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水資源多少取決於
擴展閱讀
緬甸產品出口到哪裡 2024-09-20 09:07:28

水資源多少取決於

發布時間: 2022-01-22 16:44:27

㈠ 一個地區水資源的多少與水循環有何關系

當然有關系 水資源的循環利用是靠蒸發和降水過程的 你光蒸發 沒有降水 循環不開 水資源還會一直很多嗎

㈡ 我國水資源狀況決定了怎樣的國民發展方向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的國家,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近年來我國連續遭受嚴重乾旱,旱災發生的頻率和影響范圍擴大,持續時間和遭受的損失增加。目前全國600多個城市中,400多個缺水,其中100多個嚴重缺水,而北京、天津等大城市目前的供水已經到了最嚴峻時刻。與此同時,由於人口的增長,到2030年我國人均水資源佔有量將從現在的2200立方米降至1700至1800立方米,需水量接近水資源可開發利用量,缺水問題將更加突出,因此,節約水資源,強化水資源稀缺意識已刻不容緩,大家得從我做起,從自身做起,節約每一滴水。 此外,我國水資源開發中還存在著其他問題: (1) 洪水災害對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存在潛在威脅 (92) 水分利用效率不高 (3) 水資源普遍受到污染 2003年,淮河、海河、遼河、太湖、巢湖、滇池,其主要水污染物排放總量居高不下。淮河流域仍有一半的支流水質污染嚴重,海河、遼河生態用水嚴重缺乏,其中內蒙古的西遼河已連續五年斷流。太湖、巢湖、滇池均為劣五類水質,總氮和總磷等有機物污染嚴重。 以黃河為例,工業污染是黃河水污染的主要原因,占廢污水排放總量的73%,每年由於水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約115億元至156億元。同時,令人擔憂的是,沿黃地區許多農田被迫用污水灌溉,給區域內居民健康帶來危害。據初步測算,區域內每年人體健康損失達22億至27億元。黃河水污染同時還帶來水資源價值損失、城鎮供水損失,並增加了處理污水的市政額外投資,每年總損失近60億元。 地球上的水雖然看上去很多,然而在當今經濟技術條件下,可供人類開發利用的水資源並不多。據專家估計,地球上的13.86億立方公里水資源總量中,其中96.7%的水集中在海洋里,目前還無法利用。而大陸上所有淡水資源總儲量只佔地球上的水量的3.3%,這3.3%里的85%集中在南極和格陵蘭地區的冰蓋和高山渺無人煙的冰川中,在現階段內也難以利用。地球上實際上能為人類開發利用的水資源主要是河流徑流和地下淡水。地下水佔地球淡水總量的22.6%,為8600萬億噸,但一半的地下水資源處於800米以下的深度,難以開采,而且過量開采地下水會帶來諸多問題。河流和湖泊佔地球淡水總量的0.6%,為230萬億噸,是陸地上的植物、動物和人類獲得淡水資源的主要來源,可是由於水體污染,這一部分可以利用的水資源又在急劇減少。大氣中水蒸氣量為地球淡水總量的0.03%,為13萬億噸,它以降雨的形式為陸地補充淡水。目前能夠為人類開采利用的河流徑流和地下淡水一般只能達到40%。 我國多年平均降水總量為6.2萬億m3,除通過土壤水直接利用於天然生態系統與人工生態系統外,可通過水循環更新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2.8萬億m3,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僅次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度尼西亞。按1997年人口統計,我國人均水資源總量為2200m3, 人均佔有量僅有世界平均數的¼,居世界第121位 ,被列為世界上12個貧水國之一。隨著工農業生產的發展,從1980年到1999年,我國社會經濟總用水量增加了約四分之一,從4437億立方米增加到5591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佔70%,工業用水佔20%,生活用水佔10.1%。

㈢ 水資源的重要性

水資源的重要性

1、人的生存生活離不開水。現代醫學測量顯示,水在人體各主要部分中所佔的比例是:腦74.5%,骨骼22%,腎82.7%,膽汁97%,肌肉75.6%,血管83%。水在人體總體重中佔了70%。

2、植物和動物的生活離不開水。雨露滋潤禾苗壯,萬物生長離不開水。水是構成生命體的基本單位,是生命發生、發育和繁衍的基本條件。 

3、調節氣候。水是大氣的重要成分。雖然大氣中僅含全球水量的百萬分之一,然而,大氣和水之間的循環相互作用,確定了地球水循環運動,形成支持生物的氣候。大氣中的水幫助調節全球能量平衡,水循環運動起著不同地區的能量傳輸作用。

