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擴展閱讀
奧華蔻產品多少錢 2024-11-17 06:58:54
雙十一過後怎麼修改價格 2024-11-17 06:53:30

如何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發布時間: 2022-02-21 00:58:19

1. 如何把我國建設成為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摘自《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十一五」規劃的建議》)

必須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我國土地、淡水、能源、礦產資源和環境狀況對經濟發展已構成嚴重製約。要把節約資源作為基本國策,發展循環經濟,保護生態環境,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推進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切實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堅持節約發展、清潔發展、安全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發展循環經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和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堅持開發節約並重、節約優先,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原則,大力推進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完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體系,全面推行清潔生產,形成低投入、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節約型增長方式。積極開發和推廣資源節約、替代和循環利用技術,加快企業節能降耗的技術改造,對消耗高、污染重、技術落後的工藝和產品實施強制性淘汰制度,實行有利於資源節約的價格和財稅政策。在冶金、建材、化工、電力等重點行業以及產業園區和若干城市,開展循環經濟試點,健全法律法規,探索發展循環經濟的有效模式。強化節約意識,鼓勵生產和使用節能節水產品、節能環保型汽車,發展節能省地型建築,形成健康文明、節約資源的消費模式。

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堅持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強化從源頭防治污染和保護生態,堅決改變先污染後治理、邊治理邊污染的狀況。各地區各部門都要把保護環境作為一項重大任務抓緊抓好,採取嚴格有力的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總量,切實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盡快改善重點流域、重點區域的環境質量,加大「三河三湖」、三峽庫區、長江上游、黃河中上游和南水北調水源及沿線等水污染防治力度,積極防治農村面源污染,特別要保護好飲用水源。綜合治理大中城市環境,加強工業污染防治,加快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重視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妥善處理生活垃圾和危險廢物。進一步健全環境監管體制,提高環境監管能力,加大環保執法力度,實施排放總量控制、排放許可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建立社會化多元化環保投融資機制,運用經濟手段推進污染治理市場化進程。

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堅持保護優先、開發有序,以控制不合理的資源開發活動為重點,強化對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資源的生態保護。繼續推進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退牧還草、京津風沙源治理、水土流失治理、濕地保護和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生態工程,加強自然保護區、重要生態功能區和海岸帶的生態保護與管理,有效保護生物多樣性,促進自然生態恢復。防止外來有害物種對我國生態系統的侵害。按照誰開發誰保護、誰受益誰補償的原則,加快建立生態補償機制。

2. 如何理解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積極擴大就業的重大意義

黨中央,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綜合分析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所處歷史階段,作出了推進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的重大決策。這是繼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以來我們黨提出的事關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的重大戰略決策。既反映了我們黨對世界經濟、科技發展趨勢和內在規律的准確把握,也反映了對我國基本國情和戰略需求的科學分析。

第一,進入21世紀,在科學技術的引領和推動下,人類正經歷著從工業社會向知識社會的演進。科學技術創造出的新的經濟增長點,在解決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量和財富形成的主要源泉,特別是戰略高技術正日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焦點。

第二,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大舉措,是解決我國當前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和問題的緊迫要求。只有通過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和創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我國經濟增長從資源依賴型轉向創新驅動型,才能繼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和可持續增長,實現又好又快的發展。

本世紀頭20年,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也是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調整經濟結構、轉變增長方式,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是我們面臨的艱巨任務和嚴峻挑戰。只有抓住科技革命稍縱即逝的難得機遇,顯著提高科技實力特別是自主創新能力,才有可能突破我國人口和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保障經濟安全和國防安全,順利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

第三, 加強自主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是我們黨綜合分析世界發展大勢和我國所處歷史階段提出的面向未來的重大戰略。面對世界科技發展的大勢,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把科學技術真正置於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加快自主創新步伐,增強國家核心競爭力,有利於帶動我國社會生產力實現質的飛躍,努力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贏得和保持發展的主動權。

