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社會資源有哪些
物力資源、自然資源、組織資源、人力資源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社會資源有物力資源、自然資源、組織資源、人力資源。選擇適合的社會資源選擇時,要充分地考察資源的適應性,包括學前兒童年齡的適應性、內容的適應性、空間的適應性、路線的適應性等問題。學前兒童科學教育是學前兒童在教師的指導(包括直接引導和間接引導)下,通過自身的活動,對周圍的自然界(包括人造自然)進行感知、觀察、操作、發現,以及提出問題、尋找答案的探索過程。
(1)在哪裡可以找到學前教育的資源擴展閱讀:
學前兒童科學教育的社會資源在選擇與利用時應注意:
1、選擇合理的社會資源。要充分考察資源的適應性,包括學前兒童年齡的適應性、內容的適應性、空間的適應性、路線的適應性等問題。
2、能配合學前兒童學習能力、興趣及需要。例如:在參觀植物園以後,可以引導學前兒童種植一些花卉,並引導他們進行相關的試驗和討論。
㈡ 什麼網站的幼兒教育的的資源比較全面而且豐富
網路文庫里也有不少 寶寶樹、育兒網、學前教育網、教育資源網等
㈢ 請問想辦學前教育培訓機構,哪裡可以找到資源呢
這個問題我可以告訴你,學前教育機構那就是民辦的機構,中國民教展就可以找到你要的資源。我聽我朋友說,還有專門的學前教育展題展,匯聚了來自各類幼兒園、早教機構、託管機構、政府系統、行業協會、行業經銷商等專業人士,展品包含了學前教育設備、教育課程、教育服務、園所管理系統、智慧校園建設等等。展會是在2022年4月7日到9日在上海世博展覽館舉辦的,想了解的話,網路了解現在就可以到官網預登記報名,到時候就可以直接去展會現場參觀了!
㈣ 哪裡有學前教育知識資源
這是師訊的幼兒園幼師課程你可以參考下,他們有比較多的幼師類的知識資料和技能課程。
1、 藝術課程:舞 蹈(古典舞、現代舞、民族舞蹈、民間舞蹈、少兒舞蹈等)
美術基礎(素描、油畫、水粉、線描等)
樂理聲樂(演唱技法、音樂欣賞、表演訓練等)
鋼琴伴唱(樂理與視唱練耳、彈奏技法、彈唱訓練等)
2、 技能課程:(三大基礎課)幼兒園衛生與健康、幼兒園班級管理、幼兒園教育活動課程設計;(輔修課)快樂英語、硬書板書書寫、五大領域理論、表演與模擬課堂。
3、 考前課程:普通話、保教知識與能力、綜合素質。
4、 特色課程:親子、奧爾夫音樂、蒙氏、國學、手工製作及環境創設、體智能、播音與主持等。
5、 其他課程:學歷課程、選修考證課程。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㈤ 請問在哪裡可以下載免費的學前教育視頻
1網路搜索名稱 找到下載網站進行下載
2網路搜索格式 找到下載網站進行下載
3用下載軟體進行搜索 下載
㈥ 哪裡有學前教育專業的網站啊,最好有關於論文的。
��1.確定親社會行為的操作定義和所要觀察的行為
��根據學前兒童的行為特點,我們認為,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是指兒童在其生活中表現出來的有利於他人、集體和社會的行為。具體地講,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主要包括以下幾種形式:(1�)助人:兒童在他人需要幫助時給予幫助,如幫小朋友扣紐扣、扶起摔倒的小朋友等;�(2)分享:兒童與同伴分玩玩具、分吃食物等;(3�)合作:兒童與同伴協同完成某一活動,如合作游戲等;(4�)安慰:在他人遭受心理或生理的傷害時,兒童給予安慰;(5�)公德行為:該類行為無明確的行為對象,是有利於集體、社會的良好行為,如關緊龍頭、清掃拉圾等。
��2.確定親社會行為的觀察記錄維度,編制觀察記錄表
��在本觀察研究中,我們對每一親社會行為做4�維度的觀察記錄:(1)行為者的姓名、性別;(2)行為對象的姓名、性別;(3�)親社會行為的形式或類型與過程:親社會行為大致包括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和公德行為5種類型,�親社會行為的過程是指行為發生發展的整個過程。觀察者通過觀察記錄親社會行為的整個過程,研究者則據此確定親社會行為的類型;(4�)親社會行為的反饋信息:是指親社會行為對象在接受該行為後所做出的積極、消極或中性反應。
��3.制定觀察細則,培訓主試
��研究者制定出詳細、科學、可行的觀察細則。選用發展心理學專業的研究生為該研究的觀察記錄者,依據觀察細則進行為期一天的集中培訓。
��4.預備觀察
��主試對所選取的幼兒園兒童進行為期1�周的預備觀察(每一主試觀察一個班),以訓練主試的觀察、記錄能力。
��5.正式觀察
��預備觀察後,立即進入正式觀察階段。正式觀察為期2�周(有效觀察時間為10天)。每天觀察時間是從上午8:00到下午兒童離園時,�觀察范圍是兒童在園的全部活動中的親社會行為。
��6.觀察者信度
��正式觀察結束後,隨機抽取2�名主試對該研究的一個幼兒園小班進行一天的觀察,獲得有共同記錄的15件親社會行為。兩位主試的觀察一致性為:行為者的性別100%;行為對象的性別100%;親社會行為類型84.5%;對行為的反應85.7%。