4、水具有物質運輸的功能。水可以輸送多種多樣材料和營養物質。水輸送物質的形式有兩種:溶解的礦物質和整體物質。大氣中的各種顆粒物質可以沉降到水體,然後由水輸送。從這一方面可以看到,水可以把環境污染物輸送、擴散到更遠、更廣泛的區域。

5、水磨塑造地球表面的形態。流動的水開創和推動土地地貌的形成,重排地表景觀以及三角洲形成等。水是形成土壤的關鍵因素,也在岩石的物理風化中起著重要作用。

㈣ 水資源承載力

2.1.1 水資源承載力的含義

由於水資源系統本身的復雜性、隨機性和模糊性以及影響水資源承載能力因素的多方面性、多層次性等,水資源承載力至今還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不少學者從不同的研究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歸納起來主要有兩大類型:

一是以「承載能力」來定義的,較具代表性的是施雅鳳[1]:某一地區的水資源,在一定社會歷史和科學技術發展階段,在不破壞社會和生態系統時,最大可承載(容納)的農業、工業、城市規模和人口的能力,是一個隨著社會、經濟、科學技術發展而變化的綜合目標。

二是以「供水能力」來定義的,較具代表性的是許有鵬[2]:在一定的技術經濟水平和社會生產條件下,水資源可最大供給工農業生產、人民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等用水的能力,也即水資源最大開發容量,在這個容量下水資源可以自然循環和更新,並不斷地被人們利用,造福於人類,同時不會造成環境惡化。

綜合各種不同的定義[3~7],可以總結出水資源承載力的內涵至少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要以可持續發展理論為原則。

2)水資源承載力不僅要考慮水資源本身的量與質,還要兼顧社會、人口、經濟、技術、環境、資源和生態等因素的影響。

3)水資源承載力具有時空的屬性,也就是說水資源承載力在不同時間、空間,以及不同的生態環境和社會經濟狀況下是不同的。

4)水資源承載力是一個動態的、模糊的概念。水資源的動態性與其影響因素的復雜多變性決定了水資源承載力的動態性和不確定性。

5)水資源承載力是適度的,具有閾值,這個「閾值」取決於該地區生態環境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兩個方面。

可見,水資源承載力的定義應包含系統和綜合的觀點。系統的觀點是指水資源承載力是一個地區水資源系統的承載力,不但要考慮用水量,還要考慮消納污水所需要的水量,即水環境的承載能力。綜合的觀點將水資源承載力作為對社會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的綜合承載能力,是可以承載人口、經濟發展與生態服務功能發揮的綜合反映。

綜上所述,水資源承載力可以定義為:某一地區的水資源在一定的經濟水平和社會生產條件下,以可持續發展為原則,以維護生態環境良性發展為前提,最大可開發的容量經過優化配置,對該地區社會經濟發展的最大支撐能力。

2.1.2 水資源承載力的特性

水資源承載力的大小是隨著空間、時間和歷史條件變化而變化的,具有時空差異性、動態性、相對極限性、模糊性和可增強性等特性。

(1)時空差異性

在不同的時間或不同的區域條件下,相同水資源量的承載力是有差異的。隨著時間的變化,社會狀況和經濟技術水平都會發生變化,從而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水平也會發生相應的改變;隨著地域的不同,首先受當地生態環境的影響,水資源可利用量是不同的,其次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也影響了水資源承載力。水資源承載力的空間差異性,要求人們在一定時期內,人類活動應依據時空差異進行合理布局,協調好區域及區域間的發展,從整體上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水資源。

(2)動態性

動態性是指水資源承載力與具體的歷史發展階段有直接的聯系,不同的發展階段具有不同的承載能力。水資源承載力是一個動態的概念,這是因為承載力的主體和客體都是動態的,即水資源系統和社會經濟系統都是動態的,具體體現在兩大方面:一是不同的發展階段人類開發水資源的能力不同;二是不同的發展階段人類利用水資源的水平也不相同。這種動態性決定了必須分階段地分析發展進程中的水資源承載力。

