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品德與社會可用資源有哪些
擴展閱讀
緬甸產品出口到哪裡 2024-09-20 09:07:28

品德與社會可用資源有哪些

發布時間: 2022-01-22 19:03:16

① 急需湘教版小學六年級自然\品德與社會等科目的試題或復習資料

《品德與社會》復習資料
第一單元復習題
一、填空。
1、會學會與人打交道是一種(社會生存本領),掌握這個本領會使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2、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男女生無論是外在表現,還是內在性格,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
3、男孩和女孩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別人對我們的(要求)和(評價)會不一樣。
4、一個班級中正因為有了男生、女生,我們的生活才(豐富多彩)。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越來越明顯。
5、如果我們希望男女同學愉快相處,就要留意異性同學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對方。
6、真正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不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決於(內在的氣質)和(良好的品行)、(修養)。
5、在和朋友廂處時,好的行為和做法不僅能給對方帶來快樂,而且還(有益於友誼的進一步發展)。
6、富蘭克林說:最能施惠於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魚或一切物質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度),(歡快的談話),(同情的流露),(純真的贊美)。
7、當我們與朋友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的對待)。

第二單元復習題
一、你能填對嗎?
1、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資源)和(環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地球。
2、水是(生命之源),成年男性平均體內所含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0%),成年女性為(50%)。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當人體內的水份減少(20%),就會導致死亡。
3、森林被譽為「(地球的肺)」,它每年吞噬著大量的(二氧化碳),又製造出大量的(氧氣)。
4、人們形象的把煤炭稱為「(工業的糧食),把石油稱為「(工業的血液)」。
5、(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火星)是與地球最類似的星球。
6、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建成一個再生式密閉的生態系統——「(生物圈2號)」,但是這項實驗最後以失敗告終。
7、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很多地方出現了(人口過多)的現象,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8、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森林面積以平均每年(2.4%)的速度縮減。1995年,全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為(26.6%)。
9、環境的好壞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第三單元復習題
一、你能填對嗎?
1、(2003)年(3)月,美國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
2、戰爭不僅要耗費大量的(物力)和(財力),還會給人民的生命和財產造成(重大損失)。
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14)年,持續了4年多,先後有30多個國家的15億人捲入戰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持續了(6)年之久,先後有(60)個國家(20)億人口捲入戰爭。
4、伊拉克戰爭引發了油井大火,石油燃燒的廢氣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
5、戰爭造成的物質損失,可以通過重建來補回;但戰爭給人帶來的心靈創傷,將(長久難難愈)。
6、(1945)年(8)月(6)日,美國將原子彈投向了日本廣島。
7、為了制止戰爭、(實現和維護人類和平),人們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8、(1945)年春,50個國家的代表在美國舊金山舉行聯合國制憲會議。10月24日,《聯合國憲章》生效,這一天成為聯合國的誕生日。幾十年來,聯合國在(維護和平)、(緩解沖突)、(促進發展)和(國際合作)等方面進行了積極的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9、安理會全稱為(聯合國安全理事會);5個常任理事國是(中國)、(法國)、(俄羅斯)、(英國)和(美國)。
10、為了(維護和平)與(國際安全),聯合國派遣維和部隊駐扎在世界上(有沖突)的地區

② 小學品德與社會文化主題的內容有哪些

一、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性質. 二、 品德與社會課程中設置「地理題材」教學內容的目的. 三、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地理題材」教學內容的界定. 四\ 當前品德與社會課程「地理題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五、怎樣上好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地理題材」的教學? (一)品德與社會課程「地理題材」教學的嘗試方案及案例例舉. (二)品德與社會課程「地理題材」教學幾個注意點 一、 品德與社會課程的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品德課、社會課等課程基礎上所作出的改革,是建立在兒童生活基礎上的一門綜合課程.它倡導的是:回歸生活的品德發展、社會性發展的教育,根據學生社會生活范圍不斷擴大的實際,從學生品德形成、社會認識的需要出發,以人與他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為主線,將愛國主義和集體主義教育、品德教育、行為規范和法制教育、歷史和地理教育、國情教育以及環境教育等融為一體,為學生成長為富有愛心、社會責任感和良好品德行為習慣的現代公民奠定基礎. 二、 品德與社會課程中設置「地理題材」教學內容的目的 在課程改革以前,地理是小學社會課中的一個獨立板塊,有獨立的知識體系和內容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系統地講授地理知識的來龍去脈,以使學生能夠准確系統地掌握知識、運用知識.在這種以知識為本位的教學觀念指導下,情感、態度、價值觀就被忽視了.沒有情感的地理知識是僵硬的、沒有活力的知識,遠離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不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反而增加學習負擔,成為學生厭學的根源.基於這樣的現實,這次課程改革把地理教學納入到品德與社會課程中,使地理教學為學生的品德與社會發展服務,也就是說,地理學科的知識本位被以促進學生品德與社會發展的教學目標所取代.這樣一來,地理知識就變成了人的地理,生活中的地理,有生命的地理.地理與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結合,使思想品德與社會教育擺脫了以往的在純道德的場景中進行,學生能夠學會用空間觀念去看待問題,能夠在比較廣闊、多面的地理場景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感染和熏陶,使品德與社會教育更加厚重和飽滿. 品社課程中設置地理題材內容的教學目的就在於以現實生活中的經驗為話題,逐步向學生打開成人生活的大門,在參與和探索中成長;從各個不同方面和角度展示社會的多樣性,把兒童培養為優秀文化的一代新人;向學生展示新的自然觀,使學生愛護環境,保護地球. 在小學階段,地理知識本身的學習不是最終目的,最終目的是學生品德與社會性的發展,地理教學是為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服務的. 三、 品德與社會課程中「地理題材」教學內容的界定 品德與社會是德育綜合課程,教材中有許多常識題材的內容,大致可分成自然常識類、生活常識類、地理常識類、歷史常識類和社會常識類. 品德與社會教材中的地理題材有下面 4個內容標准: 1、我與學校:Ä、能利用簡單的圖形畫出學校及周邊區域簡單的平面圖和路線圖. 2、我的家鄉(社區):Ä 、在地圖上查找本地(社區、縣、市)、本省及省會城市的位置,知道家鄉是祖國的一部分.正確辨認地圖上的簡單圖例、方向、比例尺.B、了解家鄉的自然環境和經濟特點及其與人們生活的關系,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萌發對家鄉的熱愛之情.C、觀察本地交通秩序現狀,知道有關的交通常識,自覺遵守交通法規,注意安全.D、了解家鄉生態環境的一些問題,樹立環保意識和社會責任感. 3、我是中國人:Ä、知道我國的地理位置、領土面積、海陸疆域、行政區劃,台灣是我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的領土神聖不可侵犯.B、知道我國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了解不同民族的生活習慣和風土認清,理解和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增進民族團結.C、了解我國不同地區的差異,探究這些差異對人們生產和生活的影響.理解和尊重不同地區人們的生活方式.D、通過日常生活中的某種農產品,探究農業生產與人們日常生活的關系,體驗農民為此付出的勞動與智慧. E、通過身邊的生活用品,探究工業與人們生活的關系,了解工人生產勞動的情況. F、了解交通發展的狀況,感受交通在人們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關注交通發展帶來的問題.G、了解曾經發生在我國的重大自然災害,認識大自然有不可抗拒的一面,體會人們在危難中團結互助精神的可貴.學習在自然災害面前自護與互助的方法,形成相應的能力. 4、走進世界:Ä、初步知道世界的海陸分布及主要地形等基本常識.B、簡要了解一些人類的文明遺產,激發對世界歷史文化的興趣. C、比較一些國家、地區、民族不同的生活習俗、傳統節日、服飾、建築、飲食等狀況,了解多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對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創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度.D、通過一些日常生活用品,體會世界經濟的發展與聯系及其給人們生活帶來的影響. E、知道我國所加入的一些國際組織,了解這些國際組織的作用. F、初步了解環境惡化、人口急劇增長、資源匱乏是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問題,理解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共存的重要,體會「人類只有一個地球」的含義. 從以上的內容標准中可以看出,小學《品德與社會》中的地理題材僅涉及一些簡單的地圖知識和區域地理內容,大致包括地理地貌、氣候民俗、世界人口等等地球表面的地理環境中的各種自然現象和人文現象.其與單純的小學地理常識課內容又有明顯的不同之處,品德課是教學生做人的本體課程,在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的同時,更強調突顯情感性和思想性,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和諧建構.是以情感態度價值觀來串連地理內容的學習. 因此,作為地理題材的品德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知識和能力目標應該較好地融合在探究體驗活動中,既不能上成單純的地理知識課,也不能孤立地進行愛國主義情感激發.即情感教育要巧妙地融合在知識的增長,能力的提高中. 總之,知識目標要准確規范,不可以貪大求全系統化;過程與方法目標,提倡多元綜合,但注重體驗;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則貫穿教學始終,是核心和關鍵. 四、 當前品德與社會課程「地理題材」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 上成純粹的地理知識課.有些教師把品德課中的地理當作知識來教,試圖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系統知識,並按照掌握知識的多少、深淺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這種為了知識而教學現象的普遍存在,導致地理知識與品德目標的割裂.例如《我們在這里生活》.教師力求把知識講得多、全、細,做到面面俱到,規范完整,生怕有知識上的疏漏,同時也要求學生對知識進行全面系統地掌握,把地理知識為品德發展服務的教學目標忘得一干二凈. 2、地理知識與品德教育「兩張皮」.有些教師認為地理本身不含激發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要素.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教師不是通過創造一定的教學情境,採用適當的教學方法並不斷引導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然地受到熏陶、感染產生情感,而是從地理知識外面找一個品德目標,讓學生無選擇、無條件地接受,地理教學變成純粹的地理知識教學和道德說教兩部分.實際上,有些地理知識本身就蘊涵著豐富的情感,只要在一定的學習情境中,圍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師生共同挖掘、感受、體驗其中的內容,不但能夠學到知識,也能夠激發情感,實現德育目標. 3、任何地理知識都要進行品德教育.與為地理知識而進行地理教學的情況相反,試圖使地理知識的每一個知識點都與情感態度掛鉤.地理知識有很多是認知性知識,如國家的地理位置、面積大小、氣候特點、形成原因等.學習時,要對知識准確地習得、領會、掌握和應用,不必生硬地從知識之外塞進某種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③ 急求,急求,人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的復習重點和復習資料

