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車輛工程專業資源體系包括哪些內容
職業學校比較熱門的專業有:
1、電子信息類專業:電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信息對抗技術、信息工程、信息與計算科學等。
2、生物技術類專業:生物技術、生物工程、生物資源科學等。
3.、現代醫葯類專業:葯物制劑、制葯工程、生物醫學工程、中葯學等。
4、汽車專業:車輛工程專業、汽車服務工程、熱能與動力工程、工業設計等。
5、物流專業:物流管理、現代物流等。
6、管理類專業:工商管理類、人力資源管理、工程管理等。
7、法律類專業:法學、國際法、國際經濟商業法、國際商法等。
Ⅱ 信息資源管理體系有哪些方面構成
信息資源管理體系:信息管理的過程已經經歷了傳統管理時期,技
術管理時期,信息資源管理時期,現在正逐漸向「網路信
息資源管理」階段演進。這種演進和發展對信息管理工作
模式和服務模式勢必造成巨大的變化,產生新的社會需求,
而網路信息資源管理正是這種新需求下的產物。
1 網路信息資源流
1·1 信息資源(IR)和網路信息資源(NIR)
在探討網路信息資源流之前,我們首先應明確對信息
資源(IR)概念的理解。目前關於信息資源的含義有很多
種不同的解釋,但歸納起來主要有兩種:一是狹義的理解,
認為信息資源就是指文獻資源或者數據資源,或者各種媒
介和形式的信息的集合,包括文字、聲像、印刷品、電子
信息、資料庫等,這都是限於信息本身的。而廣義的理解,
認為信息資源是信息活動中各種要素的總稱,這既包含惡
劣信息本身,也包含了信息相關的人員、設備、技術和資
金等各種資源。
隨著互聯網發展進程的加快,信息資源網路化成為一
大潮流,與傳統的細細資源相比,網路信息資源在數量、
結構、分布和傳播的范圍、載體形態、內涵傳遞手段等方
面都顯示出新的特點。這些新的特點賦予了網路信息資源
(NIR)新的內涵。網路信息資源指在互聯網上以各種方式
存在並傳播的信息集合。目前網路信息資源以網際網路信息
資源為主,同時也包括其他沒有連入網際網路的信息資源。
與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相比,網路信息資源具有明顯的不
同,作為知識經濟時代的產物,網路信息資源也稱虛擬信
息資源,它是以數字化形式記錄的,以多媒體形式表達的,
存儲在網路計算機磁介質、光介質以及各類通訊介質上,
並通過計算機網路通訊方式進行傳遞信息內容的集合。主
要表現在它以電子數據作為主要的承載形式,既可以是文
本信息、圖像信息,又可以是視頻、音頻等多媒體形式。
此外網路信息資源無論是在規模上、分布上,還是更新速
度等方面都是傳統的文獻信息資源所無法比擬的,所以,
如何按照網路信息的特點和網路用戶的信息需要對網路信
息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管理,是網路信息資源建設過程中
十分迫切的重要問題。
1·2 信息資源流
信息資源流是有序運動的信息資源的集合。與河流水系
一樣,信息資源流的形成也必須至少具備源頭、渠道和目的
地三個要素。信息資源流的源頭是擁有生產信息資源能力的
人或機構;流通渠道一般分為正式渠道和非正式渠道,這兩
者互為補充,共同構成信息交流的通道,如圖1所示。
目的地則是需要信息資源的人即用戶。與河流水系不
同的是,信息資源流的源頭與目的地常常可以互換,彼時
的源頭此時可以是目的地,此地的源頭在彼地可能是目的
地,一個人或一個組織也可以同時既充當目的地又充當源
頭。因此,信息資源流的運行與控制比河流的運行和控制
復雜、艱難的多。
一般來說,任何正常的具有思維能力的人都可以成為
信息資源流的源頭,同時又必然是信息資源流的目的地。
在實際生活中,信息資源流的源頭多為那些善於發掘、創
造和積累信息資源的人,如科學家、教師、作家、記者、
律師、管理者、工程師、決策者等。一般大眾更多的是充
當信息資源流的目的地角色,他們接受信息資源,將其轉
化為物質、能量或自身的能力與素質。在信息資源流流動
的過程中,出於永久利用、反復利用和有效利用的目的,
人們也常常通過人工設施來「攔截」和「儲蓄」信息資源
流,這樣就形成了類似「水庫或人工湖」的圖書館、檔案
館、情報中心、信息中心等形式的信息資源中心。信息資
源中心既可以改變信息資源流的流向和時間,在用戶需要
時為其提供所需的信息資源,從而提高信息資源的利用率;
又可以通過類似發電的方法對信息資源進行開發,以改變
信息資源的結構和功能,提高信息資源的品位,實現信息
資源的增值。
1·3 信息資源交流
信息資源交流是一種有目的的社會活動,是人們為實
現資源共享而對信息資源流實施組織規范、引導和控制的
過程。從要素分析的角度認識,信息資源交流的出現和存
在需要具備交流者、交流對象、交流內容(信息資源)、交
流媒介和控制者等要素。這些要素依據一定的方式可整合
為特定的信息系統,如出版社、廣播電台、電視台、報社、
圖書館、檔案館、情報信息中心等,雖然它們的具體交流
內容、方式和任務各不相同,但究其實質都是對信息資源
流的管理與控制活動。
2 網路信息資源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網路信息資源分類組織體系不夠完善
由於Internet是一個基於GDPP/IP協議連接的計算機網
絡的網路,對整個互聯網來說並不存在一個統一的管理機
