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硬體虛擬化的簡介
虛擬化在1960年為了描述虛擬機(實驗性的IBM M44/44X系統)這個概念被第一次提出。對虛擬機的架設和管理被稱為平台虛擬化,現在也被稱為伺服器虛擬化。
平台虛擬化表現為在一個給定的硬體平台上宿主機創造一個模擬的計算機環境(虛擬機)提供給客戶機。客戶機軟體對於用戶應用程序沒有限制;許多宿主機允許運行真實的操作系統。客戶機就好像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伴隨著幾個明顯的警告。虛擬機對硬體資源(如網路,顯示器,鍵盤,硬碟)的訪問被統一管理在一個比處理器和系統內存更有限制性的層次上。客戶軟體經常被限制訪問計算機周邊設備,或者被限制在較低的設備性能上,這取決於宿主機硬體訪問策略設定。
2. 硬體虛擬化是什麼
你是說虛擬機還是什麽?硬體虛擬化,從字面上來講應該是用軟體來模擬硬體的功能吧,比如虛擬軟路由、伺服器虛擬化
虛擬機就是依實際的電腦硬體、操作系統作為平台,是一套軟體,安裝後跟一台電腦沒什麼區別;我們的系統中也會有虛擬網卡、列印機之類的。
虛擬機是在一台真機上跑一個軟體,然後再從那個軟體里開一個虛擬的系統。那是用實機的一部分資源來啟動一個系統。出來的效果就和真實的PC機一樣。這個機子的性能不好。會消耗實機的很大一部分資源。在裡面只能做一下部的應用。在教學里經常用到。尤其是學網路的。一台機子可以哪成兩台。內存大些可以起三個。對做一些網路上的小試驗很有幫助。
3. 硬體虛擬化技術都有哪些
其技術是互聯網伺服器採用的節省伺服器硬體成本的技術,虛擬主機技術主要應用於HTTP,FTP,EMAIL等多項服務,將一台伺服器的某項或者全部服務內容邏輯劃分為多個服務單位,對外表現為多個伺服器,從而充分利用伺服器硬體資源。如果劃分是系統級別的,則稱為虛擬伺服器。
我是從IT號外知道的。
4. 什麼是虛擬化技術,虛擬化軟體和硬體都有什麼
虛擬化技術,應用領域很廣泛。 比如VT 虛擬技術,應用在CPU虛擬化上。 再說軟路由和硬路由、模擬思科交換機、軟代理和硬代理以及軟體防火牆和硬體防火牆等。
5. 虛擬化有哪些應用
應用虛擬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共享桌面和遠程應用。
共享桌面
基於Windows的RDS服務(Remote Desktop Services,遠程桌面服務)來發布的完整桌面,相比普通虛擬桌面更加輕量級,用戶之間通過會話隔離,用戶Profile漫遊數據存儲在共享的文件伺服器上,存儲數據使用共享的存儲系統,文件系統與存儲系統由第三方提供。
遠程應用
基於Windows的RDS服務來發布應用,對應用程序進行集中控制和管理,向任何時間、任何地點的用戶提供遠程應用服務,終端用戶無需安裝應用程序,就可以使用應用程序,用戶Profile漫遊數據存儲在共享的文件伺服器上,存儲數據使用共享的存儲系統,文件系統與存儲系統由第三方提供。
虛擬化技術應用都有哪些特點。
1、提高硬體利用率
PC伺服器性能不斷提高,CPU逐漸採用多核,單個應用很難充分利用硬體資源。此外,不同應用在不同時段對硬體資源有著不同的需求,比如,白天股票交易量大,夜間則貴金屬交易量大,傳統方式無法對硬體資源在應用間進行動態調配,這也造成了硬體資源的浪費。採用伺服器虛擬化,能在同一台物理伺服器上為不同的應用提供相互獨立的操作系統,並允許硬體資源在不同的應用間實現動態調配;根據應用的重要性、性能要求、性能峰值時間等因素,可在一台伺服器上建立多個虛擬機,從而提升硬體利用率。硬體利用率提高的同時也降低了伺服器對機房環境(空間、供電、散熱等)的要求。
2、提高管理效率
傳統方式對PC伺服器作為個體進行管理,在應用部署、應用遷移和異常處理等方面的管理都較為繁瑣。伺服器虛擬化後,可通過一個統一的界面完成所有的管理工作。
應用部署:傳統的應用部署的方式是安裝操作系統、補丁和部署應用,對於同一個應用,這些操作需要在研發、測試和生產環境上重復多次,這除了消耗大量人力,還難以保證環境的一致性。採用虛擬化後,可將操作系統和補丁做成一個模板;該模板提供給所有應用使用,也就是說只需安裝一次系統,既減少工作量,又保證了所有應用有著相同的基礎環境。
應用遷移:對達到報廢期限的PC伺服器,上邊的應用要遷移到穩定性更高的伺服器上;此外,在研發測試的不同階段,同一應用也需要在不同硬體資源的條件下進行,這也涉及到應用在不同物理機器上的遷移。傳統的應用遷移方式較為復雜,還不能在線進行。伺服器虛擬化後,能夠快速、方便,甚至在線完成應用遷移。
