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自然資源屬性有哪些

自然資源屬性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3-01 14:05:25

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有哪些

自然資源是指直接能從自然界中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與能量。概念中包含了三層含義。<BR>(1)作為自然資源必須能直接從自然界中獲得,即自然資源必須具備「自然屬性」。<BR>(2)作為自然資源必須能用於生產和生活,即必須具備「經濟屬性」,亦即對人類 「有用」。<BR>(3)自然資源不僅包括了能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並用於生產和生活的物質,同時也包括了能用於生產和生活的能量。<BR> 因此,判斷某種物質是否為自然資源,只要看它是否同時具備了「自然」「經濟」兩種屬性。例如甘蔗、鐵礦石、小麥、閃電四種物質或能量中,鐵礦石是自然資源,而閃電雖然存在於自然界中,但在目前科技條件下,人類不能直接加以利用,即它只具備了「自然屬性」,而不具備「經濟屬性」,所以它不是自然資源。甘蔗、小麥當然對人類有用,具備了「經濟屬性」,但不是從自然界中直接獲得的,而是經過了人類的培育和加工,故不是自然資源

㈡ 全面深化改革實現文明社會繼續教育考試 自然資源屬性包括哪些

自然資源是在一定的時間、地點、條件下,能夠產生經濟價值以提高人類當前和未來福利的自然環境因素。自然資源通常有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水資源、氣候資源、生物資源等門類。
自然資源是自然物,首先有自然方面的屬性。在人與自然關系的層次方面,自然資源基本上屬於第三層次和第四層次,擁有社會方面的屬性。

㈢ 從屬性來看,自然資源具有什麼特點

可用性。所謂可用性,就是指可以被人們所利用,這是自然資源的基本屬性。自然資源通常具有多種用途,也就是多功能性。自然資源的可用性與稀缺性有極密切的關系。(2)整體性。各種自然資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系、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復雜系統。但在這個系統中,每種資源都可以彼此獨立存在,都有其個性。(3)空間分布的不均勻性和嚴格的區域性。不同區域資源組合和匹配都不一樣,因地制宜是自然資源利用的一項基本原則。除了上述特點外,各類自然資源還有各自的特點,如生物資源的可再生性,水資源的可循環和可流動性,土地資源有生產能力和位置的固定性,氣候資源有明顯的季節性,礦產資源具有不可更新性和隱含性等。

㈣ 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

自然資源有整體性、有限性、多用性、區域性、發生上的差異性等自然屬性。

㈤ 根據胡靜副教授所講,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有哪些

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
自然資源有整體性、有限性、多用性、區域性、發生上的差異性等自然屬性。
(1)整體性。各個自然資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聯系,形成有機整體。
(2)有限性。自然資源的規模和容量有一定限度。有限性決定自然資源的可壟斷性,決定自然資源有絕對地租;決定對自然資源必須合理開發利用。如果規模是無限的,就不稱為自然資源了。
(3)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資源有多種用途。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自然資源的用途在發展。以河流資源為例,首先出現泄洪、排水、補給地下水功能,接著出現捕魚功能。農業社會出現灌溉、運輸功能。工業社會出現發電功能。近來,調節小氣候、凈化大氣、水質等環境功能,娛樂、陶冶情操、景觀等休憩功能、防災避難功能等方面在上升。此外,某些河流有地域分界功能。多用性決定了綜合開發、優化開發,這是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方向。
(4)區域性。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很不平衡。有的地區富集,有的地區貧乏。自然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決定了自然資源在地域間的流通和調劑。在國際貿易中,石油等自然資源是最重要進出口單項物資。
(5)發生上的差異性。每類自然資源都按特定的方式發生、變化。從發生角度,可以把自然資源分成三類。
1)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海潮、徑流等,周期性連續出現。
2)可更新的自然資源,包括動物資源和植物資源,是有生命的機體。
3)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礦物燃料、金屬礦、非金屬礦等。