構,任何政府、企業、個人都可以在網路上以任何方式發
布信息,所以即使採用同一種組織方式來組織管理網路信
息資源,其信息描述語言、表達方式也有很大差別,這就
增加了網路信息資源組織管理的難度。目前網路信息資源
的組織管理存在的問題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問題是以下兩
個方面。第一,網路信息資源的分類組織體系不完善。分
類法符合人們按類檢索信息的習慣,雖然傳統的文獻分類
法的這種分類思想廣泛應用於網路信息組織中,但目前只
有少數網站,如CERNET、超星數字圖書館採用傳統的分
類工具組織網路信息,大多數門戶網站都採用自編的分類
體系進行信息組織,網站的分類目錄是以網路信息的主題
作為聚類的主要依據,是分類法與主題法的結合,其類目
的劃分不是嚴格的等級列舉式,類目的排列不局限於類目
之間的內容聯系和邏輯關系,這些分類體系的設計主要從
網路信息的特點和網路用戶的實際需要出發,為廣大網路
用戶利用網路信息提供了一定方便,但這些分類體系的設
置在分類標準的選擇、一級類目設置的數量、分類體系展
開的層次、類目的排列等方面各自為政、自成體系,規范
化和標准化程度不高,給用戶理解和使用不同網站的資源
帶來困難,不利於網上信息資源的共建共享。
2·2 搜索引擎的搜索質量不高
利用搜索引擎來組織信息資源,對用戶來說其最大缺
陷是查准率很低。這主要是由於在信息標引過程缺乏人工
干預,導致准確性較差,加之檢索軟體的智能化程度又不
很高,造成檢索誤差較大。人們利用搜索引擎進行信息檢
索時,雖然一次檢索輸出的結果可能很多,但往往會包含
許多的重復、虛假信息,即檢索噪音較大。再者,不同的
搜索引擎有不同的檢索項選擇、檢索界面,不同的句法要
求和對符號、標識符的處理,因此檢索策略的構造輸入方
式也會直接影響檢索結構。許多搜索引擎並沒有覆蓋所有
網路信息資源,對用戶來說也存在查全率較低問題。此外,
許多存儲在各類資料庫中的信息,搜索引擎無權訪問。這
些都極大地影響搜索引擎的查全率。
3 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的理論核心
高校管理的核心理念就是服務學習和教學,也是高校
管理的出發點和歸宿。因此,在擬定高校管理理念時,必
須以信息技術時代為背景,以學習和教學為指向,要著力
於學習時空的開放化,學習方式的多元化,教學手段現代
化。上個世紀90年代,盧泰宏教授提出: IRM (信息資源
的技術管理的英文縮寫),它是三種基本信息管理模式的集
約化。信息資源的經濟管理和信息資源的人文管理,它們
分別對應不同的背景,即信息技術,信息經濟和信息文化。
3·1 人文角度
人們試圖通過政策,法規,倫理道德的相互協調,將
行政手段、法制手段和精神文明的力量結合起來,實現高
速信息網路資源的規范化和有序化管理,形成有機體系和
健康的網路文化,以保證高速信息網路有序運行。這些手
段的綜合運用改變了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形成的單依靠
技術的單一模式,解決了許多技術手段無力解決的問題,
有助於客服網路迅速膨脹和無序擴張引發的種種弊端,創
造和諧、均衡、有序的信息環境,並使技術發揮更大的效
能,因此對應於信息網路文化的人文管理模式,其方向使
網路環境中的信息政策和信息法律等,在網路信息資源的
管理實踐中,這三大模式相輔相成,有機結合。
3·2 技術角度
人們除了利用信息科學的原理研究解決大系統的穩定
性,網路結構的有序性和高速率傳輸中的各種問題外,主
要是用情報學的理論方法研究信息網路特點的信息系統,
信息媒介和利用方式。即對應於網路技術的技術管理模式,
其研究內容是新的網路信息系統,新的信息媒介和網路信
息環境中的信息資源分布、採集、組織、存儲、檢索、傳
播與服務。
3·3 經濟學角度
經濟信息是人類經濟活動的狀態及變化的客觀反映。
它本身具有一些特殊性:定量分析模型較難建立;生命周
期較短,不具備無償共享性;目的性和有序性程度高;在
特定范圍內會終止等。信息網路是一個巨大的社會經濟系
統,這個系統將計算機、通訊網、信息資源網、信息生產
者(提供者)、信息消費者(用戶)融為一個有機的整體,
其從根本上改變了人類信息生產、分配、流通和利用模式,
引起整個信息產業革命。以高速信息網路為基礎的信息活
動具有與經濟活動相同的特徵、過程和媒介,存在著供求
關系,投入產出關系和費用效益等方面的問題,有必要按
照經濟規律,遵循經濟規律,運用經濟杠桿,對網路信息
活動進行經濟管理,使網路信息資源的實現最優配置,獲
得最大限度的利用,發揮最佳效益。對應於網路信息資源
的經濟管理模式,其研究方向是網路信息資源服務業引發
的經濟問題,研究內容是網際網路產業結構與管理,網路環
境中的資源的合理配置,網路市場的運行與管理等。
4 網路信息資源管理創新研究
4·1 管理人員角度
如何利用有限的經費和信息資源最大限度的滿足用戶
的信息需求,如何調動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
性以提高信息資源管理系統的效能,如何改進和完善信息
技術以期適應新的工作需要,如何促進和維持信息資源管
■信息化與網路建設
理系統的有序運行和良性循環等,都屬於管理功能的范疇。
網路信息資源管理是由信息資源管理人員(在高校,一般
指的是圖書館信息服務部、校信息中心等老師)控制和操
作的過程。如何滿足用戶的信息需求,在多大程度上滿足
