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做好礦產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工作
首先,設計時應根據現有技術經濟條件,盡量設計達到先進的三率指標,第二,在開發過程中,採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保護好各種資源,如低品位礦的堆存保護再利用,做到分采分剝(掘),不斷提高三率指標。如何做好礦產資源的開發和保護工作
② 如何提高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水平
礦產資源保護與合理開發利用全省礦業要通過對資源空間要素和生產要素的合理配置,實行分區管理,促進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的轉變;
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切入點,以產業升級為核心,依靠科技進步,推進資源開發規模化和集約高效利用;
要按照控制開采總量、減少礦山數量、遵守礦山准入、提高利用水平的要求,合理開發與有效保護礦產資源。
一、礦業區域布局構建礦業新格局在滬寧沿線優化開發區域,加大限制開山採石力度,建設生態示範礦區。
禁采區內嚴禁開山採石,科學布局規劃開采區或集中開采區,壓縮露采范圍,減少露采礦山數量,控制開采規模,堅決制止分散零星開采。
新建和延續開採的開山採石礦山規模必須達到中型以上。
在重點開采區內,積極引導企業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提高資源利用水平。
設立徐州銅山、賈汪、南京芝山和溧陽宜興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為國家重點支持的大型水泥企業提供資源保障。
設立金壇石鹽重點開采區,合理開發石鹽,發展鹽化工,支持國家儲氣儲油工程建設。
設立南京梅山鐵礦和棲霞山鉛鋅礦為黑色金屬和有色金屬重點開采區,穩定鐵礦和鉛鋅的開采規模,保障供給。
在沿運河、沿東隴海線等重點開發區域,加強優勢礦產資源的合理開發和深度加工,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
合理開發利用淮安石鹽、芒硝和凹凸棒石粘土資源,大力發展礦產品深加工業,開發系列中高檔產品,提高資源綜合利用水平。
發揮徐州煤炭生產基地和轉運通道的優勢,科學合理利用徐州的煤、石鹽、石膏和水泥用灰岩資源,保障礦業的可持續發展,促進資源枯竭城市的產業升級;
扶持連雲港磷礦資源的開發,延長礦山服務年限。
在禁止開發區和生態功能保護重點區域,禁止或嚴格限制對環境有影響的礦產資源開采活動。
建設礦業經濟區全省設立7個礦業經濟區,圍繞重點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發展支柱產業,建設結構優化、布局合理、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環境友好型生態礦業,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在徐州礦業經濟區,壯大礦業經濟規模,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鼓勵發展煤電一體化產業、石膏開采與深加工業、鐵礦開采與加工業、鹽化工產業、石膏開采與深加工業、水泥灰岩開采加工業。
在連雲港磷化工礦業經濟區,充分利用磷礦資源,發展磷化工產業。
在淮安石鹽芒硝化工礦業經濟區,實現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和產業優勢的轉變,發展鹽化工產業,逐步成為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國家級鹽化工產業基地。
在淮安盱眙凹凸棒石粘土礦業經濟區,發展凹凸棒石加工產業,促進盱眙縣的凹凸棒石粘土產業盡快躋身於世界先進之列,同時成為支撐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載體。
在南京礦業經濟區,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加強資源綜合利用,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通過科技創新,發揮技術優勢,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
在金壇鹽盆鹽化工礦業經濟區,科學利用礦產資源和地下空間資源,發展鹽化工產業,建設油氣儲備基地。
在溧陽宜興水泥礦業經濟區,採用先進生產工藝和現代化管理手段,建設全國一流的水泥生產基地。
培育要素市場,開拓省際和國際礦業市場大力發展礦產品流通市場,壯大礦產品交易市場等有形礦產品市場,探索建立礦產品期貨市場等要素市場。
利用連雲港港口、長江沿岸、徐州市交通樞紐的有利條件,加快建設煤炭、鐵礦石等省內緊缺和短缺資源的貿易市場和貿易基地。
在宜溧地區,培育以建材礦產品為主的交易市場。
鼓勵發展南京礦產品物流業、建材交易市場、礦產品期貨市場。
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立以政府為指導的省際、國際合作,充分利用省外和國外資源。
通過投資、合資等方式,在省外尤其是西部地區的資源富集區建立能源等礦產的供應、開發基地。
鼓勵和支持企業「走出去」,力求在境外資源勘查和開發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二、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區禁止開采區
1、開山採石禁采區全省劃定開山採石禁采區81個,禁采帶33條。
在禁采區(帶)內,不得新設開山採石礦山。
