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能源嚴重緊缺、資源供應不足、環境壓力加大已經成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制約因素。 構建和諧社會為環境資源工作創造了良好機遇 機遇與挑戰並存,困難與希望同在。環境資源工作既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但也正處於大發展的黃金階段,面臨著千載難逢的歷史機遇。特別是國務院頒發了《關於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環境保護的決定》,對今後5年和15年我國環境保護的目標、方針和任務進行了規劃,體現了時代的要求,反映了人民的願望,是新時期環境資源工作的重要指南,標志著環境資源工作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以保護和節約為主要特徵的環境資源法制體系日趨完善,為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現在,我國已經有9部環保法律,50多項行政法規,200多件行政規章和規范性文件,500多項環境標准,基本上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以《環境保護法》為基本法,以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有關法律、法規為主要內容和以我國締結參加的有關國際環境與資源保護的條約、公約、協定為輔的較為完備的環境與資源法的法律體系,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奠定了良好的法制基礎。 以循環經濟為重要特徵的經濟發展模式已初見雛形,成為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國已建立9個生態省、528個生態示範區、79個全國環境優美鄉鎮、50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或城區、17個各種類型的生態工業示範園區、32家國家環境友好企業、488所國家級「綠色學校」和2300個省市級「綠色社區」。我國已經開始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的探索,正在一步一步地邁向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的新型工業化道路,成為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環境友好型社會的具體實踐,也為加快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有力保障。 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環境資源觀已形成共識,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良好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核心是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標志是資源的永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以可持續發展為核心價值觀的環境資源觀已深入人心,取得了一定的共識。特別是領導幹部環保政績考核制度、綠色國民經濟核算制度、戰略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公眾參與制度的逐漸建立完善,創造了向新的社會發展階段轉型的必要的政治保障條件,建立健全了有利於環境資源保護的決策體系,這些都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了難得的良好環境。 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的環境資源工作趨勢展望 如何保障資源的可持續利用,促進環境的可持續維護,確保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促進「十一五」生態環境惡化趨勢基本遏制目標的實現,需要我們重新審視人與自然和諧發展下的環境資源工作發展趨勢。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必然要求資源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和諧統一。發展是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我國解決所有問題的關鍵要看發展,只有經濟發展了,才能增強環境保護和資源保護的物質基礎。但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絕不能以浪費資源、破壞環境為代價盲目發展,否則,資源將難以為繼,環境將不堪重負,人與自然的嚴重失調必將危及社會穩定和諧,甚至影響文明的進程。從總體上看,經濟增長和環境資源保護是一對矛盾統一體,但是這對矛盾並不是不可調和,是完全可能協調的,我們既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國家競爭力,又可以使生態環境的質量逐步好轉。因此,我們必須正確處理環境資源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關系,要在發展中解決環境資源問題,在發展中落實保護,在保護中促進發展,決不能採取耗竭資源、破壞生態和污染環境的方式,而應當合理利用自然資源,及時修復由於人為或自然的原因造成的對自然環境的破壞,嚴格防範人們在生產生活中產生的各種廢棄物對自然環境的污染,努力實現資源的集約、合理利用,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奠定堅實的資源環境基礎。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保護與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諧統一。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發展,加快社會進步,不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明顯改善生態環境,顯著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是黨中央、國務院面臨新形勢實施的偉大戰略工程。加強環境保護,合理利用資源,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要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就要樹立和落實科學的發展觀,堅持在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促進社會全面進步和人的和諧發展,堅持在開發利用自然中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加強環境資源保護的重要時期。在新的形勢下,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環境資源保護工作,積極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轉變,依靠科技進步,發展循環經濟,倡導生態文明,強化環境法治,完善監管體制,建立長效機制,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努力讓人民群眾喝上干凈的水、呼吸清潔的空氣、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環境中生產生活。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保護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諧統一。建設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小康目標,關鍵在農村,難點在農村,最繁重的任務也在農村地區。當前,城市和工業排放的大量污染物已經對農業、農村和農民產生了十分嚴重惡劣的影響,農業、農村和農民也正在產生大量污染影響環境、破壞生態。因此,環境資源的承載能力問題將是對今後我國農業發展的嚴峻挑戰。面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的戰略任務,我們必須廓清解決「三農」問題的實施路徑,突出生態效益、注重經濟效益、兼顧社會效益,從實際出發,著眼於生態,按照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要求,把著力點放在解決群眾關心的生產生活問題、促進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上,堅持改善生態環境同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相結合,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使有限的農業自然資源能夠永續利用,促進大范圍的生態恢復和保護,更加註重解決群眾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使農民得到更多的實惠。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為解決群眾的生產生活困難找到出路,為他們的長遠發展找到依靠,才能充分調動人民群眾的治理積極性,使環境資源保護步入良性持續發展的軌道。 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環境資源生態文明與「三個文明」建設和諧統一。人類文明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包括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三個方面。社會主義社會是「三個文明」有機統一、全面發展的社會。隨著經濟的發展,以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來換取一時經濟繁榮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追求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生態文明備受關注。生態文明與「三個文明」建設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生態文明創造的生態環境必然為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態基礎,反過來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又分別體現著生態文明的物質、精神、制度成果。因此,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必然要求我們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有機統一,在全社會樹立起新的生態觀,大力倡揚「天人一體」的思想,弘揚生態文明觀和文明發展觀,大力建設生態文化,提高人們的生態文明素養,引導人們深刻認識到人類生存資料的有限性和地球的唯一性,強力推進綠色科技轉化為先進生產力,努力在全社會形成科學、合理、安全、健康的生活方式,形成以資源節約型、科技先導型、質量效益型為基礎的可持續的文明發展觀,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社會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精神動力、智力支持和科技保障,保持和改善生態平衡,保護好地球這個今日唯一可供生息的家園。