用戶的信息需求和一個信息資源管理系統能夠達到什麼樣
的運行狀態,在很大程度上都取決於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
整體結構、素質和能力。一個信息資源管理人員最好既了
解信息資源及其交流過程,又了解用戶的信息需求並掌握
各種適用的信息技術。信息資源管理人員是信息資源管理
的主體,他們有思想、有感情、有追求也有惰性。一個具
體的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必須靈活的運用管理理論、心理學
理論、社會學理論與其他相關理論及經驗知識,才能最大
限度的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才能為信息用戶提供
更高的信息服務。
4·2 信息資源角度
在現代信息環境中,信息技術的主導地位越來越明顯,
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將不再是從事具體的信息資
源的採集、組織、存儲、檢索、開發和傳播工作,而將主
要從事信息資源管理的研究,並設法將研究成果轉化為信
息技術,然後由這些信息技術組成的自動化系統代替人來
完成上述這些具體工作。在網路信息資源管理活動中,數
據庫技術具有非常廣泛的應用領域,它是實現資源共享,
節省開支,提供系統的反映能力,工作質量和服務水平的
重要手段和技術保證。世界提供的大型資料庫有1萬多個,
總記錄數上百億,這些資料庫通過發達的網路向機關、團
體、學校、公司以及個人提供各類科技信息、金融信息、
商業信息、文化信息等。
從目前的狀況看,我國可供服務的信息資源顯得比較
匱乏,我國現在有可讀的信息資源還是很少。雖然與發達
國家相比,我國的資料庫建設還不太令人滿意,但是我國
的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工作也有相當的成就,特別是
高校系統內的網路信息資源的開發建設已經達到相當水平。
如:國家科委西南信息中心,「超星數字圖書館」、重慶維
普資訊公司出版的「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萬方數據集團
公司推出的「萬方資料庫」等,特別是中國學術期刊電子
雜志社開發的「中國學術期刊光碟資料庫」等更是將我國
的網路信息資源開發與建設工作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
4·3 構建系統角度
EMIS (「教育管理信息化系統」的英文縮寫)的建立
涉及的技術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信息技術問題,還是一個
包括人和管理手段在內的管理系統問題。建立EMIS一般應
考慮兩個問題:一是教育管理信息化指導思想的確立;另
一個是教育信息化系統的總體模塊設計。按照支持教育管
理的信息技術和系統特徵與功能,一般可將其劃分為以下
幾個模塊:信息通信支持模塊;協調支持模塊;過濾支持
模塊;決策支持模塊;監控和保障支持模塊;智能信息處
理模塊。將這些基本模塊與學校管理的指導思想相結合,
配以相應的技術支持,使EMIS為高校的管理創新發揮出更
大的效能。
網路信息資源管理是信息資源交流過程和管理相契合
的產物,是圍繞用戶信息需求的產生和滿足而形成的閉環
系統,即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它是高校EMIS的一個非
常重要的子系統,它是由信息資源、信息用戶、信息技術、
管理信息、經費和信息資源管理人員等要素組成的整體。
它的運行有賴於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等管理功
能的實現。知識經濟是以信息技術為基礎的,同樣高校網
絡信息資源管理建設與發展也離不開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系
統的建立,這是高校實施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的先決條件,
也是構造網路信息資源交流網路的要求。高校應加強網路
信息資源管理系統建設,建立以網路技術為支撐的信息資
源管理系統能為高校提供信息資源交流的平台,為知識共
享提供友好的界面。校園網及分布於不同物理位置的數字
化設備,是構建數字化校園的重要基礎設施,既可面向校
內外開放,也可以將校園的專有成分納入系統之中。為了
推進高校網路信息資源管理的進程,必須建設一個寬頻、
高速、可靠、安全、有線和無線相結合、遍布校園各個角
落的多媒體網路平台,將其作為溝通組織內部各個部門的
橋梁,並為教師和學生提供便利而有效的獲取信息的手段。
同時要做好介面功能,實現與校外網站的有效連接,以充
分利用國際、國內的信息資源,實現校內外資源的有效流
通,使信息資源流動起來,構建數字化校園,建立遞增收
益網路。
該系統以對用戶信息需求的分析為起點,通過信源分
析、信息採集與轉換、信息組織、信息存儲、信息檢索、
信息資源開發和傳遞等環節,最終滿足用戶對信息的需求。
其過程如圖2所示。與純粹的信息資源交流過程相比,網
絡信息資源管理具有更為明確的目的、更為嚴密的組織和
更為強烈的服務特徵。
[1]張曉霞.中國究竟需要什麼樣的教育管理[J].教育
導刊, 2002, (10).