(3)相對極限性

水資源承載力的相對極限性是指在某一具體歷史發展階段水資源可能達到的最大承載力特性,即可能的最大承載指標,也就是存在可能的最大承載上限,其原因主要是自然條件和社會因素的約束。具體地說,包括區域水資源條件的約束、社會經濟技術水平的約束和生態環境的約束。

(4)模糊性

模糊性即不確定性,是指由於系統的復雜性和不確定因素的客觀存在,以及人類認識的局限性,決定了水資源承載能力在具體的承載指標上存在著一定的模糊性。

(5)可增強性

水資源承載力是可以增強的,其直接驅動力是人類社會對水資源需求的增加,在這種驅動力的驅使下,人們一方面拓寬水資源利用量的外延,如地下水的開采、雨水集流、海水的淡化、污水處理回用等;另一方面利用水資源使用內涵的不斷添加和豐富,來增強水資源承載力,如用水結構的調整和水資源的重復利用等。需水量零增長的概念[8]的提出就是區域水資源量不增加的情況下,而水資源承載力增強的體現。需要指出的是水資源承載力的增強並不是無限度的,這體現在水資源開發利用程度是絕對有限的,水資源利用效率是相對有限的,不可能無限制地提高和增加。

2.1.3 水資源承載力的主要影響因素

水資源承載力的概念是兼顧了水資源系統、社會經濟系統和生態環境系統等的綜合影響,所以在衡量一個地區水資源承載力的大小時,應當重點考慮區域自然環境、水資源條件、社會經濟技術水平、社會經濟結構和承載力驅動力大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

(1)水資源條件

自然條件的不同導致水資源數量和時空分布規律也不盡相同,在質上也有所差異,如地下水的礦化度、埋深條件等。水資源的開發利用程度及開發利用方式,直接影響到區域水資源的有效蒸發和無效蒸發,也會影響到進行社會生產和生態建設的可利用水資源量。

(2)生態環境因素

生態環境決定了當地的水資源條件。生態環境是由各個自然要素組合成的統一體。水資源是其中的重要組成成分之一,而且在對生態環境響應過程中,水資源是一種靈敏度較高的因素,水資源可利用量的多少可直接反映該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3)社會生產力水平

不同歷史時期或者是同一歷史時期不同地區都具有不同的生產力水平,不同生產力水平決定了利用同量同質的水資源可以生產出不同量、質的社會產品。因此,在研究某一地區水資源承載力時估測現狀和未來的生產力水平是極其重要的。

(4)經濟技術條件

經濟技術條件是影響水資源承載力的最活躍因子之一。在不同階段一定社會的經濟技術條件決定了可開發利用的水資源量和水資源的有效利用程度,經濟技術越高,水資源的開發利用效率就越大。經濟技術的提高同時也是推動生產力進步的重要原因,為提高水資源承載力提供了極大的潛力。

(5)社會消費水平與結構

在社會生產能力確定的條件下,社會消費水平與結構將決定水資源承載力的大小。同樣生產力條件下,可以承載在較低生活水平下的較多人口,也可以承載在較高生活水平下的較少人口。

(6)其他資源影響

經濟社會在生產發展過程中除需要水資源支撐外,還需要其他資源如礦產資源、土地資源、森林資源的支撐。在整個資源系統中,各個子系統都是相互關聯的,其他資源也要受到水資源的承載,因而經濟社會的發展對水資源也表現出極強的敏感性。

(7)市場與政策法規制度

水資源承載力研究最終目的是能為國家或政府部門提供合理管理水資源的依據,制定相關的人口、經濟政策,使一個地區在人口和水資源變化的情況下,仍能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從另一方面來看,市場制度和政策法規對區域的產業結構和市場格局均會產生影響,從而對水資源承載力產生影響。

2.1.4 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

以生態脆弱的桂林市為對象進行岩溶區水資源承載力的研究。

桂林市是世界上著名的岩溶發育區,近40%的面積為岩溶地貌分布區,其中市區的五城區有96%的面積是岩溶區,屬於中國主要的五個脆弱生態區之一(南方岩溶地區)的范疇。

桂林市又是舉世聞名的旅遊城市。灕江是流經桂林市區唯一的主幹流,也是一條自然風光美麗如畫的河流,隨著「兩江四湖」中心城環城水系工程建成後,水上觀光游覽活動盛極一時。但灕江是一條雨源型河流,在洪水期,徑流多呈現自流狀態,枯水期又出現嚴重缺水的狀況。桂林市區水資源除滿足工農業、生活用水之外,生態環境和旅遊通航用水也必須要得到保證。可見,研究水資源承載力有其特殊和重要的意義。

