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資源依賴理論是哪個領域的
擴展閱讀
鑽石特權網吧多少錢 2024-09-20 16:26:23
如何打開報價的價格 2024-09-20 16:15:39

資源依賴理論是哪個領域的

發布時間: 2022-01-22 06:32:25

㈠ 資源依賴理論的主要觀點


一是組織間的資源依賴產生了其它組織對特定組織的外部控制,並影響了組織內部的權力安排;維持組織的運行需要多種不同的資源,而這些不同資源不可能都由組織自己提供。二是外部限制和內部的權力構造構成了組織行為的條件,並產生了組織為了擺脫外部依賴,維持組織自治度的行為。資源依賴理論認為,組織更應該被視為一種「連結」。組織是具備大量權力和能量的社會能動者,其中心問題是誰將控制這些能量以及實現什麼樣的目的。
通過分析組織怎樣以合並、聯合、游說或治理等方法改變環境,說明組織不再是為需要去適應環境的行動者,而要讓環境來適應自身,這是資源依賴理論一個鮮明的特點。該理論強調對環境的影響,強調組織間的關系。現實組織行為中,大量的組織合並戰略、組織網路行為是組織控制環境資源的實例。比如組織會通過垂直整合來消除與其它組織的共生式依賴;通過水平擴展,吸收競爭者以消除競爭中的不確定性;或者通過多樣化的策略,擴展到多個領域,以避免依賴單個領域內的主導性組織等。有人批評資源依賴理論過於強調權力的控製作用,忽略了效率因素和制度文化因素。

㈡ 資源依賴理論的重要假設

資源依賴理論屬於組織理論的重要理論流派,是研究組織變遷活動的一個重要理論,萌芽於20世紀40年代,在70年代以後被廣泛應用到組織關系的研究,這與新制度主義理論被並列為組織研究中兩個重要的流派。其主要代表著作是傑弗里·普費弗(JeffreyPfeffer)與薩蘭奇克(GeraldSalancik)1978年出版的《組織的外部控制》。
資源依賴理論提出了4個重要假設:組織最重要的是關心生存;為了生存,組織需要資源,而組織自己通常不能生產這些資源;組織必須與它所依賴的環境中的因素互動,這些因素通常包含其它組織;組織生存建立在一個控制它與其它組織關系的能力基礎之上。資源依賴理論的核心假設是組織需要通過獲取環境中的資源來維持生存,沒有組織是自給的,都要與環境進行交換。普費弗提出應當把組織視為政治行動者而不僅僅是完成任務的工作組織。

㈢ 資源依賴理論的主要內容


因為環境的不確定性和缺乏足夠的資源,組織可能會追求更多的資源,以保障自己的利益,減少和避免環境變化帶來的沖擊。可持續的競爭優勢來源於審慎的理性管理、選擇性資源的積累和配置、戰略性的產業要素和要素市場的不完善。該理論認為應將組織的目標集中在資源的特性和戰略要素市場上,並以此來解釋企業的可持續的優勢和相互間的差異。企業關於資源選擇和積累的決策被認為是一種經濟理性,受制於有限信息、認知偏差和不確定。正是那些有價值的、稀缺的、難以復制的不可替代的資源的有效利用和理性識別,導致了企業的超額利潤及其相互間的差異。因為環境的資源有限,不足供所有人和組織消耗,所以那些能夠獲得較多資源的組織便可以有較大的自主性,並能夠影響其他缺乏資源的組織。資源的選擇和積累是企業內部決策和外部戰略因素的函數。資源的選擇和配置能否導致企業間的差異依賴於要素市場的不完善性。這種不完善性指關鍵資源的獲取、模仿以及替代的障礙。這些障礙阻止了競爭者獲得或復制關鍵資源的能力,導致了企業間贏利能力和長期差異。

㈣ 假定你是一位小企業的經理,你的企業依賴一家大型的計算機製造商購買你們的產品。運用資源依賴理論, 將你

不大好辦,處在這樣一個尷尬的位置上確實不大好辦,其一如果有可能開發類似的客戶源的話,盡可能也盡快的去開發新的客戶,不能掉在一棵樹上,其二如果不能開發新的客源的話,就有兩種選擇,一是尋找新的增長點或者說生存空間,只能做計算機產品嗎,嘗試著做一些別的吧;二是在客戶上面下功夫吧,方法無非就是幾個:
一是無可爭議的價格優勢,讓別人無空可鑽
二是何優質的服務,讓客戶覺得不用你的產品那就是犯罪
三是在對方公司裡面多下功夫,畢竟人際關系錯綜復雜,說不定哪天得罪了哪裡個菩薩你都不知道,一下訂單沒有了也有可能的。所以你得把對方公司的人公關的毫無破綻。
如果我是那家大公司的經理,我覺得我會直接控股那家小公司,這樣保險啦!也可以降低成本的。