建設節約型社會,是關繫到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中華民族興衰,具有全局性和戰略性的重大決策。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事關現代化建設事業,事關人民群眾根本利益,事關中華民族生存和長遠發展。

加快建設節約型社會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由我國基本國情決定的。1、我國人口多給資源環境帶來重大壓力,人口過多,大大增加了對資源的索取量和對自然界的排放量,從而使人對自然資源和環境的壓力與日俱增。2、我國資源相對不足、資源消耗高、資源利用效率低已嚴重製約經濟社會的發展3、我國的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嚴懲制約經濟社會發展,威脅著人的自下而上和發展。

長期以來,我國發展經濟所走的都是粗放型增長的路子,在計劃經濟年代,由於經濟發展慢,資源的供求矛盾不是很明顯。但隨著市場經濟的建立,各地經濟發展步伐加快,資源供需矛盾不斷加劇,資源稀缺已成為制約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軟肋」。由於資源消耗大,資源供應短缺,我國的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資源對外依賴程度越來越大,隨著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進程加快,經濟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工業化進程的推進,城市化步伐加大,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對資源的需求必然大幅增加,資源供需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因此,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是我國國情的要求、形勢的需要,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社會,是確保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出路。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說到底也是協調人和自然、人和地球關系的問題。縱觀整個社會發展史,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不合理使用,導致了自然對人類的報復。目前人類所面臨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復雜和嚴峻。支撐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們今天肆意揮霍,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實現新形勢下資源的合理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建設友好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3.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建設節約型社會的著力點,一是廣泛開展宣傳教育,增強全社會的資源憂患意識和節約意識。要求真務實,居安思危,增強資源憂患意識和全局觀念;做到建設節約型社會從今天做起,從每一個人做起,從節水、節電、節煤、節油、節糧、節地、節材等具體工作做起,讓節約成為每個人的自覺行為。二是加大調控和監管力度,杜絕重復建設等浪費現象。低水平重復建設一直是我國經濟運行中的「頑症」。盲目投資、低水平重復建設只看到了短期效益和局部利益,沒有看到資源的無端消耗對整個國民經濟和社會產生的消極後果。因此,政府必須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對於企業行為要積極引導和規范,對於政府行為要加大監督力度,改變唯GDP的政績考核體系,把節約資源、環境保護列入監督考核內容。三是調整經濟結構,改變經濟發展模式。改變「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協調、難循環、低效益」的粗放型經濟增長方式,逐步建立資源節約型國民經濟體系。對高物耗、高能耗、高污染行業加以控制,堅決淘汰浪費資源、污染環境的落後工藝、技術、設備和產品,要盡快建立以節能,節材為中心的資源節約型工業生產體系。推動國民經濟和社會信息化,力爭用信息技術降低對能源的消耗。四是大力扶持環保產業,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根據發達國家的經驗,環保產業潛力巨大,不僅能回收廢棄物, 減少污染,它的產值巨大,還能推動經濟發展和勞動及就業。環保產業只是作為循環經濟的一個環節,我們應該著手建立循環經濟體制。循環經濟是目前世界上先進的經濟模式,它要求運用生態學規律,將人類經濟活動組織成為「資源—生產—消費—再生資源」的反饋式流程,實現「低開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質和能源要能在這個不斷進行的經濟循環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我們應當轉變觀念,積極探討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著手建立支撐循環經濟的法律體系、技術支持體系和公眾體系,促進循環經濟的發展,使循環經濟為能源節約、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發揮重大作用。

建設節約型社會,還要加大對科學技術的投入,以科技進步帶動節約型社會的建設。推動資源節約技術的開發、示範和推廣應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點行業、重點企業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技術改造項目。運用高新技術和先進適用技術改造傳統產業,提高資源節約的整體技術水平。與此同時,國家還應該不遺餘力地加大對新能源開發的投入,加快新能源開發的速度。

