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人類隨意破壞自然資源的後果是什麼
我國森林覆蓋率僅為13.92%,人均佔有森林面積只相當於世界人均水平的17.2%。據有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消耗一次性筷子450億雙,耗費木材133萬立方米,要砍伐大約2500萬棵大樹,需毀掉146平方公里的森林。一次性木筷的廣泛使用,給森林資源帶來較大的壓力。我國是世界上用水最多的國家,同時也是水資源浪費最嚴重的國家之一。生產同樣的糧食,我們比美國多用一倍的水。據水利部副部長張春園介紹,農業用水是我國用水的大頭,約占總用水量的72%,但真正被有效利用的水只佔農業灌溉用水總量的1/3左右,多半損失在送水過程和漫灌之中。工業上,我國萬元產值的耗水量是225立方米,發達國家卻僅有100多立方米。另外,城市生活用水的數量雖遠遠低於農業用水和工業用水量,但生活用水中人們對水資源的毫不吝惜和肆無忌憚的浪費卻與前二者相差不大。據統計,北京市僅一年的洗車耗水量,就相當於一個多昆明湖或6個北海的蓄水量。人們不僅浪費著正在用的水,還在無形中破壞著那些尚未用的水資源。目前,全國約有1/3以上的工業廢水和9/10以上的生活污水未經處理就排入河湖, 使得全國90%的城市水環境惡化,加劇了可利用水資源的不足。80年代末期,昆明的一個農民往盤龍江里傾倒一小板車廢舊染料,把整個江染成紅色,使自來水廠停產一天,「一個人就污染一條江」。破壞水、污染水容易,而要治理污水卻很不容易。全國水污染最嚴重的淮河地區每年有180萬噸嚴重污染物COD進入淮河,1998年實施「零點行動」後,COD量降至90萬噸,而要真正達到治污標准,則需將COD量降到30萬噸,這至少還需要投入1萬億元。
除了浪費水和污染水外,由於不明水規律,對水資源的開發缺乏統一規劃和科學管理,也不利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例如,城市規劃與工業布局未能充分考慮水資源條件,造成局部地區地下水超量開采,水源枯竭。在河西走廊的甘肅省石羊河上,位於下游的民勤盆地80年代尚有6億立方米水資源, 90年代猛降至0.8億立方米,缺水危機籠罩著民勤人,究其主要原因是由於缺乏統一規劃,相距僅百公里的上游武威盆地佔據了16億立方米的水資源。生活在這個豐衣足食時代的我們,是否還記得「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的深遠含義呢?也許沒有多少人還記得了吧。事實就是如此。由於近年來人們的生活過得越來越好,「節約」一詞在人們的心裡已日漸忽視和淡忘了。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種種的浪費現象如果繼續下去的話,其後果是很嚴重的!13億人口,全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如果每人每天浪費1元,一年全國就浪費了4745億元;如果每人每月浪費500克糧食,一年全國就浪費了65萬噸糧食;如果每人每月浪費1噸水,一年全國就浪費了156億噸水!每人浪費一度電,就有多少的發電廠一天的發電量啊。積沙成堆,積水成河。如果我們每天都能夠節約一點點的話,就不會出現這些巨大的浪費了。全球最權威的獨立環保機構———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WWF)9日發表了迄今為止最詳盡的有關地球資源狀況的報告。該報告預測,由於目前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超出其更新能力的20%,如果各國政府再不進行干預,2030年後人類的整體生活水平將會下降。
這份2002年度《活著的地球》報告是依據來自全球范圍的科學數據進行計算分析後作出的,其中「地球活力指數」和「全球生態影響指數」是最重要的兩個數據參考指數。
報告認為,目前人類的透支消費是不能長期持續的。報告指出,由於人類的過度消耗,在過去的30年間人類的經濟活動使得地球上的生物種類減少了35%,其中淡水生物減少了54%;海洋生物種類減少35%;森林物種減少15%。
報告估計,如果按照目前消耗自然資源的速度和全球人口增長速度測算,未來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透支」程度將以每年20%的速度不斷增加。這意味著,到2050年,人類所要消耗資源的將是地球生物潛力的1.8至2.2倍,換句話說,到那時,可能需要兩個地球才能滿足人類對於自然資源的需求。但是,我們有兩個地球嗎?