[2]鍾守真,李月琳.信息資源含義探析[J].中國圖書
館學報, 2000, (1).
[3]朱先雲.試論創新教育對教師素質的要求[J].教育
探索, 2002, (1).
[4]陳戈止.信息管理學[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
社, 2005.
[5]林莉,劉元芳.知識管理:世紀高等學校管理改革的
新範式[J].科技與管理, 2003, (2).
[6]沙勇忠.信息資源管理的發展趨勢[J].情報資料工
作, 2002, (1).
[7]馬費成.信息資源開發與管理[M].北京:電子工業
出版社, 2004.
[8]胡昌平,谷斌.網路信息資源的社會化組織與開發構
想[J].中國圖書館學報, 2002, (4).
[9]黎晟.信息時代的高校管理創新[J].教育探索,
2003, (11).
■信息化與網路建
生活工作的各個層面帶來了深刻的影響。回顧我國政務信息化的進程,大致可分為三個階段:(1)以桌面字處理工具為典型的個人辦公工具軟體階段,計算機應用提高了個人工作效率。(2)基於關系型資料庫技術,以C/S體系結構應用為特徵階段,這一階段基本實現了部門級的數據處理、公文處理等的自動化。(3)基於符合Internet/Intranet技術標準的平台應用階段,這一階段,不僅在技術上有了很大進步,而且應用范圍已從部門內部、部門之間擴展到行業/系統內部,乃至跨部委跨系統。
在Internet應用方面,政府部門已陸續建立了自己的Web伺服器和網站,有的還實現了一些簡單的網上業務。但由於各相關單位在信息化建設中的技術差異和經驗欠缺,電子政務並未在真正意義上得以實現,相反,不少政府站點在規劃建設、管理維護以及安全性方面還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各級政府部門還有待建立和完善從頁面製作、審批、更新,流程管理,應用開發,安全性保證,與後台應用系統(如OA和業務系統)集成的以及客互支持的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運營方法和技術平台。
電子政務應用與一般的辦公自動化系統既緊密相關,又在應用側重點、用戶群體以及採用的技術等方面都有所差異,總的來說,前者在用戶的范疇上包含後者,電子政務是更廣義上的政府辦公自動化或者理解為「面向社會的政府辦公自動化」。 轉載請註明來自文檔中國doctxt.net
實施原則:
實用性原則;先進性及成熟性原則;可靠性原則;開放性及安全性原則;標准化原則;可擴充性原則;可維護性、可管理性原則;節約性原則
實施步驟
首先,在組織內部構建通信平台(如電子郵件系統、電子論壇等),工作人員之間建立網上信息交流和初步的網上協同工作。
第二,在組織內部人員的計算機應用水平得以普遍提高,基本建立起網上協同辦公的意識之後,考慮在辦公網路內進行一些日常工作流程如公文審批、常用申請 、會議管理、檔案管理、信息採集審批與查詢,以及各部門的日常業務等。在這一階段,基本實現組織內部辦公自動化。
第三,在Internet上建立公用網站,進行信息採集、發布,部門間公文交換乃至簡單的電子貿易等,將辦公自動化的范圍進一步擴大到跨行業、跨部委。此時,基本實現電子政務。
在以上過程中,網路信息系統的安全穩定性自始至終都是十分重要的。是否建立起強健的網路信息安全防範系統,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政府部門信息化建設的成敗。
第一部分 內部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建設
功能需求:
一般來說,政府部門辦公自動化系統應以公文處理和機關事務管理(尤其以領導辦公)為核心,同時提供信息通訊與服務等重要功能,因此,典型的辦公自動化應用包括公文管理、督查管理、政務信息採集與發布、內部請示報告管理、檔案管理、會議管理、領導活動管理、政策法規庫、內部論壇等應用,另外鑒於Internet在日常辦公中佔有日益重要的地位,辦公自動化系統應該與Internet留有平滑的介面。
文檔中國doctxt.net
一、提供電子郵件功能是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基本需求
在一個辦公自動化系統中通常包含了多個應用子系統,如發文、收文、信息服務、檔案管理、活動安排、會議管理等等,可以將電子郵件信箱作為所有這些辦公應用子系統的統一介面,每一個用戶通過自己的電子郵件信箱就可以了解到需要處理的工作,而不必經常性地來回檢查不同的應用系統,辦公自動化應用系統以電子郵件作為統一入口的設計思想,可以大大提高系統用戶的友好性和易用性,減少培訓的工作量。
二、處理大量的復合文檔型的數據信息
辦公自動化所處理信息的載體大多是以文件、報表、信函、傳真等形式出現,因此辦公自動化系統是典型的文檔處理系統。這些區別於傳統數據類型的信息,就是「非結構化數據」、「復合文檔數據」或「對象數據」。
一般認為,關系資料庫系統(如Oracle、DB/2、SQL Server、Foxpro等)適合傳統數據類型(結構化信息)的表示和存儲,但是對復合文檔數據的處理並非能夠完全表達信息和存儲效率最高。因此,「文檔資料庫」或「對象存儲」的概念就被引入資料庫領域,其目標就是針對新出現的需求,高效率地表達和存儲管理「復合文檔數據」。 當然,傳統數據的存儲和處理也是辦公自動化系統經常不可或缺的。 文檔中國doctxt.net
