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農業秸稈資源化有哪些
擴展閱讀
鑽石特權網吧多少錢 2024-09-20 16:26:23
如何打開報價的價格 2024-09-20 16:15:39

農業秸稈資源化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22 07:03:15

❶ 農業生產廢棄物集中處理方式有哪些

發酵前堆肥場地無需硬化,一次性加入專利微生物發酵菌劑後,無需翻堆,2周左右完成無害化處理,一般4-8周即可得到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微秸寶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智能堆肥系統,既解決了農作物秸稈的處理難問題,又在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前提下,製作出完全腐熟的高校有機肥,一舉多得。是農業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及循環農業的最佳實踐方案,是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最佳行動方案。

❷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案例有哪些

例如秸稈還田。前幾年秸稈是廢棄物被丟棄田埂、路邊、河裡,有的為省力而就地焚燒以至於造成污染。如今在國家的倡導下,秸稈還田技術的普及,使廢棄物變成了肥料,既為農民節省了開支,又避免污染空氣。

❸ 玉米秸稈打包後有哪些用途

玉米秸稈除了用於飼料和秸稈還田以外,還可以通過擠壓成塊,作為生物質發電的原料。每萬噸玉米秸稈可產電約700萬度。現在玉米產區已經建成小型以玉米秸稈為主要原料的生物質熱電廠。玉米秸稈還可進行沼氣發酵產生熱能,替代煤和電,為農村炊事和取暖提供能源。玉米秸稈還是人造板材、制漿造紙、培養蘑菇和玉米秸稈工藝品的原料。目前國內外許多科研單位在研究以玉米秸稈為原料生產燃料乙醇,代替部分汽油。

