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長江流域的自然環境是什麼樣的有哪些自然資源
長江流域得到比較良好的灌溉;年平均降雨量大約1100毫米(43英寸)。雨多半由季風帶來,主要在夏季月份降落。在流域山區部分,多半降水以雪的形式出現。流域中下游季風雨造成的洪水通常始於3至4月間,持續約8個月。5月水位多少有些下降,但隨後又急劇增高,一直持續上升到8月,達到最高水位。此後水位逐漸回落到季風到來前水平,水位降低在秋、冬季的多數時間持續進行,一直延續到2月,此時達到1年中的最低水平。 年水位起伏幅度頗為可觀——平均約20米(65英尺)——枯水年為8�6�511米(26�6�535英尺)。在峽谷中,洪水造成的水位幅度達到40�6�546米(130�6�5150英尺)的巨大規模。下游水位變化的影響被湖泊的調節作用縮小;而海潮對水位具有極大影響。在吳淞附近,日潮幅為5米(15英尺),年潮幅為6米(20英尺)。
分析輸送到長江口的水量顯示,流域高原地區提供流量的10%,而江中其餘所有的水,系流域中下游地區所提供,洞庭湖和鄱陽湖約提供水量的40%。
長江水量巨大。即使在上游地區,平均流量亦超過1,982立方米/秒(70,000立方英尺/秒)。在第一大支流雅礱江匯流後,長江流量急遽增加,平均接近5,493立方米/秒(194,000立方英尺/秒)。再往下游,長江接納眾多支流,流量逐漸增加,在宜昌附近三峽末端達到14,980立方米/秒(529,000立方英尺/秒),在漢口附近達到23,984立方米/秒(847,000立方英尺/秒),而在南京附近達到31,149立方米/秒(1,100,000立方英尺/秒)。長江口平均流量約為33,980立方米/秒(1,200,000立方英尺/秒),而年注入大海的總水量為1,072立方公里(244立方英里),使長江流量在世界河流中位居第四。
長江中下游平原
中國長江三峽以東的中下游沿岸帶狀平原。北界淮陽丘陵和黃淮平原,南界江南丘陵及浙閩丘陵。由長江及其支流沖積而成。面積約20多萬平方千米。地勢低平,海拔大多50米左右。中游平原包括湖北江漢平原、湖南洞庭湖平原(合稱兩湖平原)、江西鄱陽湖平原;下游平原包括安徽長江沿岸平原和巢湖平原(皖中平原)以及江蘇、浙江、上海間的長江三角洲。氣候大部分屬北亞熱帶,小部分屬中亞熱帶北緣。年均溫14~18℃,最冷月均溫0~5.5℃,絕對最低氣溫-10~-20℃,最熱月均溫27~28℃,無霜期210~270天。農業一年二熟或三熟,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集中於春、夏兩季。地帶性土壤僅見於低丘緩岡,主要是黃棕壤或黃褐土。南緣為紅壤,平原大部為水稻土。農業發達,土地墾殖指數高(上海62.1%,江蘇45.6%),是重要的糧、棉、油生產基地。盛產稻米、小麥、棉花、油菜、桑蠶、薴麻、黃麻等。河汊縱橫交錯,湖盪星羅棋布,湖泊面積2萬平方千米,相當於平原面積10%。兩湖平原上,較大的湖泊有1300多個,包括小湖泊,共計1萬多個,面積1.2萬多平方千米,占兩湖平原面積的20%以上,是中國湖泊最多的地方。有鄱陽湖、洞庭湖、太湖、洪澤湖、巢湖等大淡水湖,與長江相通,具有調節水量,削減洪峰的天然水庫作用,產魚、蝦、蟹、蓮、菱、葦,還有中華鱘、揚子鱷、白鱀豚等世界珍品,水產在中國占重要地位,素稱魚米之鄉。是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上海市、南京市、武漢市、南昌市、蘇州市、無錫市、常州市、南通市、蕪湖市、長沙市等城市。主要工業有鋼鐵、機械、電力、紡織和化學等,是重要的工業基地。平原居中國南北和東西交通網的樞紐地帶,水陸交通都很發達。長江貫穿中部,成為一條東西向的水運大動脈,加上其無數支流,構成一龐大水道網。
長江三角洲