��7.數據統計處理
��採用spss+6.01軟體包對本研究的數據進行統計處理。
��(一)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性別比較
��3個年齡組男女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具體情況見表1。對男女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次數進行X[2]檢驗,結果表明,不同性別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不存在顯著差異(X[2]=0.21,df=1,P>.05)。對3個年齡組不同性別兒童的親社會行為進行的3×2((年級×性別)列聯表X[2]檢驗表明,男女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在3個年齡組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X[2]=�4.41,df=2,P>.05)。
��表1�男女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分布
��性別��年齡組
��小班��中班��大班
��男��97��128��253
��女��82��105��277
��表2�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的分布情況
��年齡組��同伴��教師��無明確對象
��小班��154��12��13
��中班��184��35��14
��大班��498��14��18
��(二)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的比較
��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可能指向同伴、教師或無明確行為對象(如揀起地上的廢紙)。各年齡組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的分布情況見表2。對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不同指向對象X[2]檢驗,結果表明,�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指向對象之間存在顯著差異(X[2]=1302.08,df�=2,P<.0001)。進一步對小、中、�大班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分別進行X[2]檢驗,結果表明,小、中、大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對象之間均存在顯著差異(X[2]=223.72,X[2]=221.21,X[2]=876.74,df�=2,P<.0001)。
��(三)親社會行為者與行為對象之間的性別關系
��942件有效事件樣本中,兒童與同伴之間的親社會行為事件為836件。小、中、大班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同伴和異性同伴的次數分布情況見表3。對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異性夥伴的次數進行2×2�(親社會行為者的性別×行為對象的性別)列聯表的X[2]檢驗,結果表明,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夥伴和異性夥伴的次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X[2]=92.11,df=1,P<.0001)。進一步對3�個年齡組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和異性夥伴的次數分布進行X[2]檢驗的結果表明,小班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和異性夥伴的次數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X[�2]�=�5.05,df=1,P>.05),中班和大班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異性夥伴的次數之間存在顯著差異(X[2]=62.57,X[2]=210.72,df=1,�P<.001)。
��表3�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異性夥伴的次數分布
��親社會行為者��行為對象
��男��女��男女
��小班��男��46��31��4
��女��28��38��7
��中班��男��75��15��4
��女��21��66��3
��大班��男��175��41��22
��女��40��214��6