異常處理:在生產環境發生異常時,在異地重建相關環境進行故障分析變得極其困難。採用伺服器虛擬化後,可通過在線備份虛擬機,獲得與生產一致的環境,提供給遠方的技術人員進行分析。
3、兼容舊應用
新出的PC伺服器已經不支持較舊的系統,但商業銀行仍有一些應用部署在老的操作系統上。採用虛擬化架構後,能夠在新的硬體上虛擬出老舊的系統,解決了老應用無法在新硬體上運行的問題。
6. 硬體虛擬化的部分虛擬化
在部分虛擬化(partial virtualization)中(包括地址空間虛擬化),虛擬機模擬數個(但不是全部)底層硬體環境,特別是地址空間。這樣的環境支持資源共享和線程獨立,但是不允許獨立的客戶機操作系統。雖然這並不被視為一般意義上的虛擬機,但這在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一頁。這項技術曾被用於CTSS(試驗性的IBM M44/44X),以及爭議性的系統比如MVS及Commodore 64(兩個都是「task switch」程序)。
7. 常見的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技術和分區(Partition)技術是緊密結合在一起,從60年代Unix誕生起,虛擬化技術和分區技術就開始了發展,並且經歷了從「硬體分區」->「虛擬機」->「准虛擬機」->「虛擬操作系統」的發展歷程。最早的分區技術誕生自人們想提升大型主機利用率需求。比如在金融、科學等領域,大型Unix伺服器通 常價值數千萬乃至上億元,但是實際使用中多個部門卻不能很好的共享其計算能力,常導致需要計算的部門無法獲得計算能力,而不需要大量計算能力的部門佔有了 過多的資源。這個時候分區技術出現了,它可以將一台大型伺服器分割成若干分區,分別提供給生產部門、測試部門、研發部門以及其他部門。
幾種常見的虛擬化技術代表產品如下:
類型
代表產品
硬體分區
IBM/HP等大型機硬體分區技術
虛擬機 (Virtual Machine Monitor)
EMC VMware Mircosoft Virtual PC/Server Parallels
准虛擬機 (Para-Virtualization)
Xen Project
虛擬操作系統 (OS Virtualization)
SWsoft Virtuozzo/OpenVZ Project Sun Solaris Container
HP vSE FreeBSD Jail
Linux Vserver
硬體分區技術
硬體資源被劃分成數個分區,每個分區享有獨立的CPU、內存,並安裝獨立的操作系統。在一台伺服器上,存在有多個系統實例,同時啟動了多個操作系統。這種分區方法的主要缺點是缺乏很好的靈活性,不能對資源做出有效調配。隨著技術的進步,現在對於資源劃分的顆粒已經遠遠提升,例如在IBM AIX系統上,對CPU資源的劃分顆粒可以達到0.1個CPU。這種分區方式,在目前的金融領域,比如在銀行信息中心得到了廣泛採用。
虛擬機技術
在虛擬機技術(Virtual Machine Monitor)中,不再對底層的硬體資源進行劃分,而是部署一個統一的Host系統。在Host系統上,加裝了Virtual Machine Monitor,虛擬層作為應用級別的軟體而存在,不涉及操作系統內核。虛擬層會給每個虛擬機模擬一套獨立的硬體設備,包含CPU、內存、主板、顯卡、網卡等硬體資源,在其上安裝所謂的Guest操作系統。最終用戶的應用程序,運行在Guest操作系統中。
這種虛擬機運行的方式有一定的優點,比如能在一個節點上安裝多個不同類型的操作系統;但缺點也非常明顯,虛擬硬體設備要消耗資源,大量代碼需要被翻譯執 行,造成了性能的損耗,使其更合適用於實驗室等特殊環境。其代表產品有EMC旗下的VMware系列、微軟旗下的Virtual PC/Server系列等。
准虛擬機技術
為了改善虛擬機技術(Virtual Machine Monitor)的性能,一種新的准虛擬化技術(Para-Virtualizion)技術誕生了。這種虛擬技術以Xen為代表,其特點是修改操作系統的 內核,加入一個Xen Hypervisor層。它允許安裝在同一硬體設備上的多個系統可以同時啟動,由Xen Hypervisor來進行資源調配。