記得採納啊

② 怎麼有效利用資源

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國家保護整個生命支撐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生物多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避免侵害脆弱的生態系統;發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環境;預防和控制環境破壞和污染,積極治理和恢復已遭破壞和污染的環境;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全球環境、生態方面的國際合作活動。到2000年,使環境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提高,自然生態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逐步使資源、環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到2000年的具體目標如下:(a)工業廢水排放量控制在300億噸左右,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84%,城市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20%左右;(b)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100~2300萬噸,工業廢氣處理率達到90%,城市居民燃氣化率達60%,集中供熱面積達到4.7億平方米;(c)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45%-50%,控制有毒有害廢物污染;(d)交通干線雜訊等效聲級維持1990年水平,城市環境雜訊達標率比1990年提高15~20個百分點;(e)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大力植樹造林,1991~2000年凈增有林地面積1900萬公頃左右,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5%~16%左右;(f)預防和控制荒漠化擴展;加強水土保持工作,今後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萬平方公里;(g)保護耕地資源,控制建設佔用耕地,200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22億公頃,擴大耕地面積,1991~2000年新增耕地面積330萬公頃;(h)全國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1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同時注意保護所有自然生態系統。2.4保證上述目標實現的主要對策應包括:(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開放,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b)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特別是規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行為的政策體系、法律法規體系、戰略目標指標體系的建設,以及資源環境、生態綜合動態監測和管理系統、社會經濟發展計劃統計系統,信息支撐系統,以及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實施能力在內的能力建設;(c)實行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控制人口數量,改善人口結構;(d)因地制宜,有步驟地推廣可持續農業技術;(e)重點開發清潔煤技術,大力發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f)調整產業結構與布局,推動資源的合理利用,減少產業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壓力;(g)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技術,努力實現廢物產出最小量化和再資源化,節約資源、能源,提高效率;(h)加速「小康住宅」建設,改善城鄉居民居住環境條件;(i)組織開發、推廣重大環境污染控制技術與裝備;(j)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污水處理,保護、擴大植被資源,以生物資源合理利用支持物種保護和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努力提高土地生產力,減少自然災害。

③ 有些人說懂得如何利用人脈資源的人是聰明的人

大多數人用右手,是個事實,少數人用左手,也是事實。正因為後者人數較少,所以受到社會壓力,如被稱為「左撇子」。社會上的一些產品,也沒考慮用左手的人的特點,如:剪刀等。於是,許多慣用左手的孩子的父母都要求孩子改用右手。

