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山東泰安市寧陽縣
總體介紹
寧陽縣位於山東省中部,北依五嶽之尊泰山,南臨孔子故里曲阜,西與水泊梁山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轄3鄉9鎮,566個行政村,人口80.4萬。
寧陽縣初步形成了以化工、煤炭、機械、輕紡、建材、農副產品加工為支柱,門類齊全,結構合理的工業體系。全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到100多家。山東華陽農葯化工集團2萬噸/年神農丹(涕滅威)生產裝置世界第二、亞洲唯一;山東海化魁星化工公司三聚氰胺年生產規模4.2萬噸,是全國最大的生產基地,產品出口20多個國家和地區。
寧陽縣是全國糧食生產大縣、油料生產大縣、平原綠化先進縣,並先後被國家和省、市列為糧食、棉花、花生、蔬菜、農作物良種、桑蠶、大棗、魯西黃牛八大商品生產基地。蔬菜總產50萬噸,蔬菜制種50多個品種,其中黃瓜制種佔全國總需求量的70%;寧陽大棗歷史悠久,馳名中外,年產量1000多萬公斤,被國家衛生部定為「保健用棗」。
寧陽縣交通發達,京滬、磁萊鐵路在境內交軌,京福高速公路、104國道、濟微公路縱橫南北,蒙館公路橫跨東西, 京滬高速鐵路穿過縣境東部;縣鄉公路四通八達,公路里程614.5公里。縣城和鄉鎮已全部開通光纖通訊,程式控制電話裝機容量達到11.75萬門。全縣建有坑口電廠1處、熱電廠2處,城區供水公司2處;電網已全部完成改造任務,可滿足經濟和社會快速發展的需要。
寧陽縣有耕地面積6.03萬公頃,是黃淮海平原主要的糧、棉、油集中產區;全縣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30多種,其中優質煤儲量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境內磁窯鎮有著名的大汶口文化遺址。
為擴大開放、加快發展,寧陽縣規劃建設了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和八仙橋項目聚集區。八仙橋項目聚集地處縣城,磁窯經濟技術開發區位於京福高速公路兩側,交通便利,水、電等基礎設施和商業、醫療、教育、娛樂等服務設施配套,為中外客商投資和生產、生活提供了便利條件。
伴隨著祖國前進的步伐,寧陽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改革開放二十年來,全縣經濟工作在縣委、縣政府的 正確領導下,認真貫徹黨的各項方針政策,通過不斷加大改革和結構調整力度,全縣綜合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寧陽縣現代化建設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自然條件
(1) 地理位置:
寧陽縣位於魯中偏西,泰安市南部。地理位置東經116°36』 —117°38』 ,北緯35°40』—35°37』 ;東鄰新泰市,西連汶上縣,南與兗州市交界,東南與曲阜市、泗水縣接壤,北以大汶河為界與岱嶽區、肥城市相望,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縣城距泰山56公里 、曲阜25公里、水泊梁山40公里,處於泰山、曲阜、水泊梁山旅遊三角中心。
(2) 地勢地貌:
境內地勢東高西低,東部多為低山、丘陵,西部多為平原。主要地貌類型有低山、丘陵、平原和水面。境內最高峰為東部鳳仙山,海拔608米;最低處為東疏鎮胡茂南窪,海拔46米。大小山峰146座,面積138平方公里;丘陵多分布於低山周圍,海拔70—200米,面積432平方公里;較大河流15條,總長204.6公里, 流域面積1021.3平方公里,屬黃河、淮河流域水系。
(3) 氣溫降水
寧陽縣屬暖溫帶濕潤季節性氣候區,一年四季分明。年均氣溫13.4°C,1月份平均氣溫-2.1°C,7月份平均氣溫26.8°C;極端最低氣溫為—19°C,極端最高氣溫為40.7°C。年日照時數2679.3小時,年無霜期199天,平均降水量689.6毫米。春、夏季多東南風,秋、冬季東南風和北風較多。
自然資源
(1)土地資源
全縣地壤普查總面積1687847.2畝,其中可利用面積1394542.5畝,占總面積的82.6%。可耕地1075735.5畝,占總面積的63.73%。
(2)水資源
全縣年平均地上、地下水資源總量為38047萬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66.13萬立方米(包括引汶客水),地下水2143萬立方米。可利用水資源28031萬立方米。抽樣化驗,寧陽地下水礦化指標在0.4克/升以下,總硬度為10—20德度,PH值在6.7—7.3之間,絕大多數為中性水。
(3)礦藏資源
境內初步探明的金屬和非金屬礦藏有30多種,主要有煤、鐵、金、石英石、鉀長石、水晶石、雲田、鋁土、硅石、石膏、花崗岩、石灰岩、硫磺、陶土、耐火土、砂子等。其中優質煤儲量達5億噸以上,花崗岩儲量5000萬立方米以上、鉀長石儲量860萬噸以上,具有很高的開發價值。
