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資源管理 » 審計資源分配涉及哪些方面
擴展閱讀
買金還需加什麼費用嗎 2025-02-14 06:13:31
山東有多少中石油 2025-02-14 06:01:01

審計資源分配涉及哪些方面

發布時間: 2023-06-06 15:04:00

『壹』 簡述總體審計策略中包含的內容

1、被審計單位的基本情況。

2、審計目的、審計范圍及審計策略。

3、重要會計問題及重點審計領域。

4、審計工作進度及時間、費用預算。時間、費用在新准則里換了個新名詞叫審計資源,注冊會計師必須明白審計資源是多少?如何分配這些審計資源?審計資源還包括審計人員。

5、審計小組組成及人員分工。

6、審計重要性的確定及風險的評估。審計風險包括客觀風險和主觀風險。這里說的是客觀風險。客觀風險與審計證據數量同向變動。主觀風險與審計證據數量是反向關系。

7、對專家、內審人員及其他注冊會計師工作的利用。

8、其他有關內容。

(1)審計資源分配涉及哪些方面擴展閱讀

總體審計策略的制定應當包括:

1、確定審計業務的特徵,包括採用的會計准則和相關會計制度、特定行業的報告要求以及被審計單位組成部分的分布等,以界定審計范圍;

2、明確審計業務的報告目標,以計劃審計的時間安排和所需溝通的性質,包括提交審計報告的時間要求,預期與管理層和治理層溝通的重要日期等;

3、考慮影響審計業務的重要因素,以確定項目組工作方向,包括確定適當的重要性水平,初步識別可能存在較高的重大錯報風險的領域,初步識別重要的組成部分和賬戶余額,評價是否需要針對內部控制的有效性獲取審計證據,識別被審計單位、所處行業、財務報告要求及其他相關方面最近發生的重大變化等。

在制定總體審計策略時,注冊會計師還應考慮初步業務活動的結果,以及為被審計單位提供其他服務時所獲得的經驗。

『貳』 資源審計的范圍主要包括哪些

資源審計的范圍主要包括:土地資源、水資源、能源投資等領域屬於市審計機關審計監督范圍的有關審計事項。具體包括對市房屋土地資源管理、市水務等政府部門的財政財務收支進行審計和對這兩個行業的特定事項進行專項審計調查。

『叄』 審計資源包括哪些內容

資源環境審計是審計組織在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理論指導下,對被審計單位資源環境會計披露的信息進行真實性、合法性的驗證,是披露其資源環境狀況及環境經濟責任鑒證的特殊審計,是環境科學與審計實務交叉滲透而形成的一門審計工作實際應用學科。