❹ 農業廢棄物利用技術四種技術可以從哪些方面比較


農業廢棄物包括植物類廢棄物(農林生產過 程中產生的殘余物)、動物類廢棄物(牧、漁業生產 過程中產生的殘余物)、加工類廢棄物(農林牧漁 業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殘余物)和農村城鎮生活垃 圾等四大類。通常農業廢棄物主要指農作物秸稈 和畜禽糞便。我國的農業廢棄物呈現出四大特點, 即數量大、品質差、價格低、危害多的污染特點。每 年產生的廢棄物數以億計,同時發生的污染事件也 在逐年增加。農業廢棄物由於有益成分含量低,即 可利用物品位不高,而有害成分含量高,利用中必 收稿日期:2006-01講。 須進行無害化處理,因此成本提高。雖然農業廢棄 物資源化與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已經開展多年,也 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我國農業廢棄物的利用 率和前幾年相比不僅未提高,反而有所降低,秸稈 焚燒和集約化養殖帶來的畜禽糞污對環境的污染 日趨嚴重,農民大多不把它作為一種資源利用,隨 意丟棄或者排放到環境中,使本來的「資源」變為 「污染源」,對生態環境造成了很大的影響。 在我國未來20年內實現GDP翻兩番和全面 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下,如何處理和利用成倍增加 作者簡介:孫振鈞(1956一),男,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農業廢棄物生物轉化與綜合利用,農牧生態工程。 基金項目:國家「十五」科技攻關計劃研究課題(2004BA516A03);國家863計劃研究課題(2001AA46092)。 萬 方數據 1期 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與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的現狀與發展 7 的有機廢棄物是目前「三農」中面臨的現實問題, 有必要通過對國內外農業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現 狀和發展趨勢的分析,找出影響我國農業廢棄物資 源化的主要限制因素和技術瓶頸,提出未來20年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和農村生物質能源的發展戰略 和重點技術領域,這對真正實現農業廢棄物變 「廢」為「寶」,消除環境污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 促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具有現實和深遠的意義。 分庫儲存太少,土壤質量下降,導致只能靠大量施 用化肥提高作物產量,化肥施用量越高,其利用率 越低。實現農業廢棄物的肥料化利用,生產有機肥 料可以補充土壤養分,並提高土壤中微量元素的有 效性。增加有機肥的施用比例,一方面可減少或緩 解化肥用量,另一方面可提高和保持土壤地力,促 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1.3解決農村的能源短缺和保護生態環境 我國農村人口佔全國總人口的70%以上,生 物質一直是農村的主要能源之一,農村生活用能源 仍有57%依靠薪柴和秸稈。薪柴消費量超過合理 採伐量的15%,導致大面積森林植被破壞,水土流 失加劇和生態平衡破壞。農村的生物質能利用大 多以直接燃燒為主,不僅熱效率低(低於10%),而 且大量煙塵和余灰的排放使人們的居住和生活環 境日益惡化,損傷了農民的身體健康。採用生物質 能轉化技術可使熱效率提高35%一40%,節約資 源,改善農民的居住環境,提高生活水平。「九五」 以來的全國生態農業和生態家園建設的實踐已經 證明,有效利用農林廢棄物和鄉鎮生活廢棄物,發 展農村沼氣等能源工程和生態農業模式,可有效地 促進生態良性循環,減輕對森林資源的破壞,減少 土壤侵蝕和水土流失,保護生物多樣性。 1.4生物質能為國家能源和電力緊張做貢獻 我國已由石油出口國轉變為石油進口國,2000 年,凈進口量已達到7 000萬t。生物質可通過各 種工藝轉化為液體燃料,直接代替汽油、柴油等石 油燃料,作為民用燃料或內燃機燃料。而同期我國 含農業廢棄物在內的生物質資源量達7億t標准 煤,2020年的生物質資源量至少可達到15億t標 准煤。