2、其他礦產禁采區在全省19個生態環境保護功能區、資源保護功能區和重要城鎮及基礎設施保護功能區內禁止開采礦產資源。
在蘇錫常地下水超采區,對深層地下水繼續實行禁采。
對特殊行業必須開采地下水的活動,應在按照相關規定進行充分論證的基礎上,實行嚴格的審批和限量開采控制。
蘇南、蘇中煤炭資源分布區在規劃期內不得採用傳統方法開采。
開采磚瓦用粘土資源不得佔用破壞耕地。
限制開采區
1、開山採石限采區開山採石禁采區外的區域劃定為限采區。
開山採石限采區內的開山採石活動要科學規劃,控制總量,集中開采。
以南京市為試點,在宜興、溧陽、金壇、句容、溧水、高淳、江寧、六合、盱眙、銅山、東海、贛榆等縣(市、區)規劃設定12個建築石料集中開采區。
在集中開采區內的建築石料采礦權以招拍掛方式出讓,實行總量控制,嚴格礦山准入,按照生態礦山要求建設開發。
2、地下水限采區徐州市七里溝水源地、鹽城市區、大豐和沛縣縣城、大屯等地下水嚴重超采區,為地下水限采區。
地下水限采區內嚴禁新增開采井,嚴格控制地下水開采量和水位埋深。
保護礦區列入省礦產資源儲量表中的目前還不能比較經濟地開發利用的大中型及重要小型、低品位或難選冶的34個礦區,劃定為保護礦區。
在礦產資源利用水平達到經濟上合理、技術上可行之前,不得破壞性開采保護礦區的礦產資源。
建設項目不得壓覆規劃保護礦區。
重點開采區劃定徐州地區煤炭重點開采區、豐縣鹽化工重點開采區、銅山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賈汪區水泥用灰岩岩開采區、邳州石膏重點開采區、連雲港地區磷礦重點開采加工區、淮安鹽硝化工重點開采區、淮安盱眙凹土重點開采區、南京棲霞山鉛鋅礦重點開采區、南京梅山鐵礦重點開采區、溧水芝山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鎮江——常州金壇鹽盆岩鹽重點開采區、溧陽周城—平橋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溧陽上黃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和宜興新芳水泥用灰岩重點開采區等15個重點開采區,鼓勵和引導投資人按規劃要求投資開采重點開采區內的礦產資源。
以金壇鹽盆為示範,積極推進開發利用功能區劃,優化礦產資源和礦山空間資源的開發利用。
按照規劃功能合理安排勘查開采活動,促進重點開采區資源利用效益最大化。
三、開采規劃區塊對煤、鐵、鉛鋅、金礦、鍶礦、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熔劑用蛇紋岩、硫鐵礦、芒硝、鹽礦、磷礦、石膏、水泥用灰岩、高嶺土、凹凸棒石粘土等開采礦種,在重點開采區、礦產資源開發整合重點地區、重點礦區、大中型礦產地劃定開采規劃區塊。
開采規劃區塊是礦業權設置和整合的重要依據,一個開采規劃區塊原則上配置一個開采主體,新設置的采礦權原則上應位於規劃確定的開采規劃區塊內。
全省共劃分開采規劃區塊65個。
四、礦山准入條件新建、改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除按規定應具備資質條件、提交包括有水土保持方案的開發利用方案外,還必須符合以下准入條件。
環境保護准入新建礦山必須執行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制度與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和綜合治理制度,單獨編制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並作為采礦權審批的必備要件;
對開采活動將造成重大環境影響且難以恢復治理的,實行一票否決。
生產礦山的礦山生態恢復治理書面承諾和保證金繳納列入年檢的必備內容。
安全生產准入新建、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必須符合礦山安全生產規定,進行安全預評價,並具有相應的安全設施。
安全設施必須與采礦主體工程做到「三同時」。
開采空間區域准入除經省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外,不得進入規劃劃定的禁止開采區進行采礦活動,不得在禁止開采區內新建礦山。
規劃禁采區內的已有礦山企業必須在限定時間內予以關閉。
在規劃開采區內的礦山進行集約化、規模化的采礦活動。
礦山規模年限准入新建礦山開采規模必須與礦山佔用儲量規模相適應,限定礦山最小開采規模和礦山服務年限。
服務年限大型礦山一般不低於20年,中型礦山一般不低於10年,小型礦山不低於2——3年。
不得大礦小開、一礦多開。
資源利用准入新建、擴建和延續開采礦山必須滿足和達到批準的礦山設計或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提出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共伴生資源綜合利用率、廢棄物回收利用的要求。
生產礦山要限期達到規定的資源利用率水平。
礦山開采方式必須符合相應的規范要求和批準的礦山設計方案。
露采礦山,應採用台階式開采方式,禁止採用落後的、破壞和浪費資源的開采方法。
資質准入嚴格按照《關於進一步規范礦業權出讓管理的通知》要求,根據其《分類目錄》進行采礦權的出讓。
保護正當合法競爭,參與采礦權交易活動的市場主體,應具有相應資質並符合投標要求。
對有違規違紀違法行為的,3年內不得參與交易活動。
五、礦業結構調整調整礦山規模結構按照集約高效的原則整合各類礦山,鼓勵和引導礦山企業規模化開采,提高大中型礦山企業在全省礦山中的比重,壓縮礦山數量,對小礦山加大改造整合力度,淘汰技術落後的礦山,關停資源浪費嚴重、礦區環境問題突出、安全無保障礦山。
全省礦山平均規模2010年達到10.6萬噸,2015年達到11.9萬噸,2020年達到13.2萬噸。
全省大中型礦山比例2010年達到22%,2015年達到25%,2020年進一步提高;
其中非磚瓦用粘土礦山大中型礦山比例2010年達到50%,2015年達到60%,2020年達到70%。