㈥ 自然資源屬性的其他信息

自然資源的自然屬性
自然資源有整體性、有限性、多用性、區域性、發生上的差異性等自然屬性。
(1)整體性。各個自然資源要素有不同程度的相互聯系,形成有機整體。
(2)有限性。自然資源的規模和容量有一定限度。有限性決定自然資源的可壟斷性,決定自然資源有絕對地租;決定對自然資源必須合理開發利用。如果規模是無限的,就不稱為自然資源了。
有限性決定自然資源替代狀況的重要性。按照自然資源的替代狀況,可分兩類。一類是可以替代的自然資源,如木材等各種材料資源。另一類是較難替代的自然資源,如水、氧氣等。從長遠的觀點看,不可替代自然資源的重要性在上升。淡水資源是大量消耗的不可替代資源,被稱為21世紀的石油。美國五大湖佔全世界淡水資源五分之一,佔全美國淡水資源95%。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傳統工業發達的五大湖地區成為經濟蕭條區。沿湖各州寄希望於向西南缺水區出售談水,實現經濟再興。(約翰·奈斯比特,1988)。
(3)多用性。大部分自然資源有多種用途。隨著社會經濟技術的發展,自然資源的用途在發展。以河流資源為例,首先出現泄洪、排水、補給地下水功能,接著出現捕魚功能。農業社會出現灌溉、運輸功能。工業社會出現發電功能。近來,調節小氣候、凈化大氣、水質等環境功能,娛樂、陶冶情操、景觀等休憩功能、防災避難功能等方面在上升。此外,某些河流有地域分界功能。
多用性決定了綜合開發、優化開發,這是利用自然資源的重要方向。
(4)區域性。自然資源的空間分布很不平衡。有的地區富集,有的地區貧乏。自然資源空間分布不平衡決定了自然資源在地域間的流通和調劑。在國際貿易中,石油等自然資源是最重要進出口單項物資。
自然資源的空間流通形式有三個類型,決定不同的自然資源空間再分配的可能性和形式。
1)可移動的自然資源,如徑流。人類可以開掘運河、渠道,把徑流引到需要的地方。如南水北調,前提就是徑流的可移動性。
2)製成品可移動的自然資源,如礦石、木材等。這類資源可以加工成不同程度的半成品和成品輸向資源短缺的地區。
3)不可移動的自然資源,如土地。不可移動資源相互間有固定的空間關系。土地資源的不可移動性決定固定在土地上的房屋、道路、橋梁、港口等資產的不可移動性。國外把土地以及固定在土地上的資產稱為不動產。「跑了和尚跑不了廟」講的是人的可移動性和廟宇的不可移動性。
自然資源空間分布的不平衡和空間運動上的差異,增添了利用自然資源的復雜性。
(5)發生上的差異性。每類自然資源都按特定的方式發生、變化。從發生角度,可以把自然資源分成三類。
1)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太陽能、風、海潮、徑流等,周期性連續出現。
2)可更新的自然資源,包括動物資源和植物資源,是有生命的機體。更新取決於自身的繁殖能力和外界的環境。人類應當引導它們向有利於社會的方向更新,以便永續利用。保存種源是保護可更新自然資源的基礎。
3)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如礦物燃料、金屬礦、非金屬礦等。這類資源的形成周期長,總量有限,消耗一部分,減少一部分。應該杜絕對不可再生資源的浪費和破壞。
