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麼叫外部影響,哪些措施可以糾正外部影響對資源配置的失當
外部影響指一個經濟活動的主體對他所處的經濟環境的影響。外部性的影響會造成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之間,或私人收益和社會收益之間的不一致,因此容易造成市場失靈。
外部性的影響方向和作用結果具有兩面性,可以分為外部經濟(正外部影響)和外部不經濟(負外部影響)。
有關外部影響的對策
(1)使用稅收與津貼
對產生外部成本者課稅,對產生外部利益者補貼,其目的在於使外部效果的產生者自行負擔其外部成本或享有外部利益。
(2)使用合並企業的方法
合並企業的目的就在於使外在性問題內在化。如果生產r商品的廠商對生產X商品的廠商施加了外在性,那麼這一現象導致資源配置扭曲的原因是第二家廠商不考慮其行為對第一家廠商所產生的成本或者收益。因而,解決這一問題的思路是將這兩家企業合並在一起。合並後的企業會繼續以利潤最大化為目標,這將導致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
(3)使用財產權的方法
對能排他的公共財富或無主物賦予財產權,這樣就能對享用者收取費用,對破壞者要求賠償,使外部性削減,而提高經濟效率。
總之要通過制度來解決。
❷ 如何糾正外部影響造成的資源配置不當
為了糾正由於外部影響所造成的資源配置不當,通常可採取以下政策:
①使用稅收和津貼。對造成外部不經濟的企業,國家應該征稅,其數額應該等於該企業給社會其他成員造成的損失,從而使該企業的私人成本恰好等於社會成本。
②使用企業合並的方法。 把產生外部經濟影響的經濟單位與受到外部影響的經濟單位合並在一起, 則外部影響就變成為一個單位的內部問題了。合並後的單個企業邊際成本等於邊際收益進行生產, 將會符合社會要求的社會邊際成本等於社會邊際收益決定的量,即此時資源配置達到帕累托最優狀態。
③使用規定財產權的辦法。在許多情況下,外部影響之所以導致資源配置失當,是由於財產權不明確。 如果財產權是完全確定的並得到充分保障,則有些外部影響就可能會通過產權的交易得到解決。這一思想體現在科斯定理之中:只要產權明晰,那麼在交易成本為零的條件下,無論初始產權的規定如何,市場均衡的最終結果都是有效率的。這樣,對外在性問題,只要規定產生外在性的經濟單位有權製造它,或者規定受到外在性影響的單位有權拒絕它,則通過這項權利的自由交換, 經濟當事人會以最低的成本尋求解決方案。
以上糾正外在性的方法在實踐中針對不同的情況加以使用。
❸ 外在性如何影響資源配置 政府應該採取哪些措施
外在性主要通過正的外部效應或負的外部效應影響資源配置。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上的這一缺陷,需要由政府對市場機制加以干預。
外在性,又稱外部效應,是指個人或者企業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其他個人和企業,但其他個人和企業並沒有因此要支付成本或得到補償的情形。也就是說,在存在外在性的情況下,會造成的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以及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不一致。而經濟個體是按照私人邊際成本等於私人邊際收益來決定最優產量的供給,這樣就會導致經濟個體決定的產量與社會最優產量不一致,從而出現市場低效率現象。
外在性主要通過正的外部效應或負的外部效應影響資源配置。當存在正的外部效應時,私人邊際效益小於社會邊際效益,這樣就會導致供給量小於社會最有產量,出現供給不足的低效率。反過來,當存在負的外部效應時,私人邊際成本小於社會邊際成本,這樣就會導致供給量大於社會最優產量,出現供給過度的低效率。
市場機制在配置資源上的這一缺陷表明,需要由政府對市場機制加以干預,以彌補市場調節的缺陷。政府對「外在性」進行干預,主要是使外部性內在化,從而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為實現此目的,政府可採用稅收、罰款、管制、明晰產權、交易許可證和押金——退款制度等政策和政策組合措施。
❹ 正的外部效應與負的外部效應分別對資源配置效率有什麼影響
正的外部效應:正的外部效應能提高資源的配置效率。當外部效應出現時,一般無法通過市場機制的自發作用來調節以達到社會資源有效配置的目的。外部效應的存在既然無法通過市場機制來解決,政府就應當負起這個責任。
負的外部效應:負的外部效應可能對降低資源的配置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
通過直接的管制來限制或遏制外部負效應的產出,如政府可以通過行政命令的方式硬性規定特定的污染排放量,企業或個人必須將污染量控制在這一法定水平之下,或者政府徵收排污稅等方式來治理企業或個人的環境污染問題。
(4)負外部性如何扭曲資源的配置擴展閱讀
生產的外部性與消費的外部性
生產的外部性就是由生產活動所導致的外部性,消費的外部性就是由消費行為所帶來的外部性。以往經濟理論重視的是生產領域的外部性問題。