省內18種主要礦產新建礦山必須達到規劃確定的礦山最低開采規模要求,其他礦產新建礦山必須達到《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2015年)》的相關要求。
改進礦產品結構控制原煤生產規模,鼓勵實施煤電一體化工程,著力發展坑口電廠和煤矸石發電等煤電聯營和綜合利用項目。
形成合理的「鐵礦石采選冶→煉鋼→鋼材」產業鏈,獲取更大的經濟效益。
鼓勵發展精深加工業,控制膨潤土、凹凸棒石粘土初級產品加工;
嚴格控制在全省范圍內新上水泥生產線和擴大水泥生產能力,控制發展低強度等級水泥,積極發展高強度等級水泥和特種水泥產品;
嚴格控制磚瓦用粘土開采量,加快「禁實限粘」進程,鼓勵以非粘土資源或以工、礦固體廢棄物為主要原料生產新牆材產品。
提升礦山生產技術結構積極推廣先進適用的礦山采選技術和工藝,提高礦產品產量和質量。
鼓勵礦山企業通過科技攻關、技術改造,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工藝,努力降低能耗,減輕對環境的污染或破壞。
重點發展煤層氣開采技術、保水開采技術,鼓勵發展煤炭洗、選項、加工和配煤、水煤漿等技術,加快推動潔凈煤技術產業化;
鼓勵發展礦區固體廢棄物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處理和綜合利用技術,積極研發共伴生礦和低品位、復雜難處理礦的選礦與綜合利用技術。
鼓勵磚瓦用粘土企業發展燒結粉煤灰磚、煤矸石磚、江(河)湖泊淤泥磚及泥質尾礦磚,開發模數空心磚、微孔磚等生產技術,引導空心磚生產向自保溫、大型化發展。
倡導邊開采邊治理、濕法開采等生產工藝,落實水土保護措施,最大限度地減少因采礦引發的環境污染或破壞。
發展環保和資源綜合利用的建築材料生產技術,鼓勵和扶持節能、環保型建築材料的生產。
推廣礦山無尾礦生產技術,促進礦業循環經濟的規模化發展。
調整礦山企業組織結構培育、扶植礦產品加工基地和龍頭企業。
鼓勵發展大型礦業集團,構建和完善以大企業為主導、大中小企業專業化分工、產業化協作的產業組織體系。
對礦山企業依法開採的礦產資源及礦山企業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高效利用礦產資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實現礦山企業規模得到進一步擴大,效益進一步提高,數量進一步下降,促進礦產資源開發利用向生態礦業發展,增強礦業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施省政府批準的礦產資源開發整合方案。
對整合對象的生產要素進行重組,合理布局開采礦山,高效利用礦產資源,逐步形成以大型礦業集團為主體,大中小型礦山協調發展的礦產開發新格局。
六、開采總量控制為實現開采總量調控目標,規劃期間,全省重點控制煤、鐵、熔劑用灰岩、冶金用白雲岩、芒硝、鹽礦、石膏、凹凸棒石粘土、水泥灰岩、建築石料、磚瓦用粘土礦產的開采規模。
「十一五」期間,建築石料開采量配置向連雲港市適度傾斜,以滿足港口建設需要。
七、磚瓦用粘土開發利用加強指導,編制專項規劃各地根據實際情況,積極做好市縣級磚瓦用粘土資源合理利用專項規劃,嚴格市場准入,保護耕地,科學布局,注重整合,優化產品結構,推廣節地、節能、利廢、環保方法和技術,做到「邊開采、邊復墾」。
強化開發利用管理,加大監管力度對粘土磚生產企業的取土范圍和規模進行嚴格控制,嚴禁佔用耕地建窯或擅自在耕地上取土。
按照規劃確定的開采區域,對取土范圍實施「一勘六定」制度,即現場勘察與定界址、定取土時間、定取土深度、定取土數量、定復墾計劃、定補償標准,保證粘土資源管理到位。
除保留生產復古材料的小土窯外,對小土窯、小立窯和無土源的18門以下輪窯實行平毀復墾。
加快「禁實限粘」進程,大力發展新牆材產品繼續推進「禁實限粘」,大力發展新牆材,基本淘汰粘土實心磚,進一步壓縮以粘土為主要原料生產的空心粘土製品。
南京、蘇州、無錫、常州、南通、鹽城6個省轄市,以非粘土或以利廢為主要原料的新牆材生產比例達55%以上,鄉鎮以上實現「禁實」目標,禁止生產或基本淘汰實心粘土磚,禁止或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
其他地區以非粘土或以利廢為主要原料的新牆材生產比例達50%以上,80%的鄉鎮實現「禁實」目標,大部分地區禁止生產或基本淘汰實心粘土磚,限制生產實心粘土磚。
節約集約利用資源,推廣節地、節能、利廢環保技術因地制宜,推廣泰州和揚州市廢地開發取土、南通市江河淤泥空心燒結磚、蘇州和無錫工業污泥制磚、徐州市煤矸石和粉煤灰制磚及隧道窯燒制、宿遷坯場綠化、常州金壇邊開采邊綠化等資源利用方法、產品生產技術和環境保護措施。
八、主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堅持「一轉二有三綜合四循環五節約」的原則,加大礦產資源綜合利用技術的研發力度和應用廣度,加強礦產資源儲量動態監測,大力提高資源回收率和共伴生元素綜合利用率,推進全省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發展礦業循環經濟。
到2010年,全省煤、鐵、鉛、鋅、鍶、硫、磷、石鹽、芒硝和高嶺土等主要開采礦種的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利用率繼續保持在全國先進水平,到2015年基本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接近發達國家平均水平。
對重大采選技術、礦產綜合利用技術、循環利用技術等進行先導性和示範性研究與開發,積極開展新能源、新材料礦產等非傳統礦產資源利用技術的研究與開發,推動行業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
因技術不成熟,尚不能綜合利用的多金屬共生的采、選固體廢棄物等,可暫不利用,並妥善保護,防止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