如果將其中的50%用於生產液體燃料,即 可為我國石油市場提供2億t液體燃料。另外,如 果能採取種植能源植物(能源作物和能源林)等措 施發展我國的生物質資源,可促進農業結構的調 整,增加農村就業機會和農村居民收人,對振興農 村經濟具有重要意義。 農林廢棄物生物質能可以在填補農村電力供 應缺口方面做出貢獻。1999年,我國電力生產總 量為12 600億kW?h,人均用電不到1 000 , 1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意義 1.1消除日益嚴重的環境污染 目前,我國是世界上農業廢棄物產出量最大的 國家,每年大約有40多億t,其中畜禽糞便排放量 26.1億t,農作物秸稈7.0億t,廢棄農膜等塑料 2.5萬t,蔬菜廢棄物1億~1.5億t,鄉鎮生活垃圾 和人糞便2.5億t,肉類加工廠(包括肉聯廠、皮革 廠和屠宰場)廢棄物0.5億~0.65億t,餅粕類 0.25億t,林業廢棄物(不包括炭薪林),每年約達 3 700萬m3,相當於1 000萬t標准煤。過去,我國農 民將農業廢棄物作為有機肥使用,在促進物質能量 循環和培肥地力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隨 著市場經濟的發展,農業廢棄物轉化為有機肥料面 臨一系列新的問題和嚴峻的挑戰。一方面廢棄物 成分發生了很大變化,同時,種植業逐漸轉向省工、 省力、高效、清潔的栽培方式,傳統的有機肥料積、 制、存、用技術已不能適應現代農業的發展。因此, 農業廢棄物不再受歡迎,成為嚴重污染生態環境的 污染源。主要表現在:①臭氣、秸稈焚燒、溫室氣體 排放,加劇了空氣污染;②重金屬和農葯、獸葯殘留 污染土壤,增加環境生物的耐葯性;③農業「白色 污染」嚴重影響土壤正常功能;④污水橫流增加面 源污染和水體富營養化;⑤病毒傳播,疾病蔓延,尤 其是人畜共患病等方面。 1.2保持和提高耕地土壤質量 我國用佔世界10%的耕地面積養活佔世界 22%的人口,並保持地力不衰,在某種意義上應歸 功於有機肥料的施用。但是,隨著農業生產日益集 約化,生產資料投入的增加,農業生產有了飛躍的 發展,傳統的有機肥料面臨被拋棄的境地。同時根 據全國化肥試驗網肥料長期定位試驗和國家土壤 肥力與肥料效益監測資料顯示,近年來,耕地土壤 有機質含量有下降趨勢,土壤緩沖能力減弱,抗災 能力衰退;化肥利用率低;土壤肥力降低。土壤養 kW?h/ 人?a,只有韓國的1/5左右,而人均生活用電更 低,只有110 kW?h/人?a左右。尤其農村電力 供應缺口更大。要實現2020年國民經濟翻兩翻的 目標,保障電力供應是必備條件。因地制宜地利用 當地生物質能資源,秸稈、薪柴、谷殼和木屑等,建 萬 方數據 8 中國農業科技導報 8卷 立分散、獨立的離網或並網電站擁有廣闊的市場前 景。如果用當前農林廢棄物產量的50%作為電站 燃料,可發電4 000億kW?h,占目前我國總耗電 量的30%左右。 杜絕它的產生,隨著農業的發展,其總量只能增加。 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我國農業廢棄物量少而分 散,幾乎不存在農業廢棄物污染環境的問題。當今 的農業廢棄物污染主要是集約化農業使廢棄物大 量集中,超過環境消納能力的結果。按照環保部門 的「末端治理」方法,治理效果不佳,要達到排放標 准,治理費用很高,農業成本提高,不利於農業的發 展。國外的養殖場建設規模已經向中小型發展,並 且必須和一定的消納土地或處理設施相配套才能 批准。源頭控制就是控制養殖規模。全程治理包 括產前的飼料、產中的養殖工藝和方法、產後的糞 污處置與處理。提高飼料利用率,改革養殖工藝, 減少固體廢棄物中氮磷含量,減少污水的產生量、 化學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的排放量。 做到既有利於養殖業的發展,又消除糞污對環境的 污染。 2國內外現狀和發展趨勢 2.1循環經濟理念正在催生「廢棄物」為新的 產業 廢棄物產生於一、二、三產業,但不依屬於任何 產業。資源的最優化配置和廢棄物的循環利用是 循環經濟技術體系的核心。廢棄物需要上升到一 個產業地位才能與之相適應。本報告明確提出廢 棄物為「第四產業」的概念。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 作為農村循環經濟的重要組成,將會成為農業與農 村持續發展的基礎乃至農村小康社會建設的重要 環節。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從一項污染治理和環 境保護技術和策略提升為循環農業和循環經濟的 高度。