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如何抓好自然資源生態
擴展閱讀
緬甸產品出口到哪裡 2024-09-20 09:07:28

如何抓好自然資源生態

發布時間: 2022-01-23 00:11:57

❶ 什麼是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

合理開發利用自然資源,是環境保護的重要措施之一。

自然資源可分為3大類:①生態資源(恆定資源),如光、熱、水、風力、潮汐等;②生物資源(可再生資源或可更新資源),如動物、植物、微生物、土壤等;③礦產資源(不可再生資源或不可更新資源),如天然氣、煤炭、石油等。

自然資源是人類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基本來源,是社會文明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如果資源退化了,枯竭了,就要阻礙生產的發展。采礦工業如果實行盲目開采,就會帶來礦產資源枯竭。一個人不能離開水、空氣、陽光、土地等等,這些資源一旦缺少,就會給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帶來威脅。

我國自然資源雖然總量較多,但人均佔有量少。如礦產資源潛在價值居世界第三位,可是每人的佔有量卻低於很多國家。又如水資源,每人平均僅2700立方米,大大低於世界每人平均11000立方米的佔有量。再如有林地,人均只有1.7畝,而世界人均佔有林地面積是15.5畝。

開發利用自然資源,勢必要影響和改變環境;同時,我國保護生態環境的能力較低,又影響了自然資源的開發利用。例如,人類對土地資源的開發利用,如果不符合當地的生態環境特點,生態平衡就會遭到破壞,出現嚴重的自然災害。

對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就是對環境的最好保護。對此,人們必須樹立正確的觀點,認識到自然資源的有限性。就某一種資源來說,在一定條件和一定時期內,並不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所以,珍惜各種自然資源,是全人類的責任。

❷ 如何保護自然資源

一、節約電能。要注意隨手關燈,可以使用高效節能燈泡。據美國的能源部門估計,使用高效節能燈泡代替傳統電燈泡,就能避免四億噸二氧化碳被釋放。除了電燈,在使用其它電器方面也要注意,盡量選擇低消耗節能產品,不用電器時要切斷或關掉電源,冰箱則讓它處於無霜狀態。夏季天氣不算十分炎熱時,最好用扇子或電風扇代替空調。使用空調時,不要把溫度調得太低,26℃左右就行了。

二、節約水資源。許多廢水都可以循環使用。洗臉、洗手、洗菜、洗澡、洗衣服的水都可以收集起來擦地板、沖廁所、澆花等。淘米水則是很好的去污劑,可以留下來洗碗筷。沾了油的鍋和盤子要先用用過的餐巾紙擦乾凈,洗起來節水有方便,還可以少用洗潔精,減少水污染。

三、節約用紙。紙張的循環再利用,可以避免從垃圾填埋地釋放出來的沼氣,還能少砍伐樹木。據統計,回收一噸廢紙能產生800千克的再生紙,可以少砍17棵大樹,節約用紙就是保護森林資源,保護環境。

四、減少廢氣排放。交通廢氣和工業廢氣是生活廢氣的主要來源。我們出門盡量乘坐公共汽車或計程車,還可以騎自行車,盡量少乘坐私家車。工廠里的燃燒垃圾、生產商品等而產生的大量滾滾的濃煙彌漫在城市裡。他們應該把廢氣經過加工和過濾,再排放出來就可以減少污染。植物可以吸收二氧化碳,然後釋放出氧氣,所以我們要大量的種樹,尤其是在公路旁。