人口民族
寧陽縣有人口80.4萬人,人口性別男性高於女性。
全縣有漢族、回族、藏族、苗族、壯族、滿族、水族、朝鮮族等8個民族,以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社會經濟
三中全會以來,寧陽縣沐浴著改革開放的春風,矢志不渝地推動經濟改革、調整經濟結構、發展科技教育、開展招商引資,國民經濟得到了快速發展,全縣經濟建設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
2007年,2007年,全縣實現生產總值121.4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4.5億元,可用財力7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6%、24.9%、20.3%,分別是2002年的2.2倍、2.9倍、3.5倍;在崗職工平均工資1466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546元,分別增長27.6%、12.3%,分別是2002年的2.1倍、1.5倍;三次產業比例由上年的20.8:51.3:27.9發展為19.3:50.5:30.2,經濟結構進一步優化。
經濟體制改革取得重大發展。以建立現代化企業制度為目標,以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為主要形式的產權制度改革穩步推進,企業結構調整和資產重組邁出實質性的步伐;國有資產和集體資產監管體制和運營機構改革進一步深化;隨著國有資本和集體資本逐步從難以發揮優勢的競爭性領域退出,個體私營民營等非公有制經濟得到較大發展,所有制經濟結構進一步趨於合理。
展望未來,寧陽縣將緊緊抓住西部開發和我國加入WTO的機遇,開拓創新,努力推動全縣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新跨越。今年全縣經濟工作總的任務目標是:繼續堅持主要經濟指標增幅高於全市平均兩個百分點以上。具體為:生產總值比上年增長17.5%,三次產業比例達到16.2:51.9:31.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28%;萬元GDP能耗、取水量分別下降5.2%和8.6%;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招商引資國內到位資金、實際利用外資增長20%;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9%;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8.5%。
行政區劃
寧陽縣是山東省泰安市市轄縣,總面積1125平方公里,下轄3鄉9鎮,即寧陽鎮、泗店鎮、東疏鎮、合山鄉、伏山鎮、罡城鎮、蔣集鎮、磁窯鎮、華豐鎮、東庄鄉、葛石鎮、鄉飲鄉。
② 盧氏縣國土資源局
盧氏縣位於河南省西部邊陲,地理坐標北緯33°33′~34°23′,東經110°35′~111°22′,地處黃河、長江分山嶺南北兩麓,北鄰靈寶,東連洛寧、欒川,南接西峽,西部與西南部與陝西省的洛南、丹鳳、商南三縣接壤。轄區總面積3666.47平方公里,全縣19個鄉(鎮)、352個行政村,總人口37萬人,分布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的崤山、熊耳、伏牛三大山系之中,域內共有大小山峰4037座,河流澗溪2400多條,形成了「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基本地貌,是河南省面積最大、人口密度最小的縣。為國家級貧困縣、革命老區縣,素有「河南小西藏」「豫西後花園」之稱。近年來,該縣依託靈山秀水的自然景觀,興起了以旅遊開發為主的旅遊產業,先後被評為「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名縣」、「中國優秀休閑度假旅遊縣」。使縣域經濟呈現出了「農牧業富民、工礦業強縣、旅遊業活縣」的經濟發展格局,經濟發展速度連年處於省、市前列。
張壽西 局長、黨組副書記
張建品 黨組書記、副局長(2010年5月,自義馬市國土資源局調任)
楊萬朝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新武 黨組成員、副局長
王銘 黨組成員、副局長
熊彥召 黨組成員、副局長
李東宇 黨組成員、副局長
雷愛玲 黨組成員、副局長
胡新峰 副局長
蔣蘭英 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張壽西簡介:河南省三門峽市陝縣人,1965年4月出生,漢族,1988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8年7月畢業於焦作礦院地質專業,大學本科學歷,工學學士學位。1988年9月參加工作,先後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礦產開發科(含地質環境科)科長、規劃科技科科長等職務。2010年4月7日,任盧氏縣國土資源局局長、黨組副書記;2010年6月至今,任三門峽市國土資源局副調研員。