這直接關繫到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和農村小 康社會的建設。廢棄物循環利用一循環農業一循 環經濟是廢棄物產業發展的方向與目標。 2.2 2.4農牧結合、生態循環是最簡單有效的辦法 歐美國家的種植制度多為一年一季,收獲時, 在聯合收割機後面懸掛秸稈粉碎機或直接懸掛深 翻犁翻入土壤內,直接還田。美國從20世紀40年 代開始研究覆蓋免耕技術,現有70%的耕地實行 農作物秸稈免耕覆蓋種植。也有的農場將秸稈青 貯發酵,用作飼料,過腹還田。在西歐各國對農作 物秸稈的利用情況較好,大約有20%的秸稈被用 作飼料。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資料表明,美國約 有73%的肉類是由草轉化而來的,澳大利亞約 90%,紐西蘭高達100%。由此可見,「秸稈一畜牧 業」的農牧結合方式是最簡單而有效的農作物秸 稈資源利用方式。從養殖業發展看,發達國家的畜 禽飼養多以個體農場的生產方式進行,規模以中小 型為主。廢棄物處理的方式主要是干清糞和水沖 式,利用方式主要是通過堆肥和厭氧發酵無害化處 理後,直接用於農田和草地。 2.5食品安全使農業廢棄物資源化面臨新的機遇 和挑戰 食品安全已經成為農業與人類生存、經濟發展 和社會穩定息息相關的世界性問題。除了農葯殘 留和動物抗生素殘留問題外,近年來,歐洲被瘋牛 病、口蹄疫、豬瘟和二惡英以及亞洲被禽流感等嚴 重的動物疫病及食品安全等問題困擾。食品安全 危機終於使無公害農業和綠色食品生產變為農牧 業生產的主流。清潔的動植物生產方式使農業廢 棄物的「清潔度」提高,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質明顯 降低,為農業廢棄物的深度開發創造了條件。同時 生態農業的實踐指明了變「廢」為「寶」的 途徑 農業廢棄物造成的污染主要是在「生產者一 消費者一分解者」組成的生態鏈上,分解環節形成 瓶頸,不能形成良性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過量 堆積而造成污染。我國自20世紀40年代初開展 的生態農業,按生態學和生態工程學的原理,把農 業廢棄物的資源化技術作為一種介面技術構建出 了包括「豬一沼一果」、「四位一體」在內的許多生 態農業工程模式,促進了區域環境質量的提高和經 濟的發展。實踐證明,農業廢棄物的資源化技術只 有與生態農業模式結合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功能。 農業廢棄物資源化的發展趨勢之一就是提升或研 發新的農業廢棄物生態技術,按生態循環原理和循 環經濟的要求,和其他技術一道優化組裝成新的生 態農業工程和區域發展模式,並按不同的區域和生 態類型建立相應的示範基地,在確保資源的可持續 利用、保持生態平衡和改善環境質量的同時,全面 促進農村的經濟與社會發展。 2.3 由「末端治理」到源頭控制,全程治理方向 發展 農業廢棄物,特別是養殖業廢棄物是生物代謝. 的產物,和工業廢棄物不同,是一種自然產物,無法 萬 方數據 1期 我國農業廢棄物資源化與農村生物質能源利用的現狀與發展 9 綠色食品和有機食品生產中對農用化學品(化肥) 的限用或禁用,為以農業廢棄物為原料的商品有機 肥等打開市場提供了機遇;但同時,對農業廢棄物 的處理和資源化提出了更高的技術要求和質量 標准。 2.6廢棄物資源化產品向多元化、材料化和高值 化方向發展 我國農業有機廢棄物的產生量大,分散在廣大 農村、不易貯運,處理加工利用技術層面低,目前仍 然是以農用為主。預計近5—10年農業廢棄物肥 料化、飼料化和燃料化仍然是主要發展方向。但必 須用新的技術和經營理念,克服利用價值低、生產 的肥料和飼料等產品質量差、商品價值低的症結。 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的問題,是世界各國普遍 需要解決的大課題。特別是隨著自然資源日趨短 缺和廢棄物數量劇增,農業廢棄物越來越受到人們 的重視,在市場經濟和產業化經營的今天,「老三 樣」(還田、青貯、堆肥)已經不適應發展的需要。 以高值化產品開發為目標,對農業廢棄物資源綜合 利用是其發展趨勢之一。利用農業廢棄物開發新 型的生物材料、生化產品及替代石化產品和緊缺資 源替代物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視,極大地拓展了農業 廢棄物的資源化領域。