❸ 如何搞好生態文明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結合王昭榮

大自然是天然的資源,我們與大自然彼此之間應該互相尊重,保持珍惜和愛惜的心態,適度的使用自然資源,不再讓大自然遭到破壞,使生活環境美好、自然資源無耗盡,讓後代子孫能享有一片凈土,我們的關系就像是母子一樣親密、和諧。
但是長久以來因為人類文明建設和工業開發等,過度使用自然資源以致森林被破壞和環境被污染,導致空氣和水源異變等現象,造成了生態不平衡,不只是破壞了動物的家園,也破壞了植物的生長環境。還有台灣以前曾經被荷蘭人稱作是美麗之島福爾摩沙,但經過人類的過度破壞,如河川的放養生物及排放污水,原生物種梅花鹿的瀕臨絕種等等…以經不再是以前的福爾摩沙了。地球上珍貴的自然資源熱帶雨林,以平均每一秒鍾有兩個足球場的速度消失,全球正因為人類的文明及武器的發展而威脅著地球的生命,生活在地球村的人們更應該為萬物的和諧盡一份心力。
假如我們持續破壞、污染環境,不再維護自然生態,一旦生態被破壞、自然資源即將殆盡,居住環境遭受到威脅、嚴重的惡化,就會如同我們的生命遭受威脅一般,這些現象會更嚴重蔓延至整個地球村,地球上這麼多動植物都是因為人為的過度破壞,而導致生病、死亡。總有一天我們人類也會面臨資源耗盡和滅亡的命運。
我們人類導致自然生態系的不平衡,又讓許多自然界小生命遭到摧殘,我們更應該為我們的行為負起責任,現今應該如何必免這些現象再繼續惡化,我們可以從自我開始,凈化空氣和做好資源回收和資源永續利用的環保概念,例如: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利用太陽能資源、風力發電,積極的提倡資源的分類、適度的利用自然資源、讓綠地有生長的機會,不與天爭地,讓萬物有所依,讓我們告訴大家,再讓大家再告訴大家做好維護自然的生態保育工作,使我們的環境能美好,再恢復生氣盎然的容貌。

❹ 我國自然資源豐富,人類該如何利用自然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 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國家保護整 個生命支撐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生物多 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 ;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避 免侵害脆弱的生態系統;發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 環境;預防和控制環境破壞和污染,積極治理和恢 復已遭破壞和污染的環境;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全球 環境、生態方面的國際合作活動。到2000年,使環境 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提高 ,自然生態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逐步使資源、環 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到2000年的具體目 標如下:
(a)工業廢水排放量控制在300億噸 左右,工業廢水處理率達到84%,城市污水集中處理 率達到20%左右;
(b)二氧化硫排放量控制在2100~ 2300萬噸,工業廢氣處理率達到90%,城市居民燃氣 化率達60%,集中供熱面積達到4.7億平方米;
(c)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達到 45%-50%,控制有毒有害廢物污染;
(d)交通干線雜訊等效聲級維持1990 年水平,城市環境雜訊達標率比1990年提高15~20個百 分點;
(e)保護和發展森林資源,大力植 樹造林,1991~2000年凈增有林地面積1900萬公頃左右, 全國森林覆蓋率達到15%~16%左右;
(f)預防和控制荒漠化擴展;加強 水土保持工作,今後每年治理水土流失面積2~4萬 平方公里;
(g)保護耕地資源,控制建設佔用 耕地,2000年耕地保有量不少於1.22億公頃,擴大耕地 面積,1991~2000年新增耕地面積330萬公頃;
(h)全國各類自然保護區面積達到 1億公頃,占國土面積的7%;同時注意保護所有自 然生態系統。
2.4 保證上述目標實現的主要對策 應包括:
(a)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深化改革 開放,加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建立;
(b)加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特 別是規范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行為的政策體系、 法律法規體系、戰略目標指標體系的建設,以及資 源環境、生態綜合動態監測和管理系統、社會經濟 發展計劃統計系統,信息支撐系統,以及發展教育 事業,提高全社會可持續發展意識和實施能力在內 的能力建設;
(c)實行計劃生育,提高人口素質 ,控制人口數量,改善人口結構;
(d)因地制宜,有步驟地推廣可持 續農業技術;
(e)重點開發清潔煤技術,大力發 展可再生和清潔能源;
(f)調整產業結構與布局,推動資 源的合理利用,減少產業發展對交通運輸的壓力;
(g)大力推廣清潔生產工藝技術, 努力實現廢物產出最小量化和再資源化,節約資源 、能源,提高效率;
(h)加速「小康住宅」建設,改善 城鄉居民居住環境條件;
(i)組織開發、推廣重大環境污染 控制技術與裝備;
(j)加強對水資源的保護和污水處 理,保護、擴大植被資源,以生物資源合理利用支 持物種保護和區域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努力提高土 地生產力,減少自然災害。

❺ 怎樣合理利用自然資源

1、加強環境意識的宣傳與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環境意識

公眾的環境意識對自然資源的利用方式有極大影響,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的社會基礎還相當薄弱,盡快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其意義十分重大。

必須大力加強資源與環境保護的宣傳與教育,採取多種形式努力提高民眾的環境意識,各種宣傳輿論媒介應十分注意引導民眾自覺地珍惜自然資源,保護環境,逐步使保護資源與環境成為每個企業、每個社會組織和每個公民的自覺行動。