辦公自動化系統由於其對復合文檔數據的處理要求,必須以文檔資料庫為核心建立,同時選擇性地結合關系資料庫。
三、包含大量的工作流應用
所謂的工作流就是一組人員為完成某一項業務所進行的所有工作與工作轉交(交互)過程。辦公自動化應用系統的大多數應用如公文審批、各類申請等。每一項工作以流程的形式,由發起者(如文件起草人)發起流程,經過本部門以及其他部門的處理(如簽署、會簽),最終到達流程的終點(如發出文件、歸檔入庫)。
工作流程可以是互相連接、交叉或循環進行的,如一個工作流的終點可能就是另一個工作流的起點,如上級部門的發文處理過程結束後引發了下級部門的收文處理過程。工作流程也可是打破單位界限的,發生於機關與機關的相關單位之間。
在相當程度上工作流自動化有三種實現模式。即:基於郵件的、基於共享資料庫的、基於郵件和共享資料庫結合模式(即「群件模式」)的。
從信息技術的角度出發,群件模式結合了「推」、「拉」技術,充分發揮了不同技術的優點,克服了其缺點,是理想的辦公自動化流程處理模式,也使辦公自動化人員擁有了完整的信息技術工具。
四、支持協同工作和移動辦公
文檔中國doctxt.net
在日常辦公中,辦公人員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進行討論和交流意見,才能作出某種決策。而這種在群體中互相溝通、合作的工作方式就是所謂的「協同工作」。隨著網路技術的發展,非同步協作方式如電子郵件、網路論壇等,以及同步協作方式如網路實時會議正在逐漸成為除了人們面對面開會之外的新的工作方式,它們打破了時間、地域的限制,使人們可以隨時隨地參加到協同工作中去,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所謂的「移動辦公」就是提供辦公人員在辦公室以外的辦公手段,他可以遠程撥號或登錄到出差地的網路,通過電話線或廣域網路,隨時可以訪問到辦公自動化系統;為提高工作效率和減少費用,辦公人員還可以選擇「離線」工作方式,即將需要處理的信息先下載到本地便攜機上,然後切斷連接,「離線地」處理信息(例如他可以在旅途中批閱公文,起草電子郵件等),工作完畢才再次接通連接將自己的工作結果發出以及再次下載新的待辦信息。
Ⅲ 什麼叫資源.資源有哪些類型.簡述資源科學體系
①廣義的資源指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狹義的資源則僅指自然資源。
②按照自然資源的賦存條件及其特徵可分為地下資源、地表資源;按照自然資源的國民經濟用途可將其劃分為農業資源、工業資源、旅遊資源等;
按照其利用方式可將其劃分為直接生活資源和勞動資料資源);
按照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經濟關系可劃分為四類:環境資源,生物資源。土地資源,礦藏資源。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
一部分,直至枯竭。
③、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有:綜合資源學、部門自然資源學、社會資源學。
綜合資源學包括資源地理學、資源生態學和資源經濟學等;
部門自然資源學包括氣候資源學、生物資源學和水資源學等;
社會資源學包括人力資源學、資本資源學、科技資源學等。
Ⅳ 自然資源學的學科體系是什麼
是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2005年自主設立的二級學科,屬於一級學科地理學。詳情請參見http://www.igsnrr.cas.cn/xwzx/tzgg_1/200607/t20060706_1813206.html
Ⅳ 資源科學的內容簡介
本書是《中國工程院院士文庫》之一。
資源科學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和工程技術相互交叉的邊緣應用科學,它是研究自然資源與勞動力資源相互關系、資源經濟系統與資源生態系統相互關系的一門綜合性科學。資源科學的理論基礎源於各類資源的基礎學科。
資源地學、資源生態學與資源經濟學是資源科學的三個理論分支學科。
本書在討論資源分類的基礎上提出資源科學的學科體系,包括基礎資源學、部門資源學、區域資源學,並提出「三維」框架的設想。本書共撰寫16 門分支學科,包括各分支學科的定位、定義、研究對象、任務與主要內容,學科的理論基礎,發展趨勢等。本書將21世紀資源科學研究發展趨勢概括為六個方面,並指出當前研究的熱點領域是建設資源節約型經濟與社會的研究和資源安全戰略的研究。在資源科學體系方面闡述了發展與完善資源科學體系應包括資源科學的理論化、信息化、工程化和管理科學化等四項內容。
本書可供資源科學、地學、生態學與經濟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生和專業人員參考。
Ⅵ 請問資源科學中的CIP體系指的是什麼