以政府投資為引導、以企業投資為主體、以技術創新為核心、以資源綜合利用為目標,在全省18個具有較好開采條件的重要資源礦區(田)中,推行礦產資源綜合利用示範礦山和工程建設,樹立礦業循環經濟先進典型,全面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
③ 如何有效解決礦產資源枯竭
你這個設問是不準確的。礦產資源枯竭是必然的,沒有什麼措施能夠阻止,就算是現在全球一致統一停止開采礦產,有些資源也已經到了枯竭的邊緣。
如果你是要問礦產資源快枯了,以後出路在哪裡?答案倒是有幾個,主要是開源節流。
1.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限制高能耗企業快速發展。
2.開發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比如核能、風能、水能、太陽能等。
3『加強國際合作。
④ 如何進一步優化礦產資源配置
1.礦產資源配置的目標和原則
(1)礦產資源配置的目標。
礦產資源作為一種資產和生產要素,其配置的目標應十分明確,即在遵循礦產資源自然屬性和規律的前提下,以有限的資源最有效地滿足人們的需要。當前,礦產資源配置就是要保證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礦產資源配置實質上就是資源與資產在國民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的優化配置,主要包括:①礦產資源如何最優分配,即不同用途上分配、不同時間段上分配、不同地區分配和不同利益主體的分配,其中還應包括如何增加資源總量。②礦產資源如何最佳使用,即發揮礦產資源最佳的使用效率和最佳的使用效益。也就是說,礦產資源配置的最佳目標是通過優化配置礦產資源,使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資源效益等綜合效益最佳。
礦產資源要實現優化配置的目標,必須藉助於一定的配置機制。經過幾十年來的改革開放,我國現在正處在由計劃經濟體制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渡的階段。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配置資源中的基礎作用。因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礦產資源配置機制,也必須是宏觀調控與市場機制的有效結合。
(2)礦產資源優化配置的基本原則。
由於礦產資源使用價值的特殊性,礦產資源在配置過程中必然會出現在使用方式和使用者的選擇上的多方案。礦產資源優化配置總體原則是以相對少的資源(資產)投入取得相對較大和最佳的綜合效益。具體包括:
①綜合效益最大原則。對於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利益主體(企業、部門或地方)而言,追求開發利用的最大經濟效益是無可厚非的。但隨著人口、資源與環境問題的惡化,實現礦產資源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綜合效益最大,開展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應成為礦產資源配置的重要原則。
②使用效率最大原則。在已經明確某種資源用途的情況下,應該將這一定量的礦產資源配置給資源利用率最高的使用者。換言之,就是通過資源的配置機制選擇那些能達到同樣的資源使用效果而消耗資源最少的使用者。
③局部配置機會成本最小原則。一定量和質的礦產資源,由於其使用價值具有多重性和綜合性,選擇其作為某一種用途時,就會喪失其作為其他用途的機會,這其中必然存在著一個機會成本。礦產資源配置機制就是要引導資源向機會成本較少的用途流動。
④替代性原則。替代性原則包括3個方面的含義:一是指各類資源之間的相互替代;二是同一類資源不同質量等級種類的替代;三是國外資源對國內資源的替代;礦產資源的計劃配置機制、市場配置機制就是要通過這些替代,產生資源與經濟的最佳效益,保證資源對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需求。
2.充分發揮市場在礦產資源配置中的基礎作用
市場經濟是以市場為主的配置社會資源的商品經濟運行形式。市場配置社會資源實質上是以價值規律為主體的各種經濟規律共同作用來配置的。市場機制是指在市場的有機體內部,由市場交換活動建立的相互制約和相互影響的內在有機聯系形式。在市場機制中價格機制、供求機制、競爭機制是市場的三大機制,它們通過相互聯系、相互制約的作用,共同調節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實現社會生產和社會需求的平衡。
(1)價格機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配置社會資源的核心機制。它是指在市場供求矛盾中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從而支配市場取向和調節資源配置的作用方式。這種調節作用是通過價格圍繞價值或生產價格的上下波動實現的。通過價格的變動,引起供給和需求、生產、消費的變動,從而影響社會資源的流向,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
(2)供求機制是指各種商品及生產要素的供給與需求之間的內在聯系和相互作用的一種方式,是在供求規律發揮作用過程中表現出來的一種資源配置方式。它的作用主要是靈敏地反映市場經濟內在矛盾和均衡關系的狀態,為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信號;並通過其他機制的相互作用,實現對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而這種作用是通過供求關系對市場價值和市場價格的影響實現的。當供大於求時,價格下跌,引起一部分生產者退出,使供求趨於平衡;當供小於求時,價格上漲,引導一部分生產者投入到生產中來,使供給量上升,供求趨於平衡。