http://xyzyw.lingd.net/article-190180-1.html

--瀘縣進修校--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三、四單元教材解讀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三、四單元教材解讀 (三)第三單元《騰飛的祖國》 本單元主要由《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日益富強的祖國》《告別貧困奔小康》《打開國門 走向世界》四個主題構成。這四個主題從不同的方面,展現了建國以來、...
www.lxjy.cn/news.asp?new_id=1009 61K 2007-11-12 - 網路快照
www.lxjy.cn 上的更多結果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教材輔導_教材輔導_品社_學科教研..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教材輔導 六年級是我們進入品德與社會課程學習的最後一年,同時也是我們藉助教材的引領走進更深、更高、更廣的學習領域的一年。六年級教材,在內容上主要涉及如下幾個大的方面:(1)社會自身發展的內在關系;(2)...
www.fnjy.net:6000/xj/ReadNews.asp?NewsID=803 43K 2007-11-16 - 網路快照

123網校 >> 小學頻道 >> 電子課本 >> 小學六年級 >> 品德與...
品德與社會下冊教程 [品德與社會下冊]《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冊 人教版 12-28 [品德與社會下冊]第一單元 你我同行 人教版 12-28 [品德與社會下冊]1 男生和女生 人教版 12-28 [品德與社會下冊]2朋友之間 人教版 12-28 [品德與...
www.123wx.cn/Article/ke/k06/k008/ 33K 2007-10-19 - 網路快照

電子課本
一年級上冊 下冊 二年級上冊 下冊 三年級上冊 下冊 四年級上冊 下冊 五年級上冊 下冊 六年級上冊 下冊 課程標准·...人教版《品德與社... · 原創:化「過失」... · 原創:分享的快樂 《品德與社會》三上-電子課本 電子課本 ...
www.pep.com.cn/pdysh/jszx/pdysh3s/dzkb/ 27K 2007-11-27 - 網路快照
www.pep.com.cn 上的更多結果

51技能科 >> 網站首頁
三年級上冊科學教案 人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 《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 蘇教版一年級品德與生活教案 新教科版五上科學教案 第七冊思品與社會教案集 四年級品德與...
www.51jnk.cn/ 31K 2007-11-20 - 網路快照

小學思品教案 - 課件下載|電子書|試題下載|真題下載|教案下載|電..
浙教版《品德與社會》第2冊教案第2冊 運行平台:Win9x/NT/2000/XP/2003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小學六年級第一學期...小學第五冊思想品德全冊教案 運行平台:Win9x/NT/2000/XP/2003 授權方式:免費軟體 小學第五冊思想品德教案 新人教...
down.xue2xue.com/zhengceja/173/174/ 25K 2007-11-16 - 網路快照
down.xue2xue.com 上的更多結果

小學課堂在線 >> 試卷下載 >> 首頁
經典實用《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上冊 09-27 小學品德與生活第一冊教案及教學計劃 08-30 小學四年級英語教案 07-03 小學三年級英語人教版全冊教案(下) 07-03 三年級英語教案 07-03 一年級(下)思品教案1—16課 05-28 教科版科學...
www.xxkt.cn/soft/ 54K 2007-11-14 - 網路快照

∷共建共享資源網∷小學初中高中教案教參試卷論文課件語文數學英...
[組圖]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物理選 05-17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1系列 05-17 新課標人教版高中物理選修2系列 05-...新課標《品德與社會》六年級下 02-19 新課標《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 02-19 新課標《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 02-...
www.gjgx.com/jiaocan/ 74K 2007-10-26 - 網路快照

北京市海淀區教師進修學校
·《品德與社會》學科五年級下冊第一階段培訓 ·小學《品德與社會》活動通知 ·有關六年級數學第三次全區活動的通知 ·二年級數學全區研究課通知 ·人教版關於小學《品德與社會》學科教研活動的通知 >> 更多 通訊錄 友情鏈接 首頁 小...
www.hdjxe.cn/hdttc/144396663052566528/ 29K 2007-2-13 - 網路快照

④ 人教版小學品生品社教學資源有哪些

一、「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設計體系
品生/品社課程標准中關於課程設計的思路是:一條主線,點面結合,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綜合交叉,螺旋上升」說的是,同樣的內容在不同的年段中將會重復出現,但是這種重復不是簡單的重復,是螺旋的,提升的。因此,同一主題下,每個年段的教學目標不能孤立存在,目標的設定要考慮整個教材內容的編排體系,考慮學生自身的認識水平和知識經驗,針對不同年段的同一主題,要抓著力點,側重點,把握住年段目標,並在落實過程分層施教,採用符合學生年齡特點、認知特點,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教學方式,以便真正實現「綜合交叉,螺旋上升」的課程宗旨。