在這種虛擬環境下,依然需要模擬硬體設備,安裝Guest操作系統,並且還需要修改操作系統的內核。Xen相對於傳統的Virtual Machine Monitor,性能稍有提高,但並不十分顯著。為了進一步提高性能,Intel和AMD分別開發了VT和Pacifica虛擬技術,將虛擬指令加入到了 CPU中。使用了CPU支持的硬體虛擬技術,將不再需要修改操作系統內核,而是由CPU指令集進行相應的轉換操作。
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
最新的虛擬化技術已經發展到了操作系統虛擬化,以SWsoft的Virtuozzo/OpenVZ和Sun基 於Solaris平台的Container技術為代表,其中Virtuozzo是商業解決方案,而OpenVZ是以Virtuozzo為基礎的開源項目。 他們的特點是一個單一的節點運行著唯一的操作系統實例。通過在這個系統上加裝虛擬化平台,可以將系統劃分成多個獨立隔離的容器,每個容器是一個虛擬的操作 系統,被稱為虛擬環境(即VE,Virtual Environment),也被稱為虛擬專用伺服器(即VPS,Virtual Private Server)。
在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中,每個節點上只有唯一的系統內核,不虛擬任何硬體設備。此外,多個虛擬環境以模板的方式共享一個文件系統,性能得以大幅度提升。在生產環境中,一台伺服器可根據環境需要,運行一個VE/VPS,或者運行上百個VE/VPS。所以,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是面向生產環境、商業運行環境的技術。
表:常見虛擬化技術對比
從最早的硬體分區到現階段的虛擬機和虛擬操作系統,虛擬化技術已經發展了好幾代,不同的技術路線也帶來了不同的優劣勢。選擇什麼樣的技術和產品,用戶還是應該結合自身的預算和應用實踐來決策。(本文作者系SWsoft中國首席工程師)
8. 什麼是硬體虛擬化技術
這個問題搞大了,去看一下維基網路的介紹吧。
虛擬化在1960年為了描述虛擬機(實驗性的IBM M44/44X系統)這個概念被第一次提出。對虛擬機的架設和管理被稱為平台虛擬化,現在也被稱為伺服器虛擬化。
平台虛擬化表現為在一個給定的硬體平台上宿主機創造一個模擬的計算機環境(虛擬機)提供給客戶機。客戶機軟體對於用戶應用程序沒有限制;許多宿主機允許運行真實的操作系統。客戶機就好像直接運行在計算機硬體上,伴隨著幾個明顯的警告。虛擬機對硬體資源(如網路,顯示器,鍵盤,硬碟)的訪問被統一管理在一個比處理器和系統內存更有限制性的層次上。客戶軟體經常被限制訪問計算機周邊設備,或者被限制在較低的設備性能上,這取決於宿主機硬體訪問策略設定。
9. 什麼是硬體虛擬化技術
虛擬化計算機的本質虛擬化,原本是指資源的抽象化,也就是單一物理資源的多個邏輯表示,或者多個物理資源的單一邏輯表示。具體到伺服器虛擬化,就是多個物理資源的單一邏輯表示。另外,存儲虛擬化就是這種模式的一個例子。對不了解虛擬化的終端用戶來說,聽到上面說「單一物理資源的多個邏輯表示」,往往會認為「虛擬化技術也太抽象了」。可是,如果要看計算機架構的話,虛擬化正是計算機的本質。想一下,PC同時啟動使用郵件和Web瀏覽器等多個應用,這時候你就會理解虛擬化技術。在這個情況下,操作系統把PC物理資源抽象化了,將多個應用集中到一個物理資源環境下。因為虛擬化hypervisor是運行在操作系統上層的,所以會被認為有些抽象。不過,如果試著從計算機結構來理解的話,也不是那麼晦澀。虛擬化的主要類型:主機型和hypervisor型虛擬化的類型大致可以分為主機型和hypervisor型。當虛擬化最初應用於PC時的主流類型是主機型。主機型是將虛擬化軟體作為一個應用安裝的主機操作系統中。虛擬硬體包括主機操作系統中的虛擬化軟體、操作系統和應用。因為是被作為一個應用,所操作系統不是那麼快。主機型虛擬化的問題在於,如果主機操作系統發生故障,就會波及到作為該操作系統一個應用的虛擬化軟體。而且,在硬體模擬過程中也會發生諸多問題。接下來是hypervisor型。hypervisor型是指通過低層級軟體讓多個操作系統得以共享相同的硬體設備。
10. 什麼是硬體虛擬化
你說的虛擬機是不是在一台真機上跑一個軟體,然後再從那個軟體里開一個虛擬的系統。那是用實機的一部分資源來啟動一個系統。出來的效果就和真實的PC機一樣。這個機子的性能不好。會消耗實機的很大一部分資源。在裡面只能做一下部的應用。在教學里經常用到。尤其是學網路的。一台機子可以哪成兩台。內存大些可以起三個。對做一些網路上的小試驗很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