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廣東的水資源有多少
擴展閱讀
住宿業成本有哪些 2025-01-18 18:55:55

廣東的水資源有多少

發布時間: 2022-02-23 09:18:16

㈠ 廣東省水資源情況

整體水量充足,珠江三角洲地區水體被污染的很厲害。東莞基本沒有清澈的自然水系了

㈡ 廣東水資源及其利用狀況

(一)全省水資源總量及特點。
廣東省年均降雨量為1771毫米,年均水資源總量為1830億立方米,年均入境水資源總量為2361億立方米。流經廣東省的西江、北江、東江和韓江年均水資源可利用總量分別為708.4億立方米、144.3億立方米、134.4億立方米和86.1億立方米。廣東省水資源利用主要有以下特點:一是人均佔有水資源量較低。全省人均本地水資源佔有量為2100立方米,低於全國人均2200立方米的水資源佔有量。二是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汛期降雨徑流佔全年的70%—85%,主要以洪水的形式出現;枯水期易出現旱情。各區域自然分布的水資源與各行政區的需水量不一致。三是水質總體較好,局部河段污染嚴重。全省各江河水質良好,其中,19個地級以上市集中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東江、西江、北江、韓江、漠陽江、潭江等江河幹流水道水質一般優於III類,除個別河段外跨省界河流水質均達到II類至III類。但局部地區河段污染嚴重,流經珠江三角洲城市的河流江段及水量較小的跨市河流水質一般為IV類、V類。
(二)需水預測。
以2005年為基準年,在正常來水年份情況下,預計2010年和2020年全省河道外需水量分別為494億立方米和517億立方米,其中農業需水量分別為230億立方米和195億立方米,工業需水量分別為168億立方米和223億立方米,生活需水量(含生態用水)分別為96億立方米和99億立方米。
(三)主要成效。
1.水資源調配體系綜合利用能力進一步加強。至2005年底,全省有效灌溉面積從20世紀50年代初期的64.07萬公頃增加到162.87萬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77.5%.現有引水、提水和調水的工程規模達512億立方米,基本滿足全省城鄉用水需求;城市自來水普及率達98.8%;農村飲水工作取得重大突破,基本解決農村人口飲水困難問題;東深供水四期改造等工程的建成使用,有效加強了對香港和深圳等地的供水保障;通過合理調配主要水系,河道生態需水保證率達到80%,江河通航能力進一步提高,小水電開發成效顯著,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態環境建設取得較大進展。
2.防洪排澇體系不斷完善。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取得階段性成果,全省已建成江海堤防1.6萬公里,大中型水庫317座、總庫容達358.6億立方米;已建成機電排灌工程3.6萬宗、總裝機容量達126.8萬千瓦。全省水文站網、重點江河洪水預警預報系統和重點水庫洪水調度系統初步建成,建立並逐步完善了大江大河、重點地區、重要防洪工程體系和洪水調度方案及各類應急預案。
3.水資源非工程保障體系初步建立。全省已初步形成區域和流域相結合,以取水、供水、用水、排水、水生態保護和防治水害為主體的水資源管理機制;初步建立起水政策法規體系和覆蓋全省的三防指揮系統;編制完成了水功能區劃和水源保護區設置規劃,開始實施限制排污總量方案和排污口監督管理。
(四)主要問題。
受全球氣候變化和區域水環境改變的影響,全省防治洪澇、乾旱、水污染和咸潮上溯等水患的任務艱巨;隨著全省城鎮化、工業化進程的加快,水資源綜合利用中供、用、排、耗關系和用水結構出現重大變化,水資源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環境安全面臨嚴峻挑戰,部分區域水生生物資源受到嚴重威脅。
1.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水資源配置能力亟待提高。珠江三角洲等經濟發達地區用水需求量激增,但蓄水能力不足,水資源短缺問題突出;粵北山區調蓄能力相對較強,但需水量相對較小,水資源未充分利用;東江流域和雷州半島資源性缺水嚴重;西江水量豐富,但利用率低;農村供水安全問題不容忽視,自來水普及率僅為738%,大部分地區缺少備用應急水源。
2.部分水域水質污染嚴重,水質性缺水問題亟待解決。全省主要江河省控斷面水質優良率僅為57.6%,城鎮污水處理率僅為40.2%,大中城市河段污染較為嚴重,生態環境建設及生態恢復能力不足,部分水庫水質呈現富營養化狀態,水生生態受到不同程度影響。珠江三角洲及粵東等地區水土資源過度開發,水土流失嚴重,已出現水質性缺水問題。
3.水資源利用效率低,城鄉人均耗水量偏大。全省水資源已利用量佔主要江河可利用量的30%,其中,西江利用率僅為1.5%,工業用水重復利用率為47%,農業灌溉水利用系數不足0.5.廣東省年人均用水量為499立方米,高於全國人均427立方米用水量;城鄉人均生活用水量分別為每日227升和每日147升,分別高於全國城鄉人均每日212升和每日68升的生活用水量。
4.防洪減災能力有待提高。主要江河防洪工程體系不完善,防洪(潮)能力不強。縣級以上城市防洪標准達標率僅為40%;部分水利工程設施老化,配套不全,存在重工程建設輕工程管理的現象;水情監測預報能力和防治山洪災害能力不強,城市與農村、沿海地區與山區的水利防災減災能力發展不平衡。
5.水資源管理體制有待完善。各涉水部門協調機制以及江河水庫水資源統一調度機制需進一步完善,基層水資源管理組織亟待健全,水資源現代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設需進一步加強。