❺ 農業部推進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都有哪些政策支持

新政!未來4年國家在生態循環農業項目至少投資30億! 來源: 2016-10-15 09:17:20| 查看:2891次 農業部近日印發《農業綜合開發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指引(2017-2020年)》,要從2017年起,集中力量在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區推進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建設。如果你正在做生態循環農業,這么好的消息可一定別錯過! 一、總體目標 2017年-2020年建設區域生態循環農業項目300個左右,積極推動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和生態保育型農業發展,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標准化生產水平和農業可持續發展水平。 二、投入多少單個項目中央財政資金投入控制在1000萬元左右(?地方財政資金投入比例高的省份可適當降低中央財政資金投入規模,?全部財政資金投入控制在1500萬元左右)。地方財政投入比例及項目單位自籌資金比例原則上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產業化發展項目政策執行。?? 條件基本具備的省份,每年安排項目不超過3個;條件較好的省份可適當增加項目個數,但最多不超過6個。項目建設期為1年。三、誰能申報 (一)扶持區域項目所在區域必須是農業綜合開發縣,並且農業發展思路清晰、主導產業突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育良好、循環模式相對成熟。基本條件如下: 1.縣(市)級人民政府對生態循環農業發展高度重視,已制定生態循環農業發展規劃或畜禽糞便、秸稈等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稻漁生態種養等相關規劃; 2.縣(市)級人民政府建立了推進生態循環農業發展的組織協調機制,開展過生態循環農業管理制度創新與探索; 3.對農牧漁業大縣,以及列入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綜合改革試驗區、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的縣市及開展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試點、種養循環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行動的縣市給予優先扶持,適當向中西部生態保護與建設重點地區傾斜。 (二)申報對象與條件分為兩類: 1.龍頭企業和農民合作組織 (1)申報方式:申報對象可單獨申報項目或聯合申報項目。 (2)申報條件:申報對象須在工商部門注冊1年以上、具備可持續經營能力;通過信用中國網、中國政府采購網等查詢,沒有不良誠信記錄或被列入監管黑名單;具有專門從事生態環境保護的專業人員和較強的技術力量;須委託專業機構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協助開展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項目區域為特定行政區域(至少為1個鄉鎮),邊界清晰,相對集中連片;對於不能完成整鄉鎮推進的項目,要求項目覆蓋農田面積不低於1萬畝,畜禽飼養規模不低於1.5萬頭豬當量。 2.縣鄉人民政府 (1)申報方式:縣鄉政府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項目申報方案,明確實施范圍、循環模式、建設主體、建設內容、運營機制、資金測算、資金來源等。 (2)申報條件及有關要求:申報項目的縣鄉政府須委託專業機構作為技術依託單位,協助開展項目區域生態環境監測和實施綜合養分管理計劃等;項目區域為特定行政區域(至少為1個鄉鎮),邊界清晰,相對集中連片;對於不能完成整鄉鎮推進的項目,要求項緝怠光干叱妨癸施含漸目覆蓋農田面積不低於1萬畝,畜禽飼養規模不低於1.5萬頭豬當量。縣鄉政府自身未被列入監管黑名單。縣鄉政府只負責項目申報及項目實施的組織和協調,不能直接參與項目建設和運營管理。四、什麼樣的項目能申報項目建設原則上須包括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農副資源綜合開發、標准化清潔化生產等三部分內容,同時兼顧資源利用的多樣化和廢棄物處理的不同方式。在具體項目設計時,項目單位可根據區域和自身條件,在完整設計的項目建設內容中,圍繞關鍵環節、關鍵措施、關鍵技術,進行菜單式選擇和搭配。 (一)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根據養殖場清糞工藝、配套農田消納面積等,因地制宜選擇一種或幾種循環利用模式,實現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和達標排放。 1.種養一體化模式。針對周邊配套農田、山地、果林或茶園充足的養殖場,對養殖糞便通過沼氣處理或氧化塘處理,處理後的肥水澆灌農田,實現資源化利用和糞便污水「零排放」。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厭氧發酵裝置、好氧處理設施、沼液或肥水的貯存設施、輸送設備、田間利用管網與配套設施等。 2.「三改兩分再利用」模式。