㈤ 為何叫做路徑依賴理論

事物一旦進入某一路徑,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路徑依賴問題首先由保羅·大衛在1985年提出,爾後w·馬蘭·阿瑟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形成了技術演進中的路徑依賴的系統思想,後來,道格拉斯·諾斯將前人有關這方面的思想拓展到社會制度變遷領域,從而建立起制度變遷中的路徑依賴理論。它的特定含義是指人類社會中的技術演進或制度變遷均有類似於物理學中的慣性,即一旦進入某一路徑(無論是「好」還是「壞」)就可能對這種路徑產生依賴。

你知道美國鐵路兩條鐵軌之間的標准距離是多少嗎?如果知道,那麼你知道它是怎麼制定的嗎?下面這則典故可以給你詳細的解釋,同時形象地告訴我們到底何為「路徑依賴」理論。

美國的鐵路原先是由英國人建造的,英國鐵路的軌道寬度是4英尺8.5英寸。英國鐵路的軌道寬度為什麼是4英尺8.5英寸呢?因為英國造鐵路的人原先是造有軌電車的,有軌電車的軌道寬度是4英尺8.5英寸。有軌電車的軌道寬度為什麼是4英尺8.5英寸?因為造有軌電車的人以前是造馬車的,當古羅馬的戰車碾過歐洲大陸的時候,它給英國路面留下的車轍寬度是4英尺8.5英寸,所以造馬車的人也沿用這個寬度。

古羅馬為什麼把馬車道定為4英尺8.5英寸?因為兩匹馬臀部之間的寬度是4英尺8.5英寸。兩匹馬臀部的寬度決定了馬車道寬度,後來變成了有軌電車的車道寬度,又變成了鐵軌的寬度,人們把這一現象,稱作「道路依賴」。就連美國太空梭燃料箱兩旁兩個火箭推進器之間的距離,也是4英尺8.5英寸!

因為這些推進器造好之後,要用火車運送到火箭發射點。路上要通過隧道,隧道下面鐵軌的寬度也是4英尺8.5英寸。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的結論:人們過去做出的選擇決定了他們現在及未來可能的選擇。所以,今天的我們在做任何事情的時候,都要慎重選擇,以免對以後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影響。

其實,關於習慣的一切理論都可以用「路徑依賴」來解釋。那麼,如何避免路徑依賴的負面效應對我們的工作和生活產生不必要的影響呢?答案只有一個:

那就是最開始的時候要找准一個正確的方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基本思維模式,這種模式很大程度上會決定你以後的人生道路。而這種模式的基礎,其實是早在童年時期就奠定了的。做好了你的第一次選擇,你就設定了自己的人生。

在國際IT行業中,戴爾電腦是一個財富的神話。戴爾計算機公司從1984年成立時的1000美元,發展到2001年銷售額達到310億美元,是一段頗富傳奇色彩的經歷。戴爾公司有兩大法寶:「直接銷售模式」和「市場細分」方式。而據戴爾的創始人麥克爾·戴爾透露,他早在少年時就已經奠定了這兩大法寶的基礎。

戴爾12歲那年,進行了人生的第一次生意冒險——為了省錢,酷愛集郵的他不想再從拍賣會上賣郵票,而是通過說服自己一個同樣喜歡集郵的鄰居把郵票委託給他,然後在專業刊物上刊登賣郵票的廣告。出乎意料地,他賺到了2000美元,第一次嘗到了拋棄中間人,「直接接觸」的好處。這個第一次,是他永遠都忘不了的。後來,戴爾的創業一直和這種「直接銷售」模式分不開。

上初中時,戴爾就已經開始做電腦生意了。他自己買來零部件,組裝後再賣掉。在這個過程中,他發現一台售價3000美元的IBM個人電腦,零部件只要六七百美元就能買到。而當時大部分經營電腦的人並不太懂電腦,不能為顧客提供技術支持,更不可能按顧客的需要提供合適的電腦。這就讓戴爾產生了靈感:拋棄中間商,自己改裝電腦,不但有價格上的優勢,還有品質和服務上的優勢,能夠根據顧客的直接要求提供不同功能的電腦。

這樣,後來風靡世界的「直接銷售」和「市場細分」模式就誕生了。其內核就是:真正按照顧客的要求來設計製造產品,並把它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直接送到顧客手上。

此後,戴爾便憑借著他發現的這種模式,一路做下去。從1984年戴爾退學開設自己的公司,到2002年排名《財富》雜志全球500強中的第131位,其間不到20年時間,戴爾公司成了全世界最著名的公司之一。正是初次做生意時的正確路徑選擇,奠定了後來戴爾事業成功的基礎。