報告還指出,目前地球上可供生物生長的土地和海洋面積總共為114億公頃,即全球每60億人口僅有1.9公頃的土地或海洋可供利用。
這份報告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向世人發出警告說,人類、特別是西方發達國家正以遠遠超出地球負荷的高速度耗用有限的地球資源。其中,美國是地球資源的頭號耗費大國,人均耗用資源量是同屬發達工業國英國的2倍,是一些非洲國家人均消耗量的24倍還多!報告指出,美國人均擁有的海陸面積為5.27公頃,但他們消耗的卻是9.7公頃地域內的資源,差額部分當然來自不發達國家。而非洲人均擁有1.55公頃海陸面積,但他們實際能用到的資源只有1.36公頃。
為此,報告嚴肅地批評指出,富有發達國家的浪費生活模式是導致地球自然資源被高速耗費的主要原因。如果這種趨勢不改變,到2050年,全球海洋漁產資源將枯竭,能吸收人類所排放的二氧化碳的原始森林將被完全摧毀,大量水源被污染,干凈水源變得極為稀少,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資源環境將岌岌可危。
報告的主要起草人喬納森.洛認為,要想制止這一趨勢、達到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採取四個方面的措施:通過改進技術降低能源消費,採用更為節約的消費方式,控制人口增長和保護生態系統。
據悉,今年8月26日至9月2日期間,「世界可持續發展峰會」將在南非的約翰內斯堡召開。世界自然保護基金會趕在峰會召開前一個月發表這份報告,旨在呼籲各國政府不要只顧及眼前的政治利益,真正做到放眼長遠,切實提高教育和醫療水平,通過控制出生率有效抑制人口增長。
可持續發展
本世紀中葉以來,資源、環境、人口等社會、經濟和政治問題日益尖銳和全球化,所謂「人類困境」問題吸引了越來越多的研究者。其中,羅馬俱樂部的研究成果最引人注目。羅馬俱樂部成立於1968年4月,是一個由知名科學家、經濟學家和社會學家組成的小團體。
1972年3月,米都斯領導的一個17人小組向羅馬俱樂部提交了一篇研究報告,題為《增長的極限》。他們選擇了5個對人類命運具有決定意義的參數:人口、工業發展、糧食、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和污染。報告的結論是:地球是有限的,人類必須自覺地抑制增長,否則隨之而來的將是人類社會的崩潰。這一理論又被稱為「零增長」理論。
「零增長」理論誕生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認真思考全球范圍內的長期發展問題。1987年,聯合國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提出了一個報告,題為《我們共同的前途》,報告中設計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模式。1992年,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又通過一個「可持續發展戰略」。目前,「可持續發展」一詞已風靡全球,成了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關注的熱點和各行各業專家學者研討的焦點。(本報記者孫佳華)
人類每年的消耗量已經超出地球產出量的20%,當今平均每個人使用了2.2公頃的土地所能提供的自然資源,實際上地球所能提供的資源限度是每個人1.8公頃———
回答者: 32438024 - 二級 2010-10-11 22:07
我來轉發
2. 破壞土地多少畝能判刑
法律分析:非法佔用、毀壞基本農田五畝以上,其他耕地十畝以上構成刑事犯罪。
法律依據: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改變被佔用土地用途,是指行為人違反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或者計劃,未經批准或者騙取批准,擅自將耕地、林地等農用地改為建設用地或者改為其他用途的情況。
數量較大依照《破壞土地的解釋》,
①非法佔用並毀壞防護林地、特種用途林地數量分別或者合計達到五畝以上;
②非法佔用並毀壞其他林地數量達到十畝以上;
③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
④非法佔用並毀壞本條第(一)項、第(二)項規定的林地,其中一項數量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且兩項數量合計達到該項規定的數量標准。數量分別達到相應規定的數量標準的百分之五十以上,屬於「數量較大」。
3. 什麼是破壞土地資源案件
破壞土地資源案件 指違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規的規定,在耕地上挖土、挖沙、採石、采礦等,嚴重毀壞種植條件,或者因開發土地,造成土地沙化、鹽漬化、水土流失的案件。
4. 哪些行為屬於破壞土地資源刑事案件
第三條違反土地管理法規,非法佔用耕地改作他用,數量較大,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的,依照刑法第三百四十二條的規定,以非法佔用耕地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佔用耕地「數量較大」,是指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非法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
(二)非法佔用耕地「造成耕地大量毀壞」,是指行為人非法佔用耕地建窯、建墳、建房、挖沙、採石、采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進行其他非農業建設,造成基本農田五畝以上或者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十畝以上種植條件嚴重毀壞或者嚴重污染。