由於對資源學科定位有差別,國內外同行對資源學科體系劃分有明顯的不同。特別是有許多從事資源研究的學者,通常把資源類型劃分與資源學科劃分相提並論;或把資源學科劃分與資源領域人才培養的專業劃分相等同。如前所述,在美國的CIP體系中,學科體系共劃分為4級,即學科門類——學科群(相當於我國現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所的學科、專業目錄中的一級學科)——學科(相當於我國現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所的學科、專業目錄中的二級學科)——專業(相當於我國現行授予學士學位學科、專業目錄中的本科專業)。表1列出了在我國現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9]中,涉及資源學科(包括資源科學、資源技術學和資源管理學)的學科和我國現行授予學士學位的本科專業目錄中涉及資源學科的專業(高等學校本科學科專業目錄調整方案研究課題組(,上海交通大學),2002年12月,高等學校學科專業目錄調整方案(建議稿),教育部學科專業設置專家委員會會議交流材料)。由此可以看出,在我國現行授予博士、碩士學位和培養研究生的學科、專業目錄中,資源學科分屬經濟學、法學、工學、農學、管理學5個門類,7個一級學科,10個二級學科。而在現行學士學位(本科)專業目錄中,資源學科分屬理學、工學、農學、管理學4個門類,6個學科,8個專業。與研究生專業劃分相比,本科專業中增加了理學門類的專業,而沒有法學門類的專業。基於以上涉及資源學科體系劃分的方案,本文依據資源學科定位,資源屬性及其形成過程,提出資源學科體系劃分方案。
Ⅶ 科學包括哪些 基礎科學包含哪些
科學包括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基礎科學包括數學、物理學、化學、生物學、天文學、地球科學、邏輯學七門基礎學科及其分支學科、邊緣學科。邊緣科學有物理化學、化學物理、生物物理、生物化學、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球生物等。
1、科學是小學、初中和高中的一門重要的學科,2017年9月1日開始,從小學一年級開始上科學課(未分科)。
在小學,科學課學習科學知識,培養學生科學素養,激發學生探究世界的興趣,從小學一年級開始,將科學作為基礎性課程。
在中考中佔有較高的分值(各地的分值不同),其主要包含了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內容;高中將科學細分成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在高考中(理科)佔300分。
2、基礎科學以自然現象和物質運動形式為研究對象,探索自然界發展規律的科學。研究成果是整個科學技術的理論基礎,對技術科學和生產技術起指導作用。
(7)資源科學體系有哪些擴展閱讀:
根據當前我國基礎研究的現狀和科學發展趨勢,學科發展布局的主要思路是立足於中國現狀,以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作為參照系,全面布局,協調發展,建立靈活柔性的調節機制。
因地、因時制宜地確定投入重點,穩步推進基礎學科的發展,大力培育新興與交叉學科,高度重視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交叉。
1、數學
數學是對現實世界數與形簡潔、高效、優美的描述,是有內部抽象性和外部有效性的學科。一個國家的數學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國家科學技術的整體水平。
應用數學是數學應用於科學與技術的紐帶,包括:計算數學、概率論、數理統計、運籌學、微分方程與數學物理、控制理論、工業應用數學、組合數學、離散數學、計算機數學等。
2、物理學
物理學研究物質構成及其相互作用的基本規律,其研究成果推動著現代技術的發展。21世紀物理學面臨著粒子物理理論、統一所有作用力的理論、暗物質、暗能量等重大科學問題的重大挑戰。
3、化學
化學是在原子、分子及分子以上層次研究物質的合成與轉化、分離與分析、結構與形態、功能與理論以及相關復雜體系化學過程的科學。
4、天文學
天文學研究宇宙中天體和天體系統的形成、結構、活動和演化。21世紀天文學與物理學等學科的結合,使人類開始有條件向「最大」尺度的物理規律、「最深」層次的物質結構等重大科學問題發起沖擊。
5、地球科學
地球科學研究人類的生存環境——地球,對解決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資源、環境、災害等問題至關重要。當代地球科學研究的特徵,一是對地觀測的迅速發展,二是地球系統科學的形成。
6、生物科學
生物科學是研究生命現象和過程的基礎科學,包括生物的結構、分類、形態、生理、遺傳、發育、進化以及生物與環境的關系等方面。
7、邏輯學
是研究推理形式有效性的學科。它是構造形式系統、表達知識、研發智能系統的必要工具。
8、邊緣科學
是在兩個或兩個以上不同學科的邊緣交叉領域生成的新學科的統稱。邊緣學科的生成一般有兩種情況。一種是某些重大的科研課題涉及到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領域。
在研究過程中,便在這些相關領域的結合部產生了新興學科。諸如物理化學、生物力學、技術經濟等。
另一種情況,是運用一門學科的理論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學科領域的問題,也會形成一些邊緣學科。諸如射電天文學和天體物理等。