【機構設置】盧氏縣國土資源局組建於2010年4月,是在政府機構改革中將原盧氏縣地質礦產局、盧氏縣土地管理局工作職能劃入後,重新組建的縣政府工作部門。縣編委「三定方案」核定局內設股(室)12個,即辦公室、財務股、規劃科技與調控股、地籍管理股、用地審批與耕地保護股、土地利用股、測繪管理股、礦產開發管理股、礦產資源儲量與地質勘查股、地質環境股、資源補償費管理股、執法監察信訪股。另設國土資源執法監察大隊、土地開發中心、地質勘查研究所、黃金公司、礦產開發中心、地產交易中心、大地勘測服務中心等7個二級機構。全縣19個鄉(鎮)共派出雙槐樹中心礦管站、磨口中心礦管站、木桐中心礦管站、城郊中心礦管站、五里川中心礦管站、文峪中心礦管站、杜關中心礦管站、石龍頭礦產品監督管理站、范里礦管站、湯河礦管站等10個礦管站和五里川中心土地所、官坡中心土地所、磨口、潘河中心土地所、官道口中心土地所、城區中心土地所、橫澗土地所、范里土地所、文峪土地所、城關土地所10個土地所,全局共有幹部職工286人。其中黨員118人,占職工總數的41.2%,大專以上文化程度232人,占職工總數的81.1%。
【土地資源】盧氏縣土地總面積366578公頃。由於獨特的地理位置,全縣山高林密、溝壑縱橫。通過第二次全縣土地調查,全縣現有耕地面積38168.52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10.43%,基本農田面積35589.75公頃,佔耕地總面積的93.32%;園地面積388.7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11%;林地面積203352.6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55.47%;交通運輸用地1210.4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03%;居民點及獨立工礦用地4926.9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0.013%;未利用土地10439.7公頃,佔全縣土地總面積的29.3%。縣域內耕地資源分布不平衡,西南長江流域七鄉(鎮)由於山大溝深、叢林茂密,耕地稀缺,全縣耕地資源主要集中在洛河沿岸的橫澗鄉、文峪鄉、東明鎮、范里鎮和縣域北部的官道口鎮、杜關鎮、沙河鄉等鄉鎮。耕地質量差、地塊分散、投入產出比低是全縣耕地的主要特點。
【礦產資源】在地質構造上,盧氏縣地處華北地台與秦嶺地槽碰撞接合部位,地質構造演化歷史復雜,獨特的地質構造孕育了豐富礦產資源。已發現的礦產資源有10大類52種,約佔全省已發現礦種數的49.1%,其中金屬礦產22種,非金屬礦產30種,其潛在經濟價值6000多億元,現已開發利用的礦產19種。已探明的部分有色金屬、黑色金屬、冶金輔助原料礦產資源儲量和礦床規模在省、市佔據相當的比重,其中曲里鋅礦、夜長坪鉬礦屬國內大型礦區(床)規模,金屬礦產銻礦、鋰礦儲量在全省名列第一,鉬礦儲量在位居全省第四,鐵礦儲量居全省前列,金礦規模雖小,但金礦(化)點星羅密布,盧氏縣具有豐富的稀有金屬礦產,已探明和發現的礦種有鉭、鈮、鈹、鋰、銣、銫等。鉛鋅、銅、鈮、鉭及優質化工石灰岩儲量均居重要地位。
【耕地保護】本年初,盧氏縣政府對照三門峽市政府下達的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將全縣38168.52公頃耕地保護任務,逐一分解落實到各鄉(鎮),分別簽訂了耕地保護責任目標,實現了耕地保護「人人肩上有責任,齊抓共管抓落實」的工作格局。縣國土資源管理部門進一步建立完善縣、鄉、村三級耕地保護監管體系,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各履其責,共行其事,有效實現了耕地保護的全方位監管。通過二次調查,設立修繕了基本農田保護標志。確保了全縣耕地面積穩定在38168.52公頃,基本農田面積穩定在35589.75公頃。全年組織實施了涉及橫澗鄉衙前村、五里川鎮溫口村、官道口鎮耿家村、朱陽關鎮澗北溝村、范里鎮何窯村5個項目區的盧氏縣2010年第一批補充耕地儲備項目,新增耕地面積99.79公頃,2010年6月通過了市國土資源局組織的補充耕地驗收,實現了耕地總量的動態平衡。
【土地利用管理】土地利用工作嚴格按照「控制總量、盤活存量」的總體要求,以規范管理為手段,以節約利用為目的,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相關政策,土地利用各項工作在規范化軌道上穩步推進。全年供應國有建設用地11宗,面積8.877公頃,其中掛牌出讓國有建設用地8宗,出讓面積7.69公頃;劃撥供地3宗,面積1.1875公頃。全年完成土地出讓收入3653.8萬元。全年共盤活存量建設用地4.718公頃。3月,組織實施了對縣城區及6個建制鎮區的地價更新,上報政府通過後,嚴格按照新地價執行。根據部統一要求,啟用了土地市場動態監測與監管系統,對2009年1月1日後辦理的土地出讓業務逐級上傳至上級部門,並在國土資源部網站上進行公示,接受上級部門監管,為土地利用規范化管理奠定了扎實基礎。