即改水沖清糞或人工干清糞為漏縫地板下刮糞板清糞、改無限用水為控制用水、改明溝排污為暗道排污,採取固液分離、雨污分離等措施,畜禽糞便經高溫堆肥後生產有機肥,養殖污水經過氧化塘等處理後澆灌農田。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改造雨污分離管道系統,購置機械清糞設備、固液分離設備、固體糞便強制通風好氧堆肥系統、污水氧化塘處理貯存設施、肥水輸送和農田利用設施等。 3.污水深度處理模式。採用污水深度處理技術,通過高效厭氧和好氧相結合的工藝,提高養殖污水處理效果,實現達標排放。建設內容主要包括污水收集和預處理池、厭氧發酵池、好氧處理池、多級生物凈化塘、消毒池、膜生物反應池等設施,以及污水泵、固液分離機、曝氣裝置等配套設備。 4.養殖密集區廢棄物集中處理模式。對固體糞便採用糞車轉運-機械攪拌-堆制腐熟-粉碎-有機肥的處理工藝,提高肥料附加值;對養殖污水採用養殖場污水暫存-吸糞車收集轉運-固液分離-高效生物處理-肥水貯存-農田利用的處理工藝,提高處理效率,實現污水資源化利用。建設內容主要包括養殖場糞污暫存設施、糞污轉運設備、有機肥生產設施、污水高效生物處理和肥水利用設施等。 (二)農副資源綜合開發對農作物秸稈及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農副資源進行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燃料化等綜合開發,促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 1.農副資源飼料化。因地制宜完善農副資源收集、儲存和運輸體系,針對不同的資源種類,採取脫水乾燥、生物發酵、全株青貯等適宜加工方式,生產養殖飼料、蛋白原料或全混合日糧。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庫房、原料堆場等農副資源收貯設施設備,原料加工廠房、飼料加工車間、成品庫房等農副資源飼料化加工設施設備,及污水處理等配套裝置等。 2.農副資源肥料化。對農作物秸稈採取直接還田、腐熟還田、堆肥還田等技術,實現肥料化利用;對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採取混合堆漚發酵技術生產有機肥。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秸稈還田機械、腐熟菌劑,以及原料收集、轉運、粉碎、烘乾、翻拋、包裝等有機肥生產加工成套設施設備等。 3.農副資源基料化。以秸稈、農產品加工剩餘物等農副資源為主要原料,合理搭配牛糞、麥麩、豆餅等氮源,生產為微生物生長提供一定營養的有機固體物料,用於生產食用菌等。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基質原料制備車間、基質生產和儲存車間、菌棚等,以及原料粉碎、菌種制備、滅菌、接種等機械設備等。 4.農副資源燃料化。以農副資源為原料,生產顆粒、塊狀、棒狀等成型燃料,或者轉化為清潔可燃氣體,為生產生活提供優質能源。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原料堆場、燃料生產加工車間、燃氣輸送管道系統等設施,粉碎、成型機械和儲氣、除塵、計量、專用爐具等設備。 (三)標准化清潔化生產重點建設農業標准化生產、農田保育、稻漁生態種養、農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等設施,實現農業生產的標准化與清潔化。 1.標准化生產設施。圍繞節水、節肥、節葯,提高使用效率,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條件,推廣水肥一體化、病蟲害統防統治等技術,推進標准化生產,提高質量安全水平。主要內容包括溫室大棚、處理車間、儲藏庫等建設,開展排灌渠系、田間道路、土地平整等田間工程,改造提升輸變電線路、電增容設備、圍牆等輔助設施,配備高效施肥節水設施與病蟲害生態防治設施等。 2.農田保育設施。根據作物種類和肥料用量,建設田間有機肥儲存池,將沼渣沼液、堆漚肥料等有機肥源進行分區儲存,方便施用,解決有機肥施用季節性問題。建設田間化學投入品廢棄物收集池,定點收集廢舊地膜、農葯和肥料包裝物等,定期回收和資源化利用,解決廢棄物污染問題。推廣土壤深耕、覆蓋免耕、有機無機肥料配合應用等技術,改善土壤環境,豐富土壤生物多樣性,提升土壤微生態功能。 3.稻漁生態種養設施。在水網稻田、冬閑田資源豐富的優勢區域,開展稻-魚、稻-蟹、稻-鱉、稻-蝦、稻-鰍等稻漁生態種養基地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灌排渠系、溝坑工程、稻田整治、「三防」(防逃、防蟲、防害)設施等田間工程,水產品育肥、暫養、越冬等配套池塘或溫室車間、檢測室、加工車間及庫房等土建工程,及用於產品質量檢測、捕撈、加工、用水用電等方面的儀器設備。 4.農葯化肥氮磷控源治理設施。因地制宜開展溝渠整理,規范溝渠結構,清挖淤泥,加固邊坡,合理配置水生植物群落,配置格柵和透水壩。實施坡耕地氮磷攔截再利用,建設坡耕地生物攔截帶和徑流集蓄再利用設施,降低農田排水的氮磷等污染物含量。五、怎麼申報 1.省級農業部門根據中央財政資金控制規模以及其他農業綜合開發相關政策要求,牽頭組織項目申報、項目評審工作,嚴格把好項目申報和立項審批關。項目確定立項前要在省級農業部門官網上公示至少7個工作日;項目確定立項後要會同省級財政(農發)部門聯合上報農業部和國家農發辦備案,及時批復項目實施計劃。 2.項目申報單位要科學制定並認真填報項目績效目標,省級農業(畜牧、水產)部門、財政(農發)部門要加強項目績效目標審核和管理工作,將確定的項目績效目標上報農業部和國家農發辦審定;定期跟蹤監控項目績效實現情況,改進項目管理,確保實現項目績效目標