Ⅷ 社區科學資源具體包括哪些
給的主要內
Ⅸ 什麼叫資源,資源有哪些類型,資源科學體系請簡述
資源:資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社會得以發展所必不可少的客觀基礎。
廣義的資源---指人類生存發展和享受所需要的一切物質的和非物質的要素。
狹義的資源僅指自然資源。
資源的類型:
一、按照自然資源的概念和特徵及應用的目的進行多種科學分類:
1、根據自然資源的賦存條件及其特徵可以將自然資源分為:地下資源和地表資源;
2、根據自然資源的國民經濟用途可將其劃分為:
農業資源 (土地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水資源)
工業資源(礦產資源、農產品資源、林產品資源、草原產品資源)旅遊資源;
二、根據自然資源與人類的經濟關系,即按照資源的性質,劃分為四類:
1、環境資源:如太陽光,地熱,空氣和天然水等。這類資源比較穩定。
2、生物資源:如動物、森林、草場等。這類資源人類使用之後可以通過本身的生產繁殖再
生產出來。
3、土地資源:包括農用土地、城市土地等。它是人類賴以生存的勞動對象和勞動資料
4、礦藏資源:包括能源、各種礦物等。它是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形成的,其儲量有限,開
發利用之後不能再生,利用一部分就少一部分,直至枯竭。
Ⅹ 資源科學專業學什麼呀
資源與環境科學系的專業設置
來源:理學院 時間:2005年8月17日9:45 點擊:134
專業設置情況一覽表
開設專業 辦學層次 開辦時間 招生時間
地理科學(S) 本科 1999年 1999年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 專科 2000年 2000年
地理科學(S)專業情況介紹
一.專業基本性質
我們的地理科學專業是在1983年招收首屆學生的,當時,該專業為專科層次,學制二年,到1999年升為本科並招收首批本科生,學制為四年。對在本專業修得169學分並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授予理學士學位。
地理科學專業培養的是掌握了地理科學和教育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方法,能夠在中等學校和高等學校進行地理教學和教學研究的專業教師和教學研究人員。畢業生的人才規格是:
1.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理想、有道德、守紀律,初步形成了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
2.熱愛社會主義教育事業,身心健康,具有較好的文化修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強烈的敬業精神;
3.掌握現代地理科學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研究方法,初步掌握了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了解本專業基本理論和研究方法的較新發展;
4.能較熟練地使用計算機,能獨立地使用各種地圖、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及遙感應用技術,能進行初步的野外調查、社會調查和資料分析,具有基本的科研能力;
5.初步了解相近專業,如資源環境專業和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基礎知識和基本理論;
6.掌握學習科學和教育科學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掌握基本的教學技能,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勝任中等學校地理教育工作和班主任工作;
7.具有較強的尋找信息源、檢索文獻和運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能力;
8.掌握一門外語,能閱讀該語種的專業文獻。
二.師資隊伍情況
我們地理專業與我們地理專業的師資隊伍,現有專任教師16名。其中,最長者年齡49歲,最年輕者年齡25歲,平均年齡39歲;有碩士學位者二人,其餘均為學士學位;有教授職稱者一人,有副教授職稱者七人,有講師職稱者三人,中學一級教師一人,高級實驗師一人,助教二人,實驗師一人。
三.招生情況
我們地理專業的招生情況在各年度之間波動較大。1999年招生54人,2000年招生67人,2001年招生19人,2002年招生85人,2003年招生73人,2004年招生33人。1999級學生中有一人在畢業時考上了碩士研究生,2000級學生中有四人在畢業時考上了碩士研究生,2000級學生中有六人在畢業時考上了碩士研究生,歷屆畢業生的一次性就業率大於90%。
四.實驗和實習條件
我們地理專業設有地理信息系統實驗室、地球概論實驗室、地質學和土壤實驗室、氣象學實驗室、地圖學實驗室,實驗條件能滿足教學的基本需要。