(3)競爭機制。競爭是商品經濟的強制規律,它強制地制約著人們的行動。如果說價格機制是價值規律實現其作用的內在機制,那麼,競爭機制便是價值規律實現其作用的外在機制。一方面,競爭是每個商品生產者之間相互對立的一種作用,商品生產者不承認任何別的權威,只承認競爭的壓力;另一方面,價值規律只有通過競爭的外在強製作用,才能把它的內在必然性表現出來。競爭所造成的外部壓力和內部壓力,會促進企業不斷增加投資,改進技術管理,從而促進社會技術進步,推動社會生產力的高速發展。
另外,競爭機制還能通過價值信號促進資源的合理流動,促進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首先,通過部門內部生產者之間的競爭,促進資源從劣勢企業向效益好的企業流動,實現資源在微觀方面的優化配置;其次,通過部門之間生產者的競爭,會促進資源向利潤率高的部門流動,從而實現資源在宏觀方面的優化配置,實現按比例發展,促進社會供求的平衡;再次,從整個社會來說,由於競爭的優勝劣汰作用,會導致少數效益差的企業破產或被兼並,促進資源的重新組合,實現社會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要使這些機制在礦產資源配置中充分發揮作用,還需要做大量工作,尤其要抓好以下方面:
(1)對政府拍賣礦業權要進一步規范化、制度化。凡是能夠通過市場拍賣的,就不再搞行政審批,而且拍賣要體現公正原則,防止營私舞弊。同時要嚴格界定哪些礦業權可以由政府拍賣,哪些不能由政府拍賣,以便有效地保護法人財產權,避免造成思想混亂。筆者認為只有在如下3種情況下,政府才能通過拍賣形式出讓礦業權。①過去由政府財政出資形成的礦業權,而具體使用礦業權的主體已經滅失的;②按法律規定,法人持有的礦業權已經超出保護期的;③那些可能產生極差收益的礦業權,大家爭相登記或申請的。
(2)對礦業權人之間的市場交易,要進一步培育和發展。①消除任何形式的壟斷,包括行業性的壟斷和地方保護性壟斷,放手讓市場去配置礦產資源。②確保市場的公平競爭,國家預算資金支持商業性礦產勘查的專項,應當補貼給勘查主體,且公平對待,以免造成不平等的競爭。③加強礦業權市場規范化建設,可以考慮在全國建立一個統一的礦業權交易所,在若乾地區建立分所,並加以聯網,加強信息溝通。④與財政、金融部門聯系,盡快啟動我國礦業資本市場。可先組織有關專家,出國進行專項考察,並提出方案,促進啟動。⑤為配合礦業權交易和礦業資本市場的啟動,應當建立有權威的礦產勘查成果評估機構,通過這種權威性的評估增強股民對礦產勘查投資的信心。
(3)促進礦產勘查開發企業規范化運作、集團化經營。中國礦業的發展,歸根到底必須有一批規范的礦產勘查開發企業。而我國現有的地勘單位和大多數礦山企業離這個要求還有差距,對此要加大改革力度:①以現有大中型礦山企業為主,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向集團化發展,通過股權聯系,把小型礦山改造成作業單位。②改革礦山企業的財務制度,勘查投入必須資本化,礦業權價值必須作為企業重要財產。所有礦山企業,對現在正在運行的礦業權,都要進行評估進賬,並且按消耗提取折耗,按年核算其增減變化。③重點吸收國內外大型企業集團進入礦業,把礦業和其他產業聯合起來,形成多角經營。④改革現有地勘單位,有條件的要以省局為單元,建立礦產勘查開發企業;大多數應當改革成為以勘查勞務為主、多方面服務的勘查公司;少數技術強、地質條件好的單位,可組建人員精乾的專業找礦公司。
3.加強政府的宏觀調控作用
針對我國當前礦產勘查存在的問題,政府必須進行有力的干預,不如此難以消除礦業面臨的困難。這種干預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政府應有的作為。干預的方法和手段可考慮。
(1)對市場調節不起作用的領域,政府直接配置,也就是加強公益地質工作,提高礦產地質研究程度,減少商業性地質工作風險。①提高研究程度的重點應當放在現有地質資料的全面收集和二次開發上,而不是開展更多的新項目。②對礦產資源戰略性評價,應當與國內大型礦業公司有機配合,盡可能用商業性地質勘查力量完成這項任務,這樣做既能充分發揮大調查經費的作用,又能避免與商業性地勘單位爭搶礦點,搞不平等競爭。③礦產資源評價的重點應放在重要成礦區、空白區,努力增加國內礦產資源總量;重點開展礦區外圍找礦,增加外部經濟性。④公益性地質工作的層次應是多重的,省、地區都應當有自己的公益性地質工作,並在此基礎上制定規劃,指導本地區商業性找礦。
(2)加大礦業權的保護力度,嚴格控制新的勘查單位的組建。①應當專門為礦業比較發達地區的縣、鄉長,講授礦業權的財產屬性,以及法律對財產權的保護。②嚴肅查處侵犯礦業權的事件,並公開曝光,引以為戒。③應當控制新的國有獨資勘查單位的組建,但應允許非國有勘查單位的進入。
(3)建立礦產勘查專項基金,專款用於支持礦產勘查工作。基金的管理要有專門機構,要有一套規范的辦法。①基金來源:各級財政的支持。②使用方向:貸款、補貼、投資(注入礦山企業資本金)。③基金運作:建立有利於企業和社會資金向礦產勘查投入的機制,引導企業和社會資金的投入,而不是政府直接出面立項、投入。大量的實踐證明,用財政資金補貼礦產勘查,把補貼撥給企業,由企業選項、立項,其效益要好於政府選項、立項。
(4)對礦業實行稅收優惠,減輕礦山企業和地勘單位負擔,降低國內資源的勘查成本,提高競爭能力。在改革稅種的基礎上實行「稅前扣減」和「虧損後移」的優惠。
(5)建立礦產資源利用效益、使用效率考核指標,對重點使用礦產資源的單位進行考核,在此基礎上實行一套鼓勵和限制、獎勵和懲罰的辦法,以便促進資源的優化利用。
⑤ 怎麼做好礦產資源管理
一、實施礦產資源規劃與資源儲量動態管理相結合
二、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與采礦權有償出讓相結合
三、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與創新「礦補費」徵收方式相結合
四、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與環境恢復治理收取保證金相結合