具體的技術方案如圖2.1所示。

圖2.1 技術路線圖

㈤ 簡述一地水資源的多少取決於什麼因素

緯度位置,距海洋遠近。

㈥ 世界水資源的分布特點,主要取決於降水量的空間分布,______大,_______活躍的地區

簡單啊
徑流量大,水循環活躍的地區

㈦ 一個國家水資源的多少,主要以______的多少來衡量

年徑流總量是一個國家或一個地區水源補給最根本,最主要的途徑,並且容易測量,由於徑流量的不穩定性,所以一般取平均值.
故答案為:徑流量.

㈧ 地球的水資源多麼缺乏

水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不可缺少的自然資源,也是生物賴以生存的環境資源,隨著水資源危機的加劇和水環境質量不斷惡化,水資源短缺已演變成世界倍受關注的資源環境問題之一,甚至有人預言,未來戰爭的起因很可能就是由於對水資源的爭奪。

世界水資源

地球上的水量是極其豐富的,其總儲水量約為13.86億立方公里,大部分水儲存在低窪的海洋中,佔96.54%,而且其中97.47%(分布於海洋、地下水和湖泊水中)為鹹水,淡水僅占總水量的2.53%,且主要分布在冰川與永久積雪(佔68.70%)之中和地下(佔30.36%)。如果考慮現有的經濟、技術能力,扣除無法取用的冰川和高山頂上的冰雪儲量,理論上可以開發利用的淡水不到地球總水量1%,實際上,人類可以利用的淡水量遠低於此理論值,主要是因為在總降水量中,有些是落在無人居住的地區如南極洲,或者降水集中於很短的時間內,由於缺乏有效的水利工程措施,很快地流入海洋之中。由此可見,盡管地球上的水是取之不盡的,但適合飲用的淡水水源則是十分有限的。

世界水資源供需狀況並不樂觀。1996年5月,在紐約召開的「第三屆自然資源委員會」上,聯合國開發支持和管理服務部對153個國家(佔世界人口的98.93%)的水資源,採用人均佔有水資源量、人均國民經濟總產值、人均取(用)水量等指標進行綜合分析,將世界各國分為四類,即水資源豐富國(包括吉布地等100多個國家)、水資源脆弱國(包括美國等17個國家)、水資源緊缺國(包括摩洛哥等17個國家)、水資源貧乏國(包括阿爾及利亞等19個國家)。按此種評價法目前世界上有53個國家和地區(佔全球陸地面積的60%)缺水。其中包括:西班牙、義大利南部、達爾馬提尼亞沿岸、希臘、土耳其、阿拉伯國家(敘利亞除外)、伊朗大部分地區、巴基斯坦、印度西部、日本、朝鮮、澳大利亞、紐西蘭的西部地區和南部地帶、西北非和西南非沿岸、巴拿馬、墨西哥北部、智利中部和美國西南部、中國。目前的趨勢和預測已經表明,到21世紀初,水危機將成為幾乎所有乾旱和半乾旱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聯合國發表的《世界水資源綜合評估報告》預測結果表明,到2025年,全世界人口將增加至83億,生活在水源緊張和經常缺水國家的人數,將從1990年的3億增加到2025年的30億,後者為前者的10倍,第三世界國家的城市面積也將大幅度增加,除非更有效地利用淡水資源、控制對江河湖泊的污染,更有效地利用凈化後的水,否則,全世界將有1/3的人口遭受中高度到高度缺水的壓力。

中國水資源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水旱災害頻繁的國家,如果按水資源總量考慮,水資源總量居世界第六位,但是我國人口眾多,若按人均水資源量計算,人均佔有量只有2500立方米,約為世界人均水量的1/4,在世界排第110位(按149個國家統計,統一採用聯合國1990年人口統計結果),已經被聯合國列為13個貧水國家之一。全國年降水總量為61889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地表水資源(即河川徑流量)為127115億立方米,平均地下水資源量為8288億立方米,扣除重復利用量以後,全國平均年水資源總量為28124億立方米。應該指出的是,我國水資源南北差異較大,形成了南方水多,北方水少的格局。水資源是水資源量與水質的高度統一,在一特定的區域內,可用水資源的多少並不完全取決於水資源數量,而且取決於水資源質量。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繫到水資源功能,決定著水資源用途,例如,優質礦泉水,具有良好的水質,具有多方面的功能,有較高價值,與此相反,嚴重污染的污水不僅沒有任何使用價值,而且能夠給人帶來各種危害(破壞景觀、影響健康、帶來各種經濟損失等)。因此,在研究水資源時,水質是非常重要的,是決不能忽略的,只考慮水量或者水質的作法都是不科學的,必須予以糾正。