中國長江和錢塘江在入海處沖積成的三角洲。包括江蘇省東南部和上海市、浙江省東北部。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的一部分。面積約5萬平方千米。三角洲頂點在鎮江市、揚州市一線,北至小洋口。南臨杭州灣。海拔多在10米以下,間有低丘(如惠山、天平山、虞山、狼山等)散布,海拔200~300米。長江年均輸沙量4~9億噸,一般年份有28%的泥沙在長江中沉積,個別年份高達78%,三角洲不斷向海延伸。長江以南常州市、常熟市、太倉市、金山縣一帶的古沙嘴海拔多為4~6米;長江以北揚州市、泰州市、泰興市、如皋市一帶的古沙嘴海拔7~8米。江南和江北的古沙嘴是冰後期最高海面穩定後逐漸發展起來的,到距今約2000年時北岸沙嘴伸到廖角嘴,南岸沙嘴隨長江主流向東南延伸與錢塘江口沙嘴相連,泥沙繼續堆積,1958~1973年平均每年前移148米。屬北亞熱帶季風氣候,雨量充沛,水道縱橫,湖盪棋布,向有水鄉澤國之稱。土地肥沃,農業產水稻、棉花、小麥、油菜、花生、蠶絲、魚蝦等,是中國人口最稠密的地區之一。在長江下游和滬寧線兩旁有許多重要城鎮,如上海市、蘇州市、常州市、無錫市、鎮江市、揚州市、泰州市、南通市等。其中,上海是中國最大的工商業城市,世界著名的外貿港口,蘇州、無錫等是風景游覽地和新興的工業城市。
㈡ 長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有哪些
長江流域上中下游都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有:水資源、土地資源、旅遊資源。
㈢ 長江流域的自然資源
長江流域大部分地處亞熱帶季風區,氣候溫暖濕潤,四季分明,年積溫高,農作物生長期長,許多地區雨熱同季,農業生產的光、熱、水、土條件優越。流域有耕地2460多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總面積的1/4,而農業生產值佔全國農業總產值的40%,糧食產量也佔全國的40%,其中水稻產量佔全國的70%,棉花產量佔全國的1/3以上,油菜籽、芝麻、蠶絲、麻類、茶葉、煙草、水果等經濟作物,在全國也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成都平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區、鄱陽湖區、巢湖地區和太湖地區都是中國主要的商品糧基地。所以,長江流域不愧為中國最主要的農業生產基地。
長江流域西部雖為氣候高寒的青藏高原,但草場遼闊,日照充足,溫差較大,有利於牧草生長,牧草營養豐富,適口性好,是中國重要的牧區。主要牲畜有藏氂牛、藏綿羊、藏山羊、藏馬。而長江中下游則農業發達,養殖業興旺,四川、湖南、江蘇是全國生豬擁有量最多的省份,四川、上海、湖南每公頃耕地載有生豬量為全國最高的地區,四川的黃牛、水牛等大型家畜擁有量居全國之冠。所以說,長江流域又是畜牧業生產的重要基地。 重慶市位於長江、嘉陵江匯合處,成渝、川黔、襄渝三大鐵路在此交匯。這里平均每年暑熱(32℃以上)日為77.2天,酷熱140(37℃以上)日為26.4天,是三大「火爐」中暑熱天數、酷熱天數均最長的城市。
㈣ 長江流域什麼資源豐富
1、水土資源。全流域水資源總量9616億立方米,佔全國總水量的36%。2、能源資源。長江流域水能資源居世界大河之首。3、礦產資源。長江流域礦產資源保有儲量佔全國儲量50%以上的有約30種。4、森林資源。全流域有林地約7億畝。5、旅遊資源。長江流域山河壯麗、文化古跡眾多,還有馳名中外風景旅遊區和大面積的自然保護區。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
水利資源
長江是中國水量最豐富的河流,水資源總量9755億立方米,約佔全國河流徑流總量的36%,為黃河的20倍。在世界僅次於赤道雨林地帶的亞馬孫河和剛果河(扎伊爾河),居第三位。
與長江流域所處緯度帶相似的南美洲巴拉那——拉普拉塔河和北美洲的密西西比河;流域面積雖然都超過長江,水量卻遠比長江少,前者約為長江的70%,後者約為長江的60%。長江因其資源豐富,支流和湖泊眾多,它橫貫哺育著華夏的南國大地,形成了我國承東啟西的現代重要經濟紐帶。
生物資源
林木蓄積量佔全國的1/4。主要林區在川西、滇北、鄂西、湘西和江西等地。用材林僅次於東北林區;經濟林則居全國首位,以油桐、油菜、漆樹、柑桔、竹林等最為著稱。國家重點保護的野生動植物群落、物種和數量在中國七大流域中多佔首位。
流域內已建立了約100處多保護目標的自然保護區,最著名的保護區位於湖北神農架。古老珍稀的孑遺植物如水杉、銀杉、珙桐;碩果僅存的珍禽異獸-如大熊貓、金絲猴、白鰭豚、揚子鍔、朱繯等馳名中外,多屬長江流域特有。