『肆』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審計內容包括哪些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審計內容包括三個方面,具體如下:
一、圍繞大氣污染防治審計,提升環境空氣質量。蘇州市環境空氣污染屬煤煙型和石油型並重的復合型污染。2014年,市政府出台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全面推進空氣污染物的控制和減排。審計可以以實施方案的目標要求作為評價依據,重點關註:
1、污染物控制措施。一是細顆粒物(PM2.5)濃度下降比例。PM2.5是現階段影響蘇州環境空氣質量的首要污染物,《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中明確提出到2017年蘇州PM2.5年均濃度比2012年下降20%。二是單位GDP大氣污染排放強度。該指標包括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NOx)以及揮發性有機污染物(VOCS)三種主要大氣污染物,用以評估經濟發展帶來的大氣污染代價。可以將上述污染物指標的下降情況作為領導任職期間的評價內容。
2、能源結構優化。一是審查單位GDP能耗下降率。用來反映一個地區經濟活動中對能源的利用強度、經濟結構和能源利用效率的變化。二是審查煤炭消費總量下降率。《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實施方案》中明確要求到2017年,煤炭占能源消費總量比重降低到65%以下。可以審查領導幹部任職期間上述指標是否完成省、市下達任務。
3、產業綠色轉型。一是審查淘汰落後產能的企業完成比例。《蘇州市關停不達標企業、淘汰落後產能、改善生態環境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14~2016年)》提出三年內淘汰產能、關停不達標企業超過2000家的目標。二是審查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強度。2009年國家明確要求到202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省政府也給蘇州下達了2015年較2010年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碳排放下降20%的目標。審查領導幹部任職期間上述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
二、圍繞水污染防治審計,加強水資源長效保護。蘇州地處長江、太湖下游,境內水網密布,大小湖泊有384個,各級河道有2萬多條,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近年來,蘇州市政府出台了《蘇州市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考核辦法》、《蘇州市2014-2016水生態文明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等,以此全面提升水環境質量。審計可以以這些要求作為審計評價的依據,重點關註:
1、河湖納污限制。一是單位GDP水污染物排放強度。該指標主要包括化學需氧量(COD)和氨氮(NH3-N)兩種主要水污染物,用以評估蘇州市經濟發展帶來的水環境污染代價。二是控制入河湖污染物總量。國家對水資源實行最嚴格管理制度,省政府向各市下達了水資源管理「三條紅線」的控制目標,審計通過了解入河湖污染物總量,來審查限制納污總量指標削減任務的完成情況。
2、水資源節約利用。一是審查用水總量。蘇州《市政府關於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實施意見》中明確提出到2015年,全市用水總量控制在90億立方米以內。二是用水效率。蘇州明確要求到2015年,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要提高到0.65以上,蘇州市節水型企業、單位覆蓋率要達到20%以上。審查上述指標是否有完成省、市下達的控制目標。
3、水質達標提升。一是審查湖泊河流水質達標情況。對照《江蘇省基本實現現代化環保指標監測統計實施方案》和《地表水環境質量標准》(GB3838-2002),審查湖泊河流監測的不同斷面水質達到I、II、III類水質標准情況。二是審查集中式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蘇州明確到2015年,飲用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三是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目前,蘇州有250個水功能區。蘇州明確要求到2015年,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要提高到70%以上。據此,審查上述目標任務的完成情況。
三、圍繞耕地保護審計,推進節約集約用地。蘇州人多地少,耕地後備資源匱乏。因此,開展領導幹部土地資源資產審計,應將耕地保護與節約集約用地責任履行情況作為重點內容,主要關註:
1、土地保護紅線。一是基本農田保護率。審查該項耕地保護控制指標的落實情況。二是審查生態紅線區域占國土面積比例。根據《蘇州市生態紅線區域保護規劃》劃定的生態紅線區域為基準,確保蘇州市限制開發區(生態紅線二級管控區)和禁止開發區(生態紅線一級管控區)面積和比例保持不變。此外,2013年初,蘇州市十五屆人大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有效保護「四個百萬畝」,進一步提升蘇州生態文明建設水平的決定》,將保護「四個百萬畝」作為保護戰略生態資源、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可以將上述文件落實情況作為審計評價的標准。
2、土地處置利用。一是耕地保有量。十八大、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嚴防死守18億畝耕地保護紅線,並且分解到各省、市、區,可以審查領導幹部在任期內完成上級下達的考核任務情況。二是閑置土地處置率。截止2013年,蘇州仍然有160多宗閑置土地。將閑置土地處置率納入對領導幹部土地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評價指標,有利於盤活現有閑置土地,緩解土地需求矛盾。
3、土地集約節約。一是單位GDP建設用地佔用量及下降率,《江蘇省生態文明建設規劃(2013-2022)》中明確提出單位GDP建設用地佔用量每年下降5%,到2020年下降50%的目標。二是土地開發強度。現階段,蘇州土地開發強度已達到28%,即將觸及省政府確定的開發強度30%極限值。可以將上述指標作為審計評價的內容。

『伍』 審計資源整合的方法

審計資源整合的方法

整合審計資源旨在通過對現有審計資源的科學配置和組合,以及對潛在資源的充分挖掘和提升,構建出新的審計資源組合,提高審計生產力,最大限度地滿足審計工作的需要。那麼審計資源整合的途徑與方法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

一、在縱向維度上,推動形成由上下級審計機關共同組織、分級負責的審計組織模式

根據審計機關領導體制,地方審計機關受同級政府和上級審計機關的雙重領導,在審計業務上則以上級審計機關領導為主。因此,在開展重大同步審計項目中,省級審計機關可以充分依託所屬市、縣兩級審計機關力量,有效擴大審計覆蓋范圍,延伸審計工作鏈,拓展審計深度。