• 螺旋上升的設計理念同樣體現在一個單元各個主題的活動中
例:五(下) 《向人民英雄致敬》教學目標上也是相互聯系,逐步提升的.首先, 「勿忘國恥」 ,知道了1840年以後我國遭受的列強欺凌和所蒙受的恥辱、危害.接著, 「覺醒的中國人民」了解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英勇抗爭,尋求救國之路的豪邁氣概;再次,通過「光輝的歷程」,了解了是中國共產黨的建立,才使中國革命面貌煥然一新;接著,又通過「黃河在怒吼」,感受了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克服重重困難,經歷重重險阻,進行了不屈不撓的斗爭;最後,通過「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進一步理解了「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含義
二、「抓住主線,合理選擇與有效利用課程資源」的教學策略
課改以來,人們對課程資源已經有了充分的認識,無論是文本的、非文本的,還是有形的和無形的,幾乎在所有的課堂中充斥著。教師在教學實踐的過程中也不乏開發與利用課程資源的意識和熱情,但往往卻身陷「處處皆是課程資源」而不知如何合理選擇與有效利用的情形中。課程資源的選擇范圍、開發與利用的程度及實效性的發揮等,都影響著課程目標的達成效果。而品生/品社課程的生活性、綜合性、開放性、探究性和實踐性,決定了品生/品社課程資源是廣泛的、多樣的。針對豐富的課程資源,在課程實施的過程中,我們該怎樣做呢?教者要圍繞著課程的教學目標,抓住一條主線,通過課程資源,使學生主動地自主地構建一個知識、技能、情感和態度相互關聯的網路,形成立體的多元的思維方式,以促進教學目標的有效達成。
例如在學習《從統一到鼎盛》、《秦漢一統》、《唐朝盛世》這部分主題時,學生要了解這一歷史時期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的概況,就必須廣泛地收集資料,利用已有的知識和經驗,去理解去感受我國歷史的輝煌、文化的源遠流長。這些內容多而繁雜,時代久遠,生澀抽象。學生在搜集整理資料時,也往往只是羅列事例,就事論事,沒有對課程資源進行細致加工深入理解,即使利用了課程資源,也僅限於對資源的分類、匯報,在點、面中記憶、感受,而不是形成一個立體的、鮮活的、生動的情境,不是運用手中的課程資源進行思考闡述,從而做出決策和判斷。那麼這些內容的價值和意義如何呈現給學生呢?教者應該根據教學目標,把握「如何考察、評價這一歷史時期的主要人物(如秦始皇、漢武帝、李世民)」這一條主線,讓學生進行層層剖析。每一位重要的歷史人物,在我們的心中都應該是栩栩如生的,都應該讓我們感覺到他與眾不同的特點。關於他的事功、學識、見地、性情、修養等,我們都要有所了解。歷史人物決不應該只是一個曾經做過某件事情的人的名字而已。我們在學習時,讀到這個人物時,就如見其人一般。以秦始皇為例,我們就要思考:他都做了哪些事情?(統一六國、修建長城等)他為什麼要做這些事?他如何做這些事?這些事對當時及後來有何影響?他留給我們後人怎樣的啟發?如果把這些人物、事件和情境整合在一起,形成一個整體的概念,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感也就形成了,我們的教學目標也就達到了。而課程資源只是為我們完成任務提供了參考和依據,幫助學生掃清了認知、理解、研究、建構等的障礙,滿足學生探究興趣和主動學習的需要。
再如,在學習《環繞地球看世界》這一主題內容時,情感、態度、體驗要達成的目標是「體驗多種文化的差異性和豐富性。對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創造持尊重和欣賞的態度。初步形成開放的國際意識。」教學時,教師往往和學生一起收集了很多關於各個國家地理、氣候、風景、人物、產品、衣著、飲食、風俗等的資料、照片、錄像、實物等,活動過程中,學生往往就像往一個大籃子里拋物品,滿滿一大筐,種類齊全,花樣繁多,每個方面都涉及,每個內容都點到,沒有層次感,沒有梯度,沒有側重點。教學內容泛化,課程資源成了大比拼、大雜燴。課程資源,是形成課程的要素和實施課程的條件,是屬於工具性、手段性的。在選擇課程資源時,要使課堂教學猶如一篇優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如何做到形散而神不散,一應當考慮:利用什麼樣的資源最有利於實現課程目標、單元目標和主題目標,二應當考慮:這些資源如何圍繞目標,通過一條主線來呈現,三要考慮這些資源的主次、梯度、側重點。針對這類主題,首先要讓學生了解不同國家的地理位置、氣候特點、自然狀況,(在這里的地理知識不要上成地理課,意思是地理要講,但不要詳細講。)然後結合這些特點闡釋它們對人類有什麼影響,與人們的生活有什麼關系?不同地區的人們是如何滿足他們的日常生活(衣食住行)的?以日本為例。物質資源方面:島國---會發展養魚和捕魚產業;雨水多——種水稻,達到自給,小麥和玉米要進口;優良港口——發展船運和造船業;多地震,多海嘯——國民危機意識、環保意識及團結意識……學生根據主線和自己的認知水平選擇具有針對性的課程資源,由近及遠、由靜到動、由局部到整體地處理好課程資源與教學目標的關系,而不是去記憶一些零碎的知識或去訓練單一的孤立技能。
又如教學《傳遞文明的紙》這類內容的教學又該如何抓住主線,合理選擇與有效利用課程資源呢?我們可以圍繞紙的產生發展過程引導學生去探究;紙是誰發明的?在紙發明以前,人們如何記錄信息和書寫的?(甲骨文,碑文,鼎文.)紙為什麼會逐漸代替了龜甲,獸皮,絲綢,竹簡呢?它的製作過程是怎樣的?在探究中穿插學生的體驗活動,即了解了紙又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總之,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既不能盲目、泛化,又不能千篇一律,要圍繞目標,抓住主線,因地制宜,結合實際,使課程資源的潛在價值得以充分發揮和顯現。
三「道德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基本理念
關於「道德」,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解釋「是人們共同生活及其行為的准則和規范。道德通過人們的自律或一定的輿論對社會生活起約束作用」。生活,就是人們生存、活著。人的生存總離不開衣食住行,人活著,就會有喜怒哀樂,就需要滿足生理和精神的需要,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生活就必須與環境發生作用,這個環境不僅是自我的,也關涉到他人,這就要求必須遵守一定的規則。而道德是這些規則中主要的、根本的規則。如吃了蒜的人,一般不主動到公共場所去,原因有兩種情況:一種是考慮到會影響他人,一種是考慮到有損自己的形象。道德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當我們面對面地談話、互相握手致敬,當我們愛與恨、思考和活動,我們的閱歷體驗,我們的價值觀念,我們的喜好與厭惡等等,無不完整地、現實地、具體地、處處地在生活的過程中體現。道德是以生活為沃土而生存的,脫離了生活,道德也就成了僵死的條文和抽象的原則。比如以前的思想品德課,只注重道德原則、道德規范的知識性學習,只注重正面教育,教師往往以道德權威者、真理的化身對學生進行道德說教,無視學生的各種想法、情緒或心理。如關於「孝敬」這一道德教育,以前我們總是用傳統的小故事、小事例去說服學生,解決「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做」的問題,忽視學生的生活感受和體驗,學生沒有「孝」的需要和動機,找不到和書中一樣的理想的事例,覺得「孝」起來很困難、很抽象,「孝」的道德教育也就沒了生命力。有的甚至還與他們在生活中已形成的道德倫理發生沖突或「碰撞」,使學生產生種種的困惑、迷茫,迷失了「自我」。其實「孝」在生活中處處體現,只要讓學生再現親歷的典型事例,包括他們所做的、所遭遇的、所追求的、所愛的、所忍受的,讓他們帶著自己的經驗、情感、價值和自己的理解去思考,去交流,去體驗,去感受,去溝通,去自省,道德的判斷、道德的選擇、道德的行為,便會在他們的生活中逐漸地自然地清晰起來、成長起來,獲得一種比較合理的解釋,道德教育的價值也會得到完整地體現。在日本,小學生就留有「每天擁抱媽媽3分鍾」的家庭作業。隨著日子一天一天地過去,一個月、半年、一年以後,甚至更長,我想兒童會有許多的不同的感受,「孝」的道德意識、道德行為便會在內化的過程中自覺地豐富起來、升華起來。
我們的道德教育就是在生活中,通過對學生的品德施加有目的、有方向的影響,來實現學生對自己品德的主導構建。生活本身是學生成長的「養料」和資源,也是品德教學的重要資源,同時生活又是人的生活,道德的價值就是要使人的生活更加美好,並用「美好生活」的目標去引導和提升他們的真實生活。換句話說,「道德具有推進個人良好生活之功能,而不是無端干擾它。」(弗蘭克) 。為人、為人的美好生活而存在的道德,不但離不開生活,並且還要高於生活。
課程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基礎,但它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它要高於生活,所設置的內容是兒童生活的錘煉。
四、教學實效性的思考
1、利用模擬實踐活動,激發興趣
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托爾斯泰:"成功的教學所必須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推動學生探究知識和獲得能力的動力,興趣是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催化劑。因此,教師的職責是從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充分挖掘教材中蘊含的興趣因素,想方設法採用各種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激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感受到上課是一種享受,願意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學活動中來。例如,採用多媒體直觀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直接動機;變換導語,巧設懸念激發探究興趣;結合實際質疑問難導入等。例如教學《走近殘疾人》一課為了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我設計了用手語對學生說「我見到你們很高興」,在學生不懂老師手勢的情況下,讓學生體會老師當時內心的著急與苦惱,再激發學生去探究殘疾人的內心世界,導入《走近殘疾人》這一課,學生就能較快進入到學習情境之中。