多年來,我國水資源質量不斷下降,水環境持續惡化,由於污染所導致的缺水和事故不斷發生,不僅使工廠停產、農業減產甚至絕收,而且造成了不良的社會影響和較大的經濟損失,嚴重地威脅了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威脅了人類的生存。根據全國水環境監測網水質監測資料,2000年對全國主要江河700多條河流的水質進行了評價,在評價的11.4萬公里的河長中,Ⅰ類水佔4.9%,Ⅱ類水佔24.0%,Ⅲ類水佔29.8%,Ⅳ類水佔16.1%,Ⅴ類水佔8.1%,劣Ⅴ類水佔17.1%。枯、豐水期水質變化不大。全國符合和優於Ⅲ類水的河長占總體價河長的59%。全國重點湖泊、水庫的水質良好,部分湖泊處於富營養狀態。

我國地表水資源污染嚴重,地下水資源污染也不容樂觀。「八五」期間水利部組織有關部門完成了《中國水資源質量評價》,其結果表明,我國北方五省區和海河流域地下水資源,無論是農村(包括牧區)還是城市,淺層水或深層水均遭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地區(主要是城市周圍、排污河兩側及污水灌區)和部分城市的地下水污染比較嚴重,污染呈上升趨勢。

具體而言,根據北方五省區(新疆、甘肅、青海、寧夏、內蒙古)199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資料,按照《地下水質量標准》(GB/T14848-93)進行評價,結果表明,在69個城市中,Ⅰ類水質的城市不存在,Ⅱ類水質的城市只有10個,只佔14.5%,Ⅲ類水質城市有22個,佔31.9%,Ⅳ、Ⅵ類水質的城市有37個,占評價城市總數的53.6%,即1/2以上城市的城市地下水污染嚴重。至於海河流域,地下水污染更是令人觸目驚心,2015眼地下水監測井點的水質監測資料表明,符合Ⅰ-Ⅲ類水質標准僅有443眼,占評價總數的22.0%,符合Ⅳ和Ⅵ類水質標准有880和629眼,分別占評價總井數的43.7%和34.3%,即有78%的地下水遭到污染;如果用飲用水衛生標准進行評價,在評價的總井數中,僅有328眼井水質符合生活標准,只佔評價總數的31.2%,另外2/3以上到監測的井水質不符合生活飲用衛生標准。

總之,我國水環境總的態勢是局部有所好轉,整體持續惡化,形勢十分嚴峻,前景令人擔憂。

中外水資源數量差異

我國河川徑流量27115億立方米,在世界主要國家中,僅次於巴西、前蘇聯、加拿大、美國和印尼,居世界第六位。

在世界主要國家中比較,我國水資源總量是可觀的,但是由於人口眾多,導致人均水資源量遠遠低於上述主要國家,也大大低於全世界的平均水平。如果從單位耕地面積水量來看,也遠遠小於世界的平均水平,我們用全世界7.2%的耕地,養育了全球1/5的人口,從中可以看出我國的水土資源是多麼稀缺。應該特別強調的是,由於我國國土遼闊,各地區之間自然條件存在很大差異,導致水資源豐富程度出現顯著的差別。全國水資源80%分布在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3490立方米,畝均水資源量4300立方米,屬於人多、地少,經濟發達,水資源相對豐富的地區。長江流域以北廣大地區的水資源量僅佔全國14.7%,人均水資源量770立方米,畝均約471立方米,屬於人多、地多,經濟相對發達,水資源短缺的地區,其中黃淮海流域水資源短缺尤為突出.

㈨ 水資源是怎樣產生的

資源是從人類利用的角度來說的。水資源的產生取決於水循環,大氣降水是主要來源。地質歷史時期,地球內部也產生內生水。

㈩ 水資源總量取決於什麼

水資源總量是指降水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的產水量,即河川徑流量和降水入滲補給量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