㈢ 廣東水資源總量

水源布局
一、概況
深圳市人均佔有水資源量僅為240m3,約為全國人均佔有量的五分之一, 是一座嚴重缺水的城市。近十年來,通過不懈努力,初步建成了以境外東江引水為主、本地水庫蓄水為補充的水源供應網路,基本保障了我市經濟發展對水的需求。截止2003年底,全市已形成的水資源可供能力為15.7億m3,2003年我市實際耗用水資源量為14.25億m3,水資源可供量略有餘地。但是,同時應該看到,2003年我市的城市供水增長率為13.6%,創十年來最高,部分區域由於工程措施原因,仍然存在缺水的局面。根據我市水資源規劃,2010年我市需水量為19.43億m3,其中有15.93億m3將依靠東深供水工程和東江水源工程以東江引入。如果我市城市供水量持續2003年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08年,我市將出現新的水資源短缺問題。因此,無論從當前還是長遠來看,解決好水資源供應問題,是關系我市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至關重要的問題。
二、我市水資源利用現狀
1、本地水資源概況
我市現有水庫196座,其中中型水庫(庫容1000萬m3以上9座),小一型水庫(庫容100-1000萬m3)65座,小二型水庫(庫容10-100萬m3)121座。最大的水庫為鐵崗水庫,有效庫容僅為4900萬m3。主要供水水庫為中型水庫,總庫容為3.275億m3。
我市地下水資源貧乏,全市地下水可開采總量為1.92億m3,但不具備規模開采條件,可供量約為0.6億m3/年。
全市現狀本地水資源在97%保證率下可供量約為1.96億m3。
2、境外調水工程
省水利廳批准我市可以從東江取水總量為15.93億m3/年,現狀已經形成了12.23億m3/年的供水能力。其中,由粵港供水公司經營管理的東深供水工程可向我市供水量8.73億m3/年,我市東江水源工程已建成的一期工程可供水量為3.5億m3/年。目前正在籌建的二期工程供水規模為3.7億m3/年。
2003年東江供水工程和東江水源工程共向我區供水總量為8.35 億m3。
3、原水輸配水系統
根據水源規劃,圍繞東深和東部二大水源工程建設供水支線,完成輸配水體系,實行境外水源的分配,是保障供水的重要環節。目前已建成的有鐵崗至石岩支線、石岩至松崗支線、坪地支線、橫崗調蓄工程等。正在建議的有梅林支線、筆架山支線、龍茜供水工程、大鵬半島支線、大工業城支線、獺湖支線、鹽田支線和北線引水工程正在開展前期工作。
4、城市自來水供水概況
至2003年底,全市共有26家供水企業,水廠58座,自來水生產能力為442.2萬m3/日。2003年全市自來水供水總量為12.28億m3 ,平均每日供水量336萬m3,比2002年增長13.6%,其中特區內供水總量為5.23億m3,增幅5.9%,寶安區供水總量為3.96億m3,增幅15.5%,龍崗區供水總量3.09億m3,增幅26.6%