學生品德的形成源於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於學生現實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因此,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應創設情景,讓學生在真實的生活世界中感受、體驗、領悟,培養他們對生活的積極態度,促進他們內心世界和主體人格的發展。我國著名教育學家陶行知強調「做、學、教合一」。他說:「先生拿做來教乃是真教;學生拿做來學,方是實學」。品德與社會課的模擬實踐,就是「做中學」的一種體現,教學中,我有目的地讓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用學生親身的實踐去鞏固道德認識,去規范自己的言行,促進知行統一
在教學《人人都應該懂得的道路語言》這節課時,我嚴格把握教學目標,要求學生認識常見的交通標志,滲透自我保護意識。為了達到教學目標,我設計了司機模擬演練活動。幻燈片場景為公路,不時變換交通標志,全班同學參與,手握方向盤,見到交通標志要說出標志的含義及如何行駛。學生們兩手在胸前握著方向盤感覺就像真的司機行駛。這個活動不僅讓學生認識了交通標志,而且強化開車要小心,進行了注意安全的教育。課堂上師生共同參與,其樂融融。
2、重視問題的設計
社會課程是一個不斷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解決問題是認識社會、理解社會的核心。從既有知識與現實認識的矛盾中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本課程特別提倡的。
E·R·漢密爾頓說:「教與學的全部過程貫穿著提問的藝術。」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提出精心設計的問題,恰當地選擇提出問題的時機,科學准確地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就可以有效地調控課堂教學過程,溝通師生知識上、情感上的交流,極大地提高教學效率與效果。所以在教學中,高質量、針對性強的提問,不僅能引起學生注意,積極的思維,而且創設學習情境,激發學習動機,提高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得以真正實現,成為學習的主人。
3、重視板書的作用
板書不但是教學重點的顯現,好的板書,對學生認知的提升能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精心設計板書,讓學生參與板書的設計非常重要。例如教學《走近殘疾人》一課的板書,我設計了兩個心形圖案。代表殘疾人的心形圖案中隨教學進行,寫入「困難、痛苦、堅強」等詞語,而代表我們健康人的心形圖案中,也相機寫入「同情、尊重、贊美」等詞語。在教學的總結階段,我引導學生把我們心中對殘疾人的「同情、尊重、贊美」送入殘疾人的「心」中,教師隨機把「同情、尊重、贊美」填入代表殘疾人的心形圖案中,並引導學生體會:殘疾人的內心會發生哪些變化?三年級的小學生能很自然想到「困難、痛苦、」變小了,更有學生想到「堅強」變大了。這種教學效果讓在座的老師沒有想到。
4、課內外結合,樹立「大教育」的觀念。
社會就是大課堂,要想學好《品社》這一科,不能使學生局限在課堂知識的學習上,要樹立「大教育」的觀念,將教材作為一個範例,不能照本宣科,而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挖掘教材資源,創造性地開展教學,使課堂教學更有現實感,回歸學生的現實生活。
一方面把課外知識融入課堂教學。品社學科是一門包羅萬象的學科,它的內容涉及知識極為廣泛。北師大版《品德與社會》教材的文本比較簡約,它所起的作用僅僅是一種提示和引導,給教和學都留下了較大的空間。在新課程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樹立教材不是唯一的課程資源、努力使自己在尊重教材的基礎上超越教材,把社會生活中當前國情、國策、國內外局勢以及人們關心的敏感話題,把本校、本社區和本地區的相關課程資源及時地充實進來,將課外知識融入到課內教學。同時要作到讓課堂知識在課外得以實踐。在課堂上,通過種種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通過學生的體驗,通過教師的引導、提升和整合,凸顯教育意義,變得更加清晰,課後,教師想方設法把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延續到課外,使這種知識得以鞏固和升華。讓學生帶著這樣的收獲走向生活,去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使課堂教學的終點不是下課鈴響的那一剎那,而是真正延伸到學生的生活中、生命里,為他們的終身發展服務。例如:在學習第九冊《幫助殘疾人》時,課堂上讓學生談談自己打算以怎樣的行動幫助老人或殘疾人,以怎樣的行動計劃去實施,然後指導學生到現實生活中走近老人、走近殘疾人,伸出友愛之手幫助他們,把行動落實到實處。教學《生活中的安全》一課時,在學生了解了安全常識之後,布置學生回家與父母一起尋找家中存在的安全隱患等等。
5、引導家長重視,帶動孩子學習
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的慾望導致許多家長過多關注孩子的學習成績,而忽視對孩子的其他方面的教育,再加上對本學科的不了解,導致本學科被許多家長說成可學可不學的學科。為了教育家長,教師在布置課外作業方面,就要動點腦筋了,一種方法是與語文教師溝通合作,結合教學內容共同布置寫一寫的作業,如結合愛家鄉教育要求學生寫一寫「家鄉的變化」、「家鄉的特產」,結合遵守規則教學布置學生寫一寫「自學課上」、「放學路上」的觀察所得。也可以通過家長和孩子共同完成調查問卷等方法進行滲透,達到教育家長,重視本學科的目的。例如學習《生活中的安全》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調查問卷: 1、在. 「健康與安全」 、「 學習成績」 、「文明守紀」 、「自理能力」4個選項中,家長認為孩子的( )最重要。理由是什麼?2、你認為孩子應知道哪些安全小常識?這些課外作業的布置讓家長了解本學科教學目的及其在孩子學習及成長中的重要作用,與教師形成合力,共同要求孩子學好本學科。在新一輪課程改革中,《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是格外引人注目的有一個具有挑戰性的一致觀點,認為在小學所有課程中,社會學科是對社會情況和社會事件做出最敏感和最快反應的學科。對於教師而言,它一直是開放的,具有挑戰性的;對於學生而言,它既是學生梳理生活的平台,也是藉此眺望社會的窗口,是一扇走向社會的大門。
五.關於品生與品社教學活動的設計
值得關注的若干現象:
1、活動豐富、多——萬箭齊發一觸即收之感
2、問題提的大——學生發言、發問活躍,涉及面廣,問題深淺程度不一,導致教師無所適叢,無法歸納、整理
3、活動本身的妥當性,教育性——三年紀學生丟手絹;教學過程中的養成和社會性發展(為體會同學相處,故意損壞同伴的畫。)
4、課上意外的處理——例如:要求學生蒙眼體驗盲人,如果活動中發現有的學生把蒙眼布扒開縫兒,怎麼辦?
5、追求一節課的完美——1、《愛護小動物》。帶小動物到課堂,手掐著小動物的脖子,發出慘叫,漠視動物的痛苦;生打碎了魚缸,魚死了,師不在意,主題活動形同虛設2、體驗耳聾,問學生聽不見的請舉手?有沒有聽不見?3、《爸爸媽媽撫育我》安排學生給家長洗腳,讓學生說出感受,想像的成分很多,年輕的家長身體健康沒有需要,學生就找不到真實道德體驗,還不如采訪大人。
如何評價教學活動
應當看:
活動的方式是否恰當,是否圍繞教學目標
活動的時間是否充分
活動的要求是否合理
活動的指導是否到位
參與活動的學生是否興奮,精力是否集中
結合教學實際談談在設計活動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
一、要圍繞教學目標精心設計活動
二、活動內容要體現生活性
兒童的品德和社會性源於他們對生活的認識、體驗和感悟,兒童的現實生活對其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具有特殊價值。只有源於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識,正是基於對課標的正確解讀,教師創造性使用教材,從兒童實際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義的內容,將教材中的原有材料與學生現實生活中鮮活材料結合起來,盡力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之間距離,使活動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易於兒童接受
三、活動形式要靈活多樣
本節課,整個教學活動,教師要在新課標的指導下採用兒童樂於和適於接受的生動活潑的教學方式,通過聽歌曲、講故事、聽故事、討論、交流、匯報、采訪、朗誦等形式
四、活動過程重視情感體驗
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撥動孩子們的「情」弦,以情感人、以情促思、以情導行。