有人做過調查,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習慣用左手的人比較聰明。這究竟說明了什麼?從神經生理學上看,人類大腦的左右半球,分別擔負不同的功能,左半球負責語言表達,右半球負責空間想像,當然兩半球還有其相同的功能,即分別管理左、右肢體的活動。由於語言的能力對於人類極其重要,因此,人們習慣上稱控制說話能力的半球為優勢半球。由於左半球運動區管右肢活動,有半球運動區管左肢活動,所以對多用左手的人來說,右半球的鍛煉就比較多,由於同時運動著兩個半球,它們的功能也就相應地提高些。這是用左手的人比較聰明的一種解釋。

有的父母不理解這點,他們希望看到自己的孩子同別的孩子一樣,都用有手,於是用體罰強迫孩子使用右手,結果,有些孩子產生了口吃,這與違背孩子的正常發展不能說沒有關系。由於漢字書寫的需要,用左手寫字很不方便,那麼可以讓用左手的孩子改用右手寫字,但是吃飯使用筷子、勺子,就完全沒有必要讓他們改變習慣。我們可以看到,一些糾正過來的「左撇子」,使用右手時往往顯得笨拙、不靈活。我們為什麼不讓孩子用自己最方便的方式呢?

事實上,習慣用左手的人並不是小數目,據統計,美國年,用左手的人佔2.1%,到年則達到11%,年甚至高達20%以上。在東方人中,可能受到壓抑,用左手的人相對要少些。

為了孩子不產生口吃等問題,為了減輕社會對用左手的孩子的壓力,父母實在不應對使用左手的孩子橫加干涉!

④ 如何才能更好的利用資源。

在網路上問這個問題我想應該是如何更好的利用網路資源了!對於這個問題我有如下心得與樓主分享,希望能有所幫助!
第一,網路上的資源利用應該抱一個好的心態,起碼網路不是萬能的,這個得有心理准備,即便網路上有哪些你需要的資源,你找不到也是閑的!
第二,對於網路資源的利用,你應該有自己感興趣的一些類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類別經常出入這些專門的論壇,QQ群都是必要的!而且裡面也會認識很多志趣相投的朋友,和他們有了聯系的方式是必須的!那樣你可以以最直接的方式詳細的詢問自己的問題,也會的到很多解答!
第三,對於網路資源,短小的可以直接在網路上瀏覽,覺得重要的拷貝下來備份,大一點的可以先下載下來留著通過其他方式慢慢看,比如手機...其他應用型的覺得需要,比較好用的裝在自己電腦上,覺得平時一般不用但是又很感興趣,或者很重要的也可以下載下來做一備份。
第四,根據自己的資源在網路上更好的互動和分享,交流也是很重要的。
我個人就這么做的,希望能幫到樓主!

⑤ 職場如何更出色,要學會利用資源

資源整合是未來個體、企業做強做大的王道,成功者要借勢、借力、借船過河。
很多成功者並不是他的能力有多強,而是他能整合更多的資源。我們也把這個叫「借力」。
李嘉誠說,創業只有兩個辦法:造船過河和借船過河。顯而易見,造船更需要實力。所以,最智慧的人,不是能力強,而是會借力。先借力,後能力,就是最智慧的人。當能力不強的時候,先借力,借船過河,叫養精蓄銳,當實力強大的時候,再造船也不遲!很多人,自己沒有實力卻要打造平台,樂於造船,一生都在造船,結果人財兩空,忘記過河了。

⑥ 如何學會利用手中的資源

在19世紀80年代,搜索小行星是一件很時髦的事情,因為發現新的小行星的人不僅可以得到優厚的獎金,甚至可以榮獲皇家的褒賞,從而成為社會的名流賢達。而且發現者還有一件令人羨慕的權利,那就是:為自己發現的小行星取名字。

就因為這個令人嚮往的權利,所以在小行星的發現史上,出現這樣一件看來荒誕不經的事情:一個天文學家在報紙上登廣告,要以250金鎊的代價「出賣」他剛發現不久的一顆小行星的命名權。