4. 如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黨的第十六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並且提出了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切實保護好自然生態,認真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的要求。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總結我國現代化建設經驗,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不僅是建設小康社會和提高廣大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客觀需要,也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不僅是經濟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建設和諧社會和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必然要求。

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而提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我國的資源相對緊缺,人均資源佔有量大大低於世界水平,其中耕地、淡水、森林、石油和天然氣分別為世界水平的1/3、1/4、1/5、1/10和1/22。我國資源消耗大,每萬美元消耗的銅、鋁、鉛、鋅、錫、鎳合計70.47公斤,是日本的7.1倍,美國的5.7倍,印度的2.8倍。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造成環境污染現象嚴重。我國污染排放強度高,單位GDP二氧化硫的排放量是日本的68.7倍,德國的26.4倍,美國的6倍。我國人均耕地1.5畝,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如此寶貴的耕地每年以近千萬畝的速度沙化。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依賴資源的高投入來實現經濟的高速增長,使資源不足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環境被破壞的局面越來越嚴峻。現實告訴我們,如果不改變傳統的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增長方式,如果不在全社會進行強化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意識,經濟的發展必然會越來越多地受到資源的約束,人民的生存環境會越來越惡化,這將直接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

地球只有一個,資源、環境極其寶貴。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說到底是協調人和自然、人和地球關系的問題。縱觀整個社會發展史,人類對於自然環境的不合理使用,導致了自然對人類的報復。正如恩格斯指出,我們不要過分陶醉於對自然界的勝利,對於每一次這樣的勝利,自然都會報復我們。目前人類所面臨的人與自然的不和諧問題,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要復雜和嚴峻。支撐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資源,大多是不可再生的,如果我們今天肆意揮霍,我們的子孫後代將付出沉重的代價。只有解決好這個問題,才能實現新形勢下資源的合理可持續利用和生態環境的有效保護,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如果人類不及時改變經濟社會的發展模式,建設友好環境,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長此下去地球也可能成為不再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要全面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在經濟社會發展過程中,要堅持資源開發與節約資源並重,圍繞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性轉變,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地、資源綜合利用和發展循環經濟為重點,加快結構調整,推進技術進步,加強法制建設,完善政策措施,建立健全促進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的機制,逐步形成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消費模式,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加快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是一項群眾性很強的工作。著名環保人士梁從誡曾說:「中國有十三億人口,每個人浪費一點,拿十三億一乘,這個數字就大得驚人。同樣地,如果每個人節約一點,拿十三億一乘,這個數字就相當可觀。」我們要大張旗鼓地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破壞環境有罪的觀念,堅持從身邊的事情做起,從每時每刻做起,從點點滴滴做起。如果每個人都樹立起節約和環保的意識,我們節省下來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成果會十分可觀。

5. 如何理解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意義

1、它有利於促進我國經濟平穩較快發展

(1)資源和環境是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物質基礎和保障,經濟的發展離不開資源和環境的支撐。

(2)我國資源相對不足,人均佔有量低,粗放型的增長方式造成過量消耗資源,環境嚴懲污染,生態嚴懲破壞。資源和環境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矛盾日益突出,已嚴懲制約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危及中華民族子孫後代的自下而上和發展。

(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保護和合理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保護環境和生態,才能促進我這經濟社會平穩較快持續發展。

2、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降低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我國資源消耗高、利用率低,影響了我國企業和產業的國際競爭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發展循環經濟,推行清潔生產,保護環境和生態,能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和國際競爭力。

3、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

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就是使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就是要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實現經濟較快持續發展,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也正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內容。

4、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重要保障

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必須有資源和環境作保障。我國粗放型 的經濟增長方式,影響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可持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生態環境得到改善,資源利用效率顯著提高,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推動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5、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保障國家安全和提高我國綜合國力的重要舉措

解決我國建設需要的資源問題,著眼點和立足點必須放在國內。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能夠控制和降低對國外資源的依賴程度,確保國家經濟安全和國家安全,能夠提高我國的綜合國力。

6、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是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重要內容

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是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本特徵之一,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能夠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