⑤ 急求人教版六年級《品德與社會》下冊的復習重點和復習資料

一、填空題。
1、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我們收獲過(甜蜜),也產生了許多(困惑)。會與人打交道是一種(社會生存本領),掌握這個本領會使你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2、在我們的學習與生活中,男女生無論是(外在)表現,還是(內在)性格,既有(差異),又有(共同點)。
3、男孩和女孩在做同一件事的時候,別人對我們的(要求)和(評價)會不一樣。
4、一個班級中正因為有了男生、女生,我們的生活才(豐富多彩)。隨著年齡的增長,男女生在(生理)和(心理)上的差異越來越明顯。女同學會變得更(敏感),男同學會努力表現出(像個男子漢)。
5、如果我們希望男女同學愉快相處,就要留意異性同學的(閃光點),用(欣賞)的眼光去看待對方。我們大家才會感覺到被人(欣賞的快樂)。
6、真正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不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決於(內在的氣質)和(良好的品行)、(修養)。
7、在和朋友相處時,好的行為和做法不僅能給對方(帶來快樂),而且還有益於(友誼的進一步發展)。不好的做法和行為,不僅會給朋友帶來(煩惱),還會傷害朋友之間的(友誼)。
8、富蘭克林說:最能施惠於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錢或一切物質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度),(歡快的談話),(同情的流露),(純真的贊美)。
9、當我們與朋友發生沖突時,我們應該學會(正確的對待)。
10、「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是(孔子)說的。
11、當發生沖突時,我們要學會(理解)和(尊重)對方。
12、發生了沖突,不管誰對誰錯,問題的解決肯定涉及(雙方),能否解決好取決於雙方的(態度)。不同的(態度和行為)肯定會讓對方有不同的(反應)。
13、我的交友體會是:當朋友有成績時,我應該(祝賀);當朋友遇困難時,我應該(幫助 );當朋友有缺點時,我應該(指正 )。
14、男女生在交往過程中,有許多快樂也會遇到各種問題,少不了(沖突)與(誤解)。
15、真正的朋友會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帶來(快樂),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的雙手)。
16、人人都希望在與他人交往時,相互之間能(和諧相處)。
17、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越來越注意自己的(形象),女孩更喜歡(打扮自己)男孩也希望在女孩面前表現的(更好)一些。
18、(理想)的形象當然很惹人喜愛,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還要學會(悅納自己,保持自己)的特點。
二、判斷題(下面的說法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男生就應該大咧咧的,什麼都不在乎;女生就應該羞羞答答的,像個小淑女。 (×)
2、男生有男生的特點,女生有女生的特點,男女生最好不要在一起玩。(×)
3、人不可能十全十美,我們要學會悅納自己,保持自己的特點。(√)
4、真正的朋友會在我們不開心的時候帶來快樂;在我們需要幫助的時候,伸出援助的雙手。(√)
5、芳芳約麗麗星期天到她家玩,麗麗答應了,可星期天麗麗因為有事沒有去。事後麗麗向芳芳道歉,芳芳卻不理麗麗。(×)
6、小光為看電視和爸爸發生了矛盾,小光趕快找到媽媽和自己結成「同盟」,一起對付爸爸。(×)
7、李明說:對待自己的好朋友,不能批評,只能表揚。(×)
8、當朋友遇到困難時,我們應該在不損害自己利益的前提條件下去幫助他。(×)
9、用自己良好的表現贏得別人的好感自然很好,但刻意地追求往往適得其反。(√)
10、不要為別人一句不經意的話背上思想包袱。(√)
11、理想的形象當然惹人喜愛,可是人不可能十全十美。(√)
12、他總是要求別人玩他喜歡的游戲,不管別人喜不喜歡。(×)
13、她上來就插話,卻不考慮正在說話人的感受。(×)
14、壞脾氣是一把雙刃劍,它在傷害別人的同時也在傷害自己。(√)
15、真正的朋友既可以是男的,也可以是女的。(√)
三、單項選擇題(把正確答案的序號填在括弧里)。
1、(b )行為屬於哥們義氣。
a、給好朋友輔導功課 b、幫好朋友打架
c、幫好朋友變煩惱為快樂
2、(a )做法不利於同學之間團結。
a、在背後說同學壞話 b、去看望生病的同學
c、主動把文具借給他
3、我與朋友因意見不一致而發生沖突,我應該( a)。
a、站在對方的角度再想一想 b、後悔
c、原諒他
4、孩子與家長之間有了矛盾以後,可以通過(c )等方式得到有效的解決。
a、生悶氣 b、對父母大喊大叫
c、談話
5、你喜歡選擇( a)的同伴交往。
a、與自己有相同的興趣、習慣、性格的人
b、邋裡邋遢的人
c、比自己厲害的人
四、簡答題(對下面的情況你會怎麼看)。
1、明明想參加一個游戲,但夥伴兒不讓他參加。
答:只要這個游戲有益於我們的身心健康,而且我們自己又感興趣,就可以說服小夥伴去參加,切不能讓別人的意見左右自己正確的決定。
2、怎樣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呢?
答:設身處地,替對方著想和顧及他人的感受。
3、我們應該怎樣處理和父母長輩之間的矛盾呢?
答:當與父母,長輩意見不一致或發生矛盾的時候,要學會用平和的態度表述自己的想法,努力進行溝通,以增進相互之間的理解。
4、「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句話告訴我們一個什麼道理?
答:告訴我們自己不想做的事,就不要勉強別人去做。在我們現實生活中,要懂得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和顧及他人的感受,不把自己都不願意做的事情,讓別人去做。
5、男女生有交往的必要嗎?
答:有必要,男女生共同組成了優秀的班集體,只要男女生共同努力相互配合,取長補短,才能把班級搞好,提高學習成績。
6、當我們面對沖突的時候該如何做?
答:當我們面對沖突時,最好換個位置,站在對方的角度想一想,或站在旁觀者的角度想一想,這樣會幫助我們做出正確的決定。即使主動去和解,也要講究技巧,選擇恰當的方式。
7、在你的心目中把朋友比作什麼?為什麼這樣說?
答:⑴我認為朋友就是一本書,我每天讀他,從中學到了很多東西,永遠都讀不完。⑵我認為朋友就是一面鏡子,出現錯誤時,朋友會及時提醒。
8、小剛打壞了教室的玻璃,沒向老師說,小潔告訴了老師。
答:小剛應該向老師勇敢地承認錯誤。同時,小剛不應該怨恨小潔,因為小潔的做法是正確的。
9、春遊時,強強不願和倩倩分在一組活動,嫌她太嬌氣。
答:強強的做法不對,因為男生、女生之間應該取長補短,互相幫助。
10、小強和小國在一塊兒踢足球,小強不小心打碎了教室的玻璃,小國幫助小強包庇錯誤,還對小強說:「請放心,我什麼也沒看見。」
答:小國的做法不對,真正的友誼應該建立在真誠對待的基礎之上,應勇於指出朋友的錯誤。小強也應該積極向老師承認錯誤。
11、小兵經常欺侮小同學,他的好友小明多次勸阻他,可他就是不聽,所以小明就把這件事告訴了老師。
答:小明的做法對,我們應該勇於指出朋友的缺陷,如果他還是執迷不悟,就可以通過老師或家長解決。
第二單元
一、你能填對嗎?
1、 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空間)、(資源)和 (環境),我們的生活離不開地球。
2、水是(生命之源),成年男性平均體內所含的水分約占體重的(60%),成年女性為(50%)。我們的生活離不開水,當人體內的水份減少(20%),就會導致死亡。
3、 森林被譽為「(地球的肺)」,它每年吞噬著大量的(二 氧化碳),又製造出大量的(氧氣)。森林就像一個巨大的(抽水機),森林還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4、 人們形象的把煤炭稱為「(工業的糧食)」,把石油稱為「(工業的血液)」。
5、在廣袤的宇宙中,有無數星球其中月球,水星,金星,火星等是地球的近鄰,(月球)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火星)是與地球最類似的星球。
6、20世紀80年代。美國曾建成一個再生式密閉的生態系統---「(生物圈2號)」,但是這項實驗最後以失敗告終。
7、 隨著世界人口的急劇增長,很多地方出現了(人口過多)的現象,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的(社會問題)
8、 20世紀90年代以來,全球森林面積以平均每年(2.4%)速度縮減。1995年,全世界平均森林覆蓋率為(26.6%)。
9、 環境的好壞越來越成為人們關注的熱點問題,因為(它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
10、由於(濫伐森林)、(濫墾草地),(水土流失日益嚴重),(荒漠化不斷擴大),使得地球上的綠色越來越少。
11、隨著(人口的增加)和(社會的發展),人們對水的需求量越來越大,也越來越感到水資源的(匱乏)。目前全球的年耗水量已達(7萬億)立方米,正以每年(5%)的速度遞增,每(15)年用水總量就會翻一翻。
12、我國雖然水資源豐富,但是人均水資源量卻比較少,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4),排名在世界第(110)位之後。我國大約有670個城市一半以上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缺水現象,其中嚴重缺水有110多個。
13、我國電池(生產)和(消費)大國,電池的年產量和消費量高達(140億)只,佔世界總量的(1/3)。
14、地球上每年都會發生各種各樣的自然災害,(地震)、(洪水)、(台風)、(瘟疫)…這些自然災害無情地摧毀人類的家園。
15、日本是著名的地震多發國,我國是地震多發地區,(1976)年(7)月(28)日,中國唐山發生7.8級大地震,死亡(24萬)人,重傷(16萬)多人。2008年5月12日下午2時28分,中國汶川地區發生里氏8.0級特大地震。這是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范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
16、1998年,(長江)、(嫩江)、和(松花江)發生特大洪水,有(3000)多人被奪走生命,幾百萬人痛失家園,直接經濟損失高達(2000)多億元。
17、大自然有著自己的規律,人類無法改變。但是,人們可以運用各種方法,(逐漸認識它的規律),(依循規律),(採取相應的措施),減少自然災害造成的損失。
18、很多時候,災害造成人員的傷亡並不是直接來自於災害本身,而是由於(人們的無知)和(草率行為)。因此(學會自救)是減少傷亡的必要條件。
19、當你被困,等待救援的時候,除了要有逃生的技巧,還需要有(堅強的信念)。
20、人類在生產和生活中,產生了大量的(廢水)、(廢氣)和(廢渣),它們(不加處理)地被排放到(大氣)、(河流)和(土壤)中,就會造成污染。
21.今天,人們(預測)自然災害和(防災)、(減災)的方法和途徑更加(多樣)也更加(科學)了。
22、(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向的科學儀器—地動儀。
23、全球荒漠化面積已達到(36)億公頃,占陸地總面積的(1/4)。我國荒漠化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27.3%),比例還在擴大。
24、2009年7月10日,全球人口總數為(68)億,到2012年全世界人口將超過(70)億,而到2050年全世界人口將達到(91)億。
25、全世界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生活用水告急,其中(45)個國家嚴重缺水,含硫, 氮的廢氣在大氣形成(酸雨)不僅腐蝕建築物,還使土壤酸化,導致樹木枯死,農作物減產,湖泊水質惡,就像(空氣死神)一樣威脅著我們。
26、紅十字會是國際性的人道主義團體,主要從事國際人道主義援助,中國紅十字會自成立以來,以保護人的生命和健康、發揚人道主義精神為宗旨,在歷次重大災害救助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二、請你選一選。
1、在我們人體的水分中,血漿含水量為(a),肌肉含水量為(b),骨骼含水量為(d)
a、91%~92% b、76% c、60% d、23%
2、人類設想在(b)建立人類的第二個家園。
a、月球 b、火星 c、金星 d 、木星
3、在上個世紀末,世界人口已經超過了(c)億
a、40 b、50 c、60 d 、70
4、我國的荒漠化面積約占國土面積的(c),這一比例還在擴大。
a、7.3% b、17.3% c 、27.3% d 、37.3%
5、世界上死亡人數最多的地震是(a)。
a、1201年,地中海東部大地震 b、1995年,日本神戶大地震
c、1976年,瓜地馬拉大地震 d、1976年,中國唐山大地震
6、下列說法正確的是(d)。
a、我國地大物博,擁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水資源
b、我國的森林面積廣大,木材豐富,可以任意砍伐
c、一次性筷子干凈衛生,我們要鼓勵大家使用它
d、我國的環境狀況不容樂觀
7、下列行為不屬於污染環境的是(c)。
a、工廠把廢煙排放在大氣中 b 、造紙廠把廢水排到河水中
c、人們水中呼出的水蒸氣 d 、家裡做飯時,冒出的煙霧排到大氣中
三、特殊日子
3月22日-----------------------世界水日
4月22日-----------------------世界地球日
7月1日------------------------世界人口日
6月5日------------------------世界環境日
3月23日-----------------------世界氣象日
2月2日------------------------世界濕地日
6月17日-----------------------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
四、四、小小評判員。
1、我國的水資源總量豐富,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我們不必節約用水。(×)
2、一粒鈕扣大小的電池污染的水量比一個人一生的飲水量還多。(√)
3、明明說:我爸我媽掙錢多,他們總是給我買新文具,有的作業本我還沒有用完就扔掉了。(×)
4、保護生存環境是社會的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有責任。(√) 5、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當中,人對環境的影響不大(×)

五五、交流園。
1、為什麼說森林有重要的環境價值?
答:因為森林能吸收二氧化碳釋放出氧氣,能從土壤中吸取大量的水分。再經過植物散發到空氣中,另外,森林還有涵養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
2、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
答:影響人們衣食住行等各方面,甚至會導致人類死亡。
3、地球上常發生哪些自然災害?會造成怎樣的後果?
答:台風,猛烈的台風把大樹連根拔起,吹倒房屋和通信設施;滑坡,滑坡會破壞鐵路和公路設施,掩埋農田;火山,火山噴發會把村莊掩蓋。乾旱,持續的乾旱使土地乾裂,農作物無法生長。
4、今天,人們預測自然災害和防災、減災的方法、途徑有哪些?
答:(1)人們可以利用氣象衛星更准確地了解天氣變化情況,及時進行天氣和災情的預報。(2)人們可以通過向雲層發射特殊物質的方法,進行人工降雨,抵禦乾旱。
(3)建立風洞實驗室,獲得數據,用於預防地震、台風等。
5、當洪水來臨的時候,我們該怎麼辦?
答:(1)有組織地向山坡、高地等處撤離。(2)如果洪水來勢兇猛,立即爬上房頂、大樹、樓房、高牆可以做暫時避險,等待救援。(3)如果不慎落入洪水,可以抓住洪水中漂浮的模板,箱子等等待救援。(4)避難時,應攜帶好必備的衣物以禦寒,特別要帶上必須的飲用水,千萬不能喝洪水,以免傳染上疾病。
6、「紅十字會」是個什麼樣的組織?
答:紅十字會是國際性的人道主義團體,主要從事國際人道主義救助。
7、說說你對「保護母親河行動」的認知。
答:「母親河」——黃河、長江及其他主要河流。本行動的主要內容:建設「保護母親和工程」;開展「保護母親河行動周(日)」活動;創建「保護母親河基金」。
8、什麼叫「中水」?「中水」有什麼用處?
答:排放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經回收,處理後達到一定的水質標准,可在一定范圍內重復使用的非飲用水,叫做「中水」「中水」可用於廁所沖洗,園林和農田灌溉,道路保潔洗水,城市噴泉,冷卻設備補充用水等。
9、你家中的廢水有沒有被再利用?是怎樣利用的?
答:養成良好的節約用水習慣,採用節水器,提高水的重復利用率,如用淘米水洗菜,洗碗,用洗衣服的水拖地,用「臟水」沖便池。
10、怎樣可以減少垃圾?
答:抵制,不買難以回收或造成浪費的產品。減少,改變產品生產和人們購物方式,減少垃圾和有毒廢物的數量。重復使用,利用可以重復使用的物品替代一次性使用的物品。修復,修復使用的物品替代新購物品。回收,江廢舊物品送到回收中心,重製成新產品。響應,讓企業家和領導人了解造成浪費的情況和不負責任的廢物管理方式,購買用回收材料製成的產品。
11、地震來臨時,我們該怎麼做?
答:(1)如果正在高樓,不能跳樓,應切斷電源,關掉煤氣,暫避到跨度小的地方或桌子,床鋪底下,震後迅速撤離。(2)如果在影劇院等處,應就地蹲下或躲在排椅下,注意避開吊燈,電扇等地震過後,聽工作人員的指揮,有組織地撤離。(3)、如在室外,應用手護頭部,到空曠地方,遠離危險地方。