五、實施礦產資源規劃管理與土地執法巡查相結合
⑥ 我們應該怎樣保護寶貴的礦產資源
加強宣傳和教育,養成節約礦產資源的習慣。
合理開發,有計劃的進行開采。
綜合利用,杜絕浪費,爭取最大限度利用礦產資源。
加強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實施,強制關閉小礦廠、小煤窯。
⑦ 關於加強我省礦產資源保障能力的思考
向世紅 田立環
(河南省有色金屬地質礦產局)
礦產資源對經濟的發展具有特別的支撐作用,對於發展中國家尤為重要。隨著經濟形勢的螺旋式發展,對資源的短期需求也時緊時緩,但從長遠來講,對資源的需求是剛性的、連續的。加強地質工作,尤其是加強深部找礦,提高礦產資源查明程度,加強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保障礦產資源可持續供應,對保障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提高礦產資源查明程度
河南省是一個礦產資源大省。由於優越的地理、交通、水、電、氣候等人文自然環境,我省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程度相對較高,以鋁為主的有色金屬工業對河南經濟社會發展起到重要的支撐作用。但是隨著近年來的強勢開發,我省煤、鋁、金、銀、鉛鋅等優勢礦產資源的保障年限越來越低。目前我省勘查發現地表礦的可能性已大大降低,但是以往我省地質工作勘查深度一般在300m以淺(部分礦種達到500m左右)。國外一些大型礦山勘查開發資料顯示,一些重要成礦區帶礦床深部往往存在多個賦存空間。為了提高礦產資源的保障程度,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勢在必行。
近年來,我省一些重要成礦區帶的深部找礦取得突破性進展,如澠池縣曹窯深部鋁土礦勘查,陝縣支建深部鋁土礦勘查,以及小秦嶺危機礦山深部找礦等,顯示我省深部找礦潛力巨大。我省深部找礦方向及部署,一是鄭州—洛陽—三門峽—平頂山等地區的鋁土礦,找礦深度可達500~700m;二是小秦嶺、熊耳山、外方山及崤山的金、銀、鉛鋅礦,其找礦深度可達1500~2000m;三是欒川、嵩縣、盧氏、汝陽等地區的鉬礦,其找礦深部可達800~1000m;四是北秦嶺地區的金、銀、鉛鋅礦,其找礦深部可達1000~1500m。
要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必須重視地質規律,並破除管理制度上的障礙。通過幾十年的地質工作,以及我省地質工作者的辛勤勞動,造就了我省特色鮮明的地質勘查隊伍格局,培養了一大批各有專長的勘查與科研專家,積累了豐富的地質礦產資料。尊重成礦規律,一是要建立地質勘查工作長效投入機制,我局近年來在河南省洛寧縣沙溝礦區深部找礦實踐證明,要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必須依賴大量的地質勘查工作投入;二是要充分發揮各局、各專業地勘隊伍歷史形成的專業技術優勢與找礦勘查的地域優勢,充分利用好地質專家在某方面、某礦種的專業優勢及對某些成礦規律上的獨到認識,使深部找礦更有針對性,從而少走彎路,降低勘查費用,有效縮短勘查周期。破除制度障礙,一是從全省利益出發,調整不同單位的利益取向,公開公益性地質勘查成果,公開礦業權設置成果,公開各級各類規劃性成果;二是要調整、明確礦權設置,運用政府調控職能,整合重要成礦區帶的礦業權,開展采礦權深部「空白區」找礦。
二、積極實施「走出去」工作
世界上礦產資源的分布是極不均衡的。中國有著自己的優勢礦產,但是,石油、天然氣、富鐵、銅、鎳等大宗礦產資源短缺卻是不爭的事實。前兩年石油、富鐵礦價格飆升,對我國的經濟安全產生了較大影響,究其原因,在礦產資源全球化配置的今天,中國卻在全球礦產資源中佔有極低的份額有著很大的關系。「走出去」工作重點要考慮的是「干什麼去,到哪裡去,怎樣去」的問題。各地勘單位在「走出去」過程中,應加強調研在先、科學選擇國別與礦區、重視風險、資源共享、信息互通等工作。「區域規劃、集團作戰,大企業跟進」的勘查戰略模式,是我局近年來在境外找礦實踐中探索出來的一套規避風險、行之有效的運行模式。河南省國土資源管理部門應在全省地勘單位「走出去」過程中加強管理,並發揮組織協調作用,避免工作重復造成資源浪費,以及相互間的惡性競爭等。
我省在鼓勵地勘單位積極開展「走出去」地質找礦工作時,首選地區國內應是西部工作程度較低的省(區),國外應是亞洲周邊國家、非洲及南美洲;目標礦種應是國家緊缺或國家鼓勵勘查開發的礦種;最終目的是通過獲取礦業權來佔有礦產資源,實現礦業開發,保障國內經濟社會發展所急需的礦產資源供應。
三、鼓勵科技創新工作,提倡節約利用礦產資源
提高礦產資源保障程度,必須依靠科技創新。一方面,我省推進整裝勘查,加強深部找礦,實現地質找礦重大突破,依賴於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的引進和使用,重點是以成礦模型為指導,加強物探技術及鑽探技術等綜合手段在生產中的應用,關鍵是充分調動創新性技術專家的積極性。應盡快出台相關政策,逐步建立知識、技術、管理等要素按貢獻參與勘查開采項目收益分配新機制,獎勵找礦有功人員。另一方面,現有礦產資源開發利用中,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回收率低,采礦貧化率高,資源浪費嚴重問題十分突出。應鼓勵礦山企業與科研院所加強聯合技術攻關,一是研究煤、鋁、鐵、鉬、金、銀、鉛鋅等主要礦產資源開採回採率、采礦貧化率、選礦回收率、綜合回收率的最佳指標,尋求節約利用我省主要礦產資源的最佳途徑;二是開展新類型、低品位、多組分、難選冶等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研究,開發可替代資源;三是加強鋁、鐵、金、鉬、銀鉛鋅等主要礦產資源的尾礦開發利用技術研究,變廢為寶,充分利用礦產資源。
地質工作的基礎屬性決定地質勘查、地質科研工作必須堅持長期穩定的投入。根據河南省當前地質工作現狀,科研項目應逐步轉向深部找礦理論與方法方面的研究,項目費用從河南省地質勘查基金中拿出專項資金進行安排。