㈣ 廣東人均水資源佔有量是多少

廣東年人均水資源量僅有2100立方米,低於全國約2200立方米的年人均水平,逼近國際公認的年人均水資源1700立方米的警戒線。

㈤ 全世界、中國、廣東、深圳每一年使用的水資源總量是多少億立方千米還有人均佔有量是多少

159億,人均2.3億

㈥ 廣東的水資源分布

廣東集水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543條,其中獨流入海的河流52條。廣東的河流普遍具有以下特徵: 一是水量大,汛期長。廣東各地產水模數都在100萬立方米/平方公里以上,比全國平均產水模數高出2.4倍。省內各河平均流量均較大。韓江的流域面積僅為黃河的4%強,但多年平均流量為黃河的53%。廣東河流的汛期大多達半年之長。 二是各河流量的變化比北方的河流小,但仍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如北江石角段,豐水達6500立方米/秒,枯水僅為幾百立方米/秒。 三是河流含沙量少,但輸沙總量仍相當可觀。廣東河流多年懸移質含沙量為0.09—0.25公斤/立方米,在全國屬於較小的。但因廣東水量豐富,河流輸沙量仍相當可觀。西、北、東三江所帶的泥沙,每年達八九千萬噸。 廣東最大的河流是珠江,其它主要河流有韓江、榕江、漠陽江、鑒江、九洲江。 珠江流域 是一條很奇特的河流。它沒有統一的發源地,由西江、北江、東江匯流而成;也沒有共同的出海口,最後由蕉門、虎門、洪奇瀝、橫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崖門等八個口門流入南海。珠江多年平均徑流量3412億立方米,約佔全國徑流總量的13%,相當於長江的1/3,而為黃河的7倍。 韓江流域 位於廣東省東部,為廣東第二大河。韓江上源為汀江和梅江,兩江在大埔三河壩匯合後稱為韓江。從三河壩至河口約410公里。韓江流域面積3.01萬平方公里,廣東境內佔65%。 鑒江流域 是廣東西部最大的河流,發源於信宜山豬坳,幹流長211公里,流域面積9445平方公里,其中在廣西境內約790平方公里。
水資源
廣東的水資源主要來自降雨。廣東多年平均徑流深度為1012毫米,年徑流總量1800億立方米。本地水資源總量1860億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33億立方米,淺層地下水467億立方米,深層地下水60億立方米。省外流入的過境水量2330億立方米。全省人均水資源3044.8立方米,耕地畝均水資源4807.1立方米,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廣東水資源總量雖然豐富,但由於時空分布不均,不少地區存在明顯缺水矛盾。同時,廣東水力資源不甚豐富,全省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1072.8萬千瓦,僅佔全國的1.6%。

㈦ 全世界,中國,廣東,深圳的水資源總量(億立方千米/年),人口是多少億,水的人均佔有量是多少急!!!

世界水資源總量 14.5立方千米 人口 50億 人均佔有量 12900
中國 2.8萬億 人口 13億 人均佔有量 2695
廣東 4.2億 人口 7859人 人均佔有量 2100
深圳 0.0193 人口 1200 人均佔有量 中國的1/3

㈧ 廣東喝深圳得水資源總量分別是多少還有他們的人口喝人均占又量

世界水資源總量
14.5立方千米
人口
50億
人均佔有量
12900
中國
2.8萬億
人口
13億
人均佔有量
2695
廣東
4.2億
人口
7859人
人均佔有量
2100
深圳
0.0193
人口
1200
人均佔有量
中國的1/3

㈨ 廣東水資源的分布是什麼啊

我國是一個乾旱缺水嚴重的國家。我國的淡水資源總量為28000億立方米,佔全球水資源的6%,僅次於巴西、俄羅斯和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國的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最貧乏的國家之一。然而,中國又是世界上用水量最多的國家。僅2002年,全國淡水取用量達到5497億立方米,大約佔世界年取用量的13%,是美國1995年淡水供應量4700億立方米的約1.2倍。

中國從20世紀70年代以來就開始鬧水荒,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客觀存在的事實。80年代以來,中國的水荒由局部逐漸蔓延至全國,情勢越來越嚴重,對農業和國民經濟已經帶來了嚴重影響。

缺水:全面告急

·北方資源性缺水!

·南方水質性缺水!

·中西部工程性缺水!

「中國是一個中度缺水的國家」,水利部水資源司司長吳季松說,這是從水資源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支撐能力上得出的判斷。據統計,我國目前缺水總量估計為400億立方米,每年受旱面積200萬~260萬平方千米,影響糧食產量150億~200億千克,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全國還有7000萬人飲水困難。缺水對環境和人的身心健康都有著嚴重的影響。

從人口和水資源分布統計數據可以看出,中國水資源南北分配的差異非常明顯。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口佔了中國的54%,但是水資源卻佔了81%。北方人口佔46%,水資源只有19%。專家指出,由於自然環境以及高強度的人類活動的影響,北方的水資源進一步減少,南方水資源進一步增加。這個趨勢在最近20年尤其明顯。這就更加重了我國北方水資源短缺和南北水資源的不平衡。

最近幾年,北方連年乾旱。如果說北方資源性缺水日益嚴重令人憂心,南方的狀況也並不樂觀。專家指出,南方地區由於不注意污水的處理,把未經處理的污水大量排到天然河道,污染了水體,影響了水資源的有效性,造成有水不能用,形成了水質性缺水的嚴重狀況。受大陸季風氣候的影響,中國水資源在季節上分布極不均勻,總是連枯連澇。時間上不均勻的水資源的變化需要由水庫來調節。建國以來,我國興建了大量水庫,但由於水源工程建設投資額大,投資回報率不高,難以吸引更多建設資金。這種由工程滯後原因造成的工程型缺水在中部和西部地區尤其明顯。