⑥ 可以利用的學習資源有哪些

我是一名大二生,輔導一名中學生一年了,孩子他媽經常問我這個問題,我的回答如下,供你參考:第一,要充分利用上課時間,上課沒學好,請多少家教都沒用。上課不要做筆記!第二:要充分利用網路資源,第三,要多問好讀,讀書是一們學問,你在讀書中能夠鍛煉你的專一度。還有多問,問問題可以好好發掘別人的思想。第四,要有個好身體,及健康!營養要跟的上,不要做對自己有傷害的事。一路走來,你會收獲很多!可能你又回答別人同樣的問題了,好了,祝你成功

⑦ 急需!科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品德與社會復習資料

一、填空(14分):
1、真正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不僅僅是( ),更取決於( )和( )。
2、最能施惠於朋友的,往往不是金錢或一切物質上的接濟,而是那些親切的態度,( ),( ),( )。——富蘭克林
3、每年的3月22是是「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題是( )。
4、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向的科學儀器——( )。
5、中國紅十字會是以( )為宗旨的人道主義團體。
6、1955年,( )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處理各國事務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7、如今,新的( )和( )的不斷出現,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特別是( )和( )的出現,更使人們感受到彼此跳動的脈搏。
二、簡答題(6分):
1、環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我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也會影響到環境的好壞,那麼,我們能為地球做些什麼呢?

2、簡述和平共處五項原則的內容。
一, 填空題(8分)
1、 朋友之間因為___________的關系帶來了樂趣.
2、 地球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3、 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我國四川地區發生了里氏8級大地震。
4、 聯合國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面進行了積極努力,取得了重要的成果。
5、 2008年北京的奧運會的口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胡錦濤主席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___________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7、 地球上淡水資源有限,請你為「節約水資源」寫一句廣告詞______________(簡潔)。
8、 _________,__________是全世界人民的心聲。

一, 選擇題(4分)
1,我們與父母之間、長輩之間發生矛盾應該怎麼做( ).
A、 對著父母大喊大叫;B、忍著委屈的哭;C、通過書信向父母傾訴;
2,戰爭不僅耗盡大量的物力及財力,還給人民( )造成重大損失。
A、 財產和地位;B、地位和生命;C、生命和財產;
3,生命之源是_____。
A、 水;B、森林;C、礦產;
4,當洪水來臨時,下列錯誤的做法是( )。
A、 抓住水中的漂浮物;B、爬上帶電的電線桿;C、向高處轉移;

三,連線題(2分)
3月22日 世界環境日
4月22日 國際和平日
6月5日 世界地球日
9月21日 世界水日

四,問答題(6分)
1, 生活中我們可以為節約能源、保護環境做哪些事情?(寫三點)

2,為一位同學寫臨別贈言。(100字左右)
一、 連線。(3分)

森林 工業的血液

石油 工業的糧食

煤炭 生命之源

水 地球的肺

河流湖泊 地球的血液

大地 地球的肌膚

二、你知道嗎?(9分)
1、( )月( )為「世界氣象日」,2009年它的主題是( )。
2、真正的友誼是建立在( )、( )、( )基礎上的,你有( )個要好的朋友,你認為你們相處的秘訣是( )、( )。
3、我們的地球媽媽已經不堪重負了,在她身上最突出的問題是( )、( )、( )。在你的家鄉,有沒有破壞地球媽媽健康的情況,請舉出一個( ),你認為原因是( ),可以採取的措施有( )。
4、去年的汶川地震讓全中國人民團結起來,其中有一些我們的同齡人,他們用堅強和樂觀感動了全世界,他們是( )、( )、( )。

三、問答題。(8分)
1、假如地震發生時,你正在下面某一個地方,你該如何自救?(4分)
①平房 ②高層樓房 ③電影院 ④馬路上 ⑤地震時被壓在廢墟下

2、列舉你所知道的世界戰爭情況。(4分)
一、填空題(10分)
1、人們形象地把稱為「工業的糧食」,把( )為「工業的血液」,( )被人們譽為「地球的肺」。
2、3月22日為( ),4月22日為( ),6月5日為( )。
3、( )是聯合國的誕生之日。
4、( )為國際和平日。
5( )、( ),是全世界人民的共同的心聲。
二、問答題(10分)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什麼?
2、怎樣才能成為一個讓人喜歡的男孩或女孩?
3、聯系實際談談面對沖突,你該怎麼做?
4、自然資源日益減少會給人類帶來什麼後果
一、填空:(15分)
1、 年 月 日 , 《 》生效,聯合國誕生了。
2、2003年12月24日,美國爆發 病,2003年春, 肆虐中國,並擴散到世界30多個國家。
3、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於 年,持續 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 年,持續 年。
4、聯合國有 個常任理事國,分別是 ,還有大會選舉的 個理事國,任期 2年。
5、 時期,科學家 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向的科學儀器―― 。
二、問答:(15分)
1、什麼叫中水?中水有哪些用途?

2、什麼是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

3、地震有什麼前兆?(至少說兩個),發生地震了,如果你在高層建築物上面,你該怎麼逃生?
第7樓
一、填空 (6分)
1、隨著年齡增長,男女生在( )和( )上的差異越來越明顯。
2、地球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 )。
3月17日為世界( ),6月5日為世界( )。
4、2003年3月,( )發動了對伊拉克的戰爭。
5、( )被公認為和平的象徵。
6、2008年奧運會的口號是( )。

二、選擇 (4分)
1、1976年7月28日,( )發生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 )發生特大地震。
A、中國唐山 B、四川汶川
2、( )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A、水 B、煤炭 C、石油
3、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 )。
A、1914年 B、1931年 C、1939年
4、「提到童年,總是讓人有些嚮往……」這段話是( )說的。
A、余秋雨 B、矛盾 C、冰心

二、判斷(正確的在括弧內畫「√」,錯誤的畫「×」)(5分)
1、2003年春,中國發生非典。( )
2、東漢時期的科學家張衡發明了世界上第一台測定地震方向的科學儀器——地動儀。 ( )
月球是與地球最類似的星球,火星是距離地球最近的星球。 ( )
4、我國的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3 ( )

四、簡答(5分)

2、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有哪些?(2分)

如果發生地震,在高樓、公共場所、室外應該分別採取哪些措施?(3分)
一、我能填對。(12分)
1、地球是人類共同的家園。她給人類提供( ),( ),使人類在這里( )。
2、地球上的綠色越來越少,是因為( ),( ),( )。
3、( )年( ) 月( )日,我國在( )成功舉辦了第( )屆夏季奧運會,這屆奧運會的主題是:( ),( )。我國運動員共取得( )塊金牌。
4、( )年,周恩來總理在( )上提出了( )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5、( )、( )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心聲。
6、( )年( )月( )日,中國( )發生( )級大地震,,造成經濟損失( )元。
二、我會答(8分)
1、男生與女生相處,會碰到哪些煩惱呢?男女生怎樣才能和睦相處?

2、世界環境日是哪一天?今年(2009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什麼?

3、地震發生的時候,你知道怎樣自救嗎?
如果在樓里:
如果正在影劇院、商場:
如果在室外:
一、填空:(5分)
1、同學之間交往,我們要學會( )和( )對 方。
2、真正能給人留下好印象,更取決於內在的氣質和良好的( )、( )。
3、1955年,周恩來總理在萬隆會議上提出了處理各國事務( )五項原則。
二、判斷(5分):(對的打√,錯的打×)
1、在人類沒有找到新的生存空間之前,地球是唯一適合我們生活的家園。( )
2、團結友愛的力量和堅強的意志讓何亞軍、牛鈺同學經受住了生與死的考驗,終於獲救。( )
三、簡答(10分):
1、在我們每天生活中,想想怎樣可以減少垃圾?
2、當同學們與父母、長輩意見不一致或發生矛盾時,你是怎樣做的?

第10樓
一、填空題(10分)
1.在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希望做一個好男孩或好女孩,但是什麼樣
才是好男孩或好女孩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有的注重(),
有的注重(),也有的注重()和()。
2.在與人交往時,難免會出現()或()。重要的是,當這種情況出
現時,我們應該學會()地對待。
3.地球為人類的生存和發展提供了()、()和(),我們的生活離不
開地球。
4.森林濕地是地球的(),河流湖泊是地球的(),大地是地球的(),
如果破壞這些,地球將不堪設想,人類生存環境將惡化。
5.當面對突如其來的災害,我們要保持()的頭腦,()的態度,並
採取()的方法自救和(),只有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人員傷
亡。
6.世界環境日是每年的六月()日。
二、辨別對錯(對打「√」,錯打「×」)(5分)
1.地震、洪水、生病、摔傷、台風、瘟疫等都是自然災害。()
2.地球鄰近的星球有:月球、水星、金星、火星、木星等。()
3.能源和能耗是一個意思。()
4.全球指的就是全世界。()
5.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有六個。()
三、問答題(5分)。
1.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什麼?(2分)
2.談談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保護環境?(3
分)
一、填空:(6分)
1、真正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不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決於( )和( )和修養。
2、讓灰暗了的天空再現(蔚藍),讓光禿禿的山坡重披(綠裝),讓渾濁的河水變得(清澈),讓乾涸的土地變得(滋潤),讓狂風的海洋變得(溫順)……地球的希望就是人類的希望。
3、聯合國成立於( )年( )月,現任聯合國秘書長是( ),聯合國宗旨是維護( ),發展( ),促進( )。
4、1955年中國總理周恩來在( )會議上提出了處理各國事務的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其具體內容是:互相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 )、(平等互利)、( )。
5、2008年第29屆奧運會在北京召開了,這屆奧運會的口號是:( ),( )。
6、在第二十八屆奧運會上,( )打破了110米欄記錄,這是中國男運動員在奧運會田徑賽場上獲得的第一枚金牌。
二、判斷題:(4分)
1、只要是可再生資源就可以無節制地使用。( )
2、競爭需要合作,合作中存在競爭! ( )
3、當對手成為我們的朋友時,我們得到的僅僅是多了一個朋友;當對手成為我們的敵人時,我們損失的僅僅是少了一個朋友。( )
4、有人認為:「未來不一定把握在自己的手裡。」 ( )
三、簡答題:(10分)
1、2008年5月12日,我國四川汶川地區發生特大地震,導致許多學生傷亡,令人痛心。請說說地震發生時,我們應該怎樣應變?
2、地球上的淡水資源很有限,請你設計一句「節約水資源」的廣告詞(語言簡潔)。
3、薛寧、李浩和楊楊是好朋友,他們都是虎子足球隊的隊員。這天,虎子足球隊和光明足球隊比賽,光明隊的後衛故意把虎子隊的主力隊員李浩絆倒了。楊楊看見了,幾步沖上去狠狠給了那個後衛幾拳。薛寧趕緊拉住楊楊,勸說道:「他雖然是故意的,但咱們也不能打人,你可不能沖動啊!」楊楊生氣地沖薛寧嚷道:「李浩都挨打了,還不幫忙,真不夠朋友!說著,拉著李浩就走了。
請你根據上面的片段,評價一下他們的言行,說說自己的看法。
1、同學之間發生沖突怎麼辦?我們怎樣才能與他人和諧相處呢?(5分)