我們開辟有秦皇島柳江盆地、吉林長白山和遼寧大連等三處野外實習基地,其實習條件能夠完全滿足專業教學的基本需要。
五、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地理學。
主要課程:中國地理,世界地理,人文地理學,綜合自然地理,經濟地理學,區域分析與規劃,地理信息系統,地理教育學,氣象與氣候學,地圖學,地質學基礎,地球概論。
六、課程類型及其課時比例
本專業設置的課程可分為公共課、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選修課和素質教育課六種類型。公共課共933課時,占總課時的33%;基礎課共208課時,占總課時的7.4%,;專業基礎課共676課時,占總課時的23.7%;專業課共686課時,占總課時的24.3%;選修課共167課時,占總課時的5.9%;素質教育課共160課時,占總課時的5.7%。
七、實踐性教學環節及其說明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室內與野外實習、生產實習、畢業論文等,約須10個教學周。其中的室內實驗主要有地質、地圖、土壤、普通化學、水文、氣象與氣候、遙感、地理信息系統等,室外實習主要有地質地圖實習、土壤植被地貌實習、人文和經濟地理實習、教育見習、教育實習等。
八、專業特色
與其他院校的同類專業相比,我們專業的最大特色是:在課程設置上,加強了教育理論和教育技能的教學,例如我們是全國各師范類地理專業中首個開設《學習心理學》和《教學過程設計》課程的專業;在教學環節上,突出教育教學實習和教學技能訓練,比如在《地理教學法》課程中使用了微格教學的方式來指導學生完善教學技能;在培養目標上,既要為中學培養地理教師,又要為高等院校培養能攻讀碩士學位的人才。
我系的地理科學專業,在1997年被黑龍江省教委評為省級重點專業;在2002年黑龍江省教育廳對原有的省級重點專業進行的重新評估中,仍被評為省級重點專業。該專業之所以能被評為省級重點專業,主要是因為該專業的基礎課程設置較全面,實踐教學條件能夠滿足師范類地理專業教學的要求,各教學環節安排得合理,教師的課堂教學水平較高,教學管理工作比較到位。
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
一.專業基本性質
我們的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在2000年招收首屆學生的,該專業為專科層次,原來學制為三年,從2005年起改為兩年制。本專業培養的是能在科研機構、企事業單位和行政管理部門從事資源環境開發利用和城鎮規劃管理工作的專門人材。其畢業生的人才規格是:
1.熱愛祖國,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世界觀,具有較好的文化修養、職業道德和敬業精神,身心健康;
2.掌握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了解本專業理論和方法的最新發展;
3.了解相近專業,如地理科學、生態科學、環境科學和管理科學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4.熟悉環境保護的有關政策和法規,了解國家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等政策;
5.掌握資料查詢、文獻檢索及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獲取相關信息的基本方法;
6.具有一定的行政管理能力。我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是在2000年招收首屆學生的,
二.師資隊伍情況
我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與我們地理專業所使用的是同一套師資隊伍,所以在此就不介紹了。
三.招生情況
我們資源環境與城鄉規劃管理專業的招生情況波動較大。2000年招生14人,2001年招生21人,2002年招生32人,2003年招生26人,2004年招生19人。歷屆畢業生中有三分之一的人考專升本了,其餘人的一次性就業率約為90%。
四.主幹學科和主要課程
主幹學科:環境科學,地理科學,管理科學。
主要課程:城市地理學,土地評價與管理,城市規劃概論,建築概論,區域分析與規劃,地理信息系統,環境學,自然資源學,人文地理學,自然地理學,地圖學,地質學基礎。
五、課程類型及其課時比例
公共課396學時,占總學時的21.7%。
基礎課222學時,占總學時的11.3%。
職業基礎課292學時,占總學時的14.9%。
職業技能課576學時,占總學時的29.3%。
選修課320學時,占總學時的16.3%。
素質教育課160學時,占總學時的8.1%。
六、實踐性教學環節及其說明
實踐性教學環節包括室內實習和野外實習等。野外實習約需4個教學周,主要有自然地理環境實習和城市規劃實習。室內實習主要有岩石、礦物、遙感、地理信息系統、城市與區域規劃等。
七、專業特色
本專業不同與其他院校同級同類專業的特點是,突出了城市和環境規劃管理方面的理論和實踐教學,以培養城市環境規劃管理人才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