��(四)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類型比較
��3個年齡組兒童親社會行為類型的分布見表4。對兒童5�種親社會行為類型進行的X[2]檢驗結果表明,兒童親社會行為類型之間存在顯著差異(X[2]=752.23,df=4,P<.0001)。�為了考察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類型分布是否因年齡而變化,又對表3中的數據進行了3×5�(年齡組×親社會行為類型)列聯表X[2]檢驗,結果表明,3�個年齡組兒童的親社會行為類型分布存在顯著差異(X[2]=98.76,df=8,P<.0001)。
��表4�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類型分布
��年齡組��助人��分享��合作��安慰��公德行為
��小班��52��33��67��14��13
��中班��71��47��91��11��13
��大班��50��107��343��13��17
��表5�同伴、教師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反應
��行為對象的反應
��行為對象��積極反應��消極反應��中性反應
��同伴��524��11��301
��教師��35��0��26
��(五)親社會行為對象的不同反應
��兒童親社會行為指向同伴和教師的事件中,同伴和教師對兒童親社會行為所做出的不同反應情況見表5。對表5中的數據進行2×3(行為對象×對親社會行為的不同反應)列聯表X[2]檢驗,結果表明,同伴和教師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反應之間不存在差異(X[2]=2.03,df=2,P>.05)。�為了考察親社會行為類型與親社會行為的不同反應之間的關系,下面又對同伴之間的4種親社會行為及行為對象的反應(見表6)進行4×3列聯表X[2]檢驗,結果表明,親社會行為的類型不同,行為對象所做反應也不同(X[2]=452.51,df=6,P<.0001)。進一步的X[2]�檢驗表明,同伴對兒童的幫助行為、分享行為、安慰行為所做的中性反應顯著多於積極反應和消極反應(X[2]=115.05,X[2]=152.58,X[�2]=24.14,df=2,P<.001)。�同伴對兒童的合作行為所做的積極反應顯著多於消極反應和中性反應(X[2]=779.87,df=2,P<�.001)。兒童指向教師的各種親社會行為及教師的不同反應情況見表6。�對教師對兒童的幫助、分享行為(另2種行為太少,�不作進一步檢驗)的不同反應分別進行X[2]檢驗,結果表明,教師對兒童的幫助行為所做的積極反應和中性反應之間不存在顯著差異(X[2]=0.10,df=1,P>.�05),�對兒童的分享行為所做的積極反應顯著高於中性反應(X[2]=8.33,df=1,P<.01)。
��表6�同伴、教師對兒童4種親社會行為的不同反應
��行為對象的反應
��行為對象��行為類型��積極反應��消極反應��中性反應
��助人行為��26��4��99
��同��分享行為��41��2��132
��伴��合作行為��452��5��38
��安慰行為��5��0��32
��助人行為��22��0��20
��教��分享行為��11��0��1
��師��合作行為��1��0��2
��安慰行為��3��0��4
��四、討論
��本研究發現,不論小班、中班和大班兒童在園親社會行為均不存在性別差異。這與我國一些通過家長、教師的評定來研究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所得的結論不一致。這些研究認為,女孩的親社會行為要多於男孩。其實,這一結論與人們傳統的性別角色期待有密切的關系:一般的社會文化期待女孩更富有同情心、更敏感,因此應表現出更多的親社會行為。教師、家長在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做出評定時難免受性別角色期待的影響。現實中兒童親社會行為的性別差異可能比人們想像的要小。
��學前兒童在園的親社會行為中88.7%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師和無明確指向對象的親社會行為較少,僅6.5%、4.8%。我們認為其主要原因是: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主要發生在自由活動時間。在自由活動時,兒童的交往對象基本上是同伴,而且同伴之間地位平等、能力接近、興趣一致,因此他們有機會、有能力做出指向同伴的親社會行為。兒童與教師之間是服從與權威、受教育者與教育者的關系。在兒童與教師的交往中,兒童一般是處於接受教育的地位,更多是表現出遵從行為,而較少有機會做出親社會行為。因此,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教師的也較少。