❻ 我想搞一個秸稈處理與生態農業的科創項目,用微生物降解後的秸稈用小麥的有機肥料來研究生態農業!

我是專門搞有機固體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的,秸稈是以中很不錯的有機肥原料,可惜很多人都沒有意識到,白白的燒掉了。我今天剛到深圳參加垃圾處理的會議,路過廣西的時候還看到很多水稻秸稈在農田裡直接燒掉了,周圍彌漫這濃濃的煙氣。不僅污染空氣,還浪費資源。

❼ 農作物秸稈如何利用

如利用秸稈生產無甲醛系列秸板,廣泛用作高檔傢具、高檔包裝、高檔建築材料等基材;鼓勵農民擴大養殖規模,使秸稈成為牛羊粗飼料;利用秸稈氣化原理和技術,在農村推行秸稈沼氣工程等。發達國家為農作物秸稈的綜合開發利用找到了多種用途,創造性地採用了許多好辦法。

在舉行的「十二五」循環型農業發展暨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政策研討會上,專家提出單從產業鏈各個環節上看,秸稈變廢為寶的技術難題基本已被攻克。秸稈綜合利用的資源化、商品化程度低,原因不僅是秸稈利用的技術不完善,秸稈綜合利用的效率和效益有待提高。



秸稈再利用,完善收儲運、提高利用率

秸稈還用於生物質發電、熱力生產供應等。蘭考瑞華環保電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喬相鳴說:公司一年可以收購蘭考縣及其周邊秸稈近6萬噸,農林廢棄物30多萬噸,為當地農民創收8000多萬元,生產出來的熱電,既可以直接輸入國家電網,又可以用作冬季取暖。

河北邢台縣前南峪村秸稈氣化站,大量秸稈經過處理,變成可供農戶做飯、取暖用的清潔燃氣。村民王海群說,一斤秸稈換一立方米燃氣,每年能節省燃料開支3000元左右。氣化站平均每天消耗秸稈3000斤,產氣3000立方米,能滿足全村1456口人做飯用氣。

以上內容參考人民網-加強綜合利用提升耕地質量富裕農民生活秸稈有了新歸宿

以上內容參考 人民網-人民日報生態論苑:用政策破解秸稈利用難題

❽ 秸稈如何處理與資源化

農作物秸稈是糧食生產的主要副產物,它通常是指農作物在獲取主要產物質後剩留下來的地上部分的莖葉或藤蔓,約占作物生物量的50%,主要是各種禾木科作物秸稈和豆科類作物秸稈,是一類極豐富的能直接利用的可再生纖維素資源。據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報道,世界上種植的各類農作物,每年可提供秸稈約17億噸[1],我國是農業大國,農作物秸稈資源十分豐富,近年來,由於農業連年豐收,糧食產量逐年穩定提高,各類農作物秸稈的年總產量達6億噸[2]。然而,在農業豐收,秸稈產量增加的同時,隨著農村經濟的發展和農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農村傳統將秸稈主要用於燃料,建築材料及粗飼料的使用量逐年減少。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被利用的秸稈等農林廢棄物不足2%,我國目前秸稈的利用率為33%,其它大部分未加處理,經過技術處理後利用的僅佔2.6%[3,4,5]。年復一年,導致秸稈越積越多,農作物秸稈在收割季節集中焚燒的現象日益嚴重,負面影響很大,不僅污染環境,危害人們的身體健康,而且煙霧彌漫,影響陸地交通和飛行安全,因此,充分合理有效地利用農作物秸稈天然資源,對當代農業的發展及環境保護,減少糧食及石油資源的使用,都具有重要的意義。農業秸稈纖維原料量多價廉,隨著生物技術的發展,農業秸稈纖維原料的轉化利用將為能源開發和發酵工業原料開辟新的來源,以實現資源持續利用,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的要求。秸稈作為農作物的副產物,其利用途徑是多種多樣的,但目前開發利用多數屬於粗加工,而精細加工的技術還有待於加強研究和開發。秸稈的主要成分為纖維素及半纖維素,利用化學或生物技術轉化成可溶性糖,然後利用微生物發酵技術可將可溶性糖轉化為有機酸等化工原料,從而可以實現秸稈的資源利用,同時也解決了環境污染的難題。

主要應用有:
堆肥處理
甲烷發酵
生產飼料
製取生物降解性塑料
發酵制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