第四條國家機關工作人員徇私舞弊,違反土地管理法規,濫用職權,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情節嚴重」,依照刑法第四百一十條的規定,以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罪定罪處罰:
(一)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基本農田十畝以上的;
(二)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三十畝以上的;
(三)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其他土地五十畝以上的;
(四)雖未達到上述數量標准,但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三十萬元以上;造成耕地大量毀壞等惡劣情節的。
第五條實施第四條規定的行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屬於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致使國家或者集體利益遭受特別重大損失」:
(一)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基本農田二十畝以上的;
(二)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基本農田以外的耕地六十畝以上的;
(三)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其他土地一百畝以上的;
(四)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造成基本農田五畝以上,其他耕地十畝以上嚴重毀壞的;
(五)非法批准徵用、佔用土地造成直接經濟損失五十萬元以上等惡劣情節的。
5. 破壞土地的行為
法律分析:(1)佔用耕地建窯、建墳;(2)未經批准,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採石、開礦、取土等使土地種植條件遭到破壞;(3)因開發土地而造成土地荒漠化、鹽漬化;(4)佔用基本農田建窯、建墳、挖砂、採石、開礦、取土、堆放固體廢棄物或者從事其他活動破壞基本農田,毀壞種植條件。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第三條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實保護耕地是我國的基本國策。各級人民政府應當採取措施,全面規劃,嚴格管理,保護、開發土地資源,制止非法佔用土地的行為。
6. 人類破壞什麼自然資源帶來什麼後果有幾種寫幾種。
簡單來說:破壞生態平衡
宏觀來說:生態平衡是生態系統在一定時間內結構和功能的相對穩定狀態,其物質和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在外來干擾下能通過自我調節(或人為控制)恢復到原初的穩定狀態。當外來干擾超越生態系統的自我控制能力而不能恢復到原初狀態時謂之生態失調或生態平衡的破壞。生態平衡是動態的。維護生態平衡不只是保持其原初穩定狀態。生態系統可以在人為有益的影響下建立新的平衡,達到更合理的結構、更高效的功能和更好的生態效益。上述定義表明:
(1)自然生態系統經過由簡單到復雜的長期演替,最後形成相對穩定狀態,發展至此,其物種在種類和數量上保持相對穩定;能量的輸入、輸出接近相等,即系統中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能較長時間保持平衡狀態。此時,系統中的有機體將所有有效的空間都填滿,環境資源能被最合理、最有效地利用。例如,熱帶雨林就是一種發展到成熟階段的群落,其垂直分層現象明顯,結構復雜,單位面積里的物種多,各自占據著有利的環境條件,彼此協調地生活在一起,其生產力也高;
(2)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內部調節能力(「見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條);
(3)生態平衡是動態的。在生物進化和群落演替過程中就包含不斷打破舊的平衡,建立新的平衡的過程。人類應從自然界中受到啟示,不要消極地看待生態平衡,而是發揮主觀能動性,去維護適合人類需要的生態平衡(如建立自然保護區),或打破不符合自身要求的舊平衡,建立新平衡(如把沙漠改造成綠洲),使生態系統的結構更合理,功能更完善,效益更高。
天地人的關系即人與自然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是當今的熱門話題,人與自然的關系是大、泛、而深的課題,要想簡明地揭示它們的關系,只得藉助於近幾十年才發展起來的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學說……
生態系統和生態平衡從上世紀70年代才廣泛傳播開來,傳播和被人接受的速度是驚人的。那誘人的「生態平衡」被學者們研討著,官員們宣傳著,演員們呼喊著。生態平衡之所以誘人,那是因為人們企盼的生態系統穩定狀態是美好的。盡管人們覺得它有點抽象莫測,可它又是親切具體的。熟知生態平衡要先知生態系統。可生態系統從被西方學者提出至今,權威人士的定義有十餘個,有的幾百個字,有的幾十個字,但無公認統一的文字表達。取其共同的實質,生態系統是:生命系統與無機環境系統的特定結合。生命指植物、動物、微生物各生命類群,包括人類;無機環境指自然界的無生命成分;特定結合指不同地域創造出的多樣的生物類群——即不同生態系統。陸地上各生物類群形成各自的生態系統,它們總稱為陸地生態系統;同樣海洋生物類群形成了海洋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與陸地生態系統就構成了整個生命世界——生物圈。生物圈一般至陸地之上百米高空,水面之下百米深層,這就是人的家園。所以人早知崇拜天地,知道人以食為天,求風調雨順,六畜興旺,人是依賴於自然,從屬於自然的。