【國土資源規劃管理】在礦產規劃中,協助中國地質大學完成了全縣非金屬礦業科技規劃,已通過評審;組織完成全縣第二輪礦產資源規劃修編工作,為引導全縣礦業經濟科學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組織開展了玉皇山地質公園規劃修編工作。土地利用規劃中,編制完成了盧氏縣鄉(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文本、圖件,於5月21日通過三門峽市人民政府批復(三政文〔2010〕6號),完成了第二次土地利用現狀調查和全縣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的成果轉化工作。
【建設用地管理】全年共組織審報建設用地7個批次,總面積130.082公頃,其中耕地75.7215公頃。分別為盧氏縣2010度第一批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面積9.2032公頃,其中耕地6.4355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一批城市建設用地,面積41.0921公頃,其中,耕地24.5096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一批鄉鎮建設徵收土地,面積14.0066公頃,其中,耕地7.2496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二批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面積10.8170公頃,其中,耕地9.9008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二批城市建設用地,面積29.4831公頃,其中,耕地14.1220公頃;盧氏縣2010度第三批鄉鎮建設農用地轉用,面積13.2475公頃,其中,耕地11.3998公頃;盧氏縣為2010度第二批鄉鎮建設徵收土地,面積12.2327公頃,其中,耕地2.1042公頃。
【地籍管理】結合二次調查,對全縣基本農田布局進行了調整,完成了全縣基本農田上圖及資料庫建設等階段性工作。組織完成了第二次土地調查技術報告、工作報告的編寫和二調成果整理等各項二調掃尾工作;督促協調省地質測繪總院完成了杜關、官道口等6個建制鎮、6平方公里的地籍調查內業資料庫建設,通過了市國土資源局驗收;全年共受理、審查、發放國有土地使用證34宗,集體土地使用證532宗,辦理土地抵押登記1宗,注銷土地抵押登記3宗;全年共受理土地確權案件16起,處理結案13起,受理土地權屬糾紛14起,調查處理10起,結案率達到93%。
【測繪管理】組織全縣五家測繪單位完成了測繪資質審查、申報工作。組織測繪單位完成了縣域基礎測繪業務,在高速公路建設、產業集聚區建設等重大項目服務中,充分發揮測繪工作的重要作用,為項目建設規劃提供了有力的測繪保障。
【礦產資源開發】全縣礦區總面積149.5523平方公里,共有各類采礦企業65家,其中省部級發證31個,市級發證17個,縣級發證17個。按礦類分,其中:金礦2個;銅礦4個;鉛鋅銀礦2個;銻礦4個;鉬礦2個;鐵礦14個;鐵鋅礦1個;錳礦1個;溫泉1個;滑石礦2個;鋰礦3個;長石礦5個;石煤礦1個;石英礦10個;料石礦3個;建築用砂企業5個;螢石礦1個;白雲岩礦1個;石灰岩礦3個。全縣采礦企業持證率達到100%。全年生產礦產品總量142.46萬噸,較上年同比增加9.4%;礦業采選冶總產值7.44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加20%;完成稅費1.02億元,較上年同比增加25%。申報了北方礦業公司、中金集團中原礦業有限公司兩個資源綜合應用項目,獲投資1000萬元。
【礦業權管理】采礦權管理工作,全年共受理采礦權年檢64個,出具資料返還證明12個,劃定礦區范圍5個,受理采礦權延續6起,采礦權轉讓5起,礦業權變更5起。全縣采礦企業持證率達100%,采礦權年檢率達到100%,年檢合格率達到100%。探礦權管理工作,3月份,組織對全縣60個地質勘查項目進行了實地檢查,對3個探礦權人下達整改通知書;5月28日,全縣召開了探礦權清理工作會議,按上級要求圓滿完成探礦權清理工作;9月組織對全縣86個探礦權進行了年檢,對51個探礦權進行了實地檢查,對5家探礦企業下達了整改通知書。
【國土資源執法】在加強法律、法規宣傳的同時,嚴格落實動態巡查監管制度,充分發揮協管員源頭監管作用,加大對國土資源違法行為查處和打擊力度。全年組織開展集中法律法規培訓3次,開展動態巡查600餘次,發現土地違法行為22起,制止4起,立案查處18起,結案18起;立案查處礦業違法案件7起,其中無證開采5起,越界采礦1起,越界勘查1起,已結案4起,移交法院強制執行2起,收繳罰款15.87萬元,全年違法案件結案率100%。在礦產資源執法監察工作中,根據縣委、縣政府和上級國土資源部門的整體安排部署,分別組織開展了4次礦業秩序專項整治行動,制止非法生產小礦點18個,暫扣礦石50餘噸,並對礦產資源違法生產的器材、炸葯進行了收繳,對非法生產工棚進行了強制拆除。