2、把保護自然資源提到國策的高度來認識

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就是保護生產力,保護好環境就是維護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這是我們各級領導和廣大群眾應有的最基本認識。在生產力中,生產資料的重要組成部分就是自然資源,它是發展經濟的物質基礎。

在推進經濟建設的同時,我們要大力保護和合理使用自然資源,努力開展對環境污染的綜合治理,加強生態環境的保護,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很好地結合起來。

3、加快立法步伐,法律制定法典化,加強執法力度

為了避免自然資源和環境法律、法規和規章之間的交叉、重復和矛盾,要盡快著手制定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綜合性法律或基本法律,以構成自然資源和環境保護方面的基本法典。

在健全完善法制的同時,應徹底糾正目前較為普遍存在的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的現象,加強執法隊伍建設,提高執法人員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同時繼續加大力度對環境執法進行有效監督。

4、加快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損失的研究,並將其計入生產成本

在國民生產總值或國民收入的計算和統計上,應該把資源消耗、環境污染和破壞的程度,以環境資本折舊的形式表現和反映出來。這種價值觀念的轉變,要求實現真正的價值和價格,即把在生產、消費和處理過程中,為保護環境和自然資源而消耗的全部費用真實地反映出來。

5、環境管理中的評價、「三同時」、限期治理等制度在實施中應該進一步加強和完善

現有環境評價制度在某些方面已不能適應形勢的發展和需要,應加以完善,在環境評價工作中對資源消耗、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應明確界限。

成立由掌握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破壞分析方法的專業人員組成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評價隊伍,對建設項目的自然資源利用率和生態環境影響作出評價和定價,對自然資源消耗和生態環境破壞程度超過生態閾限的建設項目應堅決杜絕上馬。

6、發展循環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

利用高新技術和綠色技術改造傳統經濟,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和知識經濟,使我國經濟社會真正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5)如何抓好自然資源生態擴展閱讀

自然資源特徵

1、數量的有限性。資源的數量,與人類社會不斷增長的需求相矛盾,故必須強調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與保護。

2、分布的不平衡性。存在數量或質量上的顯著地域差異;某些可再生資源的分布具有明顯的地域分異規律;不可再生的礦產資源分布具有地質規律。

3、資源間的聯系性。每個地區的自然資源要素彼此有生態上的聯系,形成一個整體,故必須強調綜合研究與綜合開發利用。

4、利用的發展性。人類對自然資源的利用范圍和利用途徑將進一步拓展或對自然資源的利用率不斷提高。

❻ 統籌自然資源,文化資源如何打造生態農業綜合體園區

結合生態農業產業鏈的構建打造方式,從自然、文化要素的融入促進並提升生態農業產業的特色發展,特別是綜合體園區內,以生態休閑設施,生態農業科技,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生態的生活(養生)範式是打造特色生態農業綜合體園區的基本點(來源:中農富通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專家觀點)。生態農業綜合體園區在建設內容上,適宜區域特色化、區域聯動發展、產業鏈上下游的承接,農業科技更新、提升、展示、示範、帶動,打造特色生態農業綜合體園區才是有生命力,可持續的。

❼ 如何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結合十八大精神、當前形勢、策略)

第一,加快推進節能減排,形成全社會節能的良好風尚.以工業、交通、建築為重點,大力推進節能,提高能源效率.加強適應和減緩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努力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和消費模式,積極參與應對氣候變化國際合作,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取得新進展.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和節能環保產業,抓好節能、節水、節地、節材工作.推進礦產資源綜合利用、工業廢物回收利用、余熱余壓發電和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同時要形成全社會節能的良好風尚,人人樹立從我做起,提高節能減排意識,使生態文明觀念成為13億中國人共同的價值觀念和自覺行動.
第二,加快污染防治,使生態環境得到明顯好轉.加強環境保護,全面實施污染防治重點工程,積極推進重點流域區域環境治理及城鎮污水垃圾處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重金屬污染綜合整治等工作.加快水污染治理工程建設、推動燃煤電廠二氧化硫治理,同時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多方面來推進污染綜合防治,使生態環境得到明顯好轉.
第三,加快建立資源節約型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有力的技術支撐.要緊緊圍繞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以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和生態環境保護為核心,加快發展引導和實現科學的生活方式和消費方式的技術、保護與利用各種自然資源的技術、可使生態環境質量加快改善的綜合治理技術和綠色過程的技術、生態微生物工程、環境友好工業等資源節約型技術體系和生產體系.