省級審計機關在確立重大審計項目時,需要明確審計目標,確定審計對象,找准審計重點,並結合審計項目情況提出調配各類審計資源的需求。作為牽頭組織機關,一是要做好審計試點和調查摸底工作,制訂好審計方案並組織實施。二是要調配好審計資源,科學合理地分配審計任務,做好統籌協調。在審計項目組織實施過程中,要以審計工作方案為核心,嚴格遵循統一組織領導、統一工作方案、統一組織自查、統一現場實施、統一標准口徑、統一審計公告的“六統一”原則,對不同審計流程各個環節均提出明確要求。通過對審計的全過程管理,及時跟蹤督查項目開展情況,實時分析解決審計中發現的各種問題,確保審計項目嚴格按照審計方案規范實施。

市、縣兩級審計機關負責所屬地區的審計組織領導工作。按照審計工作方案確定的內容,結合當地實際,制訂具體實施方案,並負責當地審計項目的組織和實施。審計實施過程中,密切加強與上下兩級審計機關之間、內部審計與社會審計力量之間的協調與銜接,既要注意防止重復審計,又要防止缺審漏審。同時,及時反饋在審計實施中發現的重大問題,及時提交匯總數據和其他有關審計成果,並按照上級審計機關要求查實查細審計項目。

二、在橫向維度上,推動形成多部門、多類型、多專業審計力量共同參與、協作配合的大審計模式

(一)不同類型審計力量的整合。審計機關牽頭項目的組織實施,藉助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力量,有效擴大審計覆蓋面。一是重視發揮內部審計基礎性、源頭性監督的作用,尤其是要發揮行業主管部門內部審計機構的作用,利用其專業審計力量開展部門審計。同時,通過內部審計自查和審計機關抽查相結合、直接審計和交叉審計相結合等方式,既能查清問題督促自行整改,又能有效避免隱瞞、遺漏問題。二是通過購買服務方式藉助社會審計力量,尤其要發揮社會審計在工程審價、資產評估、企業財務審查等方面的專業特長。審計機關既可直接委託社會中介機構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也可由被審計單位或行業主管部門在內部審計力量缺失或不足的情況下,委託社會中介機構對被審計單位進行審計,提交審計成果。通過藉助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力量共同實施審計項目,還可以促進提高內部審計和社會審計人員的審計業務能力,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

(二)審計機關內部不同專業力量的整合。在當前經濟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大背景下,審計業務領域也在不斷拓展,審計業務日趨復雜。如市、縣黨政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涉及財稅、企業、投資、環境、國土、農業等多種審計專業人才,依靠單一職能處室的力量已無法滿足大型審計項目的要求,迫切需要在審計機關內部打破專業處室的界限,整合不同專業的審計力量,通過協作配合,形成整體合力,擴大審計成果。

同時,為提高審計效率,保障審計質量,還可以整合綜合部門的專業資源。如計算機部門可以協助搭建計算機審計平台,協助開發計算機審計模型,為開展數據審計提供技術支持;科研部門可以搜集與審計項目有關的.國內外審計資料,做好決策參謀,合作開展課題研究,總結提煉審計經驗,提供理論指導;法規部門可以提前介入項目實施全過程,將審理力量前置,全程審理,全程把關,及時提出審理意見,完善審計檔案,避免審計風險;整改部門可以提前參與對被審計單位有關問題的整改督查,促進被審計單位邊審邊改,完善整改措施,提升整改成效。

(三)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配合。紀檢監察、組織人事、司法檢察等部門與審計部門相比,有其特殊的職能優勢;財政、國資、社保、國土、衛生等主管部門,在推動體制機制完善,提高公共資金績效等方面,也有其特有優勢;在推動審計整改督查方面,還可以充分利用人大、政協力量,以有效推動審計整改落實,提高審計影響。

在與相關職能部門的協作上,可以分為日常協作和專項協作兩種機制。日常協作機制一般設立聯席會議,承擔具體協調職能,定期召集有關職能部門召開專門會議,安排年度計劃,明確工作思路,集中研討重大事項,並明確聯席會議辦公室的歸屬部門和有關職責。如有多地設立的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審計整改督查工作領導小組等最為典型。專項協作機制一般是由審計和相關職能部門共同組織開展重大審計項目,既利用審計的獨立地位和專業優勢,又整合相關職能部門的資源優勢,共享審計線索,促進審計成果最大化。如某審計機關在開展低收入農戶醫保審計項目中,事先即與財政、民政、醫保等主管部門協調,共同開展審計工作。既利用相關主管部門資源查深查透審計項目,有效擴大審計覆蓋面;又能夠推動相關主管部門根據審計發現的問題,完善制度,加強管理,提高審計成效。同時,審計部門還可以利用其獨立性優勢,客觀公正地為領導決策提供參謀,促進完善體制機制。