四、加強礦產資源(礦產地)戰略儲備
加強礦產資源的儲備,尤其是大宗礦產資源的戰略儲備,對於穩定市場,保障國家經濟安全,意義十分重大。國際上一些發達國家如美國、日本等,在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上的超前做法,為我們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鑒作用。
就河南省而言,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可以按礦種、分梯次進行。首先是短缺礦種礦產品的戰略儲備,如石油、銅、鎳等,在保障經濟發展需要的同時,積極儲備各級礦產品,根據我省財政實力狀況,現階段儲備規模可以在90天左右的需求量。其次是查明礦產資源(礦產地)的戰略儲備,我省資源量大、儲量豐富的優勢礦種有煤、鋁土礦、金、銀、鉛、鋅、鉬等,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突出的貢獻作用,由於成礦區帶有利,在已知礦山的深部和外圍還有很大的找礦潛力,在安排省兩權價款地質勘查項目時,這些礦種要優先安排、重點安排,查明礦產資源(礦產地),分期次向社會公開出讓。第三,在一些重要成礦區帶上還應以各級政府規劃區的形式,儲備一批重要礦產資源戰略勘查基地,保障重要礦產資源後續供應。此外,一些低品位、多組分,采選難度大、成本高的礦產地也要儲備起來,待日後經濟、技術條件許可時再開發。
礦產資源戰略儲備,政府要合理規劃,科學布局,並以立法形式,明確政府與企業職能,建立礦產資源戰略儲備與使用機制。首先各級政府要出資建立國家礦產資源戰略儲備庫。其次是出台一系列激勵措施,鼓勵企業開展礦產資源戰略儲備,例如從財政資金上支持礦山企業儲備各級礦產品;鼓勵一些有實力的大型礦山企業整合那些規模小、開發能力落後的小型礦山企業,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對主動勘查增加礦山儲量的企業應實行稅收減免的政策;鼓勵企業和地勘單位聯合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國外去勘查開發礦產資源,從源頭上佔有礦產資源等。目前我國已經建立國家石油資源儲備機制,其他短缺礦種的戰略儲備可以比照進行。
從管理制度上講,一是要鼓勵礦山企業開展技術攻關,加強低品位、難選冶等礦產資源的綜合利用,節約礦產資源,同時,鼓勵礦山企業研發高附加值的深加工產品,拉長產業鏈條;二是通過政府調解和市場調控,加強礦產資源整合,將優勢礦產資源向大型礦山企業積聚,並鼓勵其通過科學規劃,合理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嚴厲打擊濫采亂挖,采富棄貧等浪費資源行為;三是加強市場調研,根據市場需求科學規劃開采規模,避免過度開采,造成競相壓價,優勢資源不具優勢的局面,真正發揮戰略礦產資源的戰略意義。
⑧ 礦產資源如何合理利用
上網路文庫
⑨ 怎樣保護 寶貴礦產資源
1、不開采,如需用就進口!
2、國家立法,群眾維護
3、在國內把稀有礦產列為非交易性國家礦產
⑩ 加強礦產資源管理 推進礦業經濟發展
(2004年4月19日)
一、加強地質勘查規劃管理力度,積極進行招商引資,確保我區地質勘查工作健康發展
加快新疆經濟發展,關鍵是要加快資源優勢向產業優勢轉化,進而轉變為經濟優勢的進程,通過加快資源開發與市場需求相結合,變資源優勢為經濟優勢。長期以來,新疆礦產勘查工作程度較低,後備礦產地不足已經嚴重製約了新疆礦業經濟的發展,並將會影響新疆綜合經濟水平的進一步提高,提高礦產資源對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保證程度,必須加強地質勘查工作。
近幾年,我區的各類地質勘查資金投入相對較多,包括國家、自治區財政以及社會資金勘查投入均呈逐年上升趨勢,但是,實施的項目規模較小、資金的投入相對分散,收效甚微,從一定的方面影響了投資人的積極性。這就提醒我們要加強地質勘查工作的統一規劃管理,正確引導我區的社會勘查資金投入,科學合理地設置探礦權和開展地質工作,促進勘查工作健康發展,激發社會投資礦產開發的熱情,為我區的礦業經濟開發奠定良好的基礎。
國土資源部《礦產資源勘查工作五年計劃綱要》已經發布,我們要結合自治區經濟發展的總體要求,抓住國家將對新疆經濟發展給予支持的有利時機,不遺餘力地爭取將阿勒泰、西天山、昆侖山以及阿爾山列為國家礦產勘查的重點區帶,爭取更多的資金,加強新疆基礎性、公益性、戰略性地質勘查工作,為自治區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提供礦產資源保障。
同時通過規劃的制定和實施,來規范和清理地質勘查項目零星分散的現象,徹底根除圈而不探待違法行為。各地要在為探礦權人做好服務的同時,加強對勘查活動的跟蹤管理,把切實解決探礦權人遇到的具體問題,擺在首位。但對不依法開展地質勘查工作,不按法律規定履行探礦權人義務的,一經查實,一律吊銷其勘查許可證。
最近礦產品價格的持續上漲,在全球引發了新一輪的礦業投資熱潮,這對促進新疆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發展提供了有利時機,我們要繼續鼓勵國內外各類資金投資礦產資源勘查開發,進一步向國內外開放探礦權采礦權市場,積極支持礦產資源風險勘查工作,對勘查發現可開發的礦產地,保障其法定的采礦權,各級管理部門要從依法規范自身的行政行為入手,協助當地政府做好服務工作,改善礦產資源勘查開發的投資環境,對國內外資金投資者要一視同仁,吸引國內外企業勘查開發礦產資源。要從單純吸引資金,向引進資金、技術、現代化管理和優秀人才並重的方向轉變。建立規范化、科學化的礦業權管理模式,積極引進社會資金投資新疆礦產地質勘查開發。
二、加大礦產資源開發力度,提升開采規模和水平