礦產資源
在全國已探明的130種礦產中,長江流域有110餘種,佔全國的80%。各類礦產中儲量80%以上的有釩、鈦、汞、磷、螢石、芒硝、石棉等;佔50%以上的有銅、鎢、銻、鉍、錳、高嶺土、天然氣等。全國11個大型錳礦、8大銅礦,長江流域分別佔有5處、3處;湖南、江西的鎢礦,湖南的銻礦,湖北的磷礦,均居全國之首。流域內煤礦儲量少,僅佔全國的7.7%,主要集中於黔、川、滇三省,其中黔北六盤水煤礦居全國第三位。
㈤ 長江三峽有哪些物產資源
三峽庫區資源植物類別齊全,種類繁多,約4500多種。其中葯用植物3500多種,食用植物610種,油脂植物
566種,觀賞植物500多種,纖維植物250多種,用材樹種300多種,防護林、綠肥植物136種,染料植物50多種,橡膠植物41種,其它用途(如芳
香油、栲膠、果類、樹脂樹膠、色素等)植物480種。
對庫區古樹的跟蹤監測結果表明,古樹的總體狀況基本穩定。僅發現巴東縣鐵廠荒林場的一株巴山松(高33.5米,胸徑1.6米),因雷擊、蟲害瀕臨死亡,重慶市北碚區歇馬鎮大磨灘河邊有1株百年以上的黃角樹,因周圍環境污染,瀕臨死亡。[4]
庫區珍稀植物篦子三尖杉、福建柏、銀杉、金錢松、黃杉、穗花杉、巴山榧等19種保護狀況良好。在興山縣龍門河林場發現了已絕跡近百年的國家二級珍稀瀕危樹種小勾兒茶。在巫山縣五里坡林場發現野生珍稀植物紅豆杉群落的新分布點。
希望能夠幫助到你。
㈥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有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
natural resources of Changjiang basin
黃山 (《農村大 世界》) 黃山等皆是享譽國內外的旅遊勝地。 (程連生) ehangiiang Iiuyu ziran ziyuan 長江流域自然資源(natu血~es ofChan自iangha- sin)長江流域是流長6,x〕余千米的長江主幹及其眾多支 流構成的匯水區,總面積約150.7萬平方千米。高原、山地佔 65.6%;丘陵佔24%;平原、低地佔10.4%。這里集中了全國 30%的人口、24.5%的耕地、37%以上的糧食產量,擁有成都平 原、江漢平原、洞庭湖平原、都陽湖平原、太湖平原等商品糧棉 基地以及上海、南京、武漢、重慶等特大城市,既是全國工農業 發達的經濟重心區,也是多種資源的富集區。其特點是:①礦 產種類多,儲量大。鎢、錫、鉛、鋅、銅等礦物的儲量佔全國的 50%以上,鐵、錳、鋁、銻、釩、欽、汞、磷等礦物蘊藏量也都在全 國占很大比重。其中,湖南的銻、汞、砷、鉛、鋅,江西的鎢、錫、 銅,四川攀枝花的欽、鐵等礦床,都是位於地質構造帶轉折交接 處以及歷次成礦作用疊加帶的礦化集中區。②水熱資源充足。 流域東部位於中亞熱帶和北亞熱帶,日平均氣溫〕10℃的活動 積溫在45(X)~6(X叉)℃之間,大部分地區農作物可以一年兩熟。 年平均降水量1 a70毫米,年徑流總量1萬億立方米,佔全國徑 流總量的35%。地下水資源總量2 130億立方米,佔全國總量 的27.3%。長江水系有大小通航河流38(X)余條,通航里程達7 萬余千米,水運總量約佔全國內河水運總量的78%。流域西 部地勢落差巨大,水能資源極為豐富,總量可達2.68億千瓦, 佔全國總量的40%以上。可能開發的裝機容量達1.盯億千 瓦,佔全國可能開發水能資源的53.4%。③生物資源豐富。 區內森林面積約so萬平方千米,木材蓄積量276210萬立方米, 分別佔全國總量的26%和30%。其中,雲南、貴州、四川、重慶 三省一市是中國南方最重要的木材生產基地,森林蓄積量分別 佔全國的n.9%、1.37%和17.9%(含重慶市)。上游沿岸還有 原始森林分布。區內有淡水水面約1 .1億畝,其中約4《X】)多 萬畝可供水產養殖,主要經濟魚類有50多種,淡水魚產量占 全國的印%以上,是重要的淡水魚生產基地。此外,本區分 布有大量受國家保護的珍稀動、植物,如揚子鱷、白鰲豚、 金絲猴、大熊貓以及水杉、銀杉、琪桐等。④旅遊資源觀賞 價值高。這里集中了16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佔全國總數的 13.4%,長江三峽(參見彩圖插頁第5頁)、張家界、廬山、