土地執法工作中,根據區域位置,在全縣劃分了一、二、三級動態巡查區域,在監管責任、工作要求上對縣、鄉、村三級監管網路進行了明確,使縣、鄉兩級政府對國土違法行為的查處責任更加明晰,增強了各級政府對依法用地、合理用地、合理開發礦產資源的責任感,有力促進了國土監管和違法案件查處由國土部門單打獨奏向各級政府齊抓共管模式的轉變。
【衛片執法】2010年,先後組織開展衛片執法二次。3月,根據省、市統一部署,組織開展了2010年衛片執法工作,對上級反饋的2009年10塊(涉地面積511.2畝)疑似衛星圖斑逐一進行現場核對,通過核查,其中合法用地7宗,面積475.6畝,實地未變化3宗,面積35.6畝,順利通過上級驗收。11月,該縣又組織對上級反饋的2010年27個疑似圖斑進行了衛片執法。
【信訪穩定】認真落實信訪首問責任制,研究探索新形勢下國土資源信訪工作形式和規律,變被動等訪為主動下訪,變事後處訪為事前防範。4月,在全縣各國土資源基層站(所)深入組織開展了「國土資源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百日競賽活動」,各站(所)認真排查和妥善處置矛盾糾紛,努力實現「三個減少、兩個提高」和「三個確保」的工作目標。通過落實國土資源管理業務終身負責制和責任倒查制,進一步規范農宅審批、土地登記等日常國土資源行政行為,著力在源頭上杜絕各類信訪苗頭,杜絕因工作失誤或不負責任引發的矛盾糾紛。為方便企業及群眾咨詢、舉報,開通了「12336」國土資源違法違規舉報電話。全年共受理縣委、縣政府批轉信訪案件39件(其中重訪3件),結案32件;受理市局批轉信訪案件7件,結案5件;受理群眾自訴案件24件,已調查處理結案23件,各類信訪案件結案率為92%。全年無涉及國土資源管理的越級上訪事件發生。
【礦產資源整合】根據省、市關於礦產資源開發整合工作的安排部署,組織相關專家對全縣主要礦產資源開發利用進行了科學論證,並結合縣域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現狀,科學編制了涉及全縣3個整合區和1個整合勘查區,共18個礦業權的《盧氏縣礦產資源勘查開發整合實施方案》,呈報縣政府研究通過後,2010年10月,得到了河南省礦產資源整合領導小組辦公室的批復。通過深入扎實的工作,全縣全年列入省礦產資源整合的企業中,八寶山銅礦等礦山企業已完成整合框架協議簽訂工作。為全縣礦產資源開發從「有水快流」到「細水長流」的良性發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災毀耕地復耕】2010年7月24日,盧氏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災害,全縣耕地災毀面積13650畝。災情發生後,國土部門充分發揮國土管理職能,組織人員對全縣耕地災毀情況進行全面調查,科學制訂出災毀耕地復耕方案,及時向上級部門進行匯報,引起了上級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年爭取到位災毀耕地補助資金2062萬元,土地整理項目資金630.54萬元。2010年9月,縣政府在全縣組織開展了「災毀耕地恢復百日會戰」活動,截至年底,全縣共完成災毀耕地恢復7650畝。由於在抗災救災和災後重建工作中的突出表現和明顯成績,盧氏縣國土資源局被三門峽市委、市政府授予「抗洪救災暨災後重建工作先進單位」,被盧氏縣委、縣政府授予「抗洪救災和倒房重建先進單位」,贏得了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廣泛好評。
【地質災害防治】在地質災害防治工作中,一是以地質災害防治科普宣傳引路,努力增強群眾防災避災意識;二是通過縣政府制定出台了《盧氏縣2010年地質災害防災方案》,逐級簽訂地質災害防治責任目標,落實地質災害防治工作責任;三是建立健全了全縣地質災害群測群防體系,向全縣7個地質災害重點區群眾發放防災明白卡;四是嚴格落實汛期24小時值班制度,積極開展地質災害等級預報和氣象預警預報;五是扎實組織開展全縣地質災害隱患點排查工作;六是積極認真的組織開展了地質災害防治「五到位」培訓,加強動態巡查,落實監管責任。積極採取有效措施,應對百年一遇的「7·24」特大洪災,無涉及地質災害的人身傷亡事故發生,受到了各級領導和人民群眾的一致好評,這一經驗做法,被《中國礦業報》、河南電視台、《三門峽日報》等各級新聞媒體予以宣傳報道推廣。
礦業環境治理工作中,配合市國土資源局完成了夜長坪鉬礦1050米以上礦山地質環境治理項目驗收工作;配合省地質環境監測院完成了東沙河泥石流應急勘查治理項目;組織完成了朱陽關衙役溝泥石流勘查治理項目設計規劃,已上報省廳評審;申報2010年地質災害、礦山環境治理項目9個,獲上級項目資金799萬元;完成了13個礦山環境治理方案的評審。