2、人類如何減少垃圾污染?怎樣才能留住大自然的綠色?(5分)

3、當災難降臨時,我們應該採取哪些自救措施?(5分)

4、戰爭給人類帶來哪些災難?派遣維和部隊的目的
一、填空。(10分)
1、為了推動全人類共同保護地球,_____月_____日定為「地球日」,6月5日是世界_______。
2、真正能給人留下好印象的不僅僅是_______,更取決於______和_________。
3、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我國四川地區發生了里氏8級大地震。
4、胡錦濤主席在2006年3月4日提出了以___________為內容的社會主義榮辱觀。
二、簡答題。(10分)
1、、假如地震發生時,你正在下面某一個地方,你該如何自救?(5分)
①平房 ②高層樓房 ③電影院 ④馬路上 ⑤地震時被壓在廢墟下

2、什麼是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5分)
一、填空。(14分)
1、當今世界面臨的共同主題是 、 、 。
2、人類對待垃圾的科學態度是 、 、 。
3、2001年9月7日,聯合國通過決議,決定從2002年開始,每年的 為國際和平日。
4、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是 在 上提出的,分別是 、 、 、 、 。
二、判斷(3分)
1、朋友之間,好的行為和做法不僅能給雙方帶來快樂,還有益與友誼的進一步發展。( )
2、我們國家缺水現象還不嚴重,但我們也要節約水資源。( )
3、諾曼底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的重要戰場。( )
三、請你設計一個愛護地球的公益廣告。(3分)
一、填空 (6分)
1、隨著年齡增長,我們會發現男女生在( )和( )上的差異越來越明顯。
2、真正能給人留下好的印象的不僅僅是外在的形象,更取於內在的( )和良好的( )、( )。
3、地球為人類的生存與發展提供了( )、( )和( )。
4、、( )年( )月( )日,中國( )發生了大地震,,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和人員傷亡。
二、選擇 (5分)
1,生命之源是( )。
A、 水;B、森林;C、礦產;
2、地球被稱為( )
A、生命之源;B、生物圈1號;C、生物圈2號;
3、五個常任理事國是指( )
A、中國、英國、美國、法國、俄羅斯;
B、中國、英國、美國、日本、俄羅斯;
C、中國、德國、美國、法國、俄羅斯;
4、( )被稱為「工業的血液」
A、水 B、煤炭 C、石油
5、全球荒漠化面積已經達到( )。
A、40億平方千米;B、50億公頃;C、36億公頃;
三、簡答題(9分)
1、「世界水日」是幾月幾日?今年的「世界水日」的活動主題是什麼?
2、森林有哪些價值?
3、你知道哪些節水小竅門(3條)?你能寫一句節約用水的公益廣告詞嗎?

⑧ 小學品德

新 課 程 標 准 解 讀
一、課程性質
《品德與社會》課程標准指出:「品德與社會課程是在小學中高年級開設的一門以兒童社會生活為基礎,促進學生良好品德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的綜合課程」。這段話首先給課程定位,它開設的學段是中高年級,是在小學低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的基礎之上,並與6-9年級的《思想品德》《歷史》、《地理》)科相銜接。
二、課程目標
課程目標分兩部分,一是總目標,二是分目標。
《品德與社會》的總目標是:「促進學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會性發展,為學生認識社會、參與社會、適應社會,成為具有愛心、責任心、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個性品質的社會主義合格公民奠定基礎。」它表明了課程的人文性和方向性。
分目標有三個方面:1、情感、態度、價值觀 2、能力 3、知識
從以上的分目標看出,與其他學科的課程標准相比,兩課的共同點是將「情感、態度、價值觀」放在首位,強調了德育的功能。
三、課程的基本思想
1、品德培養回歸生活。現在課程設置是把道德存在於人的整個生活中,把品德課與生活課的綜合,品德課與社會課的綜合,這樣做就不會有脫離生活的道德。人們是為了生活(社會生活)而改善、提升社會的道德,培養、發展個體的品德,並不是為了道德而道德,同樣,社會道德和個體品德的提高與發展也只有通過他們自己的生活才能完成。
2、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教育要回歸生活,我們重視關注兒童正在進行中的現實生活。這也是兩門課程標准共同追求的一個基本理念。只有關注兒童的現實生活,才能做到有實效性、有針對性。另外要注意,課程以兒童現實生活為基礎,但它不是學生生活的簡單的「翻版」。課程的教育意義在於它要高於生活,所設置的內容要從兒童生活中提取。
3、積極引導兒童的發展。以兒童自己的生活為課程基礎,尊重兒童的生活。尊重兒童不僅是有效教育的必要條件,也是教育的本質要求。但是,尊重兒童也決不是對兒童聽之任之。而是需要通過正確引導而達到對自然的認識、對社會的准確理解、對自我的合理把握。為此,課程所追求的不僅是針對性、有效性,而且是具有明確的方向性。
4、情感、態度、行為習慣、知識技能培養的內在統一。當今每一個學生都是一個具有完整生命表現的人,面對他們參與的生活世界,他們的表現既有認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種因素也總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時發生、同時作用於生活。當一個兒童遭遇到生活中某個事件、某個人時,他不僅在感知認知:這是一件什麼事?這是一個什麼人?同時也會產生這是件好事還是壞事、這人是好人還是壞人的問題。隨之而萌發響應的情意、態度,然後是一定的行為。
5、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課程所設計的活動或主題,大多是需要兒童作為主體參與其中的,要他們自己「動手動腦」去做、去探索、去得出結論。倡導自主、探索性學習也不排斥接受性學習,兩種學習方式應當相互滲透,面對不同的教學主題做出合理選擇。
五、實施建議
按照課時安排,《品德與生活》《品德與社會》每周兩課時,已經不是基礎教育階段所謂的「副科」了。並且隨著課改的深入和學科的發展,人們對它的重視程度會越來越高。要上好這門課程,應該要樹立以下新的觀念:
1、教材觀。新的教材觀應該是:教科書不只是傳遞知識信息的載體,更重要的功能是學生進行學習活動所憑借的話題、範例。教材是教師引發兒童活動的工具,是兒童開展活動時可利用的資源。教材是開放的,給教學留下空間,使教師能夠聯系當地和學生的實際,及時地把社會中新的信息、科學技術新的成果、學生生活中新的問題和現象等吸收到課程內容中去,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的針對性、實效性和主動性。
2、教師觀。新課程要求教師要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活動的指導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師首先要為人師表。「我是你的一個旅伴,你向我問路,我指向我們倆的前方」。教師的任務不是講解教科書,而是努力創造適宜的活動環境與條件,靈活多樣地選用教學活動和組織形式,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引發學生探索的慾望,讓他們能夠生動活潑、主動地學習。教師要善於從學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價值的課題,開展學生喜歡的活動,指導學生在積極主動的參與中,生活得到充實,情感得到熏陶,品格得到發展,身心健康地成長。
3、學生觀。教師要尊重和愛護學生,確立學生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學生只有作為學習的主人,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實踐活動中去,才能從中感受、體驗、領悟並得到個人的發展,構建起真正屬於他們自己的知識和能力,形成內化的心理品質和道德品質,修煉出屬於他們自己的健康人格。
4、教學觀。教與學的新觀念是:首先要注重教會學生如何學習,而不是強調知識的灌輸。要善用啟發式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態度和能力。其次,要教會學生如何做人、如何處事、如何與人相處。教學不是偏重單純的學術能力的提高,而是為了促進學生知識、技能、能力、態度、情感、價值觀等方面的整體性發展。第三,教學要有開放性和活動性。知識的來源並不限於課本,學生周圍的人,學生身邊的事物都是學習的資源。要利用這些教育資源,因地制宜,開展好各種學習活動,提高教學效果。總之,新的教學觀念,新就新在,不是為了教而教,是為了學而教,是以學為中心的教。
小學品德新課堂之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的內容包括:確立教學課題、進行學情分析、教材課題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學要點分析、教學准備、教學過程主要環節、板書設計。
教學過程主要環節
教學過程是新課堂教學教學設計最核心的內容,它是由具有一定內在聯系的前後步驟或順序的各個主要活動環節構成的。也稱教學程序。一般情況分為導入、新授、總結、拓展四個環節,每個環節又分別包含了不同的、具有一定程序安排的活動內容。從總體上說,新課堂教學過程設計必須要體現出以下幾點一要教學過程活動化。(即體現師生互動交往,把過去那種講解提問式教學,靈活的設計為學生的多種活動。)二要學習方式多樣化。(即既要重視學生的自主學習,又要重視他們的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三要過程設計粗線條化。(這里所說的粗線條,不是指環節語言籠統、簡單,而是環節語言要抓關鍵、抓重點,嚴格遵循新課堂教學課例提倡或強調的 「大環節要清,小環節要精」。 )
每個課例的教學過程主要環節要完整,思路清晰,概括到位。做到了一方面以兒童為主體,以各種活動為媒介,充分體現三維目標的要求;另一方面將兒童現實生活中各個方面的不同事件進行綜合,做到知、情、意、行相統一,充分體現出品德課程的綜合性。