人在生物圈中處於什麼位置呢?天地無機環境為誰效用呢?為草原、森林、莊稼——綠色世界。各類動物依賴誰而存活呢?直接間接都依賴於綠色植物。萬尊的人靠什麼活著呢?以吃來說,取之動物或植物,或二者兼取之;以喝來說,取之天上地下的水;生命必須的氧取之於大氣。食、水、氣缺一不可的生命要素都來自於天地無機界。生態學家把生態系統中的生命又分為三類,且冠以公正的名稱:(一)植物——生產者;(二)動物——消費者;(三)微生物——分解者。比較三類生命類群誰最有本領呢?無疑是生產者,因為它養活了自己和後二者。人在哪裡呢?在動物之中了。按生態食物鏈排序:先是食草動物,後是一級食肉動物;二級食肉動物……人排在何位呢?人是食草(糧)又食肉的多食性「高級」(依賴性最大的)消費者。所以,生態學家早已結論:沒有植物就沒有動物,就沒有人類。
尊貴的人不要不服氣,這並不否定人有靈巧的手和發達的大腦,只是說人的存在依賴於生態系統中的其他生物和環境,從而要求人尊重大自然,按自然規律辦事。
歷史證明,由於人類的盲目自大,破壞了生態平衡,屢屢招來毀滅人類自己的生態災難。破壞生態平衡的誘因歸結為三類:一、破壞環境:由於環境是生態系統的成分之一,它的改變會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由於破壞環境打破生態環境平衡的例子很多,諸如:湖沼富營養化的形成;日本汞中毒事件;氟化物破壞了臭氧層;阿斯旺水壩生態環境惡化;「六六六」、「DDT」施用後的惡果;地球的「濕室效應」等。二、破壞植被,以森林為主體的植被是陸地生態平衡的杠桿,地球上由於破壞植被導致的生態災難最多,如1934年發生在美國西部的黑風暴,毀掉耕地4500餘萬畝;1963年發生在前蘇聯農墾區的大風暴,毀田3億多畝;同樣因森林的破壞,使古老的巴比侖文明滅亡;印度與巴基斯坦之間的塔爾平原,因森林破壞淪為沙漠,沙漠面積達65萬平方公里;中國黃河流域生態條件的變壞,源於其中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當今長江將變成第二條黃河;東北林區生態條件變壞,主要原因是對西南林區和東北林區森林的不合理採伐和過度採伐。三、破壞食物鏈:破壞食物鏈打破生態平衡的例子如:因過量捕殺害蟲的天敵引發林木病蟲害;印度曾大量捕殺水獺使病魚增多,魚產量下降;牧業發達的澳大利亞,因牛糞覆蓋草地成災引發蜣螂解救的例子更為新鮮。當然在生物圈內往往是幾種誘因並存的。
中國是一個生態災難多發的國家,中國感受最早最深的生態災難是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氣候變壞、洪水泛濫、庫壩被淤等。近年來,我國水域污染增多:網眼小了,魚蝦少了。科學家們預言:「生態危機將成為21世紀人類共同面臨的最大危機。」這就告訴人們,隨著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口壓力的加大,人類必須學會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7. 人類破壞自然資源,以及造成後果的事例。(3個)
1、馬斯河谷煙霧事件 1930年
比利時馬斯河谷工業區。在這個狹窄的河谷里有煉油廠、金屬廠、玻璃廠等許多工廠。12月1日到5日的幾天里,河谷上空出現了很強的逆溫層,致使13個大煙囪排出的煙塵無法擴散,大量有害氣體積累在近地大氣層,對人體造成嚴重傷害。一周內有60多人喪生,其中心臟病、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許多牲畜死亡。這是本世紀最早記錄的公害事件。
2、洛杉磯光化學煙霧事件 1943年
夏季,美 國西海岸的洛杉磯市。該市250萬輛汽車每天燃燒掉1100噸汽油。汽油燃燒後產生的碳氫化合物等在太陽紫外光線照射下引起化學反應,形成淺藍色煙霧,使該市大多市民患了眼紅、頭疼病。後來人們稱這種污染為光化學煙霧。1955年和1970年洛杉磯又兩度發生光化學煙霧事件,前者有400多人因五官中毒、呼吸衰竭而死,後者使全市四分之三的人患病。
4、倫敦煙霧事件 1952年
自1952年以來,倫敦發生過12次大的煙霧事件,禍首是燃煤排放的粉塵和二氧化硫。 煙霧逼迫所有飛機停飛,汽車白天開燈行駛,行人走路都困難,煙霧事件使呼吸疾病患者猛增。1952年12月那一次,5天內有4000多人死亡,兩個月內又有8000多人死去。
8. 人類有哪些行為破壞了土壤這些行為有什麼危害
(一)濫采濫用自然資源。
包括:①濫伐森林,濫捕濫殺野生動物,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態環境;
②濫墾草原,造成土地沙漠化;
③無節制地抽取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下降,並引起地面下沉;
④濫采濫用礦產資源,對有害人體的汞、鉛、鎘、砷等元素,以及放射性元素,從地層深處採掘出來以後,不加妥善處理,任其散落到地表各地,污染環境,等等。
(二)任意排放有害物質。工業「三廢」和有害人體健康的農葯,不加處理、不加限制,任意排放到大氣、江河湖海和土壤中,污染和毒化環境;有的為農作物或魚類吸收並富集,最終危害人類健康。
(三)城市人口不斷膨脹,產生垃圾、污水、雜訊、汽車廢氣、交通擁塞等一系列城市環境問題。
(四)某些大型工程建設不當。例如修建水庫大壩未注意生態問題,誘發地震,引起土壤鹽鹼化,造成某些魚類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