❽ 如何實施自然資源可持續發展戰略

中國可持續發展建立在資源的 可持續利用和良好的生態環境基礎上。國家保護整 個生命支撐系統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保護生物多 樣性;解決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重大生態環境問題 ;保護自然資源,保持資源的可持續供給能力,避 免侵害脆弱的生態系統;發展森林和改善城鄉生態 環境;預防和控制環境破壞和污染,積極治理和恢 復已遭破壞和污染的環境;同時積極參與保護全球 環境、生態方面的國際合作活動。到2000年,使環境 污染基本得到控制,重點城市的環境質量有所提高 ,自然生態惡化的趨勢有所減緩,逐步使資源、環 境與經濟、社會的發展相互協調。

❾ 論述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及如何加強自然資源的管理

我國自然資源的特點:1、資源種類較為齊全。在我國遼闊的國土上,各種自然資源幾乎是應有盡有,較為齊全。就各種自然資源滿足本國經濟發展需要的程度來說,我國堪稱是世界上各種自然資源自給程度較高的國家之一。
2、資源的絕對量大,但人均佔有量量少。我國幅員遼闊,但又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由於人口過多,人均資源佔有量明顯不足。資源相對量少,說 明我國所擁有的各種自然資源並非都是豐富的,今後,隨著人口高峰期的到來,人均資源佔有量將不斷減少,人與資源的矛盾將進一步突出。因此我們要特別加倍珍惜,予以合理的開發利用。
3、低劣資源的比重較大。較為代表的就是我國的鐵礦,儲量佔世界第三, 但質量卻很差,平均品位只有 34%,增加了開發利用的難度。資源質量參差不齊反映在開發利用上,一個具體表現就是資源承載能力有明顯的地區差異。如生產糧食能力的大小,可以作為衡量我國各地土地資源承載人口限度的標志
4、資源空間分布有利有弊。既廣泛又集中;有一定的地區組合優勢;資源豐度高的地區與產業豐度該的地區並不一致,存在區域二元結構。
5 資源開發程度較高,後備資源普遍不足。目前,我國宜耕土地的利用率已高達90% 以上,未耕土地中的可耕地的比重極低,耕地後備資源嚴重不足。
二、進行自然資源開發環境管理的建議
1.加強自然環境資源的價值與價格研究。自然環境資源的價值與價格研究,是運用經濟手段進行自然環境資源開發的環境管理的基礎,稅費及押金標準的制 定,以及對交易市場的監督,都需要以自然環境資源的價值評估為依據。建議有關部門組織專家對我國主要自然 資源的基準價值量進行評估,為管理和決策服務。
2.理順各種收費的關系,建立我國自然資源開發的資源稅費和生態環境稅費 體系根據自然資源開發產品的價格構成,對現有收費進行清理,保證兩個體系之間、以及每個體系內部各項收費之間的關系明晰,並通過法律文件加以明確。
3.強調費用—效益分析在自然資源開發項目評價中的地位。建議盡快制定和完善自然資源開發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規范,應對自然資源的價值、開發活動的 效益及其生態環境破壞損失作全面估算,並進行比較,為項目決策提供依據,為 項目成立後所要徵收的資源稅費和生態環境稅費的確定提供依據。
4. 取消補貼、提高原材料價格。經濟手段的核心就是使自然資源開發產品 即原材料的價格,反映開發過程的完全成本,因此,應當取消對資源開發的財政 補貼,放鬆對原材料價格的政府控制,使價格能夠對資源開發者和利用者產生調 節和刺激作用。也不必擔心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而導致通貨膨脹。
5.綜合運用多種經濟手段。在徵收自然資源開發的資源稅費和生態環境稅 費的同時,應注意運用其他經濟手段,特別是為環境保護創造市場,如實行資源 開發權拍賣和交易。對一些缺乏稅費徵收標准或難以專門制定標準的開發項目, 可在對資源進行價值評估的基礎上,對開發權進行招標拍賣,將拍賣所得資金作 為生態環境的恢復費用;並逐步建立開發權的交易市場。
6 建立自然資源保護基金。將徵收的部分稅費集中起來,成立自然資源保 護專項基金,資助自然資源的恢復與保護,替代資源的開發,以及自然資源的綜 合利用等工作,促進環境保護產業的發展,象經營普通商品一樣經營自然環境資 源這一特殊商品,使其不僅能維持簡單再生產,還能進行擴大再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