新疆礦產資源的開發利用用在國民經濟發展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已是不爭的事實,但除石油天然氣外,在已經開發的礦山中,多數由於資金投入不足,開采規模小,開采方式落後,加工利用水平的經濟效益較差,影響了我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的整體水平。為加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進程,促進我區國民經濟發展,要通過建設一批規模化生產和開發利用水平較高的骨幹礦山企業,來加大開發力度,提升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整體水平。我們要多方籌集資金,對資源豐富和市場前景較好的礦山、礦產地進行技術改造,提高礦產資源開發利用水平、支持、扶持、壯大一批像羅布泊鉀鹽基地、哈密大南湖煤電化基地、喀拉通克銅鎳礦等大型骨幹礦山企業,以示範引導我區礦產資源開發利用規模化生產科學化開發的前進方向。
小型和零星分散的礦山,在我區的已建礦山中佔有數量上的絕對優勢,對這一類礦山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日常管理工作的優劣。各級管理部門切不可掉以輕心,特別要積極配合安全生產管理部門做好對這類礦山企業的安傘監督工作,發現的安全問題,要及時與安全管理部門進行溝通。要通過制定和實施礦區整合規劃,關小並大,特別是對生產規模在9萬噸以下,生產規劃小、安全隱患多、開采水平落後,資源浪費嚴重的礦山,嚴格按照《新疆煤炭工業「十五」結構調整規劃實辦法》要求,予以「關、停、並、轉」。要擴大礦山企業規模,引導企業科學的開采,以促進礦山安全生產的管理。
三、提高資源儲量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做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的基礎性工作
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是礦產資源管理工作中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作,服務於國家社會經濟發展的各個層面,是礦產資源管理規范化和科學化不可缺少的一個重要環節,但從目前的現狀看,又是礦政管理工作中相對比較薄弱的環節,許多礦山的保有儲量不清,對礦山資源的過快消耗缺少必要的宏觀調控手段,給礦產資 源的規劃、管理、保護和合理利用帶來許多困難,不利於礦產資源開發的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來,國土資源部十分重視礦產資源儲量管理工作,針對目前存在的問題,先後出台了一系列的法規和政策。國務院頒布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國土資源部發布了《地質資料管理條例實施辦法》,最近又頒布了第23號部長令《礦產資源登記統計管理辦法》和《關於開展礦產資源儲量登記工作的通知》、《關於做好礦產資源統計工作的通知》等規范性文件,為進一步加強礦產資源儲量管理提供了法律依據。近日,國務院又部署在全社會深入開展資源節約活動,其目的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社會,推進循環經濟發展,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緩解資源瓶頸制約,解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面臨的資源需求和環境壓力,這對於我們的資源儲量管理工作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提高資源儲量管理重要性的認識,切實做好礦產資源儲量管理的礎性工作,做好資源儲量的登記、統計和地質資料的匯交管理工作,保證基礎數據真實可靠,為礦產資源的規范化和科學化管理提供依據。
四、堅持以人為本,切實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工作
地質環境管理是地礦四項政府管理職能之一,但各地還存在不同程度的機構不健全、人員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管理工作推進緩慢的問題。因此,各地要加大地質環境管理工作力度,積極推進礦山地質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地質遺跡保護和地質環境監測等管理工作。各地要從講政治的高度,把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堅持「以人為本」,做好地質災害防治的各項工作。要抓緊編制地質災害防治規劃,認真落實年度地質災害防治方案,切實執行地質災害巡查檢查、應急調查、災情速報、汛期值班和建設項目用的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等各項工作制度,積極開展地質災害氣象預報預警,最大限度地減輕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保障建設項目地用地安全。要按照《自治區礦產資源總體規劃》和各地《礦產資源規劃》要求,督促礦山企業做好礦山地質環境治理恢復工作,實現資源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努力向「綠色礦業」方向發展。各地要切實加強各類地質遺跡資源科學開發與有效保護管理,推進地質公園建設,堅持科學規劃,合理開發,有效保護,使這種不可再生的人類自然遺產得以永續利用。要積極推進地質環境監測機構建設,加強地質環境管理和技術人才培訓,做好地質環境宣傳,全面推進地質環境管理各項工作。
(在自治區礦產資源管理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摘要原載《新疆國土資源》2004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