難道這位天文學家是利慾熏心嗎?不妨來看一下。

這位天文學家名叫帕里沙,是奧地利人。自幼才華橫溢,大學一畢業就當上了一個海軍天文台台長。在他從事研究的50個春秋中,一共發現了125顆小行星,是個不可多得的佼佼者。可是這位教授從不屑於對上司阿諛奉承,因而事業上的成就並沒有為他帶來名利地位,相反卻丟了飯碗,被迫到了維也納天文台。

帕里沙熱心科學,對於受到的不公正的待遇從不耿耿於懷,正因為這樣,才使他成果累累,成為一個傑出的小行星問題權威。

為什麼他要「出賣」小行星的命名權呢?

原來,根據計算,在1886年8月29日將要發生一次日全食,最理想的觀測地點在非洲。作為一個天文學家,帕里沙怎麼能放棄這樣一次難得的機會呢?當時帕里沙也決心要遠渡重洋去非洲觀測,可是生活清貧的他卻連路費都湊不齊,哪來的供觀測研究的經費呢?開始時他去求助於政府,他向政府機關大力呼籲,可是皇家認為研究日全食又不能掠奪到新的殖民地,所以一份份的申請報告、觀測計劃都石沉大海。不得已,帕里沙只有轉向社會,為了科學的需要,他沒有別的辦法,只好違心地去拜訪社會名流、富紳巨商。然而幾個月下來,帕里沙沒有一次不是滿懷希望而去,雙手空空而歸。

時間一天天過去。帕里沙不免心灰意懶,可是他仍然不想放棄這個大好的機會,他一直在思索這個問題。有一天,由於心情太壞,他來到了公園散心,一直到晚上他都沒有回去。走在滿天繁星的夜空下,看著頭上點點星光,他對著天空想:那麼多星星有什麼用,又不能換來錢,唉!突然,有一個想法竄進了他的大腦,用星星換錢。接著他又想到了前幾個月剛剛發現的一顆小行星,於是他在報上登出了上文提到的那個廣告:為了要到非洲去觀測日全食,他願意把剛發現不久的(250)號小行星的命名權轉讓他人,代價是250金鎊。

廣告刊出後,一位名門貴族阿爾拔·馮羅捷欣德男爵便欣然前來求見,雙方寒暄兒句後,立即言歸正轉,三言兩語,交易馬上拍板。阿爾拔·馮羅捷欣德男爵一面掏出金幣,一面交給帕里沙一張紙條,上面寫著他妻子的芳名——貝蒂娜。他希望讓他的愛妻能在天空中神遊。

如果遇到什麼解決不了的事情時。不要太早放棄,只要用心去想就一定會有答案。想想自己手中都有哪些可利用的資源?想清楚了。很多問題都能得到解決。

——引自延邊人民出版社《感悟財富》

⑦ 如何有效的利用身邊的資源

如何有效的利用身邊的資料。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要把我身邊的資料寄到一起好好讀讀,看看自己能做點什麼就做點什麼。利用自己身邊的資料更好的發展。發展自己光明正大。以上問題回答完畢,謝謝。

⑧ 如何有效地利用資源

勤快是關鍵,多動腦筋,不懂還是得多問,因為每個人的利用的東西,程度都不同,所以也得因地制宜。

⑨ 如何利用自己掌握資源,發展業務

當今世界已進入信息化時代,為了向人民群眾提供多層次、多元化、個性化的節目內容
需採取多種方式,利用網路接入資源優勢,發展有線電視數據業務
由於在數據業務方面有共同的特性,可以吸納移動通訊資源優勢,
採取合作運營模式.隨著寬頻信息網路技術的迅猛發展,網路寬頻化、業務一體化、服務個性化
將是21世紀信息網路的時代特徵,數字化、網路化、信息化已成為不爭的共識.數據、語音、視頻三項業務的融合已是人心所向,大勢所趨
綜合上述情況,我們必須結合市場需求認真分析,
利用自己掌握資源,發展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