【服務經濟發展】2010年初,國土資源部門將縣定89個重點項目中涉及國土部門的70個重點項目,逐項予以分解,分別明確責任領導、責任單位、責任人,實行領導跟蹤協調,專人跟蹤服務;結合高速公路建設用地量大、涉及范圍廣的特點,成立了國土資源項目建設用地協調服務辦公室,向社會公布了服務熱線電話;在項目用地報批上,實施專人報批、人隨件走、跟蹤報批,權力縮短用地報批周期,確保項目順利動工建設。縣定89個重點項目中,其中18個市定「雙百工程」項目,涉及用地保障的14個項目已全部得到保障。50個縣定重點項目中,涉及用地保障的36個項目已辦理用地手續,順利開工建設。積極為礦山企業爭取礦產資源節約利用資金1000萬元。2010年底,盧氏縣國土資源局被盧氏縣委、縣政府授予「重點項目建設先進單位」、「高速公路項目建設協調服務先進單位」、「服務企業發展先進單位」、「爭取政策性項目資金先進單位」、「為盧氏爭光獎」、「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礦產資源管理稅費徵收】2010年初,通過對全縣礦山企業生產運行情況調查摸底,擬定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計劃。在日常管理工作中,進一步理順和規范了礦產資源補償費徵收管理工作程序,採取源頭管理、流通領域稽查、出境檢查等方式,進一步加大徵收力度,從各環節上堵塞費源流失。全年實現涉礦稅費收入1.02億元,佔全縣財政收入2.82億元的36%,有力助推了縣域經濟的健康快速發展。
【「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2010年9月以來,根據國土資源部和省、市國土資源部門的統一安排、部署,在全縣國土資源系統深入組織開展「兩整治一改革」專項行動。行動中,局統一設立了專項行動領導小組和辦公室,通過深入的思想發動,全縣國土資源系統24個單位、270名幹部職工分別結合各自工作崗位和國土資源管理工作要求,對國土資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廉政風險進行了全面排查,其中單位排查風險點總數261個,A級風險點164個,B級風險點83個,C級風險點14個;個人排查風險點總數593個,A級風險點273個,B級風險點160個,C級風險點160個。與此同時,各業務股室對近年來國土資源管理業務辦理情況進行了全面自查梳理,查缺補漏,為下一步專項行動開展奠定了扎實基礎。
(胡發軍)
③ 鳳-太礦集區找礦預測
1.化探異常圈定
通過對鳳-太礦集區內1:5萬水系沉積物和1:2.5萬溝系次生暈測量成果進行重新處理,圈定以Au、Ag、Pb、Zn、Cu為主的異常50餘處。
圖6-1 鳳-太礦集區水系沉積物測量異常示意圖
該區異常帶多數呈NWW向或近EW向分布,但也有NE向分布的特徵,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該區既有NWW向構造,也有NE向構造特徵。不同方向異常疊加地段,也是構造疊加部位,是找礦有利地段。從異常的空間分布特徵看,該區以NWW向異常為主,可分為5個異常帶(圖6-1)、一個異常區,即蘇家溝-老鐵廠-黃柏塬、長溝-洞溝、雙王-(八卦廟-銅嶺溝)-南山、雙石鋪-鉛硐山-葦子坪-太白河獅子壩、西壩-王家塄5個異常帶和文家莊異常區(包含1~6號異常點),異常均與NWW向地層及斷裂構造走向方向基本一致。NE向的異常有水磨溝-龍王溝、譚家溝-八方山及稿壩河-蘇家溝3個異常帶,與地層走向斜交,受NE向構造控制,異常帶分布於NE向Au(Pb、Zn、As、Ag)的高背景場中,而單個異常卻多呈NW向展布,受地層和構造雙重控制,部分異常在分布上具有岩漿岩帶的控制因素。以上兩組異常在分布上相互交叉,形成菱形網格狀分布格局,可能反映了該區的構造特徵及成礦規律,研究其特徵無疑對找礦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2.找礦預測
根據鳳-太礦集區地質地球化學異常特徵,結合異常區地質背景,初步認為在以下地段(圖6-2)開展進一步工作,有望取得較大找礦成果:
(1)八方山-八卦廟-銀母寺鉛鋅金多金屬礦預測區該地段既是構造的交匯部位,又是地化異常集中分布的地域,Au-Ag-Pb-Zn等元素含量均較高。局部地段Zn最大值為4763×10-6,最小值為100×10-6; Pb最大值為1181×10-6,最小值為52×10-6; Au最大值為146×10-9,最小值為2.3×10-9。故認為該區應繼續加強金礦及鉛鋅礦的普查找礦工作。
(2)小梨園-西壩岩體西端金礦預測區
該區位於NW向和NE向斷裂交匯地域,已發現金礦一處。區內異常集中分布,元素組合以Au為主,伴有Cu等元素; 異常濃度不高,但成群分布,對尋找金(銅)礦較為有利。通過系統的勘查工作,有望取得新的突破。
(3)西壩岩體周邊金-銅-鉛-鋅多金屬礦預測區
異常主要處於岩體接觸帶附近,元素組合以Cu、Ag、Au、Pb、Zn為主,異常濃度不高,但規模較大且成帶分布,是鳳-太礦集區下一輪找礦的重要地段。
(4)古岔河-玉皇山鉛-鋅(金銅)多金屬礦預測區
該區與鉛硐山鉛鋅礦處於同一成礦帶,元素組合以Pb、Zn、Ag、Au、Cu為主,異常濃度高,規模較大且成群分布,成礦環境極為有利,是下一步找礦的重要地段。
圖6-2 鳳-太礦集區找礦預測示意圖
④ 誰知道玉皇山