二次資源,如二次能源,二次淡水資源,再生金屬資源等是對一次資源加工以後的形態,或者是對一次資源回收再利用的形態。二次資源是提高自然資源利用效率的重要形式。
自然資源的社會屬性
從三個不同的角度可以證明自然資源的社會屬性。
(1)對自然資源的認識、評價、利用有社會性。人類和科學技術水平是自然環境轉化自然資源的橋梁。隨著科學技術發展,人類利用啟然資源的范圍和深度不斷擴大。過去排除在資源以外的自然環境要素,一旦有了利用和開採的手段,便逐步轉化為有用的自然資源。
(2)自然資源中,有人類的附加勞動。戰國時代,菊花只有黃色一種,又稱黃花。古詩詞中黃花表示菊花,「人比黃花瘦」,比喻人比瑟瑟秋風中的菊花還消瘦。現在菊花有三千多個品種,紅、黃、藍、白、墨、綠俱全,不能再用黃花代表菊花了。這是人類長期培育的結果。今天,人們在一塊土地上耕耘或建設,很難區分土地的哪些特性是史前遺留下來的,哪些是人類附加的勞動結晶。有一點可以肯定,洪荒時代的土地不是現在這個樣子。深埋在地下的礦產資源,山區的原始森林,從直觀上看不到人類的附加勞動。然而,人們為了發現它,保護它,付出了勞動,甚至生命。因此,礦產資源和原始森林含有人類間接的附加勞動。勘探石油的費用每每比開採石油的費用還高。
按照馬克思的說法,人類對自然資源的附加勞動是「合並到土地中」了,與自然資源渾然一體了」。(馬克思,資本論,第三卷,727頁,人民出版社,1966年,第二版。)自然資源上附加的人類勞動是千百年來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結晶,是自然資源中的社會因素。
(3)自然資源和勞動一起構成國民財富的源泉。自然資源是生產力的組成部分。
國民財富是反映一國經濟水平的指標之一。20年代初,美國有國民財富3000億美元,其中,農村土地522億美元,城市土地400億美元,合計佔全美國民財富30%以上。1980年日本有國民財富2531萬億日元,其中,土地資源佔25.3%,森林資源佔1.1%。我國對自然資源缺乏系統估價。我國曾一度否定自然資源的價值和價格,沒有國民財富指標。怎樣估價我國的國民財富,不但是對我國陸地和海域自然資源估價問題,也是對中華民族幾千年來辛勤勞動的估價問題。
自然直接和間接構成生產力耍素的組成部分。生產力有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勞動者;第二部分是勞動資料,主要是生產工具,還包括耕地、生產建築物、道路、運河、倉庫等;第三部分是勞動對象,包括自然界直接提供的森林、礦藏,以及經過加工的原材料,如棉紗、鋼材等。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直接或間接來自自然界。以冶金工業為例,在其他條件相同時,金屬礦的品位對勞動生產率、成本有決定性影響。目前,鐵礦品位高低相差一倍以上。貧礦采出後要選礦。選出的人造富礦成本比直接開採的富礦高四至五倍。銅礦品位相差更大,最富的含銅10%,貧的只含0.5%。
眾所周知,國民財富、生產力是經濟學的概念。在這些經濟學概念中蘊涵著自然的因素,從另一個側面說明自然資源的綜合特性。