孔子曰:「少成若天性,習慣如自然。」在職業生涯中,我們無法擺脫這種路徑依賴,一旦我們選擇了自己的「馬屁股」,我們的人生軌道可能就只有4英尺8.5英寸寬。以後我們可能會對這個寬度不滿意,但是卻已經很難改變它了。

我們惟一可以做的,就是在開始時慎重選擇「馬屁股」的寬度。對於即將畢業走入社會的青年朋友來說,更應該慎重選擇職業生涯中的第一份工作。

㈥ 資源依賴理論的資源依賴


資源依賴理論強調組織權力,把組織視為一個政治行動者,認為組織的策略無不與組織試圖獲取資源,試圖控制其它組織的權力行為有關。資源依賴理論也考慮組織內部因素。普費弗等也分析了組織內部的權力問題,認為能夠提供資源的組織成員顯然比其他成員更加重要。後來的研究者又對資源依賴理論進行了大量的經驗研究,使其成為了一個系統的理論。這個理論通過說明政府對資源的依賴,直接闡釋了政府與資源的相互關系。
資源依賴理論認為,各企業之間的資源具有極大的差異性,而且不能完全自由流動,很多資源無法在市場上通過定價進行交易。比如組織才能,它們以慣例為衡量尺度,可能比機器設備等有形資源在市場上帶來更長期的競爭優勢。但是,它卻不可能從市場上購買。與此同時,相對於企業不斷提升的發展目標來講,任何企業都不可能完全擁有所需要的一切資源,在資源與目標之間總存在著某種戰略差距。因此,為了獲得這些資源,企業就會同它所處的環境內的控制著這些資源的其他組織化的實體之間進行互動,從而導致組織對資源的依賴性。因為這種依賴性,組織會試圖支配他們的環境,並計劃它們對偶發事件的反應;努力追求親密的關系;避免對市場的依賴和對技術化的機會的依賴。

㈦ 資源依賴理論的重大意義


資源依賴理論的重要貢獻揭示了組織與環境的依賴關系,使人們看到了組織採用各種策略來改變自己、選擇環境和適應環境,為我們分析上市公司在財務會計過程中資源依賴和利用策略提供了理論工具。資源依賴學派所說的組織環境並不僅是一個客觀、實際存在的東西,而是組織及其管理者通過自己的選擇、理解、參與、設定而產生出來的,是組織和環境交互作用的一系列過程的結果。面對著同一外部環境,不同的組織,或者同一組織的不同管理者會有不同的選擇、理解、參與、設定方式。因此,對環境的認識不同,會影響環境的實際作用,這都充分體現了「塑造的」環境觀的特點。在組織與環境二者的關繫上,組織也獲得了充分的主動性。一方面,為了對資源需求做出反應,組織通過修正、操縱或控制其它組織來維持自身獨立,與其它組織建立聯系。另一方面,組織也要努力控制和改變環境因素,比如參與法律、政治性活動和改變合法性的定義等。像交易成本理論一樣,資源依賴理論主張採取一種更明確的實現管理動機的政治方法,在自主和生存之間的進行權衡。

㈧ 資源基礎理論的理論優勢與局限分別是什麼

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

王見定


【摘要】首次引進「自然資源指數」概念,以此指數為依據,將國民經濟各行業有序地排列起來,排列的結果揭示了行業之間的內在聯系,將為政府的各種預測、決策提供強有力的可行工具。(內容簡介:經濟學新理論)



聯合國在1990年對國民經濟各行業作過分類,蘇聯、美國、中國也作過類似分類。盡管各國國情不同,但分類大致相同。

經過多年的仔細考查,我們發現,行業的分類都在不同程度上依賴著一種東西,這種東西影響著各行業的發展。這種東西就是自然資源。為了應用方便,我們引進「自然資源指數」,記為N(A),0<1.其中A是行業名稱,N是英文自然資源的首字母,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強,N(A)越接近「1」;行業依賴自然資源越弱,N(A)越接近「0」。

跟據這種原則,我們把國民經濟的各行業粗略地進行量化如下:


1-0.9:糧食作物種植業,蔬菜瓜類種植業,果樹種植業,特種作物種植業,采種、育苗、植樹造林、森林保護、天然林場經營管理、牲畜飼養、水產養殖、水產捕撈業

0.9-0.8:金屬礦業、非金屬礦業、木材采運業

0.8-0.7:電力、煤氣、自來水生產和供應

0.7-0.6:食品、飲料、煙草、紡織、縫紉、皮革、木材加工、傢具、造紙、化學工業、治金工業

0.6-0.5:金屬製品、非金屬製品、機械、電氣、電子、儀器儀表、交通運輸設備

0.5-0.4:建築業.地質堪探

0.4-0.3:商業、倉儲業、交通運輸業、郵電通信

0.3-0.2:住宅、公用、服務

0.2-0.1:科研、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社會福利

0.1-0:金融業、國家機關、社會團體

以上分類將隨著生產力的發展而變化,在某階段具有相對的穩定性。


注釋:

關於自然資源指數計算的說明

自然資源的投入

計算公式:N(A)=——————(以貨幣單位進行計量)

總投入


(1)自然資源是指土地、森林、礦產、能源等被人類利用進行生產從而為人類提供生存條件的天然物質的統稱。

(2)由於一些行業直接利用自然資源,如各種種植、養植業、故計算比較簡便。對於大多數行業都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如煙草、造紙、治金工業,當然電子、計算機等行業就更是間接利用自然資源。這時分母的總投入很容易計算,但分子自然資源投入的計算則要從本行業的物質投入中逐次減去人力資源的投入。

(3)為了扣除物價變動因素,一般價格固定在某一年份,並採取平均價格。


參考文獻


{1}Samueclson and
Nordhaus:「Economics」,12th,Ed,McGraw-Hillco.NewYorK,1985.

{2}Parkins:「Modem.Macroeconomics」,Prentice
Hall,Canada,1980.

{3}凱恩斯:《就業、利息和貨幣通論》中譯本,三聯書店,1957.

{4}克萊因:《凱恩斯的革命》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0.

{5}羅賓遜、伊特韋爾:《現代經濟學導論》中譯本,商務印書店,1982.

{6}高鴻業、吳易乙:《現代西方經濟學》,經濟科學出版社,1990.

{7}王見定:《國民經濟行業排列的有序化與經濟矢量》,第51屆國際統計大會論文集,土耳其,1997.

{8}王見定、李穎伯:《經濟矢量的合成和資源的有效配置》,國際社會和經濟發展大會論文集,1998,墨西哥.

{9}王見定:《社會統計學與數理統計學的統一》,前沿科學,2008年第二期,北京,2008.

㈨ 資源賦予掄的核心觀點

是組織間的資源依賴產生了其它組織對特定組織的外部控制,並影響了組織內部的權力安排;維持組織的運行需要多種不同的資源,而這些不同資源不可能都由組織自己提供。二是外部限制和內部的權力構造構成了組織行為的條件,並產生了組織為了擺脫外部依賴,維持組織自治度的行為。資源依賴理論認為,組織更應該被視為一種「連結」。組織是具備大量權力和能量的社會能動者,其中心問題是誰將控制這些能量以及實現什麼樣的目的。
通過分析組織怎樣以合並、聯合、游說或治理等方法改變環境,說明組織不再是為需要去適應環境的行動者,而要讓環境來適應自身,這是資源依賴理論一個鮮明的特點。該理論強調對環境的影響,強調組織間的關系。現實組織行為中,大量的組織合並戰略、組織網路行為是組織控制環境資源的實例。比如組織會通過垂直整合來消除與其它組織的共生式依賴;通過水平擴展,吸收競爭者以消除競爭中的不確定性;或者通過多樣化的策略,擴展到多個領域,以避免依賴單個領域內的主導性組織等。有人批評資源依賴理論過於強調權力的控製作用,忽略了效率因素和制度文化因素

㈩ 資源依賴理論的優點特性


資源依賴理論較多強調組織關注策略性的行為方式,其優點就在於充分給予組織以能動性。在研究組織的變遷行為時,在真實組織行為中,組織的行動會受到多種而非一種驅力的作用,權力依賴是其中的重要動力機制,但是,權力依賴必須與組織成員或組織行動者的價值期待聯系在一起,才可以發生組織的變遷。組織的權力分析,組織的制度化、合法化分析,完全可以互相補充而發揮更強的解釋力。與其它的組織理論(處理內部管理戰略不同),資源依賴理論堅持,組織成員的內部行為只有參照外部機構的行為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為組織提供資源的機構,能夠、也確實對這些組織發揮巨大的影響力。
與其他環境決定論不同之處在於,它包含了更多的組織為回應外部壓力形成適應性策略的可能性,強調組織克服資源約束的戰略決策空間,描述了組織通過內部結構和過程調整等政治性自主行動,追求組織自身的利益。普費弗進一步提出,一些組織比其他組織更有權力,是由組織間相互依賴的特點或者說由其在社會空間中的位置特性所決定。因此,資源依賴理論更多的是一種觀察組織間關系的視角和概念系統,而不是可以操作化的方法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