於外部性理論的研究范圍擴展至消費領域。從外部經濟與外部不經濟、生產的外部性與消費的外部性兩種分類出發,可以把外部性進一步細分成生產的外部經濟性、消費的外部經濟性、生產的外部不經濟性和消費的外部不經濟性四種類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 -外部性
❺ 舉例說明外部效應如何會影響到資源的配置效率。
(一)外部經濟影響
外部經濟影響或外在性的含義
外部性是指某一經濟單位的經濟活動對其他經濟單位所施加的非市場性影響,非市場性是指一種活動所產生的成本或利益未能通過市場價格反映出來,而是無意識強加於他人的,外部性有正的外部性,有些稱之為外部經濟,這是指一個經濟主體對其他經濟主體產生積極影響,無償為其他人帶來利益。相反,產生負向外部影響的經濟活動。(外部不經濟)給其他經濟單位帶來消極影響,對他人施加了成本。
外部性的例子很多,如一個養蜂的人和裁種果樹的農場主之間相互施加了正的影響,他們的行為為典型的外部經濟,農場主為蜜蜂提供了蜂源,提高了養蜂生產者的產量。同時,峰蜜采蜜過程中加速果樹的授粉,提高水果的產量,雙方互相無意識地為對方帶來好處,企業排放污染源的例子是典型的外部不經濟。
(二)外部經濟影響對效率的影響
外部性對經濟效率的影響在於它使得私人行為與社會需要的數量出現差異,這一點可以由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加以說明。
私人成本和社會成本的含義
私人成本是指一個經濟單位從事某次經濟活動所需要支付的費用,一項經濟活動的社會成本是指全社會為了這項活動需要支付的費用,包括從事該項經濟活動的私人成本加上這一活動給其他經濟單位帶來的成本。如果一項經濟活動產生外部不經濟,則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如果一項經濟活動產生外部經濟,則社會成本小於私人成本。
同樣地分析可以用於私人收益與社會收益(外部經濟帶來的利益)
外部經濟影響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
在存在外部不經濟的條件下,私人廠商的最優產量大於社會最優產量,在存在外部經濟的條件下,私人廠商的最優產量小於社會最優產量。
因此,無論一個經濟單位對其他經濟單位的影響是正或是負,私人自主決策所決定的最優產量是缺乏效率的。
(三)矯正外部經濟影響的政策
由於外部性造成資源配置缺乏效率的原因是由於私人部門用於決策的成本與社會實際付出的成本之間出現偏差,因此矯正外部性影響的指導思想是:外部經濟影響內在化,為決策者提供衡量其決策的外部性的動機。主要措施有稅收,補貼,企業合並以及明確產權。
稅收和補貼
迫使廠商考慮外部成本或外部利益的手段之一,是政府採取稅收和補貼政策,即向施加外部不經濟的廠商徵收恰好等於外部邊際成本的稅收,而給予提供外部經濟的廠商等於外部邊際來收益的補貼,以便使得廠商的私人邊際成本與社會邊際成本相等,誘使廠商提供最優的產量。
但是這種方法遇到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准確地以貨幣形式衡量外部性的成本收益,如污染環境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到底說有多大,所以有時政府只是近似地估計這些成本。
企業合並
將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經濟單位合並是解決外部性的第二種手段,如果外部性的影響是小范圍的,如一家小餐館對一家洗衣店造成了污染,則由政府出面,則適合的價格把洗衣機賣給這家餐館,通過合並,外部成本內部化。
明確產權
流行於西方的產權理論提出了解決外部性的影響的市場化思路。
科思定理的內容:只要產權定是明確的,則在交易成本為零的條件下,無論最初的產權賦於誰,最終效果都是有效率的。
例:張三、李四同住一宿舍,張三喜歡安靜,而李四喜歡聽音樂,雖然,李四的行為對張三造成了外部不經濟,方案一:假定了張三忍受,或者李四不聽音樂,他們都無法忍受,假設損失是100元。方案二:李四購買耳機,價格為10元,根據科斯定理,假如學校規定張三有權享受安靜,他可以向學校有關部門的報告,要求李四不幹擾他,這時,李四為了能繼續聽音樂,只好花10元購買耳機。
進一步,最初權利的規定對最終結果並不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學校規定,李四有權聽音樂,那麼張三在不堪忍受噪音的情況下,要麼忍受,要麼與李四談判,如果張三是理性的,他會選擇花費10元錢給李四買一個耳機。
科思定理在解決外部經濟影響問題上的政策含義是:政府無須對外部經濟影響進行直接的調節,只要明確施加和接受外部成本或利益的當事人雙方的產權,市場談判可以解決問題。
其局限性是科思定理的隱含條件限制了科思定理在實踐中的應用,首先,談判必須是公並且無成本的(交易成本=0)其次,外部性影響有關當事人只能是少數幾個人。
添加到搜藏 已解決 說明什麼是外部影響 外部影響的類型及效應 並分析如何糾正...外部經濟影響對資源配置效率的影響在存在外部不經濟的條件下,私人廠商的最優...