用水:逐年增長

1949~2002年,全國總用水量增加了4000多億立方米,大約每10年增加1000億立方米,年平均增加約100億立方米。1980年以後,全國總用水量的增長幅度略有下降,但年平均增長量仍有62億立方米左右。

在這期間,全國的用水結構也發生了變化,農業用水比例逐步下降,而工業、城鎮生活用水比例則有所增加。

與2001年比較,2002年生活用水量增加了19億立方米,工業用水增加1億立方米,農業用水減少90億立方米。

在省級行政區中,用水量大於400億立方米的是新疆、江蘇和廣東,約佔全國用水量的25.5%;工業用水占其總用水量30%以上的是上海、重慶、湖北和江蘇。

水質:不容樂觀

根據環境部門對全國河流、湖泊、水庫的水質狀況的監測,由於近年來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的排放等原因,我國主要水系的水體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2003年,我國7大水系污染程度從重到輕依次為:海河、遼河、黃河、淮河、松花江、長江和珠江。其中407個重點監測斷面中,只有38.1%的斷面滿足國家《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規定的I~Ⅲ類水質要求。我們不禁要問,這樣下去,究竟還有多少水是我們能飲用的。

排污:沖破最後防線

據統計,我國每年的工業廢水和城鎮生活污水排放總量已達到631億噸,這相當於我們每人每年排放40多噸的廢污水,而其中大部分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了江河湖海。以長江流域為例,在廢污水排放中,工業廢水和生活污水分別佔75%和25%左右,在流域涉及的18個省、市和自治區中,四川、湖北、湖南、江蘇、上海和江西6省市的廢污水排放量占流域總量的84.6%,是廢污水的主要產生地。主要污染物為懸浮物、有機物、石油類、揮發酚、氰化物、硫化物、汞、鎘、鉻、鉛、砷等。在21個幹流城市中,上海市排放的廢污水量約佔21個城市排放總量的30.7%,武漢市佔18.1%,南京市佔15.8%,重慶市佔8.8%;四大城市合計佔73.4%,是長江最主要的污染源。由於污染嚴重,長江岸邊形成許多污染帶,在幹流21個城市中,重慶、岳陽、武漢、南京、鎮江、上海6市累計形成了近600千米的污染帶,長度占長江幹流污染帶總長的73%。

中國水質性缺水樣本之上海篇

市內河道蜿蜒、黃浦江水身邊流、緊貼長江與東海的上海,享有「東方水都」的美名,然而,它卻是一個嚴重缺水的城市。

與中國北方一些城市水資源嚴重匱乏不同,上海有水,但缺的是好水。盡管上海的水資源總量較為充沛,但可利用的淡水資源十分有限,僅佔地表水資源的20%。從人均擁有水資源量來看,上海的人均淡水資源擁有量僅為145立方米,比北京還少,大大低於全國人均2200立方米(世界人均8840立方米)的水平,也遠低於國際公認的1750立方米的用水緊張線,全國排名僅為第23位。

上海地處長江、太湖兩大流域下游,水質既受到上游水污染的影響,又有本地污染源的危害,在水資源上的最大問題是水污染和水環境惡化,是一個典型的水質性缺水城市。據環境部門對上海主要河道的斷面監測,上海符合飲用水水源國家標準的地表水僅剩下1%,劣V類水質卻佔到68.6%。

黃浦江的污染危機

黃浦江被稱為上海的「母親河」,上海市民80%的飲用水來自黃浦江。盡管近年來上海市政府加大了對黃浦江環境整治力度,但「隱形」污染依然觸目驚心。目前,每天仍有數百萬噸廢污水排入黃浦江,一年則高達20億噸,比全年平均降水產生的徑流量還多,致使黃浦江及其支流的水質終年維持在Ⅲ類至V類之間(國家規定飲用水水源水質必須在Ⅱ類水以上),這已經給黃浦江上游水源保護區形成較大壓力。由於黃浦江取水量的不斷增加,而上游來水不足以稀釋排入的污水,影響到黃浦江的自凈能力,加重了水質污染程度。同時,又因黃浦江是潮汐型河流,咸潮入侵更使得黃浦江下游污水上溯,對城區的水廠取水口造成極大威脅。

很多來過上海的外地人,都對上海自來水濃重的漂白粉味記憶深刻。這座城市的水源——黃浦江的污染程度,已經讓在水資源方面頗富優越感的上海人感到震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