⑨ 誰有小學四年級品德與社會人口與資源的ppt,,急

我有給我100分就給你郵費我不包

⑩ 求問如何開發利用《品德與社會》課程資源

《品德與社會》這門課是把小學生的社會生活作為基礎,引導學生形成良好品德,促進學生適應社會發展的一門綜合課。目前,由於我們教師普遍不具備識別、開發、運用《品德與社會》資源的能力,對《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資源具有的價值認識不夠,也由於《品德與社會》的任課教師平時對這一課程資源不夠重視,品德與社會的很多課程資源沒有挖掘出來,不能迅速地得以轉化,讓它進入小學的課堂教學,導致很多有價值的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資源被浪費掉了。那麼,小學教師應該如何去開發利用《品德與社會》豐富的課程資源呢?
一、課程資源的開發利用要遵循如下原則
結合《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資源的特殊性,筆者認為,開發此課程資源應遵循如下原則:
開放原則,要更好開發利用《品德與社會》的課程資源,就要以開放的姿態,看待人類創造出的所有文明成果,盡量把那些利於教育教學活動的課程資源運用到教學中去。
經濟原則,開發利用《品德與社會》的課程資源,要做到用最少的開支、花最少的時間,使課程開發達到最好的效果。
3.針對原則,在教學中,我們要開發《品德與社會》的課程資源,目的是能更好完成《品德與社會》課程的目標。《品德與社會》這一課程,是為了學生能形成良好品行;所以,我們的課程開發要圍繞這一目標來進行。
二、教師需樹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
首先,《品德與社會》資源內容十分豐富,它是自然與社會相結合;顯形與隱形相結合;校內校外相結合;文字和實物等的綜合的結果。在過去,人們常常把課程資源理解為課本和教參,這種觀念是片面的。其實,除了課本、教參外,教師、同學、家長、周圍社會上的人都是課程資源的一部分。課程資源以多樣的形式存在於博大的自然、社會環境、實際生活中。但是,如果我們不能發揮主觀能動性去挖掘這些資源,那麼這些資源的價值就不能得以展現出來。所以,資源的開發需要我們主動去發現。
其次,和其他的課程相比,《品德與社會》這門課程,最需要開發利用各種資源。這是因為,《品德與社會》具有綜合性特點,它是一門綜合課。它把各個方面的教育內容恰當地融在了一起,內容十分廣泛,它包含品行、法制教育;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國情、歷史;地理、環境教育等方面的內容,並且《品德與社會》課給我們展現出來的,是一個博大而精彩的生活畫面,它具有強烈的時代感、現實性。
再者,課程資源無好壞之分。同一課程資源,教師利用不同,課程資源體現的價值就不一樣,課程資源的價值,就看教師怎樣去開發利用。對於開發課程資源,也不是越多就越好。因為開發課程資源,是為了更好實現課程教學目標。若開發出的課程資源沒有緊扣課程目標,那麼開發的課程資源就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我們可用溝通、學習、宣傳等方法來提高教師對課程資源的認識,充分發揮出學校、家庭、社會的作用。
三、結合學生實際開發課程資源
課程實施在《品德與社會》課程的開發中尤為重要,而課程是通過教學活動實施的。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時,要綜合小學三到六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開發課程資源,具體來說要做到以下幾方面:
1.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和其他讀物的不同處,主要是教材要通過教學來達到學生們的自我建構,使學生得到發展。教材是教師課堂教學的根據,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自己的風格選擇教材,對教材進行加工再創作,使它在教學中和學生現有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產生碰撞,激勵學生。教師若想用教材來引領教學,就必須要做教材使用的決策者、再創者,而不是被動地傳授知識。課程標準是教師教學的參考,教材的選材是根據兒童生活來選的,教師又把教材帶給小學生,帶領同學們邁向未來,因此在這一環節中,是教師在用教材教學生,而不是向學生教教材。期刊文章分類查詢,盡在期刊圖書館教師要聯系本地區、本校學生的具體情況,挖掘各種有用的課程資源加工教材,使我們的教學活動變得豐富多彩。如《事物都是發展變化的》一課,為了讓學生進一步論證世界萬物是不斷變化發展的這一道理,教者繪出了惠州以前一片大荒原的荒涼景象,又讓學生看今天惠州高樓林立的繁榮景象,使學生體會到現在的惠州一年一個樣,幾年大變樣,為自己身為惠州人而深感自豪,並雄心勃勃,立志長大為惠州和祖國的騰飛貢獻自己的力量。如此設計教學情境,給學生創設了一個良好氛圍,學生會觸景生情,激發起愛祖國、愛家鄉的思想感情,從而提高了思想素質。
2.挖掘教師自身資源
教師是課程實施的促進者、課程的開發研究者、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的主體,教師本身也是一個課程資源。所以,教師還需要挖掘出自身資源,根據學校內外課程資源存在的形式,創造性地工作,讓自己變成學校課程資源開發利用中最重要的人。教師除了開發課程資源,還應該根據學校課程資源的存在狀態創造性地教學,讓自己變成學校教育里開發利用課程資源最重要的人。例如,筆者在講《再向火山行》一課時,首先這樣講:「小英雄賴寧的故事已走進千家萬戶,他那樁樁件件感人淚下的動人事跡,無不激發著我們勤奮學習的情感。」然後開始講故事,把學生帶入故事情節中,這不但渲染了氣氛,也使學生開始就帶著一種激情投入學習。結尾時又進一步將情感引向深入。筆者這樣總結:「一個賴寧倒下去,千百個賴寧站起來,讓我們以賴寧為榜樣,從小立下革命志,為祖國的騰飛而刻苦學習,努力拚搏!」整個教學過程中,筆者保持飽滿振奮的情緒狀態,重視自身情感的投入,充分把握住情感培育的目標。開始就以精湛的語言讓學生動情,中間以生動的講述讓學生明理,最後又以豐富的充滿激情的結束語讓學生的情感得到升華。
3.善於發掘學生資源
教師要尊重學生對生活的體驗感悟,引導學生在特有的活動中感知生活,領悟道德。《品德與社會》課更側重於學生的實踐活動,它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促使學生通過活動獲得經驗。讓課程回歸到學生生活,使課程對學生發展有益。《品德與社會》的教學要把那些知識、規范融到學生的日常生活當中去,讓學生體會學習的「個人意義」,使學生得到全面的提高,在活動中得到發展。我校地處農村,學生們的家裡大多有農田,他們在家裡都能夠見到這些作物的生長過程,有很多同學還能幫助家裡做農活。從整地、播種、除草、施肥到收割這一過程學生很清楚,但操作學生卻沒經歷,於是在作業中,筆者常要求學生利用周末的時間,跟隨父母親到山上去參加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勞動,並記錄下父母親的勞動過程,勞動中的一些技術技巧等,有的學生記錄自己跟父母親一起種地,以及父母親對他介紹種地的一些知識和栽陪的技術,有的記錄跟父母一起插秧的過程,有的記錄跟父母一起去采野果的經歷等等。在課堂上讓學生朗讀自己的記錄,作為班上學生交流討論的資料。這樣,學生有了親身體驗與實踐,不僅可以開闊視野,還能體會父母的艱辛,培養學生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激發學生刻苦學習、奮發向上的動力,為今後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4.充分利用社區資源、家長資源
社區是指以一定地理區域社會群體進行一定的社會活動。社區供給了學生社會交往的空間和地理的活動區域;與此同時,社區對小學生的觀念形成、生活發展影響也是很大的。社區是獨特的課程資源,它的優勢是校內資源所不能比的。社區中的那些基礎設施是學生品德教育的重要場所,比如社區圖書館、體育中心、培訓中心、當地特有的文化景觀等,都是重要的課程資源。開發利用社區課程資源,一方面能消除教師在認識上的偏差,防止資源浪費,另一方面還能促使《品德與社會》課程得到有效的實施。新課改提出,要充分開發利用社區資源的要求,這樣能為學生開辟出更廣的社會實踐空間、更精彩的活動內涵。在《品德與社會》課教學上,教師要充分利用社區資源。
家長資源主要指:學生的祖輩、父輩、親屬,學生的監護人,家長是學生家庭教育的核心。除了在學校的那部分時間,學生其他的時間幾乎都在家裡,對於孩子的基本情況,家長比學校教師更為了解,例如孩子的行為習慣、情感經歷、學生的思想動態等等。不管是哪個學生家長,都很注重培養孩子的品行,為孩子的健康成長提供環境。可以這么說,在培養學生形成良好品行、適應社會發展方面,家長是非常重要的課程資源。參考文獻:[1]徐繼存.段兆兵.陳瓊.論課程資源及其開發與利用[J].學科教育,2002(2).
[2]吳剛平.課程資源的開發和利用[J].全球教育展望,2001(8).
[3]宋虎平.民間的課程資源:被遺忘的課程資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2(6).
[4]王鑒.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的多元化模式[J].教育評論,2003(2).[5]吳剛平,樊瑩.課程資源建設中的幾個認識問題[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