三、在審計資源整合中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加強頂層設計。國家審計機關在重大審計項目的立項、實施、結果報告等各個環節,都要對相關資源配置進行綜合考慮,做好統籌協調。要明確牽頭職能部門和協作部門的職責,完善好工作方案,及時研究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

加強制度建設。建立完善有關意見和制度,規范審計資源整合和途徑和方法,避免主觀隨意性,如制訂有關職能部門之間的協作聯系制度、社會中介機構審計資源的政府采購制度和審計整改督查制度等,以科學合理地調配和利用好各類審計資源。

加強培訓指導。由於整合的審計力量專業素質千差萬別,需要在完善審計工作方案、統一審計依據和定性標準的基礎上,開展多平台、多層次、多種形式、針對性強的業務培訓。同時,在審計實施過程中要進一步加強現場管理,規范審計操作流程,防範審計風險,確保審計質量。

加強隊伍建設。通過完善績效考核,對參與重大項目的審計人員進行科學合理的績效評價,充分調動協作人員的積極性。同時,由於該類項目往往涉及黨委政府重大決策或民生重大事項,必須重視審計人員廉政、保密等方面的教育和檢查,做到審計結果嚴格保密、廉政要求承諾到位。

;

『陸』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審計內容包括哪些

一、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審計內容包括主要有四個方面的內容,具體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審計內容如下:
(一)審計開發或建設中投入的資金,以及產生的經濟收益
(二)審計自然資源管理和保護的狀況
(三)審計自然資源資產的剩餘價值
(四)審計是否存在違反相關法律法規、政策
二、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

針對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目標,現在主要分為兩個大的方面:一方面是認為該政策是針對政府內部的規范情況為出發點,主要有三種種觀點:國家治理觀、責任觀和機制完善觀。另一方面認為該政策是更多的是針對自然資源的保護為主,建設生態經濟,走可持續發展道路。主要有兩種觀點:資源管理觀和免疫系統觀。

三、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的主體和對象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重點可以是國家審計機關或者是國家審計機關和內部審計機構、社會中介組織共同,又或者是國家審計機關為主,內部審計機構和社會審計為輔這三種方式。

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對象是各級政府黨政領導幹部。

四、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評價指標。具體的評價指標至少包括以下四項:一是自然資源資產存量指標、二是自然資源資產的消耗指標、三是自然資源資產使用效率指標、四是自然資源資產極限值指標

『柒』 自然資源資產審計應包含哪些方面

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涉及生態環境領域的眾多方面,不可能面面俱到,從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和人民群眾期盼出發,優先核算具有重要生態功能的自然資源是必然選擇。結合當前國家環境的整體情況與以往審計項自然資源的經驗,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重點領域應聚焦到土地資源、水資源、森林資源、大氣等具有戰略意義的、與群眾密切相關的重點領域。具體應重點關注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強度、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能源消費比重、水質達標率、森林覆蓋率、空氣良好天數等指標體系,重點關注環保設施投入收益率、節能投入收益率、單位產量能源消耗量等指標,從而在自然資源資產離任審計中,切實聚焦到重點領域、重點環節,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捌』 注冊會計師如何確定執行審計業務所必需的審計資源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您好,會計學堂曉海老師為您解答

注冊會計師應當在總體審計策略中清楚地說明審計資源的規劃和調配,包括確定執行審計業務所必需的審計資源的性質、時間安排和范圍。

1.向具體審計領域調配的資源,包括向高風險領域分派有適當經驗的項目組成員,就復雜的問題利用專家工作等;

2.向具體審計領域分配資源的多少,包括分派到重要地點進行存貨監盤的項目組成員的人數,在集團審計中復核組成部分注冊會計師工作的范圍,向高風險領域分配的審計時間預算等;

3.何時調配這些資源,包括是在期中審計階段還是在關鍵的截止日期調配資源等;

4.如何管理、指導、監督這些資源,包括預期何時召開項目組預備會和總結會,預期項目合夥人和經理如何進行復核,是否需要實施項目質量控制復核等。

總體審計策略格式參見附錄6-1(詳見教材P113)。

歡迎點我的昵稱-向會計學堂全體老師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