玉皇山,在南博山鎮中部下庄村西,是三府山向北延伸的一部分,海拔雖然僅有500米,但人文資源較多,負有一定名氣。清初刑部尚書任浚(號文水)在《文水自敘》一文中稱它是「雲鳳山」,《博山縣志》和《博山鄉土教本》稱它為「雲行山」,因為山頂有玉皇廟,當地人叫它「玉皇山」,《博山區志》與《博山地名志》也稱「玉皇山」。此名太俗,還是以「雲行山」叫法為好。「雲行」是因此山常有雲霧蒸騰於山峰上,地質屬「喀斯特」類型,即「雲窟窿」較多而噴雲氣。
此山基本呈西南-東北走向,實為兩峰:西峰海拔529米,以寒武紀石灰岩為主。葦園(池上)至南峪 (萊蕪)大斷裂由此山南側東西橫穿,因而地質復雜,易於含礦含水,也為溶洞創造了條件。《博山大事記》載:1983年下庄教師任世傳在秀才峪(此山南側)發現大型哺乳動物披毛犀化石。由此可以推知15萬年前這里的自然生態,此山東北部還有燕子石出露。
與此山相關的是三廟兩泉一尚書。山腳下一廟一泉。泰山行宮在山南淄河(下庄支流)岸西,創於明朝毀於20世紀90年代後期。此廟本是院大碑多、樹高林密、幽靜古雅的好去處,近年因修建羽絨廠而面目全非,剩得一隻明代石鼓也遭刑辱了,道光間名儒孫崇祚的撰書碑下落不明,幸由前人錄文於《博山縣志》。廟之北,有一溪流歷年不渴,那是玉皇山南秀才峪里的西老泉流水。此泉溢出於斷層北側,在1998年旱季流量尚達4-5立方米/小時之多,平水年秋季可達50立方米/小時,沿溪汩汩而下東注淄河,溪邊灌溉著近百畝菜圃、果園和農田。有人對此水作過初步化驗,屬偏硅酸型礦泉水,含矽0.04毫克/升,長期飲用者有益壽減肥作用。
山阿中有廟叫「西庵」。在綠樹掩映的玉皇山南阿,平曠處有一殘破廟群,曾是姑子庵,因在下庄村西,故名。據《博山縣志》載:「西庵,在下庄雲行山阿,尚書任浚讀書處,原為三教堂,浚又創建關帝廟,同治年立忠義祠。」現尚存碑五塊,最早者乃天啟五年(1625年)《創修三清廟碑》,但文無可取。嘉慶九年和宣統三年都是關帝廟重修碑。二碑都說是任浚和李闖王打仗,因關羽顯靈而得救,並且都說是引自孫廷銓的《顏山雜記》,查此書,未見此說;檢點任浚遺文,也無一字提及此事,況任浚也不信神。據本地文人所說,廟前曾有任浚撰文碑,似乎並未敘說關羽顯聖事,碑已毀於戰火,無法證明以上故事。縣志上說的忠義祠是西殿,也傾記不堪,那是咸豐十一年博山縣令率領地方武裝在沂水縣打捻軍遭到慘敗的事,這一仗,下庄、南博山、盆泉等村的民團戰死72人之多,樊文達撰文立碑以褒揚之,碑也不見蹤影了。現在僅有南殿呂祖廟改作烈士祠尚存。廟西梯田上有清初和尚「本玟」墓,他和任尚書基本同時代,順治間曾任辰巳山住持。再往西,越過玉皇山西峰到井峪村,解放前有井峪寺遺址,傳說建寺甚古「先有井峪寺,後有博山村。」解放戰爭時將該寺的唯一遺物--大鍾也煉成手榴彈了。可能任尚書到井峪寺上遊玩過,民間故事就把他和「霸和尚--耙和尚」一事緊緊拴到了一起。
山頂上有玉皇廟和裂隙泉。玉皇山西峰雖高,因無水而荒索;東峰,滿山披綠柏槐成林,由下庄仰觀料峭巍峨,不三里即可攀頂(《博山地名志》載有7.5公里之遙,誤)。上有玉皇殿等建築,有泉可用。現存碑數塊,有一小碑頂部隱約可見「元至正元年」(公元1341)字樣。有嘉靖丁未年一碑雲:「此廟創於至元修於成化。」至元是元世祖忽必烈年號,當在公元1300年前,距今700餘年。元朝皇帝「只識彎弓射大雕」,文化事業並不興旺,那時創廟,足見下庄地區較為繁榮。又有嘉靖甲申年(公元1524)碑,落款是「盤陽庚午進士」王納言撰文。那時這里屬青州府益都縣管,淄川文化名人為此廟撰文也見得此地有名。查嘉靖版《淄川縣志》「王納言,字允忠,正德庚午舉人,登丁丑進士,任戶部主事,累官河南副使,陝西參政。」碑上的「庚午進士」應是「丁丑進士」之誤,這說明書丹者疏忽。
廟後有一和尚林,面積較大。又有一方池,池底有一裂隙泉歷久不涸,是山頂上唯一水源,掬而飲之清芳甘口,在高山之巔有此寶貴一泉,真是地質天成。廟前有一洞不知其深,因有人見一大蟲長約三米出入其中,即令探險好奇者也未敢問津其內幕。
任浚,字海王號文水,下庄村人。生於明朝萬曆二十三年(公元1595),卒於清朝順治十三年(公元1656),30歲中舉人,36歲中進士。監軍大梁,曾被李闖王所俘,受傷逃歸故里下庄。清朝定鼎後又被請出官至刑部尚書,62歲時養病在家,卒後葬南博山村北。「文革」中掘其墓,得古鏡一枚重80斤,今為上海博物館收藏。當地人說他家貧苦讀,晚年修千人洞造反,冤案被殺等,皆失之史實。
玉皇山近年又有溶洞發現,舊廟可修,泉水得天獨厚,植被良好,交通便利,開發旅遊資源頗有前景。
⑤ 中煤金海洋能源集團都有什麼礦
當然山西進出口好了,省級公司,業務廣泛,級別也高。金海洋只是朔州山陰縣一個企業,無可比性
⑥ 中煤在朔州都有些什麼礦了在朔州有個公司管了八個礦,那個是什麼公司了謝謝了
你說的是金海洋能源集團嗎 地址在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 在山陰有八個礦 分別是: 元寶灣,玉皇山,馬營,五家溝,水泉,南泉灣,南陽坡,台東山
⑦ 山西朔州山陰金海洋玉皇山煤業有限公司怎麼樣
山西朔州山陰金海洋玉皇山煤業有限公司是2016-01-27注冊成立的有限責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資或控股的法人獨資),注冊地址位於朔州市山陰縣玉井鎮史家屯村南。