㈦ 自然資源屬性的介紹

中文名稱:自然資源屬性 英文名稱:natural resources attribute;natural resource attribute 定義1:自然資源所固有的自然和社會性質。自然屬性是指組成、結構、功能和邊界等自然資源系統的狀態、關系等所具有的整體性、層次性、周期性、地域性等特性。社會屬性是指自然資源作為人類社會生產的勞動手段和勞動對象的性質。 應用學科:地理學(一級學科);資源地理學(二級學科) 定義2:自然資源固有的性質、特點,包括狀態、外在關系等,是由自然資源內部矛盾性質所決定的。 應用學科:資源科技(一級學科);資源科學總論(二級學科)

㈧ 土地具有哪些屬性

土地參與宏觀經濟管理的基礎是土地的資源與資產雙重屬性。
一、土地的資源屬性
土地是財富之母,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立足空間,是人類發展最基本的生產資料,被馬克思譽為「一切生產和一切存在的源泉」。

與氣候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等其他資源類似,土地作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自然資源,也具有一般自然資源的共同特性,其中包括區域性、動態性等。
土地的自然資源屬性,具體擁有「有限性」、「區域性」、「需求和用途的多樣性」、「不可替代性」四個特性。
有限性:土地的總量具有有限性的特點。有限性是土地作為自然產物而非勞動產品決定的特性,由於地球表層、陸地和一個國家的土地總面積都是有限量的,土地的絕對數量不可能根據市場的需求來增加。
區域性:土地的空間分布體現出地域分異的特性。土地的地域分異性,是在水熱條件支配的地帶性規律和地質、地貌因素決定的非地帶性規律的共同影響和制約之下,自然形成的區域性特徵。而且由於土地位置固定性,土地的利用也體現出區域性特徵,即與土地所在的區域周圍自然、社會、經濟環境的密切相關的特性。
需求和用途的多樣性:土地作為人類生活和生產活動都離不開的最基礎的自然資源,擁有需求和用途的多樣性。需求的多樣性,體現於任何產業、社會各部門和人類生活改善都需要土地資源;而用途的多樣性,體現於同一塊土地,可以確定為耕地、園地、林地、牧草地,也可定為交通、住宅、工業、商業、金融、旅遊、公共設施等用地的特性,並且同時土地用途是可以改變的。當然,這種改變是要建立在有一定投資,且受到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的制約的基礎上的。
不可替代性:土地作為一種獨特的自然資源,體現出其不可替代的特性。土地的獨特性體現於,其具有養育功能和倉儲功能。土地養育功能體現於其養育了植物、動物和人類,人類賴以生存的農作物正常生長發育所需的水、肥、氣、熱,都是以土地作為提供者和協調者的;土地的倉儲功能體現於,其為礦產資源提供了倉儲場所。由於土地作為自然資源的獨特功能,其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性。
由於土地擁有「有限性」、「區域性」、「需求和用途的多樣性」、「不可替代性」四種自然資源屬性,所以,土地資源需要得到合理利用,以實現其價值,實現可持續。
二、土地的資產屬性
土地除了具有以資源屬性為代表的自然屬性,其還具有經濟屬性——即土地作為一種資產的屬性。
由於人們可以通過利用土地,對土地資源的潛力進行挖掘,從而取得數量可觀的產品。而土地生產的產品與其他產品相同,可以同其他產品進行交換,從而獲取經濟收益,也體現出土地的經濟屬性。
而且,土地也是一種資產,這種不動產的權屬在市場經濟的條件下,也可作為特殊商品進入市場,是土地經濟屬性的另一種體現。但是,這種權屬體現為土地的所有權或使用權,而並非土地本身,而且其具體權利要由法律來規定,並需要通過土地登記來確認產權和依法保護產權人的利益。
此外,土地經濟屬性還可以通過土地使用性、土地供給的稀缺性、土地報酬的遞減性、土地用途變更的困難性、土地利用方式的分散性、土地損失的補償性、土地資本的儲藏性、土地投入的增值性來體現出來。
由於土地所具有的資源與資產雙重屬性的綜合效應,為土地參與宏觀經濟調控建立了基礎。
土地的有限性和不可替代性的自然資源屬性,造就了其作為最稀缺資源的特性。而由於其具有的經濟屬性,在市場經濟條件下,資源總是流向投資回報率最高的部門,土地資源也不例外。而由於農業的弱質性所造成的土地邊際生產率和收益率的相對低下,農地作為土地資源的一種,其外流(包括劃撥性、投股性和許可性外流)不可避免的呈現出上升的趨勢。而其導致的兩方面作用:農業用地的快速減少,會產生一系列復雜的問題,對農業發展的不良影響,會進一步導致生態失衡,甚至威脅糧食安全;而建設用地的飛速增加,同樣會造成一系列不良後果,過度的固定資產投資,將導致部分產業發展的過熱,甚至最終引起整個國民經濟的失衡。
因此,國家利用土地影響宏觀經濟、進行宏觀經濟調控成為了可能,也成為了一種必要。

㈨ 求詳細解答:從自然資源屬性分類,

A

㈩ 自然資源的屬性主要包括

環境科學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