��在學前兒童所做出的指向同伴的親社會行為中,既有指向同性夥伴的親社會行為,也有指向異性夥伴的親社會行為。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異性夥伴的比例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變化。在幼兒園小班,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異性夥伴的人次之間不存在差異,而在中班和大班,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夥伴的人次顯著多於指向異性夥伴的親社會行為。我們認為,學前兒童親社會行為的這一年齡特點與其性別角色認知的發展有密切關系。柯爾伯格、斯拉貝(Slaby,�1975)[6]關於兒童性別角色認知發展的研究發現:4—5歲以前,�兒童僅對自己的性別進行自認,處於「基本性別同一性」階段;5歲—7歲,兒童不僅能穩定、准確認識自己的性別,而且能正確識別他人的性別,其性別認知達到「穩定性階段」。兒童的性別角色認知水平影響他們的性別角色行為。斯麥特納(Smetana,1984)[6]研究發現,獲得性別穩定性的女孩比獲得性別同一性的女孩更多地選擇同性別兒童作為玩耍夥伴。在本研究中,小班兒童的性別角色認知處於同一性階段,他們並不嚴格地根據性別來選擇交往對象,因此他們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別夥伴和異性別夥伴的人次之間也就不存在顯著差異。而從中班起,兒童的性別角色認知已相當穩定,他們開始更多地選擇同性別兒童作為交往對象,因此他們的親社會行為自然也就更多指向同性夥伴。
��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包括多種類型,國外的有關研究(Iannotti�,1985;�Eisenberg�&�Lennon,1980等)[3][4]發現,�在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中,發生頻率最多的是合作行為,而其它類型的親社會行為發生的頻率相當低。本研究發現,從總體上看,學前兒童的各種親社會行為之間存在顯著差異,合作行為發生的頻率最高,占親社會行為的53.2%,其次為分享行為和助人行為,分布佔19.8%和18.4%,公德行為和安慰行為很少,僅占�4.0%和4.6%。大、中、�小班兒童的各種親社會行為分布存在差異,這主要表現在為大班兒童的合作行為所佔比例顯著高於中班和小班。在觀察中,我們發現兒童的合作行為多為兒童間自發的合作性規則游戲,兒童的合作行為的增多與主要在於他們之間的合作性規則游戲增多。兒童間合作性規則游戲的開展和順利進行有賴於他們的一定水平的合作意識、自製能力等。研究表明[7],�由於受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小班兒童的合作意識、自製能力較差,游戲多為無共同目的玩耍,合作性的規則游戲較少;中班兒童的合作意識、自製能力有一定發展,但還不穩定,他們之間的合作游戲有所增多;從大班起,隨著兒童合作意識的不斷提高、自製能力的不斷增強,兒童之間的合作游戲迅速增多。據此,我們可以說隨著學前兒童合作意識和自製力的不斷發展,兒童之間的合作游戲不斷增多,他們之間的合作行為也不斷增多並在親社會行為中所佔比例不斷提高。
��兒童進入幼兒園後,教師、同伴對其社會化發展起著重要作用。教師和同伴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做出何種反應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Eisenberg(1981)[8]等人的研究發現,教師僅對學前兒童的一少部分親社會行為做出積極反應;同伴對兒童的近一半親社會行為做中性反應,再次為積極反應,而消極反應極少。因此,她認為兒童做出親社會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積極強化。��本研究與Eisenberg的研究結論並不完全一致。我們的研究發現,�教師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的積極反應和中性反應接近。同伴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所做的反應因行為類型不同而變化。同伴對兒童的合作行為基本上是做出積極反應,即回報以積極的社會互動—合作游戲,對兒童的助人行為、分享行為和安慰行為大部分是做出中性反應,一少部分做出積極反應,在極少情況下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做出錯誤解釋時則做出消極反應。因此,從本觀察所獲得的數據分析看,除合作行為外,學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大部分並未獲得及時的積極強化,如感謝、贊許、積極的社會互動等。因此,我們可以說兒童做出助人、分享等親社會行為並不是因為他們受到及時的積極強化。
��四、結論
��本觀察研究發現學前兒童在幼兒園的親社會行為具有以下特點:
��(一)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不存在性別差異。
��(二)兒童的親社會行為多數是指向同伴,指向教師或無明確行為對象的公德行為較少。
��(三)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夥伴和異性夥伴的次數分布存在年齡差異,小班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和異性夥伴的次數不存在顯著差異,隨著年齡增長,中、大班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指向同性夥伴的次數不斷增多,指向異性夥伴的次數不斷減少。
��(四)兒童的各種親社會行為發生次數存在顯著差異,合作行為最常見,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不斷增多,助人、分享行為次之,安慰行為和公德行為最為少見。
��(五)教師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所做的積極反應和中性反應接近。同伴對兒童的親社會行為所做反應因行為類型不同而存在顯著差異,同伴對兒童的合作行為基本是做出積極反應,對助人、分享、安慰行為一般是做出中性反應。除合作行為外,兒童的親社會行為並未得到及時的積極強化。積極強化並不是兒童做出親社會行為的重要原因。
㈦ 在哪裡找學前教育的資源
這是我在師訊找的幼兒園幼師知識課程你可以參考下:
1、幼兒教育學
了解現代教育、幼兒教育的新觀念、新思想、新信息,結合我國幼兒教育改革中的新問題、新情況,將理論的闡述和幼兒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結合起來,進行具體分析和指導。
2、幼兒心理學
了解幼兒的認知和言語發展的特點和規律、幼兒的情緒、個性與社會性發展的關系及幼兒的活動心裡。能依據幼兒特點,利用所學相關知識,初步具備幼兒園基層崗位幼兒教師的工作能力。培養學生具有誠實守信、善於溝通和合作的品質。
3、幼兒園組織與管理
讓學生了解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內容,掌握幼兒園組織與管理的基本規律,學會用所學專業理論解決實際工作中遇到的管理問題。結合案例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辨意識、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與時俱進的管理理念,為學生今後從事幼兒園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具有較強的實用性和可操作性。
4、鍵盤
讓學生通過鍵盤樂器學習音樂、理解音樂,掌握鍵盤樂器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能,從而培養學生在幼教工作中鍵盤樂器的實際運用能力,將演奏技能從邊彈邊唱、即興伴奏、移調以及相互配合等綜合應用能力上體現出來。以獲得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所必需的綜合應用能力。
5、聲樂
為了適應社會幼師人才培養的需求,幼兒教育發展的需要,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掌握正確的練聲方法,還要養成良好而有規律的練聲方法和有規律的練聲習慣,同時配合學習基本樂理、視唱練耳,來加強學生的讀譜能力、聽辨能力節奏感、音高及音樂感受和表現力的培養等內容。
6、舞蹈形體(幼兒體操/舞蹈)
掌握幼教專業舞蹈技能,掌握訓練方法,提高舞蹈素養。具有適應舞蹈需要的正確身姿、完整、流暢、正確、優美地表演各種風格的舞蹈,掌握舞蹈的基本理論,具有創編幼兒舞蹈、組織幼兒舞蹈教學的能力。
7、美術
掌握簡筆畫線條簡約、流暢、誇張等技巧,能獨立完成黑板報和牆紙的構圖,並在完成兒童畫時,能做到線條流暢,形象准確,色彩搭配合理,裝飾效果好。
8、手工
要求學生掌握紙工造型的方法、步驟,各種形象的折法,面具、絲網花的製作方法以及立體織工的各種形象折法,能發揮自己的想像力創作作品。
希望能幫到你!望採納!
㈧ 幼兒教育的資源
http://www.ece5.com/ 真的不錯
㈨ 哪個學前教育資源網的資源比較齊全。
搜索下 幼教庫
不僅有國內外動畫片,還有繪畫音樂,折紙手工,安全常識,數學古詩等教育內容。
㈩ 在哪裡可以找到學前教育方面的國外權威點的論文期刊資料
以下幾個途徑
1訪問EBSCO(教育學研究文獻)資料庫
2訪問 Elsevier(ScienceDirect)資料庫sci資料庫
3谷歌學術搜索,可以檢索到一些教育外文文獻
其中第二個資料庫是最權威的,但下載需要收費,不收費的部分就是摘要和部分正文
最容易獲得正文的是谷歌學術,可網路上述幾個資料庫名字,就出現鏈接了
合適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