山西朔州山陰金海洋玉皇山煤業有限公司的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注冊號是91140000MA0GT5PN0X,企業法人馬學優,目前企業處於開業狀態。
山西朔州山陰金海洋玉皇山煤業有限公司的經營范圍是:煤炭開采及銷售。(依法須經批準的項目,經相關部門批准後方可開展經營活動)。
通過愛企查查看山西朔州山陰金海洋玉皇山煤業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資訊。
⑧ 乳山屬於哪個海,黃海還是渤海是黃海北部還是中部
乳山南瀕黃海,黃海北部。
乳山市,隸屬於山東省威海市,因境內「大乳山」而得名,地處青島、威海、煙台三市銜接的腹地;南瀕黃海,與韓國、日本隔海相望。介於北緯36°41′—37°08′,東經121°11′—121°51′之間,東西橫寬60千米,南北縱長48千米,總面積1665平方千米,海岸線長199.27千米。
乳山市因大乳山而得名,是中國沿海的長壽之鄉,被授予「山東省長壽之鄉」稱號。乳山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處,市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3處。是中國著名作家馮德英長篇小說《苦菜花》《迎春花》《山菊花》故事背景發生地,也是聞名全國的民族先鋒「馬石山十勇士」英雄事跡發生地。
(8)山陰玉皇山礦還有多少資源擴展閱讀:
乳山市地處膠東低山丘陵區。北部和東西兩側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間有低山。地勢呈簸箕狀由北向南台階式下降。乳山河和黃壘河兩大河流發源北部山區,向南分別流經兩側低山與中部丘陵之間入海,沿岸形成沖積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積平原分布。
乳山市主要地貌類型分為山地、丘陵、平原,微地貌單元有14種。乳山屬膠東低山丘陵區。北部和東、西兩側多低山,中、南部多丘陵,間有低山。地勢呈簸箕狀由北向南台階式下降。境內山脈自西向東可分為三列,西列自垛山、馬石山向南延伸至玉皇山;中列由雙山、三佛山、寨山、多福山向南延伸於海陽所半島的帽山、大乳山。
東列為昆嵛山脈,由虎山、尼姑頂、黃道頂構成主峰,斜貫東北邊境。海拔4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最高山峰垛山612.6米。乳山河和黃壘河兩大河流向南分別流經兩側低山與中部丘陵之間入海,沿岸形成沖積小平原。南部沿海除丘陵外,有零星海積平原分布。境內山地平均海拔300米以上,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22.4%;丘陵海拔100—300米,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50.3%;平原面積佔全市總面積的27.3%。
⑨ 中煤金海洋有多少個礦在山陰
8個分別是元寶灣,玉皇山,馬營,五家溝,水泉,南泉灣,南陽坡,台東山
⑩ 帶山字的成語有哪些
帶山字的成語有高山流水、東山再起、開門見山、他山之石、山窮水盡 。
1、高山流水(gāo shān liú shuǐ)比喻知音難遇或樂曲高妙。
出自《列子·湯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譯文:伯牙彈琴,鍾子期聆聽。剛開始,琴聲似在贊美著巍巍的高山。鍾子期說:「彈得真好啊!彷彿見到了高聳入雲的泰山。」過了一會兒,琴聲又似表現出奔騰澎湃的波濤,鍾子期又說:「彈得真好啊!寬廣浩盪,波濤滾滾如江河。」
2、東山再起,讀音:dōng shān zài qǐ,漢語成語,指退隱後再度出任要職。也比喻失勢後重新恢復地位。
出自《晉書·謝安傳》:「隱居會稽東山,年逾四十復出為桓溫司馬,累遷中書、司徒等要職,晉室賴以轉危為安。」
譯文:隱居在會稽山,年過四十齣任桓溫司馬,屢詞升遷為中書、司徒等重要職責,晉室依賴,使國家轉危為安。」
3、開門見山是一個漢語詞語,拼音是kāi mén jiàn shān,指打開門就能看見山。比喻說話或寫文章直截了當談本題,不拐彎抹角。
出自唐·劉得仁《青龍寺僧院》:「此地堪終日,開門見數峰。」
譯文:這里可以整天打開門,看到幾座山峰。
4、他山之石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tā shān zhī shí,指別的山上的石頭。比喻能幫助自己改正缺點的人或意見。
出自《詩經·小雅·鶴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譯文:其他山上的石塊,可以用來磨玉石。
5、山窮水盡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shān qióng shuǐ jìn,意思是山和水都到了盡頭。比喻無路可走陷入絕境。
出自宋·陸游《游山西村》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譯文: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