❻ 請結合舉例說明外部性的存在是如何影響生產領域資源配置效率的
外部性又稱為溢出效應、外部影響、外差效應或外部效應、外部經濟,指一個人或一群人的行動和決策使另一個人或一群人受損或受益的情況。經濟外部性是經濟主體(包括廠商或個人)的經濟活動對他人和社會造成的非市場化的影響。即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分為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正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益,而受益者無須花費代價,負外部性是某個經濟行為個體的活動使他人或社會受損,而造成負外部性的人卻沒有為此承擔成本。
正的外部性與負的外部性都會影響資源配置效率,因為市場自身不會考慮外部性而依舊採取原本的均衡,這樣使得資源配置不在最佳位置。舉例:
1、生產中的負外部性:工廠在生產中所排放的污染物就是一種負外部性。它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包括政府治理污染的花費,自然資源的減少,以及污染物對人類健康造成的危害。
2、生產中的正外部性:教育是一種正外部性。完善的教育系統培育出的人才,會對社會建設作出貢獻,這是對所有人都有益的。建設一棟造型美觀的建築,讓這個地區的所有人都可以欣賞到這一道風景線,也是一種正外部性。
溫馨提示:以上解釋僅供參考。
應答時間:2021-01-15,最新業務變化請以平安銀行官網公布為准。
[平安銀行我知道]想要知道更多?快來看「平安銀行我知道」吧~
https://b.pingan.com.cn/paim/iknow/index.html
❼ 分析正外部性和負外部性如何影響市場配置資源效率。為什麼會產生「公有地悲劇
摘要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外部性指由於市場活動而給無辜的第三方造成的成本。或者換種說法:外部性就是指社會成員(包括組織和個人)從事經濟活動時,其成本與後果不完全由該行為人承擔,也即行為舉動與行為後果的不一致性。
❽ 關於負的外部效應與資源配置圖中的問題
不知道,請樓下知道的人回答,我來拿2分經驗值,謝謝你的問題
❾ 外部性是如何影響資源配置的
工廠排放污染是一種負的外部性。由於這種外部性,生產的「產品」的社會成本大於廠商(私人)成本。如右圖。生產每一單位「產品」,社會成本包括生產者的私人成本加上受到污染影響的「外部成本」。
在有生產負外部性時,生產甲產品的社會成本大於私人成本。因此,甲產品的最優數量(Q*),小於均衡數量Q(市場量)。
❿ 在經濟學中外部性怎樣使資源配置失當
1,對於整個社會而言,產出的最優條件是邊際社會成本等於邊際社會收益。當沒有外部性時,私人成本=社會成本;私人收益=社會收益,故沒有外部性時,通過市場配置資源會達到最優。
2,存在負外部性時,由於私人成本低於社會成本時,即私人實際負擔的成本低於社會成本,那就相當於供給曲線右移,此時的均衡產量肯定會高於以社會成本計算的均衡產量(即帕累托最優產量),表明負外部性時產量太高(資源配置失當)。
3,外部性分為正外部性、負外部性。當存在負外部性時,私人成本低於社會成本時。反之,正外部性下,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時。
4,如果是正外部性,由於私人利益小於社會利益,那麼社會收益曲線應該位於私人收益曲線的右邊,換而言之,以私人收益計算的均衡數量要低於以社會收益計算的均衡數量,表明正外部性下產量太低(資源配置失當)
經濟外部性:
經濟外部性又叫經濟活動外部性,是一個經濟學的重要概念,指在社會經濟活動中,一個經濟主體(國家、企業或個人)的行為直接影響到另一個相應的經濟主體,卻沒有給予相應支付或得到相應補償,就出現了外部性。經濟外部性亦稱外部成本、外部效應或溢出效應(Spillover Effect)。外部性可能是正面的,也可能是負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